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组织青年成长成才范文

2024-04-18

团组织青年成长成才范文第1篇

国有企业培养青年成长成才的思路

正面引导,加强教育,提高青年员工思想素质。在新形势下,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变换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思想教育效果。当前思想教育的立足点应当是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与树立勤于奉献、勤于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联系起来,使青年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发扬认真负责精神;树立竞争意识,发扬顽强拼搏精神;树立团体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树立信息意识,不断在实践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实践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立足服务,加强职能,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需要创造条件。特别是企业团组织应把服务青年员工的需要和他们成长成才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能,一方面要及时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青年员工的合理要求,维护青年员工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青年员工“知心人”,以此来影响、团结、带动青年,逐步使企业共青团的维权工作从被动向主动式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取得企业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大力气营造企业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为青年成长创造条件,为青年成才服务。

以人为本,培养青年员工的活力和凝聚力。目前企业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得靠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年轻人,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方发挥出青年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企业的技术才能有进步,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才会进一步增强。

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树立敢闯、敢干的创新意识。青年职工年轻,可塑性强,工作热情高,要注意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这种热情,扬长避短,大胆启用。对于在实习期内的大学生,应给其提供各种机会,注意发挥其特长,使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敢于表现自己,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

尊重人才,了解人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通过访谈法,问卷法或观察法了解员工真正的内在需求。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共同的趋向,但就单个的人才来说,其需求往往体现出独特的一面。了解人才独特的、真正的需求,是留住人才的基础。因此,企业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客观、主动地观察员工的表现、认真细致地倾听员工的谈话,避免心理上的主观偏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留人措施。

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首先思想工作者要率先垂范,既要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又要做模范实践者;其次要强化以人为本,致力于有效开发青年人的潜在人力资源,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凝聚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最后要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青年人的健康成长。

国有企业留住青年人才的策略

树立正确、科学的人力资源观。一方面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就必须把员工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人才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升到战备高度。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企业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同时掌握并能够运用各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企业有可能荟萃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各方面人才。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体系。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经济利益对人虽不绝对激励因素,但却是重要的保健因素。也就是说,尽管增加工资和资金不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有效武器,但工资和奖金支付相对不足却是破坏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重要因素。为

此,国企首先要关注同行业的薪酬水平,衡量本企业给人才提供的薪酬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尽可能用较高的薪酬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要坚持能级匹配原则。一是每个岗位都有特定要求与相应的报酬;二是员工想胜任某一岗位,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才能和动力;三是工作报酬与个人动力相匹配。能级匹配可以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迫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达到员工对岗位的满意度,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

同时要完善定期培训机制,事业留人。要留住人才就必须不断给他们充电、加压,满足其不断进步的需求,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在挑战的乐趣并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员工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使人才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企业与员工共同努力,促进其个人目标的实现,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沟通,感情留人。尊重员工,重视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感情留人。

团组织青年成长成才范文第2篇

1、学习规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上还是可以的,然而,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与自己的目标有很大的差别,从进入大学的时刻,我就抱着考研的目标,所以相对与考研而言自己现在的成绩就不怎么样了。况且,只有比他们强,在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人家才会招我。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我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多去图书馆,多多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视野。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要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因为我的目标是做一个成功的计算机工程师。除了学好计算机之外,还要好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将来准备考六级的。平时,还要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有机会的话去计算机公司实习,因为实践收获的东西远远多于书本上的。本来还想着学双学位的,但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比较多,只能有时间的话多多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在大三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为考研而作准备,争取能够考个好的大学的研究生。

2、生活规划

生活上平时要做到节俭,饮食上、穿着上不必过于奢侈,饮食上营养做够即可,穿着上大方得体即可。不与别人攀比,自己的家境本就不富裕。暑假的时期,我准备去打暑假工,自己挣钱自己花。

3、综合素质规划

人家都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在真正进入大社会之前,在这个小社会里,我要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人际交往方面、实践操作方面、学习方面。平时多多参加学校的活动,重在提高自己的能力;关注国家大事,提高自己对社会的敏感度。

4、思想政治规划

我准备好好学习党的知识,到了大二大三尽量入党,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团组织青年成长成才范文第3篇

(1) 注重齐抓共管, 落实体制机制。先后成立了学生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等综合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就业、助困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学生工作的领导。

制定了《昆明医学院学生工作校院两级管理实施办法》, 实行以院为主、校院两级管理, 专业为主、分段实施, 校、院、班级、辅导员、学生组织“五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保证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不留死角。

