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2023-09-16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其生存状况和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发展。文章从多个层面就国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讨论,并着重分析国内外证券公司在管理审计等现代内部审计方面的差距。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审计;现状;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它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的履行责任。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日益迫近,证券业发展环境将发生剧烈变化,在为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使其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充分暴露。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投机性强,监管能力较弱,那么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避免证券公司的不健全市场下违规操作的重要保证,是证券公司乃至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证券投资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领域,每天都涉及数以万亿的投资额。如此巨大的资本在证券公司内部运转,使证券公司成为管理风险高发的企业。因此,在证券公司发展的早期,内部审计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内部风险控制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财务审计阶段

证券公司发展之初,内部审计的目的是确定雇员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制度,是否存在舞弊或其他不道德行为。内部审计只不过是外部审计工作的一种延续,在公司的管理体系中仅仅承担非常有限的责任。并且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隶属于会计部门,工作内容局限于财务报表审查。虽然,这一阶段内部审计仅仅针对公司财务,但却在证券公司资产安全,以及未来内部控制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经营审计阶段

随着世界范围内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也从会计部门独立出来,并且内部审计也开始涉及经营方面的问题。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对于帮助业务部门提高赢利能力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三、管理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发展到当代,使其工作关注的问题逐渐增多,职能逐渐扩大,在证券公司内的地位显著提高。内部审计发展为对证券公司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 正在实现公司的目标。这样内部审计成为证券公司管理的延伸,发展为管理审计。

四、风险导向的综合审计阶段

现在,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除了涉及到公司的管理,还关注组织治理。而组织治理正是由以往的静态的命令控制模式变为对不断变化的经营风险的适应。内部审计,变得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注重组织经营的未来前景。而且,已经将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整合进入内部审计程序。风险导向的综合审计和管理审计成为现代证券公司最重要的两种审计形式。

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是国家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和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与国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大致相当,但却是在更短的时间内发展到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阶段的。由于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以及跳跃是发展造成内部审计内涵的缺失,我国证券公司在内部审计方面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在独立性、审计方式、审计手段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证券业发展初期,根据政府要求建立的,并不是根据公司内部需求建立起来的,其机构独立性普遍较差。多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某实权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无论从层次、地位和独立性来讲,都是不够的,并且审计范围也相对狭小。在审计方式上,相当部分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基本是采取被动式审计。被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积极性不够,或多或少地存在抵触审计的行为,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处于对立状态,关系比较紧张。这也导致了,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审计手段上,现代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还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发达,审计工作对电子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应用还不够,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有些无所适从。况且,计算机犯罪呈上升的趋势,传统审计技术又主要适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很多问题不易发现。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但随着证券公司内部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国外在审计手段方面的差距正不断减小,特别是审计人员对网络化、信息化的审计手段的掌握,内部审计部门地位的提升,都使得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在跟踪国外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上,特别是现代化的管理审计,还要对国外证券公司的实践状况作诸多借鉴。

在世界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中,开展管理审计并取得显著成果的有瑞典、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在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不受行政干预,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在美国和英国,审计部门还保有独立的人事雇佣的权利,使得大量的非审计专业人员加入到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审计的队伍中去,这些具有经济、管理、统计学背景的工作人员能综合审计过程中各种问题。在美国,内部审计部门为各个计划项目事先设定优先级,建立所谓“问题领域”的清单,清单内容将会随时间和需要不断变化,然后将最终存在的问题在报告中向总审计师或主管内部审计的副总经理汇报。上述这些发达国家证券公司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实践都值得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思考、借鉴和运用。

内部审计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防范内部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在金融投资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步走向开放,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证券公司的足够重视。国内证券公司在内部审计的手段、方式、制度方面都逐步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通过对国外证券公司近年来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之路。

首先,内部审计网络化,内审机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技术和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是内部审计发展最直接的表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内部审计造成巨大的冲击。目前,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组建安全、高效、合法的网络系统,选择合适的设备、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成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方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网络中的权限也不断提高,发展为可以直接远程查看任何部门的网络文件,这将大大提高内审机构的地位,并且促使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也有相应的提升,成为一个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的独立评价机构。

