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16

房屋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为了使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在房屋建筑工程过程中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益,相关负责人应予以高度重视,调动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本文对我国当前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房屋建筑;全过程;造价管理;问题

为了实现建设工程投资预期目标,投资费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企业在工程价格管理需进行的成本控制、订价、计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全过程造价管理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部门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使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造价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专业课知识欠缺。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人不是从正规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或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专业毕业的。由于他们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很难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做到系统有机的管理。其次,部分造价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仅仅是停留在房屋建筑造价的概预算层面,造成现有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人员的理论理解与实务操作的整体水平都不高,影响了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所以虽然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人员很多,但是真正懂预算与结算,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念贯彻执行的高级工程造价人才却极度缺乏。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疏漏

在施工阶段还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虽然出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互利。

3、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如何能忠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

二、完善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1、提高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房屋建筑领域科技的进步,更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合现代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高技术、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精心培养这批人才,第一、要加强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样不仅对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人员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使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房屋建筑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第二、行业管理机构和国民教育机构要密切联系,使理论教育与行业需要构成完备的教育体系,从而为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领域高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房屋建筑工程造价行业管理部门或单位,对目前已经获得造价工程师(包括高级)资格的人员,要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及审核,改变现在的资格终身制,定期严格进行理论考核和业绩考核,对每年的继续教育不要走形式,实行一定比例的淘汰机制。第四、要加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找自己的缺点和对方的优点,引用对方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创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

2、房屋建筑工程应该合理控制全阶段造价

(1)项目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

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工程设計招投标管理。对建设项目的设计可以通过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在多重竞争的环境下选择出方案最好的设计,有助于项目后期阶段造价的控制。建设单位要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优化设计方案。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设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工程设计图纸质量检查站,充分发挥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另外,对设计图纸被审查中心确认为优秀设计的应给设计单位以特殊的荣誉,对设计人员实行奖励制度。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限额。

(2)招标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对于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招标阶段的成本控制,业主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以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不正常现象,否则对项目的成本控制非常不利。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全过程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知己知彼” ,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施工阶段是实行建设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在实践中往往把施工阶段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业主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付款控制、工程变更费用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来实现实际发生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工程造价管理措施有:①根据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将工程投资控制总目标进行分解,形成项目成本控制分目标值,编制工程项目资金年度、季度或月度使用计划,在施工中定期(每月)分析投资实际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②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防止施工单位利用施工组织

设计、施工方案来突破投标书及合同中的约定。

(4)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竣工决算这最后一道关口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建设单位强化管理意识、完善

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等,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工作中应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的具体做法,熟悉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为决算审计打下基础,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只有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丢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房屋建筑工程整个过程中进行跟踪管理;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得到相关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而且还需要本企业及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努力,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使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兰、刘洋、谢刚,房屋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J].硅谷,2011

[2]周莉.对房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李亚.浅谈造价工程师如何参与工程合同管理[J].福建房屋建筑,2008

房屋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周期长,物料运用多。由于经济的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目前建设体量持续增加,以至于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垃圾,如果对于施工垃圾的管理力度不足,会造成建设区域的环境污染。基于此,以下对房屋建筑项目的环保节能设计与工程管理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项目;环保节能设计;工程管理

中国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存在着能耗大、污染重等一系列的问题,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实现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中贯彻节能环保理念,在满足人们对舒适居住的环境需要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1节能环保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实中设计房屋建筑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若是在工程的建设方案中运用节能环保理念,便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施工环节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房屋的体验舒适度,进一步符合现实社会中的居住需求。但现阶段国内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仍有待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从一定程度上污染了自然环境;若不能高效、合理地利用建筑剩余材料,便会从一定程度浪费资源。因此,在现实施工中,要将节能环保意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设计当中,从而促进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满足现实中更多的建筑需求。设计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房屋,可提升施工过程的高效性,避免施工环节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缓解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程度,对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利用,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发展的快速性、稳定性,确保国内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2分析现实中运用节能环保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2.1缺乏高素质的房屋建筑设计人员

专业的建筑设计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国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建筑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创新意识淡薄,对于节能环保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而这也就成为节能环保技术无法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有效应用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由于建筑节能环保设计本身具有复杂性,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许多的设计人员的节能环保理念淡薄,对于各类新型的环保材料与设备等缺乏足够的认识。

