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医学检验论文

2022-05-0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免疫学医学检验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通过将LBL、PBL和CBL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某高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2014~2017级共计597名学生免疫学检验课程进行分组跟踪调查统计其教学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免疫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1:

浅谈医学免疫学检验课程改革研究进展

[摘           要]  免疫学检验属于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近几年医学免疫学检验课程改革已在多个院校先后启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对免疫学检验应用于临床的重要性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阐述,揭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再对近几年本课程的改革发展进行综述。学习优良的改革方案,为以后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免疫学检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检验课程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属于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对于成熟的医学检验人才必不可少,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免疫学相关基本知识(抗原、补体、免疫细胞和抗体等内容)、免疫学检验重要检测技术(抗原抗体反应、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等)、免疫学技术临床应用(常见细菌性疾病检测项目、常见病毒性疾病检测项目、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等)和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等。课程理论枯燥、抽象且深奥,理论知识点较多,传统教学让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只能依靠背诵,并且发现学生对本课程兴趣较低、积极性不够,导致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因此,需要寻找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免疫学检验课程在高职学生中改革的重要性

(一)免疫学检验应用于临床的重要性

免疫学检验是服务于临床,应用于临床,通过常用免疫学技术进行有效检测。目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对于免疫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几年,通过免疫学检测技术检测免疫相应的各项指标对相应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监测预后情况,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如张浩[1]等作者通过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甲肝乙肝患者120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检验,观察组患者进行免疫学检验,结果发现通过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检测甲肝乙肝项目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检验效果,值得推广。朱传新[2]等对孕产妇进行的产前免疫项目检查进行了相关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800例孕产妇,在研究中按研究方案进行合理分组,研究结论表示孕产妇在产前进行相应免疫检验项目的检测是有益的,在孕产妇分娩安全性方面是有效的,能够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周珣[3]等开展了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对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进行了相关研究,应用免疫学联合检测,最后通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通过临床上联合检测免疫学相关的指标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和预后情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免疫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需要加大重视免疫学检验课程改革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经过对我院高职学生的授课发现,我院学生个体差异大,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欠缺,上课期间还需要耗费教师精力维持课堂纪律管理。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情感障碍,如有自卑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知识点交流,对学习失去兴趣,通过了解发现其他地区院校的学生特点也有相同之处。张超峰[4]等教师团队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群体特征,他们团队分析研究认为“0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独立的思维方式、娱乐生活网络化,另外心理容易出现自卑感与自我认同感之间的矛盾、非常重视学历、轻视专业技能等特征。

课程改革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不能脱离学生本身的特点,所以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需更好地结合其性格特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更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改革研究分析

近几年我国各高等院校在教学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投入,比如教学的硬件设施有所提高,增设了教学多媒体设备,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等丰富理论教学。大部分院校教师都会提前完成相关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课件等,并且每年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些优秀教师团队还制作微课视频,在智慧职教等软件上建立网课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改革中最常見的是在课堂上应用团队学习方式,主要的方式是将每个班级分为多个团队,发布课前预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还借助学习软件进行教学辅助,如发布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学习效率的提高。如费红军[5]等教师团队研发开展了基于慕课的团队学习方式,主要步骤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进行测试,教师给每个小组抛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可以加深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将他们成功制作的微课上传到学习软件中,供学生课前课后学习,这样的改革发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通过对该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这样的团队教学法是有效的,从理论考试成绩分析表示团队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

根据目前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课程改革将围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改革方式有所变化,目的是能够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增强其技术技能,将在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为依据把工作任务作为载体进行的教学方案,力争培养满足临床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陆曙梅[6]等教师团队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是这样设计的:以工作内容为依据组织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将原来的免疫学内容进行调整,以学习情境进行设计,但是又能够将原来的教学内容包含进所有的检验技术,用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的免疫检测设计为任务载体,调整教学内容,将原来的教学内容整合为6个学习情境、11个教学项目和28个教学单元,并改变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使用过程性考核,最后他们团队成功探索出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方案。代林远[7]等教师团队在进行以检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中还融入了案例教学法,介绍典型病例,增强学生对检验项目与疾病诊断的关系,比如在课堂上讲授自身抗体检测这个内容时,会依次介绍病人的典型症状、发病机制等,再充分结合实现相关检验项目。目前的教学改革还需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辅助,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并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杨巍[8]等教师团队将本课程进行了“互联网+教学”的改革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部分学习和考核,利用微课和虚拟仿真课补充学习,最终发现这样的课程改革探索是值得的,其效果表现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本课堂的参与度,将“互联网+技术”改革变为有效的学习工具。

