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论文范文

2023-09-17

检验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阐述了“工匠精神”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师的培训、理论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过程实施三个方面浅议了高职院校基于“工匠精神”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认为要培养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必须创建一个基于“工匠精神”的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医学检验技术;一体化

“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过程中锲而不舍、执着专注,凡事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在追求艺无止境的同时又具有创新进取的精神,“工匠精神”不只是技能上的追求,同时也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家国情怀、淡泊明志等[1]。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在学校期间就开始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构建相应的校园文化或职业素养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专业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用的时间较长,所以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工匠精神”和专业教育形成一体化,始终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而成为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现就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做一探讨,希望能对医学高职专业学生专业化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实施有所参考。

一、“工匠精神”在医学检验职业教育中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2]。目前国内多数医学职业院校检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都比较小,少部分学生通过学历再提升在职业技能水平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在工作岗位技能水平的发展方面提升空间很小,而且工作中继续发展的目标也比较模糊。目前在医院检验科或其他相关行业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占据一定的比例。怎样使医学检验专业的高职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体现自我的价值,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职业潜能、提升其职业技能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职业提升空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欧洲的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工匠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建立评价技能型人才的“欧洲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实现了与“欧洲高等教育资格框架”的等值[3]。在这个框架中,不同的职业资格等同于不同的高等教育资格,如具有较高工匠水平的职业资格8级等同于“欧洲高等教育资格框架”的“博士”。这种资格框架制度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学位的等值,真正保障了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薪酬福利待遇。综合国内外高职专业学生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要想在以后的职业中显示人才优势,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找到突破点, “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突破点之一,“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突出技能人才的优势,扩大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用人单位希望医学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达到岗位技术需求,但是由于医学检验行业的工作性质,用人单位需要学生的技能水平不仅仅是完成工作流程,还希望学生在工作环节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检验的结果最大限度地提供最好的数值,从而达到较高的职业标准。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仪器的成本高、精密度高,对操作者的要求也相应地增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渗透,能够使学生高标准对待学习和工作,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未来的职业[4]。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特点特别注重在病人标本的检验过程中及精密高端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能突出高职检验学生的就业优势,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程度,敬畏自己的职业。具备了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工作流程,还能够以追求极致的态度来不断提高行业水准,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而获得良好的聲誉。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专业一体化的形成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需要精心的设计并体现在教学环节中。本研究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切实具备职业所需的“工匠精神”:专注严谨、精益求精、耐心坚持[5]。在“工匠精神”的理念下训练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使他们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蕴含“工匠精神”,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一)教师的培训

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即便是有体现加强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环节也仅仅是简单一提,有的老师可能在讲述的时候过于刻板等,这些都不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工作态度。教学是一种艺术,需要技巧。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均掀起教学改革的热潮,探讨高职办学的特色,探讨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怎样在技能操作方面来塑造一批技能型人才。教学方式从精品课程到慕课、微课、信息化教学、开放课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正在兴起,人们对高职教学的改革越来越易于接受,改革是任一行业发展的无穷动力。“工匠精神”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需要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接受,在吸纳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同时还要有所突破,就是坚持素质教育的长期化,素质教育不是停留在医德医风,而是结合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世界上曾有许多学校因办学特色而赫赫有名,如西点军校。西点军校培育学生的方式就是在学生性格的塑造上狠下工夫,所培育的学生不但业务精,更重要的是具有永不言弃、严谨刻苦的做事风格。教学的执行者主要是教师,教师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教学观念的树立、教学信心的树立、教学热情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按照既定的方案去执行,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并能随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方案制订时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体会不到教,是学生主动地去学,所以在教学环节设计时什么时候需要融入“工匠精神”、以怎样的方式导入等都需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使专业课教师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工匠精神”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点,同专业知识的教授一样重要,明确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获取一样不能一蹴而就。同时,告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具备“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教育应不厌其烦、对教学过程应精心打造,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教学效果反馈调整并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理论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制定教学程序,“工匠精神”的教育在教学过程应水到渠成地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反映“工匠精神”的环节设计时不生硬,符合现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高职学生学习耐久性相对较低,纯理论的教学方法都会使学生生厌,理论教学时以情景再现教学法为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学生会意识到临床检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所有教学环节均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进行设计,还要结合专业知识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一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为主导方式,尽量增加诙谐有趣的环节,使学生乐于接受。

