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范文

2023-09-23

国有企业范文第1篇

摘要:现如今,企业管理主要遵循的是民主管理方式,并且民主管理也是营造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国有企业工会在新形势下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工会在新形势下参与进行民主管理的途径,并且提供了相关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新形势;民主管理;管理途径

引言:

習近平主席曾在会议上提出,现如今,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中华人民的中国梦。因此,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一定要把握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国有企业工会在新形式下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是职工代表大会,这是独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方式,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创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切实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增强国有企业工会服务、创新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推动工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我们应该把职工代表大会建设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不断促进国有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改革和进步的大事方面入手。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工会的基本情况

新形势下,为了帮助国有企业工会更好的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应该要对国有企业工会的内部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职工代表大会是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同时,它也是中国根据自身特色所建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管理方式,是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成分之一。伴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管理方式的不断前进,政府对于民主管理方式的应用越来越重视,那么政府就会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对其不断改革创新,从而借助于职工代表大会来促进国有企业工会的民主管理的落实和完善[1]。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内部所建立的民主管理制度还不足以支持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就推动了政府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步伐,那么,为了完善国有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政府应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国有工会内部的员工考核和审查制度,从而为国有企业工会在新形势下参与民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国有企业工会还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不断贯彻和执行党所发布的方针和政策,企业内部人员应该自觉地遵守和服从党和国家的政策,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实践和创新中提升国有企业公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推进常务公开民主管理,积极推进广泛协商民主的多层制度化

国家领导人曾明确表达过,我们必须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积极调动员工依法执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积极性,使劳动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这一讲话给我国国有工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有企业要推行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并且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实现国有企业中基层管理层的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和实践保障[2]。首先,实行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权的实施,让群众自觉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管理氛围,同时,他还保障了我国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从而确保我国的集体协商制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推行,进一步丰富我国多民主协商的民主政治制度,使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化,更好地实现民主管理。

(二)通过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来确保其履行职能的能力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有企业工会的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但是要想切实有效的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就必须从基层抓起,让职工代表和职工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权利。因此,高层领导者将选举高素质的职工代表作为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保障,职工代表起到桥梁的作用,它一方面要与职工联系,认真听取职工的看法和意见,另一方面还要整合所有职工的意见,向上级领导反映。但是,实践证明,许多职工代表不重视整理广大职工所反映的意见,导致问题不能够被及时解决;许多职工代表常常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局限,导致他们不能发现所有问题内部的本质联系,不能够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有的职工代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聆听广大职工的意见,或者是不能够对职工反映的意见感同身受,这就导致职工所反应的问题,不能够被有效的传递给上级领导,从而不能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

职工代表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首先,他们始终把解决群众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并且走入职工内部,积极的了解目前的工作现状以及思想情况,能理解广大职工的利益诉求,并且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挑战向上级领导反映。其次,职工代表要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职工代表要想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务,就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行为中,并且对自己所要履行的职责以及如何实现职责清晰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上级赋予的职责。最后,要加强职工代表的道德素养教育,选择乐于为群众奉献、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作为职工代表。职工代表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就必须牺牲某些自身的权利,包括放弃一切休息时间、牺牲晋职的机会等,这就需要职工代表有较强的责任感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从容的应对群众所面临的困难,这样才能被群众所信任和依赖[3]。只有这样,我国企的职工民主权利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国有企业工会的作用便是作为党联系群众,它起着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作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国有企业工会就必须企业的工作为重心,顾全我国的发展全局,提高企业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因此,国有企业工会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维持企业内部环境稳定安全,保证民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首先,国有企业工会要始终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宗旨,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采取积极行动去维护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工会本身制定的基本制度,准确落实国有企业工会在实施民主管理方面的使命和任务,积极构建民主管理平台,推进民主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4]。其次,国有企业公会还要确保国有企业实施民主管理的权利,确保国有企业能够有效地执行、参与、行使、监督的权利,始终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国有企业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最后,国有公会应该担当起桥梁的作用,积极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雇佣关系,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稳定的职工关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促使国有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注意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国有企业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只有选择正确的途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促进国有企业的民主管理,确保企业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因此,国有企业公会必须从三方面入手,落实好国有企业工会参与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通过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形式,推进我国民主协商制度的建立;提高民主代表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民主管理氛围,推进国有民主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谢斌. 论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如何有效实现民主管理[J].  2021.

