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18

法律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以下以某商学院法律系专业实习情况为例, 该商学院法律系开展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为全面掌握该系专业实习的实施情况, 研究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工作的对策与方案, 该学院的园区督导委通过与系负责人访谈、查阅资料、实习基地调查等形式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某商学院法律系关于专业实习工作的基本情况

法律系除了在学期间开展见习工作外, 还加强学生的毕业实习, 现已有5 届一共1500 份的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此次的调研主要基于9 月到11 月的毕业实习工作的相关情况。

总的来说, 法律系领导班子对实施专业实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并采取了具体措施, 保证从出台方案、选聘实习指导老师、联系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工作以及考核评优等各环节的落实。

从毕业实习的管理来看, 根据每年的规定,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9 月1 日到11 月7 日间。在实习的准备阶段, 针对11 级的国际经济法、律师实务、民商法和行政法四个方向共291 名学生, 该系制定实习计划表、实习大纲和实习方案三份文件, 除三位年纪较大的老师指导学生较少外, 其他每位老师指导19 位学生。

从查看学生的实习报告来看, 该系的实习报告整理有序。实习报告里记录着每天的行程简记, 主要简单概括了每天的工作情况。该记录方式比较好, 不但有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有利于学生周记和报告的总结, 而且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了较好的法律实务素材。

从实习基地的调查情况来看, 该系与18 个实习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其中某法庭和该地司法局两个实习基地联系较为多, 通常会有部分学生集中实习的安排。根据地点就近的情况, 选取了该法庭作为调研的基地。通过调研, 该法庭给予了法律系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支持, 自从合作以来, 一共接受了八批学生, 共计24 名学生。同时针对学生的情况, 给予一些很好的建议: 学生的法学知识较为完善, 但学习法学方式方法有一定的欠缺, 缺少法律思维方法的训练, 不能较好地把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案例中, 建议多增加一些法律辩论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逻辑能力。

二、民办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实习具体实施存在的问题

( 一) 部分学生毕业实习状况流于形式。由于大部份学生是分散实习, 无法集中管理, 导致毕业实习状况流于形式,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一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按照系部要求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锻炼, 要么躲在学校或家里准备考研, 要么进行司法考试复习; 二是整个实习期间很少到实习单位参加实习锻炼, 整个毕业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 二) 监控手段比较单一、简单。基于分散实习的要求, 该系为学生指定了校内实习指导老师, 但由于分散实习的不集中性, 指导老师无法亲自指导学生, 主要是通过电话、信息等方式予以监控, 并不能客观的、真实的掌握毕业生的具体实习状况。

三、民办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实习的意见与建议

( 一) 完善实习成绩的考核方式。在动员大会中, 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实习成绩的评分标准, 让实习指导老师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形成一个正态分布。同时, 让实习单位充分了解到评分标准的内容, 以便校外实习指导老师知道评分的根据。

( 二) 实习单位类型的多元化。目前法律系现有的实习单位主要是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以及具有法务岗位的公司, 这些实习单位的行政充分体现了法学专业的特色, 并没有彻底的、真正的体现“法商结合”的扮系特色。因此, 在保证原有实习单位的基础上, 结合该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应增加新型的实习单位, 如工商机关、税务机关、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等具有“商”特色的单位。

( 三) 实习指导监控的多样化。由于学生分散实习, 无法集中管理。法律系可以在原有电话、信息远程监控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些方式, 安排一定的实习经费, 如派送老师到某些实习基地探访学生实习情况, 对学生的实习作假情况进行一个具体有效的监控。同时以系的名义给每位学生的实习指导单位寄收函件, 以便及时了解情况, 同时也加强法律系与实习单位的良性互动。对于现有集中实习的基地, 建议多鼓励和安排学生去实习。

( 四) 实习意见的总结与汇总。针对现有的法律系5 届毕业学生共计1500 份的实习报告, 在报告中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对实习的看法和建议, 建议有效利用这些实习报告中的建议, 全部录入电子版, 进行编码分析, 对以后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

