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到校进行讲座简报

2023-02-19

第一篇:教授到校进行讲座简报

专家教授讲座简报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精品讲座

为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气象知识,充分培养学科精神,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于4月14日下午3:30在合堂楼502,举行了题为《气象事业发展与能力提高》的精彩讲座,我院全体研究生悉心聆听。

此次讲座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现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并担任我院客座教授,享受国家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魏文寿研究员为大家进行专题讲解。此外,我院院长焦黎老师,副院长李艳红老师也亲临现场。

讲座期间,首先由焦黎老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进行简介,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随即讲座正式开始。魏文寿教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合讲解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国的气象事业。内容首先从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讲起,使同学们了解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及重点研发任务。在讲解中国天气与气候时,魏教授用了“英国女士不用保湿”、“沙尘暴是我们的特色”这样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专业知识,将讲座气氛推向了高潮。随后的内容更涵盖了气象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发展、气象业务总体结构、素质与能力建设。在魏教授的精彩讲解下,同学们初步认识了用于气象观测的先进仪器,系统了解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讲座最后设有问答互动环节,旨在让同学们直接向教授提出疑问,面对面探讨专业问题,魏教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本次讲座的开展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气象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对气象气候知识的认知,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良好平台,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本次讲座在李艳红老师的主持下圆满结束。

讲座现场

师生认真聆听

问答互动环节

第二篇:石鼓小学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讲座35

情 况 简 报 2015秋 第35期

铜梁区旧县镇石鼓小学

2015年12月10日

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讲座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禁毒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12月4日下午,石鼓小学邀请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旧县派出所董夏华警官到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讲座。

讲座中,吴警官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题,向学生们介绍了当前禁毒的形势、毒品的种类、危害等有关知识,结合案例向学生们讲述了因吸食毒品产生幻觉,挥刀砍向自己的亲人,造成一死二伤;吸食毒品的巨大花费,耗光家里的资产,负债累累,妻离子散;沉迷毒品,无心工作,大好的产业被迫歇业;为筹集吸毒的费用,铤而走险,走向犯罪的道路。最后就学生如何防止毒品危害提出要求:大家在生活中要有识别毒品的意识,

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的能力,同时回家要对自己的父母进行拒绝毒品的宣传,要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知法守法,提高识毒、防毒、抗毒能力,自觉远离毒品。

通过讲座,学生对毒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意识到了毒品的危害,树立了坚决抵制、杜绝毒品的观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做好义务宣传员,带动家长乃至身边亲友共同抵制毒品的责任感,为今后做好禁毒攻坚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题词:毒品 预防 讲座 主送:区教委德体艺卫科

抄送:旧县片区教育管理中心、石鼓小学各办公室 自存

第三篇:200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

设岗学校

设岗学科

姓名

特聘/讲座

北京大学

基础数学

王长平

特聘

北京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特聘

北京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张立飞

特聘

北京大学

免疫学

特聘

北京大学

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

王世强

特聘

北京大学

有机化学

王剑波

特聘

北京大学

政治经济学

特聘

北京大学

植物分子生物学

郭红卫

特聘

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史

阎步克

特聘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陈平原

特聘

北京大学

地球化学

张有学

讲座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何玉山

讲座

北京大学

教育经济学

曾满超

讲座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加里·贝克尔

讲座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讲座

北京大学

口腔医学

施文元

讲座

北京大学

社会学

李中清

讲座

北京大学

生物信息学

龙漫远

讲座

北京大学

拓扑学

林晓松

讲座

北京大学

微流技术

讲座

北京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陈关荣

讲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王华明

特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特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特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数学

讲座

北京化工大学

材科加工工程

张立群

特聘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特聘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邢献然

特聘

北京理工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

讲座

北京林业大学

森林保护

骆有庆

特聘

北京林业大学

林木遗传和生物技术

李百炼

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

理论化学动力学

邵久书

特聘

北京师范大学

拓扑学和微分几何

唐梓洲

特聘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王一川

特聘

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药物

讲座

北京邮电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任福继

讲座

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特聘

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

张淑芬

特聘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表面工程

讲座

大连理工大学

能源化工

宋春山

讲座

第三军医大学

免疫学

吴玉章

特聘

第四军医大学

内科学(消化)

特聘

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蒋亚东

特聘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讲座

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柳清伙

讲座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讲座

东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张化光

特聘

东北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

刘炯天

特聘

东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讲座

东北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

麻彤辉

特聘

东北师范大学

植物学

特聘

东北师范大学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王野乔

讲座

东南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王江舟

特聘

复旦大学

环境科学(大气化学)

