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理论相关论文题目范文

2024-05-20

道德发展理论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学校教育职能的转变与扩张

3、浅谈儿童为中心游戏疗法在焦虑性情绪中的应用

4、把学前教育及师资培养的视线延长到0至3岁婴儿期教育

5、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关爱措施

6、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新

7、从《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读到的

8、从英国职业指导计划论及我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

9、教育硕士必修课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构思

10、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11、杜威“艺术即经验”思想及其对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

12、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13、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谈课堂生活化设计的措施

14、幼儿园激励性语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15、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内社会资本困境的教育干预机制初探

16、精准扶贫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7、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

18、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19、儿歌主题与文学性缺失及对策分析

20、浅谈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党史教育

21、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2、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及分析

23、浅析游戏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

24、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发展

25、儿童绘本与戏剧教育的融合:源流、方式和启发

26、新媒体环境下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

27、低龄儿童厌学问题的实证性调查及对策分析

28、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

29、儿童期大脑成熟与行为发展的关联

30、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旨归与实践逻辑

31、学前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分析

32、从家庭生态观视角透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路径

33、美国儿童早期艺术教育评析

34、儿童主体视角下的场馆教育实践

35、体育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36、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37、借鉴法国课外活动模式构建我国流动儿童社会教育体系

38、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探析

39、儿童的想象活动及其想象力的培养探析

40、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适宜性教学

41、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普适价值

42、幼儿园开展3~6岁幼儿视力保健工作的策略研究

4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

44、少先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

45、中国0~6岁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进展

46、在自闭症康复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7、“新儿童”的诞生:重思《世界图解》中的儿童立场

48、基于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儿童心理特点的学校教育对策研究

49、2011~2013年我国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年度报告

道德发展理论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人的成长与发展理论讲稿

主讲 陈丽峰

标: •知识

–能正确解释概念:成长、发展、成熟、年龄 –陈述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说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规律

–阐述Freud、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分期与各理论主要要点 –简述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分期与理论主要要点 –简述Kohlberg道德发展理论的分期与理论主要要点 •技能

–通过讨论能比较人成长与发展的各期名称、 范围、发展特点和护理重点 –讨论比较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等四大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态度

–主动学习,查阅资料,丰富知识

第一

分(节) 概

一、认识概念一: 成长(growth)——生长

——生理量性增长,是细胞增殖的结果。身高、体重、头胸围、骨密度、牙生长。 ——可测量。 认识概念四:

•年龄(age)

–时序年龄 –发展年龄

——生理、心理、社会、精神、道德

•关系:

成熟是成长与发展的综合结果; 成长是发展的物质基础;

发展的成熟状况反映成长在量的变化上。

4、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

•可预测性 •顺序性

1、从头到脚;

2、由近到远;

3、由一般到特殊。

•连续性和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体差异性

•关键期:3岁定80

思考题:

•“人的同一方面发展在人的一生中是等速、均衡发展的。”

此观点正确吗?依据是什么?

•举例说明影响成长发展的因素?

第二部分

一、产前的成长与发展

受精——出生前

•卵子的外层被一层透明的薄膜保护着,这使它看起来像一个悬浮在天体中的漂亮的星球。此时经过种种障碍的精子终于与卵子相遇。

二、出生后各期的成长与发展 新生儿期特征——出生~28天: •生理:

1、胎脂——清洗;

2、胎毛——2周自行消退;

3、生理性黄疸——2-3天——7-14天消失;

4、囟门——后:2个月闭;

前:10-18个月闭

5、特殊反射:

新生儿期特征——出生~28天: •心理社会:

1、依恋:与双亲的心理活动

2、沟通——信任感 护理要点: •注意保暖 •预防感染

•采取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掌握正确婴儿喂养技术

婴儿期特征——28天~1岁: •生理:

1、身体增长(3倍):头比身快;

2、4-6个月:翻身;

3、6-8个月:长牙、坐、爬;

4、8-10个月:站;

5、10-12个月:扶走

6、饮食:过渡成人食物

7、易患病

幼儿期特征——1岁~3岁 (学步儿): •生理:

1、身体增长(4倍):

四肢比躯干快;