(2) 注重制度建设, 落实长效机制。制定并推行学生工作例会制度、上课考勤抽查制度、请销假制度、戒勉谈话制度、早操检查与考勤制度、学生外出租房住宿登记与审批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较完善的制度。每年均对学生手册进行修订, 组织新生学习并进行闭卷考试, 考试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形势政策》课的成绩。

加强学生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几年来, 已初步建立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校贫困生档案、勤工助学学生数据档案、贫困生诚信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违纪学生档案等。

(3) 注重过程管理, 落实校纪校规。注重过程管理, 许多制度实现了由规范到特色的提升。如:学生早操管理规定和考勤检查办法, 采取学生早操实名制、出勤率与其体育成绩挂钩、贫困生交叉考勤等措施, 效果十分显著, 学生早操出勤率由原来的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实行“学生一日生活规范化”管理, 学生教育管理干部深入操场、教室、宿舍, 对学生早操、晨读、学习纪律、晚自习、晚归、熄灯后宿舍秩序等全过程实施管理和检查, 并定期通报情况, 督促整改;坚持学生宿舍检查违纪学生通报制, 把学生违纪情况与综合素质测评和评优助困奖励挂钩等等。

(4) 注重奖优罚劣, 落实激励机制。一是全面推行学生德智体能量化综合测评, 建立了昆明医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评价体系等, 测评结果与学年度评优挂钩, 改变了多年来以一好代三好的单一评价法, 激发了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积极性;二是制定了较完善的学生奖优办法, 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 发挥各类学生奖助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 把学生奖助学金集中在对学生的专业成才和个性发展的奖励上。奖励面广, 每年仅只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三项, 奖励额度就高达学生总数的28.5%;三是从本科生中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四是严肃校纪校规, 严肃查处违反校纪校规, 尤其是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 树正气, 抑歪风, 营造良好的学风。

(5) 注重队伍建设, 落实组织保障。学校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制定了《昆明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昆明医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等制度, 完善学生专兼职干部队伍的选拔配备、培养提高、管理考核和待遇等机制, 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已建设了由116名兼职辅导员组成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师生比为1∶176, 辅导员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 工作尽职尽责, 为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6) 注重多措并举, 落实就业目标。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采取八方面措施,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一是实行就业目标责任制, 层层落实“一把手”工程;二是培育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搭建就业平台。先后与80多所省地市县级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1999年以来, 已连续在校内举办了10届“云南省医药类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每年举办各类中小型供需洽谈会近百场。每年向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寄发毕业生就业信息册, 广泛搜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三是加大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力度, 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四是不断探索和建立集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毕业生就业体系;五是关注就业困难群体, 加强指导, 提高残疾学生、贫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六是建立就业指导网和手机就业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优势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快捷服务;七是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支持体系。建立就业工作奖励制、就业率公布制。建立和完善“学士后”流动站,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延续到毕业后。坚持就业工作人员、经费、场所三到位;八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分别在大一和大四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 构建了全程贯通、分阶段实施,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由于措施得力, 在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 学校均顺利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大幅度提升, 连年受到省教育厅表彰。

(7) 注重扶贫励志, 落实助学工程。针对贫困大学生多的问题, 学校始终坚持“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贫困生资助领导小组, 制定完善的资助制度, 建立了“奖、贷、助、勤、减、免”的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 从建立完善贫困生基本情况数据库、做好学校助困工作的宣传、认真组织各项资助项目的评选、积极探索规范新的助学贷款办理程序和管理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方面入手, 不断优化学生成才服务体系, 认真抓好助贷工作, 有效缓解贫困生经济困难, 极大地激励了贫困生好学上进, 自强不息的劲头。至今学校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8) 注重多管齐下, 落实身心健康。着力打造“六个一”工作,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训练、个体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档、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工作;建立了由1名专职咨询师、33名兼职咨询师组成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开设了15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在校报开设心理健康专栏, 利用校园网、宣传栏 (橱窗) 等载体,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经过不懈努力, 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为学生健康成人成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保障。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昆明医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理念,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 以学生为本,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 坚持“八个注重”, 狠抓“八个落实”,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团组织青年成长成才范文第4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 构成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调节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 它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即国家层面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三个层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的根本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把价值形态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交往价值三种, 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剩余价值和私有制, 以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 强调社会财富是集体所有, 要富国强民, 为人民谋福利, 劳动是实现自我的手段, 个人在社会平等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提升和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正义感, 人的价值目标要与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所倡导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中所蕴含的自由、平等、和谐等价值判断, 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必须做的。

