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政治知识点范文

2023-09-16

人教版八上政治知识点范文第1篇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详细——(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9.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土地平旷......“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本文具有传奇色彩

共分为5点“奇”:①渔人奇(1.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竟然会迷路。2.看见一个仅容一个人的小洞怎么敢一个人进去,按照常理应该找其他人一起去啊!)②桃林奇(数百步长的桃林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那怎么会没有杂树?是人栽的?那又是谁?)③洞口奇(一开始仅容一个人,为什么再走十几步就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呢?)④人物奇(桃花源里面的人外面的人一样,那又为什么生活几百年竟然从不出这个洞口呢?)

⑤结局奇(渔人做的标记为什么找不着了呢?按理说,他应该记得怎么去桃花源,为什么又迷路了呢?高尚士刘子骥计划前往桃花源,为什么未果,寻病终了呢?)

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1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 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

一、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幽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课文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人教版八上政治知识点范文第2篇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作为社会成员,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也不同。比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我们的身份不同。 2.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既可以拥抱社会,也可以脱离社会。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它否认了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割裂开来。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培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交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一样,没有区别。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交往突破了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2.网络信息非常丰富,我们都可以相信。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在遇到以下情况时,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3.在网络上,我们是自由的,不用遵守规则。

判断( × )或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等。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正常运行与社会秩序没有关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有着绝对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规则在制定之后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别人应该尊重我,但我不需要尊重别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2.文明有礼是大人的事情,与中学生无关。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中学生也要做到文明有礼。

3.讲诚信,就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说真话,不能骗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只要违反了法律,就一定是犯罪。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 2.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3.只要不犯罪,平时有些不良行为也没关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行索要财物、打架、赌博、偷窃等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不惜一一切代价去制止。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养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来源是唯一的。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从已有的生活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责任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判断( × )或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同的角色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3.承担责任只会付出代价,不会获得回报。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无论是谁,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但是,承担责任住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1.我们是中学生,年龄还小,没有能力关爱他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2.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他人有需要,我们就可以采取任何方式关爱他人。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面对复杂情形,我们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另外,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1.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永远是一致的。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2.个人利益永远高于国家利益。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与我们中学生没有任何关系。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维护国家安全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只有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1.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中没有面临任何问题。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在看到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人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2.只要确立伟大的中国梦目标,我们不用努力也能实现。

判断( × )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人教版八上政治知识点范文第3篇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详细——(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9.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土地平旷......“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本文具有传奇色彩

共分为5点“奇”:①渔人奇(1.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竟然会迷路。2.看见一个仅容一个人的小洞怎么敢一个人进去,按照常理应该找其他人一起去啊!)②桃林奇(数百步长的桃林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那怎么会没有杂树?是人栽的?那又是谁?)③洞口奇(一开始仅容一个人,为什么再走十几步就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呢?)④人物奇(桃花源里面的人外面的人一样,那又为什么生活几百年竟然从不出这个洞口呢?)

⑤结局奇(渔人做的标记为什么找不着了呢?按理说,他应该记得怎么去桃花源,为什么又迷路了呢?高尚士刘子骥计划前往桃花源,为什么未果,寻病终了呢?)

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1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 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

一、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幽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课文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人教版八上政治知识点范文第4篇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详细——(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9.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土地平旷......“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本文具有传奇色彩

共分为5点“奇”:①渔人奇(1.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竟然会迷路。2.看见一个仅容一个人的小洞怎么敢一个人进去,按照常理应该找其他人一起去啊!)②桃林奇(数百步长的桃林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那怎么会没有杂树?是人栽的?那又是谁?)③洞口奇(一开始仅容一个人,为什么再走十几步就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呢?)④人物奇(桃花源里面的人外面的人一样,那又为什么生活几百年竟然从不出这个洞口呢?)

⑤结局奇(渔人做的标记为什么找不着了呢?按理说,他应该记得怎么去桃花源,为什么又迷路了呢?高尚士刘子骥计划前往桃花源,为什么未果,寻病终了呢?)

