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2023-04-10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猪产业发展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生猪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镇生猪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上半年生猪产业发展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镇今年生猪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镇位于处,辖个行政村,个村民组,户,总人口 人,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万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相关会议精神,把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作为农村经济重点工作来抓,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1-6月,生猪出栏头,存栏头,新增5头以上大户(规模)户,全镇现有2个10000头猪场,个千头猪场,个百头猪场,户均

只,成立了镇生猪养殖合作社,有会员268人。

一、主要做法:

(一)、抓机构职责落实

镇政府专门成立了#####镇生猪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指导、服务分工明确,由书记挂帅,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抓片、镇干部包户、村组党员能人大户带头示范、干部年度考核和生猪养殖挂钩,党委政府把把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抓科学养殖力度

在规范化养殖方面,全镇专业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猪舍均按专业设计的标准化养殖厂房建设,有自动饮水器和排污、消毒等设施,大部分农户为砖木结

构猪圈配套了沼气厕所。

在养殖技术推广方面,不定期组织各村养殖大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指导科学养殖。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生猪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3期,发放养猪技术资料2000余份。配合饲料推广率为100%,养殖户80%以上经过养猪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同时,建立了兽医人员定点联系养殖大户和种猪场制度,所有的新建猪场都由畜牧站帮助搞好种源联系,扩大良种母猪覆盖率,改善生猪品种结构,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

在猪病防疫方面,全面落实生猪免疫注射,严把检疫关,严防疫病流入,定期开展防疫,动物重大疫病防疫率100。同时,加大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保证畜产品质量,确保建成无公害生猪基地。

(三)、抓典型示范带动

我镇积极为大户服务,从规划、征地、建设、资金、引种、养殖、销售等环节服务,重点扶持懂技术、资金充足的养殖大户,大发展大支持。大户带动散、中、小户,实现了“养猪为过年”向“养猪为赚钱”的转变。在我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投资500万元的天意养殖场、投资200万元的永红养殖场,先后在我镇建成。目前,#####镇的养殖大户主要集中在梁家庵、官井、张家嘴三个生猪养殖带,年出栏5000—10000头的基地村3个,母猪5头以上大户36户。

(四)、抓奖励政策扶持

一是认真落实上级各项生猪补贴入户工作,二是积极协调相关养殖农户、资金、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今年永红养殖厂扩建,镇上为其协调扩建土地,先后由主要领导开会现场解决3次以上,解决了扩建当中

一户“钉子户”,使其顺利扩建。

二、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镇的养猪业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养猪业发展有了新突破。截止目前,万头猪场2个,千头猪场个,百头猪场个,百头以下规模养猪户户,养猪业占畜牧养殖业的比重提到到56%。

二是猪传染病防疫实现了新突破。根据养殖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壮大完善了镇村两极防疫网络体系,制定了疫情检测制度、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极大的提高了镇域防疫能力。加大了猪瘟、猪肺疫等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有效防止了传染病的发生。今年,耳标佩带率达到100%,辖区内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死亡率控制在2.4%以下。

三是养猪的方式转变有了突破。养殖规模开始由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猪品种由本地土杂种向优良品种转变,饲养方式又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繁母猪少,不能满足生猪产业发展需要。全镇现存栏母猪1236头,其中能繁母猪1200头,一头能繁母猪按年产仔25头计算,全年仅产仔猪30000头,按现饲养量4万头计算,仅满足75%的生产需求,尚有25%的仔猪全靠外引,而外引成本高,疫病输入风险大,增加防控难度和养殖风险,养殖效益差。

2、生猪养殖投入大,资金筹集难,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受生猪低价位运行的拉动,而饲料价格,仔猪成本较高,现饲养出栏一头商品猪直接成本投入就高达元左右,若建一个“150”标准化猪场一次养猪150头,固定资产

