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商业模式范文

2023-09-18

优秀的商业模式范文第1篇

摘 要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硬技术与软技术的集成。技术创新各主体通过资源共享、知识分享机制展开横向、开放、网络式协同创新。对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证研究表明,校企合作对于相关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投入、技术投入、创新意识、企业制度创新产生了较为积极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促进企业将新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增加产品价值的成效不显著。对此,校政企共建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与服务体系、注重职业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是提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成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珠三角地区

一、软技术与技术创新

(一)技术概念的进化

美国科学家比尔·乔伊(Bill Joy)指出,21世纪最强有力的技术—机器人、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正在威胁人类走向毁灭[1]。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技术的不当使用等都迫使我们反思,对于技术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对于自然界的支配与改造的认识层面,而更应该重视对于人类自身及行为技术的深入研究,回到技术的逻辑起点,全面认识技术的内涵。

古希腊柏拉图(Plato)认为,技术包括获得术(学习术、知识获得术、利润获得术、斗争术、狩猎术与制作术)与制作术(实物制作术与影像制作技术)。达赛欧(Friedrich Dassauer)认为,技术要符合自然法则、合目的的加工、具有创造性的目的[2]。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认为,将技术表述为目的与行为这一命题并没有揭示技术的本质,他认为,技术是一种解蔽的方式。中国学者董光璧认为,从知识的视角看,技术是可操作的知识(科学是理论的知识);从方法的视角看,技术是方法,属于发明(科学是发现);从活动的角度看,技术的目的在于实践(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3]。

虽然对于技术的理解,学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笔者认为,技术既不是主观的技能、技巧或智力,也不只是客观科学体系中的物质手段、工艺程序或设计,技术存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人类活动体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活动、认识和改造思维的活动)之中,是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体系,包括实体世界的硬技术与意象世界的软技术,是物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的融合。

(二)技术创新的实质——硬技术与软技术的集成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经济系统引入新的生产函数,更新了成本曲线。成思危认为,创新包括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到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管理创新);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者新机制引入到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且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制度创新)。

如将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软技术误认为是管理或制度来研究,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楚技术创新的本质。加州大学教授马丁·肯尼(Martin Kenney)在《硅谷的组建新公司的机构》一文中指出,硅谷不同于一般的产业集群区或者难以用普通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解释的地方在于,其不仅是新公司、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基地,而且是培育和发展新型商业模式的发源地。我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技术专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软硬件技术之集成,即信息、自动化和加工技术必须与企业组织文化、制度以及企业能力集成[4]。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技术转移过程),還应包括控制和管理技术的活动。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硬技术与软技术的集成,从创新主体维度分析是企业与外部其他组织的协同创新,从创新客体维度分析是对于产品、服务、过程、规则的创新。技术创新蕴含着人的思维、观念等“人”性的力量,技术创新的结果往往是创造性地开辟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创造与更新知识、提升管理水平。

(三)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

在价值论上,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功能定位应不局限于人才培养,还应注重科学研究(应用型研究)、社会服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等价值实现。在科学研究方面,职业院校与研究型院校相比,其研究的位阶上存在差异,具体而言,研究型本科院校应致力于基础研究,探究学科的基本科学规律和普遍知识,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应立足于上一位阶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进行应用性、生产性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将抽象、原理性、纯粹科学研究具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规范、新业务流程,重视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或普通受众。

在本体论上,科技创新体系分为知识创新体系(研究型大学为主体)和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为主体),通过科学发现、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衔接机制的构建[5]。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在研究型大学的知识创新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由企业提出技术创新需求,职业院校提供智力支持,校企共同进行新技术应用层面的合作,促进上游科学研究的知识成果在应用领域的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商业化应用与推广,着力在“新技术应用”层面展开合作。

在方法论上,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通过校企技术应用创新项目合作(契约方式)、校企共建技术创新中心(股份制方式)、职教集团协同创新(一体化方式)等模式开展。在具体合作路径上,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不仅指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具体的创新项目过程,也包括基于技术创新项目的相关业务往来,即包含纯商品交易式的技术转让以及职业院校参与产品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创新的过程。

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效分析——基于珠三角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实证调研

(一)校企合作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线性范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关于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研究,即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线性范式”主要内涵是:校企合作优化企业内部创新系统,影响单个企业技术知识转移和技术知识开发的转化过程,产生产业集群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链内部组织结构。

“集群网络范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线性范式”无法解释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联盟的校校合作、职业院校与数家企业协同创新的复杂性实践问题。基于产业集群网络创新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群、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或专门服务校合作的组织)、学校群,各创新主体通过资源共享、知识分享机制展开横向、开放、网络式协同创新,并构建和实施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创新长效合作创新机制。在具体创新过程中,校企合作线性创新(职业院校与单个企业协调创新)通过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学习效应(技术引进与学习、技术人员自然流动等)形成技术外部性即技术溢出,提升整个产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垂直溢出效应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技术的变革动力。此外,学校间的联盟与合作、学校与企业群产学研联盟实体(如职教集团)协同创新、学校与企业通过中介组织搭建桥梁形成创新型网络集群,通过激励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知识产权机构来构建多方合作主体的信任机制,形成校企合作知识集成耦合路径,构筑协同创新的制度基石,动态累积循环,实现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家长、政府、中介组织)各方共赢的局面[6]。

(二)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评价指标构建

徐晔、陶长琪、丁晖(2015)采用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制度创新能力、区域产业创新贡献能力四个指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两个二级指标,即技术开发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数、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投入、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数和或国家科技进步奖数目)、技术转化应用能力(技术成交额、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7]。柳卸林、高太山认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8]。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中通常把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环境与制度创新作为独立的研究指标,把技术创新理解为新产品研发与推广、新工艺流程改进的硬技术升级过程;用技术创新采用企业研发(R&D)投入经费比例、技术人员数量来衡量企业的技术投入,根据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数量来评估企业创新产出;关于产学研的量化研究,通常还包含科研院校研发(R&D)投入经费比例、科研人员数量、论文发表数量、横向课题数量等量化指标。