其次,内部审计领域扩展,内容趋向综合。世界范围内金融投资交流的增强,使得证券公司的经营内容、分权管理关系更加复杂。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证券公司迫切需要对影响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一切因素都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价和严密控制。这就要求内审部门顺应潮流,突破传统的审计范畴,进一步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广阔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以协助管理层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鉴于西方国家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趋势的深入、广泛性,综合审计、管理审计、“5E”(经济、效率、效果、合理、环境)审计等成为内部审计的新形式,并形成了“内部审计活动范围就是公司总裁所关注的问题”的现代内部审计思想。内部审计的领域和内容都扩展到非常广泛的范围。

再次,审计观念改变,被审计部门参与性增强。随着内部审计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观念也逐渐变化。特别是在我国,由行政干预建立起的内部审计体系正在瓦解,而发展为公司根据自身需要,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合适的内部审计系统,并且出于风险控制意识的深入,各业务部门已主动参与到内部审计当中来。特别是内部审计外包化的趋势,更明显的表现了对内部审计的主动性、参与性的增强。

进入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在重新“洗牌”中经受严峻的挑战。约束、自律是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证券公司要加强内部审计,重视内部审计。要做到,审计查证力求“透”、审计处理力求“实”、审计反映力求“准”的原则。希望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的现代投资银行。

参考文献

[1]李智芳.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J].经济师,2007,(1).

[2]约翰·法莱赫蒂,等.集中解决问题型的审计报告编写[J].内部审计师,1991,(10).

[3]陈诗设.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中外企业家,2007,(1).

[4]陈宋生.内部审计新走向——连续审计[J].审计与理财,2007,(1).

[5]余玉苗.20世纪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述评[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2).

作者简介:汪军(1974-),女,安徽合肥人,供职于国元证券,会计师,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证券。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国际国内审计的发展,保险行业内部审计在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保险行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基本探究。

一、目前保险行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指的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主要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等情况作出审查和评价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对内审工作职能的发挥有极其直接的影响作用,是保证内审工作效果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没有独立于公司管理层之外,甚至于有些保险公司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由其他部门,比如财务部门或合规部门等相关部门承担。以至于造成了审计工作难以独立展开,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审计结果可信度收到质疑等等情况。

2、审计理念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很多保险公司审计理念落后,没有风险管控意识。将公司内部审计定位为财务审计、差错纠弊的事后审计、经营层面审计以及非价值层面审计。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审计工作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不能很好发挥审计工作的免疫功能;审计结果不能为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有力的战略层面的指导和建议。

3、审计力量薄弱,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从很多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配备情况来看,其内部审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审计监督的不连续性,审计范围狭窄性,不能揭露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不能给公司管理层提供有力的监督信息和建议。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存在缺口,既定审计工作没人完成或满负荷完成状态;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其本职工作或导致审计工作深度、广度不够;三则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职业培训制度,使得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内部审计工作需求。

4、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来辅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国内保险公司虽然引进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来辅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非现场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非现场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使得非现场审计无制度可循,操作随意性大,提高了非现场审计的风险。二是专业的非现场审计人员缺乏,缺乏既有审计专业知识,又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很多保险公司缺乏信息技术平台及维护技术,内部审计工作中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的运用受到限制。

5、审计资源没有整合。保险公司对内部审计资源的需要日前丰富,但内部审计资源总额却不能同比例增长,怎样加强审计资源整合和合理分配,实现最少的成本支出收获最大程度上的审计成果,是维护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的必要途径。

二、针对本文以上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1、从公司宏观角度看待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建设,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没有独立审计部门的保险公司,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已经设立独立审计部门的公司,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建设。首先,从公司规章制度方面而言,需要按照国家保监会相关规定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公司内部审计有章可依,有法可依。其次,从组织框架而言,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框架,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直接监管。第三,从人员配备方面而言,这些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岗位的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个体)按照标准完成特定范围工作的能力,包括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知识体系等一系列胜任能力。要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人员人事制度与后续职业继续培训制度,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高素质的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以及专业员工。