摘要:法学本科专业实习包括课程学习间的见习和毕业实习, 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当前形势, 法学本科实习工作较多数流于形式, 监控手段单一, 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甚理想, 在民办高校中的法学专业实习情况也尤为突出。结合当前形势, 重新审视专业实习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改善专业实习的质量, 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进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法律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法学专业 本科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人才培养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往往是为社会培养从事法律、司法工作或者与法律相关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中的公平性。现阶段,各个具备法学专业的本科院校都积极的强化自己的专业建设,并不断的补充优秀的师资,因此法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化教育往往能够达到理想水平。而由于本科课程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几乎为零,加之司法考试中道德教育比率的不足,整个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体系中对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非常的缺乏。因此,现阶段法学专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探究,以逐步的提高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比重,进而强化本科阶段学生发展职业道德教育。

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文章主要针对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探析,因此在本节文章首先对其重要性进行简要的阐述,以充分体现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本科法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而促进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重在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法学毕业生往往会从事律师、法官、法律顾问或者其他与法律相关的职业,而这些职业的特殊性就表现在与法律的密切联系,因此毕业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来保障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外,还应当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进而保持自己的客观性以及工作的公平性。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注重法学专业人才职业观、道德观的培养,进而督促法学毕业人才在从事法律工作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公证的来处理法律事务。因此,从从业人员道德素养来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有着显著的重要性。

二、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法学本科阶段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在本节根据之前的分析以及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来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

1.明确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保障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重还十分的欠缺,加之司法考试以及日常考核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也相对较低,因此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阶段的开展工作几乎无法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所以现阶段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学要注重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并引进专业的师资来从事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时间的保障以及优秀教师的推动,法律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够获得最为有效的提升。

2.适当提高我国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高校与社会共同保障教育的开展

考试往往是作为对一个人能力考查以及对一个人学习进行约束的最佳的方法,我国司法考试除了是对法学专业学生起一个考查和约束的作用外,还肩负着为国家挑选合格法律人才的重担,因此司法考试不仅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甚至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以及推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司法考试就可以适度的提高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即除了对学生专业素养做严格要求外还应当积极的对学生职业的素养做相应的考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会依据司法考试的实际要求来逐步的进行调整,进而高校与社会进行联动,共同保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而考试内容的变化又会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一个良好的督促作用,整个法律職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社会以及学生自己的联动下将会取得最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3.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学效率的提升来促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强化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展,但是现实的情况下,不少的学校仍然采用教师机械化灌输的模式,即让学生被动的记忆教师讲述的一切内容。在这种环境下,即使学校能够安排入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其教育的开展也只是通过相关条例的灌输来进行,进而其教学效果始终无法被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在现阶段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创新法学专业培养的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形式优化教育教学的模式,进而从教学方法方面不断的提升法学本科教育的效率,以保障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积极的效果,保障法学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法务人才。

三、结束语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显著的意义,现阶段,由于高校教育以及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缺乏,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法学专业教师要积极的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促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进而保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质和量,以为现阶段高技能、高素质、高品德的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最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瞿华平.我国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中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4,33:223-224.

[2] 李霞.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2:84-85.

法律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学生培养 博士培养 国际化教育 通信学科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的推动和高校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来华就读的留学生逐渐增多。官方统计数据表明[1],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达39万人,涉及高校、科研院所811家,其中博士留学生14,367人,占学生总数的3.6%。博士留学生教育属于留学生学历教育中的最高阶段,博士学习期间强调研究的创新性,博士生经过了硕士阶段的科研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而且他们年富力强,思维活跃,没有繁杂的社会事务,可以专注于科研,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博士留学生的培养,在形成优质资源的同时,可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国际生源,形成一种优质生源与学校国际声誉的良性循环,这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的博士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同时我国属于非移民国家,与欧美多数国家相比,有着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因此,中国博士层次的留学生教育规模远小于欧美发达国家[2];目前,从国家到高校,针对博士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博士留学生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博士留学生培养中具有共性。针对这系列问题,学者与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调查与研究,形成了多篇研究报告与文献[2-7]。然而,目前为止,并没有专门针对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留学生培养为例,探讨通信行业博士留学生培养的背景、存在的问题、解决思路等,供广大学者参考。

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留学生教育对于推動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英文授课的高级专业课开课不足, 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滞后和博士留学生教学管理经验相对不足等。为此, 要提高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 应建立适应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使留学生招生"质"与"量"并重、加强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提高专职管理人员的水平以及进一步总结博士留学生成才过程中的经验。