综合以上分析,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应包含软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与硬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具体而言,软技术包括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资本运作创新,硬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包括创新投入指标(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比例)和创新产出指标(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数量、著作权登记数量、技术服务收入、论文数量、横向课题数量)。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硬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应主要进行定量分析。

(三)珠三角地区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实证分析

1. 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情况调研

珠三角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呈现出“量大面广”的基本特点。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2015年校企合作企业共计15763个,校企合作专业数达到3483个,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达2920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719个,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22786人,校企合作中企业捐赠设备总价值6529.956万元。截至2015年12月,广东省共建有区域职教集团47个,区域职业院校联盟1个。

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模式有: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产业群的“校园融合”模式;依托“职教集团”实现混合所有制共建二级学院、创新孵化院、厂中校;与产业集群(专业镇)合办“产业学院”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2015年廣东省已建成313家校企合作工程中心或技术中心,陆续建成309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从1995年的39%增加到2015年的50%,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30%[9]。2013年至今,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了15个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平台及协同创新中心,横向科研课题到账经费9511万元,技术服务收入12500万元,通过协同创新、强化科技服务,职业院校科技开发能力得到有效增强[10]。

2. 珠三角地区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评价模型构建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对千户经营户展开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提高企业竞争力应当重视的主要能力依次为:战略执行能力(62.72%)、研究与开发能力(56.96%)、市场销售能力(47.27%)、市场应变能力(41.81%)、资金运作能力(37.27%)、企业文化能力(29.39%)、经营组织能力(29.09%)、风险控制能力(27.57%)、生产制作能力(12.42%);企业家需要提高的相关能力依次为:战略决策能力(86.96%)、开拓创新能力(76.36%)、资源整合能力(53.63%)、应对风险能力(49.39%)、沟通能力(28.78%)、其他(1.81%)[11]。由此可见,不论是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是企业家需要提高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仅次于战略能力的企业关键能力。

虽然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测量量表,研究者已经进行诸多有益的尝试。技术创新的研究中以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的较多,但笔者认为,创新绩效的量化指标(例如新产品销售额、专利数量、技术转让合同金额)往往难以反映相关成果的质量,无法反映企业总体创新绩效,并且研究者可供查询的统计数据以规模以上企业类型为主,在中小企业统计数据大量缺失的情况下难以评估其创新绩效。因此,拟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借鉴张文强的产学研评价体系[12],采用罗氏等级评分法,对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校企合作企业员工、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根据校企合作目标、技术创新效果等设计针对性问卷,累计计分(二级指标设立0、2、4、6、8、10、12不同分值,其中0表示最差,12表示最优,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设置不同评分标准),得出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评价结果,进而提出意见和建议。详细评价指标见表2。

在以上指標体系中,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等指标为定量指标,根据调查企业校企合作开展前后的对比数据分析并评分,并依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与中小微型企业,并采用不同评分标准。

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有一些指标无法量化,或因为量化会产生不准确的评价效果,比如用技术专利数量、技术转让合同金额、新产品销售金额等指标仅反映技术创新的数量,而难以反映技术创新的质量,因此这些指标采用定性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技术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意识)、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企业转化经济收益、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稳定性、企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企业产品价值提升、企业创新制度评价、企业核心经营理念转变等。

(1)技术创新人员投入(A11)指标评分标准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人员没有增加(0分)、增加1%以下(2分)、增加1%~4%(4分)、增加5%~9%(6分)、增加10%~14%(8分)、增加15%~19%(10分)、增加20%及以上(12分)。

中小微型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人员没有增加(0分)、增加1%~2%以下(2分)、增加3%~4%(4分)、增加5%~6%(6分)、增加7%~8%(8分)、增加9%~10%(10分)、增加20%及以上(12分)。

(2)技术创新资金投入(A12)指标评分标准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资金没有增长(0分)、增加5%以下(2分)、增加6%~9%(4分)、增加10%~14%(6分)、增加15%~19%(8分)、增加20%~24%(10分)、增加25%及以上(12分)。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资金没有增长(0分)、增加3%以下(2分)、增加4%~5%(4分)、增加6%~7%(6分)、增加8%~9%(8分)、增加10%~19%(10分)、增加20%及以上(12分)。

(3)技术创新活动能力(A13)评价指标

技术创新活动能力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完全没有技术创新意识(0分)、重视程度不足(2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4分)、技术创新得到技术人员的重视(6分)、技术创新得到管理层的重视(8分)、技术创新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10分)、形成创新团队并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12分)。

(4)技术创新产出水平(A14)评价指标

技术创新产出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完全没有任何实用成果(0分)、有成果难以转化(2分)、有成果但未进入转化阶段(4分)、有成果已经进行初步转化尝试(6分)、有成果转化顺利但尚未见效(8分)、有成果已转化并已见成效(10分)、成果丰富转化顺利效益明显(12分)。

企业转化经济收益(A21)、企业盈利能力提升(A22)、企业技术人员稳定性(A31)、企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A32)、企业产品价值提升(A41)、评价指标企业创新制度(A42)、企业核心经营理念转变(A43)等评价指标均为定性评价指标。

3. 珠三角地区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调研数据分析

拟通过小规模样本调查及检验,对问卷的具体条款进行分析和净化,旨在尽早发现测量工具的缺点并做修正,以减少大规模样本调研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争取到更加真实可靠的研究成果。小样本是在广州市某职业院校和其校企合作的3家企业中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67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达到86.6%。技术创新量表的各项测量条款修正后项总相关系数值(CITC)都大于0.3,并且无提高α系数的可能性。整体量表的Cranach α系数为0.8147,大于0.7,表明条款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对样本充分性及样本分布检验发现,KMO测试值为0.734,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21.142,显著性概率为0.000,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大样本调查和假设检验。通过系统抽样方法(systematic sampling)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鲁恩纳利的建议是“样本数量是测试变量数的10倍”。本次大样本调查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发放问卷展开,调研对象为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以及校企合作单位(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单位、职教集团成员),校企合作企业共发放问卷875份,回收797份, 回收率为91.1%,其中有效问卷783份,有效率89.5%,有效问卷涉及了157个企业;职业院校共发放问卷343份,回收335份,回收率81.3%,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100%,有效问卷涉及15所高职院校以及5所中职学校。回收并分析有效问卷,得出统计结果,详见表3。