2、前囟门闭合——1~2岁;

3、20颗乳牙出齐;

4、动作粗,不够精细;

5、女孩——左脑发育好——语言

男孩——右脑发育好——想象 学龄前期特征——3岁~6岁: (游戏期儿童)

•生理:

1、身体增长稳定——身高快于体重:

2、视力——5岁成人标准;

3、发展精细动作——绘画、骑三轮车、解衣扣、系鞋带。 护理要点: •助父母掌握正确评估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的标准, •指导健康喂养(断奶前后) •定期体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培养幼儿良好独立生活卫生习惯。

学龄期特征——6岁~12岁: •生理:

1、身体增长快速:

2、第二性征出现;

3、28颗恒牙长齐;

4、身体活动更协调;

5、器官功能较弱。 护理要点: •加强体格锻炼

•提供合适生活学习环境,防近视、龋齿 •品德教育:爱学习品质,道德行为习惯

•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电击、中毒、溺水、外伤。

青春期特征——12岁~20岁: •生理:

1、身体增长快速:

2、第二性征发展成熟。 护理要点: •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 •尊重其独立性,维护其自尊和人格;

成人期特征——20岁~65岁: 护理要点: •定期体检;

•健康指导,完成任务,保持健康; •加强自我保健,选择科学生活方式。

成人期特征——65岁以上: 护理要点: •协助满足基本生理需要:饮食、皮肤、排泄; •满足安全需要,防意外; •满足心理社会需要;

•助其建立积极洒脱的生死观,增加生活乐趣。

第三部分▲

人在心理社会方面 成长与发展理论

一、性心理发展学说

Psychosexual theory 弗洛伊德(Freud S.)——1856~1939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1897年,他对自己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恋母情结(俄锹浦斯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但必须指出,弗洛德的“性“是广义的,他以为身体上的第三部分都属于性觉区.弗洛伊德的这个性的观点使他失欢于罗伊尔,并导致了精神分析党派的分裂,他的信徒A.阿德勒和C.G.荣格都因反对这个观点而先后另立门户.1909年,弗洛伊德应邀参加美国克拉克大学周年校庆,并发表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讲演.可见那时他已蜚声国外了.1930年,他被授予歌德奖金.在他们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弗洛伊德的主要菱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等。

小 结

•三个部分彼此调节,如和谐发展,个体健康;如失去平衡,个体心理异常。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THEORY OF PSYCHOSOIAL DEVELOPMENT

案例分析

•刘某,男,32岁,与妻子双双下岗,内心烦闷,终日酗酒,回家后拿家人出气,不好交际。请根据人成长发展理论分析: 1、请此人存在什么问题?

2、你将如何从护理角度给予协助?

三、认知发展理论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皮亚杰 (Jean Piaget)

认知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①感觉运动期(0-2岁)是儿童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

——提供各种刺激:房间颜色、语言和声音、抚摸、玩具、游戏。

•②前运思期(2-7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出现 •——沟通方式、画画提需求、健康教育。

•③具体运思期(7-11岁),即初步的逻辑思维时期 •

——通俗语言沟通、参与选择

•④形式运思期(12-15岁),即抽象逻辑思维时期 •——解释详尽、尊重隐私、鼓励说出想法 四

•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 简

•美国哈佛著名的社会学教授,访谈——10-16岁男该的道德发展,提出三级六段的道德发展理论——是非观、信念、价值观的发展。

•道德——知(是非判断标准)

行(道德理念的具体实践)

道德发展理论

•一级水平——道德他律期——行为后果奖罚

道德发展理论的护理应用 –惩罚与顺从取向(2-6Y):低水平

–相对功利取向6-9Y:奖赏与回报——自我为中心

•道德他律期——权威作用——配合治疗,遵守规则;

•道德循规期——说明规章制度——赞赏;

道德发展理论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 本报记者 沈漠

财政部门还将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培训,密切跟踪上市公司年报;完善企业会计问题应急处理机制,定期与监管部门、有关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沟通交流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并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监管政策的协调。

此外,上述负责人称,“我们将充分发挥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以及会计准则研究、起草、实施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队伍,充实研究力量,提高咨询水平。”