2、建立先进的公司内部审计理念。现代保险公司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的高风险性。这就对公司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审计工作应该从以往事后查错纠正的审计逐步转化为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主的全程审计转变;从财务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从差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转变。

3、加强内审基础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首先,需要制定出内审职业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科学的制度和标准是内审工作的依据,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国际内审实务标准,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出可操作的规范与制度。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内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在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把承担责任和工作绩效与个人经济利益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内审目标的统一。

4、加强内部审计中的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要重视非现场审计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将非现场审计作为制定审计计划、确立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资料的重要依据与手段。同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审计软件的开发与运用,实现审计软件与公司财务、业务等重要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和数据交换。

5、利用集中式审计管理模式重新整合审计资源。非上市保险公司应优先采用集团集中式管理,将子公司审计部集中到集团总部,由集团统一调配审计资源和制定审计任务,避免审计资源割裂,出现内部协调不一致的矛盾,同时集中式审计服从于集团战略和增值目标,更好的提升审计价值。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世纪以来,一系列财务丑闻的出现,使得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受托责任理论讨论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目标趋同性、理论基础相同性、核心内容一致性和相互之间互动性,从环境、服务领域、优化模式、提升人员素质和改进方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良性互动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受托责任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一、引言

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 SOX 法案)中指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是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见,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与评价公司治理效果的主要手段。本文试图基于受托责任理论来讨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内在联系,提出促进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良性互动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

二、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产生

受托责任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不再参与经营管理,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状况,为了避免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确认和评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应运而生。随着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发现不只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受托责任,其他利益相关者与组织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公司治理关注的对象应该拓展。此时,公司治理成为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控制机制。

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内部审计本质上是公司治理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物。王光远教授(2006)指出:“对于组织外部受托责任,内部审计行使确认之职,成为董事会、高管层履行受托财产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的得力助手;对于内部层级受托责任,内部审计与咨询职能并举,为评价各经营管理层业绩、改善业务运营尽应有之力; 对于横向的水平责任,内部审计还可以尽协调之责。”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受托责任,而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都是保证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审计自产生以来就与公司治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确剖析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一)二者目标具有趋同性

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在企业内外部形成监督制约机制,督促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董事会和高管层做出最有效的决策,确保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99)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都服务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其中,两者总体目标的趋同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首先,两者都保障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这是公司治理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内部审计职能所在。其次,两者都致力于增加企业价值。盈利是企业的生存目标,加强公司治理是为了更有效的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发挥评价和监督的职能,查找漏洞、防范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也是增加企业价值的一种途径。最后,两者都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公司治理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企业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随着公司运营环境的改变,内部审计逐渐向风险导向型转变,能够通过评价风险管理程序,保障企业的长期利益。

总之,公司治理是通过协调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而内部审计则通过监督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提供改进的建议,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两者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

(二)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所有者追求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者追求的则是高薪酬、舒适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衡机制出现。它在维护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之上,规范管理层及董事会的职责,监督他们职责的履行情况,从而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确保受托责任的切实履行。内部审计就是基于受托责任关系产生的,它通过评价和监督职能,减少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确保受托责任的履行。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产生于共同的理论基础——受托责任理论,只是涉及的受托责任关系的范围不同:公司治理仅涉及以股东为主的利益相关者、董事会、高管层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则涉及组织各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层次都发挥作用。

(三)二者的核心内容相同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防控风险的战略方案,比如公司的经营管理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这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治理风格和方式。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时代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由控制测试转移到分析、确认、评价风险上来,改变了原来的审计程序,将风险管理战略贯穿于整个年度审计计划之中。

(四)两者存在着互动关系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存在着互动关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公司治理影响内部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公司治理成效显著,那么内部审计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和评价作用,促进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那么内部审计也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公司治理会越来越差。公司治理决定着内部审计的主体、工作程序、地位及效果,因此,内部审计体系的设计要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维护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保证公司治理效用的发挥;它能够通过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促使企业披露真实的信息、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供建议和意见,从而维护利息相关者的利益;它还能够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科学管理。