2.教学过程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临床案例教学法、举例法、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体现专业的特点。如,讲述相关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及结果数值高低的时候,举一些临界值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使学生认识到工作过程中要谨慎对待每一个环节,否则会影响病人的诊治;标本的检测过程中,列举不同医院结果的不同可能是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由于待测物质或检测试剂的不稳定性及检测方法的多样性,控制每一个环节及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在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对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理解透彻,对检测方法中每一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要明确且能知道相应的对策;讲述医学检验所用的仪器时举例仪器检测结果有时候还要结合手工操作或病人的实际临床表现来进行报告,让学生明白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行业的标准需求,检验仪器越来越高端及精密化,但在仪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质量控制水准,要严格按照操作章程,切不可因为侥幸心理,忽略掉常规环节;讲述检验过程中质量保障环节时,举例让学生明白检测重点不只是标本的检测环节,检验前和检验后的环节同样重要,所以标本检测结果的价值要结合病人的病情,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只是报告仪器的结果,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利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医学检验的精细性工作特点完整地体现出来。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具备职业责任感和爱心,形成培养“工匠精神”的动力。医学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多数一直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理想,对自己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还延续高中时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同感不高,就业形势和工作后的职业优势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只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教学理念表达出来就完成任务,还要看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一切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要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用“工匠精神”打造职业优势,充分体现自我价值。

(三)实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分组,根据不同组别学生的特点及接受程度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原理及每一步骤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明确操作的完成不能只是停留在操作上,而是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每一步操作异常时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每一个操作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要明确。在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个环节都设计较高的操作标准,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要量化打分,使学生在操作中加强细节练习,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谨慎、认真对待。

2.教学过程的体现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把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放大,每一步操作都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操作注意事项,明确每一个细节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意义,在竞赛训练过程中及参赛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工匠精神”,训练学生的耐心和培育精益求精的精神。竞赛是一种非常好的培育方式,学生在单调的日复一日的操作过程中会学会耐心、学会对每一个细节追求精益求精,懂得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实现都不是一日之功,会非常谨慎地对待以后的工作。在竞赛培训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互评打分,互相监督。可以播放历届学生的操作视频,让学生用手机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让操作较好的学生做示范等激发学生反复训练的热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模仿临床的检验过程和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早体会临床检验的各个环节,增强职业使命感,增强实验环节的针对性。通过海报、专栏或主题文化节等把理论知识融入操作过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技术操作环节的科学性,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三、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以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教学专家、行业专家及同行评价,最终的评价指标为用人单位评价,形式为试卷、问卷调查及操作考核。用人单位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问卷中涉及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对工作的完成质量、工作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选项。本研究实施的学生在工作单位获得好评的比率明显高于未实施之前。

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每一个群体的发展和利益都会得到社会重视。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一样,对社会整体的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这部分人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股重要力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更好地提升高职人才的技能水平。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致力于这一改变,改变一切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个改变也绝不是浅尝辄止的素质教育及其泛泛而谈的技能教育那么简单,不是靠流于形式的一阵热情而达到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项教学改革探索绝不是短短的过程就可以达到,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又要结合国情、学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给予这个人群更多的职业提升空间。

综合来说,职业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以后面临的工作特别需要职业素质,高水平的检验结果会给病人带来更确凿的检验数据。同时作为临床一线的实践者,其实践经验对一些检验指标的进一步精确化及检验方式的更好改变提供了科研数据。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融合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体化,使“工匠精神”的教育形成常态化,从而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及以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虽然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但是“工匠精神”在专业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多是非医学相关的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在全国及山东省内的医学职业院校中,“工匠精神”与不同特色的医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相关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多数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医学相关专业的工作面临的对象为人,所以更需要“工匠精神”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提升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也需要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亚力克·福奇(Alec Foege).工匠精神[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徐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极致绽放[J].江苏教育,2015(11):38.

[3]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20.

[4]臧志军.两种“工匠精神”[J].职教通讯,2015(28).

[5]张斯元.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30-31.