投资约8万元,150头猪成本投入约需19.5万,则共需27.5万元。一般农户很难筹集到所需资金,若靠金融部门借贷存在着:一是放贷额度小、手续程序繁琐;二是养殖风险大,银行不愿放贷;三是养殖利润空间本身就不大,而贷款利率高,一般农户不敢也不愿贷款养猪;资金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镇生猪产业的发展。

3、猪栏设施利用率低,空栏多。受猪价大起大落的影响,出现猪贱伤农的现象,导致养殖数量少,空栏多。2008年受猪价攀升的影响,出现养殖高潮,纷纷投入生猪养殖,兴建养猪场,全镇户平有2-3间猪栏,户平猪栏面积不少于50平米,建有年出栏50头以上饲养规模的猪栏78户,受09年猪价大幅回落,养猪倒亏的影响,规模猪场现养猪的仅67户,还有11户的规模猪场一直空闲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部分农户养殖条件落后,污染较重,影响生猪生产。全镇现有25%的农户猪栏设施脏、乱、差。生猪仍圈养在淋就淋个够,晒就晒个透的简易猪栏中,养殖污染处理不到位,环境污染大,导致抗病力低,易发病,不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

5、养殖技术水平低,防疫、消毒意识差。仍有一定数量的农户饲养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饲养水平上。饲养方式还是“一盆草,一瓢水,一把面”。防疫意识淡薄,虽然取消了防疫费,仍有部分饲养户不愿接受防疫,拒绝施行动物防疫,无消毒灭源意识,一年到头难得进行一次栏圈消毒。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生猪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积极抓好生猪生产龙头企业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对龙头企业资金扶持,充分发挥生猪龙头企业和生猪合作社的桥

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吸纳养殖户,联系养殖户,建立健全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镇生猪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合作社覆盖本地的养殖大户须达90%以上,使合作社成为当地农民发展生猪产业的重要载体。

2、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建设。在全镇推广实行生猪标准化生产。特别对万头以上规模的天意养殖场、永红养殖场猪场,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要求进行建设,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效应,促进我镇生猪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

3、完善健全技术服务、管理体系。一是巩固发展畜牧兽医站,强化对畜牧兽医站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我镇生镇产业发展安全。二是按照“镇有技术推广点、村有示范小区、组有示范户”的要求,健全生猪生产技术推广网络利用各种方式,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积极推广生猪标准化养猪技术,从而使我镇生猪生产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加强动物检疫、兽药残留监控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为生猪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4、加大生猪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高度重视把生猪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作为本地经济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年引资建设一个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的环保规模养殖场。

5、加大无公害生猪产品建设。利用全镇现有养殖户尽量做到统一生猪品种、统一生猪生产工艺和流程、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售后服务,使我镇生猪生产步调一致,成功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镇的做法只能是抛砖引玉,与县委、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镇相比我们还需要努力。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县委、

县府“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再接再厉、同心同德,为早日建成生猪基地镇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生猪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生猪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省生猪养殖重点县,还是国家生猪调出奖励大县、农业部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县及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8%,所产生猪因瘦肉率高(占胴体比达55%以上)、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强而闻名遐迩。**县以“良种化引领生猪产业,建立**‘绿色肉食品’名牌,打造‘种猪之乡’”为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抓好抓实品种改良、科学饲养、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规范化防疫,全县生猪产业已逐步向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了生猪产业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不断在做大做强生猪产业、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扶持龙头企业、推广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工夫,全县生猪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生猪生产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生猪产业一年一个新台阶。2014年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93万头,其中生猪出栏118万头;有规模养殖专业户1600户,其中有年出栏万头以上专业大户24户,年出栏千头以上的268户,有省一级种猪场11个,二级扩繁场14个,在养殖企业中有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9家,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11个,市级3个;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养猪专业合作社30多家;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在全县迅速发展,专业户规模养殖占全县饲养总数的90%以上。全县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经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二、生猪产业特色