利用SPSS对各测项和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各项指标的 Item-Total Correlation系数均大于0.7,其中产品盈利能力提升指标的Item-Total Correlation系数数值最低为0.7723。Cranachα系数为0.927,符合信度检验要求。大样本Cranachα系数为0.927,和小样本的整体Cranach α值(0.8147)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样本容量增大,技术创新量表的信度有所提高。

因子分析过程采用KMO样本测试法和巴特里特球体检验法,KMO测试值为0.904,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98.142,显著性概率为0.000,各因子的原始变量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以上实证并结合实地调研、与企业专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负责人访谈可知,校企合作对于相关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投入、技术投入、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意识)、企业制度创新产生了较为积极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地区,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的建立,改革办学所有制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方式,为技术创新带来活力,为硬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同时也成为软技术创新的内容。如依托“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与广州欧佳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出资成立了“广东省华南机电创新孵化院”,共建新型教育科研机构,由校企双方的代表作为股东组成董事会,企业总经理担任董事长,二级学院领导担任创新孵化院院长,实现了基于产权混合共同搭建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平台。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通过加大校企合作人员与资金投入,促进企业配套资金投入研发项目,共同攻克企业技术难题、申报科技项目、制定行业标准、申请专利,促进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与产业升级。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起校企合作技术转移基地,开展合作的企业达23家,校企合作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动力电池激光切割机,解决了困扰新能源汽车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家具工程与装备数字化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积极推动家具数字化制造技术、装备技术的转化应用,主持起草了1项地方标准,申报获得了2项行业标准制定立项。

实证调研分析發现,校企合作过程的问题与不足,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化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以及产品价值提升要素上成效不显著,尤其是中职院校以及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技术创新合作上不具备合作资源优势,导致与企业实质技术合作较少,企业合作意愿不强。

三、提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效、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路径和建议

(一)校政企共建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时代的技术创新是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具有“毁灭性创新”的特点,即创新表现为突变式或非连续性的过程。而产业组织垂直分离条件下,技术变革速度不断加快,创新的方式也由突破性创新演变成渐进式创新,创新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得日益紧密,使得创新成果也更富于实践性和应用价值[13]。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准确定位技术服务功能,在政府主导下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或基地,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合作,进行混合所有制实践与探索。如“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由教育部统一领导,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与中兴通讯、合作院校共同实施的战略合作,为全国地方高校实质性转型和产教融合发展树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与服务体系,促进技术产品市场化运作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借助技术手段的中介认识、利用、变革创新客体的过程,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决定创新活动的成败。技术创新的主体通常是热衷承担风险并具有责任感的企业人,包括构思产生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或倡导者、项目领导者、守门人、指导者。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要承担资本投入较大、技术产品难以商品化的风险。作为合作院校,应更多担负构思产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或协同角色。作为政府,应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出台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企业税收、财政、金融、技术交易鼓励政策,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与服务体系,促进技术产品市场化运作。

(三)职业院校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大力开展内涵建设

职业院校的发展应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其内在的含义不仅在于教育观的创新,构建校企合作育人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校企协同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升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新技术应用、改进、推广以及文化的创新,注重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的融合。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认为,世界冲突的根源来自于文化的冲突[14]。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前提是,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文化认同与融合,构筑“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职业院校要深入了解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熟悉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企业流程,提升自身行业资源、提高智力转化效能[15],将企业文化因子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培育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丰盛果实。

参 考 文 献

[1]金周英.全球性技术转变—从硬技术到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1.

[2]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30.

[3]董光璧.二十一世纪科学与中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9-60.

[4]张华胜.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12):6-22.

[5]洪银兴.产学研协调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34.

[6]邓志虹.广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21-127.

[7]徐晔,陶长琪,丁晖.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科技管理,2015(4):109-117.

[8]柳卸林,高太山.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6-16.

[9]彭未名,刘胜.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议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9-42.

[10]广东省教育厅.2016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6-06-20].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信息网:http://gjxx.edugd.cn/gdhe/ztchannel/2016-05-30/620.html.

[11]史江涛.沟通氛围对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1-150.

[12]张文强.中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41-146.

[13]戴魁早.垂直分离、技术创新和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8-11.

[14]Samuel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J].Foreign Affairs,1993(3):22-28.

[15]王琦.文化自觉: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9-30.

Research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Data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Deng Zhihong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uthor Deng Zhihong, lecturer of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Guangzhou 510800)

优秀的商业模式范文第2篇

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应用, 全球的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 不健全的规制和不合理的秩序造成了新的全球性问题, 侵犯个人隐私是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使用各种应用, 隐私信息曝光的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大量的私人信息曝光事件, 对个人和社会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即使小部分私人信息被泄漏, 也会引起相当大的恐慌, 扰乱生活。

1998年提出数据保护法案, 政治家制定政策时必须权衡隐私或公民自由和安全的一大问题, 为确定在何种程度上应该进行安全投资, 抵消这些隐私泄露威胁[1], 多数为政策制定者的想法忽略了个人和数据需求公司的想法。随着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个人隐私问题成了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隐私权侵犯、隐私关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 现有文献基本是从法律学和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网络个人隐私, 却忽略了个人隐私主动公开的行为[2]。

为了将个人数据视为一种商品, 在文章[3]、[4]、[5]和[6]已声明, 只要访问真实数据生产者/所有者的数据, 就应向其隐私损失给予金钱补偿。

在《数学建模及其应用》中, 黄淑祥、杨红礼和李红玉提出了一种太空垃圾清理运营模式:卫星公司为发射投保, 如发生意外则保险公司出险赔付。保险公司付清理费给清洁公司, 而清洁公司反过来为自己投保, 当发生意外时保险公司出险赔付。本文考虑引入类似的运营模式来讨论个人隐私的价值。