检验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检验质量;抗凝剂;温度

引言

基于血细胞测试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因素,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的影响因素,所以加强综合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压测试细胞质量控制的发展,可以大大保证临床测试的准确性,避免浪费有效的医学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液测试的质量与临床操作,测试设备,测试环境和其他因素高度相关,并且每个环节都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临床采血人员要控制采血时间,确保验血的及时性,优化临床采血过程,防止患者等待时间太长;临床采血人员要提高穿刺技巧,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要求快速简单的采血操作,避免拖延症,增加患者痛苦;根据检查需要抽取适当的血量。

1 实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主要针对在2018年1月直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测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及检验报告进行整理,并在其中抽取110例患者进行此次的实验研究。在对患者的性别统计时,男性与女性的数量比为57:53,在对患者的年龄统计时,年龄最大与年龄最小分别为35岁与62岁,中位年龄为(42.17±5.46)岁。此次研究中不存在器官功能异常症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并且所有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意识状态正常,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可以纳入研究的对象。

1.2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将患者的血液标本利用不同比例抗凝剂以及不同的检测温度进行细胞检验。检验时主要在清晨抽取患者空腹状态的静脉血,并且分为两份,第一份分别利用正常比例与非正常比例抗凝剂进行检验,第二份分别在常规室温与低温状态下进行血液细胞检验。

1.3评价标准

依据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检验报告对检验的结果统计对比。

2结果

2.1抗凝剂比例对血液细胞检验影响情况

利用正常比例与非正常比例抗凝剂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数据统计发现p<0.05。

2.2检验温度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影响情况

在常规室温与低温状态下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结果具有差异,数据统计发现p<0.05。

3 讨论

血液细胞检验为临床医学检验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血液中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及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主要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等。血液细胞检验的精准度要求较高,临床诸多因素均会导致检验指标异常情况。但是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环境因素、检验人员操作因素以及标本因素等其他的因素均会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产生影响,进一步的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延误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了确保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精准的信息支持,确保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精准尤为重要。血细胞检验与医学疾病治疗密切相关,包括疾病的诊断和用药、预后判断等方面情况,所以血细胞检验结果对每位患者都非常重要,其质量控制工作也应十分严格。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准确度影响因素较多,不仅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关,一般与血液采集到检测的整个环节有关,其质量更关系到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等情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误差时,便会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效果欠佳,且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加大。

一般血液采集都在清晨空腹状态下,且空腹状态保持8~14h,因为人在进食后,其血液中的脂类和糖类指标会发生较大范围的上升,饮水会导致血液浓度被稀释,所以晨起空腹状态静脉采血的准确度高,受检者血液中的各指标水平发生较大变化的几率小。故而本次研究中要求体检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采血,结果显示血液细胞检验的准确性影响因素还有保存环境和送检时间,保存在5℃环境下且30min送检的血液样本ATL、AST、GLU、LDH、WBC、RBC等指标水平符合正常范围,但常温环境保存且在2h送检的血液样本各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实际工作中血液样本采集后要即刻送检,注意将时间控制在1h之内,尽量在30min内检验,如果实际情况即将超过1h,则即刻将血液样本进行冷冻,必要时重新采血,以免最终检测的结果与受检者的真实情况相差较大,对其病情和治疗不能起到参考价值,甚至导致其病情治疗被耽误。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应不断加强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检验环节出现失误,导致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存在误差,确保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孟丽.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160-161.

[2]张争鸣,杜晓娟.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9):76-77.

[3]周平.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2):214-215.

[4]刘录恒,刘燕菲.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4):506-507.

[5]涂建华,赵红梅.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名医,2018(03):80.

作者简介:

王良缘,1997年11月,男,安徽六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巴沃,1997年3月,男,遼宁沈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刘亿,1997年10月,男,辽宁大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检验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問题分析

卫生检验是诸多现场调查、疾病诊断与评估、卫生监督监测、相关科研教学活动关键验证方法,其对样品的检验分析质量直接影响相关活动的工作质量,卫生检验实验室是卫生检验活动核心场所,质量控制是其重要管理工作内容之一[1]。本次研究就笔者所在旗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总结探讨。

1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卫生检验实验室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质量管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质量控制系统,对实验室检验进行追踪、溯源式质量控制,受控目标包括文件、人员、检验方法、仪器设备、记录、报告等。

