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第一课时教案范文

2023-11-10

乌塔第一课时教案范文第1篇

但家庙镇中心学校 涂友莉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雾凇的美丽。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我们祖国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要到吉林去感受那银装素裹的世界。

2、请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松)这是什么字?(添加两点水)我加了什么?这个字也念sōng 。“凇”是形声字,“松”是它的声旁,表示读音;“两点水”是它的形旁,表示意义,与冰有关。我们往往会把它写成——(三点水)。两点水表示什么?(冰)凇就是严寒季节里,地面上物体表面凝结的小冰晶。

3、我们一起来写雾。雾就是由空气中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形成的。理解了字的意思,一定能牢牢记住这个字了吧。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在黑板课题位置田字格上板书:雾)

4、齐读课题。那么,“雾凇”就是由雾气凝成的冰晶。

5、见过雾凇吗?我们来见识一下。出示课件,这就是吉林雾松奇观。 想知道什么?(生质疑)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欣赏闻名全国的吉林雾松奇观。

二、交流展示、反馈自学情况

1、自由读文。你们课文都预习了吗?读了几遍?同学们自主学习习惯非常好。

1 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同位互相听读,你认为同学读得好的,就送她一个大拇指表扬表扬他。互相学习也是很好的学习形式。

读了这么多遍,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读书的收获。

2、读生字词

生字词都会读了吗?那好,我来考考大家。出示课件。 夜幕降临 零下 俗称 摄氏度 十里长堤 淹没 模糊 凝结 同位之间互相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谁来读读?(了不起,这里有许多多音字,你一下子全读对了。)强调多音字:模糊 一起读一读。

小朋友们预习得很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要再奖励你们多音字。出示课件。

饱和 当年 笼罩 情不自禁 谁会读?强调多音字:当年

3、书写生字

同学们词语读得真好!这里面有几个生字你能写好吗?(出示电子书田字格生字)

指导识记字形。

师范写:“凝”“雾”(与“ 零”对比) 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三个字描红一遍。

这个同学写得又快又好!瞧,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

4、读课文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光词学得快,而且字也写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好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你们可是小评委哦。(读中出现问题,立刻解决。解决后让其再读。读得好的,要表扬。)采用指名读、挑战读、推荐读、找有进步的同学

2 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读得真流利。读了课文,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那课文每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你们能读懂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

2、生默读课文。

3、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板书关键词:美丽 形成 赞叹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

1、的确,走在松花江畔,到处都能感受到雾凇的美。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雾凇的美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细细品读。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雾凇美的句子,想一想,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雾凇的美。

3、大声读一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得真投入,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4、你画的是哪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是从哪个具体词语当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雾凇的美丽?(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1)理解“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透过“洁白晶莹”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颜色的美。你看到了颜色)

点击图片,多白多亮啊!再仔细瞧瞧,还很透明呢。像水晶、像玻璃、像钻石„„美吗?请你来读读这个词。把词语送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真好)

理解“银光闪烁”,洁白晶莹的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让我们一起赞美一下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雾凇。(齐读) 继续交流,你有什么体会? (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 “缀满”枝头也就是说雾凇挂满枝头。

3 数量真多,十里长堤上挂得满满的,多壮观的景象。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读一读吧。

多美的雾凇,多壮观的景象!这就是——(引读)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5、图片感知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想去看看吗?(课件)

同学们已经陶醉其中了,老师听到了大家啧啧赞叹的声音。作者雾凇的颜色和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现在你能用你的语言把你眼中的美表达出来吗?(想像一下你脑海中的雾凇美景来读,老师相信你能读的很美;对啊,就是要突出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啊;对,语速放慢一点,就更美了;想像一下,这是我国的美景啊,要挺起胸来,读出自豪的语气„„)

6、配乐、齐声背诵第一自然段。

看来,此时吉林雾凇的美在同学们心目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内心对雾凇的由衷赞叹。

7、引读第3段

这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的雾凇给吉林的冬天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人们漫步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五、总结

这么美的雾凇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六、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乌塔第一课时教案范文第2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我将从本课的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及程序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首先,我来谈谈对本课教材的理解,并做一个简单的学情分析。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安排了《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四篇课文,一个“爱”字贯穿了全组课文,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让人为之感动。

