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

2023-09-19

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第1篇

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创建者,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和技能,又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本节课我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地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教学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在“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设计的不在是教师的教,而是设计让学生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猜想、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学准备:

仪器:铁架台、试管、集气瓶、橡胶管、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长颈漏斗、带双孔塞的导管、漏斗、带单孔塞的导管、酒精灯、注射器、破试管、铜网、分液漏斗、广口瓶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鸡蛋壳

多媒体,投影

线

线

获取二氧化碳的途径

提出假设

大理石、鸡蛋壳、碳酸钠粉末与

稀硫酸、稀盐酸地反应

选择装置及药品

实验探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获得结论

用生活中的物质制取二氧化碳

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生讨论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让学生复习一学过的指示,为新知识作铺垫

〈引言〉

谜语引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

是什么呢?这种物质就是二氧化碳。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原料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

学生讨论后,各组代表简述本组获取二氧化碳的途径,最后由一位学生归纳:

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石蜡燃烧,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等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获得二氧化碳。

小组讨论交流,对上述能得到二氧化碳途径进行筛选,学生应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污染的角度、操作的难易程度,剔除明显不适合的原料。最后确定出所选物质。

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较好原料为: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

活动探究:石灰石、碳酸钠粉末、鸡蛋壳与稀盐酸所和稀硫酸。

每一组三位学生分别用石灰石、碳酸钠粉末、鸡蛋壳与稀盐酸所和稀硫酸,观察反应现象,并归纳:

让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且从中善于提炼表达。

培养获取信息、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间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原料选定的印象。。

反应物质

反应现象

石灰石与稀盐酸

有气泡,速度适中

石灰石与稀硫酸

开始有气泡,很快无气泡产生

碳酸钠粉末与与稀盐酸

瞬间有大量气泡

碳酸钠粉末与与稀硫酸

瞬间有大量气泡

鸡蛋壳与稀盐酸

有少量气泡

鸡蛋壳与稀硫酸

有少量气泡,反应很快停止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操作简便。

(2)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

〈设置问题情景〉我们已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及原料,那么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呢?

〈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知识,你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什么吗?

知道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之后如何来收集二氧化碳?

学生思考后回答:实验装置

学生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并思考所用物质的状态。

学生归纳:

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反应型。

A

B

A图是固固加热

B图是固液加热性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B图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和溶解性有紧密联系。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提出问题〉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实验台上所提供的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装置。

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特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最好的。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其他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③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纳主要有以下六组:

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大家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检验方案及原理: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

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

通过知识的类比,达到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把握得更加游刃有余。

〈运用探究成果〉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气体;

(4)检验;

(5)验满。

学生动手实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和验满该气体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巩固与提升〉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取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自己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制取某种气体需要考虑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气体的收集、检验及验满气体的方法。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小结〉

多媒体

〈作业〉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

学生观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课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温室效应,理解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仅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这节课准备得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只是做了深入地分析,真正做到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班级姓名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

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第2篇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今天的课题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首先我来谈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则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最好范例,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初步具备。此时,正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时机。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三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配合教学大纲,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4)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整个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2)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会拟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能灵活运用现有仪器自主设计实验装置;

(4)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

(2)通过最终成功的操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制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出色的完成一系列探究试验。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当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提问,适当的引导、指导,恰到好处的点拨,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宗旨,也是建构主义教学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围绕这个主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

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学法指导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习: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这一主线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六、教学过程

1、悬疑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这节课,我先给学生讲了两个小故事: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个州,有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当时那里人们都传说这泽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山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传说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这两个故事情节中的悬疑色彩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妖怪是什么吗?大家想不想抓住这妖怪呢?

从而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温故

课上展示一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信息:

三种方法、两套装置;检密、验满、检验、收集均有回顾,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获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信息,进而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做好知识准备。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环节,在复习回顾了制氧气的信息后,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装置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类比分析,为以下探究打好基础。

3、体验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2)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

我将几套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幻灯片投影,并让学生回顾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并进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操作。然后小组间再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面自选仪器组装实验创设了良好的铺垫。

(2)自选仪器,自主设计新方案

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从仪器库中选择仪器,并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淋漓尽致的自由挥洒。这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极少数学生选择了单孔塞,多数学生选择了双孔塞配合长颈漏斗,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有孔塑料板,弹簧夹。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