一、培养通信学科博士留学生的意义

引进博士留学生是学校高水平科研发展的需要。首先,从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经验来看,世界一流的大学往往用于国际化的研究团队;以麻省理工大学通信与网络研究所为例,该所九名在读研究生分别来自六个不同国家。博士留学生在麻省理工学习期间,可以通过与不同文化、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交流,实现互利互惠,避免闭门造车,有利于高水平学术的发展。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行业需求,具有优秀科研潜力的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往往选择了国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深造,引进高水平国际留学生可以弥补本地优秀生源不足的问题。

培养博士留学生是我国通信行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通信行业目前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除了中国自己的国际化人才,企业也招聘了海外人士从事市场发开、运行维护、技术研发等工作。以华为为例,2015年华为拥有17万员工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开展了电讯业务,其中海外市场员工本地化超过75%[8]。然而,这些国际技术人员并不一定完全了解我国国情与企业文化,融入企业需要一定的过程;通信行业急需熟悉国内与国际文化理念与商业规则的人才。通过培养博士留学生,我们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解中国、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当地市场、会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教学科研实力的体现。推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英国创造了稳定的外汇收入;美国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了其科技水平;澳大利亚在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中获得了高素质的移民。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不仅实现了外汇、科技、移民等收益,更能展现综合国力,提升该国的世界大家庭的影响力,为人类文明做出突出的贡献。

二、通信学科博士留学生培养问题

本文主要从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科博士留学生培养上的问题进行探讨。

其一,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规模与导致英文授课的专业课开课不足。我们目前留学生规模较小,还没有达到开设专业课的人数要求。一些专业课只有一名学生需要上课,而为此专门开设一门英文课程会浪费大量的教学资源。由于语言问题,留学生亦不能参加中文授课课程的学习。这是学生对专业知识需求与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

其二,我校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滞后,制约留学生教育发展。博士留学生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我校在博士阶段的核心课程建设上相对落后,课程设置跟不上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为了满足培养方案要求,某留学生参加了英文授课的《通信原理》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知识深度不能满足博士研究生要求,学生感觉学起来很轻松,课后需要自己寻找一些专业书籍进行深入学习。这是学生对国际化课程的需求与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

其三,留学生情况复杂、个体素质不一。由于博士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他们的基础知识、科研能力、个人素质都有差异;一套统一的培养方案与要求不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这往往将博士培养由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博士生转变为了培养满足"技术通用指标"的人。这是个人需求与通用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通信学科博士培养解决办法

针对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科博士留学生培养的问题,我们简单谈谈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慕课"等现代教学方式解决专业课不足的问题。

專业课开设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具有国际化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办法有:“走出去”与“请进来”。第一,“走出去”: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部委与重庆市各类人才基金、人才项目和校际交流等机会,有计划地分批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讲学、访问或短期交流。另外,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请进来”:引进海外优秀人士来校任教,促进教师来源的国际化。招聘国外专家、学者、教师长期授课或短期访问或讲学,聘请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招聘国外大学毕业的优秀硕士、博士任教。

其次,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国际化教学的专业课程,我们可以推广使用“慕课”等远程教育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安排高年级的学生或新进教师辅导学生功课,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二)加强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

在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上,我们应当选择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的课程,大力引进国外优质原版教材,学习国外优秀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可以与国外大学共建课程,课程信息与国际接轨。利用开放性课程资源,将国外优秀课程资源与学校共享。与国外兄弟院校建立学费互认机制,可以推广学生选修跨校、跨国课程。适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发挥任课老师的作用,主动增加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

在教学上,要求教师全英语讲授专业课。任课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保证授课内容具有国际视野与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任课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法,增加启发式、研讨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方面,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着重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注意总结教学过程中累计的经验与收获。

(三)推广个性化教育与针对性教育

在博士留学生培养中,注意推广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的需求定制开发符合个人发展的培养方案,避免机械式的培养模式。要求注意博士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不同,在博士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考核与诊断,综合分析学生的潜质特征与自我价值倾向,结合现阶段学生个人能力与目标要求,与学生一起对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与分析,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学习管理规则,并将培养方案提交给相关管理人员备案审查。通过个性化定制的学习方法、知识培养体系、管理规则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科研培养、能力构建、通识教育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对博士留学生的工作态度、学术道德、个人情操、学术构建、思维与动手能力、创新力、技能与经验累计等展开教育和培养。

四、总结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作为学历培养的最高阶段,博士留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高等学府综合实力重要体现之一。高校立足通信行业,为祖国输送了千千万万通信学子;面对教育与通信产业国际化的大趋势,应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工作,学习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我国通信行业博士留学生的教育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智力支持与科技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EB/OL].Beijing:(201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 7/201604/t20160414_238263.html.

