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论文范文

2023-12-14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1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 通常都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上,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提升其实践能力。但是在创新创业方面, 却有着很大的缺陷, 学生普遍存在着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情况, 自身对于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并不高, 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也不具备创业的相关素养, 不具备创新创业的毅力。学生即使是参与了学校内部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也缺乏毅力坚持, 在参与的过程中, 一旦遇到的问题就会打退堂鼓, 而且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 对于创新创业培训也并不重视, 投入的精力比较少, 创新创业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另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培训时, 由于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 对于社会形势和创业形势了解不足, 所以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也无法为其未来创业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二) 教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的理论体系中,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都是其中的重点, 但是却缺乏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不到位, 在课程中没有设置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 而且在开展教育事业往往只是设置一些校园内部的创新创业社团或校园活动, 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普遍专业的创新教育培训, 使得学校大部分没有参与创新创业培训项目的学生, 无法得到相应指导,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普遍比较低。

(三) 缺乏创业实践环境

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因此高职院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其创设一个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的力量和资金实力不足, 所以在该过程中, 往往都要求学生自行筹集资金。但是学生自身的经济实力比较差, 向家长筹集资金时, 家长也会有比较多的顾虑, 也难以有效进行社会资金的筹措, 这些都会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难以有效开展。另外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不足, 再加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所以没有重视创新创业实践的投入, 缺乏相应的设施和场地, 尤其是创业基地和创业培训室并不完善, 这会严重阻碍学生创业项目的实践。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 创新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体系, 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列入到教学工作中, 将其贯彻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这要求高职院校首先要将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纳入到教学工作中, 设立专门的教学课程,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起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积极性, 另外还要设置与之配套的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实践对其进行贯彻, 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训。其次,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 还需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合理评价, 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参与创业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然后由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成绩考核中, 也将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作为其中的必要内容。

(二) 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还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创新, 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培训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要求, 做好课程调查, 对创新创业培训项目进行合理筛选, 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项目。比如教师在选择工科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时, 教师就需要先对所有的创业项目进行相关调查, 了解其所需学生的专业素养, 然后结合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工科机械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 然后从中选择出比较合理的创新创业培训项目, 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另外在创业培训的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 由专业的企业人士对学生的培训项目进行指导, 提高学生的实践效率和质量。

(三) 完善创业实践环境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过程中, 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完善的创业实践环境, 使学生在该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在该过程中, 必须要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 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加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日常教学和工作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得有提升, 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尤其是对于工科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 必须要引导其参与项目实践, 并在学校内部为其建设相关的创业基地和培训室, 为学生的创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更加重视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满足未来岗位就业的需求。但是在该过程中, 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信心, 更不具备自主创业能力, 这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 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体系, 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创业的信心, 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高职院校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有专业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岗位需求, 但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在毕业之后会面临十分激烈的岗位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 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创业也是一条重要的发展途径, 所以高职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 也要鼓励学生创业, 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从高职院校大学生出发, 探讨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式, 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斯华, 吴浩.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科教导刊 (下旬) , 2018 (10) :181-182.

[2] 邢雅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机制及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 (30) :131+133.

[3] 胡孟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困境与成因探析[J].教育现代化, 2018, 5 (34) :32-33.

[4] 赵宇红, 盛义发, 曾铁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电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09) :62-63.

[5] 沈燕.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 2016 (8) :172-173.

[6] 岳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 18 (8) :17-20.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2篇

一、创新教育在职业院校中面临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创造新事物,利用新事物的出现实现新的一种创业模式,这就是本文所要讲的创新创业精神。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创造新产品来实现创业梦,已经不再新奇,一些高职院校也逐步在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更新完整的理念教育体系,设置创业基金,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共同鼓励学生对新事物进行创业。但是,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此精神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学校也没有相对应的教育模式,与此精神相关的课程依旧属于选修课程,学生不能对创新精神和利用新事物创业这一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只把此课程最为修满学分的途径之一,而且校园中鼓励学生对新事物进行创业的文化氛围也极为淡薄,加上学校对国家颁布的鼓励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也未有过多的落实,学生的创业希望日渐削弱。所以,在一个缺乏完整创新教育体系的高职院校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开锁新事物,勇于利用新事物实现创业的能力是极为艰难的,因此,高职院校想要为社会输送更多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就要不断完善本校的创新精神教育体系。