《掌声》这篇课文作者以回忆的语气,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

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通过对英子外化的行为描写来表现英子内在的心理变化,如课文中的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两个‘总是’,说明时间已经很长了,每次都是这样。默默,表现出她的无助,总是给人一种偷偷的感觉;“一角”、“早早”和“最后”:分明就是在躲着同学。极力掩饰的背后,是一位好强的女孩孤独而暗自神伤的身影,她的内心承载了太多的顾虑,不敢也无法跨出的第一步,使她越来越封闭自己。

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比如:“立刻将头低了下去”。这个简单的动作,表现出了英子内心的恐慌,她非常不愿意起身,但师命难为啊!最终“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都将目光汇聚在她身上,那四十多双眼睛在英子看来就像一把把利剑仿佛要将她刺穿。“犹豫”的时间里,她经历了百转千回的心里煎熬。“眼圈红红的”有辛酸,有无助,有恐慌,想哭却又不敢哭。不长的时间,英子经历了复杂的内心挣扎。最终迫于无奈才“慢吞吞地站起”,但更多的还是她对自己的不自信,“同学们会笑话我走路的样子吗?”“要是故事讲不好怎么办?”------许多消极的想法困扰着她,可就在这样的矛盾中,她还是顶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如果不是她的勇敢和坚强坚强,英子就没有勇气跨出这艰难的第一步。教学时就需要引领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体会文章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综上所述,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移情体验等方法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2.随文识字,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鼓励”等词语;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通过“由外向内”体悟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既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又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这篇课文表现了掌声的内涵是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主要是通过英子的前后变化来表达的。故我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感悟掌声内涵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感悟掌声内涵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通过外在行为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读中悟理,步出对英子同情的淤潭,诞生一种新的观念——生命需要掌声。

本课的设计我主要是在这两条设计的理念的支撑下展开的:

二、设计理念:

1.建设以学为主的课堂,找准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经验、阅读体验,以学定教,还权于生,让学于生,关注学生学的整体性,学的连续性,学的深入性,让课堂走向“生本”。

2.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中心,以提高语文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为重点,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少分析,多揣摩,多体验,带领学生深入到课文的语言之中,学习语言,借鉴语言,运用语言,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习语言文字,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具化为教法,学法则为:

采用以情为重点,以“掌声”为核心;抓文本的空白点、聚焦点、发散点;采用朗读法,对比教学法让孩子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英子”交流,潜心涵咏,品读体悟。同时通过“质疑问难”“对比学习”等学法,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力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我分三个板块进行:

1、情感渲染,进入文本;

2、掌声感悟,研读课文;

3、掌声再悟,升华情感。

第一板块:情感渲染,进入文本

1、我这样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个叫英子的女孩,她在一节课上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那掌声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甚至改变了她的人生。

2、此时,课件出示英子的来信,学生齐读:“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笑着面对生活。”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英子,继续去聆听她的故事吧!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清新自然的导入方式,既让学生很快地再次进入了课文,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掌声—是—鼓励、信心、力量”的初步体验。】

第二板块:掌声感悟,研读课文

这个板块我分这样两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前后对照,把握主线,二研读词句,领会掌声

一、前后对照,把握主线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英子。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预设学生会说:残疾、忧郁、沉默、内向等)我随机板书:忧郁

2、接着让学生说说继续这样,英子今后的生活会怎样?)我再饱含感情地设问:同学们,你们希望英子这样下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你们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英子呢?

3、这时,出示这句话: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学生齐读后,我追问:这还是一个忧郁的孩子吗?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预设学生会说:开朗、活泼、快乐、开心等)我板书:开朗

5、环节的最后,揭示掌声:从忧郁到开朗,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真让人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吗?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

【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点,它能够贯穿故事的各个环节。本文的核心点是“掌声”。所以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核心点,利用这个线索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就能达到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效果。】

二、第二环节,研读词句,领会掌声

1、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把具体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这些掌声告诉英子什么?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2、接着集体交流,聚焦“掌声” (1)首先聚焦第一次掌声

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①这是怎样的掌声?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把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英子吧。学生鼓掌,理解热烈而持久。

②同学们,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预设学生会说:你要勇敢,不要害怕等) ③追问:你怎么知道英子害怕呢?从哪些词句中看出?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

2、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来。读后反馈。

A出示句子一: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英子十分紧张,她怕自己讲不好,又担心同学们会嘲笑她等)