推进管理会计应用 完善内控规范体系

《会计“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的第四大任务是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我们将争取在2018年底前基本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并发布系列分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上述负责人表示,同时将抓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实施,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教学教材改革,支持管理会计创新中心建设。

同时,财政部门将积极推动企业和其他单位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预算、成本、营运、投融资、绩效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第五大任务是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我们将研究制定《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和《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并制定量化指标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制定《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上述负责人称。

在实施方面,财政部门将推进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会同监管部门制定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挂牌公司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

上述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的第六大任务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财政部门将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推动监管部门出台监管扩展分类标准,适时推动建立以披露财务报告数据为主的社会化会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制定企业账户层面和交易层面会计数据以及相关业务数据交换标准。

同时,财政部门将认真抓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制度的贯彻落实,积极探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引导企业应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促进财务、业务数据的融合;研究探索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制度。

发展会计服务市场 实施会计人才战略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第七大任务是大力发展会计服务市场,包括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推进代理记账业务不断发展、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其他会计服务行业的行政监管、推进会计服务市场开放4项具体措施。

上述负责人介绍,财政部门将不断拓展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领域,研究建立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制度,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涉税服务、管理会计咨询、法务会计服务等新型业务;研究探索改进会计师事务所选聘方式和审计费用支付方式,着力增强独立性;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和总分所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促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健康、规范发展。

“而且,财政部门还将抓好双边、多边会计服务市场开放谈判和跨境审计监管合作,鼓励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跨境服务,指导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以成员所模式为主流构建国际网络、参与国际竞争。”该负责人称。

“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第八大任务是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包括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化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加快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指导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8项措施。

上述负责人透露,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国具备初级资格、中级资格、高级资格会计人员要分别达到500万人左右、200万人左右、18万人左右,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要达到2 000名的培养目标;同时,要力争到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道德发展理论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在信息检索领域, 特别是网络信息检索领域, 一些采用集中式信息方式的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当负载增大时, 用户的查询请求往往难以得到及时响应。为此, 采用分布式信息方式构建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时, 由于信息资源建设任务的庞大和繁重很多检索系统只能独立完成某领域或某方面的资源建设工作, 但用户却往往需要全面的资源服务。而分布式检索系统可以提供一种整合不同信息资源, 提供集成信息服务的可能, 即在信息资源分散建设的环境下, 提供集成的、全面的信息服务。

1.1 分布式计算

所谓分布式计算就是两个或多个软件互相共享信息, 这些软件既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 也可以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上运行。它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 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 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分布式计算比其它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稀有资源可以共享。 (2) 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平衡计算负载。 (3) 可以把程序放在最适合运行它的计算机上。

其中, 共享稀有资源和平衡负载是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思想之一。

1.2 分布式检索

利用分布式计算进行信息检索称为分布式检索[2]。与并行检索相比, 分布式检索的主要特点是: (1) 分布式检索通常处理的是地理位置分散的异构数据, 不同地理位置计算机系统间通讯的开销比较大, 因此分布式检索中应该尽量避免不同地理位置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讯操作。就通讯本身而言, 由于不同系统的异构性, 分布式检索系统中通常采用TCP/IP协议来实现通讯而并行检索中处理器之间的通讯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来实现。 (2) 分布式检索的数据规模相对较大, 每个节点的处理能力又不尽相同。因此, 分布式检索通常只选择某些数据子集进行检索, 而不像并行检索那样, 需要返回每个数据子集的结果。 (3) 分布式检索的对象的异构性使得统一描述和访问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3]。

2 分布式检索系统结构

分布式的总体结构为如何并行的定义和解决问题, 提供极大的灵活性。检索系统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的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多任务处理的使用。分布式系统里的每个处理器都彼此分开了, 每个处理器上运行独立的搜索引擎系统。搜索引擎对单个的查询不进行合作, 但是他们可以共同拥有代码库和数据。对搜索引擎的查询请求是由检索代理来管理, 它接受终端用户的查询要求, 并将其分发给所有可利用的搜索引擎。