二、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 是习得并应用知识技能的过程, 更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过程。我党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致力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因此, 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觉悟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新媒体带来了各种价值观念, 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体系, 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突破了时空的隔阂, 构筑了一个全民参与互动交流的全方位立体空间, 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充斥着网络, 其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 大学生是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强的群体, 但他们还不太成熟, 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上容易受到误导, 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的话, 接受错误文化意识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这无疑将消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青年强则国强,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 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引导他们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进而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二) 大学生自我认同面临挑战

当前,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交往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自我认同失衡, 有的大学生高估自己, 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的同学低估自己, 否定自己, 自卑消极。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而引发的傲慢、焦虑、妒嫉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 实践能力不足

大学生接受完学校教育, 要把自身习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服

务社会, 奉献社会, 可以说实践能力是检验大学生是否成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新媒体时代,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的意识、动力,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网络世界中, 或懒惰, 或胆怯, 宁愿在虚拟的世界里虚度, 逃避社团组织、志愿活动、技能竞赛等可以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 长此以往, 实践能力匮乏。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个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内因决定外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大学生自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 作为高校教育者, 要肩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确保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其行动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 才能实现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首先, 高校教育者要主动承担教育职责。高校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教育者是向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力量, 高校教育者要主动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 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 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帮助大学生提升政治鉴别能力, 培养文化自信, 增强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牢固主流意识形态。其次, 各媒体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各宣传教育主体要借助新媒体这一新的宣传手段和方式, 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 批判、打击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 让更多的人们熟悉并自觉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使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受到这种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

部分大学生存在自我认同缺失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健康性格和人格的养成缺失。健康人格的养成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性格的养成源于家庭和同辈群体的示范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民主”、“诚信”、“友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 首先原生家庭要注重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家庭成员更要以身作则,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进而提升其自我认同度, 顺利实现社会化。其次, 朋辈群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对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积极健康的朋辈群体是提高自我认同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与外物打交道, 把与其自身的关系变成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人的自我认同及自身的和谐才能历史地生成和实现。”[3]也就是说, 人要在与他人交往的活动中展现自我的力量, 进而认识到自身的意义, 产生自我认同感。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检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当前, 部分大学生存在因实践意识不够、实践动力不足导致实践能力缺失的现象,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就是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 增强其爱国情感、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勤劳自强的民族精神, 克服懒惰、胆怯等不良态度和消极情绪, 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的汪洋中去。此外, 还要注重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所带来的示范作用, 可以鼓舞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们先进的价值观念, 并在自己的行动中加以践行。

大学生是国家和未来的希望, 其价值观正确与否关系着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尚存在的不足, 重塑他们的价值观体系, 可以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环境中择正道而行, 还可以促使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自我认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帮助他们牢固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自我认同、增强实践能力, 是当前高校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华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命题[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15 (3) .

[2] 人民日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222/c1003-29827454.html[2018-9-26].

团组织青年成长成才范文第5篇

当今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该群体正处在青少年的转折期, 身心发展还处于稚嫩转换的过程之中”[1], “三观”树立还处在构建期, 社会阅历较为浅薄,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所以高校大学生在面对校园网贷的诱惑时只是单纯的认为网贷会给自己生活带来物质保障, 而忽略了校园网贷背后的邪恶黑手。所以当“不良网贷”进入他们生活后, 部分学生开始被享乐奢靡主义所腐蚀。部分大学生认为通过高消费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认为自己拥有高档手机, 穿上名牌服装, 在高消费场所消费能够彰显个人价值。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学生通过这样的炫耀性消费来彰显个人的富有。另一部分来自不富裕家庭的大学生, 也想通过高消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获得同样的关注和个性表达。这样就使得校园网络贷款有了滋生的温床, 他们通过校园网络贷款, 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获得他们所谓的“关注”和“尊重”。“不良网贷”让校园刮起来“享乐奢靡之风”, 污染了原本纯净无暇的象牙塔, 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三观”。

2“不良网贷”限制了高校大学生的自由

高校“不良网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限制了高校大学生的自由发展。很多大学生认为走进了自己梦想的象牙塔后, 自己将拥有独立自由的空间, 摆脱了父母的唠叨, 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经济上的独立, 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控制。个人消费也是如此, 互联网+社会中, 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大量的消费资讯萦绕着他们,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心理, 再加随着“不良网贷”的入侵, 部分大学生开始禁不住消费诱惑, 通过“不良网贷”来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 用不良网贷来提升自己较低的购买能力。这种看似随心所遇的自由购买力的背后, 实则是完全被“不良网贷”所束缚, 看似自由, 实则被禁锢。从大学生消费层面来讲:很多学生通过“不良网贷”已经不满足于常规的吃穿住行, 认为人应该追求所谓的奢华, 高调, 与众不同;认为自身同样应该拥有IPHONE, 名牌包包, 名牌鞋子等等, 自己的人生被物质, 被虚荣所累,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良贷款”限制了高校大学生的自由发展。