**县有得天独厚的生猪养殖环境,生猪养殖场(户)遍布全县各个乡镇,生猪养殖主要以生产优质的瘦肉型种猪及商品肥猪、仔猪为主。为了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县委、县政府抓住生猪产业不放,加大对生猪产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按照现代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广瘦肉型猪生产技术,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四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全县瘦肉型猪的发展。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从1980年以来,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多渠道筹集资金近两亿元,在全县建成12家省一级种猪场和24家二级扩繁场:为了生产优质种猪,**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鼓励种猪企业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和提高**县种猪品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近万头优良瘦肉型种猪落户**,揭开了**“种猪之乡”良种繁育的新篇章,为生猪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猪产业优惠政策

**县作为养猪大县,除一些国家普惠性政策外,在其它项目上也得到了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县获得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等相关扶持项目,同时,在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上,也得到了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项目扶持倾斜。几年来,**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拿出50万元生猪发展基金,直接扶持生猪产业,并制定财政支持的优惠政策:一是推行财政补贴制度,对品种改良、人工受精等生猪生产实用技术推广实行财政资金补贴,充分调动广大养殖户发展生猪生产。二是建立财政贴息制度。重点对生猪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的贷款利息补贴。三是制定税收减免政策,在继续落实国家对饲料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减免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税率、减少税种,为养殖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第三篇:珠晖区生猪产业情况汇报

珠晖区畜牧水产产业十二五规划

自十一五实现以来,我区畜牧水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水产局的指导下,按照“坚持科学发展,尽责落实为民”的指导思想和“求实创新、跨越发展,走在全市城区最前列”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主线,以提高效益和农民增收为重点,认真抓好畜牧水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特色养殖,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截止2000年12月31日,全区生猪存栏201100头,出栏226700头,同比分别增长了8.18%、6%。畜牧水产工作主要成绩有:

(一)、特色养殖明显增长。衡阳市兴业生态农业公司的野猪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存栏1000多头,2010年上半年已出栏野猪600多头,占出栏的80%;衡阳市曙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动物保健及兽医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和实践出了一种新的无抗保健猪的饲养模式。目前无抗中草药猪存栏100多头,较去年有增加20%。2009年全区生猪特色养殖产值达到18000万元,占生猪产值总额的25%以上,特色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龙头企业快速增长。全区已成立了曙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新长福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等5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00户,辐射带动农户700户, 生猪养殖量达到6万头,带动农业增效6000万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已组建生猪养殖龙头企业5家,其中养殖规模到达万头以上的有1家。衡阳曙光养殖场有限公司、衡阳鑫光种猪场有限公司、衡阳兴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动物庄园食品公司被平为农业部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三)、生态养殖不断增长。2009年,我区举办了珠晖第三期畜牧技术培训班,邀请了市畜牧水产局周总畜牧师、区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梁区长、湖南环境生物学院教授等领导、专家到会讲座授课,推广了发酵床等畜牧新技术。东阳渡古源养殖场投资40多万元,改建发酵床800平方。湖南动物庄园食品有限公司弘辉养殖场投资400多万元,改建发酵床9000多平方,并建设沼气池300多立方,真正成为衡阳市城区最大的零排放养殖场。

(四)、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构筑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和区、乡、村(场)三级动物防疫网络,聘用了20多名村级防疫员,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农户散养防疫密度低、偏僻山村防疫难、出现疫情无人报的问题,消灭了免疫空白点。同时与乡镇(场)签订责任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体系建设和区、县(市)之间纵横联系,以及重点区域、重点地带的动物疫情监测,完善疫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疫情发生时,达到“早、快、严、小”的疫情控制目的。坚持不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链球菌、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大力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工作,确保常年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我区继续保持清静区。

(五)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一是积极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区政府成立了由梁僕存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安珠晖分局、工商珠晖分局、区畜牧水产局以及乡镇场、街道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生猪“瘦肉精”专项整治小组,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检疫证、耳标管理,实行生猪检疫与“瘦肉精”检测同步进行,基本上消除了“瘦肉精”隐患,确保了人们食肉安全。二是加强法制和科技宣传力度。认真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兽医法律法规宣传单2万份,张贴宣传标语4500张,举办法律法规咨询活动3次,举办培训班二期,授训300人次,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在宣传媒体上进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常识宣传,同时利用乡镇墟日,编发宣传材料6500多份,出宣传栏10期,对村级防疫员、联络员进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培训,接受群众业务咨询1520次,做到家喻户晓、消除了群众恐慌心理。

