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范文

2023-09-2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范文第1篇

一、指针和指针变量的区别

(1) “指针”是定义, “指针变量”为实际表现。指针可以说是一种变量, 因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概念化, 而其概念与常见变量相同。

(2) 一个变量的“指针”是指此变量的地址, 借助指针可以寻找到用它来当作地址相关内存单元。另外指针变量可以用来放置其他变量的内存地址。

(3) 指针与指针变量有着不同的两个定义, 需要提醒的是, 一般提及指针变量时往往会将其简称为指针, 但事实上两个实际含义并不相同。

二、指针变量定义

在C语言使用过程中要求所有变量先进行定义才可以进行使用, 规定其类型, 且依据此来区分内存单元。指针变量与常规的整型等类型变量不完全相同的某种变量, 这是一种是存放相应地址的专用变量, 所以需要定义其“指针类型”。指针变量名称的常规可见形式一般为:基种类型*指针变量名称;

例如:

int*i;

float*j;

“*”一般代表此变量的类型是指针类型。指针变量名称是i和j, 并非*i和*j。

在对指针变量进行定义时首先要指定其基类型。“基类型”一般是来指示此指针变量能够朝向变量的类型。例如“int*i;”代表i只会是朝向int型相关变量;又例如“float*j;”代表j只会是朝向float型相关变量。

由于不同类型的数值在内存里占有不同量的字节数, 例如int类型数据会占据4字节, char类型数据只占1个。且各个字节均有相应地址, 例如一个int类型数据占据4个字节, 就说明其有4个地址。指针变量朝向的地址往往是第一个地址, 可以这么说指针变量内储存的变量是第一个字节相对的地址, 称为首地址。这是由于借助相应朝向变量首地址以及变量类型就可以获取此变量全部信息。

指针变量是一种变量, 其一定有相应地址, 因此指针变量必然是有其地址的。只要进行了相应变量的定义, 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便会为其匹配相应的内存空间。不过指针变量也是储存地址的变量, 因此两个地址的概念大家不可以混淆:一个为系统给予指针变量匹配的地址, 一般为其本身地址;另一个为指针变量内储存的变量地址。这两个地址其中一个为“指针变量本身的地址”, 另一个为“指针变量的储存内容”。

三、指针运算标识符

(1) &:一般说的是求地址运算标识符, 返回操作数据值的原始地址, 就是说变量存在于计算机内的相关位置。

(2) *:一般说的是取内容运算标识符, 返回操作数据值指示变量的相关数据。但是*运算标识符在进行对指针定义时常规来说就是把后边的变量使用指针类型来表示。所以见到该运算标识符时需要注重对其具体实际意义进行划分。

举个例子:int*p;//此为对指针变量P进行定义;

int i=5:

p=&i;//选用l所代表的地址值, 并对P进行赋值;

j=*p;//此为把指针P所代表的存储单元的数字5取出将其交由给j使用。

四、指针功能的运用

(一) 一般的朝向变量的指针以及朝向指针的指针

1. 一般的朝向变量方向的指针

常见形式一般为数据类型标志符*指针变量名称;

2. 朝向指针方向的指针

常见形式一般为数据类型标志符**指针变量名称;

(二) 指针数据组和朝向一维数据组的指针变量

1. 指针数据组

一般常见形式就是类型标识符*数据组名[数据组长度阐述];当中每个元素均为指针变量。

2. 朝向一维数组的指针变量

一般常见形式就是类型标识符 (*数据组名) [数据组长度阐述];由于运算标识符[?]是处于高于*的优先地位的, 因此应该使用圆括号运算标识符 () 将*以及指针变量名称包含在一起, 来保持正确地相对运算顺序, 让*运算完指针变量之后, 再进行[?]相关的运算, 产生朝向该数据组相关的指针变量。

朝向某一维数据组的相应指针变量, 常常是朝向该一维数据组内元素的相应变量。能够借由朝向该数据组的相关指针变量, 完成对数据组相关数据的处理操作。

(三) 朝向函数的指针、返回指针数据值的函数

1. 朝向函数的指针

常见形式一般为数据类型标志符 (*指针变量名) () ;

指针变量名不可省略两侧的括号, 代表着指针变量名可以先和*结合为一种指针变量, 然后再结合后面的括号, 以此来代表变量朝向函数, 前方的数据种类标志符常常表示的是函数返回值。

数据种类标识符常规是表示函数返回值的相关类型, (*指针变量名) 之中的 () 表示的是定义一个朝向性函数的相关变量, 不是说朝向某一特定的函数, 单单只是代表某一类型的相关变量, 是用于存储函数进入地址的专门技术工具。