1.1 编制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编制质量控制程序是质控工作开展的基础,质控工作需有计划性、系统性,质控工作的主要指标包括检验的方法、频次、结果等,质控工作本身其效用也需要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控工作程序。

1.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与实施

质量控制系统设立之后,为有目的、阶段性的评估质量控制情况,适应阶段性工作内容,为下一阶段质控工作明确方向,质控工作需要制定季度、年度计划,计划需切实可行。质量控制工作评估可借助国家标准或与其它高质量实验室检测水平进行对比,也可通过盲样检测、留样检测、抽样检测等方法进行直接验证,在更换仪器设备、有新员工入职、标准更新等情况下,应加强质控,维持检验水平[2]。

1.3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卫生检验质量受文件、技术人员、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质量控制需要有针对性,集中精力确保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1)受控文件管理:受控文件是指来自于内部或外部,制定执行的为确保卫生检验质量的法律法规、检验标准文件、程序文件以及指导意见等,受控文件是检验的辅助工具,在工作时应确保其时效性。(2)人员控制:①工作人员是卫生检验工作的执行者,具有极强的自我能动力,卫生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其实验内容、目的、方法、仪器设备专业性较强,因此应选聘具有丰富扎实理论知识、经验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技术人员,经全面职业技能培训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后才可上岗;②在实际工作中,需加强管理,强化质量控制意识[3]。(3)检验方法控制:实验室检验方法随着相关理论、技术、仪器设备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实验室应密切关注相关领域动态,认真阅读执行上级通报文件。(4)仪器设备控制:配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的仪器设备,其精度、性能、工作状态、稳定性、技术参数等均符合法律法规与实验室要求;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建立归档,认真履行维护、保养、更新、报废、更换制度。(5)检测环境控制:许多样品、试剂、容器、仪器设备等可受外部光线、温度、湿度、声音影响,实验室应据检验需求划分功能区域,正确布置,保障采光、通风、声环境、辐射环境、湿度、温度等均符合检测要求,不仅可利于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尽力排除外部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干扰[3]。(6)试剂与标物控制:据《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与《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等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合乎实验要求质量合格、标准参数恰当的试剂与标物,同时严格管理,做好更新、质检、更换工作[4]。(7)样品控制: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实验室样品管理条例,执行采集、接受、编号、识别、流转、保密等措施。(8)记录与报告质量控制:记录是记录样品检测流程,具有全程性与可追溯性,需遵循客观真实、详细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全程的原则,报告需执行分级质量控制,逐层签字确认,确定报告样式、内容是否有效。

1.4 溯源标准化

实验室需要将检验内容中涉及标准物质持续不断溯源至国家规定最高基准,确保检测结果有效性,如标准溶液、计量标准、强检仪器设备、大型仪器、校准设备等,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标准检验与标准物质检验。针对毒株等危险样本应严格保管,标准菌株须由具有国家认可具有生产资质的机构获得,日常所获的菌毒株须经指定机构认定才可应用。

1.5建立健全执行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机制,设立监督员,遵照相关工作流程,对检测现场、人员、操作过程、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与责任监督,对检验工作的准备、执行、分析、形成报告全程把控,具体细化各流程监督内容、目标,明确责任。

1.6 不确定分度析质量控制

据国家《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制定执行不确定度分析工作程序,所有校准方法程序以及校准仪器设备均应涉及不确定度检验内容。

1.7 定期执行内审、效用评定与改进

卫生检验实验室应据质控管理体系,对质控工作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各项校准、质量检验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定期不定期开展内审自评工作,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2 室外控制

室外控制包括质量检验活动与实验室质量对比活动,是最有效、最基础的提高质量的方法。

3小结

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综合性管理过程,应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建立有效、科学的质控体系,提高工作人员质控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华荣.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目标的建立与6σ质量管理[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34(3):155-158.

[2] 刘瑛,温来欣,郭宏.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65-1667.

[3] 许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7):564-565.

[4] 燕小琳.卫生检验质量控制规范管理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8):1478-1479.