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1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 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

一、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幽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课文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人教版八上政治知识点范文第5篇

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题记

灯灭了,房间里很安静,朦胧的月光透过窗洒满整个房间,片片爬山虎叶子的影子投在墙上,轻风一吹,

叶子抒情地摇曳着,犹如我那梦的碎片在飘零。

我望着天花板,想着明天的测试,谁不想自己能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可我,可我总是那样,成绩一直上

不去。转过头望着窗外那黯淡的月光,我的思绪万千,憧憬着未来,可现实却又是差强人意„„

第二天,天空阴沉沉的,一股寒风袭来令人毛骨悚然。我害怕了,害怕这场考试,可还是不由自主地进了

教室。

几天后,全班同学都在教室里静静地等待着分数。我的心简直都快要裂开,忐忑不安。老师进来了,报着

每个人的分数。

“**,75分。”哎呀,我很想哭出来,那样的分数,那样的成绩怎让我父母乐意?想到要面对父母那些

绝情的话,我真的好想争一口气,可我认真过,我刻苦过呀!面对这个分数我很不满,因为这离父母的期望很远,似乎因为我使他们的梦想,使他们为我精心准备的计划,一下子全都成为泡影。

从此,我垂头丧气,方向失去了,对于学业似乎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老师因此找我谈了好几次,我很惭愧,耳朵一直索绕着老师那句语重心长的话:“即使只高了一分,那么

你就成功了,因为你付出的汗水是有回报的。”只因那份信念、那样的梦,是你把我幻化成了周庄的彩蝶自由飞翔,是你让我变成了牧童短笛中的野鹤。道路没有羁绊,是你„„终于,我释然了。

面对事实,有多少人为自己的未来拼搏没有付出辛劳的呢?是的,生命是由每天、每时、每刻组成,在追

求目标时,要坚持过好每一天,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擦干眼泪,准备重装待发„„

流浪的精神

蒲公英是安静的,总是在花丛中的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等待被风吹散,然后流浪,流浪......那么地安静,

就这样在天空飘着,直到有一天飘累了,终于想要停歇,想要留在一个还算喜欢的地方......

——题记

风,抒情地吹着。

蒲公英随风而飘曳着,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啊!她是多么地勇敢,为了理想,她离开父母,离开了那么温

暖的家。随着风在那飘曳着。

她是贪玩吗?不,她是在为梦想而努力。

美好的天气不会永远存在。突然风雨交加。她被残忍的雨打湿,她无法再随着风自由地飘了。她坠落在一

颗成熟的杨梅上,黏黏的汁液如磁铁般紧紧地粘着她,她挣扎着,挣扎着,就这样她没有一点力气了,在杨梅上昏睡了过去。

第二次,当她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在鸟的巢里,她非常高兴,因为她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了,这也是

她的理想之一。日子很快就过去了,鸟儿要到南方过冬了。鸟儿走了不久,巢也毁了,她只好继续漂流。

她飘呀飘呀,来到一片白茫茫的地里。那里是什么?当她还没回过神来,就被收割机给收了。她和棉花一

起被装进了麻袋,送进了加工厂,本以为自己会被做成棉袄,为人们增添一丝暖意。却想不到,一只花猫向她走来,用爪子一抓把她抓进了小溪里去了。小溪把她带到了一片山野上。她此时已经非常疲惫了,就在那里停下了流浪的脚步。她在那里沉睡了好久好久„„

不经意间,春天已悄悄降临。草地上一片嫩绿,点缀其间的是点点黄色的蒲公英花。

蒲公英灿烂地笑了。远处,飘来了一阵歌声——

心若在,梦就在„„

战争,请你走开!

