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

2023-09-17

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女性的盆腔结构,自下而上分别是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一般来讲,妇科最常见的疾病有:阴道炎、宫颈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卵巢肿瘤。

阴道炎

顾名思义就是阴道出现了炎症。它常常是由一些病原体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支原体性阴道炎和衣原体性阴道炎。阴道炎的主要表现是白带增多、有异味、外阴搔痒或不适等。一般来讲,阴道炎多是一过性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与身体的状况有直接关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常常容易引起感染。只要查找到病因,对症治疗,一般很快就会治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宫颈病变

这是医生与宫颈疾病患者关注最多的症状,因为有些病变可能会导致宫颈癌。宫颈病变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宫颈炎 常与阴道炎共存,反复感染可能会导致慢性宫颈炎或宫颈那囊。

宫颈息肉 就是宫颈口处长了一个或多个赘生物,多为良性,偶尔会引起接触性出血或阴道淋漓出血。宫颈息肉在妇科门诊就可处理。

宫颈那囊 属于良性病变,无需处理。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分为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低度病变不会导致癌症,但需要定期检查,因为有可能会转化为高度病变。而高度病变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再继续发展,就有可能转为宫颈癌。此时,医生会建议你做进一步检查。

子宫肌瘤

这也是在妇科查体时最常见的病变。那么,子宫肌瘤是不是一定要治疗呢?据统计,生育年龄妇女中,约有20%-30%的女性发现子宫肌瘤,但绝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由于子宫肌瘤恶变率很低,200个肌瘤中只有1个是恶性,因此,多数肌瘤患者可以带瘤生存,不用治疗。只有当患者出现月经过多、肌瘤生长过快(肿瘤直径每年增大超过1厘米)、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排便不适或腹部坠胀感)等时,可考虑进行治疗。

一般来讲,对于希望生育的患者,如果肌瘤大于4厘米,应在孕前做子宫肌瘤剔除术,然后再怀孕。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当肌瘤超过5厘米时,可以考虑治疗。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腹腔镜、阴道或开腹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或微波进行子宫肌瘤的消融;经子宫动脉栓塞缩小子宫肌瘤;通过一些闭经的药物使肌瘤体积缩小等。

需要强调的是,子宫肌瘤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即只要有月经,肌瘤就会生长,因此,保留子宫,肌瘤就会复发。所以对45岁以上的患者,切除子宫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子宫内膜增厚

在女性生育期,子宫内膜会随着月经的情况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月经刚干净时子宫内膜会很薄,只有几毫米厚。临近月经期时,子宫内膜就会增厚,可达10-20毫米,然后子宫内膜脱落,月经来潮。

如果你在月经来潮前几天做妇科体检,超声报告会提示“子宫内膜较厚”,此时不要紧张,月经干净后再复查,也许子宫内膜又变薄了。因此,检查子宫内膜的病变应该在月经刚刚干净时进行。如果此时子宫内膜还很厚,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癌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当然,伴随内膜增厚可能还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过多等表现,此时应尽快就医。如果你已经绝经,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的厚度应该小于5毫米。当你拿到的检查报告中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找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卵巢肿瘤

卵巢位于子宫的左右两侧,一般直径只有3厘米大小,虽然其体积不大,但却是女性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对维持女性的生理功能,如:月经、妊娠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雌激素又被民间称为“不老素”,有人比喻说“要想青春永驻,就要使用雌激素”。

卵巢是一个阶段性的器官,它不像心脏、肾脏那样要终身工作,而只是在青春期和生育期发挥作用,一般只工作35-40年,绝经以后就没有功能了。卵巢在青春期后开始排卵,并且左右两侧的卵巢可以轮流“工作”,这个月是左侧,下个月可能就是右侧。排卵时卵泡直径一般是2-3厘米左右,个别情况可能达到4厘米。所以,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有时会发现一侧的卵巢有个小囊肿,超声报告会说是“生理性囊肿”。如果你还有月经,拿到这样的报告千万别紧张,3个月后再复查一下,也许左侧的小囊肿消失了,右侧又出现一个。其实这是在告诉你卵巢在排卵,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如果你已经绝经,查体时发现卵巢还有囊肿,这时你就要警惕了。因为绝经后卵巢不再工作,应该是萎缩的状态,一旦发现卵巢有肿物,就有可能是卵巢癌,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治疗。卵巢癌是女性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最难治疗、预后也是最差的肿瘤。因为它位于盆腔内,早期没有症状,不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常常已到晚期。所以,定期检查身体非常重要。