二、模型准备

(一) 定义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是指个人不愿意为他人公开或者知悉的信息, 通常也会指的是在一些特定信息领域的存在较高价值的敏感信息[7]。由于职业和对信息关注程度的不同, 导致隐私信息没有确切的分界, 于是我们用一些指标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

将个人信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基本信息 (包含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基本特征的信息)

第二类:金融信息 (包含个人财产、个人信用、个人购物交易等经济信息)

第三类:健康/医疗信息 (包含个人的生理、心理等健康状况的信息)

第四类:社交信息 (包含个人社交网络上账号、浏览痕迹、邮件内容等信息)

(二) 保险的介入:商业运营模式分析

为了将个人隐私信息商品化, 并直观的表现出个人隐私信息的供需关系, 我们建立了以个人隐私信息为商品的商业运营模式。

该模式中有3个行为主体:个人、数据保险公司 (以下简称“保险公司”) 、需要个人隐私信息的商业公司 (以下简称“商业公司”)

图1说明资金流的情况和商业运营模式的运营情况。

(三) 关于PI商品化的定义

分析运营系统的资金流情况得到商业公司的盈利情况。个人的收益分为风险成本和利润;其中风险成本以保费的形式进入保险公司, 费用到达保险公司后分为保险公司的成本和利润。隐私信息进入商业公司后被分为成本和利润。决定整个运营系统稳定运营的是进入资金流中的个人投保的费用, 它是由保单的价格决定, 如果保单价格过低则导致后面资金链条中费用不足而整个系统无法运营;如果保单价格过高, 整个系统中费用充足, 但是个人的投保成本过高则无法承受, 拒绝投保, 从而导致整个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营。因为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所以一个人的个人隐私的价格不是一个定值, 而是一个可以变动的区间。因此合理定义保护个人隐私和PI的价格点:区间大小由整个系统正常运营的保险公司能承受的保单最低价格和个人所能承受的保单最高价格构成。区间越大, 说明能同时满足个人和保险公司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从而隐私信息成为有价值可量化的商品的机会越大;区间越小, 则相反, 从而导致PI难以商品化。

三、定价模型

我们认为, 隐私信息重要程度由年龄维度与职业维度构成。从年龄维度分级, 应该着重保护儿童和老人的隐私信息;从职业维度分级, 对于公共性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职业, 例如:知识分子、社会活动家、明星和政客, 对其隐私信息给予较低层次的保护, 对于政客的隐私信息甚至不予保护。

综合以上两个维度, 保护对象的隐私保护级别由低到高可归纳为:对于特殊人群来说, 例如残疾、智障、已故人士等, 他们的隐私信息也需要特别的保护。而特定信息领域的特征则由姓名、性别、身高、体重、公民身份号码等基本信息构成。我们通过上述对第三方机构 (保险公司) 的介入和运营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PI的价格点U为:

其中:1D为个人交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用, q为信息公开度, v为隐私信息的潜在价值, G为保险公司的保管成本。D1被q与v所影响。

信息公开度是由个人在保险公司进行投保时对隐私信息的保密等级中选择一级 (公开) 的数据与投保总数据的比值, 其值越高, 信息公开度越大, 则

其中αi为个人在保险公司中投保隐私信息的保管等级系数, ix为第i个信息, αi*为选择函数。

我们认为, 保费是不固定的, 通过对商业运营模式的求解, 得到保费的上限xmax与下限xmin, 则

根据公式 (1) 公式 (3) 可以得到PI的价格点的区间:

综合上述式子, 可得价格点的表示为

个人的职业不同, 其信息的公开度也会不同。例如政客的信息公开度要比普通职业者的信息公开度高很多。由于其公布的信息越多, 可以被挖掘到的信息也就越多, 故而其潜在价值越高。体现了个人隐私的公共利益逐渐增加的特点。

保管等级系数α则反映了其特定信息领域的重要程度。人们往往会使重要信息的保管等级尽可能的高, 而一般信息的保管等级则不会那么高。这体现了特定信息领域的区域性, 以及个人职业的不同对特定信息领域的影响, 即个人特征控制特定信息领域。

因为价格点是关于个人交给保险公司保费的函数, 所以价格点随保费的变化而变化的。保险公司不会因为个人信息量的多少来衡量保管成本, 所以保险公司的保管成本G是一个定值, 因此, 找到保费的上下限就可以找到价格点的可变区间。

通过对三个不同主体对资金流进行分析可知模型是可解的。

四、模型求解

通过matlab, 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得到xmin=1.3822, xmax=1.666, G=0.6857, 令q=1, 得到:

因此, 该条隐私信息的价格点应在0.6965元到0.9803元之间。

五、模型结论

由公式 (1) 可知, PI的价格区间跟个人的信息公开度q有相关性。

我们决定改变信息公开度p来分析PI的价格区间变化, 图3上可以看出, 随着个人信息公开度的增大, PI价格区间的上下限也随之增加。两者的区间距离也增大。个人信息公开度增大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隐私信息出售的最低价格越来越高。对保险公司来说, 个人隐私信息公开度越高, 保险公司能从商业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 商业公司也会接受的保单价格上限也会更高。这说明我们的模型是鲁棒的。

摘要:信息数据成为一种资源, 个人隐私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本文提出以隐私信息为商品的商业运营模式, 该模式涉及三个主体:数据个人、购买数据的商业公司和数据保险运营公司。根据信息公开度对隐私信息的保密程度进行了分级。在风险概率一定的情况下, 隐私信息价格的区间为[0.6965, 0.9803]元/条, 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普遍性。

关键词:隐私信息,商品化,价格区间

参考文献

[1] Neil R, Dimitris P, Chong W etc. Quantifying people's trade-offs across liberty privacy and security.

[2] Xie G, Li W, Lu J.etc.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ctive public behavior of personal.privac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J] Research 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China, 2013 (00) :115-126. (In Chinese) .