刚才我提到主线,悬疑和温故体现的是提问和分问,体验这个环节则体现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下面我来谈一下应用结论。

4、收获

请用你认为最适宜的药品,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快捷的方式去收集、验满、检验。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5、延伸

(1)、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类比,让学生找到规律,指导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取,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升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把握。

七、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和验满

1、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2、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四、延伸:

实验室制取气体

原料:价格便宜、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

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分层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第3篇

教材章节:沪科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课程类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熟练运用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与用途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体验探究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真正感受化学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多角度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通过实验设计建立对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同学们好!我是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王小丫, 今天来是想请大家参与录制一期益智类节目, 大家愿不愿意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生活动] (积极性高, 声音洪亮) 愿意。

[教师活动]今天主角的名字是一则谜语的谜底, 我们来猜猜看。谜面是: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带给大地勃勃的生机;它奋力扑向烈火;它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它可以用来人工降雨;它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 (边说出谜面, 边播放根据谜面做的flash动画视频) 。

[学生活动] (齐声回答) 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 。

(视频展示) 屏幕上有三个字“勇”、“者”、“胜”, 每个字连接一道题目, 请大家做出选择, 比一比, 赛一赛, 看谁答得又快又正确, 有神秘的礼物送给你。

[学生活动]以抢答的形式选择题目, 思考并给出正确答案, 同时说出该题涉及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教师活动] (展示一瓶雪碧汽水) 汽水又称为碳酸型饮料, 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证明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请将设计方案写下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前后两桌共四个人组成学习小组, 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2分钟后交流, 并结合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甲:在瓶口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 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学生乙:同样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 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丙:取样, 在汽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丁:用pH试纸测汽水的pH值, pH<7;

学生戊:汽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看到变红的现象。

[教师活动]同学们的设计很多, 但到底可行不可行, 只有通过实验来证明, 请丙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来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 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教师活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是碳酸, 你知道碳酸有什么特性?

[学生活动]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 受热易分解。

[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 加热上述溶液, 看到溶液始终呈红色。

[教师活动] (视频展示雪碧汽水的配料表成分) 。

[学生活动]大声地读出配料表成分, 恍然大悟。因为配料中有柠檬酸, 其水溶液也显酸性, 所以不可以取汽水直接进行实验, 只有学生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是正确的。

[教师活动]同学甲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请思考一下为何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学生活动]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有明显的现象, 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 无明显现象。

[教师活动]大家能不能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呢?请先小组讨论、归纳、整理, 2分钟后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归纳, 视频展示实验方案。

小组1:我们的方案是证明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 (见表1)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学生活动]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 与氯化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Ca2+可以结合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 形成白色沉淀, 所以选钙盐溶液不可靠。

小组2:气体被吸收后, 密闭体系内压强会发生改变, 设计不同的装置来证明 (见图1、2、3) 。

[教师活动]第二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非常巧妙, 但存在不足之处, 有没有同学能进行完善和补充?

[学生活动]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所以要做与水的对比实验。

[教师活动]非常好!大家课后可以继续思考, 根据压强原理还可以设计哪些装置来证明实验结论, 或者你还能想出哪些其它的方法。

[教师活动]在节目录制接近尾声的时候, 我们再次隆重地请出今天的主角, 跟大家打个招呼 (播放视频录音) 。

Hello, everyone.初次见面, 请容许我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本人复姓二氧, 名化碳, 个头不大, 本领可不小, 我把空气大叔扛在肩上练跨栏, 跑得比刘翔还快一秒呢。我的七十二变身之干冰, 被人尊为呼风唤雨的活神仙。不好, 水来了, 遇到他高兴, 就把我变成浑身直冒酸气的碳酸, 一不高兴, 就一脚把我给踹出来, 这种人真不能把他当朋友。你想成为我的fans吗?那就记下我的E-mail地址吧:CO2@44.com, 我的……

[教师活动] (静候5秒钟) 话还没说完怎么就走了, 我们的主角真忙!大家觉得他还会对你说什么呢, 请你帮他续写完整, 并且大声的读给你的同桌听。

摘要:二氧化碳是一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气体, 与生命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有关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遇水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都是中考的考点和热点问题。这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复习课的课堂实录, 获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教者创设情景, 首先通过练习帮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 体味二氧化碳的“奇”和“妙”;然后又针对二氧化碳和不同碱溶液反应现象上的区别, 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从多个角度设计不同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最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整理、完善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