3“不良网贷”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高校“不良网贷”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个人层面来讲:不良网贷引导大学生消费主义, 建议大学生用明天的钱圆当下的梦, 喜欢什么就“买买买”, 在这种环境营造下, 享乐主义, 奢靡主义, 攀比消费, 超前消费便深深的进入到大学生的思想里, 他们会认为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未来的物质享受, 将人生目标庸俗化, 物质化;他们宁愿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花在物质消费上, 也不愿意花在自身综合素质及思想的提升上, 将原有的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抛在脑后;从家庭层面讲:过度的异化消费和“不良网贷”最终冲击的是整个家庭, 不但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还使得家庭成员精神上受到严重冲击。而家庭的和谐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学校的层面来讲:高校本身应是纯净高尚的象牙塔, 正是“不良”网贷的侵入, 所以让“物欲风”“攀比风”“享乐风”有了栖息之地, 学生们因物质财富的多少进行群体划分, 这对学生的身体, 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一个伤害, 原本纯净无暇的校园环境变得乌烟瘴气, 最终“不良网贷”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结束语

“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产品的高速发展, 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贷款看似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物质消费基础, 但是背后反映的确是严重的高校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所以加强对校园网络贷款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及时把握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 帮助大学生认识校园“不良网贷”的危害性, 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消费, 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摘要:高校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还没形成气候, 但是我们从各地社会新闻中不难发现, 大学生校园不良网贷的危害已经渐渐蔓延开来, 很多恶性事件是非常极端和恶劣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不良网贷的危害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进行深刻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网络贷款,大学生,成长成才,危害

参考文献

团组织青年成长成才范文第6篇

论青年律师成长之路

导语:青年律师的成长过程既反映着律师业规范和发展的历程,也是律师个人职业素质的积累过程,其个人素质是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办案经验+人脉资源等等的总和,一名青年律师要从实习?执业?优秀律师甚至大律师的飞跃,需要律师事务所、行业用管理部门直至全社会营造的律师文化氛围直至法治精神,最终塑造一个律师完整的职业品质,如此,青年律师才能健康地成长,律师的行业才能欣欣向荣、后继有人。

一、青年律师的成长之于我们的事业至关重要

(一)青年律师是律师业发展的未来。任何行业,如果忽视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创新是难以想象的。

(二)青年律师是目前律师从业人员构成的主体。五十年代新中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只是昙花一现,那一代的老律师留给我们的现在只是一块块斑驳的里程碑;上世纪七十年化末八十年代初执业的老律师们现在在位的已廖若晨星,九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进入律师业的青年律师构成了我们现今13万律师队伍的主体,他们是我们律师事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三)青年律师的健康成长关乎律师业的兴旺发达。种种迹象表明,业内的制度设计、社会的外部环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羁绊了青年律师的成长,一部分青年律师无法走出现实的种种困惑从而湮灭了对律师理想的热情。律师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战略无不关系到青年律师的成长,没有一大批青年律师的成长、成熟,就不可能有未来中国律师业的兴旺发达。

二、青年律师成长中的困惑--仅从业内多角度分析

(一)来自青年律师方面

1、业务收入之微薄,不足以安身立命。任何行业都有"金字塔"现象,犹太人"二八"公理同样适用于我国目前的律师业,即20%的律师拥有80%的律师业务,而80%的律师却在激烈争夺着20%律师市场份额,个中艰辛恐怕青年律师体会最为深刻。一般的青年律师,十几年寒窗苦读之后,幸运地通过合格率只有10%左右的律考(司考),从考试到获悉成绩中间又有大半年的时间,到申领实习律师证约需一年多、到正式获得执业证书又需一年多,从考试到正式执业,其过程一般约需三年左右,这些青年律师无基本的生活保障,故总有一批年轻的理想主义者最终未能挺过这三年漫漫长路而半途而废。许多勉强支持下来的年轻律师儿时慷慨陈词、滔滔雄辩、公平正义的律师形象被现实慢慢吞噬。而与此同时,地区之间律师的业务收入差距也在拉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北京律师收入50亿元,人均业务收入50万元,上海律师收入则达24亿元,人均近40万元。而陕西近3000名律师,总收入仅9000万元,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薪金水平。这种状况不足以让年轻律师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许多时候律师职业自豪感和在其他法律人面前自尊的丧失正是与此有关。