[2]沈文钦,王传毅,金帷.博士生跨国学位流动的国际趋势与政策动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6, 37(3):46-55.

[3]文雯,王朝霞,陈强.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经历和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1(10):55-62.

[4]黄海,陈坤艳.航天学科留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22:39-45.

[5]张宪国,林承焰,卢虎胜等.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8):100-104.

[6]张昕宇.关于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3,23(3):73-75.

[7]郑刚.新世纪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改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1(01):57-62.

[8]HUAWEI.Huawei Annual Report 2015[R].Shenzhen:2016.

法律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学专业 本科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人才培养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往往是为社会培养从事法律、司法工作或者与法律相关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中的公平性。现阶段,各个具备法学专业的本科院校都积极的强化自己的专业建设,并不断的补充优秀的师资,因此法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化教育往往能够达到理想水平。而由于本科课程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几乎为零,加之司法考试中道德教育比率的不足,整个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体系中对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非常的缺乏。因此,现阶段法学专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探究,以逐步的提高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比重,进而强化本科阶段学生发展职业道德教育。

一、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文章主要针对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探析,因此在本节文章首先对其重要性进行简要的阐述,以充分体现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本科法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而促进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重在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法学毕业生往往会从事律师、法官、法律顾问或者其他与法律相关的职业,而这些职业的特殊性就表现在与法律的密切联系,因此毕业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来保障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外,还应当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进而保持自己的客观性以及工作的公平性。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注重法学专业人才职业观、道德观的培养,进而督促法学毕业人才在从事法律工作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公证的来处理法律事务。因此,从从业人员道德素养来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法学人才的培养有着显著的重要性。

二、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法学本科阶段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在本节根据之前的分析以及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来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

1.明确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保障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重还十分的欠缺,加之司法考试以及日常考核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也相对较低,因此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在法学本科阶段的开展工作几乎无法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所以现阶段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大学要注重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的定位,并引进专业的师资来从事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时间的保障以及优秀教师的推动,法律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够获得最为有效的提升。

2.适当提高我国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高校与社会共同保障教育的开展

考试往往是作为对一个人能力考查以及对一个人学习进行约束的最佳的方法,我国司法考试除了是对法学专业学生起一个考查和约束的作用外,还肩负着为国家挑选合格法律人才的重担,因此司法考试不仅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甚至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以及推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司法考试就可以适度的提高法律职业道德的比重,即除了对学生专业素养做严格要求外还应当积极的对学生职业的素养做相应的考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会依据司法考试的实际要求来逐步的进行调整,进而高校与社会进行联动,共同保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而考试内容的变化又会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一个良好的督促作用,整个法律職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社会以及学生自己的联动下将会取得最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3.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学效率的提升来促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强化

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展,但是现实的情况下,不少的学校仍然采用教师机械化灌输的模式,即让学生被动的记忆教师讲述的一切内容。在这种环境下,即使学校能够安排入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其教育的开展也只是通过相关条例的灌输来进行,进而其教学效果始终无法被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在现阶段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创新法学专业培养的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形式优化教育教学的模式,进而从教学方法方面不断的提升法学本科教育的效率,以保障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积极的效果,保障法学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法务人才。

三、结束语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对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显著的意义,现阶段,由于高校教育以及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缺乏,整个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法学专业教师要积极的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促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进而保障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质和量,以为现阶段高技能、高素质、高品德的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最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瞿华平.我国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中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4,33:223-224.

[2] 李霞.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2:84-85.

法律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自考 社会助学 实践与思考

前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考助学活动中,相当一批社会助学组织已经发展壮大起来。许多民办高校,例如西安外事学院就是如此,目前我校依然将自考助学作为自身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专业自考助学的实践

1.自考助学的现状分析

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是在2004年学历文凭(专科)考试的基础上重新开设的。从2005年秋季开始正式招收英语自考本科生,到目前已进行了五年多的时间。由于自考学生参加的是国家考试,他们没有统招生的正式学籍,毕业证书不受制于校考课的成绩,因而出现不少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生源减少

基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连年扩招,适龄人口下降,自学考试难度增加等因素,参加自学考试的全日制学生人数连年快速下降。外事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自考生入学时有1200多人,到了2009级入学人数下降到220多人,5年时间入学人数下降率达到81.7%。