2.2节能环保设计缺乏协调性

施工方能够正确认知节能环保在房屋施工环节中的重要性,能够给予节能环保设计,但是复杂性时房屋建筑具备的显著特点,往往导致对建筑四周环境不够重视,一味重视其外观设计而轻视了现实中节能环保的具体应用,重视了房屋采光、通风却轻视了它的节能性。假如施工方不具备环保设计理念,对工程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会导致其缺乏协调性,节能环保理念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

2.3对于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力度不够

对于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上,建筑行业一直采用传统的材料,而忽视对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究其原因是许多的施工单位对于节能环保材料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对各种新能源与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加上施工单位不重视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导致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难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充分的发挥出各种节能环保材料的价值。除此之外,当前许多的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关注点放在建筑的美观性与舒适性上,不能够及时的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忽视对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

3房建设计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管理

3.1门窗节能设计

门窗主要用于彩光和房屋保温,在门窗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刚性较强,且耐腐蚀的材料作为主框架,提升门窗主结构的支撑能力。门窗上还需要配备一些保证气密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应选择耐风化、抗老化的材料作为主要的填充材料,用以提升门窗的气密性。在门子空腹内填充岩棉板或充聚苯乙烯板成者采用钢塑复合门窗代替全金属门窗,降低金属窗体的良好导热性。

3.2居民住房的顶部设计

建筑企业在进行居民住房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设计居民住房的顶部,并且将节能环保观念有效的融合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中:①要对高层居民住房的温度进行管控,因为居民住房的顶部会接受到很多的阳光和热量,阳光照射的面积也很大,高层居民住房中将会接收到大量阳光辐射,尤其是夏天温度很高的时候住房居民就会经常性地使用空调,这就会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这个时候企业应该在设计居民住房的顶部时增加隔热层,也可以之楼房的顶部安置绿色植物,更好地吸收热量和紫外线,从而更好地降低到达楼层的热量;②关于住房顶部太阳能的收集和使用,可以通过太阳能转换器来进一步收集和使用太阳能资源,从而更好地弥补楼层中其他能源的使用量。

3.3屋面和墙体绿化

楼房随着高度的上升汽温差别、湿度、风力大小等都会发生变化。高层楼房在夏天会遭到阳光的包裹性暴晒,造成严重的能量消耗。采用垂直绿化手段赴爬山虎布满楼体能够有效调节楼房因高度而产生的不正常温度、湿度,改良楼体微气候,使楼房处于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中,对房屋内部生活条件的改善、房屋的护理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城市墙体的光辐射和热辐射也会被垂直绿体接收,改善城市环境。垂直绿化还能够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粉尘,吸入空气中的不良成分排出氧气,对城市空气的改善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3.4住房附近的绿化设计

建筑企业在设计居民住房附近的绿化工程时应该要全方面进行思考:①要确定好绿色植物的种植位置,绿色植物应该尽可能地挡住太阳辐射,尤其是酷暑季节中住房附近必须种植密集的绿植,这样可以为居民遮挡住较多的太阳辐射;②企业还应该在住房的顶部栽种垂直植物,这样有助于住房环境的改善;③企业在选用绿色植物种类时要在方案中写明所栽种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必须选择成活率较高,具有吸附灰尘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3.5加强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量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优质的建筑材料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足够的材料又是房屋建筑施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所选材料是否与节能设计理念相符,故需要房屋建筑整体设计中对材料的经济性、实用性、节能环保性以及优质性进行全面考量。例如,在传统的房屋建筑设计中,多以金属框架结构为主,但受到其自身的物理特性的影响,随着应用时间的增长,金属框架的锈蚀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不仅会损害到材料本身,而且还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就可以选择高分子有机合成塑料作为建筑,不仅可以解决金属框架存在的锈蚀问题,还可以避免二次污染,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结束语

当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房屋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为了人们能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房屋建筑行业必须将节能技术融入房屋建筑设计中,确保每一项建筑工程都能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和田.房屋建筑項目的环保节能设计与工程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20):100-101.

[2]徐志恒.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的原则及实施策略[J].新西部,2018(30):56+86.