[3] Arpita Ghosh and Aaron Roth.2015. Selling privacy at auction.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91 (2015) , 334346.

[4] Chao Li, Daniel Yang Li, Gerome Miklau, and Dan Suciu. 2014. A Theory of Pricing.Private Data. 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 39, 4 (2014) , 128.

[5] Christopher Riederer, Vi jay Erramilli, August in Chaintreau, Balachander Krishna.murthy, and Pablo Rodriguez.2011. For sale:Your data, By:You.Proceedings of the 10th ACM Workshop on Hot Topics in Networks-HotNets 11 (2011) , 16.

[6] Aaron Roth. 2012. Buying Private Data at Auction:The Sensitive Surveyor a s Problem. 11, 1 (2012) , 38.

优秀的商业模式范文第3篇

一、相关概念探析

(一)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主要是以陌生关系为依托, 并且表现出物品使用权发生短暂时间转移的新型化模式。其使用权相应的转出者仅需要获取对应报酬便可。对于共享经济来说, 其本质便是推动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以闲散资源为对象进行整合, 促使所有者能够依托共享平台来提供资源。同时平台另一端则伴有较多消费者, 他们可以借助平台来获得使用权, 从而对资源无法高效配置的情况进行规避。

(二) 企业价值网相关概念

信息、网络技术等日益进步与创新, 以往企业相应的价值链很难维持线性结构, 必须推动自身向着网络形态转化, 也就是企业价值网。该网络便是从以往价值链涵盖的关键能力出发进行规整, 并将其转为网络形式的结构。同时, 对于企业价值网来说, 各公司均可视作网络组成节点。现阶段, O2O价值网具备极高的价值, 下面便就该价值网展开分析。

二、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

(一) 价值网模型

O2O平台需要以个体联系合作为基础实现, 尤其是那些涵盖了“本土化”“便捷性”特点的商业模式。价值网模型必须推动价值链向着多元化发展, 从而为企业实现互利收获奠定基础。若想确保个体长处得到切实调动, 共享平台必须提升开放追准, 确保O2O经济平台更富开创性和开放性, 从而对平台内的个体进行激励, 推进价值链的高效整合。价值网模型本质便是从共享经济出发, 突破单一化价值链的束缚, 针对其资源做到重新整合, 将各类价值链编制成高效化的网络, 确保全部资源均可在价值链中实现流动, 而需求者也可依靠价值网来获取相应信息, 强化资源配置效率。

(二) 商业模型构建

(1) 创新要素设计。首先是分散化网络, 该网络能够对人、物进行连接。对于共享经济而言, 若想做到高效运行必须以潜在资源供给、寻求方为基础。若潜在资源市场达到临界值, 共享经济对应的商业模式便会得到激发。通常分散化网络可以是某种依据政府规定而形成的交易路径, 同时又可以为市场自发构成的信用链条, 但均需要确保资源实现自由流通。

其次, 充分开发多种有形、无形资产, 通常共享经济要以闲置产能为基础, 若仅有价值网络而没有闲置产能, 那么共享经济便很难实现。闲置产能主要指所有者手头上闲置出来的资源或者是其价值并未得到最优开发。该类价值可以为物件, 又可以为时间与空间, 对于拥有者而言, 若其存有闲置资源便可以低成本来实现使用权转让并获取可观收益。

第三则是社交化, 过去电商多是商业主导, 商家借助网络来发布与推广商品、服务, 需求者需要依托线上支付来获取, 但是很多消费者无法对意见进行分享。而共享经济却能实现消费互动, 只要登录ID便可就消费体验或者是心得加以分享。其他要素还有信任机制、开放性、共同性、移动和数字化等内容。

(2) 框架构建。该框架将O2O平台当作核心, 平台分别与资源需要者和提供者相连接, 并对社交共享、评级分享以及推荐共享等平台功能加以考虑, 以支付系统为基础来构建出相应的运营体系, 如图1所示。

(3) 平台盈利分析。共享平台本身具备营利性, 首先就提供者而言, 共享平台为其设置了资源发布场所对于需求者而言, 共享平台则为其提供资源获取途径。所以, 共享经济平台运行必然伴有盈利、收益。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概括, 则可以分成“服务费”、“推广费”以及“线下户外收入”。

(4) 运营设计。首先, 互动营销对于运营设计来说极为关键, 网络化是对信息透明以及易获取等特征的呈现, 而消费者的评价也逐步向着“双向互动”转变。其次则是移动互联网模式的营销。消费模式因移动互联发展而显著变化, 很多用户借助收集终端来实现在线交易, 而共享平台又是以线上、下结合为目标而运行, 所以必须选取该模式实现高效运营。例如, 平台可以与支付宝或者是微信等支付平台展开合作, 为资金划转提供便利。而提供者也可借助用户注册等形式来发布资源, 从而提升交易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共享经济促使各类产业以市场趋势为导向实施转型, 逐步摒弃了传统模式伴有的不好因素, 推动商业模式向着开放性发展。而共享经济未来必然会以成熟姿态来对市场发展与企业转型进行引领, 为经济的高效推进做出贡献。

摘要:现阶段, 市场经济向着纵深方向持续推进, 企业竞争显得愈加激烈。以往个体、分散性的经营模式劣势较大, 再加之网络普及推动, 企业开始实施一体化形式的经营, 依靠共享经济相应平台或者是手机软件来进行产品、服务等的推行。本文便从共享经济出发, 先就共享经济、价值网等概念作介绍, 而后针对企业商业模式展开探析, 以期为推进商业模式高效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共享经济,企业商业模式,资源分配

参考文献

[1] 祁荣珊, 李碧影.共享经济背景下价值共创方式及商业模式分析——以共享单车ofo为例[J].中国市场, 2018 (19) .

[2] 刘莹莹, 王宇航.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ofo共享单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8 (3) .

[3] 张晓慧.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17 (7) .

