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与教育有感范文

2024-04-16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范文第1篇

康富校区五年(3)班姚静怡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幸福在哪里》。这篇文章点明了劳动的意义,也扭转了我对幸福的认识。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说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悟出了幸福的真谛: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

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许多的名人都在赞美劳动。三个牧童就是因劳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获得了快乐。这两个字,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早已传入百家,而劳动和勤奋则是指引着我们向前走的方向标,令我们领略到下一步的险峻,以及成功的喜悦。

我认为,文章中不仅劳动使我振奋,其中,幸福的真谛也令我望尘莫及。

掩卷沉思,智慧女儿一语道破了幸福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我不禁为过去的无知幼稚而感到羞愧。吃好,穿好,无忧无虑就是幸福吗?不见得。电影《红楼梦》里衣食无忧的贾宝玉幸福吗?他最终认为自己原来“幸福”生活十分难受,出家了。没好吃,好穿的就不是幸福吗?日夜辛勤劳动,一身疲惫地回到家难道也不算是幸福?许多例子在你的眼前,方志敏烈士一生过的是贫穷艰苦的生活,可是,他的《可爱的中国》的遗书中不是讲了他的一生是乐观,幸福的吗?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了道理: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幸福观,怎样看待幸福,关键是看我们要做什么人,一生该如何度过才有价值。

看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它令懂得了人生幸福的真谛,明白了劳动的可贵。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范文第2篇

——阅读《破解幸福密码》有感

闲暇的时间,多是用来阅读的,刚看完一本《破解幸福密码》的书,作者毕淑敏,听说此人前段时间在“百家讲坛”也讲得很火,正好切中当下流行的时代主题:你幸福吗?对于幸福的理解,让人受益匪浅、茅塞顿开,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有人说金钱就是幸福,有人认为:长寿,身体健康,这些都是幸福,有了很多钱,就一定会幸福,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感到幸福的人,却并没有随之而增加,甚至有的人觉得,我还没有以前幸福呢,这是为什么呢?

幸福不是金钱,不是长寿,也不是身体健康,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看之前,这也是先前困惑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曾经,一个小礼物,就让我们感到愉悦,感到满足,这就是一种幸福;过年时亲人围坐一起,吃一顿热饭,就让我们感到欣慰,这也是一种幸福。

原来幸福是心灵感知出来的,幸福是如此简单,就是把一种愉快的感觉保持长久,所以只有我们的心灵,才能感受到幸福。

每个人的一生,都希望生活快乐幸福,但快乐幸福并不是命运的恩赐,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感知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去感知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感知幸福的能力。但是幸福在哪里?这是很多人,都在追问的一个问题,而实际上,每一个人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看到,对于相同的问题,人们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哦!原来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不同,对幸福的感知就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不足和不如意之处无法接受,就会永远陷于抱怨和痛苦之中,幸福当然就更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我们就会热爱生活,就会努力去创造幸福!

心理健康、自信乐观,是感受幸福的基础,正像《破解幸福密码》书中所说:为自己鼓掌。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活着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自己幸福。而且只有自己幸福了,才能让周围的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的周围,也看到幸福的人。

人人都可能有自卑感,所以有自卑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自卑感,被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随着时间的纠结,就有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情节,从而使自己永远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之中。因此,幸福的第一个杀手就是自卑,自卑可以使人的生命变得灰暗萎缩,这样的生命,是不可能有幸福感的。自卑虽然是人生追求幸福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自卑,自卑就可以转化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战胜自卑,一定要在自己的心底树立一个非常坚定的坐标系,不为外界所动。

幸福的第二个杀手——悲伤。悲伤是人的原始情绪之一,因自己喜爱的对象消失,

或期望的东西幻灭之后,所引起的一种伤心、难过的情绪体验。有一首歌中唱道:悲伤总是难免的。因为悲伤来源于丧失,如果处理不当,都会不断地干扰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国有句俗话: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如果我们能够把眼光看得更长远些,悲伤并不可怕。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让自己伤心痛苦的事情,如果这种悲伤的情绪,不能得到正常的排除和化解,不仅会使人的生活变得暗淡萎缩,还有可能会演变成精神上的疾病,无论是眼泪还是倾诉,都有利于化解悲伤。毕淑敏老师教给了我们走出悲伤的钥匙。

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与幸福擦肩而过,那么当我们面临人生各种的选择时,应该依靠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呢?既然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那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呢?