[3]刘莉萍.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03):224-225.

[4]罗灿.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的体现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69.

[5]王卿.探究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J].江西建材,2013(06):43-44.

房屋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改进;

1 地震相关知识

地震是由于在地球地壳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当这股巨大的能量作用在地球内部的岩层上时,就会因为其力量导致岩层产生巨大的歪曲、变形,进而造成错动。当这种力量传至地球表面,就会发生地震。在地震中,地壳岩层发生变形的部位叫做震源,而在震源之上,也就是地震效果最强烈的地区,就叫做震中。地震的大小是由震级进行区分的,它由地震现象释放出的能量大小进行评定。在我国的抗震要求中,明确规定了要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年限内,要对不同强度的地震具有各不相同的抗震能力。

2 地震对工程结构的破坏

在地震发生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危害的就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工程结构的破坏原因同抗震措施和结构类型都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其主要情况有下列几种:

2.1 由于承重结构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

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壳中强大的力量直接作用在建筑物上,而由于建筑的承载力不足以抵住这股力量,从而使其发生变形,进而使墙体发生变形、裂缝。

2.2由于结构整体性差而引起的破坏

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各个节点支撑不足、延性不够、强度不够,就会使整个建筑结构整体性遭受破坏。

2.3 由于地基问题的破坏

在地震灾害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即建筑物本身情况良好,但是由于地基承载力的变低或者地基土特殊情况而造成整个建筑物发生倒塌的现象。

3 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柱端弯矩增大系数问题

“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这种设计理念,在汶川地震中显示出了其存在的重要性,其通过避免建筑物的支撑柱在地震发生时过早发生坍塌,对建筑建构的变形能力进行了一定的改善,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强级别地震中坍塌的危险。那么,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如何真正的实现“强柱弱梁”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建筑业中,通常会采用增大弯矩设计值方法来实现这个目的。不同的端弯矩系数代表着各不相同的防震性能。在我国制定的相关抗震规范中,都对端弯矩系数明确的进行了规定。

3.2梁内力计算问题?

在现今建筑相关规范中,要求在计算惯性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楼板的因素。在建筑框架中,梁近支座部分由于在梁跨中位置受到正弯矩作用,而在近支座部分则受到负弯矩的作用,其所造成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建设方对建筑整体框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竖向荷载下楼板的作用,需要通过使柱端弯矩减小来对梁惯性矩进行增大,而在水平荷载下,则需要重点考虑楼板因素,需要通过减小弯矩来使层间的位移更小。而上述这些过程却与我们一直依据的“强柱弱梁”不尽相同。另外,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属性,在对建筑的框架进行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梁弯矩进行一定程度的调幅,从而实现“强柱弱梁”的机制。而在实际地震灾害中,经常是水平地震的组合效应,在地震发生的情况下这种框架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是有待商榷的。

3.3 梁抗弯刚度问题?

在对梁抗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其承载能力和对抗弯能力。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按照不同的设计系数对梁抗弯刚度进行增强。在目前的设计中,往往只考虑到地震时梁端对楼板的影响,而忽视了跨中截面的设计,而在实际地震灾害中,这两部分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仅仅重视了梁端的影响而忽视了截面内的影响,则会导致建筑的梁抗弯度大于截面的弯度,不能很好的实现“强柱弱梁”的原则。这种情况直接反应在汶川地震中,为人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4 对抗震中问题的改进措施

在地震发生之后,众多相关科技人员都会对地震的资料、数据与框架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在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之后,针对在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改进措施。

4.1 选择合适的梁、柱配筋率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梁、柱配筋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抗震能力的强弱。而在实际的设计中,配筋率的选择对外力的受力情况也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严格把握适中的原则。配筋率除了直接关系到抗震等级之外,还同钢筋的抗拉强度有着直接关系,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也要注意。而通常柱子的配筋率相对较低,但是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柱子要承受到巨大的扭转力和拉力,还要受到双向偏心的压制,另外还有基础沉降、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上述多种内力与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则需要对配筋的计算方式进行重新调整,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配筋率。