(2)学生流失率较高

新生入学时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劲头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课程难度的增大,到大二、大三、大四时老生报到人数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基础太差,难于坚持下去;二是有些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难以跟上学习进度,最终放弃学习;三是考证受限。自考生由于没有正式学籍,因而没有资格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学生在还没有拿到自考毕业证书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就业。

(3)部分课程考试过关率普遍太低

由于各省(自治区)自学考试专业计划中的考试科目不完全一致,有些科目为全国统一命题,有些科目为各省(自治区)自己命题,加之主考院校大多没有专职的命题教师,因而造成不同科目之间的难易度差异很大,即使同一科目在不同时间的考试试题的难易度差异也很大。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课程考试过关率普遍比较低。

2.自考助学的实践

(1)教学组织与管理

西安外事学院的自考本专科专业有近40个,学生和教师分别归在各相关的二级院进行教学与管理。各二级院根据学生人数多少设立白考系或自考专业班,与统招生并行组织教学。学校教务处设立自考科,统一管理、下达和协调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组织考试与毕业证书的审核与发放。由于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自考学生人数较多,设立自考系,在学校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的双重指导下,独立组织教学。

(2)课程及考试的设置与安排

根据陕西省英语专业自学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科目,英语自考系按照专科课程与本科课程的难易程度和相互联系,将专科课程和本科课程分别安排两年开设。对于学分虽然不多,但是课程内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如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第二外语、英语口语、英美文学选读;相应减少学生容易通过的课程的课时数,如公共课程。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学生意向开设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方向的课程,实行课程编班管理。

为了扩展学生知识,方便学生就业,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校考课程。其中有些为学校统一设置,有些为各专业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设置。自考英语专业开设了体育、办公自动化、英语实用语音、教育学、心理学、中学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会展英语、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

(3)学生管理

由于陕西省的自学考试较严格,含金量高,在外省认可度较高,加之西安外事学院的办学声誉好,因而自考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远至新疆、黑龙江、海南、福建等省份。英语专业的自考生总人数在1000左右,学生个体情况差异较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新生入学后,自考系对其组织考试,按其成绩进行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学生的生活、纪律与思想工作。学生跟班就读,组成从大一到大四的4个年级。入学后与统招生一样参加军训,进行人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每个学期末要参加二级学院组织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学期中期二级学院都要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问题进行讨论沟通。学校每年组织自考工作座淡会,就学生学习与管理进行研讨,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师资配备

外事学院对于自考生的任课教师配备以专职教师为主,同时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人数多少,适当聘用一些有自考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英语自考系的专职教师在15名左右。专职教师大多是多年从事自考教学的富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和新人职的毕业研究生,学历由起初的本科为主逐步过渡到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到50%以上。口语课主要由外籍教师担任。

(5)教学过程

外国语学院的自考教学及管理以“三率”为目标,即“提高报到率,提高到课率,提高国考通过率”。在明确英语专业自考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摸索本专业自考的特点,发挥教研室和备课组的作用,实行教研室课程负责制,集体备课,统一教案,讲课、复习均与国家目前的主要考试题型相挂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考试要求,经常征求学生们对老师授课的意见和要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对英语底子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与帮助。教学督导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与任课教师和领导沟通。对外聘教师实行动态管理,经常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学生每学期要对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书面评价,提出建议。学校对教学效果优秀,自考通过率高的授课教师进行奖励。这些措施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不断提高考试过关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6)取得的成绩

英语专业的自考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年均各科平均考试通过率由2005年的约46%提高到2009年的近70%。

思考与建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社会化、开放性的考试形式,在普通高校教育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也获得了用人单位和许多国家的认可。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人们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大大增加,要想自学考试长久不衰地进行下去,就需要对自学考试本身作必要的改革。

1.改革传统保守的专业设置,增加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

我国自学考试目前开设的专业已达200多种,但是有些专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及时停考这些专业,相应开设社会需求更多的应用型专业。比如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英语口译专业、英语笔译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法律英语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外贸英语专业等。

2.取消对自考生考证就业及考证的限制

接受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共教育资源和证书制度应该向全社会开放,作为受教育者的自考生应该被允许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包括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3.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自学考试属于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表现出国家考试试题的质量和水平。试题的难易程度和稳定性关系到毕业生的学业质量和考生的命运。为了对广大考生负责,希望政府加大对自考的投入,各级自考机构也应该切实重视这一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组织考试的形式上。