毕淑敏老师认为,追求人生真正幸福的第一个方法,是要有一个目标感,而第二个方法是要有一个目标。人生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面临选择时,不知道怎样决定才是正确的。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清自己的目标感和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决定,往往会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幸福,少一些遗憾。 忍不住问自己,人生一世,自己的幸福是什么?是平凡生活中突中大奖的幸运,是天天不愁吃穿玩乐,是多年的梦想终获得成功,是身边拥有年轻貌丽的红颜知己,是在人生灾难中的重生,是仕途上升官发财„„.,感觉似乎都有,感觉它是那么的遥远又那么临近,是那么短暂难遇又那么平凡和无缘相识,感觉自己天天在渴望着它,却无法理解它,甚至不知道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如风,如日月光辉,如飘摇的梦境,靠近自己却不知去体会,远离自己却不知道去挽留。

幸福不是金钱的多少,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你认为幸福你就幸福的感觉。其实幸福更象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期望,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但很多人却永远也得不到幸福,是他(她)真的不曾拥有吗?错。上苍对每一个存在的事物都是公平的,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罢了。

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让人神往却让人无法看清的幽灵,是一种让我们思念的人生目标。幸福是在困难面前有人和你一起笑,在开心的时候有人和你一起渡过,在伤心的时候有人陪伴着你!幸福就是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孤单、寂寞!当面临灾难痛苦时,至亲的人能紧紧地握着你的手,这就是幸福;当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面对压力时,朋友随时准备挡在你前面,这就是幸福;当你生病时,父母家人时时陪伴着你,这就是幸福。我眼中的幸福就是每天睁开眼能看到新一天的开始,这就是幸福,换句话说,活着就是幸福。

幸福是快乐!幸福是平安和健康;幸福是愉悦和舒畅;幸福是满足和盼望;幸福是学习和欣赏。学会满足,这便是幸福。吃完饭,有人替我涮碗就应该觉得自己幸福,把每一个细小的幸福贮存起来,慢慢地你就会被幸福包围,如果你不屑于细小的幸福,那么你终将被排斥于幸福之外。幸福是什么?老妈说:幸福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老爸说:

幸福就是股票飙升;朋友说:幸福就是找个美女。幸福是一种积累,一点点小幸福才能合成最大的幸福。幸福是一个人时也会偷偷发笑,幸福是时刻面对爱人也不会厌倦,幸福是父母双全能使你有机会回报,幸福是事业顺利儿女孝顺身体安康。

我依然不能理解幸福。往往总在感人的故事后才似乎明白幸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醒悟。醒悟后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行动,尽管那么难,自己总会催促自己的心灵向那美好的幸福去追寻。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它还来源于你的亲朋好友的感受,来源于人生世界的公正和平民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痛苦后的快乐,危险过后的平安,挫折时的成功,寒冷中出现的温暖,幸福总会闪现,幸福总与不幸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生活的颜色,是对生活的理解。更多的人是无法认识自己拥有幸福。往往在幸福的时候把握不好,让幸福过早离开了自己。有人甚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样的幸福是不能长久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许是对幸福最好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也许这样我们可以拥有更多幸福的心灵和更长的幸福光阴。幸福没有标准,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幸福犹如市场上商品也有假有真。也许当我们全家安康团圆,和睦生活就是一种幸福,让我拥有一个普通的家园,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许当我帮助别人,解救他人危难就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幸福无限,只存心间。让我们携手自爱,自尊,自强,自信,我们就会常常体验幸福。让别人得到和拥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长久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分享人生幸福、理解人生幸福、珍惜拥有的人生幸福。让幸福的面纱不再神秘,让真正的幸福降临我们身边。

保持豁达平静的心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幸福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这是我阅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与感悟,既是鼓励朋友,也是鞭策自己。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范文第3篇