四、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良性互动体系的构建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目标趋同、理论基础相同、核心内容一致,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可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一)强化公司治理,营造内部审计环境

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人事任免权,加强其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保证董事会相对独立于管理层;强化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与约束。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二)拓展内部审计服务领域,改善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的职能应当顺应当前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趋势,拓展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上来,充分体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正确识别企业风险的类型、评估企业风险的大小,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在评估企业风险时,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发挥预警作用,及时防范风险。内部审计要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规避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双赢。

(三)建立适合我国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对于内部审计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应在遵循独立性原则的前提下,建立与我国多元公司治理模式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对于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属于监事会,并受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双层领导;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种模式独立性强、信息传递快、发现问题及时、涉入公司治理深入,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

(四)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的胜任能力才能保障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地位的提高,需要企业建立一支复合型内部审计队伍,实现员工知识结构多元化;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真正为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提供保障;激励员工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拓展,加强考核和培训。

(五)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实现公司治理现代化

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其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利用计算机开展非现场审计,不仅能够减少审计成本还能提高审计效率,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的信息化。内部审计应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将事后审计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事前应对审计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审计意见;事中对审计项目的主要控制点进行符合性测试,发挥监督作用;事后对审计事项进行综合评价。三者相互结合,从而对审计事项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偏离总体目标的情况及潜在风险,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时现,陈骏,王睿.公司治理模式、治理水平与内部审计——来自亚太地区的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11,(11).

2.沈维成,张慧超.基于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7-31.

3.陈雨露.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基于受托责任视角的分析[J].理论研究,2012,(5):96.

4.张军波,朱丽丽,冼洁.基于委托代理的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联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2,(14):156-157.

5.沈维成.内部审计研究述评:基于公司治理视角[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11).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他任何审计形式都无法替代。本文将对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一进行陈述。

关键词 内部审计 集团公司 地位作用

一、前言

内部审计是一项审核、监证和评价性活动。它是集团公司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而专门设立的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机构。其设立及活动都是合法的,并且有一套独具个性的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主要监督或审核该公司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合理科学,能否提高公司效益及效益的多少等问题。因为内部审计牵涉到这么多重要问题,所以它的地位与作用日渐显露并受到重视。我国审计部门从2003年起便依法对其职责权限进行管理规范。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日趋成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取得长足发展,也标志着集团公司审计制度新时期的到来。各集团公司自从实行内部审计以来,每年都能查出不少的违法乱纪情况,为公司减少不少损失,从而增加了公司收益,并且能为整个公司的发展创设纯净向上的健康氛围。

二、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中的地位

集团公司和一般企业不相同,它是团体公司,是由颇具实力的大型企业和具有共同利益的多个企业组合而成。集团公司关系错综,人员复杂,利益涉及面广,因此集团公司的管理就显得棘手,没有较好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便会漏洞百出,让不法者有机可乘,公司利益会大大受损。由此可见,要提高公司利益,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是一条必经之路。

2.1内部审计是公司管理制度的构成要素

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集团公司主要通过控股、投股等方式出资,肩负对企业的管理功能。对整个企业集团而言,实际上,集团公司就是决策、投资中心。但基于外部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考虑,企业集团必定会不断扩大规模,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也自然会使得管理全力旁落分散,企业控制跨度加大,控制难度也自然加大。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面对如此庞杂的整体,其決策往往华而不实,或者在实施决策过程中没有操作性,大大降低企业管理效率,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因此,建立一个独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迫在眉睫。作为再控制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审计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只有它才能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监督、审核等,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与约束,而决策层也有了行使管理权的依据。可见,内部审计必然会成为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构成要素。

2.2内部审计隶属于核心层的董事会

董事会是集团公司处于最高级别的权力机关,而内部审计是代表企业权力人履行监督职能,所以把内部审计划分在董事会的门下,对董事会执行监督评价各企业部门这一管理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把内部审计划分于其他部门,比如经理,也许隶属这一部门将更接近企业的直接管理者,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会大大受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如果放置最高层,处于核心地位,那么审计部门自然会不怒自威,其监督、审核等功能就会淋漓发挥。当然将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也不是不二选择,还可划分给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等。企业集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跟风。无论怎么划分,保证其权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的宗旨是一样的。