(二)创新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在校内担任创新教育这类课程的教师,大多在学术方面有很深的了解和成就,但由于毕业就进入校园教学和长期教书已经对以前的创业实践能力有所模糊了,所以这些教师的实际创业经验并不丰富,在对学生传授创业精神时,也只能按照书本上所写的名人创业经验进行照本宣科,可这样的授课方式效果很不明显,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名人创业经历听得津津有味,可到自己实际操作时,却一头雾水。因此,高职院校中创业课程的老师,不能光是“纸上谈兵”式讲课,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如今社会创业的现状,让他们知晓创业的艰难与辛苦,多给学生提供实际观看和操作的平台,让他们懂得创业不能只靠一腔热血。目前,组建一支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创新课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好的教师才能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坚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勇气。

(三)学生对创业不够热情

依靠传统事物展开创业的人本就极少,但利用新事物实现创业梦的人也不多,虽然新兴产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国家也出台了不少大学生创业的鼓励优惠政策,可敢于在这方面进行创业的大学生依旧不多。探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本就是因为高考失利才进入职业院校的,经过高考失利的打击,心理承受度也被削弱了一层,创业本就是一个极具风险的事情,一步没走对,整个创业模式很可能都被打破,之前得到的小成果也会丧失,最后得到个入不敷出的结果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敢创业。而且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也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创新理念和创业经验,当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面对多好处的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时也激不起多大的热情。一个不了解创业的大学生,又没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并且创业热情又不高,何谈创业呢,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自然也就不高。

二、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一)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学生的创业梦想。此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体系,它包含着多个内容的统合,属于一个综合体系。第一,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创业教育需要依靠专业教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两者的结合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第二,创业知识体系不能仅靠课本知识内容,创业环境是多变的,教师要深入了解不断变化的社会创业环境,关注国际经济走向和贸易改革动向,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对教学方案做出对应调整。第三,在新媒体时代,教育体系要多多利用媒体技术,挖掘网络有用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可操作性平台,还可通过互联网与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展开合作,建立网络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创业的认知。

(二)组建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

对创业经验有所缺乏的教师,学校可组织他们到社会企业中去参观学习,与创业者多多交流,或者还可到企业中挂名实践,真刀真枪的进行创业,通过实际操作来丰富自身的创业经验。此外,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优秀创业者来本校教学、演讲或担任顾问,让创业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们帮助本校创业课程的教师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创业实践教学

首先,创新课程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为实践操作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其次,学校要为学生创建创业实践场所,可成立校内孵化园,鼓励学生在校园内部进行一些小型创业,丰富自身的创业经历。最后,在一定的创业经历基础上,学校要为这些对创业拥有高热情的学生们提供更高更好的创业实践环境,可让他们进入与本校展开合作的企业中去感受更大更浓厚更专业的创业氛围,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让不少传统行业受到了打击, 一些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奋勇出现, 这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向前发展, 保证自己的产品不衰落、不落伍, 需要更多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来支撑, 那这些人才又从何处找呢?面对社会人才市场的高需求, 高职院校们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要跟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革新, 根据市场的需要,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精神。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入手, 找其问题所在, 旨在通过了解根源想出对策, 深入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3篇

1 开始部分的创新能力培养

开始部分一般是先集队,清点人数,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及目标,布置见习生活动。该部分涉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主要是集队及清点人数。集队就是排队,那么,排成怎样的队?有几种排法?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比如可启发引导学生排成常见的四方阵,还可排成U形阵、圆形阵、三角形阵等等,每次上课前的布阵可按学生学号顺序轮到谁谁就上队伍前当班里的临时“指挥官”布阵并清点人数,清点人数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采用S形的全体报数方法,还可以是排成四方阵的第一排报数、三角形阵以某点为基点的正或反时针全体报数一直报到最末一位等。