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现在秋天的天气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一些传染病也就悄悄地开始传播。而我们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是人群聚集场所,因此,应该时刻敲响警钟。

传染病虽然可怕,但也可以预防,可以治疗。为保障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远离传染病,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换洗衣服。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大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我们都应坚持做好课间操,积极上好体育课。 (三)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四)尽量不去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五)注意环境卫生,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不要随意乱扔废纸、乱丢食品包装袋、不随地吐痰等,我们希望所有的同学用我们的举手之劳,维护我们整洁的环境。

(六)教室内要每天通风换气,避免细菌滋生。教室的门窗要常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讲究卫生,预防疾病。让我们大家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预防疾病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天气渐渐冷了。随着气温的降低,细菌、病毒等更容易存活,我们要特别注意呼吸道疾病等传染病的预防。要想不被这些传染病侵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虽然天气比较冷,但在每天上课前、课间,应该要打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营养均衡的饮食都有助于调节我们身体的各种机能,增强我们的抗病能力。

4、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适当的户外运动,提高抵抗力。

5、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这些都是保护自己不受疾病侵害的有效手段。

6、尽量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7、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科学用药。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健健康康度过每一天!

预防食物中毒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注意食品卫生,预防病从口入》。 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我们少年儿童的生命更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娇嫩纤弱,应该珍爱。然而,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可能因为某些举动而发生危及我们生命的事,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提高安全意识。

食物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食物的质量问题和人在饮食时的不注意也会导致一些疾病甚至食物中毒,而我们小学生由于幼稚无知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学校,有些同学经常会从路边的小摊随意买一些零食。一放学,校门口的小吃摊前人来人往,那些烧烤摊更是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啊,当你们大快朵颐时,却不知这些食品有些是“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含有色素和防腐剂的食品,甚至是地下工厂生产的食品。一些同学因买了这一类食品,吃过后轻则腹痛,重则呕吐、腹泻、以至食物中毒。另外,有的同学刚玩过,手弄得脏兮兮的,便吃东西;有的同学吃东西的时候不注意节制,暴饮暴食。这样都可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手足口病,给儿童的学习、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灵武市第七小学 五年级 (1)班 李学鹏 活动主题:预防冬季传染病

活动目的:由于冬季是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等的高发时期,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出发点,紧急行动,密切关注,积极做好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防控工作。让学生了解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一、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这是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

7、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接种。

二、人体防冻基本方法

1、暴露在外面的皮肤是最容易冻伤的,如面部、耳廓、手指等等。因此外出时应戴好手套、帽子等衣物。另外,可以在脸上手上涂抹防寒霜等专门的防护用品,这样既可以减小热散失又可以保持皮肤水分。

2、保持服装鞋袜的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温。

3、经常坐着工作的朋友应该注意尽量能够经常活动一下,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末梢主要靠血液循环来提供热量。

4、对已患冻疮的部位,应加强保暖。

5、冻疮的防治

冻疮主要是因为手、脚、耳、脸等处的皮肤受到湿寒侵袭,导致血液循环恶化而引起的。在这里介绍几种预防冻疮的方法:

1、体育锻炼法

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也可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以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2、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或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在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3、药物法 有易生冻疮体质者,可在刚入冬时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摄取,以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也可取中药三

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适量水煎取液,在冻疮多发处擦洗。

4、偏方蔬菜法

用紫皮大蒜或新鲜山药擦洗手、脚的冻疮部位,或用萝卜、生姜、桂枝煮水擦洗,亦可预防冻疮。

此外,户外工作者应避免手脚受寒、受湿,要保持手部清洁,少用热水洗手、热水袋捂手或用手炉烤手。

冬季易患冻疮的人,除皮肤起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可减轻或避免冻疮的发生。

三、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现介绍五种抗寒防病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2、坚持冷水洗脸

