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范文

2023-09-19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范文第1篇

1 手势的功能

手势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埃克曼与弗里森根据手势在言语中的功能, 区分出3种类型:

(1) 标志的功能, 指能够直接翻译成言语的手势。这时手势可作为一种标志。比如:用食指和大拇指形成一个小圆圈, 手掌朝外, 这在英国表示一些美好的事物, 意为“OK”, 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在意大利文化中, 用食指戳在面颊中部而且加以旋转, 这是表示赞赏的姿势。手势又因国家和文化而异。前面提到的所表示“OK”的手势在法国文化中指毫无价值的东西。

(2) 说明的功能, 指一些直接与言语相连的手势, 它对言语信息起到加强与阐述的作用, 从而促进交际。比如问路时, 指路人会用手做很多说明性的动作。这一说明功能又可细分为3个小的功能。 (1) 语言标记。如:“如果他喝了第一杯, 就会喝第二杯、第三杯 (把手从身体向外划圈) ”。 (2) 表意符号, 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发展。如许多演员在舞台上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指示事物, 如用手指地板, 意味着“此时此地”。

(3) 调节的功能, 指手势能够引导和控制会话流程。在会话中, 人们免不了要轮流说话, 与之相随地是身体各部分的动作, 包括头部、眼睛、足部、手部。手势往往是在一个子句结束时, 打断别人说话, 不让别人说话时发生的。

2 手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手段,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在教学中, 手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手势在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使教师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 使有声语言更能传情达意,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透过视觉获得具体形象, 增强美感。因而,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 并在使用手势时做到自然、舒展、大方。

在教学过程中, 手势是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方式。在上课铃声打响时, 教师会用双手做下压的动作以示“安静下来”。这个手势往往比大声喊要更有效果。在表扬学生的时候, 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 意为“good” (很好) 或“wonderful” (太棒了) 。在讲到重点问题时, 教师会加强自己的手势, 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见, 教师在教学中是离不开手势使用的。但是, 教师在使用手势时, 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般来说, 教师的手势只有在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加强语言的威力或表达关键性词语或意图时才使用。所以教师的手势不宜过多、过碎, 否则就显得繁琐, 就会压抑语言表述的作用。同时, 教师要注意手势摆动的幅度。手势的范围, 上限一般不超过头, 下限不低于胸, 范围太大容易流于滑稽。大多数情况下, 如果“手在上区 (肩部) 活动, 多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感情”;如在激励学生时, 可使用这种手势。如果“在中区 (肩部至腹部) 活动, 多表示记叙事物、说明道理”, 这种手势在讲课时使用最多。如果“在下区 (腹部以下) 活动, 多表示不悦、鄙夷、厌恶、憎恨的情感。” (沈力军, 1983) 因而教师要充分理解手势在不同活动区域所表示的意义, 以正确、灵活、恰到好处地使用手势。

实践表明, 那些越能够恰当地使用手势的教师, 他们的讲课效率往往越高, 也越能赢得学生的喜爱。而那些不懂得恰当使用手势的教师, 情形就截然相反。比如, 在提问学生问题时, 有的教师喜欢用手指指点学生。事实表明, 这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强硬,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积极地吸收。提问学生时, 教师最好采取掌心向上的姿势示意。另外, 有的教师在讲课时, 经常用手做一些琐碎的动作, 如用手提裤子, 揉鼻子或捻耳垂, 以及伸开双臂对学生打哈欠, 伸懒腰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崇高形象和讲课时的美感。在使用手势时, 教师务必要做到恰当好处。

3 结语

综上所述, 手势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恰到好处地使用手势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际, 提高教学效率, 都起着潜移默化地积极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手势,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简单探讨了手势的重要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由于笔者水平有限, 可能分析得还不够详尽透彻, 还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摘要:在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内, 手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交际方式, 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是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交际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 手势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简要地探讨了手势的功能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手势,非言语交际,功能,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 Hall, E.The Silent Language[M].Conn:Fawcett, 1959.

[2] Poyatos, F.New Perspectiv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M].Oxford:Pergammon Press, 1983.

[3]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3.

[4] 沈力军.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83 (4) :45~46.

[5] 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演讲中的手势动作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的各种描写,尤其对动作描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掌握动作描写的各种方法。

3、 能简单的运用所讲的方法写一些片段。

教学重点:能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各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当中。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动作描写要求真实,准确。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

二、片段赏析

片段一: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班的何中凯同学,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精彩校运会》

分析: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片段二:范进即将银子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了银子用?„„”归纳:用动词把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下来,这就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描写活起来的。

三、动作描写最终的目的:

1、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2、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四、如何写好动作描写?

方法一:在描写行动过程中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关于捕鸟动作的描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他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他面前。他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他尽气力捺(nà)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他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他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练习: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___(提、竖)起耳朵,_____(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____(走、蹿)去。然后身子一______,(走、蹿) 屁股一_______,(直、扭) 课本一______,(竖、拿)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运用:

请你用50字左右描写喝粥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性格或内心世界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节俭的张老师》

方法二:抓细节再现动作过程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之中。

动作细节描写往往用极精练、传神的笔墨描写人物动作,使所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形象。

片段一:朱自清《背影》中的老父亲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分析:朱自清先生想描写父亲送行时为他买桔子的艰难过程,一个动作“趴月台”却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父亲买桔子的艰难,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片段二:

刚到病房门口,我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父亲正坐在床边,温柔地喂着母亲吃早餐。也许是怕烫着母亲,他小心地用嘴吹了吹,这才放心地送到母亲的口中,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扶母亲躺下,轻轻地为她盖上被子。想不到平时粗心的父亲,也有如此细心的一面。

方法三:适当加入肖像、神态的描写。

1、在下面文段中适当地加入肖像、神态描写。

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眼睛一眨一眨地,眼神中透出聪颖,还有些许的顽皮)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他终于被我看的不好意思了,不自然地冲我笑笑,低下头去看地面了,右脚尖在地上轻轻的擦着.)

2、在下面文段中适当地加入动作描写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上一篇:行政人员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营商环境分析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