[2] 邱旭, 肖朝萍. 国有企业基层工会加强民主管理的对策探索[J].  2021.

[3] 董栋.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J]. 花溪, 2021(23):1.

[4] 梁艳. 国有企业工会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的对策研究[J]. 安防科技, 2021(21):1.

国有企业范文第2篇

摘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融合符合新时代的企业与社会发展要求。党建工作属于思想性工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对于人才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各项事务的重点,而人才培养可以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二者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发挥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有着主要领导作用,同时生存的考验也更加严苛,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沉重。国有企业应该对自身背负的使命引起重视,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继续为推动国有经济做出贡献。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培养;融合

一、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党建就是党的建设,是党保持性质及活力而展开的一系列完善活动,同时促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党的建设实践相统一,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建具体包括了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纪律建设以及作风建设等内容。国有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党建工作,另一方面依靠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同时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交流也逐渐增多,这就导致职工在思想方面的想法也遭到冲击,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考验。国有企业必须要正视这个情况,积极探索创新,为党建工作助力。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局面稳定前进,国有经济也在不断的再创新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也逐渐处于劣势,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更加急切。因此,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的重要一目了然。其融合有利于明确国有企业的争取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融合所面临的困难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思想观念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该真正意识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的重要性,才能推进具体融合时的行动力。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企业,其内部已经形成了严谨的结构,但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又属于思想意识上和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领域。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充分意识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施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将两者分割成两部分来看待。其次,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相融合有着重要的价值。国有企业管理者只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充分意识到关联的重要性,并且没有尝试过通过二者的融合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就会阻碍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二者的融合有待深入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所针对的人群虽然存在一定的重合,但并没有完全覆盖。二者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成功。正因如此,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融合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国有企业将这二者之间的融合理解的很简单,认为融合就是用党建工作来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以及正确的立场,保证培养的人才都有着正确的思想觉悟,同时用人才培养来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技能,使其为普通职工树立榜样。如果还是一直徘徊在初级阶段,不能多方面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就很难继续发展。

(三)融合活动有待实施

要想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必须要有实践活动作为支持,否则将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实实在在的产生好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力气,但还是缺少一些典型的实战内容给予支持,与项目匹配的考核体系更是没有。这就导致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始终现在纸面上,没有办法产生实际的作用。

三、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融合的策略

(一)更新思想理念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认识到二者深度融合是一种趋势。党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做好党建工作也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党建工作引起重视,让其成为国有企业工作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稳扎稳打,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在深度融合的具体过程中人才培养要始终依靠党建工作,提高人才的思想素养,在人才培养中酌情加入党建内容,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

(二)创建融合载体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融合中需要有一个载体作为平台,以此来确保融合的工作有所支撑。融合载体应该包括组织载体和平台载体。首先,组织载体需要国有企业党委在促进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融合中肩负重大的责任,党委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培养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融合的有用条件,争取将党建工作的优势转变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优势,同时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其次,平台载体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黨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相融合工作的现代化应用,可以在国有企业的办公系统上创建出一个专门的部门终端以及手机App软件,利用各种社交App来实现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之间的信息交流。融合载体的创建是国有企业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主要支持。

(三)丰富融合项目

项目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效地推进作用。国有企业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要组织一些有价值,且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可以为二者的有效融合。项目可分为常态化项目和非常态化项目。常态化项目是指国有企业定期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例如党组织的常规活动在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是否正确,还要努力将党员党员干部打造成技术先进者,在一些常规的职业培训时,要鼓励广大党员承担重任,以技术先进者的身份做好培训和示范。非常态化项目一般是指处以某一目的下而临时开展的活动,例如在“五一”或者“十一”的时候进行“岗位技能比武大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以及先进技术骨干的领导作用,以此来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

四、结语

党是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国有企业做好人才培养,有助于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保证国有企业在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左右,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一致性。同时,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二者的深度融合,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政治地位,统一扩大国有企业的职工的正确思想认知,为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臻.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2):125-126.