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3、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 用薄荷油一小瓶,置於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四、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当强冷空气侵袭时,还常常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这种低气温环境,可以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有几种看似小小的健康问题,防范不好也会引起大毛病。下面一组应对策略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鼻子出血:轻微的出血可采取让患者半坐卧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前低的姿势,改用嘴巴呼吸来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手指压迫鼻翼止血,约10分钟左右流血量多自然减少或停止。多量或快速的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或其他病症,往往需要紧急请医生帮助。

2、呼吸疾病: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爱上运动的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用再穿成个球也能出门了。当然,进入流感高发的季节,注射流感疫苗也是对健康必要的保护。

3、皮肤干燥:冬季里,爱清洁的你更要讲究洗澡的章法和频率,洗澡次数不要太频,一天一次就够了,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因为香皂一般呈碱性,容易让皮肤表层的PH值失衡),水温也不要太高,尽量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浴液,洗过澡后应涂抹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膏,例如凡士林。

4、手脚冰凉:平时不要吸烟,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乐等等,多吃性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续使用电脑达7小时以上。当然,如果能让自己在秋风瑟瑟的季节动起来,更是一种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5、关节疼痛:平时除了注意肢体保暖外,更可利用护膝、护肘等用品。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可以强化腿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在温水泳池中做水中运动,游泳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祛湿措施。

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中文系 年级:2011级 学号:2114051658 姓名:唐海兰

2013/7/17

人畜共患病——狂犬病

【摘要】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人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潜伏期长短不同,一旦发作之后无法治愈,要提前预防,积极防控。

【关键词】狂犬病;病原;流行病学;症状;防治;人畜共患病

Zoonotic -- rabies 【Abstract】Rabies is also called mad dog disease, rabies, is acute, contact with people and animals caused by rabies virus is a serious violation of the CNS infection. All warm-blooded animal can infect. People mainly through the rabies virus carried by dogs, cats, wolves, rats and other carnivorous animal bites or scratches and infection. Latency of different, once the outbreak, cannot be cured, early prevention, a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Rabies; pathogen; Epidemiology; symptom; prevention; zoonosis 【正文】狂犬病是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病。据WTO报告,目前在全世界有87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狂犬病。全球每年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人感染后的死亡率几乎达100%。人狂犬病遍布我国大陆地区。据报道,我国1950~2004 年间因狂犬病死亡的有10.2万余人;期间出现5次流行高峰,间隔约10年。在近30年,由于加强了对狂犬病危害性的宣传和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狂犬病死亡数比感染发病数低。

本文主要从狂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症状、病变和诊断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狂犬病的相关知识,突显出狂犬病防控的重要性。

一、病原

狂犬病病毒因为形状像子弹而被定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属。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世界各地的狂犬病病毒分成4个血清型,6种基因型。1型狂犬病病毒是主要感染人类的病源,基因型2~6 型非常罕见。

二、流行病学

野生动物(狼、狐狸、浣熊、野狗等)是本病原的自然储存宿主,犬、猫是其中间宿主,带毒犬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在自然界中主要易感的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动物, 2 如蝙蝠等。猪、牛、羊等家畜也可感染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有7个基因型,其中6个基因型来自于蝙蝠。

1、传染源

⑴患狂犬病的动物及患狂犬病的人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 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禽类则不敏感, 但鸡、鸭、鹅、孔雀等也可以发生狂犬病, 只是疾病的发展过程较慢, 通常呈麻痹型。鸭对狂犬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 只有29%可以出现神经症状, 其中许多鸭子仍能存活。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在患狂犬病人的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 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 但应引起注意, 因为通过角膜移植的传染也有发生。

⑵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其他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犬病而死亡。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 家畜的带毒率不高,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

2、传播途径

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被带毒动物咬伤或破损皮肤被带毒动物舔舐是狂犬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患病动物主要经唾液腺排毒,也可经损伤的皮肤、伤口粘膜传染。另外,经呼吸道及口腔传播也已得到证实。人与人之间通常不能传播该病,以散发性流行为主。

3、流行病学特点:我国狂犬病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春、夏、秋季是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最高的季节。春秋季节温度适宜,人外出活动机会多,易与犬等带毒动物接触。并且春秋季节也是犬的发情高峰季节,与带毒犬易受惊吓、刺激而咬伤人及其它家畜有关。