特聘

复旦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张素春

特聘

复旦大学

同步辐射谱学

封东来

特聘

复旦大学

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

张世理

特聘

复旦大学

药物化学

阿拉斯太尔

特聘

复旦大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汤善健

特聘

复旦大学

政治学

林尚立

特聘

复旦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张涌泉

特聘

复旦大学

发育生物学

讲座

复旦大学

基础数学

郁国樑

讲座

复旦大学

基因组学

谷迅

讲座

复旦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袁钧瑛

讲座

复旦大学

生物有机化学

讲座

复旦大学

新闻传播学

陈韬文

讲座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科学

赫晓东

特聘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功能材料物理与应用

曹文武

讲座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李泽湘

讲座

合肥工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张榴晨

讲座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吴信东

讲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

司特劳斯·杰瑞

讲座

湖南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太宏

特聘

湖南大学

车辆工程

杨金海

讲座

湖南大学

分析化学

聂书明

讲座

湖南大学

应用数学

桂长峰

讲座

湖南师范大学

遗传学

诺尔佛·博德曼

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

光学

张卫平

特聘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哲学

杨国荣

特聘

华南理工大学

制浆造纸工程

肖惠宁

特聘

华南理工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谢立华

讲座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学

严小龙

特聘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病理学

张炼辉

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

特聘

华中科技大学

热能工程

徐明厚

特聘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

朱建刚

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光子学

汪立宏

讲座

吉林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马於光

特聘

吉林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孙洪波

特聘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

熊幼翎

特聘

兰州大学

敦煌学

讲座

兰州大学

理论计算机科学

讲座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卢坤平

讲座

南京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陈延峰

特聘

南京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徐夕生

特聘

南京大学

理论物理

王强华

特聘

南京大学

政治经济学

范从来

特聘

南京大学

地球动力学

讲座

南京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张东晓

讲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

裘进浩

特聘

南开大学

动物学

董金堂

特聘

南开大学

光学

陈志刚

特聘

南开大学

无机化学

特聘

南开大学

应用数学

陈玡仰

特聘

南开大学

概率论

张土生

讲座

南开大学

金融学

沈中华

讲座

南开大学

实验经济学与公司治理

莱茵哈德·泽尔滕

讲座

清华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杨旭东

特聘

清华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陈国青

特聘

清华大学

凝聚态物理

张广铭

特聘

清华大学

社会学

特聘

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

刘国松

特聘

清华大学

信息安全

王小云

特聘

清华大学

遗传学

谢道新

特聘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一苇

讲座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

托尼·赛奇

讲座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讲座

清华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黄焕中

讲座

清华大学

纳米材科化工

卢云蜂

讲座

清华大学

生物物理学

讲座

清华大学

无机纳米材料

杨培东

讲座

清华大学

物理学

郗小星

讲座

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李安国

讲座

山东大学

化学

姜建壮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植物学

杨洪全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肿瘤病理生理学

陈国强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草业科学

黄炳如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江晓东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林宗利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

讲座

四川大学

比较文学

曹顺庆

特聘

四川大学

绿色化学

冯小明

特聘

四川大学

重大疾病生物治疗

辛洪波

特聘

四川大学

肿瘤学

孙晓峰

讲座

天津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讲座

天津医科大学

分子流行病学

特聘

天津医科大学

肾脏发育与肾脏疾病

邱猛生

讲座

同济大学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付公康

讲座

武汉大学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刘耀林

特聘

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

曾令良

特聘

武汉大学

免疫学

谭锦泉

特聘

武汉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葛茂荣

讲座

武汉大学

基础数学

黄孝军

讲座

武汉大学

控制理论与工程

夏小华

讲座

武汉大学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李国民

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特聘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特聘

西安交通大学

工程热物理

王国祥

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数学

陈掌星

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李晓榕

讲座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

成来飞

特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

孟江洪

讲座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

讲座

西南大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夏庆友

特聘

西交通大学

工商管理

贾建民

讲座

厦门大学

公共管理

陈振明

特聘

厦门大学

海洋科学

王文雄

讲座

燕山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关新平

特聘

浙江大学

光学工程

何建军

特聘

浙江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杨华勇

特聘

浙江大学

物理化学

唐睿康

特聘

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

陈云敏

特聘

浙江大学

植物病理学

周雪平

特聘

浙江大学

肿瘤学

王荣福

特聘

中国海洋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李华军

特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

倪四道

特聘

中国农业大学

细胞生物学

杨贞标

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王利明

特聘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杨瑞龙

特聘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特聘

中国人民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黄宗智

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

物理学

张翼成

讲座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蒋澄宇

特聘

中国医科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魏华臣

讲座

中南大学

材料学

特聘

中南大学

复杂机电装备制造与控制

李涵雄

特聘

中南大学

轨道交通安全

田红旗

特聘

中南大学

药理学

特聘

中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瞿志华

讲座

中山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

特聘

中山大学

凝聚态物理

汤子康

讲座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

胡永泰

讲座

中央音乐学院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讲座

重庆大学

矿业工程

杨春和

特聘

第四篇:教授讲座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学院

230900333 翁凡凡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理论也受到不少责难,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就是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实现了政府向服务本质的回归,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至今仍主导着世界行政管理改革运动。

