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棚户区改造中的道路设计——以湘潭市河西沿江路为例

2022-09-12

引言

目前, 我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 以改善民众的居住和出行条件, 推动城市发展,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生活品质。随着湘潭市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 棚户区范围内现有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存在路面破损严重、慢行系统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出行的满意度。

1.工程介绍

河西沿江路位于湘潭市雨湖区, 位于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的中心, 长2.63km, 呈东西走向, 西起新马路, 东至雨湖街。该道路在整个道路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作为构成湘潭市“一环两路六纵六横”道路骨架的重要主干路, 不仅可缓解河西城区现状东西向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打造湘潭市主城区之间快速、畅通的交通走廊, 又与多条南北向的主干道相交, 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 有效缓解现状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 河西沿江路也是棚户区内部以及对外重要出口道路。在规划中滨江风光带将沿该道路南侧建设, 形成湘潭市的一条临江景观走廊, 对提升城市形象意义十分重大。

2.现状调查

目前湘潭河西棚户区改造范围内, 已经修建好的东西向道路主要为韶山路 (双向四车道) 、熙春门路-雨湖路-人民路 (双向两车道) , 整个河西片区东西向的交通流基本依靠这两条道路疏解, 通行能力有限。

而改造前的中山路和平政路 (改造后统称河西沿江路) 路面也非常狭窄, 车行道仅有5-11米宽, 且缺少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对交通流的疏散作用较小, 慢行系统也不完善, 很难适应湘潭市日益增长的车流量需求, 这导致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较拥挤, 也给市民出行增添很多不便。

3.棚户区改造中河西沿江路道路设计的重点、难点

河西沿江路地处大河西棚户区的核心位置, 其道路设计存在很多重点和难点:

1.在控规中, 沿江路等级定位为城市主干道, 而现状的中山路-平政路为支路, 沿线还将进行棚户区的改造及滨江风光带的建设。在满足主干道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如何对线型和横断面进行优化, 尽可能减少沿线的拆迁, 节约用地和投资, 是道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沿江路沿途地形较为平坦, 但道路平纵线形制约因素较多, 如何因地制宜地设置平纵线形, 处理好道路的高程与棚户区内部高程的衔接, 以及与风光带、排水等方面的协调, 满足棚户区干道的功能要求是本次设计的难点。

3.沿江路与多条道路相交, 应注重交叉道路的交通组织。

4.沿江路沿线现状有不少历史文化建筑, 且规划有很多景点, 应注重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以及与景观的协调。

5.现状地面杆线纵横交错, 对景观的影响较大, 各种公共设施和地下管网均不完善。

4.道路改造方案

4.1棚户区改造中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棚户区沿线多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河西沿江路的平纵设计以总规等上位规划为依据, 并根据现状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道路设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以保护道路沿线的重要历史文化建筑不被破坏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

2、依据交通流量调查、分析和预测的结果对道路进行拓宽, 拆除和改造部分沿线破旧、无保留价值的建筑物, 以满足城市主干道的技术标准与要求。同时, 在不降低风光带品味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拆迁, 节约工程投资。

3、竖向设计应地制宜, 尽可能贴近现状旧路标高, 保证道路与周边建筑衔接良好, 以及旧城区排水系统的顺畅。确保道路平纵组合的美观性、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完善棚户区的给排水、燃气、弱电、电力等综合管网, 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需求。

5、完善沿线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和无障碍坡道等设施, 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及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

4.2河西沿江路道路设计总体方案

本工程对河西沿江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逐个分析, 依据以上总结的棚户区改造中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总体设计。改造后的河西沿江路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的中心, 呈东西走向, 西起新马路, 往东依次经过朝阳街、换新街、白马湖路、兴仁街、解放南路、新梁街、一大桥 (下穿) 、关殿巷、湘房巷、南步街, 东至雨湖街, 与建成的滨江路相接, 对重要历史文化建筑予以保护, 全长2629.942米, 宽30米。

横断面设计在满足棚户区内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尽可能减少拆迁、节约用地, 改造后的横断面形式为:30m=3.5m人行道+1.5m路侧绿化带+2.75m绿道+14.5m机动车道+2.75m绿道+1.5m路侧绿化带+3.5m人行道。改造后的河西沿江路为行人、非机动车明确了路权, 实现人车分行, 完善了棚户区的慢行系统。

4.3交叉口的改造及公共设施的完善

改造后的河西沿江路全线共有交叉口12处, 均采用了进出口展宽处理和无障碍系统的设计。同时, 右转展宽结合公交车站设计, 公交车站均采用港湾式停靠站, 另外, 结合站台的位置布设12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以确保绿色慢行系统与公交系统的无缝对接, 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与舒适性。

4.4综合管廊的建设

除了对道路进行提质以外, 河西沿江路的设计还对棚户区现状杂乱无序、陈旧且有碍美观的架空杆线进行改造, 在道路南侧建设综合管廊, 将弱电、电力、给水和中水管线纳入管廊, 管廊净空3.0×2.8m, 全长2580米, 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 壁厚250毫米, 对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排水和标示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完善, 保障棚户区改造完成后整个片区的功能需求。

5.结语

在棚户区改造的大环境下进行道路设计, 保护沿线的重要历史文化建筑, 完善棚户区的公共设施、慢行系统、无障碍系统和管网系统是最关键的几个原则。本文以湘潭市河西沿江路道路工程为例, 充分挖掘棚户区改造中的道路设计需要重视的一些原则和设计思路, 为其它城市类似棚户区改造中的道路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摘要:以湘潭市河西沿江路道路工程为例, 对棚户区改造中的道路设计的重点、难点以及主要设计原则和思路进行探讨, 为其它城市类似棚户区改造中的道路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旧路改造,道路设计,沿江路

参考文献

[1] 朱维刚.市政道路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 2013.

[2] 郑述刘.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江西建材, 201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中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下一篇:把课堂变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