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22-09-14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无任何症状及体征, 肝功能正常,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 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的病人。大学校园里人口相对集中密集, 约有10%的大学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HBs Ag阳性) [1]。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 以及社会上许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不理解和歧视, 使得他们产生了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纠正, 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现将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并给予积极的护理。

1 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焦虑抑郁

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乙肝病毒一知半解, 很多都是道听途说而来, 造成心理压力很大。由于很多招工单位都拒绝聘用乙肝病毒携带者,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与生活产生了焦虑和担心。也过度担心由于自身病情发展, 会传染给周围的人, 以及发展成为肝硬化等更为恶劣的病情。

1.2 悲观过度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心理上产生了负担, 也担心自己会传染给其他人, 在生活学习中会主动远离人群。也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被身边的同学老师知晓, 会令其他人对自己产生歧视。

1.3 情绪异常

由于长期抑制住自己的思想, 一方面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病情, 一方面担心未来使得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的大学生变得沉默寡言, 不愿意与他人沟通, 导致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 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摩擦而表现出异常的激动或愤怒, 甚至产生过激行为。

1.4 自卑多疑

与健康人相比, 乙肝病毒携带的大学生常常会过度在意自身与他人的异样, 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而由于过分的在意与自卑, 导致他们的性情变得猜忌多疑, 与周围的人的相处变得不融洽, 遭致一系列的误会, 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

1.5 错误认识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出于对自身疾病的恐惧与担忧, 盲目求医盲目用药, 轻易相信各种“民间秘方”, 很有可能导致极为不良的后果。

2 积极的应对措施

2.1 心理护理

2.1.1 动员社会支持

人离不开周围坏境, 人的心理活动总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子,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患者缓解压力, 保持良好的良好的心理状态[2]。由于乙肝病毒携带的大学生远离亲人一个人在校生活, 所以同学朋友的支持与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同学朋友, 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鼓励病人多出去进行体育与娱乐活动,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纠正不良的情绪, 保持心理环境的稳定。作为家长亲人, 虽与病人的接触相对较少, 但也应当适时给予关心照顾, 家人的温暖往往能让病人的情绪得到一定的平复。对于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 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防护, 也要时刻照顾到他们的情绪与心情, 避免刻意躲避, 如与他们亲近时戴口罩与手套等, 要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使他们能更正确的面对疾病, 提高生活质量。

2.1.2 个体心理疏导

对于少数特别极端的患者给予特殊的心理护理, 为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尽可能与其建立良好的友谊, 多与其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 但也要注重保护他们的隐私。在帮助他们疏解心理压力的同时, 也要教会他们学会自我解压的方法, 缓解精神紧张, 解除思想负担。采用指导、合作、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 调动主观能动性, 改善不良不利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对于病情也有所帮助。

2.2 加强健康教育

2.2.1 知识宣教

多向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家人传达乙肝知识, 进行有关HBs Ag阳性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乙肝的发生过程, 使其了解到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对乙肝病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 介绍乙肝的传播途径以及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率, 使大部分健康人消减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偏见与歧视。对于健康人, 要鼓励去接种乙肝疫苗, 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2.2 知识普及

定期开展各种乙型肝炎的讲座, 发放乙肝传播及预防乙肝的小手册, 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提高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 使更多的人能正视乙肝。

2.2.3 定期复查

告诉乙肝病毒携带的大学生3~6个月到医院做体格检查和生化功能检测;6~12个月检查血清病毒标志和甲胎蛋白;每年进行肝、胆、脾、胰超声波检查。家属及其亲密接触者, 也有去医院体检的必要性。

2.2.4 饮食指导

乙肝病毒携带的大学生药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肝脏的负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少食用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告知病人乙醇对于肝细胞的损伤有直接作用, 故酒或含酒精的饮料都必须禁忌。

2.2.5 体育锻炼

在避免剧烈运动的前提下, 鼓励患者做些适宜的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 可改善免疫, 对病情有所帮助, 但切忌过度劳累。

2.2.6 自觉做好隔离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贮存库, 作为传染源对人类有潜在的威胁性, 预防传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3]。

总之, 乙肝病毒携带的病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与广大民众对乙肝疾病的认识不够有关。至于乙肝病人是否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取决于主观、客观两方面情况。正确用药、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防止病情发展的主观因素;自身免疫状态、基因因素是客观因素[4]。我们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药物能将HBs Ag阳性者转为阴性。因此, 我们现在能做的, 就是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创造一个康复、学习、生活的最佳环境, 使他们愉快地接受保健指导。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现存的一些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悲观过度、情绪异常等,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对策, 旨在教育广大民众能正视乙肝病毒并提高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杨丽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J].护理学杂志, 2007, 221 1.

[2] 李曼琼, 罗艳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5.

[3] 周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J].护理研究, 2007, 21, 6B.

[4] 王霞, 曹明霞, 邹焕文.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J].天津护理, 2003, 11,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探讨下一篇:固井安全偏心度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