2 准备部分的创新能力培养

准备部分可设计为关节活动操、游戏、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操等,用来酝酿上课的情绪以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假如前面开始部分的布阵是学号1号的学生操作的,那么学号是2号的学生指挥准备活动内容的讲解与示范,其他学生跟做准备活动,至于设计为怎样的准备活动,则由学号是1号、2号的学生联合设计,最好是创新出前所未有的内容和未曾见过的新颖的动作;同样的到下次课的时候3号、4号学生布阵排队并设计好准备活动内容并带练,以此类推,一般一学期每人可轮到一次。

通过上述的全班学生轮流的布阵并带准备活动,将会出现较多不同的阵形及层出不穷的准备活动内容、动作,在这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当然学生的布阵及带准备活动应与教师的上课内容相结合,以利于教师的上课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在布阵及带准备活动前应了解教师要上课的内容,教师在每次上课结束时可以宣布下堂课的学习内容以方便学生课后预习或做好下堂课布阵、带好准备活动的准备。

3 基本部分的创新能力培养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占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一般这部分是用来教授学生学练新内容或复习巩固、提高已学过的技术、技能及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这部分的教学经本人多年的实践,觉得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效果较理想。

3.1 教授新课内容

案例:我们教蛙泳蹬腿技术,并不是直接进行示范讲解,而是先布置学生在上课前自己观看有关蛙泳蹬腿技术教学光碟及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上课时讲清课的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课目标,体验与探索动作要领,再经过小组讨论,最后在教师指引下总结归纳出蛙泳蹬腿技术的动作要领。学生在尝试蛙泳蹬腿动作要领时虽然动作五花八门,有错误动作也有正确动作,但各有所获,动作正确的学生为自已的探索成功感到无比高兴,更激发了学习游泳的兴趣,动作错误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也掌握了该项技术,从而印象更深,学生经过思考与探索,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付诸实施就成了创新能力。

3.2 学练已学过的内容

案例:在蛙泳蹬腿技术已学过的前提下设计的《蛙泳蹬腿接力比赛》的教学,先把本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宣布:锻炼快速蛙泳蹬腿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场地,创建蛙泳蹬腿接力比赛内容。学生们学习情绪高昂,依据学习目标创设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接力打腿游戏,比如:25m男女混合迎面接力蛙泳蹬腿比赛:学生们先设计出男女学生分别站在对面进行扶板迎面蛙泳蹬腿接力,又设计出每队各派出五个代表,潜泳蹬腿比远的练习。学生的练习热情高涨,因为练习内容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学生们“玩”起来非常带劲,本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4 结束部分的创新能力培养

通常是整理放松,学生互评,教师小结,收回器材,宣布下课。在这里主要是对整理放松方面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自编放松操,按学号顺序轮流带放松操,学生还可根据音乐自编放松舞,当然教师有必要作放松操、放松舞的动作指导,只要能达到身心放松即可。

通过上述游泳课各部分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贯穿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能较好地在游泳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游泳课育人多元价值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摘要:本文对高职体育院校游泳课的开始、准备、基本、结束等四个部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力求能较好地在游泳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游泳课育人多元价值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关键词:游泳课,创新,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武山.游泳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4篇

1 加强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 必须具备的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医德和人文素养的能力。加强医学专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基层一线, 因此掌握必要的全科医学知识、临床实践技能,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构成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也是形成医学专科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强这些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好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 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顺利实现就业。

2) 有利于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医学是一门服务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科学, 既神圣又严肃。因此, 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较强的能力, 更要有健全的人格,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服务社会。加强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有利于实现医学生向合格医学人才的转变, 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除了具备高超的医疗水平外, 还必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 引导他们树立献身医学、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尊重和关心病人的职业道德观, 提高与患者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与患者建立起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医患关系做好准备。

2 医学专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

从目前医学专科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看, 存在着较多与当前医疗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之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医学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由于扩招以后, 很多医学院校的学生数量增加, 教师数量不足, 教学条件得不到保证, 原来7~8个人一组的实验或临床教学, 由于资源有限, 被迫安排成15~20人一个组, 学生动手的机会明显减少。加上课程体系相对陈旧, 未能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及医学科学的发展状况, 导致很多医学专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达不到职业要求。