三、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中的作用

3.1 监督作用

监督职能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最关键职能。作为集团公司里与其他部门不一样的内部审计,不仅要监督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还要监督其所属的紧密层和半紧密层。即便是监督企业本身也和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尽相同,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要监督企业的方方面,诸如投资管理、效益,企业规模大小、组织构成要素等。另外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在监督内容、监督程度、监督方式等方面也不一样。当然,任何监督形式的宗旨都是要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依据法律,内部审计有三个方面的监督目标,即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单位资产安全行为和确保公司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行为。可见,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在公司运行中发挥着多么重大的作用,因此,集团公司定要让内部审计发挥好其监督职能。

3.2 评价作用

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 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是指按照一定的衡量标准和尺度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经营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给相关对象提出一定的结论性意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具有“多元性”特点,各企业类型、层次都不一样,经营管理方式也自然因企业特点而异,所以内部审计不能统一标准,统一尺度,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企业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对独资控股和紧密层的企业主要从决策正确与否、效益如何、资产质量稳定与否、保值性如何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对参股企业和半紧密企业则不同,主要从投资者权益合法与否、分配利润是否合理、经营活动是否真实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企业法人代表,主要从经济责任、经营活动是否在领导授权之内,是否把投资者利益至于首位这些方面进行评价。集团公司主要由合资企业组成,合资企业一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不是所有股东都可以参与管理的,那么那些没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投资者就只能通过内部审计的评价功能实现自己的知情权。

3.3 控制作用

控制职能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 由内部审计控制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内部审计具有控制职能。内部审计对在实现监督评价功能时向相关部门人员反映所得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对内部控制出现的偏差,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循环工作,便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最为关注的便是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对于独资和控股企业,侧重于对管理的控制,诸如制定经营管理制度、制定管理程序和方法等。对于参股企业,则侧重于对会计的控制,需要严格监督会计的各方面工作行为,要管理控制确定其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是否公平,另外还要确定报表审计的范围与程序,由此来确定要不要向相关部门呈报提出加强控制之类的意见。

3.4 服务作用

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功能中缺一不可。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监督对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领导者和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通过监督评价,把这些信息或评价分析形成的建设性建议上报给领导者,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或依据。对于被审计企业而言,审计人员可利用自身优势,倾其所能地帮助被审计企业,让它多办事实,少些噱头,把服务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提高其办事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内部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制度构成的重要因素,是核心层,具有强大的威信。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评价职能、控制职能和服务职能,四者相辅相成,在集团公司的有序运行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使得公司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也为建设和谐、健康的氛围提供可能。纵观国内外诸多集团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之后的公司运转和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公司运转,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实际上,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扩展到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新时期已经到来。在各种相关法规的监督下,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会日臻完善,将更加有利于公司效益的提高和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财会审计.2011.4.

[2]陈建梅.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

[3]徐国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08.12.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2014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已施行近两年。学习和运用新准则对推进保险公司内审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新准则反映的内部审计发展最新理念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保险公司内审转型向纵深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 新准则 建议

一、内部审计准则新变化

1.进一步提升准则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对比修订前后准则体系结构可以看出,由于新准则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ISA),其编码更加科学。在将具体准则分为作业、业务和管理类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后准则体系均使用四位数编码。其中第一层次为: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编码为1000。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为第11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第1201号。具体准则作为准则体系的第二层次,编码为2000。其中,内部审计作业类编号为2100,分别为第2101号至第2109 号;内部审计业务类编号为2200,分别为第2201号至第2204号;内部审计管理类编号为2300,分别为第2301号至第2307号。以第2306号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为例,第一个数字2代表该准则为准则体系中的具体准则,第二个数字3代表该准则为具体准则中的管理類准则,第四个数字6代表该条准则在管理类准则中的序号。实务指南作为准则体系的第三层次,编码是3000。第3201号至3205号分别为建设项目审计、物资采购审计、审计报告、高校内部审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这种编码方式系统性强,避免了交叉、重复,也为准则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2.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审计定义。原准则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和目标的实现。”新准则将其修订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有关内部审计定义的接轨。