4.2 适当的调整内力计算模式

在现今的建筑工作中,对内力计算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此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科学技术进行工作的辅助计算与分析,但是这种单一的计算方法有时不够灵活,达不到对实际工作状况的动态分析,从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形成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计算模型力分布和传递过程的缺陷,对板配筋的承载能力缺少相应的计算,则容易造成“强梁弱柱”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框架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内力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对建筑各部位的力分布与传播路径进行把握,通过各个方面的精确计算与调整,形成在地震灾害中可以产生巨大作用的“强柱弱梁”机制。

4.3 加强框架抗震的结构检验计算

框架抗震的结构检验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罕遇地震的验算与多遇地震的验算。多遇地震的验算主要是针对于顶层与层间的计算,而罕见的地震验算则关注建筑的薄弱层方面。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充分的对层与层之间的限值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提高对于建筑物抗震反应的计算分析水平,提高建筑抗震设计成果,保证房屋建筑具备良好的结构延性、韧性和抗性。

5 结束语

地震灾害是对人类危害非常严重的灾害之一,每次重大地震灾害都会由于房屋的倒塌对人们产生重大的伤亡,为了保证人们在重大地震灾害中的存活率,保障人类生活的安全稳定,则一定要从建筑的抗震性能着手,在对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进行考虑,并对其内力计算模型进行适当的优化與调整,从而为建筑的抗震框架设计提供更有效、更实用的数据基础与理论技术,从而实现合格、合理、安全性强的抗震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杰,张敏,李红培.概念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J].四川建筑.2010(04)

[2]程博昕.工民建结构抗震探索与研究[J] .中华民居.2011(6)

[3胡晓雷.浅谈民建中抗震设计的几种方法[J] .山西建筑.2010(4)

[4]罗远明.工民建结构抗震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房屋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适应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教育的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应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典型的房屋建造这个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 房屋建筑构造 教材 建设

一、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背景

在当前形势下,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既能增加各方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又能刺激居民消费、促进民生改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住建部人士证实房地产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住建部称我国大规模城镇化建设还将保持35年。“十一五”期间,广西将建立“四群四带”城镇化格局。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中,城镇化是一种重要的因素。上述这些,对高职教育培养建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加强教材建设,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作为职业教育最有效的一种模式,在各国备受推崇,并且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是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

在重要的建筑业中,房屋建筑构造作为专业入门课程,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中起重要作用。原教材《房屋建筑学》第一版已经在全国水利高职院校中使用2年半,共7000册,反映是好的,但难免存在许多不妥之处。针对其尚保留着学科体系的缩影,工学结合特色不明显,模拟性、生产性不强等问题,其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对此,应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典型的房屋建造这个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材名称改为《房屋建筑构造》较为适宜。

二、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二是坚持与建筑行业企业合作,三是基于房屋建造这个工作过程为导向,四是力求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开发课程,以房屋建筑构造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材内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前瞻性;体现“双证书”制度;建立规定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实训教学机制;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及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思路

保持《房屋建筑学》第一版“力求与水利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体现新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注重实用为主”的特点,在尊重原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添加案例导人和实训项目为手段,形成“教、学、做”结合以及理论、设计计算、实训一体化教材。教材内容选取以“四结合”为原则,即结合基础知识点、结合生产新技术、结合典型工程案例、结合行业规范及标准。

(三)成果呈现方式

修订后的教材反映当代建筑科学技术、文化的新成就,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符合学生身心和学习特点,以立体化形式呈现。最终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三、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特色及价值

第一,创新特色。教材开发由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向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创新。

第二,建设价值。一是社会效益好。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既可使全国水利水电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全日制在校生5 000人以上受益,也可以作为自学考试、岗位技术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作为水利水电土建管理人员、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阅读参考用书,为企业培养大量优秀的士建类技能型紧缺人才。二是人才效益好。依托企业以工学结合方式开展师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教学团队。同时,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强。三是示范辐射作用大。教材修订后各项建设水平均达到全国水利水电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示范教材的要求,能够带动衔接课程《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概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教材的发展完善,起到较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基础

(一)已有教材基础

原教材《房屋建筑学》由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凌卫宁副教授主编、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迪教授主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王付全副教授参编、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凌洪高工技术咨询,为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和中国高职教研会水利行业协作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4000册,2008年7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4000册,目前已使用了7000册,得到全国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