佳作展示

回眸历史的星空

月考的失利,把我的心情冷却到了冰点。坐在书桌前,百无聊赖,索性“放纵”自己。夜空下,略有凉意的风在树叶间飞舞,吹动了叶,吹开了花。叶,静静地摇曳;花,静静地绽放。我的思绪也随风飞扬。

回眸远处幽暗的天空,乌云笼罩着整个天际,杀气吞噬着整个世界。那一段历史,让每一位中国人刻骨铭心,让每一个华夏儿女义愤填膺。

一九三七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的抗战史,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八一三事变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从残忍的细菌战到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中华大地在侵略者的蹂躏下痛苦呻吟。一阵阵惊人心魄的枪声,

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弥漫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一座山岳都回荡着惊恐,每一寸土地都浸着鲜血,历史的足迹在岁月的时空中无声流淌,没有了和平,没有了温暖,没有了安定。

华夏大地一片呜咽,黄河在咆哮,长江在怒吼,大好河山岂能容强盗这般践踏?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祖国没有沉沦;面对锦绣河山的呼唤,炎黄子孙不再沉默。

历史不会忘记,十二岁的二小放牛郎面对敌人的刺刀,视死如归;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红旗举手宣誓,无怨无悔;江姐和战友们含泪绣着五

星红旗,赤胆忠心……他们是中国魂。 人民不会忘记,在淞沪的四行仓库, 以谢晋元团长为首的800名战士,在掩护 部队撤离时,同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凭着英勇顽强的精神,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使国旗始终飘扬在仓库上方,他们是中国魂。 正是这磨折不了,压迫不倒的中国魂,筑起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1945年8月15日,骄横跋扈的豺狼被赶出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阳光普照,山川雀跃,江河喧腾,独立的中国站了起来!

从此,中国——这个东方的巨龙,垮过了千秋坎坷,洗净了百年屈辱,挺起了被雨雪风霜打熬出的钢脊铁骨,以容纳百川、气吞日月之势,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今天,当我们为世界贸易组织震动人心的锤声欢呼喝彩的时候,当我们为萨马兰奇那句“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欣喜狂欢的时候,当我们为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凯旋高歌的时候,当我们向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的五星红旗深情致敬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先辈们披荆斩棘的艰辛,请不要忘记中国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请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一轮皎洁的满月穿过乌云,微笑地注视着这和平而安宁的夜。我理一理散乱的心情,信心百倍地走向书桌,让笔尖下流淌出这样的文字:血雨腥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烦恼挫折应有期……把微笑留给自己

生活难免会有忧伤的事发生:考试不及格,家人生病,被老师训斥,与朋友争吵„„让你忧伤的事情很多很多,如果你一味的的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你还会对生活、前途抱有希望吗?在忧伤之余,留给自己一个微笑,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冲破难关,重新笑对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充满着欢笑与惊喜,那些不愉快不仅没给你带来坏处,反而为你的人生画卷又添了一笔优美的线条,你的人生也因此而绚丽多彩。在悲伤的时候,给自己留的那抹灿烂微笑是最美丽、动人、让人沉醉的,那代表着坚强、自信与乐观。

如果在忧伤中走不出来,那终会导致你的萎靡不振,让你对生活失去信心。人活在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不信任,那么他还会相信什么呢?在一件事没做成功时,不要气馁,你才仅仅做了一次而已,在尝试做几次或许就离成功不远了呢!适时的给自己留一个微笑,让你对自己更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人做任何事多不会输得很惨,即使没有成功也吸取了教训。自信的人永远也不会失败,他虽没有赢了别人,但却赢了自己。人生本就很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把微笑多留给自己一点。微笑,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表情,它包含着许多意味深长的情感:在失意时,留给自己一个微笑,会让你鼓起勇气,继续去探索、追求;在伤心时,留给自己一个微笑,会让你重获欢乐,把忧愁的事跑到九霄云外,仅仅忧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笑对生活,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在对自己失望是,留给自己一个微笑,会让自己重新振作,继续努力追求自己所期盼的。其实,在任何时候留给自己微笑都是正确的,会给自己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别忘了,无论何时何地,微笑都有出现的充分理由。微笑诠释着一切,留一点微笑给自己。

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时间在匆匆流逝,我们也在悄悄长大,在成长中,我们遇到过挫折,也遇到过收获,我们曾笑过,也哭过,可谓酸甜苦辣。

酸。当我们考试没考好时,被父母责骂时,受了委屈时,总会感到心里酸酸的,酸酸的是什么滋味呢?就是那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感觉,大家也有同样的感觉吧?