关键字:新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一、老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服务概述

公共行政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理论和观点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地发展,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老公共行政理论)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是针对老公共行政而提出的,对于传统的官僚层级体制的弊端进行了有力的纠正。它把市场中的企业精神引入新公共管理领域,认为政府应该只是从事那些不能民营化或不能对外承包的活动,市场机制应该尽可能的被利用,以便公民可以在服务供给方面获得更多的选择。不难看出,新公共管理和老公共行政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的核心理念是相似的,二者都是依靠和信奉理性选择的模式,希望通过管理来追求效率。

另一方面,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而提出。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然而对于新公共服务的一些基本内涵,在传统公共行政时期就已经存在,例如德怀特·沃尔多、马歇尔·迪莫克等人的观点,但这些观点一直没有占据主流,也相对比较分散。而新公共服务的提出可以说是对这些观点的再次重申和归结,当然也不乏新颖的论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其主导范式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公共管理是针对现实体制提出的具体理论,它对于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虽然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修补和创新,没有做根本的改革,但它的意义和进步性是显然的。而新公共服务所倡导的民主参与、尊重公民权、平等、公正等政治价值虽然是根本性的,但缺乏可操作性。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西方乃至世界都受到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政府所面临的各公共问题以及政府运作的行政环境,较之以前都更加复杂,这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使得各国迫切地需要展开政府重塑运动,于是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 运动,随后,新公共管理运动迅速成为整个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主导方向。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非掌舵。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 奥斯本和盖布勒指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政府是催化作用的, 要掌舵而不是划桨,也就是说,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政府职能更侧重于政府决策层面,而非执行层面。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者登哈特认为,当前许多行政官员都更加关注"掌舵",即"他们更加关注成为一个更倾向于日益私有化的新政府的企业家",而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服务。

2、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不是公民单个个人利益的叠加或集合, 而是管理者和公民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它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 政府应该致力于为公众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真诚的对话环境, 使公民能够清楚地表达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观念,使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并鼓励公民为了公共利益采取一致行动。

3、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因此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顾客的需求有先后之分、利益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对于公民,政府必须关注其需要和利益,要以公平和公正为原则为他们提供服务, 因此没有先后之分,政府要关注的是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产生于关于共同价值观念的对话中,故政府必须要努力在其与公民的关系中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注重公民的呼声。

4、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新公共服务理论家强调通过人进行管理,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要在尊重所有人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领导权来运作。如果要求公务员具有责任心、 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那么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首先要善待这些公务员。公务员既不是只需要保障和组织的一种官僚职业的雇员,也不只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希望自己与别人有所区别, 要求得到承认和支持, 希望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5、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企业家注重的是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企业利润,而公共行政官员绝对不能采取这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他们不是公共机构的所有者,政府的所有者是公民。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因而,公共行政官员必须将其在解决和治理公共问题的角色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创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它在理论上有诸多创新之处,高度重视公民权和公共利益,提出了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理论,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对于指导公共服务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强调尊重公民权利。

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至于首位,强调对公民的服务,并将权力授予公民。新公共服务理论家们相信公共组织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所以提出政府必须要真正了解公民在关心什么,必须对他们的需要和利益作出回应。

2、呼吁维护公共利益。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追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一种共同的事业,源于公共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关键是所有的公民能够参与其中, 只有当公民参与其中,对公共利益的关注程度就会超过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当他们能够根据公共利益去行动时,社会的广泛利益才能统一起来,最终惠及每个人的利益。

3、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新公共服务理论批判新公共管理将政府的职责放在“划桨”或“掌舵”上,它看到当今政府不再仅仅是处于控制地位的掌舵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它认为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而不是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即主张努力构建一个具有完整性和回应性的公共机构。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如何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成果?罗伯特·达尔在 《行政学的三个问题》 一书中曾指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 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 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1、新公共服务的话语局限

新公共服务毕竟是产生于西方特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话语体系,“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 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生态是西方发达国家发达的理性官僚制,充分发展的公民社会,较完善的宪政体制,较高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新公共服务建构的生态框架。然而在面对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发展问题,产生西方发达国家现实背景与话语体系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其深刻的话语局限性。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存量的问题而是增量的问题。由此如果说西方行政理论的话语体系发展建立在丰富存量的基础,那么发展中国家的行政建立在增量的基础上。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盖伊·彼得斯的提醒值得我们深思:“对于体制转换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追求政府部门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建立一个可被预测的、属于全民的、正直的韦伯式的官僚政府”。