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在系统的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信息搜索的速度、信息服务的质量, 以及系统的管理、维护、更新等因素, 采取了有选择的协作机制, 并且利用用户的反馈调整系统的运行。当系统获得用户的查询请求后, 先查询本地信息库并返回结果, 如果用户要求更多的信息, 系统就会根据用户对已有信息的满意程度选择下一个查询对象, 可能是本地信息库, 也可能是远程搜索引擎[5]。

3 分布式检索系统的实现框架

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的建立和实现需要以一个软件结构框架为基础[6]。目前, 有多个标准和产品支持这样的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这些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基于Z 3 9.5 0的体系结构

基于Z39.50协议的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的核心有两个部分: (1) 索引数据库:用来存放网上资源索引的数据库, 它具备Z3950协议访问接口。 (2) 用户访问接口:通过Z39.50网关把信息提供给用户的接口。

该体系结构的分布式检索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工作:用户的查询请求由浏览器通过HTTP请求发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通过HTTP_Z39.50协议转换网关把HTTP请求转换为Z39.50请求, 发给本域的Z39.50服务器, 进而访问索引库得到查询结果。如果在本域的Z39.50服务器找不到所需信息或者用户在最初的查询请求中就指定了查询其他域, HTTP_Z39.50协议转换网关会把39.50请求发给其他域的Z39.50服务器, 并负责收集所有Z39.50服务器返回的查询结果, 整合后统一以HTML页面的形式返回给用户浏览器。

3.2 基于Java/CORBA的架构

Ja va/C ORB A的架构是组件技术的一种类型。组件技术是面向对象技术的最新发展, 它具有开放性、集成性、灵活性、模块性、可管理性、安全性、透明性等特点。组件技术为分布式异构环境中的多组织域信息处理服务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公共服务系统、基础组件、组装框架、数据表达规范、数据传输协议及服务器定位等关键技术。分布式对象是组件技术核心。

摘要:分布式检索是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重要技术和方式。分布式检索具有有效性、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因而是数字图书馆、网络检索系统的核心技术。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信息检索的特点、分布式检索系统结构和分布式检索系统的实现框架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分布式检索,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分布式计算

参考文献

[1] 姚树宇, 赵少东.一种使用分布式技术的搜索引擎[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5, 1 (1) :127~129.

[2] 耿骞, 刘畅.分布式检索系统及其体系结构[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4, 2:69.

[3]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cluster/cluster_system/base/part2/index2.html.

[4] David Hawking, Nick Craswell, VeryLarge Scale Retrieval and Web Search.CSIRO, GPO Box 664.Canberra ACT, Australia.May, 2004.

[5] 周斌, 刘波, 杨岳湘.Z39.50.协议的原理及其在分布式检索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 2002, 28 (9) :5~7.

道德发展理论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传统家风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涉及重德养性的修身之学、孝悌勤俭的治家之法、崇学尚正的教子之方、与人为善的处世之则等方面。传承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对完善个体成员的道德人格、改善社会环境的道德风气、筑牢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传承发展传统家风文化需要高校、家庭、社会以及全媒体四位一体,共同努力。

关键词:家风;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价值;道德根基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在长期延续过程中形成的由祖辈、父母提倡并身体力行,用以规范约束家庭成员的稳定持久、世代相传的生活作风、价值准则和道德品质。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家风的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1]1。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家风文化,其传承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德养性的修身之学

《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先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先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古人特别重视子女德性的培养与发展,故在传统家风文化中渗透着重德养性的修身之学。例如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子女对“诗”和“礼”的学习,认为这是修身立世的关键。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此外,传统家风文化强调,立志守志是个人修身的基础。郑玄认为:“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3]但如果胸有大志而不思进取,同样无益于自己的人生;只有意志坚定、不断奋进,才能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仅如此,传统家风文化在个人的德行修养方面也有明确要求,提倡以静修身,以俭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只有保持内心的清静,不为名利所困扰,才能立身端正,溫良敦厚。另外,保持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也是传统家风文化的重要内容。明清时期,江苏的庄氏家族绵延不衰,成就突出,与其良好的家训家风分不开。毗陵庄氏族谱中收录有《鹤溪公遗嘱》《鹤坡公家训》《声鹤公遗训》《丹吉公家训》《董太夫人家训》等家训,这些家训的核心就是“读圣贤书,做豪杰事”。一个有骨气的人,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抗拒不公平不合理的压力,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操守。在“遇大变,处大节”之时,不随波逐流,秉持正直仁义,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风骨与节操。