2. 返网指针数据值的函数

常见形式常常是由种类标识符*函数名表示的 (参数列表)

五、总结

结合上述提到的, 指针的含义比较复杂, 使用方法也非常灵活, 所以造成了初期学习阶段会出现经常犯错的情况, 我们需要多进行比较, 多加思索, 多实践练习,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和完善它,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运用指针来编撰更高质量的软件以及程序。

摘要:C语言进行编写程序一定会使用上指针, 指针的操作是编写程序的一个点。准确灵活地运用它, 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文章阐述了指针、指针变量以及指针运算标识符的概念, 并运用实际例子介绍复杂指针的相关应用, 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掌握C语言。

关键词:C语言,指针,运用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范文第2篇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一般常识,熟悉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掌握节目主持人在不同节目形态和不同语境下的语用策略及其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艺术和水平,为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打下基础,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现代汉语》、《即兴口语表达》和《播音主持业务》等。

3.周学时、总课时:每周2课时,总课时34课时。

4.开课学期:第4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讲授、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6.考试方式:平时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7.实验、实习、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课后练习、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等。 8.教材:《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9.教学参考书: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吴为章.《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6]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7]林兴仁.《广播语言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1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语用学概说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语用学研究现状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现状 3.掌握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现状及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用学:新兴的语言学科 1.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2.我国对语用学的引进 3.我国早期语用学研究 第二节

语用学研究现状 1.形式语用学的研究 2.描述语用学的研究 3.应用语用学的研究 第三节

语用学研究发展趋势 第四节

节目主持语用研究 1.节目主持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2.语用策略与语用分析 3.语用原则的理解运用 4.主持人言语行为研究 5.主持人语用含义推导 6.主持人节目会话结构 7.主持人语用失误 8.节目主持“口语修辞”

第二章

节目主持人话语角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 2.理解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概念 3.理解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

教学难点: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节目主持人及播音员辨析2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概述 1.“主持人现象”溯源 2.“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 3.中国节目主持人发展轨迹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特性 1.节目主持人是社会性角色 2.节目主持人是个性化角色 3.节目主持人是交际性角色 4.节目主持人是主导性角色 第三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冲突 1.中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焦虑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3.角色构建与角色期待 4.角色的表现性与功利性 5.媒介角色与道德形象 第四节

主持人播音员比较 1.播音涵盖主持之争 2.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第三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汉语口语的发展概况 2.掌握汉语口语的特点

3.了解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状况,理解主持人口语的内涵及重要性4.掌握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汉语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教学难点: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语口语概说 1.汉语口语应用研究回顾

2.“汉语口语”的概念界定及认知偏误 3.汉语口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口语的时代流变

1.我国口语形态演化的轨迹 2.媒介膨胀对主流话语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现状 1.观众对主持人的语用评价 2.从回顾的审视中寻求突破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能力习得 1.节目主持人需要口才 2.口语能力习得的途径 3.掌握常用表达方式

第四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修辞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及要求 3.掌握主持人口语修辞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要求及方法教学难点:口语修辞的内容及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修辞概说 1.我国的口语修辞研究 2.口语修辞与书面语修辞的区别 3.口语修辞行为的层次性 第二节

主持人口语修辞辞则 1.修辞立其诚 2.切境与得体 3.口语修辞策略

第三节

主持人口语语音修辞 1.零位修辞:响度与清晰度 2.语调:情感活动的投影 3.重音:目的意识的表达 4.停顿:言语零语音形式 5.节奏:内韵体验的外化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达意修辞 1.意象修辞:白描与示现 2.“委婉”的沟通和交流

3.重视态势语的修辞功能 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特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言语行为的定义,理解主持人言语行为的特点 2.理解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策略 3.掌握主持人环节语的表达特点 4.掌握话题操作的层次及访谈策略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及表达策略,主持人环节语及其表达策略,话题操作及访谈策略

教学难点:主持人语境的特点,不同节目的环节语特点,话题的组织方式

三、授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言语行为 1.主持人言语行为的交际性 2.主持人言语行为非表演性 3.主持人言语行为的表现性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的语境意识 1.语境概念阐述 2.模拟语境和虚拟语境 3.主持人言语行为“语境化” 第三节

节目主持环节语述略 1.主持人节目开场语 2.主持人节目衔接语 3.主持人节目发问语 4.主持人节目点评语 第四节

话题操作与访谈策略 1.主持人话题操作基本原则 2.节目主持人采访特点 3.主持人新闻专题访谈 第六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创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3.理解“废话”的语用功能 4.理解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态及语用变革,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教学难点:语态及语用变革的动因,主持人第一人称单复数用法的适用性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1.语用观念与时代语境的共变 2.语用创新需要文化宽容 3.多元语用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1.主持人口语不必“典雅” 2.挣脱书面语复制的束缚 3.杜绝陈词滥调