检验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 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 实施途径

【基金项目】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贵州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标杆院系——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C2021110320961)。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医学实验技术类目录下,修业4年取得理学学士学位的专业,本专业兼具理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属性。“检以求实,验以求真”,作为检验工作者,首先需要在自己的专业技术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检验人的职责就是为医生或决策部门提供最可靠的数据,也许一个小数点的错位,一个阴性、阳性的错位都会给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不可知的恶性后果,所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最深刻的体现,認真对待每一份样本和每一个数据,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赤诚良心[1]。《食品理化检验》教学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以本课程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性质及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食品理化检验》主要讲授食品营养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理化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检验技能,同时具备分析影响人群健康与各食品因素间关联性的能力。在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可以构建“三全”育人的良好格局,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2]。

二、“课程思政”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结合理化检验方法和检测物质新进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家精神

先进的检测技术对于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讲食品农药残留量检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将于2021年9月3日正式实施的《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B 23200.121-2021),此法同时检测331种农药,而且国产的混标溶液已商品化,其质量可与进口品牌相媲美,但价格却相对较低。这个例子可以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另外,在讲到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验,可以向学生介绍富力和鲁岐两位科研人员研发人参皂苷Rg3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皂苷,了解其功效,从而对其检测提起兴趣。再比如讲到多糖的检验,从二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后在寸草不生的爆炸地发现了香菇多糖,再到冼显秀和徐文霞等科学家不懈努力研制出复合多糖这一成果在当时领先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至少20年,引导学生认识多糖并了解其防辐射和提高动植物免疫力的功效,激发学生检测多糖的兴趣。以上拓展内容的融入,可以激励学生不畏艰辛、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并相信榜样的力量。

2.结合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步骤,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食品理化检验的一些实验会涉及到实验室安全问题,比如,在用湿消解法分解样品制备样品溶液时,强酸和强氧化剂的使用;测定粗脂肪时有机溶剂乙醚和石油醚的使用;测定灰分时,马弗炉和坩埚的使用等等,都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和注意事项认真做好每一步。在讲授这些内容之前,授课教师可以搜索一些真实的实验室安全案例,比如一个实验人员亲身经历的事故[3],从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可以将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强调出来,比如,测定灰分使用坩埚时,一定要注意坩埚的预热和冷却问题,避免因温度骤变导致坩埚破裂引起危险事件的发生。测定粗脂肪时需要使用乙醚和石油醚,这些易燃的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避免接触明火。强调在操作强酸时要戴防护手套,尤其强腐蚀性的酸,还需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也要告诉学生,一旦发生酸液喷溅皮肤,及时冲洗是最有效的办法。以上内容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有时候专业知识能救命。采用这种讲故事抓要点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加深了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担当,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的融合。

3.结合发生在身边的食品安全事件,培养学生关注民生、诚信守法的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

食品安全问题中被提到最多的一点就是“诚信缺失”。例如,在讲解食品掺伪检验时,向学生介绍地沟油、人造木耳、假酒、牛乳掺假、假酱油等案例,让同学清楚地认识到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在鉴别食品掺伪中的重要作用, 继而增加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认同感。食品掺伪可谓五花八门, 无奇不有,但是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 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的加大,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整体情况是向好的。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这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食品掺伪无处可遁,激发学生对于新方法、新仪器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学习热情, 坚定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检验工作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途径

1.统一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提升思政水平, 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体实施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推进和实施中因课程性质的差异存在一定难度,柳叶等[4]的初步调查显示,自然科学类专业教师对于融入课程思政的态度存在较大分歧,有的老师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思想认识决定行动力,专业课教师必须要确信,课程思政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育相关的培训、讲座和座谈交流等各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和思政教学能力,努力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2.以文本形式将思政内容写进大纲、写进教案、带进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食品理化检验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目标的问题。为了适应当前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需要, 要求教师用心设计,形成完备的文本,将科学精神教育、人文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精心挖掘思政元素,努力拓展思政内涵,使课程思政内容进大纲、进教案、进课堂。

3.发挥每位专业课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课程思政深入人心

专业课教师的一言一行、文化底蕴、个人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以及个人的体验与思考,对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中的具体实施发挥重要作用。强调个性化,就是不要被统一的标准化程式所束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经验,在课前、课中、课后设计一些环节,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多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和个人魅力在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诸多因素中列居前位,如果我们不尊重教师个性化教学融入思政,一味的以程式化的思政教育来要求,那必然会使课程思政有失自然,甚至矫揉造作,适得其反[3]。在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及其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和习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丰富多彩和与众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思政都是千篇一律,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的感觉,从而对思政教育产生厌倦甚至排斥。另外,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该彰显理性的光辉,而不是流于煽情,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必须克服。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是对任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思政教育能力的现实考验,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每位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将育人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打造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机制。培养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更应该鼓励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坚定他们献身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的理想信念, 努力培养具有求实、创新、奉献精神并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http://www.labmed.cn/检验医学网,关明.