甜。当我们受了父母的表扬时,得了第一名时,得到了心仪的东西时,是否会觉得心里美滋滋,甜蜜蜜的呢?在样的感觉就如吃了蜜糖一般,感觉好极了!

苦。当父母呼喊我们干活时,学习任务繁重时,或是老师带我们去夏令营时,回来的时候,是否会觉得很辛苦呢?辛苦的感觉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辛苦过后,收获的是丰硕的果实。

辣。辣的味道很复杂,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有时我们开朗大笑,毫无顾虑,有时我们孤独寂静,总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想被别人打扰,有时我们直爽干练,父母交给的事,总是毫不犹豫,立马办完,而有的时候,我们也很叛逆,父母说什么都不想听,就喜欢我行我素,按自己的来。大人们总是说:现在的青少年,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是的,我们就像辣味儿一样,又复杂,又刺激。我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独特的座右铭,我们总是追求着自由、积极、向上、乐观,对,这也是我们青少年独特的个性,只有我们才拥有这种独特的个性。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免会遇到些挫折、失败、悲伤,不过,我们并不会为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们总是自强不息的振作起来,然后继续追逐着我们的梦想,因为,梦想就在远方,只有不怕失败和挫折的人才能实现它,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为梦想而生。这就是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成长路上总是多姿多彩,五色斑斓。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愿我们的梦想成真。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有人说。牛顿是伟大的神学家,因为他在神学领域苦心研究了二十余年;还有人说,牛顿是堕落的科学家,因为他晚年背叛了科学;也有人说,牛顿是不虔诚的神学家,因为他对神的信仰不是从出生到入地。

对“牛顿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竟能得到这般多彩的答案!很难说他们谁对谁错,甚至根本没办法说清。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一件事。在一堂自然课上,老师问孩子们:“春天是什么?”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地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春天是花开鸟鸣的季节。”

“春天是冰雪融化后的美丽。“

“春天是春姑娘的妈妈。”

„„

答案真是丰富多彩!

可是,老师又说了些什么么呢?“只有一位同学回答正确。其余的,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气’抄二十遍!”

是的,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一场激烈的争辩后的唯一的总结语。孩子们按照他的话抄了,记了,而且以后再不敢“乱说话”了。难道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真的错了?不!那么错的是谁,该罚的又是谁呢?相信那位老师一定无法断定牛顿是什么,那他又是如何断定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呢”?是谁定的“标准答案”呢?我想肯定是教科书。我又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制造只会写“标准答案”的“机器”吗?

我们都明白,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答案不止一个,也不会拘泥于一个。可是我们的灵魂工程师们为什么偏要制造出一个个神圣不可改变的“标准答案”呢?

让我们接受那丰富多彩的答案吧!让我们为那些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喝彩吧!让我们为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努力吧!让我们去改变这潭静寂的死水,让它也产生涟漪吧!

谈青少年上网

“网上冲浪”已成为现代生活中流行的一句口头禅,上网风狂卷大江南北,中国人上网总数一下子跃居世界第三位。网络,能拓宽人们的视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其作用无可厚非,但上网对于青少年来说,却是弊大于利。

网络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的目光。受经济条件限制,买电脑上网的毕竟不多,因此网吧就成了同学们上网的好去处。事实上,频繁出现在网吧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并不是去查阅与学业有关的资料,而是想在“虚拟”空间享受脱离现实的快感。

有人说,上网就像吸鸦片。这话虽不全对,但对一味流连于网吧的青少年来说却是一语中的。网上的东西有好有坏,所以上网是一把“双刃剑”。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被一些黄色网站上的内容腐蚀,而且一旦陷进去就难以自拔。

网上聊天室里净是些令狐冲、巧克力之类的古怪名字,还有“好帅呀”、“好靓呀”等一大堆廉价的溢美词语。男的用女的语气,女的硬要耍男人气派,说白了,无非是骗人的把戏。一些无知少年沉迷于网恋,频频约见“有情人”,本以为是白马王子,见面的却是邻居阿姨;本来想会会“白雪公主”,站到面前的却是“小矮人”,类似的尴尬场面屡见不鲜。在学校,许多学友已不喜欢叫名字,而直呼“美眉”、“恐龙”了。假设人们不按老少,不分男女,统统使用诸如此类的词语互相称呼,这世界岂不乱了套?