第三节

“废话”语用功能辨析 第四节

主持人第一人称解析 1.“我”不是“虚拟”的 2.还主持人一个真实的“我”

第七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生成的心理过程

2.掌握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及策略 3.掌握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的策略

4.理解主持人口误的原因,掌握规避口误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教学难点:即兴表达的话题策略,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生成的心理运作 1.言语生成的修辞学描述 2.从“个人语典”到言语成品 3.表达焦虑与心理自控 第二节

动态语境中的即兴表达 1.动态语境口语生成机制 2.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 3.即兴能力的自我养成 4.交流语境的动态平衡

6 第三节

语流失畅的规避和矫治 1.语流失畅的心理调节 2.语流失畅的规避策略 3.强化“中心语义定势“ 4.提高口语的“回映能力”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误现象探究 1.主持人口误归因分析 2.主持人口误规避策略 3.主持人口误的补救策略 第八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智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智及其研究 2.理解主持人听辨的关系 3.掌握提高主持人听辨能力的途径 4.掌握主持人即兴应对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语智的开发与养成,即兴应对的功能及策略 教学难点: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即兴应对的策略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智现象剖析 1.语智的早期实践与研究 2.多元智能论对语智的诠释 3.语智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语智与听辨 1.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2.重视“听”的交流功能 第三节

语智的开发与养成 1.主持人语智训练目标 2.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 3.提高机敏应对能力的途径 第四节

主持人即兴应对 1.时代呼唤对答如流的主持人 2.激发对答如流的多元智能 3.即兴应对的语用策略 第五节

主持人幽默应对

撰写人:石艳华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范文第3篇

对象:语言

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研究的根本问题: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为什么说语言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修订版)【06地位】

1、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对语言及语言现象的理性思考从古典文明形成之初就开始了

语文学是语言系统研究的开始,出现了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三大语言学发源地。

①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典籍,研究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形成了同城“小学”的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则关注梵语宗教典籍等作品,在对语言的一般性质及具体语音、语法的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③古希腊的语文学非常发达,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2、虽然语言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语言学成为独立(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研究方法)的学科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传统于语文学以古代书面语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解读阐释古典文献。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是经学的附庸)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变化使得语言研究开始关注口语和发现语言自身规律,19C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

索绪尔建立的普通语言学,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3、今天,语言学又有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方法、技术及观念。(除研究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之外,还与许多其他学科发生了密切关系) 20C下半叶,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新的语言学分支,以及关于语言功能、认知基础、逻辑和语义关系的研究等。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范文第4篇

2、汉维谚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3、西方五国外语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借鉴

4、广告语篇中语气隐喻的作用浅析

5、试析网络热词“柠檬”

6、浅谈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理论计

7、浅析比尔·布莱森《小岛札记》中地名的翻译

8、云南景区楹联的修辞研究

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10、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口语纠错反馈系统模型建构的探索

11、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与展望

12、英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特征及启示

13、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研究

14、形合意合之差异对歇后语英译的启示

15、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与方法初探

16、英语学术期刊论文转述动词研究

17、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

18、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其缓解策略研究

19、浅谈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性

20、语言选择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旨向

21、网络语言的变异形式与规范

22、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改革

23、浅析思维模式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4、文化冲突与商务沟通研究

25、“产出导向法”与“金课”的构建

26、促进英语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真实性评价模型设计研究

27、外语教学法学习与教学的哲学思考

28、对应用语言学的几点认识

29、应用语言学视角下“毒品隐语查询系统”的研制

30、试析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

31、大学应用语言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32、CBI理论框架下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

33、《应用语言学》: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入门书籍

34、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特点

35、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社团发展的新探索

3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7、校内英语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探讨

38、性别因素对大学生詈语使用的影响

39、浅论汉语修辞学的内外关系

40、试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41、浅析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改革

42、儿童语言获得和发展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43、Presentation测试对研究生教学的反拨作用

44、CET4听力新题型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反驳效应研究

45、对外汉语口语课之会话教学

46、心理表征与语言认知教学

47、汉英交替传译信息缺省实证研究

48、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分析

49、基于交际理论的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及发展前景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范文第5篇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摭谈

3、浅析中国普通话与汉语方言间的语言和谐

4、比喻的陷阱:现代诗歌中的一个另类修辞问题

5、广府文化符号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传播策略研究

6、语言交际值的提高途径及其量化模型

7、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8、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实践运用

9、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10、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

11、韩礼德生态语言学思想的必然性和政治性

12、新时代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发展策略研究

13、对比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综述

14、现代泰语有关“爱”的情感隐喻研究

15、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新成果与新趋势

16、专业调剂:Yes or No?