在课程改革中不能忽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实验技能教学部分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经过研究发现各高校对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调整,如增加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有部分高校通过联系附属医院的教师到课堂中兼职实验课,提高学生对医院检验科工作的了解。同时增加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的临床实践环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将理论课上学习的内容用于临床。除了以上改革外,马琳琳[9]等教师团队还增加了生物安全专项的培训课程,在实验课上由于学生接触的标本为无危害标本,所以学生没有生物防护意识,导致学生没有能力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这方面知识的缺乏是需要重视的,这样使得他们在实验教学改革中通过增加相应知识如医院感染性管理和生物安全培训课程,最终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在实验课程改革设计中黄洁雯[10]等教师团队增加了综合性实验课程,具体方案是:将相关性实验整合为连续性实验,他们的实验课把学生看作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准备等实验内容,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习兴趣。并且与相关公司进行校企教学合作,主要通过共建实验教学平台、提供科研创新等,联系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教学。该校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改革整体满意度达到了98.08%。

三、小结

免疫学检验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越来越频繁和重要,相应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结合高职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要求免疫学检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在的实际需求,必须探索一种适宜的教学方式。学习了以上各个教师团队对本门课程的改革研究后总结以下改革方案:可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学习,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优势进行辅助,研究设计一种以检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在实验技能方面增加实验项目,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实验内容,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前的实验准备环节,如仪器的预热准备、试剂的配置和标本的采集等。学习优良的改革方案,为以后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医学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浩,崔红伟.分析甲肝乙肝感染性疾病行免疫学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358.

[2]朱传新.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14-116.

[3]周珣.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1):48-51.

[4]張超峰.浅析高职院校“00后”学生的群体特征与管理策略[J].科教文汇,2020(34):160-161.

[5]费红军,叶绪富.高职院校“免疫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6(23):173-174.

[6]陆曙梅,焦红见.基于工作过程的免疫学检验课程开发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29):117-118.

[7]代林远,王利平.以检验项目为载体 实施免疫学检验课程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1,12(29):153-154.

[8]杨巍,李明成,孙丽媛.免疫学检验课程“互联网+教学”改革之探索[J].现代交际,2020(1)37-38.

[9]马琳琳,艾金霞,褚为.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9(31):1007-1008.

[10]黄洁雯,李擎天,卫蓓文,等.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的整合初探[J].医学教育,2018,5(17):620-622.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王新颖 周静 李芳 向振艳 王强

免疫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2:

LBL+PBL+C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免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将LBL、PBL和CBL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某高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2014~2017级共计597名学生免疫学检验课程进行分组跟踪调查统计其教学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LBL、PBL和CBL三轨式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更好得解决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本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更加准确,能较好地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创新性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方法 LBL PBL CBL 免疫学检验

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高职高专学校的重要课题。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成为就业岗位重要的组成部分。LBL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PBL基于问题式学习,在1983年由Schmldt详细论证并提倡在医学教育中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CBL基于案例式学习,是根据我国国情,在高等医学教学过程中最早提出的一种改进的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因此本研究将LBL+PBL+CBL教学法在免疫学检验教学融合使用,授课前导入典型案例,并提出问题,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难点配合LBL教学模式,形成较好的“三轨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共计597名在校生为跟踪研究对象。每个年级的平行班(2014级共计5个班、2015级共计6个班、2016级共计4个班)进行随机分组,每个年级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傳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LBL+PBL+CBL融合教学法(具体分组见表1)。

2.研究方法

(1)教材选取

所有班级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甘晓玲主编《免疫学检验》教材,教研室集体备课并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划分重点、难点。本课程共计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平均周学时6。

(2)教学方法

对照组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班级采用LBL+PBL+CBL具体案例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

(3)问卷调查

就教学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分别设计A卷(针对LBL教学的对照组同学)和B卷(针对LBL+PBL+CBL教学的实验组同学),分别在课程结束后发放并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填写。共计发放A卷323份,B卷274份。按时间段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回收率达100%,全部为有效问卷。

(4)统计分析

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针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免疫学检验》课程考试成绩为最终依据,得出t值和P值(其中卷面成绩占70%,实验考核占30%)。

二、结果

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014-2016级三个年级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LBL+PBL+CBL三轨教学法较单一的传统教学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的前提下,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更好得解决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并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评价结果和课程成绩见表2。