2、业务技能之稚嫩,不足以独立展业。稚嫩的中国律师业,尚未建立起如西方法治国家严格、成熟的律师准入制度或执业前的研修制度。能否成为一名律师,全凭一张试卷,执业律师的执业技能先天不足。一个已经通过律考(司考)优秀的法学院毕业生或是从其他行业改行从事律师职业的人,肯定不会自然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业律师。在英美国家,年轻律师进所前

三、四年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律师业务中最基础的案头工作,从实习律师到晋升为合伙人,往往要经过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故不存在年轻律直接面对客户独立展业的问题。现实状况是大部分律师执业多为"项目经理"式的单干,年轻律师甚至律师实习律师也不例外。这就更决定了刚入行的年轻律师因缺乏娴熟的技能而无所适从,影响了其展业和成长。

3、社会阅历之浅薄,不足以发挥所学。多有业内同仁抱怨现在是关系社会、读书无用,与其去钻研业务,倒不如去与法官搞好关系云云。笔者收集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男律师点头哈腰,下联为:女律师打情骂俏,横批:不是人干的活。这虽是业内同行的自虐之词,但同时反映了一些年轻律师在复杂的社会法律生活中的困惑和无所适从。另有一位资深律师的观点是:律师的尊严必须在非诉讼中才能找到。笔者认为,上述对联表露的心态和资深律师的观点都有失偏颇,法律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学问,在现今的中国虽说不上是经世之学,然而也堪称致用之术。一名律师,如果连自己皆不能与别人保持更好的交流与合作,那么又怎能熟练地运用法律技能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呢?所以年轻律师的点头哈腰、打情骂俏之说应当多从自身的社会阅历方面来寻找原因。

4、心态心境之浮躁,不足以生根结果。律师要坚持善良的禀性并非易事,年轻律师法治信仰和公平正义的理念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些年轻的律师从事律师职业是冲着律师能挣大钱的目标而来的,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就业的压力暂时委屈做了律师。一旦挣大钱的目标短期未能达到或是有了招考招聘的机会他们会立马走人,年轻律师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使其频繁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更有甚者,(网 )一些年轻律师急于成为合伙人,不再受他人的"剥削",刚刚转正,就急着想晋升为合伙人或另立门户。律师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需要长期积累,这种浮躁的转行转所的短期行为,严重放慢了年轻律师的成长速度。

(二)来自律所方面

1、财力之困乏,无法对青年律师进行扶持和培养。高提成的分配方式使律师事务所成了"空壳".律师事务所的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现今制约律师业发展的瓶颈,刚刚过去的2005年被司法部定为"规范建设年",在亟需规范的七个方面中,分配制度被列为重要的内容,可以说目前"提成制"的分配制度,不仅导致了律师事务所吃光分光、影响了律师事务所对办公设施的投入。严重的是,大批新入行的年轻律师,由于自身的业务收入不足,无法在律师事务所生存而另谋生计。律师事务所财力的弱小,更使其无力对年轻律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培养,许多刚入行的年轻律师某种程度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2、制度之松散,无法地阻止年轻律师流动。好的制度是事业发展的保障,中国的大部分律师事务所采取的是"作坊式"的经营:执业律师人数少(10人以下的所占70%以上),内部管理采取粗放式(每个人都是项目经理,独自领函办案,所对其缺少跟踪调控)。"宁为鸡头、不作凤尾",这个中国人传统的文化理念在律师业中也有所体现。实习律师刚刚转正就要与别人一起办所的有之,对75%的个人提成尚嫌少的年轻律师有之。对年轻律师的流动不能一味地责备其个人,还是要从律师事务所本身的制度查找原因,正是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设计的短期行为才导致年轻律师对所的无所依托,才导致了他们对律所的"离心".3、逐利之风气,无法也无人愿搞传、帮、带。当律师事务所不能成为一个具有向心力的集体、不能成为律师个人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平台,而仅仅是一个领函办案的临时"落脚点"的时候,律师事务所就变成了一个个体律师为了挣钱偶尔聚集的"俱乐部"了。逐利之风盛行仿佛向世人宣布律师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追求正义的职业品质被某种程度上淡忘了。一些功成名就的大律师们虽然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但仍然不放弃每一个挣钱的机会,因为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规定或行规行纪强制对年轻律师的传帮带就是他们的"法定义务".