[2]于焱.浅谈新时期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互动性[J].国际公关,2019(05):162+164.

[3]刘正波.国有企业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工作模式及其路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185-186.

国有企业范文第3篇

专业: 国民经济学

姓名: 覃洁学号:1210250015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理论专题》课程类型: 必修

上课学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总课内学时:40课时

考核方式:论文考试时间:2013年1月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任课教师(签章)

年月日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思考

——基于铁道部撤销的探讨

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发展起来了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无论是对国有企业产权进行私有化改革,还是在现有背景下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来提高效率,这些措施在实践中都是不可行的。一个较好的办法是重新界定国有企业中政府参与度与市场自发调节的双边作用,首先政府应放权,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例如铁道部实行的政企分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本文将以铁道部为例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字: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对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在数量减少的同时,经营效果显著增加,经营管理体制也逐步向现代公司制度转变,并发展起来了一大批大型企业。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也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国企本身的强大实力造成了自我改革的动力不足,政企不分的格局又进一步导致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恶化,最近关于“铁道部撤销”引起了新一轮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思考。

一、国企改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改革中浅层次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改革的实质问题仍然存在,道路依然艰巨,这影响了国有企业自身素质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提高。当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历史现状及方向,才能深层次挖掘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国家政策依赖性较强,行业之间利润及增长不均衡,国有企业效益过度依赖国际环境。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未真正走入市场,政企不分的状况比较严重。这些不仅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国有企业如何走向市场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例如铁道部长期的政企不分造成我国铁路行业的低利润运行,大量的铁路债务也进一步凸显了垄断行业的不足。虽然这几年我国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但政企不分、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等问题依旧严重。为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有必要实行

铁路政企分开,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2013年3月17日,铁道部被正式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牌子,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铁路完全进入了市场化。实际上,从迈出第一步到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中国铁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实质性问题,对国企改革的现状进行剖析,发掘其内部存在的矛盾,加深对国企改革存在问题的分析力度,试图从这些问题中找出国企改革合理对策。

国企改革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司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产权改革及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二是国有企业跨行业过多,分布面广,资本过于分散。这两个方面导致企业之间具有结构趋同、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三是政企不分现象屡有存在。国家监管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四是企业竞争力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占劣势,经营效率与投入不成正比。这几个问题暴露出国有企业与国际跨国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而要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深化国企改革,吸收国外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注重实效。

铁道部一直被视为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它统管中国铁路的规划、投资、建设、监理、运营以及安全,既是行业监管者,又是被监管者。这种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半军事化的管理体制,保证了我国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以及粮食、化肥、棉花等农资的低成本运输,在应急抢险及国土开发上发挥了极大的优越性。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僵化的管理体制也暴露出种种弊端——铁路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社会资本却被排斥在外。截至 2012 年底,铁道部已背负逾2.6万亿的债务,资产负债率超过 61%,在建项目举步维艰。运输市场瞬息万变,铁路却长期执行计划价格,按计划调度运输,导致“一车难求”、“一票难求”与资源闲置并存,像高铁商务座等性价比不高的运输产品大量存在。最终,产能严重不足的铁路,却陷入了“越建设、越亏损”的经营怪圈。

此次改革,首先撤销铁道部,从政企分开入手,实际上是重划了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扫清了铁路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其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通过改革,有利于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铁路发展新格局。中

国铁路总公司成为市场主体,可以落实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改革,提高发展内生动力,增强铁路发展后劲,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改革,明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国家铁路局的安全监管责任,有利于厘清企业和政府角色,有利于从体制上保障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三是通过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改革的好处,在其未来面临的道路上存在着种种困难,例如政企分开给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了两大挑战。首先一个是给交通运输部带来了挑战,怎么摆正位置,怎么整合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划和政策,制定职能和工作流程;怎么制定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改变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怎么投入资源等。交通运输部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流程。另一个是给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带来了挑战,包括国家铁路局如何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如何制定铁路运营技术标准,如何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安全监管,还要研究如何进行经济监管。

