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作用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3-11-12

关于道德作用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在现代教育中, 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看似各成体系, 实则互补互溶, 音乐艺术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 能充分的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 在欣赏音乐时, 除了能得到美的陶冶外, 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理想、情操等方面的教育, 音乐教育能够通过各种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 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美的激情和能力。可见, 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形势下, 认真看待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是现代教育和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音乐教育的地位问题, 坦率地说, 音乐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众所周知,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 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递减, 到了高中, 就几乎为零, 在这种教育形式下, 我们应该反思, 如何追求我们一直崇尚的“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形成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

其次, 好的音乐作品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王莘老师的《歌唱祖国》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歌曲。每当乐曲响起, 激昂的歌声总会令所有中华儿女为之动容, 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 经久不衰。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我们要有效的利用这些优秀的教育载体, 使学生不断地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 在心灵深处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升华, 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教育目的。

不难看出, 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想道德教育赋予音乐教育灵魂, 音乐教育对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用。首先, 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柏拉图非常强调学生养成爱美习惯的重要性, 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 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 使我们的学生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 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 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 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 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 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音乐教育恰恰使众多这方面得到了具体实践。《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声响起, 总会将我们带入那有绿草, 有山坡, 有牛羊, 有溪流的广阔雄浑的美好世界, 使欣赏者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生共鸣。正像柏拉图对音乐教育的阐述的那样“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 ……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 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 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 他就会赞赏它们, 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 作为滋养, 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可以说, 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同时也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 音乐教育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一剂良药。音乐在调节情绪、平衡心理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当自己身心疲惫、不堪重负的时候, 不妨坐下来, 静静地欣赏一下音乐, 或者会对你的心理不适有所帮助;当情绪急躁时, 可以多听一些节奏舒缓、能助人思考的音乐。音乐教育能更有效的促进人的个性的养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 推动其进步, 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音乐是情感艺术, 人类的想象力正是借助情感得以伸展。音乐欣赏重视过程, 渐渐地由浅入深从而达到学习和理解目的, 而想象力是整个过程的首要依据。所以有效的音乐教育会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能去除课堂中呆板、沉闷的气氛, 而各种活泼、新鲜的创造意识则会不断萌发, 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 促进其成熟个性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者该如何有效的利用音乐教育这一途径引导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呢?这显然是我们从教者的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构建自由课堂, 使学生心智得到充分放松。

传统的课堂教学, 完全的缺少“自由”二字, 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和自己都套上了无形的枷锁。音乐教育较之其它学科教育有更多的宽松和自由度, 所以从教者要有效的利用这个独特的学科特点, 鼓励学生对音乐自由发表想法和意见, 放飞思想,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但课堂自由并不等同放任自流, 我们有能力将思维的风筝送上蓝天, 自由飞翔;也有能力把风筝的线攥紧, 不要飞离自己的视线。要让课堂自由适度, 创造起适宜于学生发挥的宽松空间, 教师的驾驭能力就相当重要了。任课教师的语气、语调和微笑, 哪怕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影响整个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后, 还能让学生畅所欲言, 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音乐进行评论, 还离不开自由表达能力与胆量的培养。教师在学生听赏完音乐之后让学生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不轻易用“对错”点评学生的感受, 让他们的思想能利用他们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出来。从而避免教师介入的过多, 讲的过多。让学生对音乐评论, 环境是形成活动的前提因素。学生参与的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与真正的答案相同与否并不重要。

其次, 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基本知识是音乐的自身的语言, 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鉴赏美、感受美是十分重要的。音乐知识越丰富, 音乐欣赏能力越强, 对事物情感的敏感度就越强。这种音乐知识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乐理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是对古今中外, 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要有所了解, 特别是我国民族音乐,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多听, 多接触民族音乐, 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这样, 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 多方面提高欣赏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 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提高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重视民族音乐的学习, 对其中的优秀剧目和作品要有一定理解。

荀子有论:“人之初, 性本恶”, 但要改变恶的本性, 去恶扬善, 其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良好的教育。他提出:“夫乐者, 乐也。”也就是说, 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 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总之,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重要作用, 从而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摘要:在现代高校教育中, 学生的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虽各成体系, 两者貌似有很大区别, 其实有着很紧密的互补互溶的联系。本文从音乐教学入手, 分析了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关系, 并解释了音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及如何利用音乐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于道德作用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浅析高中化学“以素养为本”教学目标的设计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4、论新课程标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启示

5、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6、“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中国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7、高中化学生态课堂中被忽视的限制因子的存在与转化

8、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9、浅谈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0、试论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

11、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

12、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3、探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4、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15、城乡学生的家庭数字鸿沟与学科素养差距

16、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研修程序设计

17、我国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

18、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19、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建构

20、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21、目标多元 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23、割裂与弥合:物理教学理念与行为透视