(二)负责人概况

负责人始终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具有在本门学科前沿进行探索的能力和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能力。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具有丰富的学科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组织能力和教材撰写能力。近年来参加“国家精品课程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类的研讨培训会近10次,参加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评卷、建筑工程项目招标评标等行业工作多次。在建筑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在《广西教育》和《城市建设》等报刊上公开发表了15篇相关论文,主持或参与厅级、院级教改科研课题项目15项。负责人在建筑工程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实践工作,为项目的高质量策划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员概况

项目组成员均是从事区内外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教学与研究的人员,有丰富的工程实践、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也在建筑领域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项目组成员,团结协作,默契配合,来自区内外,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相关信息,促进本项目的研究开发。

五、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手段

项目组跟踪调查教材的使用情况、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课程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的最新成果。分工如下:主编负责教材修订总策划、总协调、统稿;主审负责教材修订理论、实践研究和指导;副主编和参编负责教材使用的跟踪分析、修订、配套光盘和课程网络创作。最终形成立体化教材。

六、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建设成果

本立体化教材最终形成纸质教材,配套光盘(含电子教案、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通过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较为完善的教学解决方案,以满足教学需要,摆脱低水平的、单一从事现成书本知识传授的模式,使教学真正成为一项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工作。

(责编 黎原)

房屋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人类文明进程里、历史发展征途上房屋建筑的地位与作用“无物能及”,在中国,某些情况下有了“房屋”才算有了“家”,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故,对房屋建设人们一直都是倍加重视与关注。只要条件允许,人们会不遗余力的将其功能给予放大,将房屋建设的规矩、牢固、漂亮、舒适并尽量赋予其更多的精神元素、人文价值、美学观念、地域风情、建设理念、设计情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繁荣,时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品味、以及其蕴含的文化基因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同时,其建筑设计文化内涵、生活美感等也需要得到提升。本文将就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展开探讨,希冀为广大房屋建筑设计者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 美学规津 设计

1 房屋建筑的艺术发展与美学规律

房屋建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有的甚至是很主要的内容,上古时期的房屋建筑为人类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安全空间,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可靠的保障,房屋建筑对人类的贡献居功至伟。房屋建筑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饱含着设计者的智慧、记录着建设者过去的劳动,房屋建筑典藏着乡村苍老的过去,铭记着城市建设的足迹,昭示着城乡未来发展的经纬,彰显着民族文化的轨道,传递着艺术发展进步的信息,是人类建筑艺术范畴里五彩斑斓美学思想荟萃的集合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许多西方房屋建筑艺术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的也在影响并不断地涌入中国房屋建筑设计市场,其所蕴含的美学思路、美学概念、美学规律等在中国得到欢迎,许多房屋建筑设计者将西方美学概念、美学观点、美学思想与传统房屋建筑理论、理念、文化因素等相互融合使得我国房屋建筑水平与艺术得到了提升,表达途径与方式得到了丰富。其中西方建筑艺术语言中的空间组合、尺度、比例以及质感、色度、体型等包含韵律美的结构与布局、风格得到了发挥。时下,我国房屋建筑美学理论与实践正向着更广阔、更深邃的领域拓展,房屋建筑领域充满正能量、孕育着美艳的新生命。

房屋建筑包含着形式的美,是通过一定的建筑形式使建筑物使用与精神功能被人们感知。形式美源于美的形式、形态,然,随着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慢慢的脱胎于美的内容,形成了新的体系,演变成依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的线条、框架、色彩、形体等形式因素,艺术家对其进行了抽象化、概括化逐步成为一种建筑的形式美。其体现在有规律的整体形态,融合力学规律的构图与形式,契合建筑材料的结构、纹理品质、内涵将建筑物的每个部分甚至细节予以完美的展现。通过对建筑物的整体调整、局部融合处理,依照一定的比例,色彩,质感等展示出来,使房屋建筑具备了较强的观赏性、较高的使用价值。建筑美学把多种材料用对称、协调、均衡等架构起空间,显示出其独具特色的内在美, 并有意识的放大其使用功能以外的非物质性的内容或用途。例如苏州古城的地域性民族建筑,其美学特色就颇具代表性,苏州古城建筑把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粉墙黛瓦式建筑方式予以抽象把民族传统文化因子融入到现代建筑样式中,不但传承了民族文化历史特色,而且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发扬和大胆的创新。