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第4篇

本文以中原油田新16块为研究目标, 开展二氧化碳区块优选探索与研究, 并对现场注入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1 二氧化碳驱目标区块及参数优选

1.1 最小混相压力试验:为了确定二氧化碳驱在中原油田的切实可行, 首先对优选的的5 个区块的5 口井进行了细管驱替试验, 并利用试验结果, 绘制出细管驱替试验采收率和压力的关系图:发现除1个区块因原油密度发生变化不能混相以外, 其余都能在正常压力情况下达到到混相, 二氧化碳驱基本都能满足对油藏的开发要求。新16块属一般的轻质不饱和油藏, 原油密度0.812 g/cm3, 混相压力为26.17MPa, 原油性质与原始状态相比变化不大, 可以实现注二氧化碳混相驱开采。

1.2 区块储量评价:原则是优选“储量规模大、初期产量高、主力层连通性好”目标区块。本次目标区块地质储量296.3×104t, 初期产量157.4t, 连通率70%以上, 采出程度2.62%。

1.3 注采井网优化:根据目的层不同温度、压力下的二氧化碳密度模板, 通过地下原油密度与二氧化碳密度比较结果, 优化区块注采井网:原油密度小于二氧化碳密度的区块采用低部位注气;原油密度与二氧化碳密度相差不大的区块采用腰部注气;原油密度大于二氧化碳密度的区块采用顶部注气。

1.4 注入参数优化: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该区块注入方式、注气速度、注气量等注入参数进行优化。

通过上述研究, 我们优先选取新16块开展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 并优化确定了合理的注入方式、开井时间和注入参数。区块采取直接注, 闷井一年待地层压力恢复到混相压力后开采。

2 二氧化碳驱现场应用效果

通过二氧化碳驱, 该块产能得到恢复, 单井日增油5.4t, 地层能量得到恢复, 采收率提高16.97%, 增加了可采储量。

3 结语

现场试验表明, 二氧化碳驱能够有效的提高该区块的采出程度, 并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 证实二氧化碳驱应用于该类油藏是可行的, 并且合适二氧化碳驱目标区块优选方式是正确的。

摘要: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驱区块的优选主要是通过最小混相压力试验, 确定该区块的最小混相压力, 其次优选储量规模大、初期产量高、主力层联通性好的目标区块进行二氧化碳驱, 然后根据目的层的原油密度与二氧化碳密度对比结果优化注采井网, 最后在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

关键词:区块优选,混相压力试验,储量评价,井网参数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文环.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石油钻探技术, 2006, 34 (3) :78-80.

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第5篇

1教材中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不足

图1是教材中二氧化碳制取装置,该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但是这两种装置都存在不足, 即无法对反应进行有效地控制, 不用随用随取,不用就停。 当在试管内或者锥形瓶内加入适当的稀盐酸溶液之后, 瓶内的液体和固体立即发生反应,虽然反应非常迅速,但是无法对瓶内反应进行有效控制。 要想停止瓶内反应,则必须将瓶内的液体倒掉,不能自动排掉液体,所以完成实验后还需要清理试管和锥形瓶。

2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改进设计

针对教材中二氧化碳制取装置中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改进,改进装置(如图2)。 该装置弥补了教材中制取装置不能随用随取、不用就停的缺陷,反应非常迅速,且充分满足了化学教材的需求。 该装置能将液体和固体快速分离出来,能自动排泄液体。 该装置的一个亮点是将玻璃弯管插入到反应瓶B中,通过玻璃弯管阻止固体颗粒进入到瓶中,也能处理液体,当不需要制取时,能立即停止瓶中反应。 将水止夹B关闭,剩余液体则通过乳胶管逐渐回流到漏斗A中, 从而将液体和固体分离出来。 该种方法采用了物理学中的连通器原理以及气压原理。 另外, 在排泄反应后液体清理方面的改进,也采取了物理学中的连通器原理和气压原理。