[2]王志强,杨雪莹,韩丹丹,等.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冶教学改革的探索[J].右江医学,2021,49(1):78-80.

[3]柳叶,胡佳杰,张胜威.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微生物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 1168-1177.

简介作者:

王俊丽(1976年-),女,内蒙古包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食品理化检验教学研究。

检验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刑事技术;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应用

前言:工具痕迹是案件侦破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线索,而有效提高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侦破案件的效率。

1、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概述

1.1工具痕迹的概述

工具痕迹是一种犯罪现场中的痕迹,较为常见,出现频率很高。但是利用率很低,在具体实践中由于重视不足其利用率并不高。相比较而言,足迹与手印更容易得到重视,对两者的发现、提取采用的技术手段相对成熟,对工具痕迹的采集只是采用照相的方法。虽然工具痕迹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利用率比较低,但这并不代表在案件侦破中发挥不出一点作用,实际上工具痕迹是一个信息集合,隐藏了很多有关犯罪者的信息,所以在侦破中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1.2工具痕迹的特点

一般来说,案发现场工具特点如下: ①出现率高。据数据统计,现场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的出现率高达85%;②立体性。在实际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由于现场工具尺寸不同,呈现一定的立体性;③复杂性。因现场工具痕迹是由工具造成的,且同种工具使用时用力程度或方向不同,产生的痕迹亦不同;④利用率较低。在近年来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虽然现场工具痕迹的出现率很高,但其在刑事案件勘查中利用率取较低。

2、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刑侦人员问题

很多刑侦人员都比较倾向于使用指纹和足迹等比较易于寻找的线索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但是他们都忽视的是在工具痕迹上也会存在比较可靠的信息,导致利用概率不高;另外,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对工具痕迹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认知,甚至还有很多刑侦人员尚且对工具痕迹的检验和鉴定存在着比较大的疑虑,导致在刑侦办案的过程当中工具痕迹没有得到非常好的使用,对侦破案件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和阻碍。

2.2痕迹提取问题

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犯罪现场的痕迹提取是决定痕迹检验技术水平的基础和关键。部分技术人员不善于在犯罪现场发现或整理工具痕迹,或者无法准确将工具痕迹与其他痕迹进行有效区分。还有部分技术人员不能够准确地提取和保存工具痕迹,往往还会对痕迹造成破坏,也给痕迹分析造成严重影响。

2.3工具种类复杂

科技的发展,出现的工具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单凭现场中的工具痕迹对工具种类等信息进行判断,其过程充满了复杂困难性。其次使用的工具也具有随意性,可以是现场中的某一物体,也可以是作案者随身携带的工具,事后将工具丢弃或者销毁,这就在现场提取中为条件对比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失去了可比条件,工具痕迹检验利用率大为降低。

2.4客观技术问题

作案工具所具备的多样性以及痕迹本身所具备的强烈变化性导致工具痕迹进行检验的工作势必会涉及各种学科,其中包括物理学以及力学知识,自然需求比较高精度的技术,这种技术让技术人员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另外,就当前情况来说,鉴定技术并非单一,工具所拥有的功能也愈发多样化,令技术人员进行痕迹检验的工作受到诸多的阻碍。

2.5证据转化率低

各类犯罪工具都可以直接成为指认犯罪行为的证据,工具痕迹是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从现阶段的司法实践来看,很多公安机关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工具痕迹检验向刑事诉讼证据的转化率较低,不利于刑事诉讼案件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6人员配合问题

另外,在刑侦人员办案的过程当中,刑侦人员很可能会由于一些自身原因,不能形成彼此之间的良好、紧密的相互配合,导致信息获取的环节出现脱节现象,继而造成刑侦人员不能充分地通过工具痕迹来了解犯罪人员的信息,甚至可能会由于配合度不够而导致痕迹被破坏等,这些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项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产生影响。