2 房屋建筑设计中美学规律应用

传统房屋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形式美美在和谐、美在形式、美在秩序、美在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美在与功能、主人的身份、地位匹配。房屋建筑的形式美涵盖:统一、主次、比例、均衡、韵律、节奏等固有的法则、审美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就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创作的根脉,是其生命的源泉。

2.1艺术感觉的统一

房屋建筑设计中,其使用目的虽然大致相同,但,其表现形式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多样性。

2.1.1 形状的统一。

房屋建筑是由相似或相同的简单几何形状组成,但设计中需掌握好一下两点:其一,把握好主体部份或者主要部分与次要部位的从属与关联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小部位从属于位于支配地位以及较重要的位置、低处从属于高处部分。其二,房屋建筑的几何体形状要本着协调、统一的形状、尺寸建设,即使建筑物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也要设法与整体建筑物相互协调。目的在于使建筑物内外部处在统一完整的构图中,形成一种整体统一的美。

2.1.2色彩的统一

房屋建筑的色彩运用相统一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运用色彩得当获得统一一样能体现出特有的协调的美感。色彩运用特有的难点在于对材料的选择。只要选料得体、设计独具匠心无论新老建筑、无论风格是否异同仍然能营造一种强烈的统一感。房屋建筑材料在色彩上产生的强烈对比往往具有戏剧性般效果。

2.1.3利用好陪衬

房屋建筑功能越来越强大、形体越来越复杂,但建筑的功能还是有主要与从属部分的区别。任何一个建筑都有主次之分 缺少主次其建筑则会显现出平淡与松散,缺乏美感。故,外形设计中,处理好建筑主体的从属关系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好处于从属地位的陪衬部分使其与主体部位相协调统一则建筑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就会得到彰显。

2.2 把握好房屋建筑的比例

魅力十足的物体都具备比例匀称的特质,这是美的第一原则。房屋建筑设计建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把握好其应有的的比例即长、宽、高三要素间的大小关系,在整体、在局部亦或局部间都固有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的房屋建筑才是和谐的、完美,比例失调的建筑没有美感可言。房屋建筑布局中,主要部位甚至细节部位尺寸比例几乎是一样的。其简单基数比一般是1/1、1/2或2/3 等。黄金分割比例是所有比例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最具有美感、优秀的房屋建筑中往往巧妙的将其运用在其中。

2.3 使房屋建筑整体处于均衡

均衡是物体美感的特性之一。房屋建筑应该是一个具备均衡性的大型的“物体”, 均衡是其建设设计的重要法则。对称就是最简单的均衡。房屋建筑设计要应对复杂的对称关系,在外观设计中、在内部构筑设计中要想方设法考量这个问题。优秀的建筑师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者中往往通过自然的方式引导观者绕向设置主要入口的主要立面,使观者明确感受到均衡的存在。然,房屋建筑具有较强的使用功能在建材、功能构造、等问题上使用功能处于主导地位往往会导致建筑物部分部位不对称或者出现不规则的形式。不规则的均衡问题出现时候要通过杠杆平衡原理,如果是远离平衡中心、又是次要物体,可通过靠近均衡中心或较为重要的主要物体予以平衡。巧妙利用均衡中心的吸引作用,来淡化其中的不匀称。

2.4 把握好房屋建筑的韵律

韵律是事物特有的一种属性。是事物不同元素之间的形状、性质、特质的差别或共同的品位给予加强造就的。房屋建筑中可以利用光、阴影、色彩、支柱、以及室内容积等相互的和谐、对比等不同的特征对其共同拥有品质进行强化。突出房屋建筑中大部分效果使得建筑物韻律处于协调、强化。