幸福不是只属于某个人的追求,而是全人类的愿望。

沙哈尔博士在书中先给我们讲明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幸福是什么。现今关于这个的定义五花八门,而沙哈尔博士16岁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所谓的幸福并不是情绪上的东西,感觉很好却敌不过时间的流逝,而且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幸福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现在的,另一种是关于未来的。沙哈尔博士借此划分了四种追求幸福的类型:舍弃未来的“享乐主义型”,舍弃现在的“奔波劳碌型”,舍弃现在和未来的“虚无主义型”,享受现在同时拥抱未来的“幸福型”。遗憾的是,我发现我是“奔波劳碌型”,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过去三年,我曾坚定的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得到美好幸福的明天,今天的牺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结果是片刻的满足随后是长久的空虚,接着不得已再寻找下一个目标,循环往复,蓦然回首时却只剩一路的足迹。我曾拥抱过幸福吗?我不禁这样想,现在的幸福已用来换取未来的幸福,可未来的幸福却总是在下一站。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先于生活存在的,而是有了生活之后才有了幸福,而一路奔波忙碌的日子并不能称之为生活,仅仅只是活着。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鱼与熊掌可兼得”的可能性,明白自己改变的时候到了,往“幸福型”转变,既有此时的快乐,又同时拥抱未来的幸福,追求生活终点的幸福也要注重把握过程的风景。

博士并没有在幸福是什么的问题上停留太久,我觉得博士是想让读者自己得出心目中的答案,而是引出一个更重要的课题——如何更幸福,这个更加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沙哈尔博士从各个方面阐述,并且布置一些练习(本书中的冥想篇以及反思),告诫读者必须把它看作一本练习册,练习内容包括反思和行动,让读者自己得出符合自己经历的答案,以此来帮助读者自己获得更幸福。

这令我深深的感动,与现今盛行的大部分鸡汤文不同,书中指出仅仅阅读本书(或是其他任何书籍)本身,是无法令你的生活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的。这也是鸡汤文所被人诟病的地方,喝下这碗鸡汤固然让你得到一些满足,但是填鸭式的灌入又能将味道留住多久。我也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那时候疯狂的在期刊上找鸡汤文,寻求所谓的心理安慰,遗憾的是所谓的“感动”和“幸福”不过是泡沫一般,转瞬即逝。直到我看到沙哈尔博士的书,我才能想明白了,那时的文章只是告诉读者“我”是这样认为和这样做的,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这并不是读者得出的答案,若是和读者不契合,自然不会对读者个人产生足够的影响。幸福从来都不是假借他人之手就能轻易得到的,而是要追求幸福的人——也就是自己去努力争取,这也是我并不喜欢“幸福来敲门”这种说法的原因,古时“伸手摘星”的愿望,若是一直只仰望星空,就永远遥不可及。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范文第4篇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在饥饿的人心里,一餐美食就是幸福;在寒冷的人心里,一身棉衣就是幸福;在疾病的人心里,恢复健康就是幸福……读完《幸福书》后,我终于找到了打开幸福大门的金钥匙。这本书是由许多作家共同创作而成的,它通过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故事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感悟幸福,怎么样去获得幸福。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也不断的提搞,但是我们身边的抱怨声也在不断的增加:工作太忙,生活压力太大,小孩不听话……随着抱怨声离去的正是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站又一站幸福。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想我可以给幸福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了: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心中!

当我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我明白了幸福是心中的一个希望;当我帮助别人,看到别人脸上感激的笑容时,我明白了幸福是心中的一份爱。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幸福当中,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爱我们的父母,关心我们的老师,还有亲如兄弟的同学……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怪兽。要我说,幸福就是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跟她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幸福就是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散步;幸福就是喝一碗妈妈煲的浓汤……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范文第5篇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德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信。”“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不利用美丽动听故事把道德伦理贯穿到其中,循循善诱给孩子一个净化心灵途径。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心里,那就是孩子们的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网络科技的不断发达。这进步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利,也带来的弊。一些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在目前一些领域中道德的示范,对道德期望与对道德行为要求和道德投入与产出效果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旋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了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二)教师不要让学生成为你的观众。

(三)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四) 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二、启发:

(一)关注孩子的童年,多关心我们的学生,给学生以爱的教育,让他们留有美好的回忆,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给孩子们提供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们拥有健康、活泼、充实、明亮的自我。