24、立足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5、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26、化学核心素养研究现状及热点窥探

27、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

28、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29、基于新课程标准浅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0、基于生活视角下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31、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养成刍议

32、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33、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34、增进学科理解是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35、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革新

36、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探究

37、借鉴其他学科经验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8、校本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

39、探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有机化学课程目标

40、从技术植入到生态优化: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

41、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42、中学历史学科素养基本内涵及培养策略探析

43、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化学实验复习教学研究

44、核心素养下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45、基于学科素养视角下的物理习题教学的研究

46、化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化学教学探析

47、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8、进阶式物理建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49、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应适度“去学科化”

关于道德作用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论“好人现象”中熠射的微善价值

3、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现实困境与生成方法探究

4、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应对与道德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

5、构建和谐文化实施和谐教育打造和谐校园

6、河南省委副书记王炯在河南省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河南省学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7、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传承取向及其育人理念

8、文化自信的道德建设价值

9、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10、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回顾与展望

11、“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红色家风建设研究

13、《吕氏乡约》的传播推广历程及局限性分析

14、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公民道德建设

15、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

16、校长如何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

17、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18、聚焦课标新变化 助推课改再深化

19、大学学习是指向生命成长的过程

20、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21、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新时代再出发的使命要求

22、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23、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发挥家庭育人功能

24、做良好从政环境的营造者

25、工匠精神与企业员工理想信念教育之耦合

26、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群像

27、善治视野下的雷锋精神

28、《晏子春秋》的官德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9、牢记责任使命 遵循艺术规律 努力谱写书法事业繁荣发展的华彩篇章

30、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

31、弘扬亳州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西宁城市发展探析

3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立德树人:高等教育专业思政重在价值引领

35、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与现代乡村治理

36、雷锋精神永远是时代的强音

37、试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8、努力打造思政课“金课”

39、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职业规范

40、中国古代育人思想的德育价值品赋

4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42、习近平修身观对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弘扬与超越

43、中职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和探索

44、当今主流家庭教育变革的文化使命

45、国家治理视野下提升新时代法治文化自信研究

46、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四)

47、论习近平的青年人格观

48、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49、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

关于道德作用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3、植物医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病害治理挑战、机遇和创新

4、获奖是过年,写作是过日子

5、我用一生奔向你(上)

6、小学高年级数学线上教学的方法思考

7、个人护理品中的新宠——香烛

8、追寻彭康校长的西迁背影

9、名为帝国的记忆(下)

10、挫折与修正:风险预防之下环境规制改革的进路选择

关于道德作用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分析

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与培养

4、家国情怀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培育与文化引领

5、建党精神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分析框架与实践策略

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7、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教学探索与研究

8、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实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实施策略研究

10、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趣味化

11、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1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1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1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探究

15、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生活动内容设计与实践

1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17、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

18、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9、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20、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1、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落实法治教育

22、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2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分析

2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利用法治新闻的策略研究

2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6、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认知与思考

27、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思路分析

28、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衔接的形成

2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创新

3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游戏的开发与应用

31、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

32、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3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34、城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共建与开发的探究

3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完善法治教育的策略

36、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专册教学的三个误区

37、小学道德与法治与情景教学模式有效融合探究

38、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分析

40、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探究

4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42、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43、探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

44、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两难问题的教与学

4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4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浅探

47、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对策

48、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观念渗透的有效策略

4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对策分析

关于道德作用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研究

3、谈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汇与融通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4、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师德性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5、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究

6、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教学:误用后果、归因与破局

7、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8、卢梭智力教育观及其道德评价

9、“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伦理:从他者型塑转向自由审美

10、当代教师德性研究述评

11、教师教学生活如何走向幸福

12、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新途径探析

1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养成

14、高职院校转型升级期师德建设探究

15、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反思

16、师爱在育人实践中的价值提升策略探析

17、以双向融合为突破口,带动高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改革

18、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探索与实践

19、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危机与本真回归

20、师德建设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与教育

21、从教师职业道德出发谈教师幸福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形象的演变与审思

23、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4、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

25、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及调控

27、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探析

28、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度化探析

29、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职业形象及其启示

30、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本分析及建议

31、追寻专业伦理:中美师德规范比较

3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3、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学校课堂伦理的构建

34、浅议新时期教师师德的内涵

35、教师职业角色发展的嬗变及伦理反思

36、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37、内外兼修: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38、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其提高途径

40、护理伦理素质的现状分析与护理伦理教育研究

41、社会转型背景下师德评价的原则探讨

42、初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43、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研究

44、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45、为何而教: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46、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六结合”教学法

47、浅议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48、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学术史:70年回顾与展望

49、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品性的内涵、结构与涵养

上一篇:关于国外小说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虚拟漫游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