3 结语

房屋建筑设计充分利用美学规律,可提升房屋建筑的品质、提高其使用功能外富含的精神内涵。房屋建筑设计师要灵活运用美学规律,利用好对称,把握好房屋建筑的韵律,利用好陪衬与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要素紧密结合,房屋建筑的质量、品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孟晓.浅论住宅阳台的后期封闭[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2] 张荣兰.浅谈平面布局中的节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魏海林.建筑传热异常部位结露校核的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房屋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当前, 国内不少地区的中小城镇特别是农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 多数房屋为居民自建, 其中, 70%~80%的房屋采用了单层或多层砖混结构。此种房屋主要由砖墙或石块砌筑墙承重;多数有圈梁, 少数设置有构造柱。由于它们一般均未经正规设计和施工, 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 抗震能力普遍低下, 从而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 城乡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防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城镇和乡村的多层砖混房屋的常见震害进行了分析, 并基于优化设计的理论, 探讨了实现多层砖房抗震优化设计的一些具体途径。

1 我国城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之后, 多层砖房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更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使用者为了尽量利用空间, 房屋的底层或顶层局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 使得房屋底层和上部的刚度差别较大, 地震时各层的位移不同步。

(2) 许多山区及丘陵地区村镇房屋建在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 由于地形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使地震作用加强。

(3) 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中, 未作抗震承载力计算, 仅作工程类比, 加之缺乏工程经验, 使相近的多层砖房采用的砌体强度等级相距甚远。

(4) 住宅砖房建设中, 房屋超高或超层的现象时有发生, 没有考虑地基承载能力的要求, 违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5) 由于经济原因, 施工人员多数为当地的工匠, 缺乏技术知识, 不能保证施工质量。

2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主要震害特征及震害分析

多层砖房地震时所发生的各种破坏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1) 由于构件自身的抗震强度不足, 设计不合理造成。此可通过抗震设计时的抗震强度验算来加以防止。

(2) 是构件间的联结薄弱所致。此可通过相应的抗震措施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来防止。

(3) 是建筑布置和构件造型不当所引起。此可通过合理设计来预防。

另外, 我们通过调研对大量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进行分析后, 发现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震害有以下规律:层数越多、房屋总高度越大, 破坏越重;纵横墙越少, 破坏越重;砂浆强度等级低时, 破坏严重;房屋的下部破坏比上部严重;房屋的两端及转角处震害较重;预制楼盖破坏比现浇楼盖严重;纵墙承重时房屋的震害比横墙承重时严重;墙肢布置不均匀时破坏严重。

3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优化设计的途径

所谓优化设计是指:研究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最优”两字应理解为在给定条件下得到尽可能满意的结果。

3.1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优化设计的基本考虑

(1) 结构体系力求合理。

(1) 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沿平面内宜对齐, 沿竖向应上下连续, 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 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体系取代砌体外纵墙。

由于较大房间砌体结构的楼盖可采用井字梁布置, 纵横墙共同承重, 薄壁框架除自承重外, 其承受井字梁传来的垂直荷载比只设置进深梁的情况要小, 而且薄壁柱的轴压比较小, 能充分发挥其延性抗震能力。总之, 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体系取代砌体外纵墙的方法是一种经济、合理和有效的抗震减灾措施。

(3) 配筋砌体结构。

在多层砖混房屋中, 在砌体内设集中配筋带和墙中柱是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的较有效措施。这些附加的构件对砖墙不仅起约束作用, 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砖墙水平承载力和竖向承载力。

(2) 房屋高度和层数不应该超限值。

减轻自重、减少层数、降低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关于砌体结构的高度和层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是限值, 其严格程度要高于对混凝土结构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 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 平、立面布置。

建筑的平面布置和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平面形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作用。纵、横墙沿平面布置不能对齐的墙体较少, 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力求规则, 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应连续, 避免刚度突变;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 避免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突变。

(4) 材料的应用。

(1) 因地制宜地选用建筑材料, 尽可能降低成本, 但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2) 结合墙体材料的技术进步, 应扩大轻质、高强墙体材料的使用范围。 (3) 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是提高砖墙体抗震性能的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4) 提倡使用现浇楼板, 对于预制板的使用应尽量限制。

3.2 通过抗震计算保证达到结构优化

抗震计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满足抗震承载力的基础。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的多层砌体房屋宜采用考虑地震扭转影响的分析程序。在抗震计算中, 抗震验算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是衡量结构是否安全与浪费的标尺。