2) 临床实践技能不扎实。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性学科, 没有真实的实践和体验, 很难真正掌握操作的技能。随着人们对医疗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患者对实践教学很不配合, 教学医院找病人示教越来越难, 医学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加上许多临床带教老师面临医疗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压力, 对学生的指导更多是完成任务, 缺乏耐心和责任心, 使得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很难学到更多临床知识。同时, 严峻的就业压力使一些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忙于考研和找工作, 对实习的投入程度明显下降, 实习主动性较差, 有的甚至到实习结束时还没有掌握基本的体格检查和病例书写等基本技能。

3) 医德修养滑坡。高尚的医德是发挥良好医术的基础, 是医生职业的灵魂。但是, 受多元价值体系的冲击, 当前的个别医学生存在职业意识不强、医德修养滑坡的现象, 一些学生认为医疗执业环境的恶化使得医生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加大, 而收入又与付出不成比例, 因此职业认同感下降, 毕业后不太愿意从医。部分医学生受功利心和实用主义的驱使, 选择医学专业并不是立志献身医学事业, 而是觉得在卫生行业就业的发展前景和薪酬福利更好, 忽视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职业职责和内在品质的养成。这不仅不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也给医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 提高医学专科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1) 改革医学基础教学模式。根据现代医学发展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更新医学知识结构。合理设置医学课程, 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预防医学的内容, 使医学生基本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诊疗原则等。从教学方法上, 改变“满堂灌”的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方法, 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等。

2) 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当前,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实践教学即见实习基本集中在高年级进行, 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强化专业思想。鉴于此, 各医学院校应在低年级学生中尽早开展接触临床的教育, 如参观医院、到实验室做医学实验等。在临床实践中, 强化临床教学讲课、基本功操作示范、病例讨论, 使医学生经过临床见实习后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 正确采集和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实施社区定向教学, 开展医学生到社区进行临床实践的教育, 提高医学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建立指导老师临床教学工作业绩量化评价指标, 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职称聘任及工资待遇挂钩, 提高教师带教的积极性。

3)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医高专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 是培养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实习实训基地可按照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基地进行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依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及企业化、岗位化而建设, 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体现医疗行业的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真实的工作任务, 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满足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 体现职场与课堂, 理论与实践, 教与做的高度统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医疗设备的使用, 了解医院文化和医患关系协调,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重点, 帮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校外基地可采取校院共建模式进行, 结合本校及医疗行业需求, 发挥学校及院企优势, 整合资源, 改善实训条件, 提高设备利用率。在教学运行上, 基地要与学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 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共同完成实训教学。同时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制定校内实训教师到医院内挂职锻炼, 校外带教老师到校内带课等制度, 提升实训教师和院企实训实习指导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

4) 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除了专业学习之外, 医学院校的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增加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知识内容, 拓宽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互相渗透等措施, 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 要加强对医学生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意识;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在专业课和临床实习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角色体验、案例分析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 促进他们将献身医学、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责任、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摘要: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 本文针对目前医学专科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并提出了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等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医学生

参考文献

[1] 徐军, 高秀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1 (30) :143-144.

[2] 申屠, 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1 (9) :59-62.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5篇

学习能力与教学能力, 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教学能力是对教师的客观评价, 在不同的课程中, 教学能力的波动较小。学习能力是对学生的多维度评价, 受到先天禀赋、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制定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定位

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定位, 应通过五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 是学生的基础能力, 主要包含健康水平、智力水平等。这部分能力应被视为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条件。其二, 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意愿来自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以及对于教学观念的主观认同。通过提升学习意愿, 学生的积极性与配合度都可得到有效调动, 学习效率将进一步增强。其三, 是学生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也被称为再学习能力, 在科技创新周期不断缩短的现代社会中, 不断完善、更新存量知识, 是学生落实职业规划的必要条件。其四, 是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分工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 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 可帮助学生紧密地嵌入到教学体系中。其五, 是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多数会从事技术类工作, 具备一定水准的专业素养, 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

三、株洲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机制分析

(一) 评价不全面

株洲市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 普遍不够全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 传统的教育观念, 会将文化课考试, 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依据。受此影响,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也会将文化课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专业能力, 都无法通过这一评价机制获得展现。其次, 部分高职教师并未掌握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其对于学生的分析, 必然会受到影响。由此带来的主观印象, 也将对日后的评估产生错误引导。