三、国企改革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定位,尽快从一些经营性领域退出。政府不能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自己跳进来参与。中国垄断行业大体包括五类:一是全国性自然垄断产业,如电信、电力、民航、邮政、铁路、石油;二是区域性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如供水、热力、燃气、公共交通、港口、垃圾处理;三是本应属于企业化经营但采取了事业单位体制的行政垄断行业,如有线电视、医院;四是本应属于竞争性行业却采取了行政垄断体制的行业,如机车车辆制造业、核工业、航空工业、飞机制造业等;五是特种行业,如造币、烟草、食盐、医药、能源、资源、殡葬等。其中,第三类和第四类就是政府可以尽快退出的领域。

(二)深化企业改革,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好规范改制工作;妥善解决职工出路和保障问题,包括建立双向选择的现代用工制度,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解决再就业问题等;完善企业配套服务,移交企业社会职能;建立政府管理新机制,促进企业多种经济成分改造等。因此,在处理改革问题时,我们既要看到改革的关键点,又要注意各个节点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是为改革创造有利环境的过程,也是国企改革面临的根本性难题。

(三)国企改革必须贯彻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思路,研究和践行国企改革

和改组问题。按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层次不同,分为以下几种途径:对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特种产品生产的企业,实行国有经营;对关系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生产企业,实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改造;对关系到幼稚型产业的企业和蔽利性企业,应公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改造;对一般性国有企业,原则上应该放开;对长期亏损的企业要全部放开,灵活转换经营机制等。因此,在国企改革问题我们既要从微观剖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又要宏观上把握企业层次特点,集中解决主要矛盾,不能以偏概全。

(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路选择在于制度创新基础性工作,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化,在于开拓市场,围绕市场开展经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市场;进行产业机构调整及优化等。在深化国企改革时,一方面,注重企业的“内修”,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时刻保持企业发展活力。

最后政府要重视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着许多进入门槛,税费负担重,官员寻租厉害,踏踏实实从事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家赚不到钱,转投虚拟经济的现象非常严重,“国进民退”的说法也多了起来。事实上,中国的市场经济要想真正发育成熟,没有民营企业的参与是不可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活下来的民营企业都是依靠自身的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政府应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

综上所述,国企改革应是“内修”和“外调”的系统过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妥善解决职工问题,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等,另一方面,如企业的社会职能、政府行政干预企业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如何取得有效的外部支持,尽可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是国有企业必须加强的领域。另外,国企改革必须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修订政策。在国家现有政策允许下,探索出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这是面向市场,走入市场的有利途径,也是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必然要求。

国企的改革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改革的路途中或许能获得一丝的成绩,但长期以往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国的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基础,制定符合自己的改革之路,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提高企业

国有企业范文第4篇

抓好队伍,夯实基础。一是抓好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公司党委针对党务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及时破除“三种观念”。首先在党支部书记认识上破除“党支部书记是安置岗”的观念。在党支部书记配备上,公司党委坚持把懂生产、能力强、威信高并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年轻同志安排到党支部书记岗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引导党支部书记正确树立当好班长和党员群众领路人的观念。其次在中层管理人员中破除“企业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的观念。组织中层管理人员赴外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提出课题,开展工作研讨,进一步明确企业党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做党务工作的自豪感。第三是在党务工作者中破除“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不愿做”的观念。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激励党务工作者学习先进经验、工作方法、管理知识,确立工作互补、多重角色的观念。二是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各种途径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党员管理纳入党支部目标化管理之中,制定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条例》等,规范工作流程,掌握党员信息,实现全方位组织覆盖。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把优秀党员推荐到基层管理层,将一批中坚力量培养成业务骨干、科技带头人等,让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唱主角。