(三)教师要成为永远的思考者,与学生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

(四)教师专业成长道德修养,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范文第6篇

我从2013年就开始用印象笔记了,但中途断断续续地换过其它的云笔记,现在还在同步用印象笔记和为知笔记。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本李参老师的书《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于是毫不犹豫地下单了,很幸运还买到了签名版。一直就是李参老师的铁粉,跟着她分享的博客文章等学习,学习中大多数是跟着做,难免会有一些know-how的东西需要去探究,于是这本书算是很系统地给我答疑的指导手册。

二、打造自己的个人成长系统

2.1《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简介

正如邹鑫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所说的,这本书不是告诉大家印象笔记怎么用,而是怎样让印象笔记为我所用,满足知识工作者的不同需求;不是讲解的标准用法,而是私人多年使用后的体验和绝招呈现;不仅是知识管理的工具书,更重要的是对个人成长系统,自我提升领域的神器。

本书按照顺序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

建立思维的秩序

建立信息的秩序

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建立个人信息库

建立个人任务管理系统

记录你的人生轨迹。

2.2 打造个人系统的必要性

其实整个章节看下来,作者就是在递进地介绍如何打造个人成长系统。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例如人、细胞、分子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系统来维持或保证自己围绕自己的目标稳定地运行,包括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知识管理等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管理不好时间,自己制定的目标或分解后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获取知识的效率低就会影响你达成目标的效率。所以我们要设法去打造自己的系统,用系统来保证自己目标可达成。

高地清风老师给这本书的推荐语: 有效的改变不能靠意志力,而是要靠容器。容器就是当你身处其中,不花力气就能自动改变的神器。

这里的容器就是系统的概念。

邹鑫老师在《小强升职记》中也提到"优秀的人有优秀的系统,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系统,失败的人没有系统!

所以打造自己的个人成长系统很重要。

2.3 怎样打造个人成长系统

2.3.1 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要打造系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思维,也就是第一章作者强调的建立思维的秩序,有好多时候我认为脑子是用来记忆的,直到接触了GTD后才改变了这种认识,脑子是用来思考,创造灵感以及决策的。那么既然脑子不不来记忆总得找个地方或工具来安放我们的"缓冲"啊。正如第二章作者论述的建立信息的秩序,先把信息分类,不同类别的信息处理的方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需要你花时间去记录去整理。

2.3.2 找到自己的关注点,搭建知识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明显是过载的,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聚焦,找到你的关注点,将这些关注点进行结构化。也就是像第四章作者说的,建立你的知识体系。没有框架的,没有分层的,没有结构化的知识,用起来特别不爽或你想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结构化就是把你的知识体系中的各个分支都连接起来,只要等你用的时候便于查找即可。各个分支都是由不同的信息组成,所以你最好把自己的信息建立成库统一存放,避免散落多处到用的时候找不到。而什么工具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呢,网络云笔记基本都能满足,只是关注点不同,作者推荐的印象笔记的优势是标签功能,标签的优势是和你信息的分类互补,相互交叉将你所有的信息编织成网状,结果就是提高你查找信息的效率。

2.3.3缺乏任务管理系统前面都是空谈

我们每天的工作是要利用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或者再具体一点就是完成一项有一项的任务,每个人的角色不同目标不同,任务也就不同。按照时间间隔来划分,有目标或任务,月度目标或任务,周度目标或任务,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面临的任务就像收集的信息一样多,如何管理自己的任务也需要系统来保证,正如第五章作者讲的建立自己的任务管理系统。

2.3.4 好习惯是系统稳定运作的必要条件

到此为止你的个人成长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了,从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到任务管理。但怎样让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一项重要的习惯,那就是第六章作者讲的记录。记录是打造自己个人系统或大数据系统的必要条件。正如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讲的

当生活被附上索引并完全储存在"生活记录"中时,你就能像使用谷歌那样搜索你的生活。我们的生物记忆力十分不稳定,因此任何补偿都有巨大作用。

可见有了系统保证,有了记录的习惯,在我们自己的系统中,将生活转换成数字化记录不成问题,但是读取有意义的数据需要更好的工具—印象笔记。

三、读完本书后我的行动

聚焦关注的领域,收集有用的信息;

完善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增加标准化模板笔记本;

优化自己的标签,如给晨间日记添加当月当天的标签;

记录,不限于文字的记录,可以录音,拍照等;

上一篇:大学干事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电销人员工作手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