与原定义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1)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之前内部审计过于强调发现差错的作用,修订后内部审计更加强调价值增值功能。因此,借鉴IIA的定义,此次修订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和评价”改为“确认和咨询”,拓展了原定义中的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2)关于内部审计的范围。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范围界定为“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由“经营活动”改为“业务活动”,旨在说明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仅包括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还包含非盈利组织。修订后增加了对“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体现了内部审计重点在发现风险。(3)关于内部审计的方法。修订后的定义中增加了“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强调了内部审计的专业技术特征,展现出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助于内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内审职业对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的要求。(4)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修订后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界定为“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对内部审计目标更高的定位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

修订后定义中着重指出了内审的价值增值作用,突出了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治理、价值增值中的意义,明确了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服务的宗旨,并且强调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实现与国际、国内先进审计理念的接轨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变化。

3.扩大了准则的适用范围。随着经济发展与新《劳动法》的实施,许多企业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而外包的业务在旧准则中未纳入监控,新准则将审计业务范围作了重新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根据其中“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本组织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的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的规定,对于非本组织所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包括外包的审计业务在内,均应适用本准则。

4.增强了准则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新准则对原准则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可操作性和适用范围,对内部审计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绩效审计准则是将原准则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具体准则合并完善的结果;修改和补充原准则中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风险管理审计三个具体准则,形成完善后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同时,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相辅相成,对准则的适用性有大幅提升。此外,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有关诚信正直、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保密义务等具体规定也进行了细化,删除舞弊的预防、协助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工作等操作性不强的相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0个具体准则和5个实务指南等内容,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二、内部审计准则变化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

1.目前的内部审计理念、目标存在滞后性。新定义突出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内部审计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位于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查错防弊的功能将进一步淡化。保险公司目前内部审计审仍将财务审计作为重点工作,审计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如2014年,审计重点集中在虚列收入、三重一大、劳务派遣违规、小金库等方面,当年查出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2015年内部审计部门的目标仍集中于这几方面。而对于企业风险管理、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都没有列示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目标里。

2.现有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不科学。保险公司目前组织机构与新准则不适应。新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多层级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实行集中管理或者分级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并保持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并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都是在业务上受本级机构和上级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双重管辖,这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本级领导之间存在不可回避的利害关系,让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大打折扣,对内部审计转型产生很大影响。

3.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此次修订后第2201号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包含修订前第12号、第16号、第21号和第5号具体准则。从审计范围角度看,修订后内部控制审计可分为全面和专项内部控制审计,并且从组织层面和业务层面详细阐述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其中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是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规范,同时借鉴、吸收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有关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规定,力求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相衔接。近几年来,邮政系统加大力度建设邮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初见成效,但目前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集中于控制活动方面,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内控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缺失。要想将审计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经营、管理行为和管理制度的关注上,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审查保险公司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就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4.內部审计的绩效审计工作缺失。此次修订将第25号、第26号、第27号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第2202号具体准则——绩效审计。新准则再次强调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本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对审查评价的内容、方法、报告的书写做了详尽的规定。这对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从设立至今,审计工作主要集中于事后财务审计,从未将管理业绩评价,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充分利用资源,增进经济效益,提高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纳入其工作范围。从近几年内部审计部门查出的重大问题概要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部审计部门主要集中查处“小金库”、虚列收入、违规操作等问题,很少对公司绩效问题提出异议。新准则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

5.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节薄弱。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工作最注重的是审计质量,修订后内审准则从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关内容,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内审质量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包括的措施进行了细化,明确了质量评估的主体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保险公司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方面较薄弱,没有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6.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新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后续教育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内审人员工作从“监督和评价”上升到“确认和咨询”,也对内审人员在关注层面、专业强度、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人员为财会人员,管理、工程技术、法律、IT业专业背景方面的人员不多,不能完全满足管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培养既熟悉传统审计,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保险公司内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江波.内部审计对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7