2、新公共服务可操作性——理念还是方案

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服务而非掌舵,但究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行政事物中保证公共政策产出的时效与正确导向。从责任的定位来看,政府责任与公民责任的界定如何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定位,新公共服务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何建立权力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的运行机制。

新公共服务寄希望于公民参与以及在参与和接洽中形成的共识。而如何协商如何形成公共利益,新公共服务也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只是强调了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的导向。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鼓励和倡导由公民来参与决策的制定,并且让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权力,培养公民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公民被期许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参与管理政府。但是面对现实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冷漠, 如何提升公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民,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的效能感,新公共服务也没有提供良方。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看来,有成效的公民参与应该不以牺牲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为代价。新公共服务的解答依然是理念是上的倡导。新公共服务提倡所谓的行政民主与公民的民主权,无可非议。但在关注行政民主与民主公民权的同时如何解决效率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效率与民主的两难如何保持适当的张力。从这方面来说新公共服务在民主与效率的面前仍然无计可施, 没有提出可行性的方案, 只是对于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价值理念的强调。正如许多新公共管理对官僚制的批判拿不出取代官僚制的结构形式一样,他们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也没有提供一种替代性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只是提醒人们要注意民主、公正、回应性等社会公共价值的诉求的理念,没有太大操作可行的具体方案。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启示

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特殊的行政生态,以开放的思想对待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创新理念,在把握明确定位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探索具有我国特色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是我国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选择。这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完善理性官僚制的框架基础上, 充分吸收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优秀因子,树立一种负责的、服务的、民主的公共行政管理理念。

1、强调公民权利,正确定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我国原有的政府体制是定位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官僚制的一般特点,且政企不分。政府本位现象严重,成为居于社会之上、控制社会的主导力量。政府凭借强大而严密的行政网络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调控,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包大揽,极大地限制了公民权利的发挥,同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政府机构膨胀等弊端。“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非试图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驾驭社会。因此,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把公民权利放在首位,制订相应的制度加以保护;其次,为公民实现各种权利提供广阔的平台,包括创造参与国家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机会;第三,建立公民监督机制,将政府的一切活动置于公民的监督之下,实现“阳光行政” 。

2、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保证公共利益。

政府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这就需要依靠公民及其代表提出利益要求,而我国在利益表达机制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内部的权力精英在对社会利益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倡议,公民及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较少,从而导致政府权力过大,“主 — 仆”关系倒置,存在政府侵害公 共利益的可能性。新公共服务认为公共利益是就共同价值观进行对话的结果。因此,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必要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与公众进行广泛的对话与沟通,了解公民的所需所求。通过扩大公民参与范围、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深化公民参与程度、加大公民参与力度,使公民及其代表有机会与政府就共同价值进行对话,保证决策的回应性与公共性,达成公共利益。

3、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服务型政府建设。

当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相对滞后,政府行为不规范,存在决策不民主、不科学,执行不透明,行政程序不公开,监督不到位,反馈不真实等现象。服务型政府强调保障公民利益、防止权力滥用、保障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与完善相关立法;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司法审查力度,用法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同时,通过健全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党内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制约机制,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以保护和实现公民的权利为基本价值。

参考文献:

[1 ] [美]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J ] ,中国行政管理,2002 ,(10) . [2] (澳) 欧文·E·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顾丽梅. 美国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反思[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4]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 罗植.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性探析[J]. 新乡学院报,2008,8.

第五篇:外国教授讲座心得

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外国教授的讲座,我感觉我的收获比较大,主要收获有:(1)讲座上,教授用比较幽默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其所研究的方向,我发现他所研究的方向竟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些相似,我感觉自己比较幸运。期间 ,我听到了许多新思想,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对自己所研究的方向在国际上的研究动向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使我更好地了解到自己所研究的方向还是有比较好的研究前景。(2)发现了自己在学术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自己的英文水平还不是很好,对于有些英文语句的翻译还不是很熟练,这将促使我更加努力的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尤其是要加强自身英语口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3)通过这次讲座,使我更好的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加了自己的研究热情,

非常感谢我校举办的这次英文学术讲座,希望学校以后能够更多的举办这种类型的讲座,因为在我看来,举办更多的英文学术讲座是符合建设国际型研究性大学的潮流之举。此外,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并珍惜学校为我们组织的英文学术报告,以及为我们提供的学术科研和培养机会和条件,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广泛交流,争取用好的科研成果来回报学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技术防范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教师板书设计比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