上网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上网需要费用,对完全靠父母供养的青少年来说,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当父母给的钱满足不了上网的要求时,就向同学借,久而久之,无力偿还,便养成了不讲“诚信”的坏习惯。有的甚至去偷去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残酷的现实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北京一家网吧青少年纵火,导致许多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死于这场灾难。

青少年朋友,你们应当明白,你们沉迷的网上一隅只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美丽的外表下还隐藏着陷阱和毒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为了不让你的家人操心,请不要去网吧。

心田上的莲花

傍晚,暑气渐渐退去,凉爽的晚风送来淡雅的清香,驱散了身上蓄积一天的倦意,让我顿觉神清气爽!

我随着花香缓步前行,去追寻那芳香之源,越往前走,香气越发馥郁,终于,一池香荷呈现在我的眼前,“啊!好大一池荷花!”我不由惊呼。

夕阳下,满池的盛开的荷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犹如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仰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的脑海中晃然闪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虽是黄昏,但放眼望去,那圆圆的荷叶像一条绿毯铺在碧水之上,让那些调皮鱼儿失去了露脸的机会,倒是那些五彩斑斓的蜻蜓在莲花间卖弄着蹁跹的舞姿。

莲叶上,一朵朵红艳艳的莲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容颜娇美的小姑娘。微风轻拂,花儿们牵起圆圆的绿裙曼舞起来,这优美的舞姿,让莲叶上的一粒粒“珍珠”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有几粒“珍珠”动作幅度太大,竟滚下那宽阔的绿床,“波”地一声扎在鱼儿身上,吓鱼儿逃之夭夭,见此情景,那些花儿不由笑得花枝乱颤!

真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不得不佩服前人酿出的佳句来。此刻,看着这清丽可人的莲花,嗅着芬芳宜人的清香,闭了眼,恍然间顿觉自己也幻化成池中清亮的一朵莲花,在这翡翠妆砌的舞台尽情地歌着舞着„„不知什么时候,夕阳渐渐隐去眩目的辉煌,树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呢喃,一层淡淡的水雾悠悠泛起,仿佛给池塘披上一袭轻纱,绿叶儿、红花儿沐浴在这朦胧的雾气中,显得格外的润泽、娇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应此时最佳的注脚吧!你看,眼前的荷花不就像那冰清玉洁的青春美少女,它不为“淤泥”污染,更不随波逐流,俏立于清清白白的水中,散发着脉脉的幽香,绽放着生命的本色,真不愧是一位高雅、清纯、坚贞的君子啊!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满池的风采。

我知道,又一朵莲花将在我的心底悄然盛开。

即将绝版的三峡

百年梦想,十年奋战,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今夏首次蓄水完毕,实现船闸通航和发电的目标。这是三峡工程历史性的转折,也是她正式为人民服务生涯的开始,标志着这个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不屈精神的跨世纪工程进入了收获期。为了让一些没领略过绝版前的三峡,特将本人六年前的小游记提供发表以作再一次的见证。为了即将告别的纪念,我等怀着“别后难再”的念头,今夏在结束中编办业务培训后拐到重庆,来到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长江三峡,终于圆了我二十多年的梦!