对标管理,增强活力。公司党委在开展企业党组织活动中,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对标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党建的活力。一是在“建”字上用心,规范活动阵地功能。公司党委下发了《创建标准化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要提升党建创新含量,规范党建活动内容,确保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推进。着重突出服务功能,将党建工作尽可能量化,与生产经营目标融会贯通,同时考核与奖励。二是在“融”字上聚心,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手段。狠抓基层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着力提升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成效。整合企业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品牌,构筑起以“标准化班组”“精品工程”为主题的文化体系。三是在“带”字上凝心,体现示范引领作用。在党支部实施“示范工程”。通过建设标准化党支部,树立基层党支部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创促建,以点促面,使基层党组织建有标准,学有样板。在党员中实施“安全文明标准化工程”。开展以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抓重点,创特色,求实效。实施“素质工程”,提升职工技能素质。通过寻找身边模范,开展评“星级”职工、技术带头人、管理标兵、模范党员等活动,搭建起成长成才平台,促进大批优秀职工脱颖而出,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健全机制,提高保障。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保障新机制,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根据工作需求不断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形成党委负总责,党支部书记带头抓、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使党建工作服务好企业中心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双评”制度,形成科学的党员管理模式,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和群众监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将安全生产纳入党员承诺和党员目标管理中,广泛开展“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降本增效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创新“党组织服务示范点”和“党员服务示范岗”,通过“结对共建”“党员互助”“送温暖”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激励机制。树立党员学习教育的新理念,把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人才的快速成长。引入富于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播放形象直观的影视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国有企业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持续深化,改制重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工作对象多元化、工作环境复杂化、工作队伍精简化等问题。该文针对改革重组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企业改革;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市场经济改革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员工管理带来变革。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研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进一步保持企业生机和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分析

国有企业掌握我国国民经济命脉,肩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国企改革攻坚阶段的社会管理目标亦要求国有企业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企业和谐稳定。

二、改革重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形势分析

自国有企业启动改革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工作的成效更难于计量,工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力量相对薄弱。近年企业规模扩张,员工数量增加近1/3,加上“中等收入陷阱”因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幅度和难度增加,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上的先天不足和后继乏力问题日益明显。

从员工队伍来看,历经多次改革重组后,企业从业人员中除管理层及少数技术骨干外,大部分员工是重组后招聘人员,与原企业员工间存在年龄断层。同时,由于近年国有企业的复兴,企业用工形式和用工数量增加。员工队伍逐步呈现年龄两极化、构成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员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变化,思想活跃,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企业的依赖性和认同度偏低。

从政工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设立有党委、党总支等组织,承担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但存在政工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思想不稳,后备不足,基层工作搁置等问题。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无明确规划,从业人员大部分为转岗安置人员或兼职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人员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一人兼管多项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工作无成就感,岗位无安全感,企业政工人员人心思走,人心思转,人心思兼现象非常普遍,思想政治工作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员工价值观的变化、企业转型引发的劳资关系对立、市场经济导向下政工队伍的精简和弱化和难以回避的“中等收入陷阱”给改革改制企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构企业政治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和平安和谐企业建设助力。

(一)重构工作体系,搭建工作平台

1、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大政工网络

党组织是企业思想政治体系的建设者和执行者。要推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体系,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一是设立归口管理部门,从体制上明确业务主体、理顺工作关系,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单列管理。二是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和开展活动的需要设立基层党组织,配备配齐基层领导班子,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进项目、进班组。三是重心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各班子成员根据分管业务划入相应支部,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党委、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基层党支部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

通过开展职位体系建设,梳理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界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考核体系,将政工人员业绩考核纳入标准管理范畴,所有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进而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

3、双向培养,建设“复合型”政工队伍

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政工干部。一是选送基层党务工作者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学历教育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将新引进的大学生党员通过考察考核后,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促进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三是通过轮岗交流、交叉任职、岗位锻炼等方法,有计划地对政工干部和经营管理干部开展双向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树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能人”品牌,增强党务工作者的信心和党务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二)关注重点难点,在工作上求得突破