(二)孝悌勤俭的治家之法

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蕴含着孝悌勤俭的治家之法,不仅有利于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而且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5]孝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切美德的源头。每个家庭成员只有形成“入则孝,出则悌”[6]的品性,整个家庭的氛围才能和谐融洽。勤俭持家是传统家风文化中治家之法的又一重要理念。颜之推告诫子弟要“稼穑而食,桑麻以衣”[1]64,勉励子孙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丰衣足食。朱柏庐在其《治家格言》中也开宗明义地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7]既表达了对人民劳动的尊重,也强调了勤俭节约作为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此外,一直流传至今的“简葬”思想也是清正简朴的充分体现。西汉时期的杨王孙,崇尚黄老之术,家累千金,却认为厚葬无益于死者。临终,嘱其子将其裸葬,以矫世人“竞相攀比、越礼厚葬”之世风。其死后裸葬于终南山,成为我国提倡“简葬”思想的著名人物。

(三)崇学尚正的教子之方

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教子之方。一是勉励子孙重视读书修身。孔臧《与子琳书》中云:“顷来闻汝与诸友生讲肆书传,滋滋书夜,衎衎不怠,善矣。”[8]陆游、苏轼也经常写诗勉励子孙勤奋学习,但是,他们要求子孙读书的目的并不是登科及第,而是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二是教导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9]古人认为,家国同构,面临的危机有共通之处,具备的忧患意识,也有相通之处。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即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处境和现状,要时刻抱有警惕之心。身处顺境,不掉以轻心;身处逆境,也要坚持信念,争取改变现状。三是告诫子孙要谨慎交友,慕贤亲贤。“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10]一个人要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益友,努力学习朋友的懿行嘉言,使自己立德端正。

(四)与人为善的处世之则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成员不仅需要处理好家庭关系,还需要参与到社会活动,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关于接人待物的处世之则也有非常全面详尽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做到睦邻友好。比如“六尺巷”的典故就体现了邻里之间谦和礼让精神。此外,曾国藩还引用俚语来向家人说明睦邻友好的重要性:“‘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近远亲而慢近邻。我家初移富坨,不可轻慢近邻,酒饭宜松,礼貌易恭。”[11]二要做到诚信待人。人无信则不立,古人把诚信作为修身立命的根本价值信条。曾子杀彘的故事就是教子以信的典范。另外,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宋朝,一些较开明的家长在要求子女抓农业的同时,还要广开财路。叶梦得在《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中强调:“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防人,非谓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胜言者矣,此其善治生屿。”[12]要求子孙诚信经营,取财有道,反对依靠损人利己的手段谋取利益。三要乐善好施,要有关怀民生疾苦和社会安危的胸怀和气魄。如《郑氏规范》教育族人要“以‘仁义’二字铭心镂骨”。很多家训家规中都强调要以己之力救难怜贫。


     二、新時代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价值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传统的家族式家庭逐步向小型化、独立化的方向转变。不少传统家风文化日渐流失,传统家风的规范约束作用也日渐式微。但是,“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3]

(一)有利于完善个体成员的道德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13]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某种特定家风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无形的家风文化具有很强的持久性、稳定性和渗透性,它会深深植根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的价值判断、处世原则、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家庭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和思想成果。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传统家风文化深深凝聚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教化人、启迪人、感化人。传统家风文化可以使重孝悌、讲诚信、读诗书、立明志等美德在一个稚儿心中生根发芽,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更加根深蒂固。而且,经过传统家风文化熏陶的个体,易于形成更加完善的道德人格。面对同一个道德困惑,未经传统家风文化熏陶的个体,需要经过自己理性的思考,趋利避害,然后采取行动。而经过传统家风文化浸润的个体往往会依据自己心中早已树立的道德准则去做出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根据“首因效应”,后者作出利他行为的概率要大于利己行为的概率。因此,传承传统家风文化有利于完善个体的道德人格,使其受益终生。

