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历史笔记范文

2023-09-20

初中的历史笔记范文第1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

(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归纳小结: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我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中学生读书心情笔记摘录

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了几位学生的心情笔记后感动地对学生说:“请代我向你们的父母致敬,他们算得上是英雄。”

龙继林:爸爸在一家砖瓦厂工作,一天做十一二个小时。

今天晚上,我睡不着,又想到了远方的爸爸,又想到了整天艰苦干活的爸爸。我又拿起了那封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爸爸干活的动作,纸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好像是爸爸流下的汗水,东倒西歪的字迹,显示出爸爸的疲劳,爸爸在家时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都跟泥巴打交道,在外面呢,也一样离不开黄土,而这,都是为了我的学费,想到我的学费,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张文勤:在城市里读书,再怎么苦,一切都好。是啊,再苦,怎么能苦过父母?

有一年,家里收成极差。那年,母亲煮饭时,只煮够自己孩子吃的。

“爸爸!妈妈!一起吃吧!”叫他们吃饭时,他们总会说:“我们吃过了。”但次数一多,我就开始怀疑了。一天饭后上学路上我折回家,到家门口时,我沉住气,蹑手蹑脚地走近窗户,抬头向里面望去,此时此刻我傻了眼。

当时,母亲左手拿着一个大碗,右手拿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碗里是野菜和糠煮成的粥,搅来搅去,后来,她还是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她咽的时候是那么困难,但还是继续咽着。而父亲呢?也是一个大碗,碗里是同样的食物,他没有用筷子,只是拿起碗摇了几摇,之后,就一饮而尽,此时此刻,我很清楚地看到他的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团。 看着他们这样吃“饭”,我满脸都是泪水。

张灵洁:开学的那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到了镇上,父亲突然改变主意,跟人借了一辆自行车送我到学校,我心里猛地一震,骑自行车,好多里路呢,父亲为省车费钱,要流多少汗水啊! 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着父亲弓着腰,一脚一脚费力地蹬着车,我心里难过极了。

到学校办好报名手续已经是中午了,我在去食堂的路上,父亲变魔术般地从身上掏出四个鸡蛋,塞到我手上,说:“我走了,好好念书。”就在他转身回去的时候,我看到父亲从塑料袋里掏出了一个石头一般硬的馒头„„

父亲身在农村,饱尝没有知识的滋味,他常对我说:“只有好好念书,才能过好日子。”这或许是他倾尽家中所有让我读高中的最质朴的愿望和动机。每当我畏惧困难,产生退缩情绪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话。唐燕:我把父母的希望给打碎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自己的理想也变成了妄想。打工的念头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敢奢望父母让我上高中,因为高中可不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费是上千元的,三年下来,包括生活费在内,这么一笔超大的数目,对于我们这里的农村家庭来说,光是想,都是一件让人忍不住要掉眼泪的事情。

看着父母拖着疲惫的身体忙朝忙夕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脸上的皱纹数都数不清,四十岁的人看上去就跟六十岁左右的人一样,实在是忍不下心让他们再这样操劳下去,但是,每当我提到要外出打工的事,父母都坚决反对,执意要我上高中,还说:“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的人,是不一样的。打工是一辈子的事,读书,就只有一次机会。学费的事你不用担心,那是父母的事。”

父母凑那笔学费实在太难,我实在是忍不下心,但又没办法,最后,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下,我还是决定去读书。 临走,父亲用他那双像松树皮似的长满了老茧的手把钱递给了我,神情镇定而温和,他和母亲都只对我说了四个字:“好好念书。”

虽然艰难,但我的父母认识到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我虽然是个女的,他们也把我送进了学校,对父母我很感激,在我们那里像我这样的女孩子能读到高中的有限,所以,学习上我也很刻苦。

杨玉英:我听父母的劝决定还是到学校去读书。

我又回到了学校,我的成绩也很平常,但我很努力;我不能虚度年华,未来的世界不相信眼泪,我必须坚强。外出打工,使我提高了很多,至少,我不像以前那么糊涂,老师评价我有进步了,我也认为我有进步了,虽然进步不大,但我很满足。当语文老师把远在杭州的范先生的来信念给我们听时,我想我比其他同学更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要使某个人出人头地,比如说考上大学之类的,应该说你们学校的许多学生还是要走回他们自己的社会中去,就像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中去一样,但是接受过比他们父母层次更高的教育的孩子,至少可以在将来能比他们的父母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河曲教育系统开展干部职工同读一本书活动

2013年01月21日 14:30:50 来源: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 赵维新

为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阅读学习之风,打造书香校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文化及业务素质,1月20日上午,河曲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组织召开全县教育系统“走进阅读、与书为伴”主题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全体局领导、局机关各股室长、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会议由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总支书记、副局长霍宽旺主持。