4.改革教材内容,实行教材多样化

水平考试所要求的是考生最终达到的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途径和学习材料应该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而应该是百花齐放,在国家自考专业委员会规定的标准下,各出版机构组织专家教授协力编写,使更多的优秀教材脱颖而出,帮助考生更加切实有效的掌握学科知识。

对助学单位而言,要想吸引学生参加全日制自考助学学习,把自考助学这一教育模式巩固发展下去,就必须分析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努力加强和改革自考助学的方式。

首先,助学单位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人力、物力上保证必要长期的投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其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助学活动,切实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助学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要以考试要求的水平和填补学生空缺为目标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助学活动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助学单位要利用其校园资源优势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创新大赛、演讲比赛、口语角、才艺展示等,丰富学习生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首要任务。个人自学与参加学校组织的助学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个人自学主要为应试学习,而在学校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在助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考毕业生在社会上有相对较高的声誉。经过多年的自学锻炼,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自考不仅使很多人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还帮助很多人通过自考实现了硕士梦、博士梦、出国深造梦。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旋律,自学考试以其独有的教育方式必将与社会发展长期共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加强德育I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78/inf08778 htm.

[2]罗志坚,彭鹿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教自考产生的影响极其发展路径,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3]潘懋元,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教育与考试,2008(6)

[4]王安安,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督导体系实践与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09(12)

[5]吴伟英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探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法律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毕业设计

在我国,高职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制定适应岗位需求与行业特点的教学计划,开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固然重要,而如何把住毕业考核关,将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因为,毕业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事现实工作能力的综合考核,其完成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业水平及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法律专业一直是高校招生的热门专业,法律事务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专业之一,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熟练应用法律知识及手段处理各类案件和纠纷的能力,能适应公、检、法、司、安、企事业单位等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些单位,其性质的独特性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学生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构建和获得,主要是依赖于学校的培养模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课程设置。

法律事务专业传统的毕业考核模式及存在问题

我国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各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些毕业考核的模式,但这些毕业考核的模式并不完善。如: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文科院校对学生毕业的考核是采用毕业论文形式进行的。法律事务专业传统的毕业考核方式有毕业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几种。虽然形式不少,并且案例分析和调查报告其中的实践应用价值也同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但是由于学校的导向性不明确,教师也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案例分析和调查报告,致使大多数学生在毕业考核时选择论文的形式。有的学生虽然自己选择写案例分析和调查报告,也大都是拼凑而来的,只有文字内容,没有实践意义。

作为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来说,其目的是要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的法律人才,而不是学术研究型的法学人才。法学论文的写作,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太难了,脱离了他们的掌握范围,而研究的内容也不是短短一篇论文可以说清楚的。另一方面也无法衡量学生对法律知识以及实际处理法律事务能力的掌握程度,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职院校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改革考试方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将考试方法改革与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与理论教学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开设了法律事务专业的学校应该主动引导甚至规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让毕业考核从水平低下的困境中走出来,毕业考核导向由学术性转变为应用性。

法律事务专业实行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法律事务专业毕业论文方面的规定时,事无巨细,从字数到格式再到引用法条的表述,从参考文献到文献综述悉数纳入规范。当然,从学术规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训练是相当有必要的,但在过多的规范限制下,泯灭的是法律能力的展现,法律思维的表达。因此,法律事务专业有必要改变本科层次要求的毕业论文写作的考核模式,通过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法律问题、领会法律精神,使毕业设计成为一次直接检验学生的岗位协作与人际沟通、法律语言表达与法律事务处理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就业岗位方向选择和执业能力的一次最佳机会。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是那一门法律课程能单独解决的,需要毕业设计这样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的是法律课程的相互整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生存发展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本身,而是一套法律教学计划的应用实施、考核体系的完善程度反映,更是对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检验。可以说,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的好与坏,可以反映出该专业的教学实力和成果体现。因此,对法律事务专业实行毕业设计是必要和可行的。

法律事务专业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的方案设想

对法律事务专业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必须结合本专业、有关行业发展、岗位需要来进行。毕业设计应该结合在某一项具体现实法律工作场景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探索与尝试。学生进行计划、观测、数据处理、法律文书写作、结果分析和综合归纳,临时答辩,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以后的法律工作场景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的法律语言能力和法律知识应用能力,促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对以后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思考和了解,对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有较多的感受。