3.3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优化措施

(1)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

(1) 砖墙增设构造柱能提高砖混房屋的延性, 能防止砖砌体侧向挤出塌落, 使砌体的抗剪承载力提高10%~30%, 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 是有效的抗倒塌措施。另外, 合理地设置构造柱, 能起到增强房屋整体性的作用, 还可以利用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 从而大大提高抗震能力。

(2) 圈梁是多层砖混结构楼房提高抗震能力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在多层砖混房屋中设置沿楼板标高的水平圈梁, 可加强内外墙的连接, 增强房屋的整体性。由于圈梁的约束作用使楼盖与纵、横墙构成整体的箱形结构, 能有效地防止预制板的散落。圈梁作为边缘构件, 对装配式楼、屋盖在水平面内进行约束, 可提高楼盖、屋盖的水平刚度, 同时能保证楼盖起整体横隔板的作用。设置圈梁还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与地表裂缝对房屋的影响, 特别是屋盖和基础顶面处的圈梁具有提高房屋的竖向刚度和抗御不均匀沉陷的能力。

(2) 在合理位置的墙段内设置水平钢筋。

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可在抗震力不够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 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有研究表明, 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墙段的抗震性能, 减少脆性, 增加延性, 增强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

(3) 加强抗震构造连接。

(1) 构造柱与楼、屋盖连接。当为装配式楼、屋盖时, 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 (多层砖房宜每层设圈梁) ;当为现浇楼、屋盖时, 在楼、屋盖处设240mm×120mm拉梁与构造柱连接。 (2) 构造柱与砖墙连接。构造柱与砖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 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0m。 (3) 墙与墙的连接。层高超过3.6m或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 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未设构造柱时, 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 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0m。 (4) 屋顶间的连接。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构造柱应从下一层伸到屋顶间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屋顶间的构造柱与砖墙以及砖墙与砖墙的连接, 可按上述抗震措施采取。 (5) 构造柱底端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 (承重构造柱除外) , 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或锚入室外地面下不小于300mm的地圈梁。

(4) 悬臂构件的连接。

(1) 女儿墙的稳定措施。6~8度时240mm厚无锚固女儿墙 (非出入口处) 的高度不宜超过0.5m。超过时, 女儿墙应按抗震构造图集要求采取稳定措施。女儿墙的计算高度可从屋盖的圈梁顶面算起, 当屋面板周边与女儿墙有钢筋拉结时, 计算高度可从板面算起。

(2) 悬挑构件。悬臂阳台挑梁的最大外挑长度不宜大于1.8m, 不应大于2m。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

3.4 基于经济性考虑的抗震设计优化理念

近年来, 基于经济性考虑的抗震设防思想正在发展, 成为抗震设计优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人们已越来越注重在抗震设防标准中控制经济损失的多少。因此, 在抗震设防标准决策过程中, 我们应当考虑通过设防烈度的取值, 定量或半定量地控制未来地震的人员伤亡数和地震经济损失。此优化理念, 即为在抗震设防方面花最少的钱, 还要把地震之后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这里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重建的费用。在抗震设计时, 将地震总经济损失与抗震设防投入进行比较, 尽可能用最少的设防投入获得最优的抗震效果。

4 结语

基于我国国情,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多层砖混结构仍将是城乡房屋中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本文在优化设计理论指导下, 根据现行有关设计规范, 结合调研资料分析而来的结论以及自身参加一些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计的实践经验, 探讨了实现多层砖房抗震优化设计的一些具体途径, 作为抛砖引玉, 供大家参考。当然, 在抗震优化设计中, 应尽量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设计思想, 从而达到“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的设防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城镇和乡村的多层砖混房屋的常见震害进行了分析, 并基于优化设计的理论, 探讨了实现多层砖混房屋抗震优化设计的一些具体途径。

关键词:多层砖混房屋,抗震,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戚昌志.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 朱伯龙, 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4.

[3] 任同瑞.多层砌体结构外纵墙抗震的研究[J].建筑结构, 1997 (2) .

[4] 谢礼立, 等.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与设计地震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5] 刘士铎, 刘启波.基本建设优化学与可持续发展[J].基建优化, 1996 (3) .

上一篇:大数据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司理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