会上,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教研室主任王晓勇宣读了《河曲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关于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实施意见》(河教发„2013‟2号),包括指导思想、活动目标、活动要求、保障措施、组织机构以及2013年读书活动安排等内容,并提供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20个阅读推荐书目。

实验初中校长张志荣、河中初中部主任郝晓鹏、红星中学副校长吕

桂林、实验小学校长韩秀梅、黄河路小学校长柳坤鑫分别代表本校师生,从读书的意义、读书的重要性、师生读书活动计划及安排、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表态发言,表明了切实加强师生读书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校长表态发言结束后,举行了简短的授书仪式,局领导共同向现场的校长、园长、股室长授了经典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刘继欢重点推荐的必读书籍,全县教育系统“走进阅读、与书为伴”主题读书活动将由局领导、校长、局机关工作人员同读这一本书开始。该书由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学者、教育家、编辑人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郝明义、朱衣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从阅读的活力与艺术、阅读的三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等方面对读书做了详细指导,是一部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犹如一顿知识的盛宴。

最后,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刘继欢做了总结讲话,指出倡导阅读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河曲教育发展的软实力,让读书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师生的人生追求。要求全系统一要重新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正视当前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师生业余阅读和课外及假期阅读教育专著、文学名著、名师实录、期刊杂文、人文读本等读物少的问题,完善制度,精心组织,强化指导,狠抓落实;二要系统开展阅读训练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借鉴外地读书活动成功经验和明德学校经典诵读等好做法,制定读书计划,提供读书条件,搭建读书平台,树立读书典型,注重读书实效,稳步提高中小学校课外阅读水平,按照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的历史笔记范文第2篇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 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 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 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 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 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 强调学生死记硬背, 这样的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 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 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 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 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情感, 体验观念, 从而达到共识,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 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 然后以点拨为主, 让学生发挥想象, 联系已知知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得到极大的满足, 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 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 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 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 如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 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 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各方面都知道一些, 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 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 关注现实, 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 却似是而非, 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 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 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 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 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 从教学方法来看, 还比较单一、陈旧,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 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 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 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 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五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五要素的传授, 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 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 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 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 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 那个人物是爱国的, 学生是茫茫然, 似懂非懂, 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 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 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新课程教育形势的发展, 使自己尽快得到提升, 成长、成熟起来,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 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 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 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 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 思维活跃, 发言踊跃, 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 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 他说, 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 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 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的时间比较多, 但教师必要的引导, 适当的点评, 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 时常卡壳, 使得学生满腹疑虑, 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 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 上课时得心应手, 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 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 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 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不断反思, 使自己不断提高。

初中的历史笔记范文第3篇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不决定了直观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对历史插图积累起来的一些认识方法,以供参考。

(一)特点辨别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历史插图,根据课文的要求,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插图,一要确定与其对比物;二要探明差异;三要找到特点形成的原因或者经过,四要判定其所具有的意义。现以“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为例予以说明。①二者区别: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山顶洞人从前额、鼻子、嘴巴各方面来看,与现代人差别不大;②说明形成过程: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距今遥远,所以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离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着相近的地方;③参看图下的不字内容;④判定意义: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仅从面貌上看,已显示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

(二)分析结构

根据课文的要求,有一些历史插图,则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等。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现以“隋赵州桥”为例分析一下。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不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们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拓展介绍

历史课本的许多文物插图,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有关知识,增强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如:“崇圣寺三塔”、“印度佛塔”、“龟船”等可作代表。在认识这类插图时,要围绕画面的内容,说明其出其不意的背景、产

用心爱心专心 1

生的经过、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等。现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说明:①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东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长安那种封闭式坊里制的格局,而变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业区分布到全城各个角落;②张择端的画卷,描绘了都城汴河两岸的风光;③全画总长5米多,共绘人物550多个,牛马驴骡等牲畜56匹,车辆约20辆,大小船只20余艘,还有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④课本插图仅选了“十字街头”部分,反映了当时东京城的繁华景象,表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四)人物形象描绘

历史人物插图是历史课本中较多的一种。对于课本记述的重要的一种。对于课本记述的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说,这些插图起着加深印象的作用。我的作法是:借助人物插图的肖像和神态,补充介绍一些精神境界方面的内容,以加深印象。如“彼得一世”一图,先说画面人物仪表严肃、目光炯炯,穿的是短装,没有胡子;再说这同他从小酷爱军事游戏,经常与外国侨民往来,受到西欧人的影响。他羡慕西欧技术,曾前往英、荷 等国家考察学习;对待反对他的人残酷无情。皇太子阿列克塞反对他的改革,他毫不留情地把皇太子交给特别法庭,判处死刑。他提倡“文明开化”,生活方式西欧化,所以他率先垂范,穿起了短装,剪掉自己的长胡子。所有这一切说明,彼得一世是一位具有改革创新、远见卓识、做事果断的著名俄国沙皇。