[2] 刘永勤.论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与执行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1(6)

[3] 杨炜杰.内部审计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新财经(理论版),2013(2)

[4] 尤广辉.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发布.中国审计报,2013.9.18

[5] 吕文慧.新旧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7)

[6] 姚小燕.内部审计新准则对央行内审工作的启示.青海金融,2014(9)

[7] 李浩.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内审规范发展——对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解读.思想战线,2013(1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81)

(作者简介:赵宇峰,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审计部业务主管)

(责编:若佳)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规模化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拓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级次不断延伸,但随着市场化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化,投资公司链条越长、业务越复杂,面临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就会越突出。如何强化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由常规项目向重要公司和重大项目为主转变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某大型军工集团实际,提出强化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措施;强化

1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的背景

1.1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发展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构建集团科技工业新体系发展的需要。集团提出了构建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明确指出集团要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科技工业新体系,在军、民品各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投资公司作为集团民品产业的主战场必将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随着投资公司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金投入的大幅增加,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普遍问题及潜在的经营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其中一些问题也凸现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对各级投资公司的内部审计将是加强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提升基础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运行质量进而实现构建集团科技工业新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审计工作会上提出的工作转型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需要。集团在审计工作会上提出内部审计工作要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努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即坚持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认真履行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四大职能,努力实现审计重心由以财务审计为主向管理审计为主转变、审计关口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中审计为主转变、审计内容由常规项目为主向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公司为主转变,深化审计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水平,促进集团经济健康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转型要求具体到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就是内部审计工作要融入集团经济健康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加强基础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为要求,全面覆盖,重点深入,对投资公司开展各类审计,为投资决策收集可靠信息,促进投资公司整改提高,防范风险,健康发展。

1.3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经营管理的需要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是集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集团加强对投资公司的管理中,内部审计既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又是市场化管理企业的有效手段,在实现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建设目标的进程中,不能缺少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

2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2.1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2.1.1 开展控股公司审计的法律依据比较充分,但对参股公司开展审计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

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看,开展投资公司审计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这些规定,对开展集团所属控股投资公司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对参股公司,特别是涉及外资参股公司审计还没有规范性依据,使这部分国有资产游离于监督之外。

2.1.2 内部审计部门参与投资公司的前期决策较少,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目前的情况是,各级单位投资的公司从初始论证到运作经营和管理等的决策,内审部门很少能够在公司成立前期参与其中,对公司的有关重大决策情况、公司经营及管理情况、公司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等得不到及时应知的信息资料,这样既導致审计“诊断”的滞后,又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2.1.3 内部审计资源不足,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有多元化的审计任务,影响了审计质量。

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需要审计参与的领域会更广、更深,尤其是管理审计、风险审计这些领域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专业人才,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不仅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又要具备诸如法律知识、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等能力。现实中有不少审计人员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无法适应审计更高层次的要求。

(2)审计时间紧、任务重,亟待提高审计效率。

人员少、任务重和时间紧是目前集团公司和各研究所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业务时经常应接不暇,有种赶场子的感觉,这边任务还没完成,那边的任务已经下达。目前集团公司所属的投资公司数量又较多,审计人员开展投资公司审计就显得力不从心,如何提高审计效率成为燃眉之急。

2.1.4 审计结果的利用不理想

集团公司及各研究院内部审计部门近年来对预算内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但在近年开展的投资公司审计中,投资公司对审计报告中提到的问题由于受到历史客观原因、政绩考核主观原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整改时敷衍了事、故意拖延、蒙混过关,甚至是有选择性的整改。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对投资公司审计整改情况关注不够,往往造成整改不到位,致使审计成果不能被充分利用。

2.2 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针对以上面临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与投资参股公司投资主体的沟通交流,先从形式上规范审计的合理性、合规性。