在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在所有病例中由犬引起的占85%~95%,由猫引起的占4%左右,野生动物(狼、狐狸、蝙蝠等)引起的不到3%。

犬免疫覆盖率低是我国人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狂犬病的发生还有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征和季节性,一般以青少年及儿童患者较多、男性较多、温暖季节发病较多。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在温暖季节这些人的户外活动较多,与犬接 3 触机会多,增加了被咬伤感染的机会。狂犬病主要流行农村地区,发病以农民为主,其中以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青少年儿童多于成年人。我国城市宠物犬及猫免疫覆盖率较高,农村较低。

三、发病机理

在发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 当咬人时, 病毒侵入伤口而感染,在周围组织中繁殖, 到一定程度, 就沿着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当病毒到达脊髓背侧的神经根时,便开始大量繁殖, 并侵入到脊髓的有关节段, 在24小时内遍布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侵犯许多部位的神经原。

四、症状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发病初期, 常出现头疼、不安, 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温高达37.5~38℃。患者的性格或行为发生改变, 如情绪低落, 抑郁和不安, 有的易发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 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 有肿胀, 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骚痒。进一步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 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期一般为1~3天, 有时可达7天。

2、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 可出现狂犬病具有的独特症状,如恐水、阵发性的狂躁和流涎发作。病人想饮水时,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呼吸困难,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甚至想到水,都可引起反射性发作,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病人皮肤出现发绀现象,可见瞳孔散大。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病人常出现狂躁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很快即出现脱水,体温高达39~40℃。此期一般为1~3天。

3、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狂躁为安静,痉挛逐渐停止,反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一般家人常以为病情好转,实际很快出现脑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一般为15~20小时。

五、病变和诊断

前驱期症状不太明显时,一般不易诊断。诊断时要询问有无咬伤史,或伤口处有无异常感觉可帮助诊断。若有典型的怕水或咽部痉挛,则不难诊断。在诊断中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4

1、狂犬恐怖症这些病人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人发作的人。这种人对狂犬病十分恐怖,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而产生精神恐怖症状。但这种病人不发烧,遇水咽喉肌肉不痉挛,没有恐水现象。

2、破伤风两者的症状有相似处,但破伤风潜伏期短,为6~14天,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及长时间的强直性全身痉挛等典型症状。而狂犬病以局部痉挛为主,持续时间也短。

3、脑膜炎、脑炎常易与狂犬病前期的症状相混淆,但无咬伤史,精神状态出现迟钝、嗜睡、昏迷及惊厥等,与狂犬病的神志清楚、恐慌不安等症状不同。此外,狂犬病还应与脊髓灰质炎、中枢神经药物中毒、尿毒症等相区别。

六、防治措施

1、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

2、建立以畜牧兽医防疫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防疫体制。

3、经常性的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进行妥善处理。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特别要教育孩子, 尤其要看管好幼儿, 不要与狗和其他小动物接触。做到养犬必免疫,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

5、人被患有狂犬病或可疑的犬咬伤后,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一洗、二挤、三消毒。及时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的挤压伤口,排空,挤净,然后用碘酒、75%酒精、紫外线或碱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种狂犬疫苗。伤口较深且离头部较近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毒血清,有条件时也可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被狂犬咬伤的家畜一般予以捕杀,以免危害于人。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剥皮吃肉, 防止剥皮或刀切过程中刺伤手或干裂的手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而被感染发病。

6、着力提高公民意识,完善养宠物法规。目前,养宠物狗猫已成为大陆地区的一种时尚,相关部门应制订或完善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并严格管理。

7、正确使用抗血清。抗血清与狂犬苗同时使用,尽量多用于伤口浸润注射,不得增多剂量。只能一次,不应多次注射,不应提早于疫苗注射,可以在疫苗注射7天后注射。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较广泛 ,发病地区日益扩大,病例 5 数上升, 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来预防狂犬病。 【参考文献】