优秀的商业模式范文第4篇

一、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的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经历了多次的转型发展。目前虽面临的转型问题是在科技冲击下的管理经营能力不足造成的,在商业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银行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模式,将营业税进行了结合流通的工作,从而税负增重的工作是十分严重的。有效的税负管理机制落实也离不开监管工作的落实。我国自2016年起进行营改增项目的落实,这也成为了中小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转型工作的强大的推动力。2017年农村金融转型会与的落实使得监管工作基础性全面提升,也在具体的落实中对于体制管理、业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工作规定,切实促进了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工作的进度。

二、当前中小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一)维持本地区域经营模式

维持本体经营模式,就是要农村商业银行要在针对性地区特色基础上进行管辖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利用,使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政策适应当地发展实际的需要,商业银行转型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更加科学。

(二)建立异地子商业银行模式

与本地区经营模式相比,在异地建立子银行系统的方式则是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扩增的具体的方式之一,需要在具备充足的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子银行运转的相应工作。建立异地子银行的模式本身是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的表现,在打破了当地经营的格局后,有利于进行更为全面的资源整合工作,使得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发展。

(三)参股经营模式

对于以上本地经营和异地子银行的经营模式,都是在自身实力允许对于自身区域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而参股经营的模式是将其他地区和其他银行的资源进行综合性的整个工作,利用参股、控股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管理在银行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在抵御金融风险和危机的过程中采取抱团的方式,使得经营的稳定性增强。虽然参股经营的方式风险性更低,但是在适应性方面能力不强,容易导致发展不均衡。

(四)兼并其他金融机构模式

上述参股经营相对而言更加适合综合性强的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综合小的农村商业银行则在参股经营中不占据优势。而兼并其他金融机构的方式则是较好的提升实力较弱的农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实力的较好方式,通过兼并的方式达到自身综合实力增长,也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占据良好的发展地位。这种模式是采取合作方式,将资本力量、负债、其他金融服务等进行兼并和整合,在此过程中通过资源和优势互补,使得综合实力提升。

(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模式

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是在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方式和目标,在农村商业银行在针对农村进行金融服务中,填补了金融服务的空白。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之下促进全国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发展的新政策,主要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农村经济行业的资本活跃,促进经济发展。

三、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的原因和对策

(一)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工作中,依然要面对服务的主要群体,组好满足“三农”的基本要求,在商业银行发展和管理中要对其创新增收点进行统筹管理工作,在转型中做好市场适应性分析的判断,也在工作中保证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目前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转型工作中,需要结合当下发展趋势进行与互联网技术和运行机制的结核性工作。在管控过程中,利用互联网运作模式使得转型工作的市场定位分析、产品设计、客户需求调查等工作更加准确,也在工作中促进中小农村商业银行的模式改革,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不断拓展多元化、综合性业务工作中,混业经营是在中小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趋势,因此监督管理运行机制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开拓业务渠道和类型中,建立好跨业合作的方式,金融租赁和消费贷款机制中做好市场分析和定位工作,使得在经营结构逐渐成熟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和转型工作的进步。

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工作下,客户群体实际需求也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中,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对象更加多元化、金融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在多层次服务对象的工作中要对于各类业务调整和转型工作进行落实,保证市场运行机制的畅通性,使得管理机制创新,在新经济和新的农村发展态势之下做好中小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工作,促进长久、稳定发展。

(二)推进“规模化”转型为“价值化”

新时期的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工作进行要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前提下进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工作,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之下进行自身管理工作的完善,在调整结构等一系列的工作中将自身竞争实力提升,占据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主动位置。

首先,进行规模化和区域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完善的工作,在中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具有本地化的发展模式之下,管理工作也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进行的农村经济状态和需求做好针对性的资金结构和资源整合工作模式建立,使得转型工作更加有效,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长久性。顺应“三农”工作落实与发展,管理路径优化和管理标准提升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结合三农工作导向和实际的工作标准,切实做好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转型工作。

其次,重视科技发展的力量,在转型工作中要积极利用好各项科学先进技术的使用和优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工作中更加积极的面对市场变化和金融行业的变动。科技机制的健全和管控措施的完善需要建立在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建立过程和总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格局建立促使银行管理工作更加结构清晰、组织结构优化,做好全面布局工作。

最后,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十分重要,作为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积极转型工作中配合互联网运行工作机制,可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更加贴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使得管理工作实效性更高。

(三)整合多样化金融发展框架

在中小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工作中,其转型原因是在金融结构调整和市场资源变动过程中针对于本地区的银行工作的调整,受到互联网金融支付宝、微信零钱通等方面的影响,银行工作具有了一定局限性。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是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浪潮的实际需求,使得在金融服务水平和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方面进行提升,促进金融行业整体发展。

(四)加速业务转型

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工作是在符合当下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网络平台建设中进行积极调研工作,在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和银行之间建立好更为紧密的联系,使得工作进行更加便捷。农村商业银行还要加速拓展业务渠道,增加其资本流通、增长的速度,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局限性降低。立足于本地服务基础上,做好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工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和转型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在蓬勃发展的农村地方经济的实际需求。在进行转型中要做好当下市场分析和模式的科学判断工作,更好提升经济效益,促进行业全面发展。新时期农村中小商业银行的转型势在必行,因为从长远来看,是解决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功能有限的长期问题。特别是科技金融一体化,中小商业银行进入市场。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发展, 在金融行业改革浪潮中农村金融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我国中小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战略性管理工作的落实, 有助于在发展中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也在市场改革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工作有利于全面的综合效益提升工作, 在本文中对于其转型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究工作, 以便在后续的工作中中小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农村,商业银行,转型模式,原因

参考文献

优秀的商业模式范文第5篇

一、和综合性平台之间相互区别

具体来讲, 风行网运用短视频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前几年, 风行网通过网站用户对短视频进行消费的数据中看出, 风行网就已经预见了该行业势必会爆发的苗头。但是, 风行网在此时将心思集中在短视频商业化的问题上, 即所有企业最终需要面临的命题。