针对企业当前工作特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价值观塑造

所谓“上下同欲者胜”。目标一致,才会有共同的梦想。有了共同的梦想,才会产生强大的行动力量。基于“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共识,开展企业愿景宣贯,让员工彻底了解、认可企业经营方针和理念;通过将企业目标层层分解到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目标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性,从而强化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企业。可采用的方式有:通过责任意识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对企业负责,对岗位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通过企业文化宣传,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去引领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员工争优创先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通过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增强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宣传学习,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其达到企业所希望保持的状态。

3、与生产经营工作的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要坚持密切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原则,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发展理念问题、解决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企业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应健康向上,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不断培养员工健康的思想情趣,激活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归属感。

(三)注意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准确把握员工的思想脉博,善于针对他们的特点,发现、研究和解决他们的现实思想问题,使思想工作更为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从而更容易被员工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老年员工为企业工作多年,思想已相对成型,对企业普遍有深厚感情。对他们要以理解、尊重和信任为主,以关心、解释、引导和说服为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平等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调动中老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员工思维活跃,思想尚未完全成型,塑造空间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更注重对他们的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引导工作,同时,还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成长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尽快成长为业务上的骨干。(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管具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顺.论党建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研究,2012,(14):

[2]张建.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

国有企业范文第6篇

一、培训背景

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20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原国家经贸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海尔经验”以来,每年约有几十万人到海尔集团参观。海尔的基础管理、班组建设、生产运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创新等成为国内众多企业的学习对象。

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指导意见》(国资发群工

[2009]52号)的要求,为全面提升企业基层管理组织水平,培育高技能、懂管理、善合作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班组管理和实际操作效率,切实推进我国企业班组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结合企业实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决定举办“全国企业班组建设、生产运营管理与现场参观青岛海尔经验高级培训班”,希望各地有关单位、有关企业组织本单位、本系统相关人员踊跃参加。

二、培训内容

第一部分:班组建设如何融入企业发展轨迹;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前瞻;班组文化与团队精神培育;班组目标管理、安全健康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等案例分析;班组信息传递、实用公文格式、沟通协调合作等工作规范。

第二部分:

海尔再造的坚实基础:OEC管理;

海尔自主经营体打造:SBU模式新进展;

海尔最新商务模式打造:零库存下即需即供;

海尔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最新商务模式下的团队建设与跨部门协调;

海尔企业再造的前提:文化再造;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再造;

海尔的信息化再造;

海尔的生产及现场管理模式再造。

三、参观内容

1.海尔中心大楼、海尔总装生产线、海尔大学、海尔立体物流库;

2.青岛港集团;

3.青岛啤酒博物馆;

4.崂山道教文化;

5.北京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基地。

四、主讲专家

国资委群工局相关领导;

海尔集团高层管理人员;

陈德耀 著名企业管理培训专家,中国企业联合会特聘教授;

王维宝 管理学硕士,高级培训师、咨询师。现任海尔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曾任

职:海尔洗衣机本部、海尔整体厨房、海尔整体卫浴本部企划部部长,海尔洗衣机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海尔大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班组建设主讲等。

五、培训对象

1.各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副厂长、三总师、工会主席、纪委书记;人力资源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以及办公室、企业管理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管理人员;

2.各企业(集团、工厂)经营厂长、生产厂长以及企管部、人事部、财务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物料部、工程部、维修部等部门经理及车间主任、班组长等。

六、培训证书

培训结束后,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向培训期满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可作为后续教育的记录登记证明。

七、费用标准

本次培训费用标准:1500元/人(含学费、资料讲义、学习文具、培训证书、参观考察费),报到后统一开具发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八、培训时间、地点

第2期 6月8日至6月12日地点:青岛市

第3期 7月17日至7月21日 地点:青岛市

第4期 8月8日至8月12日地点:青岛市

会务组根据各单位回传报名回执表,于开班前一星期以传真形式通知参加培训人员具体报到地点、乘车路线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九、联系方式

电话咨询:010-58416080

报到联系人:刘老师 手机:13426161214

报名邮箱:peixun@71nx.cn

来源:企业内训网()

上一篇:有关黄河的古诗范文下一篇:诊断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