(二) 客观性缺失

株洲市部分高职院校, 难以通过客观视角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生的接触渠道狭窄, 是诱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传统教学观念认为,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步入成年阶段, 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教师无需深度介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管理机制下,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渠道极为有限, 能力评估的客观性也无法得到保障。同时, 高职院校的学生辅导员, 普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对于人性的分析能力相对不足。学习能力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心理工作, 狭窄的接触渠道, 无法帮助教师获取充足评价依据。

(三) 评价结果后置

评价结果后置, 是株洲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机制的共性问题。评价结果理应服务于教学工作, 通过评价结果展现出的问题, 教师可优化既定的教学设计, 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但株洲多数高职院校, 习惯于在某一教学周期结束后, 依据各专业的学习成绩, 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评价机制中, 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已经对该周期的教学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无法通过调整教学设计, 弥补这一损失。而在下一周期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不足之处又会引发新的教学问题, 以至教学活动会再度受到影响。

(四) 评价主体不明确

评价主体不明确, 是株洲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机制的共性问题。在株洲市高职院校中, 专业教师通常会被视为评价主体, 但专业教师的评价结果相对片面, 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准确描述。同时, 部分院校也将企业纳入到评价机制, 并将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 作为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但在企业参与评价的机制中, 往往存在主观性过强, 与学校缺乏协调等问题。再有, 个别院校也会将思政教师纳入到评价体系, 并由其提供学生思想层面中的分析。但这一机制, 尚未在其他院校中得到推广。

四、完善株洲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机制的策略

(一) 完善评价内容

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机制, 应从基础能力、学习意愿、合作能力、发展能力以及专业素养, 这五个层面进行分析。但株洲市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 普遍不够全面。针对这一问题, 各院校应严格依据这五项内容, 设置科学的评价机制。例如, 学校可通过基础能力测试, 评定学生的基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将完成体育测试、体检、智力评测等测试项目, 其基础能力将得到准确判断。再有, 专业教师可依据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情况, 提出学习意愿的评价结果。同时在合作能力的评价中, 学校可通过集体活动, 对学生展开观察, 从而了解其合作意愿, 以及在集体活动中时常扮演的角色。在评估发展能力的过程中, 学校可将其每次考试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作为主要依据, 以便分析其自我管理能力。

(二) 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足, 是株洲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而接触渠道狭窄, 则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 学校应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渠道, 从而使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得到提升。例如, 在评价学习意愿的过程中, 可为学生与教师打造交流平台。在该平台内, 教师可以学习意愿为主题, 针对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开展演讲。而学生可结合自身现状, 向教师提出所关心的问题。通过问答环节, 教师将准确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意愿。类似的活动, 应以小组形式开展, 从而保障每位学生的发言时长。或者,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中。社团活动是由学生组织、实施的课外活动, 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合作意愿将得到展现。通过观察, 教师可就这一能力提供准确提供评价。

(三) 拆分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后置, 将使评价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株洲市高职院校, 可通过拆分评价结果的方式, 为教学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例如, 学校可在学生入学前开展基础能力测试, 依据相关数据, 教师可为各位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同时, 借助入学时期的军训活动, 学生的合作能力将得到展现。通过准确评估, 教学计划可得到适当调整。基础能力与合作意识, 均会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带来重要影响, 提前掌握学生的相关能力, 可是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评价学生发展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过程中, 教师可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早期阶段, 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观察。通过提前分析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生将在实施职业规划前, 调整自身不足。

(四) 重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不明确, 是株洲市高职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改进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将专业教师、企业、思政教师均纳为评价主体, 并合理分配评价范围与权重。例如, 专业教师的评价范围应设定在, 基础能力与学习意愿的层面上。而企业可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发展能力给出评价意见。思政教师可就学生的合作意愿, 开展详细分析。在权重分配中, 基础能力的占比应不低于30%, 发展能力也应保持30%的权重。合作意识与学习意愿, 涉及到学生的主观心态, 因此应各占据15%。专业素养可通过学习积累逐渐提高, 因此其占比可为10%。