3、提高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应用的建议

3.1正确认识拍照记录

在刑事案件案发现场工具痕迹提取及检验中,有些勘查人员在认识上对现场工具痕迹仍存有偏见,现场拍照记录工作仅限于形式,只视为犯罪者破坏现场的证据,这使勘查人员在拍照记录时带着随意的心态,如未设三脚架、比例尺不合理、采光不准确等,不能严格根据现场工具痕迹的特点拍照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期对提取及检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相关勘察人员需在思想上重视现场工具痕迹的拍照记录工作,并在案发现场将其思想落实到行动中。

3.2准确选择提取方式

当前,在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工具痕迹提取和检验中,公安部相关勘查人员尽量选用多功能数码照相,如切割、搏击或撬压等操作,若条件合适,可适当借助原物或制作的原物模型进行分析。此外,对于细小的现场工具痕迹,如砍、剪、钳和切等则采用原物提取法。

3.3应用新型侦破技术

应用新型的侦破技术能够为工具痕迹检验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性支撑。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公安机关形成的直接作用就是建立数据库,负责案件侦破的工作人员将信息录入到痕迹信息的储存数据库中,借助数据库中所储存的数据进行比对,能够有效地进行作案工具特征的判定,结合这些有效特征以及案发现场基本情况来进行作案工具的推断猜测,并结合工具的信息来探寻售卖的商家,最终结合商家售卖信息就能够排查并确定可疑的人员。通常犯罪人员为了能够实现其犯罪目标,对目标物体进行破坏的时候就可能会对周围形成障碍的事物进行破坏,针对这些痕迹进行推理可以还原现场作案情节,能帮助侦破人员进行犯罪动机的推测。

3.4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进行线索提取来进行工具痕迹的快速提取,尽最大可能来进行工具痕迹原物痕迹提取或者直接进行工具模型的制作,如果无法实现这样两种方法提取工具痕迹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数码成像手段以及显微摄影手段进行工具痕迹的准确表现,在拍摄的时候也要选择比较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进行配光拍摄,需要贯彻落实多角度、全方面的补充式拍摄,针对工具痕迹所具备的微观特点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

3.5应用先进仪器设备

检验鉴定工具痕迹有多种方法,既可以使用数码相机,这种拍照方法适用于对痕迹证据的收集具有固定性,固定性是指现场的固定,其获取到的数据是固定现场的痕迹证据。拍摄出来的数码照片具有共享性,能够在网络上传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在异地实现查询对比。同时也可以通过photoshop等软件对比检验信息。

3.6各级部门团结协作

如今犯罪趋势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系列化,这就需要各级公安部门之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团结协作,提升破案意识,需要各级刑侦部门的技术性人员相互之间积极地配合,强化公安工作人员针对痕迹检验工作所具备的有效价值进行高度的重视程度,各级公安部门之间需要实现团结协作,保证随时反馈消息以及新的证据,提升公安部门的案件侦破概率。

4、结语:

总而言之,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具痕迹的出现率非常高,而且很容易提取,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武云,曾思铭.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J].今日科苑,2015,11:58.

[2]杨春明.浅论工具痕迹检验现状及有效利用的方法[J].法制与社会,2013(21).

[3]李波.工具痕迹检验新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0,(10).

检验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基层兽医站作为动物疫病防治方面的主力军,在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基层兽医站存在:建设条件简陋、工作人员素质有限等问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和畜牧业有序发展得不到保障。该文通过探讨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现状,结合云南安乐乡实际情况,对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个人建议,期望可以对广大兽医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47

0引言

基层兽医作为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畜禽疫病的免疫、采样、治疗、监测、检疫、疫情处置等工作,长期暴露在各种病原体之下,特别容易出现兽医生物安全问题。因此,要加强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本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

1生物安全管理

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大面积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为预防和控制这些不利影响,要进行生物安全管理。

对于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中避免各种病原微生物对兽医基层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产生危害,在牲畜检疫过程中,避免各种病原微生物对检疫工作人员和环境产生危害。加强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对于加强基层兽医站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方面都应该重视。