(五)情节分述

在历史教材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重大事件情节插图。象中国历史“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等,认识这类插图按照“整体——局部——整体”原则拟出“观察提纲”,用“问题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如“黄巾起义”一图可用以下系列问题来引导认知。①“图题”是什么?②此事件发生于何时?③图上的人物装束有什么共同点?④他们正在干什么?手里拿的什么武器?⑤图上的旗帜写了些什么?⑥它反映了什么?⑦此图说明该起义有什么作用?事实表明,运用这种观察提纲来指导学生认知插图,既能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由于历史插图的着重点是课本的文字记述部分,所以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说明其有关内容为准,不能喧宾夺主和超越教材的主题。要按照“知觉、思维、语言统一规律”的要求,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引导他们的思维,边作出语言的描述说明。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相信,集科学性、思想性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正等待着有志之土的开发,它的明天将更美好、更灿烂。

初中的历史笔记范文第4篇

单位:刘家堡乡一中 姓名:朱晓红 性别:女

电话:13935146126 邮编:030063 [内容提要]:多媒体作为一项现代科技成果,在当今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解决重点难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在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多媒体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发展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历史作为初中时期的小学科,学校、家长、学生普遍上不重视,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了很多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淡薄。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教学中,老师用PPT等软件对影像、图片、文字等各种素材进行编辑制成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探究学习《对外开放》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那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二)它是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好帮手。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其间的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如何条分缕析、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视频播放、图形动态演示、老师生动讲解点拨。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师生间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时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步步提升。

(五)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宫,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而且省略板书,使教师能增大知识容量,有充足时间进行讲解、分析和培养学生能力。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通过超级连接,前后切换方便,达到过去手工板书无法企及的地步。因此,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深入课堂,绝大部分教师虽然对如何进行高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但是在实际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却也存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现将自己多年来从事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诸多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唯多媒体是从,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教学中仅靠讲述无法使学生想象到历史场面的恢宏气势、波澜壮阔,无法想象到历史珍品的美妙绝伦、璀璨夺目;更无法在教学中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而且能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性和有效性。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基本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示范课”;更有甚者片面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捷径或唯一途径;“唯多媒体是崇”等,实际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也不能全盘否定。其实传统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继承。

(二)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现实教学中,历史课课件制作一定要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作用。可有些历史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向同事展示自己驾轻就熟的课件制作水平,一堂课中不仅有精美的动画、详实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大量视频和动听的歌曲及相关的图片„„这样便使学生沉浸在动画、视频以及音乐的欣赏、观赏以及鉴赏的气氛中去了,学生上课便少去留意和思考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了„„时间一长,学生一上这类型的课便陷入了视觉和听觉的疲劳了。而历史多媒体教学原本是通过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欣赏、鉴赏者了。而真正有经验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问题或者图片、视频)来让学生总结、发现,探究新的知识,构建相关的理论或概念。比如:我在完成《南京大屠杀》一框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几幅“日军无幸杀害中国军民的图片时我就提出以下几下问题:中国人被杀的对象有哪些?日本人采用哪些残忍手段?你想对日本军国主义及极端右翼分子(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事实)说些什么?这样才能更深层次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日本军阀主义的憎恨,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另外有些历史教师(尤其年龄偏大的教师)不注重课件制作,要么有的从相关网页上下载,要么有的直接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的光盘,要么有的教师对幻灯片中的字体及颜色和版式制作不协调,甚至模糊不清„„这样的历史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就必然会出现教师上课逻辑不清,学生上课易疲倦的现象,当然这样的课件便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一片怨声中被浇灭。

还有些历史教师由于本身技术水平的问题造成课件中的视频无声音或由于不会视频剪辑而时间过长也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提高计算机及课件制作水平已成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三)多媒体不能和传统媒体有效结合。

在部分教师的多媒体课堂上有个误区:以为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就告别了黑板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其实使用粉笔进行板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有助于初中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落实(勾划在课本上);还有极为重要的是黑板上的板书重现力强,随写随看。更有甚者,教师在上课时偶有突发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但在多媒体教学中却无法即时增加到板书中去而留下诸多遗憾;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用彩色粉笔警示的重难点能整堂课都使学生有意注意;甚至还有,个别教师的精心的板书设计,流利工整极富个性的粉笔字简直是一种陶醉的艺术。实际中,多媒体教学虽有文字演示的板书,实际中对学生往往只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演示,当然就对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不利,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本来系统性的黑板板书是教师在讲解引导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黑板板书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我们广大年轻教师要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力求将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教育者的智慧创造出较为完美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明天。 引文及参考文献:

(1) 加 涅 《教育技术基础》

(2) 谢幼如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

(3) 李建平 《会诊课改新课堂》 《中国教育报》 (4) 刘 硕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初中的历史笔记范文第5篇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

1、中国:逐渐衰落,危机四伏

1)政治: 封建专制,矛盾激化; 2)经济: 自给自足,国库亏空; 3)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专制; 4)军事:军备废弛; 5)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2、世界:迅速崛起,殖民扩张 1)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英:君主立宪),巩固发展; 2)经济: 工业革命完成(英: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建成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3)文化: 启蒙思想; 4)对外关系: 海外贸易和全球殖民扩张(英:“日不落帝国”)。

二、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A

1、战前的中英贸易:出超→鸦片走私

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2、鸦片泛滥造成的危害: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的统治

摧残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3、虎门销烟:战争导火线(直接原因)

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壮举,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三、《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

1、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 2)根本原因:英国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全球范围内殖民扩张。

2、《南京条约》 1842年英

1)割地:香港岛;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关税自主权: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5)附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四、《南京条约》的影响C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开创了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引起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

1、社会性质: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结构:一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另一方面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5、思想文化: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主潮。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A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蓄意制造事端,发动战争。随后,法国也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出兵中国。因这次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二、火烧圆明园A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

1、《天津条约》 1858年英、法、俄、美 1)十口通商:增开牛庄(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主权: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3)外交: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4)赔款: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北京条约》 1860年英、法 1)外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地: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款: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3、影响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A 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发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点燃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烽火。

二、洋枪队A 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侵略者相互勾结,组织“洋枪队”进行抵抗。

三、湘军与淮军A 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编练了湘军,李鸿章编练了淮军。 第4课洋务运动

初中的历史笔记范文第6篇

1创 建和谐 、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往今来,一直以来老师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以前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而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要懂得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成绩为标准,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尤其是初中这个阶段,正好是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和叛逆心特别严重,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过去没必要认真学习,到了考试随便背背应付过去就行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老师要开导学生,告诉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告诉他们探索知识的乐趣,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2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程, 讲的都是一些发生过的事情。有时单凭想象是很难想到当时的场景,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历史博物馆,边看边讲,学生们面对历史文物和名人字画等,可以更加有兴趣去听,也能印象深刻,使历史课变成一门有趣的学问。关于交通工具方面,可以结合现实,从马车到自行车,汽车,火车等等,可以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具体看到这些图片。或者是看一些电影,动画之类的。例如,最近很流行的《疯狂原始人》这部动画,学生们看得时候津津有味,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直接发问,老师就此把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告诉学生,相信能够深入人心。观看《百家讲坛》,但是看时教师要注意随时把教材的内容讲给学生,这样才能相辅相成。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讲完课后就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分组,也可以单个举手发言。

首先,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发言。要一视同仁,不能直视让优秀的同学参与。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喜欢说话,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成了他们最困难的事情, 对于这些同学,老师们更要主动让他们发言,耐心引导,锻炼他们的性格,对于好的方面予以表扬和肯定,增加他们上课的信心。让他们对以后的课堂有更高的兴趣,从而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会学生参与讨论的方法。有的学生不喜欢课堂讨论,可能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发言,怎么聆听别人的发言,怎么给予意见,好的方面要 积极学习,自己的观点如何表现给别人等等。例如,学到辛亥革命,讨论“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此,学生们积极发言,认为成功的有什么依据,失败又失败在哪里,每个人都当一回小辩手,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学会看待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同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再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在刚开始上课前可以表演一下,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历史课变得生动。尤其下午第一堂课,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这时观看表演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使学生有精力继续听课。

比如说在元朝的历史过程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使学生讨论若成吉思汗不去世,他可能会把疆域扩展到多大,鼓励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积极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可以进行分析。

4进行课前学习与预习

(1) 在开始上课前 , 老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这堂课的内容,或者给他们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自己找方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得不出答案的可以做出标记,等到上课时大家一起解决。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温故而知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

(2)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俗话说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提前预习,什么时间巩固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学会归纳总结重要的知识点。

5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前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放式课堂,主要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研究拓展为主,教师讲解课程为辅助,由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课本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探索过程“学习态度与人生价值观”作为新的教学的目标。 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状况,把“课本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探索过程”“学习态度与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点,切实的运用到学生身上,从而达到国家要求的素质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时, 可以使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并且使其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当今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还可以使学生讨论在其中可能得到哪些对自身学习有帮助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积极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不但能够使其对该方面内容有更深刻理解,也能够学习到对其今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知识。

6结 语

总之,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要在提高自己技能的同时,要掌握渊博的知识,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这样教学互补,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摘要:在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提高效率。一堂初中历史高效课,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历史情感,塑造人生价值观上都有更好的发展。本文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上一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范文下一篇: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