②接着,我及时鼓励学生:同学们很聪明,都能透过文字猜测英子的内心世界。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B、指导朗读后,出示第二个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现在我请大家都来当一次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学生当然会说愿意。)那英子,你在犹豫什么呢?英子,你为什么慢吞吞的站起来?英子,你的眼圈儿怎么红了?(学生也许会说:我怕同学们嘲笑我。我很痛苦,我不愿意让大家看我的笑话。)

这时,我及时鼓励学生:谢谢你们,你们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痛苦、无奈的英子。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体会心情后齐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C、这个残缺的女孩,尽管自卑、紧张,但她还是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再次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先请学生读。

读后,我是这样引导的:在大家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让我们再次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献给英子。学生鼓掌,然后齐读这句话。

面对同学们骤然响起的掌声,英子会想些什么?(预设:也许她会想我要加油!也许她会想我要勇敢等)

小结过渡: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英子莫大的鼓励,所以当掌声平息,英子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自己的一个小故事,英子也因此获得了第二次掌声

(2)接下来,聚焦第二次掌声

直接出示第二次掌声引读: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她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学们,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英子,你讲得太精彩了!英子,你真棒!等)

接着我深情导读:同学们,让英子听到你们的称赞吧!学生齐读

然后我说:同学们,听到这热烈的掌声,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什么?学生畅谈,我说:但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3)第二板块的下一步是:总结提升

教师:在这热烈的掌声里,我们看到了英子被感动的心;在这掌声里,我们看到了英子迷人而久违的微笑。同学们,掌声的力量是巨大的,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那以后,英子就变了一个人了,(指板书)她从“忧郁”变成了“开朗”。现在的英子,和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活泼开朗地生活着,这真诚的掌声改变了英子一生的命运,也难怪英子在来信中说——学生齐读: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笑着面对生活。

那掌声就像一缕阳关,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金子般的爱心就像春风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改变英子一生的那两次掌声,齐读两次掌声。

【 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循着学生的体会走近英子,发挥教师情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内心体验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抓住文本的几个情感点,如犹豫,掌声的无言含义等引导感受英子的感受,读他们想读之点,品他们想品之处,或词、或句、或段、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发相应的情绪,并做适当提升,升华情感。】

三、第三板块,掌声再悟,升华情感

1、同学们,这掌声仅仅指这次掌声吗?那你觉得这掌声中还包含着什么?(关爱、鼓励、尊重、赞扬„„)

2、这掌声包含了太多太多,使它充满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力量吧! 课件显示抗震救灾的官兵、奥运冠军、普通工作者等图片,配乐深情朗诵: 掌声 是一首美妙的歌,它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 是一朵芳香的花,它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 是一轮早晨的太阳,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 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 是一片宽阔的海洋,它能把害羞淹没! 我们的生活需要掌声,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也学会为别人鼓掌。

3、此时此刻,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你想用掌声来向他表达什么?请你把自己的话写在小卡片上。完成的同学可以自由地大声念出来。

【我通过简短的语言,再一次激起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感动,使孩子们能够情不自禁地产生联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对掌声的感悟一下子从课文里延伸到了生活中,并且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

4、读了《掌声》这篇课文,老师的心里也特别感动,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掌声响起来》。伴着音乐结课: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珍惜别人的掌声吧!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因为,那是爱的音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板画心形)

【此时,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真正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关爱,达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板书设计:

29 掌 声

忧郁 小英 开朗 心形

【此篇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紧扣教材,用词精当,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总的来说,这节课无处不在的语言训练,或读悟,或领会,或积累,或升华,它带着浓浓的语文味,带着浓浓的情感,融入教学,融入故事,也融入心里,真正做到了用心灵去对话。

乌塔第一课时教案范文第3篇

【教材内容】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也焉。虽有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也。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背诵“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理解意思,懂得“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都是无知的表现。”

3、培养学生学而致用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好,读出古文的韵味。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齐读《中庸》上一章节的内容,背诵重点句。

二、激趣导入

讲故事,讲述古代的秦始皇,因刚愎自用,独断独行,而毁国的故事。

三、读好文句

1、学生尝试去读。

2、听视频朗读,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3、分小组自由朗读。

4、逐个抽读,边纠正读音。

5、配乐,齐声朗读,注意节奏韵味。

四、读懂意思

1、逐句理解

[译文] 孔子说:愚昧的人喜欢刚愎自用,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生在现今,却要恢复古代制度,这样的人灾祸会落到他身上。不居天子之位,就不要议定礼制,不要创立制度,不要考订文字。如今天下已实现车轨统