二、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科技含量低。全区生猪尚处于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的转形阶段,传统和家庭式养殖占大部分。由于生产规模小,科学饲养增收不明显,阻碍了新技术在生猪生产上推广,导致生猪品质、饲养水平和经济效益处于较低水平。

(二)产业化程度低。尽管全区生猪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生猪产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现阶段生猪产业生产尚处于传统、分散、无序状态,养殖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粗放、饲养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尤其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带动拉动作用不强。特别是肉制品加工明显滞后,生猪产业链过短,生猪产业化经营效益偏低。

(三)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生猪价格波动,疫情影响较大,农户感到养殖业的风险较大且又非常辛苦,回报率较低,养殖的积极性不稳定。目前,生猪出栏价仅为9元/公斤,而饲料价格又居高不下,每头生猪亏损300-400元。金融部门对生猪养殖户的信贷条件比较苛刻,许多便民政策只停留在文件上,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因而对生猪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同时,还存在着政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都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是基础体系不适应。一方面是技术力量不足。技术队伍老化,且呈明显的倒宝塔型分布,疫病防疫、动物检疫和产品检测等公益性职能滞后;另一方面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我区大部分养殖场建于2000年左右,存在着选址不当、建设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缺乏配套的粪污综合处理设施、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等问题,容易导致疫病频发和传播。

二、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大代表”重要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生猪饲养量发展到22.5万头,比2009年的增加13%,平均年递增2.5%;家禽饲养量160万羽,比2009年增加27.4%,平均年递增5.4%;羊饲养量达到2000只,比2009年的1000只增加100%,平均年递增20%;奶牛300头,全区放养水面8500亩,比2009年增加10%,平均年递增2.6%;水产品总量 吨,比2009年吨增加20%,平均年递增4%。发展网箱500口,比2009年增加29%,平均递增5.9%。

畜牧生产:加大牲猪的品牌力度,力争三杂猪占全区出栏猪总量的80%以上,其中外血型三杂猪(杜长大)占总量的30%以上;加快牛、羊等草食动物生产,尤其是奶牛生产,计划5年内发展奶牛300头;切实加强防疫检疫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动物免疫制度和免疫标识管理办法,防止和控制动物流行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实施“安全肉”工程,促进我区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渔业生产:一是抓好池塘养殖技术的提升,加快推广名、特、优、新品种,促使池塘养殖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二是抓大水面开发,发展江河网线养鱼,使大水面开发向集约化、名优化、主体化方向发展;三是抓好第三产业发展,促使第三产业的开发向质量型、效益性和环保型方向发展,主要抓好水产品的加工和休闲观光渔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休闲观光渔业在我区来势较好,但档次不高、效益还不太明显,我们将进一步抓好这方面的工作,把我区的休闲观光渔业做大做精做强;四是抓好渔政执法,为全区渔业生产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主要措施

一、抓项目。我区畜牧水产业欠发达,产业发展滞后,规模较小,而实践证明,突出项目建设,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奠定财源基础、加快城乡建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后劲。我局一是抓项目实施,二是抓项目申报,让项目建设成为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强素质。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及水产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我局明年将从加强人员培训入手,不断加大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力度,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基层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铜授课,完善考评制度,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三、保安全。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局明年将联合工商等部门进行畜禽水产品安全整顿工作,对集贸市场的畜禽水产品经营进行规范,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管理,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减污染。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减排增效。以突出畜禽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对畜禽排泄物实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为目标,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引导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推进畜禽规模场与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使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清洁能源与有机肥,实现了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珠晖区畜牧水产局 2010年9月24日

第四篇:德县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广德县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