17、论破折号的语篇衔接功能

18、一本值得推荐的语言学教材

19、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外语教学本质的思考

20、日媒:中国影响力催生美国“汉语热”

21、错误分析法在初中生过去时态习得中的应用研究

22、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3、英语演讲训练在口译教学中的作用

24、关于Dog的部分英语谚语汇总

25、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河南城市形象建构研究

26、浅析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特征与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7、菲尔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

28、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29、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发展趋向

30、论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31、浅谈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

32、英汉情感隐喻中的共性研究——以爱情为例

33、英语语言学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34、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

35、汉语特有的语音文化点滴

36、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回顾与思考

37、汉泰语“在+时间词”组合

38、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三题

39、大数据时代的汉语语言学及应用探讨

40、“中国英语”身份探究

41、岂能让学生当英语学习的“聋哑人”

42、对《长恨歌》两种英译本的对比

43、英语学术期刊论文转述动词研究

44、英汉名词心理词汇联想意义的对比研究

45、英汉学术论文文献引用中报道动词的对比研究

46、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与文化导入的结合研究

47、机械工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

48、浅谈对主位、主语和话题的理解

49、试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学科建设问题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范文第6篇

(一) 应用语言学的概念

应用语言学是全新的学科, 发展快速, 其分析的语言在社会不同领域被大量运用。应用语言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 获得了良好的成效[1]。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大本上有三大块基础的研究领域, 即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 即除了语言教学外的包括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结合而产生的应用学科。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特指语言教学, 旨在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 并且使其研究成果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本质, 它的产生与语言学自身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伴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快速发展, 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放到与外语教学与培训相关的实际操作当中, 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传授外语的基本知识, 这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追捧, 符合社会的需求, 也符合语言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 应用语言学也被当做一门研究外语学习的学科。最开始, 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的教学当中较为普遍, 语言学家和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多从语言教学这一个角度去理解应用语言学, 并且运用相关的理论去描述语言事实本身, 狭义应用语言学自此便应运而生。

(二) 应用语言学的兴起背景

语言学家普遍认同语言应用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1870年, 波兰语言学家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 主要用于区分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 这个术语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使用。他认为应用语言学是在各种理论语言学的指导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与纯粹的语言学即理论语言学是相对而言的。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1964年, 第一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在法国南希成功召开, 国际应用语言学会也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独立与形成。

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研究极其边缘交叉学科的特性, 与包括心理学、交际学、人文学、社会学、人文心理学、社会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等等众多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自身的研究成果更加多元化[2]。应用语言学包括语言本体科学、语言应用学科、语言哲学学科, 具有交互性、应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应用语言学的主要课程涉及面广泛, 内容较为复杂难懂, 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语法理论, 语言理论, 汉语语用学, 语义理论, 语言研究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词汇理论, 语言与文化, 实验语音学, 跨文化交际、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 形态学、修辞学、音系学、语义学、语用学、对比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法学、认知语言学、文体学、心理语言学等。从中可以看出, 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即把语言学研究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 外语教学与外语实践相融合, 充分利用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注重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和结果, 探讨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利用新的教学媒体辅助外语教学, 同时研究语言教学法和语言测试等相关具体问题。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在实际教学中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能熟练进行对外汉语多种课程的教学, 并能在实际教学中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通用型汉语专门人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既有传统的研究领域, 语言和文字规划、人名学和地名学等等, 也包括人类语言学、语言风格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术语学、翻译学、儿童语言习得、言语交际学、计算语言学、广告语言学、网络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综合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现状, 可以看出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语言调查、社会语言学和儿童语言发展等。总之,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开放的、广泛的, 随着语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会拓展得越来越宽泛。

三、应用语言学的演变历程

应用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 其着重解决现实环境当中的实际问题, 但其的运用不涉及语言进程里的历史状态, 也不介入一般理论的争辩, 因此它是运用来鉴定、鉴别各种学术领域理论的试验场[3]。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自出现以来, 很快就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且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 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演变历程