3改进装置二氧化碳的制取

改进装置采用的材料是雪碧瓶、Y型玻璃管、u型玻璃管、 隔板、玻璃弯管、乳胶管、排泄管等。 漏斗A和反应瓶B都是雪碧瓶,漏斗是雪碧瓶的瓶口部位,将其倒置安装。 在雪碧瓶的瓶盖上扎小孔,再将Y型玻璃管插在瓶盖上,反应瓶B是雪碧瓶的瓶底部位和瓶口部位,在雪碧瓶的底部扎孔,将玻璃弯管插在底部,再将隔板、u型玻璃管安装到相应的位置,用胶将反应瓶B的上下部位连接起来。 瓶盖提高了实验的密封性,再加上乳胶管,使密封效果更佳。 反应瓶B中的多孔隔板是塑料制品, 在上面扎小孔,将玻璃弯管插在上面,将隔板固定住,再用两支乳胶管将Y型玻璃管和反应瓶A连接起来, 用止水夹夹住,再将乳胶管和反应瓶B连接起来,装置即完成。

4改进装置的使用说明

第一,检查气密性。 用止水夹将导管和排液管夹住,将适量的水添加到漏斗A中,仔细观察漏斗A中水位变化。 如果出现较大变化,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较差,反之,气密性良好。 打开排液管上的止水夹,将漏斗A中的水排放出去,直到排净,再用止水夹A将导管夹住,即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工作。

第二,制取二氧化碳。 用镊子将适量的石灰石放在反应瓶B中,拧紧瓶盖,再将少量的稀盐酸添加到漏斗A中,打开导气管上的夹子, 漏斗A中的液体通过乳胶管流入到反应瓶B中,产生化学反应,此时即完成了二氧化碳制取工序。

第三,反应随用随取、不用即停的操作。 在提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要想立即停止制取,可以关闭止水夹B,在压力的作用下,液体逐渐回流到漏斗中,实现了液体和固体的分离,如果想继续提取二氧化碳,则需将止水夹B打开。

5实践效果

改进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节约了化学药品。 实践证明,完成药品放置后,在几天内都是可以使用的。

6总结本课题主要内容

在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任由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归纳自己在教学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 教师还可以设计活动表现评价表,通过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学习目标落实情况以及价值观等。

7布置课后探究式作业

这一环节是对课堂探究教学的延伸,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志或者化学物质制取二氧化碳。 比如,可以用贝壳或者鸡蛋壳来替代大理石,用食醋是替代稀盐酸。 将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探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感受化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8结语

综上所述,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间、 师生间的交流,丰富了学生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敢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摘要:《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开展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将看不见的二氧化碳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材中设计的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实验效果的提高。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新课程《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进行分析。

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第6篇

1 研究内容

目前, 气田二氧化碳提纯分离生产工业级产品多采用如下工艺:来自气井的二氧化碳, 在井口经过油水分离装置进行预处理后, 大量的油水被分离。稍干净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输送到生产厂区进入生产装置, 经自控阀组减压至工作压力后进入蒸馏系统, 在蒸馏塔内, 高沸点的油、水进入二氧化碳再沸器, 再流入汽化, 再由汽化器将油、水进行分离。塔项馏出组分部分冷凝后产生回流, 经蒸馏工序脱去大部分油水。经过精馏处理后的产品, 经过液化冷凝后直接经过提馏分离, 将不凝性气体进行分离, 塔底组分即为工业一级产品。经过精馏处理后的产品进入吸附工序, 进行吸附分离操作。在塔内, 通常用活性炭及干燥剂来处理二氧化碳中的夹带的矿物油及少量水分。离开吸附工序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液化冷凝, 再进入提馏工序进行分离, 将不凝性气体进行分离, 塔底组分即为工业优级产品。吸附工序脱水去味后减压闪蒸至储罐的工作压力进入二氧化碳成品储罐, 闪蒸产生的气体靠压缩机抽回系统以维持储罐压力的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 冷凝液化是二氧化碳生产的主要能耗过程, 目前我们使用氨螺杆压缩机组提供冷量, 每台氨螺杆压缩机组电机功率为250千瓦。如果在空调工况下液化二氧化碳, 平均每吨二氧化碳所需功耗98千瓦, 电耗33度。这个过程除提高制冷机的效率外, 能耗无法节省, 但是冷凝后的提馏及减压进罐过程的能量利用问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方案制定

现有的二氧化碳生产装置操作压力一般在4.2MPa~4.5MPa, 由于填料床层及设备管道阻力的影响, 在液化后, 压力较初始压力略有下降。在提馏塔中进行不凝性气体的分离, 这个过程需要顶部提供冷量以产生液体回流。