2006年下半年广德县生猪养殖由于受疫病和市场行情的影响,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养猪企业业出现严重亏损,生猪养殖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县内部分养殖企业负责人聚在一起经过认真思考和到浙江等地考察,讨论全县生猪产业的发展,决定成立广德县生猪产销合作社共同闯市场。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农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内50名生猪养殖户申请入社,认购股金100万元,于2006年9月注册成立了广德县生猪产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7月1日更名登记为广德县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2009年6月变更为广德县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

一、建章立制、健全机构

广德县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根据行业特点,参照农业部制定的《示范章程》制定了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和监事长,并聘用专职经理,全权负责合作社的经营和服务工作。合作社下设有技术服务部、药品经营部、饲料厂和财务部四个部门,聘请员工42名,并制定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二、围绕“六个统一”,开展服务

1、统一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

为了引导和带动社员及其他养殖户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根据社员养殖规模、管理及规范化水平等方面评选了9个“广德县广合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并给予优先推荐享受各种优惠扶持政策。

2、统一开发,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

为开发和推广新品种,合作社先后在上海、浙江、美国等地引进新美系杜洛克、丹系长白等种公母猪1200头和纯种美系杜洛克、长白等共315头,为下一步推进品种改良做好准备。合作社在社员养殖场中开展冬季保暖设施改造,包括在产房使用电热板、保温炉等设备、添加自动食槽等;在省内率先推广使用全程食喂全价颗粒料,推广的颗粒料,全部通过高温消毒制粒而成熟料易消化吸收,料比低,降低了粉尘,杜绝因吸

入呼吸道病发生率,同时颗粒保存时间长,便于运输储存,减少了社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统一为社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

合作社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把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作为一项强制制度来执行,合作社经常性的为社员开展各种培训,并且合作社还多次聘请安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专家和教授为社员进行培训,推广养殖新技术,提升合作社养殖整体水平。在合作社成立后,共开展培训多达40余次。

为提高社员养殖技术和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合作社还免费为社员订购了生猪养殖技术专刊,每月寄到社员手中。通过移动短信平台,每月向社员发送2—3条关于生猪行情、养殖技术、疫病情报、政策、财务公开及合作社内部动态方面的信息,以加强与社员之间的沟通。合作社还编制《广德县生猪产销合作社社员手册》,发放给每位社员,内容包括公司章程、经营制度、财务制度、内部联系方式、养殖技术等,不仅让社员了解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还成为指导社员从事生产的好帮手。

4、统一为社员提供种苗、饲料、原材料和药品

合作社经营部负责统一向社员提供种苗和药品,只在成本价上加5%的利润。为了有效实施统一采购制度,合作社还成立了“采购委员会”,制定了《物资采购程序》,合作社指派专职理事负责监督,实行透明采购。由于经营部直接与厂家联系,降低了物品采购价格,与市场价相比社员买药品和种苗节省成本在10%以上。

合作社为了解决饲料供应问题,租赁了安徽锦中工贸公司饲料厂作为饲料供应问题,租赁了安徽锦中工贸公司饲料厂作为饲料生产基地。该基地总投资1800万元,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年可生产各种饲料10万吨。饲料生产基地统一向社员提供饲料,只在成本价上加2%的利润,由于合作社集中采购原料,降低了原料价格和采购费用,减少了中间环节,社员每出栏一头生猪为其节省成本20元,仅此一项每年为社员增收600余万元。饲料生产基地在保证为社员服务的同时,还对外开展畜禽饲料代加工服务。

5、同一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

合作社经营部负责生猪销售,所有社员实行统一销售。合作社成立之初

就在浙江、上海等地畜牧部门申请登记、备案,2008年被上海爱森食品有限公司定为生猪生产基地,并获得入沪准入证,将社员养殖的生猪以高于本地价格销售到杭、嘉、湖及上海等地。合作社的经营部和技术服务部还对外开展经营,除社员外,还为县内80%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县外近百个规模养殖场提供服务。