一、文字统

一、伦理统一,这些都是由天子制定的。虽然有天子地位,但没有德行,是不敢制定礼乐制度的;虽然具有德行,但没有天子地位,也是不敢制定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讲夏代的礼制,由夏遗留下来的杞国不足为证;我学殷代的礼制,只有宋国一国还保留着,也不足为证。我学习周代的礼制,今天还通用着,所以我遵从周礼。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明白道理

作者借用孔子的话,阐明一个道理: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都是无知的表现,真正有知识的人不会这样做。他告诫人们,社会总是要进步的,不要留恋已经消亡的东西,不要试图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事物,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招致灾祸。

一个治国方略或一个学说的建立,要靠自身修养、靠吸取古人经验,最终还要靠百姓的检验。治国方略的制定人和学说的创立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广博的学识;否则,即使提出某种方略或学说,也是低劣的,不会对历史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六、学以致用

1、目前,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要记住古人的告诫,坚持与时俱进,支持改革创新,少一些不合适宜的怀旧情思,为促进历史进步做出应用的努力。作为一个学生,更应具有创新精神。

2、反思自己的行为。

3、积累:背诵重点句。

【板书设计】

中庸

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乌塔第一课时教案范文第4篇

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学习了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概念,特别是深化了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本节是今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基础。

本节教材首先注意了学科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计算得出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设问:1mol 气态物质的体积是不是也不相同呢?然后介绍气态物质的体积与外界温度、压强的关系,计算出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最后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计算。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1.认真钻研新教材,正确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原必修本39页“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认为“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新教材52页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即 vm= v/n 。”由此可以看出,气体摩尔体积是任意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而22.4l/mol是在特定条件(如:0℃,101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注意:当温度高于0℃,压强大于101kpa时,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也可能是22.4l。

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气体摩尔体积与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关系。

2.本节引入方法

⑴计算法:全班学生分成3组,分别计算1mol固、液态几种物质的体积并填表。

物质粒子数1mol 物质质量(g)20℃密度(g/cm3)体积(cm3)fe6.02×1023567.8 al6.02×1023272.7 pb6.02×102320711.3 h2o6.02×1023181(4℃) h2so46.02×1023981.83

⑵实物展示法:有条件的学校,可分别展示1molfe、al、pb、h2o、h2so4的实物,直观得到体积不同的结论;展示22.4l实物模型,这种实物展示方法学生印象深刻,感性经验得以丰富。

3.列表比较决定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用“√”表示)

物质 因素 粒子的数目 粒子间平均距离

粒子本身大小固、液态√ √气态√√

讲清当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固、液态体积由粒子大小决定,气体体积主要由分子间距离决定。举例:50个乒乓球和50个篮球紧密堆积或间隔1米摆放,前者球的大小决定体积,后者球间的距离决定体积。

4.充分运用多媒体素材,展示微观的变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应用微机显示温度、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固、液、气态物质粒子间距离;1mol液态水(0℃,18ml),加热到100℃气化为水蒸气的体积变化等。

5.通过阅读、设问、讨论,突破难点。讨论题有: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与哪些微观因素?决定固、液、气态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在粒子数一定的情况下,为什么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距离?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才有意义?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mol固、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mol气体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大致相同?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是否相同?为什么1mol液态水变为1mol水蒸气体积由18ml变为3.06×104ml体积扩大1700倍?

6.在理解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这一特例时,应强调以下4点:①标准状况 ②物质的量为1mol ③任何气体物质 ④约为22.4l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22.4l才是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因此,非标准状况下或固、液态物质,不能使用22.4l/mol.

7.教材52页“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应指出这个结论即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简单介绍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重要推论。

8.教材53页的例题2,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教学中应指出密度法是计算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即m =ρvm如果是标准状况下,则:m =ρ·22.4l/mol

9.在 v、n、m、n之间的关系可放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例题前进行,也可放在课后小结进行。

教学建议关于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1mol某气体的体积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22.4l。即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2.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乌塔第一课时教案范文第5篇

我在教学设计时,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力求达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训练要求。在课堂上,努力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首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交流课文中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学习时能前后兼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其次,我两次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句,来理解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伟大精神,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更近地走进南丁格尔的内心世界,更准确地理解她的信念,学生想要有个性化的感悟,必须要有充分的自学过程。第二次默读,我还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互补,把对课文重点的词句理解梳理一下,体会才更为深刻。