“短视频走向商业化是该领域内最大的痛点, 也是这一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关于风行网的短视频思路, 副总裁张伟伟做出了解释。现阶段, 风行网早已逾700档的优质PGC内容, 还有5000个以上的网红直播的资源。除此之外, 风行网还在短视频业务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并且打造了一个自制节目的生态圈。从整体上分析, 风行美盏和秒拍短视频平台之间是相似的, 短视频的生产和分发再到内容平台上都得到有效地产业链。然而不同的是, 下游是垂直领域的平台, 如同快手和今日头条就是综合性的平台。对于风行网来说, 现有的主要在生活和游戏与汽车等方面。

二、短视频社交化

自从有短视频开始, 其就是以视听形式出现的, 主要目的在于符合用户在短时间内的通过最快的速度得到信息, 其本身并没有社交属性。短视频社交性特征是按照产品开发进行的, 站在产品设计的立场上进行时空。APP研发和问世都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是指能不能有效低吸引用户, 利用广告和流量变现等达到商业价值。该问题在抖音与快手短视频APP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现, 都可以获得用户通讯录, 可以看出社交意图。短视频社交属性是不能和腾讯QQ以及微信相提并论的, 但是短视频社的主要目的在于处理智能推荐以及兴趣问题, 展现的是人工智能话的优势。例如, 抖音, 用户注册之后, 该平台就会获取用户的很多信息, 例如年龄、职业等, 同时, 还能按照用户日常的浏览内容将相关内容推荐给用户, 优化用户兴趣度以及习惯, 还可以将有关的内容推荐给好友, 进而完成整个社交过程。

三、利用MCN概念对流量变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从2017年截止目前为止, 短视频领域中就有部分短视频公司出现, 同时, 利用签约的形式加强和网红的合作, 进而帮助其推广和运营以及商业化运作, 该模式即MCN。一般而言, MCN最初是从国外的视频网站Youtube得来的, 这是一种多频道的网络。Youtube平台基础上, 该一模式把各种类型以及不同内容的PGC或者是UGC进行了有效低联合, 通过自身具有独特性的平台化的运作模式, 推动PGC或者是UGC变现。现如今, 已经有很多头部创作者由个人化想组织化进行转变, MCN模式是介于内容创作人员和平台间的一种媒介逐渐兴起的, MCN机构能够通过专业的团队使得内容创作人员向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并且使得运营走向精细化和商业化。但是和PGC之间相比, 是由一个团队开展的, 矩阵式的操作MCN需要帮助短视频的创作人员从根本上解决好流量以及变现的问题。在各个平台当中, 秒拍和快手实现了性别上的均衡行, 美拍主要是指女性群体, 头条男性占到了80%, 同时, 大于30岁的用户占到七成。此外, 短视频引用的最大优势是指人们对于碎片时间的运用, 和其他种类视频的对比, 短视频能够在所有的空暇时间进行观看, 将其作为观众的快餐式消遣, 还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对内容进行消费。然而在移动短视频领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该市场已经迈向成熟, 短视频以往的用户并不满足于一些固有的模, 所以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平台需要更加优质的内容, 并对内容分发的方式进行完善, 和用户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 促进互动体验感的提升, 进而使得用户的黏性逐渐增强。就短视频的创作人员来说, 需要使得商业信息流逐渐变现, 形成一个属于自身的品牌化的商业价值, 需要和用户的洞察紧密结合, 用户能够让短视频领域走向商业变现, 所以, 需要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还要更新短视频的商业模式, 中国社科院的新闻所国际传媒研究中心的秘书长提出, 平台集成能力, 可以发展为短视频的商业化运营因素, 主要在于能不能将资源聚集在同一个平台中。其还建议, 鉴于团队制作视频所用的时间和成本问题, 当可以实现拍摄团队甚至是各地电视台资源的共享时, 就能够很好地降低成本, 促进利用率不断提升, 而且还会让节目的黏性不断提高, 这是短视频走向成功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之一。就短视频平台来说, 必须处理好怎样利用内容生产者进行赚钱和平台挣钱的问题;站在内容生产者的立场上分析, 主要收入有几种, 即打赏、电商等。但是补贴在目前的资本狂热与多平台之争还是比较多见的, 然而并不能将其看作是长时间的常规性的一种商业模式。现阶段, 风行网已经开始向短视频领域迈进, 站在外界角度上分析, 这时期的短视频行业, 不管怎样都要绕道而走。

四、短视频的内容营销

风行在短视频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最终的目的都只是一个, 即怎样将其走上商业化?即风光无限和热闹的短视频区间中难以抚愈的伤疤。在短视频领域中, 内容的分发和平台都不属于最难的问题, 商业化才是。风行美盏处理的方式就是进行内容营销, 即在TV端业务之后, 风行网已经开始了第二大个战略核心。这样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 收到外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短视频是YouTube, 该商业模式是在视频内容中的一种原生广告。短视频商业模式即为内容营销, 要比中国再早一点, 就国外势态和现有的国内发展而言, 把内容营销看作是短视频的商业化破局点。除此之外, 是顺势而为。一方面, 短视频用户的需求占到很大的比例;二是, 全世界都备受以往硬广效果逐渐下滑的影响, 风行想要服务这么多年来的深厚的合作关系, 为广告主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广告主提供更新和行之有效的一些营销方案。现阶段是风行网发展的绝佳时机, 由于各家平台都把所有的精力置于平台构筑和内容创作与版权分发方面, 但是风行网则将全部力气放在了内容的营销方面。风行作为拥有十多年的视频平台, 美盏已经在短视频行业更加懂得怎样在用户的需求与客户的需求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短视频内容营销业务的模式能够进行简单地归结, 即通过风行美盏内容的资源优势, 结合客户诉求和用户价值对短视频的内容方案进行设计, 之后再将其进行全网分发。这一过程中, 内容资源要选择PGC和定制资源, 或者是直播资源。然而资源并不是直接方案。例如, 风行美盏自己所制作的品牌情感故事——《缺位》, 在全网获得了2000万的短视频播放量。另外, 《厨娘物语》还针对怡宝定制了PGC春节的家宴短片——《四喜福禄寿的财饺》, 在全网渠道的总播放量达到3155万, 获得了10多万网友的评论和点赞, 拥有150万的直播点赞。