6、统一注册商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提升产品品牌为了提升产品品牌,合作社建有自己的网站,并成功注册了“广合”商标,下一步将并以九个“示范基地”统一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合作社还要求社员在生产中遵循《无公害产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合作社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等,保证生猪产品的质量。力争把广德建成长三角城市的无公害生猪供应基地,使产品得到消费者欢迎和认可。

三、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利润分配

为确保财务管理规范化、公开化,合作社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会计师担任专职会计,负责合作社财务管理,理事会常年聘请审计部门专职审计人员,对合作社各项财务账目按季度进行定期审计;实行财务数据上墙制度,按月公布相关数据,将数据上报理事长、监事长,并以短信形式向社员通报,力争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可信度高;年末由监事会牵头对总经理全年工作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并向社员大会提交审计报告。按年出具财务报表,经理事会审核后,报社员大会审议通过。 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合作社制定了年终盈余分配制度,即:在税后利润中,优先提取10%作为公积金,5%作为公益金,5%作为风险金,再提取65%按照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进行分配,剩下15%按照股金比例再分配。

四、积极筹措资金并采取多途径解决社员融资困难

合作社为了支持社员做大做强,采取一系列办法解决困扰社员发展的流动资金问题。首先,合作社向社员赊欠原料、饲料,赊欠的价值不超过社员股金,两个月内不计利息;其次,合作社为社员向金融机构担保短期流动资金;再次,合作社为了应对生猪低弥期的困难,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2009年4月合作社成立广德县广合生猪产销合作社内部社员资金互助社,通过联保方式向农行贷款470万元,并充分利用社员

间的岔口资金,到目前为止总计向社员放贷560万元。极大的缓解了广大社员发展的资金困难问题,可以让广大社员在新一轮的生猪高峰期内大展身手。

五、取得成效

合作社成立近两年来,通过规范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呈现良好态势。2006年底合作社被评为“宣城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宣城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被评为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8年农业部、省、市、县领导多次到合作社参观指导,给予我社高度评价。 2008年,合作社实现统一性服务经营销售收入0.64亿元,总利润135万元,社员发展到230多名,股本235万。全年出栏生猪30万头。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本县及宣、郎、宁和浙江安吉、长兴等地养殖户近3000余户。有力地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

1、合作社成立时间不长,合作社的少数社员合作意识还有待提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2、政府有些职能部门对合作社作为市场独立的法人主体认知不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将各政府职能部对合作社的扶持纳入政绩考核。

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合作社缺乏必要的扶持,制约合作社的发展。

4、能尽快将合作社的评级与龙头企业评级享受同等的待遇,从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七、发展规划

(一)制定产业规划保行业发展

根据广德县生猪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结合省生猪产业发展“462计划”,合作社制订了《广德县生猪产销合作社发展“639”规划》,即到2010年末,广德县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社员养殖出栏生猪达60万头,重点建设“30个标准化生猪示范养殖场(小区)”,场(小区)年出栏规模达5000头以上,积极构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生猪良种工作,使社员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二)积极构建集体安全防疫体系

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养殖户(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认识,提高其防疫意识;帮助养殖户做好产前的猪场址,猪舍设计,规范引种、购苗工作,鼓励养殖户自繁自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对猪病的预测和预警能力,加大生猪调运和屠宰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大力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将部分规模养殖户集中到高标准小区中去养殖,减少疫病危害。

(三)加大“畜牧养殖协同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机”

(四)加大生猪销售市场的开发

(五)逐步规范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社,加大合作社融资力度积极解决社员大展的资金瓶颈。

(六)力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合作社示范小区

(七)加大宣传力度,促合作社发展。

第五篇: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生猪产业转方式促升级的思考

从发展的阶段性角度看,当前我县生猪产业发展已经跨越了探索起步阶段,开始步入优化升级阶段。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更是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务。如何推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地优化升级,是全县上下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理解转方式促升级的内涵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的生猪产业发展,基础在现代农业,目标在一县一业。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就是以转变方式为手段,用工业化的理念,使生猪产业逐步向一县一业转型。