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创立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它的演变历程受到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978年,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在外语教学上表现出英语教师数量短缺的特点。在此情况下, 我国科学院的李佩勇挑重任, 不畏艰难, 为了早日充实英语的师资力量, 主动创建两年制的英语师资培训班。也因为如此, 李佩被称为我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在1980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原广东外国语大学) 成功举办了我国第一次"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学术研讨会"。1984年,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应用语言学在我国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88年,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创作出《应用语言学》, 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应用语言学著作。1992年, 《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5年, 首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1998年, 首度成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之后越来越多的应用语言学硕士和博士点相继开设, 众多的教师、学者、学生纷纷投身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1999年第四次应用语言学学术讨论会召开, 正式将应用语言学方法的研究提上日程。在会议上, 于根元提出了研究我国应用语言学方法的基本思路。这一事件对我国应用语言学方法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我国的应用语言学也正以此为标志, 从而进入到全面的发展时期, 逐步走向成熟。

(二) 西方应用语言学的演变历程

语言学界一般认为, 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最早的起源地。二战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和军事等领域的需要, 美国开始大力发展外语教学, 尤其是对外的英语教学。1946年, 美国密执安大学设立了专门对外教学的机构即英语学院, 在弗赖斯 (C.Fries) 、拉多 (R.Lado) 等专家的指导下, 专门研究如何去更好地教授非本国人英语, 即研究对外的英语教学。他们出版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杂志——《语言学习》 (Language Learning) , 这个刊物的副标题——“应用语言学杂志” (Journalof Applied Linguistics)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 而且主要是研究语言教学问题的。由此可见, 应用语言学最开始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外语教学, 尤其指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教学。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普遍发展, 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外语学习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人们迫切需要一门专门研究外语教学的学科, 以便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和取得理想的效果。1957年, 在人们的呼吁下, 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案, 确立了外语教学在美国中学基础性学科中的地位。在美国政府的大力帮助和资助下, 仅五年时间 (从1957年到1962年) 美国中学就建立了五千多间语言实验室, 以便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同时还举办了近两百项外语教学研究活动, 培训了超过一万名外语教师。1959年, 在语言学家弗格森的倡导下, “应用语言学中心”在美国的华盛顿成立, 它设置了五个部门, 主要用于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研究。1958年, 英国的爱丁堡大学研究生部建立起应用语言学学院, 旨在培养应用语言学的专门人才。此后,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纷纷开设应用语言学专业。

1964年, 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在法国成功召开, 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至此成立, 这标志着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的正式形成。另一方面,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正式登上西方历史舞台的前后, 除了传统的语言教学得到继续的发展之外, 应用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学科也在日益形成和趋向成熟。比如, 在1952年, “社会语言学”这个既念被正式提出;20世纪60年代, 计算语言学和语言信息处理形成;1966年, 社会语言学学科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后, “语言文字规划”作为应用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得到了重视和崭新的发展。

四、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应用语言学在国外已经逐渐成为语言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分支, 并且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科自身的发展, 已经从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逐渐转向为研究领域宽泛的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正在以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向更为宽泛的研究领域渗入发展。应用语言学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它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了。传播语言学、生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神经语育学、儿童语言学、刑侦语言学这些新学科的不断出现与发展, 正说明了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良好前景。

21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信息社会中, 如何处理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 语言一直作为信息最常见、最不可或缺的载体, 所以对语言的研究也是信息科学研究的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因此, 专门研究语言的应用语言学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信息科学的发展程度。应用语言学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推动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发展, 必须得加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虽然这几年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有了不小的进步, 发展迅速, 对国内的外语教学和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与世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情况相比, 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应用语言学是很实用的学科, 它能够直接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为了更好地推动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满足未来社会人们处理信息的需求, 就必须积极发展应用语言学, 提高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水平, 思考和总结人类应用语言学发展史的经验教训。这就是研究中外应用语言学的最本质意义。人类应用语言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它值得我们去挖掘、借鉴和利用。这就要求从事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积极提高自己的语言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积极主动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从而为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

通过中外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及其演变历程的分析, 能够给这方面的研究学者更多的收获, 从而推动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每个国家自身的语言都与国家民族文化紧密相关, 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并且还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本质的特征。现阶段, 搞好应用语言学研究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必须要加大力度发展应用语言学, 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 从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水平, 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弘扬民族文化。由此可见,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确实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进步的体现, 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当今应用语言学正在蓬勃地发展, 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国外的理论研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在国际上缺乏有影响力的研究著作。虽然如此, 但是大批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此领域, 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依旧有着良好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应用语言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摘要: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其研究领域十分的广泛。探析中外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及其演变历程, 是当前阶段我国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从应用语言学的概念以及兴起背景入手, 进而简要介绍中外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其演变历程, 并简单地分析中外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并且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以期推动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演变历程,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解芳.试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学科建设问题[J].校园英语, 2017 (37) :227.

[2] 尚宇.浅谈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 30 (16) :93-95.

上一篇:语言文字的规章制度范文下一篇:英语写作课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