(二)有利于改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气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14]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作为家庭的精神内核,不仅可以折射和反映社会风气,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发扬传统家风文化,有利于改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气。一方面,优秀的家风可以对家庭成员起到正面的督促规范作用,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千千万万的家庭倡导并发扬好优秀家风,则会从整体上改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气。另一方面,每个家庭中的成员作为社会人,需要在社会中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才能维持其生存发展。在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受过良好家风文化熏陶的个体会在一言一行中将自己的个人素养表现出来,与其有社会联系的其他个体将会在不自觉中受其影响,循序渐进地提高个人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相反,如果一个人常年累月受不良家风的影响,积重难返,不仅难以形成美好的个人品德,而且可能将自己不良的品性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其他人。所以,传承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不仅对个体来说受益终生,而且对改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气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家风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无论是耳提面命的谆谆嘱托,还是提笔家书的殷殷希冀,或者是口耳相传的严规家训,都倾注着先人对其子孙后代的勉励与期望。从最早的《家风诗》到汉代孔臧的《庭训》再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从张之洞的《与子书》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再到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等,都积淀着家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一方面,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的资源宝库。我国传统家风文化中囊括了忠孝节义、礼义廉耻、齐家守业、睦邻慕贤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为后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我国传统家风文化还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表达。叶梦得在其家训中勉励子女:“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故孝必贵于忠。忠敬不孝,所率皆非其道。是以忠不及而失其守,非惟危身,而辱必及其亲也。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15]岳飞从军抗金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勉励他要心怀爱国报国之情。另一方面,传统家风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做出基本的价值要求,作为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思想结晶,发扬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植根于传统家风文化这片沃土。
     三、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路径

如上所述,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民族道德根基的筑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及新媒体平台四位一体,共同努力。

(一)纳入高校教育体系,规范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播路径

将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纳入当代高校教育体系之中,是弘扬发展传统家风文化的重要路径。高校应增设与传统家风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之以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线上答疑与线下教学相补充的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传统家风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努力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理论功底,为学生做好表率。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颜氏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优秀的家风文化作品,以考察、讨论的形式取代考试,注重启发和灌输相结合、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统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传统家风文化,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认同传统家风文化,增强传统家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此外,高校可组织专家组将传统家风文化内容编写到教材中,使传统家风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增强传统家风文化传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最后,将传统家风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也是可行措施。比如:定期围绕“家风建设”的主题,举办学术论坛、开展文明评选活动。也可以通过诗朗诵、演讲、小品、文艺演出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传达传统家风文化的精神意蕴,增强传统家风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家风文化在思想上自觉认同,在行为上自觉遵循,在信念上自觉守护。

(二)父母躬行身教,營造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播氛围

家庭环境是我们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子女道德品质的塑造、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16],只有将积极正面的“躬行”和“身教”真正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才能帮助子女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促进每个家庭形成好家风。所谓“躬行”,既不是知而不行,也不是知行不一,而是父母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并且把这种道德认知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道德行动。所谓的“身教”,就是父母用自身的道德行动去引导感化子女,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效仿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为人父母者应该自觉学习传承名人大家优秀的家风文化,并吸收其精髓以指导自身的行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使子女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和感染,自觉认同并养成传统家风文化中所传达的与人为善、注重孝悌、勤劳节俭、爱国忠诚等优秀品质。此外,传统家风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因此,父母在吸收传统家风文化精髓的同时,还应立足时代语境,剔除传统家风文化中男尊女卑、家长独裁、封建专制等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内容,同时引导子女树立如公平正义、遵纪守法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