滚滚东逝的长江,全长6300米,东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流经10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碧波浩瀚的东海,整个长江以“滔滔长江腾蛟龙,巍巍群山威虎雄”为其显著特点,是泱泱大中华的母亲河,为世界第三大江。它多少年来不知引发多少人的奇想?又不知使多少人进入梦境?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都是过往的绝唱。五十年代,毛泽东在畅游长江、品尝武昌鱼后,以“极目楚天舒”的心境,挥毫留下了浪漫之作《水调歌头.游咏》,为我们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羌,当惊世界殊”的壮美图画。

我们坐船顺下,饱览了重庆至宜昌的长江中游即长江三峡。它是长江风景线上最为壮美奇秀的一段,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西起白帝城,东讫宜昌南津关,全长196公里。峡中峭壁险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是万里长江最为壮观的大峡谷,坐在客轮峡中一行,可一览举世闻名的三峡风姿。

第一峡瞿塘峡最大特点:短、险、峻,它激流飞下,气势磅礴,两岸青山耸立,蔚伟壮观,早有“山似拔天来,峰若刺天去,锁全川之水,扼巴蜀之喉”之说。

第二峡为巫峡,以奇、美、秀为其特点。峡中西岸拥簇

乳峰叠嶂,有12个山峰似乳峰,阿娜多姿。尤为神女峰更神

奇,恰似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峡中常常云雾缭绕,细雨蒙蒙,

好似薄薄面纱披在神奇的乳峰。

第三峡为西陵峡,以其滩多、水急、幽深为特点,越来

越开阔,两岸山地由裸多变遮多,由岩多变土多,处处绿装。

解放后,对这里的险滩进行了整治,现在有惊无险了,而且

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奇迹。在自由自在、桀骜不驯流淌着千百年后,“高峡出平湖”的梦想真的很快要现实了。不是吗?1986年开始兴建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有上拦河坝、泄洪道.水电站、通航道等建筑物,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将近400米3,年发电在840亿度,工程完工要18年,共要移民113万人,是举国上下和国际所特别注目的伟大工程。

近年又在葛洲坝上游兴建三峡工程,这是跨世纪的宏伟建设,要在2009年全部完工,使防洪、发电、养殖、通航于一体,将成为世界最大水力发电站,万吨巨轮可驶抵重庆。峡区景色更加绚丽多姿。 长江,您那滔滔江水展示着无尽的丰彩,满目苍桑述说着永不古老的故事,您不仅是中华的骄傲,华夏的希望,您不愧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而且是母素的乳汁,养育着长江流域的子子孙孙,并以新世纪的眼光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人类贡献着不尽的甘甜!

别过了,奉节的白帝城;

别过了,丰都的“鬼城”;

别过了,秭归的屈原祠;

别过了,巴东的秋风亭„„

人教版八上政治知识点范文第6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知识链接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沉郁顿挫”是其诗的基本风格。“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二、 课文理解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深沉含蓄,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构思奇妙,想象丰富。这首诗以凝练的笔墨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表现了将士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一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词人与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展示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第1页

三、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烽火(

)

不胜簪(

) 金鳞(

) ...燕脂( )

提携(

)

折戟(

) 嗟(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问君何能尔 _____ (4)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___ ..(2)浑欲不胜簪 _____ (5)我报路长嗟日暮 ______ ..(3)折戟沉沙铁未销 ______ (6)学诗谩有惊人句 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的作者是_____,一名____,字_____,自号____,东晋诗人。 (2)《春望》的作者是____,字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____”,其诗被称为“____”。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____,字___,唐代诗人。

(4)《赤壁》的作者是____,字____,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有“_____”之称。

(5)《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号____,宋代女词人。

四、直接默写

1.结庐在人境, 。 ,心远地自偏。 2. , 。此中有真意, 。 3.国破山河在, 。 , 。 4.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 。 5.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 6.半卷红旗临易水, 。报君黄金台上意, 。 7.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8. 天接云涛连晓雾,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 。 。 风休住。 。

选择题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3.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4.《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5.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第2页

6.对《雁门太守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尾联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理解性默写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句子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

曾用 , 的句子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 , 。

4.《赤壁》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 。

6. 《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只要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 。

7. 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内心悲情的诗句是: , 。

8. 《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时诗人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 。

9. 《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

10. 《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评价战争)的诗句是 , 。

11. 《雁门太守行》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 , 。

上一篇: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范文下一篇:人教版第六单元测试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