所谓现代农业,从核心内涵来看,可概括为“四三一”,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四个支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三率”,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功能的“一个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核心在基地,更加强调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发展理念仍然是农业占主导层面。所谓一县一业,是指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以工业化为目标的支柱产业,其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强调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一县一业的发展核心在龙头企业,在工业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更加强调农产品对工业的供给,发展理念是工业化占主导层面。因此,一县一业与现代农业有相同点,但一县一业是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一县一业的基础,一县一业是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从大力实施一县一业战略着手,率先突破发展生猪产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推进机制的“三大转变”,基地规模、加工能力、质量、效益的“四大提升”,初步呈现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农业的基本形态已经呈现。但科学审视**生猪产业的现状,还存在“基地规模不强、龙头带动不力、产业链条不全、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网络体系不优”等突出问题,生猪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提升缓慢,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这种处于发展期相对稳定、缓慢上升的阶段是一种“波澜不惊”状态,如果不及时“推波助澜”,势必影响到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手段助推生猪产业由现代农业向一县一业转型,真正做到优化整合生产要素,构建以利益为纽带的全产业链,促使产业链条无缝联接、高效运转,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技术支撑、市场需求相适应、相融合的状态,大幅提升产业各环节的效益和整体综合效益,促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转方式促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找准一县一业的重要构成体系,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依靠龙头带动,实行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经营,做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

(一)更加注重龙头引领。就当前我县的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纵向比,短短五年已经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要保持这种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传统手段已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横向比,我们的饲养总量、产品供给在供应大市场、占领大份额上,差距还很大。因此,必须改变思维,逆向思考,快速扩张,在全县树立培育全产业链龙头的理念,把培育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作为生猪一县一业的关键来抓,以工业化的理念助推现代农业优化升级。重点要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大力招商引资,在土地、税收、资金、审批等方面出台更具优惠的政策,在积极扶持培育壮大县内龙头企业的同时,吸引大公司、大集团来我县,培植年供种5000头以上的专业化良繁龙头企业、年加工生猪20万头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饲料20万吨以上的饲料龙头企业、年产值达亿元的兽药和生猪副附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中介服务龙头公司。通过产业链中各个关键环节的龙头引领,带动全县大力实施标准化养猪,培植生猪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用现代装备、现代工艺武装生猪生产,提升集约化生猪生产水平,使有技术、有头脑、懂经营的农民立足自身基础,分别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力求在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有所突破。

(二)更加注重区域布局。生猪一县一业是实现产业向区域化、集约化布局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效益产出的聚集地。全县在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必须按照生猪一县一业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发展重点,使良繁、饲料、商品猪生产、企业加工、服务、销售等关键环节在不同区域有不同侧重,进而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通过不同地域内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促进地域产业结构优势的发挥,实现广泛地域上的产业结构均衡。特别要以谋划争取中高山现代生态循环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为区域布局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充分利用“猪——沼——蔬菜”和“林——菌——苗木”这两个特色农业产业循环体系,促使一批以生猪工厂化养殖的企业进入园区,从而推动基地进一步扩张。当前,要紧紧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科学编制园区规划,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规划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竞争优势明显、经营机制完善、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在规划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各个镇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扶优扶壮,不能面面俱到,选择优势产区要相对集中,优中选优,不能到处布点,投资建设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不能全面开花。

(三)更加注重标准生产。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借鉴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一步完善以《**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规范》为主的标准体系,以标准体系为指导,全面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五大体系的优化升级。在良种繁育体系上,高起点建设一批专业良种扩繁场、良种繁育场、良种繁育村、良种繁育小区,引进一批有实力企业建立良繁龙头,加快构建配套成龙、结构科学、全域覆盖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良种繁育能力,满足产业规模扩张带来的良种供应需求;在标准化养殖体系上,购置先进设施装备,用现代装备武装生猪养殖,将标准化养殖技术渗透到每个环节,高起点、高质量建设一批标准化圈舍,培育一批商品猪供应龙头,在全县形成高质量、高效益的商品猪养殖基地,引领全县分散养殖向标准化养殖转变;在产品加工体系上,加快推行产品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加大系列产品研发,实现产品多次加工增值,通过多种途径,内引外联,培育一批龙头加工企业集群;在饲料加工体系上,积极发展与现代养猪业相适应的饲料加工业,加大无公害预混饲料的使用,拓宽对饲料源的开发力度,探索与**生猪相适应的标准配(混)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的安全性,达到从源头上控制之目的;在市场营销体系上,建设猪肉产品、腊肉食品交易市场,加强“农超对接”,推动腊肉食品进入更多更大的商场、超市。探索新型销售模式,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拓宽营销空间,促进产销衔接。