(三)整合社会资源,拓宽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播视野

社会是个体自我发展的主要场所,也是家风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应当立足社会,充分整合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拓宽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播视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传承发展传统家风文化应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寻常百姓的家风文化,并传播其符合时代性的合理内容,以点带面,使普通家庭的优秀家风文化在全社会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社区、单位、团体等有关组织应积极开展与“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内容相关的活动。比如:在社区举行“听爷爷奶奶聊家风”的主题活动,既可以使“90后”“80后”深入了解所谓的“家风文化”,同时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可以缩小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代沟,推动良好家风文化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定期放映有关家风文化题材的电影、纪录片等形式,增强传统家风文化对人民群众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此外,我们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17]。明确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地气”工程的价值定位,加大传统家风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教育引导,创设有利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传播的生活氛围和社会环境。使人民群众在传承发展传统家风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立足全媒体时代,创新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播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18]作为一把“双刃剑”,新媒体平台如果运用得好,就会造福人民;如果运用的不好,则会带来难以预测的危害。所以,作为强有力的现代传播载体,新媒体平台只有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主动承担起宣传发展传统家风文化的责任,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新”的特点,创新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播方式。比如:通过打造一批富有时代感的、涵盖传统家风文化内容的网站来向大众宣传优秀家风文化;利用微信平台,围绕“家风建设”的主题创建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推送历代文士大儒的优秀家风家训供读者订阅浏览;也可以建立关于“家风”话题的微博“超话社区”、微信群、QQ群等平台来实现线上广泛实时的讨论与交流。此外,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应选择不同的传播载体。例如:针对幼儿,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的形式对其进行家风的启蒙教育;针对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青少年群体,可以向其推广有关“家风”题材的微电影、宣传片、小视频等;针对中年群体,可以利用下载量较高、受众较多的直播软件、微课、轻课等方式来传播家风文化;针对老年人,可以通过FM、家庭温情网剧等形式向他们普及家风文化。最后,各级政府及媒体平台的工作者,应立足全媒体时代,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传统家风文化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构建传统家风文化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新媒体平台的同时,正确把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牢牢占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营造风清气正的全媒体环境。总之,要努力创新传统家风文化传播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家风故事。

参考文献:

[1] 颜之推.颜氏家训[M].檀作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大学中庸[M].王国轩,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 ∶ 7.

[3]后汉书(张曹郑列传)[M].范晔,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 1210.

[4]颜之推,等.中国家训精粹[M]. 陈俊才,注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11 ∶ 53.

[5]曾振宇.孝经今注今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1.

[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 6.

[7]陈延斌.中华十大家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 6.

[8]傅亚庶.孔丛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1 ∶ 452.

[9]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103 ∶ 138.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 249.

[11]唐浩明.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1 ∶ 465.

[12]叶梦得.丛书集成续编·石林治生家训要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 445.

[13]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

[1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2.

[15]叶梦得.石林家训[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 488.

[1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03-18.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 106.

[18]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 4-8.

【责任编辑:黎 峰】

道德发展理论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完善宏观调控 确保粮食安全

3、勇担当善作为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4、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5、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6、强化建章立制 护航粮食安全

7、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8、粮食物流助力主销区粮食供需平衡

9、新冠疫情下的国际农业和食品应对政策:缘起、措施和启示

10、加快构建龙头网络型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应急物流体系

11、浅谈粮食安全风险防范

12、加快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点探讨

13、安徽省粮食生产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4、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要聚焦统筹“四大关系”

15、突发事件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6、再探应急物流管理中的物资储备管理与控制

17、我国粮食物流:主要问题、国际借鉴与对策探究

18、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19、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粮食流通体系优化

20、实现粮食流通改革高质量发展

21、财政部等两部门:以“六大提升行动”为重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22、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23、物流科技2009年总目次

24、从汶川地震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

25、四川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奋力开创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新局面

26、完善我国粮食应急体系的对策探讨

27、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8、“一盘棋”改革筑强大国储备体系

29、粮食流通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30、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

31、江苏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32、“新常态”下粮食安全保障路径探析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实践与思考

33、国家粮食局与山东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4、贵州省粮食产需问题及对策研究

35、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6、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统筹调度方法和技术探讨

37、粮食产业化 任重而路远

38、新时代湖南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担当

39、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推进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功能化建设

40、关于全省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41、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及机构建设的思考

42、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3、“粮食安全仍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

44、德州粮食物流规划研究

45、新时期河北省粮食安全的挑战与对策

46、强化粮食生产利益补偿 巩固提升龙江粮食产能

47、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从白皮书看中国粮食安全理论

49、基于自然灾害情况下的粮食应急物流研究

上一篇:算法课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跟汽车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