五、结语

在优化株洲市高职院校学习能力评价机制的过程中, 学校首先要完善评价内容, 并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 学校可通过拆分评价结果的方式, 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 获得充足的数据支持。最后, 学校可将专业教师、企业以及思政教师, 同时纳为评价主体。

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准确评价, 可使教学设计得到数据支撑, 课程安排将更为合理。基于这一认知, 本文将以株洲市职业院校为例, 详细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定位, 并进一步阐述当前学习能力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将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株洲市,高职院校,学习能力,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贾湘琳.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株洲市高职教育发展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9 (03) :87-91.

[2] 李捷.株洲市轨道运营类专业人才本土化培养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8 (05) :188-189.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论文范文第6篇

1 研究方法

以湖南省大众传媒学校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美工设计专业三个专业共3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

1.1 课程方案

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见表1) , 其中, 必修课程包括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体操、啦啦操、瑜伽形体、武术、体育表演专项训练、体育表演剧目等内容。共120学时, 累计学分12分。选修课程包括编导理论与实践、芭蕾基础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流行舞、社交舞、民族民间舞等内容。共70学时, 累计学分7分。

1.2 实验设计

本教学实验分别选取湖南省大众传媒学校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美工设计专业三个专业共3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2009级三个专业共159名学生为对照组, 同样以2009级三个专业共150名学生为实验组, 其中, 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育课程教学, 而实验组施加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其他专业课程相同。创意能力以三个专业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作为量化指标, 创意分由固定的专业教师进行评定。为了教学实验的顺利实施, 学生入学后专门进行入学考试, 每个专业聘请一名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 并打出相应分数, 如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明两组学生的其实水平相同, 可以进行实验。试验后, 再由同一教师对毕业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入学作品创意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具备可比性, 教学实验后, 毕业作品创意分如果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体育艺术类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存在良性的影响。

1.3 数据处理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入学后作品创意得分比较

为了实验顺利进行, 分别对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与美工设计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级学生进行入学测试, 其中, 摄影艺术专业学生完成摄影作品一幅, 影视动漫专业学生完成一段动漫设计, 美工艺术专业学生完成人物画像作品一幅, 然后每个专业聘请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定 (见表2) 。

将摄影艺术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5.44分, 标准差为8.81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5.34分, 标准差为11.74分, t值为0.058, sig.为0.962,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1、图2) 。

同样, 将影视动漫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6.62分, 标准差为9.23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6.94分, 标准差为8.70分, t值为-0.178, sig.为0.859,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3、图4) 。

将美工艺术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8.70分, 标准差为8.23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8.46分, 标准差为8.50分, t值为0.143, sig.为0.886,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5、图6) 。

2.2 教学试验后效果对比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 聘请同样的老师按照统一标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 (见表3) 。

将摄影艺术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79.24分, 标准差为7.15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2.72分, 标准差为7.24分, t值为-2.418, sig.为0.017,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7、图8) 。

将影视动漫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1.68分, 标准差为7.86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6.12分, 标准差为7.86分, t值为-3.392, sig.为0.001,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9、图10) 。

将美工设计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2.24分, 标准差为6.16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6.78分, 标准差为6.37分, t值为-3.623, sig.为0.000,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11、图12) 。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摄影艺术、影视动漫与美工艺术三各专业的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实验, 发现实验组学生作品创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学生对体育艺术的鉴赏能力明显提高, 对人体动作与音乐艺术协调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 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大幅度提高, 体育艺术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性的效果。

建议通过对体育艺术课程方案的修正, 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此课程方案可以在广大兄弟院校进行推广。但是由于研究时间与经费的不足, 关于创意能力更为合理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没能进行全面研究, 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对本课题的有关问题进行补充研究, 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摘要:以数理统计、对比分析为研究方法, 对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训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发现体育艺术课程对摄影艺术、影视动漫等与人体艺术紧密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意能力有着良好的培训效果, 通过本文的分析, 以其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创意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小静.技巧啦啦操手翻类难度训练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 林莹晓雪.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 成盼攀.我国技巧啦啦队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9.

上一篇: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铁路工务大修安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