4、凝聚力之消失,无法改变其散兵游勇状。律师是一个自由而不散漫的职业,律师个人职业信誉、专业品牌的形成与律所提供的支撑不无关系。而现在是不少律师事务财力的严重不足、管理制度之松散、对年轻律师培养教育制度之缺损,使不少律师事务所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执业机构应有的凝聚力。律师业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服务业,人力资本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的形成要靠好的制度去凝聚和组合,成长中的年轻律师们在没有好的制度的律师事务所,就象散兵游勇不能形不成战斗力,更无法也不可能成为向专制、邪恶决战的勇士。

(三)来自司法行政和行业管理方面

1、资格取得囿于书面考试,青年律师法律技能先天不足。199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法律专科或其他专业本科学历可参加律师资格考试,2001年《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规定符合《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规定的学历条件即法律本科或其他专业本科学历即可报名参加司法考试。应当说目前除了举行全国统一考试尚无更好的方法鳞选法律人才,但仅靠通过书面考试就直接进入律师行业其弊端已越来越显示出来。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有志于律师工作的年轻人通过了律考或司法考试从各行各业拥进了律师行业,一方面许多人缺少法学院系统的法律文化的熏染,另一方面单一的书面考试使一部分缺少律师应有的从业素质的人员也进入了律师行业。总体而言,资格的取得仅囿于书面考试,青年律师法律技能是先天不足。

2、执业准入失之宽泛,青年律师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司法部《律师执业证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律师资格证或司法执业资格的人员,申领律师执业证应在一个律师事务所连续实习一年,实际操作中,还需提交公安机关的品行证明等证明申请人道德素质方面的材料。不少地区囿于对律师数量扩张的片面认识和需求,导致了对律师准入有关规定把握过于原则,各行各业取得资格的人员,其品行(职业道德素质)在基本上没有把关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律师队伍,从而导致了青年律师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

3、培训教育重于形式,青年律师进步和成长缺少传承。目前,各地均有实习律师和执业律师继续教育学时的强制性规定,但是教育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所有的律师为了完成学时往往参加某一种培训,缺少对受训对象的科学细分。行业内尚未能普遍形成常规性对青年律师的教育培训体系,临时性、随意性较多。尚没有一个制度化的平台,使一些老律师、成功的大律师的经验通过一个畅通的渠道传授给年轻律师。

4、创所资质限定过低,助长年轻律师的浮躁心态。现行《律师法》规定,律师事务所应当"有十万元以上人民币的资产",司法部1996年《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规定:律师事务新所发起人须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2004年新的《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将合伙人的门槛提高到执业五年以上,而合作所等则未作修改。近十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10万元的资产限额对一个律师事务所来说已显得过低,几把椅子、几张桌子、租

一、二间房子就开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情况与此低要求有一定的关系。三年或五年的执业经历,对于一名发起人来说要求太低,其经验还不足以承担一个律师执业机构的管理能力。一些年轻律师转所办所、想当老板的浮躁心态应当说与创所资质设定过低有一定的关系。

三、走出困惑,对策、方案之抉择

(一)青年律师个人方面

1、注重执业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是成长的标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律师执业之器,非刀非枪,乃运用法律知识之技能也。知识不能改变一个青年律师的命运,但法律技能则能,知识只有转化为技能的时候才能创造财富。所以我可以大胆地说,成功的律师其之所以成功,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所拥有的法律技能,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对法律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司法人员和业内同行的沟通、专业的表现以促使委托人的信赖等。技能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办案经验的积累,对年轻律师而言,成功的老律师就是一笔财富,就是一本"案例汇集",要养成主动谦虚请教的习惯,"听其言谈、察其举止".还要注重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在目前行业内对执业技能尚未引起普遍重视的情况下,年轻律师对技能的关注和磨练可以说更具有先发优势。

2、沉下心来夯实基础--平和的心态是成长的基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主席语),我们生长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年轻人是怀着律师匡扶正义的职业品质(职业荣誉感)而考取资格的,也有的人是因为对律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抱入有较高的希望而来的,这些皆无可厚非。但年轻律师在老律师丰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面前,往往会心态失衡,功利主义的刺激往往会导致部分年轻律师走上非正常的"致富"轨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夯实执业的基础是年轻律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当然,只有具备了平和的心态才有可能去做具体而细致的基础工作。比如说客户群的培育、办案经验的积累、业内资历和声望逐步提升、专业理论水平的长期总结等等,都需要每一个年轻律师摒弃浮躁心态,踏踏实实地从每一细小之处入手。

3、修炼执业品质--优秀的品行是成长的保证。俗语说得好:先做人、后做事。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达"是一个人最后的成功与辉煌,辉煌之前总有一个独善其身的品行修炼过程,可见古人对成功人士品行的内在要求。在律师业一定程度上诚信缺失、追求正义的职业品质扭曲的现实面前,如果年轻一代的律师也随波逐流,模糊了心中应有的法律信念和公平正义的理念,那年轻律师的成长就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诚实信用、坚守信仰、追求正义、扶持弱小,这是律师职业品质的核心,正是作为年轻律师所要坚守的信条,也应成为年轻律师成长过程中的座右铭。