(四)更加注重利益关系联结。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主要在于专业合作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目前,全县虽然都相继建立了一些专业合作组织,但多数都只停留于形式,没能发挥作用,基地与龙头间的联结不紧密,“产+加+销”间的利益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因此,要继续加大扶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生猪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探索发挥合作组织的职能作用的新办法、新机制,把产业协会建成实体性组织,努力让龙头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支持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养殖大户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为农民解决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问题,引导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政府在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要依法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调节机制,正确处理好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龙头企业与养猪大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创办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农户进场分户饲养,企业为进场农户统一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技术等服务,并统一收购产品;鼓励龙头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建立贷款担保公司,为农户规模化养殖提供贷款担保;鼓励龙头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基地养殖大户统一提供生猪保险服务,降低养猪户风险;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风险调节基金,以丰补欠,确保养殖户利益。要通过合作组织宣传、引导养殖户认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养殖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政府牵线向业主契约、订单转变,由契约和服务联接向资产、资本联接方式发展,形成自动的利益互动和联接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三、建立转方式促升级的保障机制

良好的机制是实现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必须从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入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

(一)建立项目保障机制。围绕生猪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中、省项目,实施项目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中省投资方向的研究,联合多个部门有针对性地从规模化养殖、良种繁育、疫病防疫、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策划包装一批项目,争取更大、更多的项目支持,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打造“精品工程”,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进一步取得中、省的支持。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以资源引资、以政策引资、以投资回报率高引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广泛招商引资,大量吸引其他领域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到我县投资。

(二)健全政策投入机制。政策扶持体系的重点在政策资源整合和延续性的体现,增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撑。要对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生猪产业“十二五”优化升级建设方案,编制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体系、产业文化等专项发展规划,引领产业优化升级。要把生猪产业作为农业投入的重点,落实好国家在良繁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县级财力投入,科学系统制定奖扶机制。要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融资担保、利益链接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完善养殖用地和水、电、沼气等配套建设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导资源向生猪产业配置。要进一步扩大县级生猪育肥风险金资金规模,大力发展生猪保险业,利用土地、林地流转和农民进城有关政策,做好农民资产确权登记评估工作,探索采取活猪或圈舍等资产抵押方式贷款,缓解资金压力。

(三)建立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机制,把影响生猪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严重危害生猪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坚决实行强制防疫。建立和完善生猪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生猪产品达到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的标准。加强饲料和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在依法依规推行兽药代理、兽药准入登记备案和用药登记等制度严格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养殖业投入品的管理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兽药、违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设立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加强检测和监控。

(四)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不断探索形成新的更适应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加强科技培训,将养殖场主、农户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各镇均设立培训基地,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提供信息渠道,依托网站、电视台等媒体,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政策、管理、技术、招商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定期发布价格、疫病信息,对市场和疫病引起的风险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实行人才战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支援机制,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选聘。

(五)不断优化考核机制。考核奖惩是生猪产业发展工作落实的关键。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生猪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科学设置生猪产业考核指标,将生猪产业的发展、招商、品改、防疫、扶持等工作予以量化,纳入县、镇、村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生猪产业发展考核与干部评先评优奖罚紧密挂钩,真考实核、动真碰硬,对在产业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干部要重奖、重用,对连续考核处于末位和因主观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的单位领导,严格追究责任,形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合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总工会五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十招教你填写网上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