2管理现状

2.1基层兽医面临多种动物病原和微生物威胁

牟定县安乐乡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C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850mm左右,无霜期长达238d,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发展畜牧业。但同时,应看到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各种病原体繁育。

多种动物病原或动物携带微生物都可能给基层兽医带来威胁,有记载的近1500种病原中,有近900种是人兽共患的,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在175种新发现病原中,有132种是人兽共患的。在对本地区疫病的防治中可能接触的病原,主要包括一些猪牛羊鸡等牲畜常带病原,如致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还可能接触一些不常见病原,如狂犬病病毒、布鲁菌、隐孢子虫等。这些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不仅影响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而且给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带来极大隐患。

2.2基层兽医工作条件简陋

为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畜牧业发展,安乐乡根据相关规定对乡内的基层兽医站进行改造,改善部分基层兽医的工作环境。但是目前的基层兽医工作站仍然存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方面的问题,目前的基层兽医工作站对于一些基本的检验如血清检验等已经可以很好完成,但是一些比较高端的检验仍然不能独立完成,同时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在工作人员开展动物免疫调查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不理解、不配合工作人员的采样工作,而有些工作只能在养殖场的圈舍中进行,尘土飞扬、环境恶劣,影响采样结果,不利于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1]。

2.3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素质有限,

2.3.1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不够重视

在本地区兽医进行动物疫病的检查和防治中有时候会出现不按照要求穿戴安全工作服、疫病检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随意出人疫病检疫区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对感染疫病的动物进行疫苗注射的过程中不注意收集止血棉球和消毒用品,也是目前基层兽医工作中较常见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将检测的血清等样品随意丢弃。

2.3.2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本地区的兽医站扎根基层,建设条件与大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基层兽医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环境经常是本地区的各个养殖场,所以近年基层兽医工作人员招聘困难,进入门槛已经从本科学历下降到专科学历。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相关知识更新不及时,也缺乏生物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利于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3建议

3.1改善基层兽医工作环境

目前本地区基层兽医的工作环境除兽医站外,还包括区内的各个养殖场,很多采样和检疫工作都在养殖场的圈舍内进行,部分圈舍的卫生条件比较差,养殖牲畜也没有定期注射疫苗,所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易遭受病原体侵扰。为加强基层兽医安全管理,需要全面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包括兽医工作站环境和外出检疫环境等多个方面。

首先,支持建设基层兽医实验室,要根据《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标准》对区内的兽医工作站进行改造,配备专业实验室,保证其规模和数量符合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实验室内部的实验器材符合要求,配备好通风橱、消毒室、生物安全柜以及各种疫病监测的专用器材;同时还要做好实验室的防塵、控温、消毒等工作,切实保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2]。

其次,在基层工作人员去各个养殖场采样和检疫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护,要配备好疫苗箱、合适的工作服、口罩、手套等;在取样场所的选择上,要选择卫生条件好、定期注射疫苗、易消毒的地方开展检疫或者取样工作。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当前本地区的兽医工作站有几个弊端,兽医工作站条件不够好、工作人员素质有限、很难招聘到高水平的工作人员,这些问题可以部分归因到资金不到位。因此,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为实验室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合格的实验器材,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疫病防治的需要。努力改善基层曾医的工作环境,要利用官方机会积极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要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吸引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基层兽医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在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都得到深人发展的基础上,要根据有关的管理条例和要求,建立科学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器材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技术操作规范等多个方面,保证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3.3提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素质

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兽医工作站的硬件设施、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3个方面,其中工作人员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基层兽医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加强基层兽医安全管理,要全方面提高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素质,第一,应提高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基层兽医展开生物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第二,建立并落实兽医生物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学习和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和废弃物处理,保障公共卫生、环境安全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第三,要建立稳定科学的人员培训制度,1名合格的技术工作人员通常要经过2年左右时间的培训,为保证培训体系的完整性,要选择优秀、有经验的专业人才进行培训;第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操作流程、技术规范等进行考核,做到有错必罚,有功必奖,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3]。

4结束语

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关系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加以重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科学合理的基层兽医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顺利建立,进而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新华,廖治锋.基层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隐患[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0):6.

[2]苗文萍,基层兽医生物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9):73-74.

[3]张利.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6(17):195-195.

上一篇:立法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