通用雪佛兰的新车发布会中, 风行对签约网红资源进行了启动, 通过车评领域中第一主播王兮兮的直播对《雪佛兰新车的首发会》进行直播, 在直播的过程中, 跻身微博和首页, 与此同时, 风行PC的汽车频道和风行APP的汽车频道都推荐了播给首页, 直播的观看总数达到364.5万, 获得点赞的互动数达到243.7万, 一共有5087条的评论互动数。所以, 截止目前为止, 甚至是未来的发展, 短视频的商业模式即为内容营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媒体的发展下, 短视频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然而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 短视频中除了要对广告信息的流变进行挖掘, 还要对内容进行变现, 充分引用平台内容的价值促进盈利与商业价值不断提升, 进而实现用户付费, 长线商业模式, 并且构建一个具有多元化特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动该领域的不断发展。

摘要:在短视频发展的同时, 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下, 短视频行业所应用的商业模式已经出现了碎片化特征, 该商业模式的引用非常有利, 推动了移动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在新媒体背景下, 短视频领域得到迅猛发展, 鉴于此,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短视频行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建青, 刘航.手机视频用户使用行为与满意度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7 (01) :192-207.

[2] 卜新章.媒体融合时代传媒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博弈[J].当代传播, 2018 (06) :66-69.

[3] 郑久良, 汤书昆.知识付费背景下出版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析[J].中国编辑, 2018 (11) :24-28+34.

优秀的商业模式范文第6篇

(一)在线资源丰富

丰富的资源使得孩子学英语如鱼得水,孩子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资料,比如英语字典、百科全书、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信息以及通过英语教育平台就可以与老师视频沟通交流,并且可以观看录播视频进行学习。

(二)在线资源易于获取,实现实时实地学习

互联网信息的飞速更新一方面使得孩子能够通过英语学习平台直接并快速获取最新的英语学习资料(英语学习游戏、课程资料、授课方案等)和多元化的英语学习途径(观看英语网络视频、学唱英语歌曲、接受远程一对一教育等);另一方面孩子能够实现“碎片化学习”。

(三)成本低

在线资源和功能趋于免费,受众大许多的线上英语启蒙教育学习平台都会定期推送一些免费的学习资源。许多的机构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孩子与家长,会定期在他们的官网上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免费的学习资源,例如年糕妈妈,定期推出一些免费公开课或分享育儿经验的软文。

二、基于线下教育+线上管理的英语启蒙教育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小树英语”为例

(一)产品模式

1. 微信公众号

在微信公众号中定时推送一些软文,提供一些优质的差异化教学内容与高质量的师资,比如一些英文绘本,英文童谣,英文故事读本,以及分享一些教育经验,让家长能够在课后更好的帮助孩子学习。

2. 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度将游戏引入教学过程中,可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员能够扩充更多的英语知识与思维。例如组织户外亲子学习英语活动,通过户外玩英语游戏和观察户外物品来共同查找出其英文名称,以游戏的形式让学员更好地吸收知识。目前,"小树英语"正在计划开设线上微课。而在这个微课的平台上,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准备情况和时间的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参加测试。

3. 小程序

设计微信每日打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每天发布一些童谣或故事等让学员每日完成并打卡,并设定时间提醒学生打卡。

(二)先导流后盈利的运营模式

企业运营模式是指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而“先导流后盈利”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对于英语启蒙教育平台来说,增加流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提供免费服务,开展痛点营销

对于英语启蒙教育来说,根据“痛点”进行免费而有价值的服务非常有利于流量的导入。例如,“小树英语”会针对家长最头痛的学生发音问题开设一些免费服务,例如,创建一个“纠音群”,每天安排一个老师根据学生的时间逐个进行纠音。以及针对部分学生不愿开口说的问题,课后请外教每天教一句日常用语,让学生翻译和念,并且找五个人对他们说这句英语日常用语,最后评选出优秀者加分,期间内累积积分最多的学员将会有小礼品(如英文绘本,英文幼儿故事读本等)。通过每天不断有家长进入“纠音群”从而增加导入量,实现痛点营销。

2. 做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号

当前,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些无营养的文章,而在这一情况下,主打“内容作用化”提供高质量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英语童谣、经验分享等)。只有通过好的口碑聚合人气才能实现“流量转现”。

三、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在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而单一的盈利来源往往会导致英语教育机构面临竞争时利润的枯竭,因此,现有的幼儿英语机构应当扩张收入来源渠道。

(一)平台直播授课多元化

1V1直播授课模式得到商业论证后,使得平台加速投入技术和资本发展多元化的服务,例如:在线一对三、在线一对四、固定外教、外教一对一服务。这样的网课,从供给来讲,因不受地域局限,可招聘更多外教老师进行授课,不仅对学生语言学习非常有利,而且因为学员是无限的,从而降低教师的雇佣成本。

(二)广告模式

向在网站中投放的广告收费。在线广告是网站比较普遍的盈利模式,网络教育网站亦是如此。其形式繁多,从横幅、图标广告,到Flash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多样。从收费的方式来看,按照点击次数收费。

结语

线上英语教育的市场逻辑出发点是人群,商业模式的精髓是盈利。要想挖掘并提高线上英语教育的市场价值,需要紧扣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习者与线上英语教育的黏性,实现学习者与线上市场的良性互动。从现实的层面来看,要实现线上英语教育的市场价值,还需要从基础做起。教育机构要把自身的质量建设放在首位,毕竟价值存在的基础是有质量的学习成果。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渐频繁,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近几年,英语学习出现低龄化的阶段,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总结了目前少儿英语行业的现状、特点和优势,以及商业模式。

关键词:学前双语教育,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秋晓,武超则,陈滢.互联网+教育:产业平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 王耀芬,和跃.美国幼儿汉语教学中的游戏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上一篇:在这里范文下一篇: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