4、保持政治热情--律师的政治属性的张扬是律师成长的动力。江平教授说:律师兴则法治兴。律师的诞生不是因为经济的原因,而是因为政治的需求。现在流行的"社会法律工作者"、"中介服务"等等对律师本质的定位均失之于偏,律师制度是为制衡权力而产生的,律师不是工匠、不是技术人员。律师不仅是法官的摇篮,同样也应是政治家的摇篮。因此,青年律师在成长过程中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应有的政治热情,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关心政治,关心民生疾苦,关心民权和国家的法治进程,增强职业认知感和社会责任感,未来的中坚律师(现在的青年律师)普遍参政议政之日正是律师职业彰显其本来品质之时。

(二)律所方面:

1、创新组织形式,为新人的培养提供新的保障。《律师法》规定的合伙、合作、国办所三种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目前已明显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各地在个人所、企业律师事务部等方面已经进行了试点,但对公司制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的探讨和试点还不够。个人认为,公司制律师执业机构应成为律师组织形式创新的着力点,仅从资本聚合的意义考察,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可以为规模所的形成提供物质上的可能;再从培养新人的角度考虑,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可以加大律所的积累,有利于所对人力资源的整合,进而为培养新人提供财力上的保障。

2、改革分配制度,为律所培养新人提供经济支持。要使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财力增强到足以为新生力量提供积累执业经验的程度,至少目前大多数事务所采取的吃光分光的分配制度必须作根本而实质性的改变。分配制度可以说是律师行业关键的制度、是发展的瓶颈,作为一个律师事务所,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则必须从分配制度入手,只有事务所保留必要的积累,培养新人在经济上才成为可能。

3、重整管理制度,培育青年律师团队精神。作坊式的律所内部管理必须进行根本性改革,社会经济总量的急增和市场主体的规模化都迫切需要律师业提供综合而又专业的团队服务。业务品种的培育和开拓需要一大批年轻律师的加入,为此,律所要重创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青年律师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业务质量管理和考评制度、着力培养青年律师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形成行业规模效应。律师事务所应预算专门经费加强年轻律师的业务学习和交流,有计划地组织旁听典型案件的开庭和庭后研讨,以各种方式和机会让年轻律师直接感知诉讼业务的技巧和流程,熏陶律师对事务所的依存感和向心力。

(三)管理部门方面(司法行政、律协)

1、制度的设计要着眼于年轻律师业务技能的积累和提高。通过书面考试者,最缺乏是技能。执业前及执业后的最初时间围绕技能而展开的集中研修对青年律师是必要的,应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做法,以提高实战技能为中心,按省(或至少是省辖市)设立律师学院,此举同时也利于增植年轻律师共同的行业精神(对来自各行各业的改行青年律师们则更有必要)。学院中应有一定数量的长期执业的对某方面业务卓有成就的老律师,以利于手把手地传授具有操作性的执业技能。至于经院派学者的学术讲座,对于积累了一定实务技能的成熟律师的理论拨高则可能更为必要。

2、提高准入门槛,为青年律师的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建议管理部门提高律师准入门槛,如:适当延长律师实习期,对实习律师的基本生活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保证;对所谓"品行良好"设置可操作、严格的标准,律师申请执业不仅仅凭公安机关的一纸证明,其品行还应有其他方面的量化的考查评定指标体系;应注重对申请执业年轻律师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如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形象气质、法庭应变能力等等,律师行业不能成为公检法司、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能容纳者收容站。"兵在精而不在多",通过严格的入门把关,提高行业总体综合素质,为青年律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业氛围。

3、业务培训要着眼于为律师业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业务培训要把组织资深律师对年轻律师的指导、行业文化的影响与融合、领军律师正义诚信品质的张扬、对外交流与合作、典型案例的观摩与研讨等结合起来。对实习律师的培养是律师业发展百年大计的重要一环,管理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实习律师培养基金,建立实习律师指导老师动态人才库,统一分配实习律师。可以建立青年律师培养基金,每年从执业律师的业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也可接受社会各界或执业律师捐赠,使执业3年或5年以下的青年律师在常规范继续教育之外都能有一个以技能为方向的轮训。鉴于每个行业都有应有一批骨干和领军人物的规律,管理部门应着眼长远,分层次地培养一批未来能担当重任的优秀律师人才。