实施过程的原则(1)学生主体原则。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结合学生个人特点,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明确目的、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考核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2)针对性原则。针对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确定题目,确保每个题目都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以后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3)科学性原则。选题难易合理。设计过程中,积极利用各种先进方法和手段,收集案例材料,编写司法文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4)实践性原则。在考核现场,考核测评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就设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并就扩展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目的和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即收集、判断、运用证据的能力;压缩案件事实的能力;正确理解法律规定的能力;运用法学原理分析案情的能力;应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文书制作能力等。

设计题目的选择选题的合适与否对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选题时应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同时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着力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法律事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有关规范。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法律精神的理解能力、加深拓宽原有的法学知识结构。可以针对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确定题目。公、检、法、司、安、企事业单位等岗位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如执法、经济合同审查、法庭辩论、法律文书制作等,都可以成为题目的方向。

设计的内容设计的内容应该涵盖法律职业所涉及到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场景,在具体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事务。以下不能一一列举,只能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说明。各个学校可以针对本身的优势、教学特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设施进行安排。(1)案例演示。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案例,或学生自己收集自编案例,然后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在考核现场演示。例如,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职能管辖”,可以把学生分为6人小组,演示案例,说明公、检、法三机关之间在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培养学生进入角色,模拟人民法院和律师事务所的部分办案过程,考核现场成了“实战”的战场,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枯燥的法律规定。在自编、收集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找专业老师探讨、利用课余时间搞社会调查等形式,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增强了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模拟法庭。必须选用典型案例。案例的选取一般考虑以下要素:第一,时效性。即先由学生选出2~3个当前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真实案例,然后由指导教师审定。第二,专业性。根据法律事务专业课程讲授及设置内容需要,案例应体现出本专业课的特色及专业深度,能反映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理论方法。第三,疑难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专业深度和难度。其疑难程度为,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学生必须经过认真地思考和深刻的分析,正确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法学专业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四,可辨性。即案件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给双方“当事人”都留下一定的思辨空间。(3)法律調研。基本目标就是希望学生通过法律专业人员的“手把手”指导,以司法工作者身份直接参加司法工作,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到校外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5)法律援助。近年来,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模式成为实践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社会观和社会责任感。以法律援助为主体的毕业考核模式,必将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6)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法务秘书。随着全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合同化概念已深入人心,各企、事业单位及各种社会团体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他们现在需要的是熟悉我国各种法律、规定,并能运用相关法律条文独立完成办公室的工作和管理,协助领导处理各类日常法律事务的复合型秘书。

总结与评价建立一个真实反映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也是实行毕业设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1)整个毕業设计的程序是否合理,学生的处理过程是否合法。(2)对法律规范的运用是否准确,对法理的理解和表达是否透彻。(3)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精彩、有法律逻辑性。(4)法律思维的能力是否合格,临场应变能力如何。(5)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评价的标准应明确、具体、合理,尽量分解量化,并应事先为全体学生所知,这样才能保证公平性。就学生而言,应允许各方(包括旁听人员)提问,受问者应作正面回答;由每组学生派代表讲解本组的准备过程,准备情况;每个学生要写出自己参与设计所做的具体工作(含法律文书写作)的报告,并对其他学生所涉角色和法律文书进行评价。就考核老师而言,在充分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后,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对个体学生的表现作出具体评价和打分。评价时要注重对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精彩见解以充分肯定,对表现出色的予以表扬,并可在对整个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作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入的思考题目。

在开设有法律事务专业的高职院校采用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考核,不仅是需要方案上的可行,同时也需要制度上和设备设施上的保障,以及师资力量的保证。因此,相关院校可以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设施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论证,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方案,并就方案进行细化,让毕业设计真正成为检验教学水平、考察教学效果和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尺,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法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镝,杨斌.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6,(10).

[2]张镝.高职法律专业刑事诉讼法课堂教学的改革[J/OL].http://www.tech.net.cn/y-jxgg/fsff/2638.shtml.

[3]李殿英.利用高校模拟法庭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杨琴.模拟法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5]陈训敬.模拟法庭应当成为法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综合课[J].管理与效益,1998,(3).

[6]孟宪乐.模拟法庭教学法研究[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2).

[7]甫玉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作者简介:

刘杰明(1972—),男,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哲学、行政法。

上一篇:辅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