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规定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有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等职权。目前,各投资公司中,监事的担任主要是上一级监察部门的人员,审计部门的人员可以通过担任公司监事会成员的方式,将投资参股公司审计融入公司治理当中。

(2)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了解掌握投资主体对投资公司的重大业务决策,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决定审计水平的根本因素。在目前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制度,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针对现有人员,不局限于会计和审计专业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使审计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使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②要鼓励实践。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向书本学,也向别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通过实践,实现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③借助专家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专家聘用”模式。如:特殊审计项目外包、聘用外部专业人员(外部专家、具备特殊技能的审计师等)参与审计,或聘请企业内部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参与或参加内部审计组。

(4)通过下列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①与被审计单位加强够沟通,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人员应取得被审计单位思想上对审计工作的认同,使之不致产生抵触情绪,积极配合。

②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方案要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特定的审计对象来设计。审计方案的设计要考虑特定的审计性质、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及时限、人员组织,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等。有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的指导能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主有次,防止审计工作偏离轨道,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③注重内审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比如:事先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以前期间的审计情况等有关资料,被审计单位管理体制以及审计年度的重大经济活动等基本情况。

④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

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快速地占有大量的信息数据,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

3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断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3.1 内部审计发现投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公司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环节缺乏严密的可行性论证,投资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完成收入指标为目的,导致了投资的盲目性,同时也导致了在合作方的选择上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使得大量投资资金未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形成事实上的投资失败。

(2)一些三级单位虽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在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民用产业生产时,却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部分投资公司发展战略不够明确,公司战略规划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缺乏大手笔的资金投入,导致一些好的科研成果在形成民用产业生产时,无法上规模、上档次,只能利用军品的剩余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在场地、管理上都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3)集团内部缺乏统一的战略投资规划,各三级单位间投资项目多有重复,存在内部相互竞争、自相残杀的现象。

3.1.2 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由于都是同一控制下的各级单位共同投资,行政色彩浓厚,实际上还是上级单位拥有绝对的表决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导致一些决策的失误,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如一些公司的董事长由上级单位行政领导兼职担任,在时间及精力上都无法保证其董事长责任的履行。

(2)公司在规范化管理上普遍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全面。

(3)由于考核目标的偏离(一味的以收入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及收入指标的逐年高速增长,又由于公司经营能力所限,导致公司管理层压力大增,逼迫其通过一些非经营手段去获取收入指标的实现。

(4)由于传统的思想认识(民用产业没有发展前途,跑市场太累,压力太大,激励考核机制还不够有效等等),导致各投资公司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尤其缺乏具有敏锐的市场分析、预测及开发能力的人才;另外各公司都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

(5)部分投资公司核心技术掌握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市场,自身产品成本高,附加值低,盈利能力不强。

3.1.3 公司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投资公司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对外合作项目证券业务、套期保值交易、无经济业务的关联方交易等存在运营风险。

(2)部分投资公司个别经营者道德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甚至有违法乱纪行为。

(3)工程建设存在程序不合规,不按规定招投标等问题。

(4)资产权属管理方面的问题。部分公司由于历史遗留、资产划转等原因资产权属不清晰,土地、建筑物等部分资产没有取得产权,有的长期闲置,影响资产发挥经济效益。

(5)成本核算工作薄弱,成本核算與存货管理相脱节。

3.2 针对投资公司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今后审计应明确方向,建立完善的服务监督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式并加大审计结果利用、形成闭环管理、提高审计效益,不断强化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1)严把投资过程关,对投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分析、项目整体规划、资金筹措等环节进行审计,确保投资项目有效、可行,切实实现审计方向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的有效转变。

(2)强化公司运营过程审计,针对集团内部公司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的情况,在3-5年内对所有公司进行一次管理审计,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并进行内部控制梳理,关注其风险点,规范其运作。

(3)对公司经理层实施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增强经理层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促进经理层守法、守纪,并将审计结果运用到其考核及任用中。

(4)对公司进行经营效益审计,审查其业绩的真实性,分析其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预见其发展前景,并考查其社会效益情况。

参考文献

[1]周兆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7).

上一篇:幼儿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特色农业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