当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时,我针对有两组关联词:“不是……就是……”,“不仅……还……”的句子朗读体会并造句,扣词品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最后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先写后读了对南丁格尔的赞颂诗歌,让学生在朗诵中激发情感,在朗读中释放情感,在归纳中升华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在这里升华。

二、抓住单元训练重点,紧抓文本重点。

单元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本节课,我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明白作者选了哪些典型

事例,作者想体现南丁格尔的什么精神,你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感悟到的?尤其是学习5----9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找出让我们感动的句子,感悟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接着,通过自学、批注、指导、讨论等方式展开学习,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语句感悟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一系列学习过程,我紧扣文本重点,不但弄清了语文“写什么”的问题,还解决了语文“怎么写”的问题。

三、教学中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有意识地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习方法中。教学中,我虽然没能出示学习点拨:“

1、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2、抓住关键词句来感悟。

3、全班同学交流感受,(交流时先读语句,再讲自己的看法,这都是平时的训练)。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而且教给了学生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表达方法,实际在教给学生一种习作的方法。我想,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渗透,我的学生学习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的。

四 、课堂中,我重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教学中,读课文、课堂提问很关键,必须重视读的有效性。本节课学习中,我主要抓住“你认为南丁格尔是怎样一个人?从哪看出?”展开教学,然后在学习第六自然段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提灯女神?”问题环环相扣,旨在使学生通过文本感悟人物的精神。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指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了语文素养,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所以我教学是有效

乌塔第一课时教案范文第6篇

Section A (1a-1c)

肖口中心学校

刘 颖 Teaching aims: 1.Words&Structures:

Words:dollar, sweater, shirt, T-shirt , skirt , jacket , shorts, trousers , shoes, socks Structures: -How much is the …?

-It’s … dollar .-How much are … ?

-They’re … dollars . 2.Ability aims:

Asking the prices of the clothes or other things;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about clothes or other things; Train the students’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Structures:-How much is the …?

- It’s … dollar .

-How much are … ?

-They’re … dollars .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he words about cloth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 1.Free talk : Do you like salad?Yes,I do/No,I don’t.Do they like French fries?Yes, they do./No,they don’t.Does he/she like strawberries?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

2.Ask 2 students to give a report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of food ,sports and colors.

Step2. Leading-in Use the multimedia to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clothes. ( Show a picture of a sweater.) T: Look! What’s this ?

Ss : It’s a sweater. ( Help the students answer.)

T : What color is it ?

Ss : It’s red.

In the same way , teach the new words : shirt , T-shirt , skirt . Show a picture of a pair of shorts . T : What are these ?

Ss : They are shorts .( Help them answer ) 1.Teach the new words : socks ,shoes in the same way. 2.Read the new words . The teacher corrects the pronunciation. Step3. Consolidation 1.Let the students read and write the words by themselves. Then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s. 2.Open the books. Finish 1a on Page37. Step 4 Presentation

Learn to how to ask about the prices. (Use the multimedia to show the pictures of clothes and their prices.) 1) T: How much is this sweater/shirt ? (Show a sweater and a shirt and their prices.) Ss: It’s nine/five dollars. ( Help the students answer.) 2) T : How much are these shorts /socks? ( Show pictures of shorts and socks.) Ss : They are seven/two dollars. Step5. Ask and answer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for the other clothes in the pictures. The boys ask and the girls answer ,and then change. Step 6 Listening Look at the words in Part 1a.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of the clothes you hear in1b.

Check the answer, and then read the tapescript. Step7. Pair work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ut asking the prices of the clothes or other things.( Using objects) Finish 1c

S1: How much is your T-shirt/skirt/pen…?

S2: It’s …dollars.

S2: How much are your shoes/books…?

S1: They’re … dollars. Step8 Summary T: In this class, we have learnt the words about the clothes and how to talk about prices. After class , you should read and remember by yourselves. Please remember the sentence “ It’s difficult to make money . We should save money.” Step9.Homework: 1. Ask the students to do more practice as required in 1c on P41. 2. Ask students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 Blackboard design: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

Section A (1a-1c) 询问价格:

New words 1. How much is + 名词(单数)?

dollar sweater shirt

T-shirt

It’s one dollar./two /three…dollars.

skirt

jacket

bag 2. How much are +名词(复数)?

shorts trousers

shoes

They are …dollars.

课后反思:

上一篇:外甥结婚舅舅致辞范文下一篇:物业保安年会节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