(四)社会方面

1、国家的相关立法应考虑到对稚嫩的中国律师业的培育。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燕(陕西大唐律师事务所主任)对刑法第三百零六条律师伪证罪提议予以尽早修改。1995年全国律协接到的律师维权案件仅有十几起,而刑法修订后的1997年和1998年,每年达到70多起,其中涉及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的案件占全部维权案件的80%.另有数据表明,全国范围内有律师参与的刑事案件已不足30%,而且这一比例仍在下降。 全国人大代表迟夙生(黑龙江夙生律师事务所主任)则呼吁:应净化法律服务市场,保护年轻律师权益,以利于他们成长。本人认为,三大诉讼法也应进行相应的修改,赋予律师刑事辩护的豁免权,保护国际通行的律师出庭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的专属权。另外,国家应通过立法(至少是行政法规)提高律师准入数量和质量,在相关市场经济制度的设计上破除律师禁入障碍。

2、培养青年律师的法治精神,培育法律共同体。一个无所谓法治或法治被恣意践踏的社会不需要律师,一个司法不能独立的社会,律师的作用是聋了的耳朵??摆设。当律师被看作是挑辞架讼的讼棍或是司法人员权力寻租的掮客时,律师,其实已失去了它原来职业精神。国家司法考试已施行多年,现在已经有条件在律师中选拨法官,当法律职业之间的壁垒被拆除,青年律师将当然成为未来令人敬仰的法官的摇篮。青年律师法治精神的形成有赖于国家在制度上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3、对律师政治属性的肯定是引领青年律师成长的航标。从某种程度上讲,青年律师的成长有赖于国家政治文明的开化务实及司法独立的真正实现。律师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鲜明的政治属性,现在社会流行律师是"社会中介"、是"挣大钱的行当"应当说与律师原有的属性相云甚远。维护私权、制衡公权仅是律师的品格之一,律师的特质在于精通法律、深谙民生疾苦、正义的守护神。提供政治上出路的可能性、政治使命的明确化,有利于青年律师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更有利于青年律师自我规制,从而达到严格自律、健康成长的目标。

结束语:雏嫩的中国律师面临着许多生存与发展的困惑,但困难、矛盾只是一种挑战,它决不会掩蔽13万中国律师在改革开放社会大舞台上放射出的熠熠光芒。寄希望于青年律师吧,他们是中国律师业的未来和希望所在!

这是一篇旧文,作者为湖南省一位名为文永军的律师,文章写成于2005年。话说2005年我还没有进入律师行业,所以这位律师是我的前辈。但是当时我已经开始学习法律了。只是一开始对于律师的执业规划和定位并不清晰。文律师的文章写得很务实,即便是在十三年后的今天,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但是文章里提及的律师行业的某些现象依然存在。我今天只谈一个问题,就是青年律师的成长。

首先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什么叫青年律师。我觉得不一定要明确定义多少岁以下的律师属于青年律师,这里的律师主要是指进入行业不久年龄偏轻资历尚浅的律师,这里就统称青年律师。这些人确系律师行业的主流人群。这些人大都是进入行业不久,或者刚刚毕业,二十几岁的人生背景,人生阅历尚浅,或者从其他非常不相干的行业转行而来,没有固定的客户资源,也没有娴熟的执业技巧。青年律师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一个青年律师,他/她有足够热爱律师行业的热情,他/她有足够努力地去经营律师事业,他/她热爱学习,善于反思,勤于总结,他/她肯定会有所成长。如果一年不能有所成长,那么三年,五年,十年呢?如果十分认真努力去做律师,十年仍不能有所成绩,那么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定位和期望值。律师行业的门槛其实看似高,其实并不高,但是律师行业的二八法则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律师自身的原因。当然其他的外部原因也有很多,但是,作为个体而言,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仅凭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却可以仅凭一己之力改变自己。努力塑造自己,千万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后悔选择了律师行业,更不要对律师行业甚至中国法治失望从而退出。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别人的压力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也有人认为坚持做律师很不容易,我认为,做喜欢的事情是不会有坚持的感觉,只有做自己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事情会感觉到特别坚持,一直坚持不容易。

第二个问题,什么叫成长?凭什么认定律师成长了?律师的什么变化可以称之为成长。我觉得这个成长应该是多方面的,这种成长体现在不仅仅是年龄的累加和资历的累积,更多的是人的厚度和深度的增加。即在人的品格、专业能力等都有了质的变化,如果你有足够好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创收能力自然就上去了。整天盯着赚钱,却不踏踏实实地做手头的事情反倒是适得其反。

上一篇:投资项目对政府汇报范文下一篇:体育运动会奖状模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