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1.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 No pains, no gains. 3. All roads lead to Rome. 4. Do as the Romans do. 5. Every little makes a nickel. 6. No garden is without weeds. 7. Time waits for no man. 8. The onlookers sees the game best. 9.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10. Every coins has two sides. 11.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12. All work without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13. Think twice before we leap. 14. A good medicine taste bitter. 15.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16. A little body often harbours a great soul. 17. A leopard can not change its spots. 18. All that ends well is well. 19.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20. A single flower does not make a spring. 21.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22. Bad news has wings. 23. 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 24. Beauty lies in the love’s eyes. 25.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 stone. 26. Do well and have well. 27. Easier said than done. 28. Easy come,easy go. 29. Every dog has his day. 30. Every man has his faults. 31. He knows most who speaks least. 32.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33. It is hard to please all. 34.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35. Misfortunes never come alone. 36. No cross,no crown. 37. N o man is content. 38. No smoke ,no fire. 39. No brave,nothing have. 40. Nothing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to it. 41. One eyew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says. 42. One man’s fault is other man’s lesson. 43. One’s words reflect one’s thinking. 44. Out of sight,out of mind. 45. Out of office,out of danger. 46. Once bitten,always shy. 47. One boy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48. Facts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49. No sweet without sweat. 50. Knowledge is power.

常见疾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1) 三个月(12周)内,进行第一次检查;

2) 13-27周,每四周检查一次;

3) 28-35周,每两周检查一次;

4) 36周-分娩前,每一周检查一次.

二: 检查项目,目的,注意事项

1) 12周(三个月)左右做第一次孕期检查.

此时去医院,医生会给您领取"孕妇健康手册"或者有的医院叫着"母子保健手册),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建卡,以后每次去检查都要带上这个,同时每次检查后医生都会把检查结果,建议,用药等情况登记在上面以备以后参考.

此次检查项目主要包括: 量体重和血压; 医生进行问诊,主要是问怀孕以前的情况以备以后参考; B超(多普勒)检查; 验尿; 身体其他各部位的检查; 抽血; 检查子宫大小; 胎儿颈部透明带筛查.

目的:

抽血, 第一次抽血估计会比较多,主要是查血色素,判断准妈妈是否贫血,轻度的贫血对孕妇及分娩影响不大,重度贫血可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后果.所以发现贫血时应及时治疗.还有检查血型,以备生产是输血,准妈妈了解自己的血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丈夫为A型, B型或AB型血,孕妇为O型血,生出的宝宝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进一步的检查.当然还包括血红蛋白,肝功能,乙肝,肾功能等检查的.

第一次B超主要是听宝宝心跳,确定胚胎的数量,看是单胎还是双胞胎;还有确定胚胎是否出现宫外孕,还有就是可以把怀孕的精确时间计算出来.

胎儿颈部透明带扫描检查主要是对宝宝患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次阶段要注意补充叶酸,钙和铁等.此阶段妊娠反应比较大,但是不管怎么样记得要吃东西,吐了接着吃.

2) 13-16周, 第二次产检: 唐氏症筛查

从第二次产检开始,以后准妈妈每次必须做的基本例行检查包括: 称体重; 量血压; 验尿; 量宫高; 腹围; 问诊及看宝宝的胎心音等.

另外这次检查的一个重要检查项是抽血做唐氏综合症的筛查,并对照第一次

产检的抽血报告.

此时孕妇平常要注意正确的姿势,比如伸直背肌,不然容易引起腰酸背痛的毛病.无任是工作或休息都要让自己保持一个很舒服的状态.

记得尽量休息,此阶段开始可以过性生活,但一定要注意性生活的姿势和力度,不要按压腹部,姿势尽量舒服,力度一定要轻柔,以免造成流产.

3) 17-20周, 第三次产检

此阶段主要是做一些常规的基本例行检查. 但此时做B超可以比较准确的查出胎儿的性别.20周以后会出现假性宫缩,但大部分会在30分钟内缓解,但随着孕期周数的增加,出现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的.

此阶段孕妇要注意饮食均衡以避免体重增加太多或不足;大部分孕妇这个阶段开始容易腿抽筋,所以一定要及时补充钙铁的;为了让妊娠过程顺利一些,可以开始每天做一些简单的体操.