2.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通过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别对3个年级学生的传统教学法和LBL+PBL+CBL三轨式教学法进行比较,并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后者成绩明显高于前者,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LBL即传统教学法,其优点在于:(1)教学程序成熟,长期广泛的使用,其在教师备课、讲稿制定、考核方法评价、相关条件的要求等有一套较为定型的模式。(2)节省教学资源,这种全程灌输式教学,教师是主体,一般采用大班教学,可以一对多,甚至一对上百,可有效节约教学人力资源。(3)知识传授信息量大、准确性高,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时间利用率高,在有效时间内可传授更多知识,可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以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备课情况为基准进行系统分析讲解,保证了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PBL即以具体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下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模式,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可得到锻炼;以具体典型临床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以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并在实践中升华。

CBL即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以生动、现实的案例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避免了纸上谈兵。此方法在案例的选择要求较高,案例的典型性、难易程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地址了的案例反而会扰乱学生的逻辑思维,降低课堂讨论的热情。

LBL、PBL和CBL教学法各自有其优缺点,对于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都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对于免疫学检验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的LBL方法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而PBL、CBL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故LBL+PBL+CBL三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对于理论性强、难于理解的知识点采用LBL教学法,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在教学中增加难度,引入典型案例,把主体地位逐渐转移给学生,引导其渐入佳境,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检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Dolmans D H,DeGrave W,Wolfhagen I H,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 Educ,2005,(7):732.

[2]杨静,吴刚,庞一强.LBL+PBL+CBL三轨教学模式的体会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5):98.

[3]李敏艳,王伯平,马慧玲.CBL+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5):447.

[4]王齐,陈辉,戴寒晶.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13,(4):486.

课题项目: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校建设重点项目(HZYKYSF201717)。

作者:汤智慧 王翠华 杨青青

免疫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3:

高职检验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摘要]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检验专业基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本门课程直接影响到检验专业学生的质量。优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开展《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竞赛、实践活动,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后续教育,加强综合教学能力建设。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转变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竞赛、实践活动; 后续教育; 综合教学能力

实验教学随着临床对仪器设备诊断依赖的增强,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缺陷责任的明确,并不直接面对患者的实验室人员遭遇医疗纠纷和赔偿的机会在增加,高等应用性人才的医学检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检验专业基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因此,本门课程直接影响到检验专业学生的质量。我们本着“以加强课程建设促专业建设”的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抓住学生特点,正确运用教学规律,搞好课程建设。

1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

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结合高职检验专业的申报工作,我们开展了关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提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等主题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学习和讨论会,使教职工开阔了视野,充分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育教学只有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创新能力培养观念和特色观念等全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既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构建的积极性,又为今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等关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 以就業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完全是针对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就业岗位需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什么内容就讲授什么;《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按专业要求,理论以“必须”、“适度”为度来开设提高教学效果;《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注重岗位能力培养,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3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逐渐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有些《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我们采取先到医院见习或实践,让学生先有一些感性认识后,再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学习理论的方法;有些则把原来为理论课的内容结合在实践课中上,让学生边学习、边练习,增加了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职业素质;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趣味化,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琐碎内容系统化,使学生感到本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重要性[1];归纳共性,掌握个性,增强科学记忆。虽然细菌的种类很多,但它们彼此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抓住不同菌属之间和同属中个别细菌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就容易记住[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全日制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感性认识,教学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3]。多媒体课件采用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相结合、文字与语言解说相结合的方法,将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的设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开展双语教学,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上多写英文单词,多用英文单词,课后让学生阅读并翻译英文原版的临床检验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等,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这些措施加深了学生理解专业名词,对专业英语也是很大的提高。

4 开展《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竞赛、实践活动

开展竞赛和课余时间开展第三课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为群众检验,进行检查结果判读,将医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5 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后续教育

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的认识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检验见习,重点放在免疫和微生物检查。毕业实习的临床带教,采取精选、分散的方法,开设一些关于临床免疫和微生物、寄生虫相关内容的高级讲座。同时将理论课与实习课联通,施行临床教学,加强实习学生的检验技能训练,并对实习生进行关于免疫和微生物、寄生虫内容的理论和技能考核。

6 加强综合教学能力建设

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师资队伍建设。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实践、在职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定期进修、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培训等;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配备一批先进设备,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教材建设。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编写《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指导、实验指导等。

[参考文献]

[1] 刘维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法探讨[J]. 中医药学刊,1999,35(5):41-42.

[2] 刘维庆,沙恒玉,张林. 病原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材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1,35(4):30-31.

[3] 王维治. 神经病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7- 218.

(收稿日期:2008-12-01)

作者:穆春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牧区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古诗词艺术歌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