提馏工序的主要设备是提馏塔, 原料从塔中部适当位置进塔, 将塔分为两段, 上段为精馏段, 不含进料, 下段含进料板为提馏段, 冷凝器从塔顶提供液相回流, 再沸器从塔底提供气相回流。气、液相回流是精馏重要特点。在精馏段, 气相在上升的过程中, 气相轻组分不断得到精制, 在气相中不断地增浓, 在塔顶获轻组分产品。在提馏段, 其液相在下降的过程中, 其轻组分不断地提馏出来, 使重组分在液相中不断地被浓缩, 在塔底获得重组分的产品。提馏段在塔底提供汽相回流, 而精馏段在塔顶提供液相回流, 其温度梯度是从上至下逐步升高的。在塔顶, 氢、甲烷、氮、氧等轻组分不凝性气体以一定流量持续排放, 二氧化碳在塔内从上到下得到进一步提纯, 作为产品从塔釜流出。

现在我们在二氧化碳生产过程是用氨作制冷剂来产生冷量的, 由于提馏塔顶气体二氧化碳的冷却温度在零下十几度, 这种低温工况的致冷效率十分低下, 电耗也浪费严重。我们知道, 液态二氧化碳减压闪蒸后会吸收大量热量, 决定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一特性, 在其闪蒸进成品储罐之前选取少量流股作为提馏塔顶的致冷剂。

以年产十万吨的工业二氧化碳生产装置为例, 提馏塔项出气温度约为-12℃, 产生冷凝液需要的热负荷约为140千瓦。二氧化碳生产装置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一般是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以我公司工业优级二车间为例, 每年实际开机实际约300天, 每吨产品平均电耗46度, 每小时产量约10吨, 全年总电耗约331.2万度。如果用氨作致冷剂, 仅为提馏塔提供冷量, 毎小时电耗约为47度, 全年电耗约33.84万度, 占整个装置电耗的10.2%。

如果用二氧化碳作致冷剂, 在液体二氧化碳进入成品储罐前, 分离一部分到提馏塔顶作为冷量使用。液体二氧化碳由于闪蒸气化为气体二氧化碳, 同时吸收热量, 达到致冷效果。

根据aspen软件计算, 140千瓦热负荷需要蒸发1.87吨液体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在进入成品储罐的二氧化碳中分出1.87吨/小时, 闪蒸后即可达到相同的致冷量, 而不需要增加电耗成本。而且闪蒸过程属于强制行为, 与液氨缓慢蒸发吸热相比更具功率, 因此利用液态二氧化碳作为提馏塔顶的致冷介质, 既能达到良好的工艺效果, 又节省了外来功率输入。

由于原系统采用液氨与气体二氧化碳换热, 该股能量直接来源于电力驱动的氨螺杆压缩机组, 这样不仅浪费了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而产生的冷量, 同时也需消耗气氨进行液化的热量。实施二氧化碳冷量回收利用, 就是用闪蒸后的二氧化碳热交换的方式去气化液态的二氧化碳, 基本上不再使用液氨。同时将二氧化碳气化时的冷量回收, 减少了氨螺杆压缩机的功耗, 节约了电力。

如果对我公司全部四套二氧化碳生产装置进行改造, 只需要对现有管线进行适当调整, 即可减少电力消耗8%。按照2010年电力使用情况, 全年可节省电力消耗96万度, 折合标准煤117.984吨。

3 结语

节能减排, 实际上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少污染物排放。热能有效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余的回收利用, 由于热量的传递是不可逆的, 它只能高温处传向低温处。根据二氧化碳生产企业自身特点, 将工艺上浪费的能量回收利用, 不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使工艺流程系统更紧凑, 降低企业消费成本。随着能源价格的上升, 该冷量回收系统的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摘要:气田二氧化碳在其提纯分离过程中, 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 往往会发生状态的改变, 伴随着这些状态的变化, 通常会发生一定的能量转移, 在一般情况下, 这是些能量的移入或移出都需要借助于外设备及介质才能完成。本文通过探索提馏塔顶气体二氧化碳能量回收利用, 研究出适合目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的能量利用效率最大化方案。

上一篇:如何发展地方经济范文下一篇:乡镇政务督查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