4) 21-24周, 第四次产检 妊娠糖尿病筛查

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是在孕期第24周做的,医院会让准**认

5) 25-28周, 第五次产检 乙型肝炎抗原 梅毒血清试验 德国麻疹

此阶段最重要是为准妈妈抽血检查乙型肝炎,目的是要检视准妈妈本身是否带原或已感染到乙型肝炎,如果准妈妈的乙型肝炎两项检验皆呈阳性反应,一定要让小儿科医师知道,才能在准妈妈生下胎儿24小时内,为新生儿注射疫苗,以免让新生儿遭受感染。此外,要再次确认准妈妈前次所做的梅毒反应,是呈阳性还是阴性反应,如此方能在胎儿未出生前,即为准妈妈彻底治疗梅毒。

德国麻疹,准妈妈除了要抽血检验外,还要看怀孕前是否注射过德国麻疹疫苗,如果有,那么检验结果会呈阳性.另外建议3-6个月内注射了的话最好不要怀孕. 此阶段开始出现孕妇水肿症状是正常的,多注意适当的活动,比如坚持每天走路半小时,或做腿部按摩,但记得脚底是不能按摩的,这样以增加血液循环,以减轻水肿.但是如果水肿在膝盖以上或脸部出现的话,就要去看医生做个详细的检查了. 孕妇在饮食方面要多注意糖份和盐份的摄取.同时要多了孕期和生产方面的知识了.并且要随时注意出血和腹痛的症状,以及早的发现紧急性早产等情况.

6) 29-32周, 第六次产检 下肢水肿 子痫前症的发生 预防早产

孕期28周以后,医生会陆续为准妈妈检查水肿情况.准妈妈可以通过平时穿弹性

袜,睡觉时将双脚抬高(垫枕头),或者左侧位躺来减轻水肿的发生.

由于大部分的子痫前症,会在孕期28周以后发生。医师通常依据准妈妈测量血压所得到的数值作为依据,如果测量结果发现准妈妈的血压偏高,又出现蛋白尿、全身水肿等情况时,准妈妈须多加留意,以免有子痫前症的危险。

另外,准妈妈在37周前,要特别预防早产的发生,如果阵痛超过30分钟以上且持续增加,又合并有阴道出血或出水现象时,一定要立即送医院检查。 此时开始出现妊娠纹了,可以适度擦拭滋润乳霜,但要注意其成分含量.

在怀孕后期,出现低于十分钟的持续子宫收缩,孕妇就要判别是否是产兆的开始,此时若伴有便意感,就可能进入产程阶段,孕妇须立刻前往医院。

7) 33-35周, 第七次产检 超声波(B 超)检查 评估胎儿体重

从30周以后,孕妇的产检是每2周检查1次。到了孕期34周时,建议准妈妈做一次详细的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胎儿当时的体重及发育状况(例如:罹患子痫前症的胎儿,看起来都会较为娇小),并预估胎儿至足月生产时的重量。

一旦发现胎儿体重不足,准妈妈就应多补充一些营养素;若发现胎儿过重,准妈妈在饮食上就要稍加控制,以免日后需要剖宫生产,或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胎儿难产情形。

此时要开始向医生咨询分娩,无痛分娩和丈夫陪产等事项了.了解医院产房,婴儿房等环境;办理产假手续,外出时随身携带保健卡或孕妇健康手册;要做适当的运动,比如走路等.

8) 36周, 第八次产检 为生产事宜做准备 减少性爱次数 注意性爱姿势

从36周开始每周检查一次,并且每次都要做胎儿监视.开始准备一些生产用的东西以免当天太匆忙而遗漏.

9) 37周, 第九次产检 注意胎动

由于胎动愈来愈频繁,准妈妈宜随时注意胎儿及自身的情况,以免胎儿提前出生。 了解待产医院可能提供的东西和自己需要带的物品,比如保健卡;夫妻身份证,准生证,结婚证,钱等等.了解生产的进行情况,并且适当的练习.保持适当的运动,注意饮食,一般为少吃多餐较为合适.

10) 38-42周 第十次产检 胎位固定 胎头下来 准备生产 考虑催生。

从38周开始,胎位开始固定,胎头已经下来,并卡在骨盆腔内,此时准妈

妈应有随时准备生产的心理。有的准妈妈到了42周以后,仍没有生产迹象,就应考虑让医师使用催产素。

上一篇:单片机应用范文下一篇:技术部管理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