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范文

2024-05-11

湖北科技学院范文(精选12篇)

湖北科技学院 第1篇

在中国, 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教材作为提供输入的主要渠道, 它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utchinson (1994) 提出, 教材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因素, 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 而对英语专业教学来说, 综合英语教材更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 国内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 然而对这些教材的评估却跟不上出版的速度。经调查, 使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的学校较为普遍, 而对这套教材评估的文章多限于定性研究 (张剑萍, 2004;杨红, 2006;董凌燕, 郭艳萍, 2012等) , 基于数据分析的使用情况调查较少, 而针对地方性院校所做的研究调查更有限。所以, 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4册》, 从编排设计、内容、练习、教学模式等方面在湖北科技学院英语专业进行调查。希望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能为笔者所执教的湖北科技学院及同类院校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的选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该研究试图讨论下列四个问题: (1)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编排设计是否适合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 (2) 内容是否将学习者的需求考虑进去? (3) 练习的是否全面, 以及能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4) 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我院?

2.2 研究对象

参与调查的是湖北学院英语专业2010级和2011级的186名学生。

2.3 调查工具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在前人问卷 (Cun鄄ningsworth, 2002;关灵灵, 2011) 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问卷共分两部分:一是个人信息;一是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并采用访谈的形式对5位授课教师和5位学生做进一步的了解。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于2011年6月发出, 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82份。具体做法是:统计出学生对每一问题所列答案的选择, 然后得出所占被调查有效对象的百分比。

3. 结果与讨论

3.1 教材的编排与设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有82.5%的同学认为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清晰合理, 符合他们的学习风格。而有68.7%的人不认可教材的图片和表格, 另有66.5%的学生对课后提供的补充材料不满。该套教材版面设置合理, 且如杨红 (2006) 所说, 这套教材注重题材和体裁的交替与融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及思想性、人文性和教育性, 所以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但辅助性的图表和插图较少, 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

3.2教材的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看, 分别有65%的学生对教材提供的话题感兴趣;57.2%的学生认为话题类型多样能丰富知识面, 扩展思维;高达82.3%和80.2%学生认可话题的时代发展性和真实性;在语言材料的选用上, 66%的学生承认课文的体裁丰富多样, 且60.4%的学生认为课文的难度适中。

访谈更加印证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评价都很高。老师们一致认为教材选用的话题能反映出当今社会的热点, 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课下的预习和课上的讨论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不同体裁交叉安排的输入方式, 也可以让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新鲜感, 从而能更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李朝晖, 2011) 。

3.3 课后练习

表三反映的是研究对象对课后练习的满意度。整体来看, 学生对练习的形式、形式和效果都比较满意。55.4%的人对课后的阅读理解、词汇和写作练习满意;72.5%的人认为课后练习培养了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各种技能;82.1%的反应练习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符合他们的学习风格;另外65.9%的人认为课后的练习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很大。

访谈结果也能证实这一点。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这套教材的练习能培养各个方面的技能, 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问题是练习题量大, 不知如何取舍。

3.4教学模式

教材建设必须弄清楚教学的宗旨是什么, 以什么样的方法传授知识, 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什么能力 (莫再树, 2003) 。而这套教材的内容是以语言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思想为指导来进行编写的, 设计各种便于学生实践和运用语言的学习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运用语言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和掌握语言 (李朝晖, 2012) 。

数据显示, 62.7%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教学的过程, 访谈中, 老师们也谈到这套教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从Pre-class work, 到Ask each other questions on the text, Retell or Summarize the text,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都是很好的课堂交际活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 61.2%的学生不认为这套教材包含了给学生的关于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建议。而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方面的知识必不可少, 可是如何通过教材来体现这一点是需要深思的。

4. 结语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既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又不忽视对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功的训练, 体裁多样、主题丰富, 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语言交互活动中来, 彻底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符合现代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无论从教材的编制, 内容的选用, 练习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体现来看, 都能满足湖北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 希望教材的编者能适当增加图片和表格, 并考虑将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培养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体现。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7.

[2]van Els, T., et al (ed)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鄄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London:Edward Arnold, 1984.

[3]董凌燕, 郭艳萍.英语专业教材批判性思维研究———以《现代大学英语》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 2012 (2) .

[4]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 为大学英语上台阶而做贡献[J].外语界, 1997 (2) .

[5]胡壮麟等.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外语界, 1995 (1) .

[6]关灵灵.《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评价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11.

[7]李朝晖.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使用现代调查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8]陆慈.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五年工作回顾[J].外语界, 1992 (1) .

[9]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 2002 (4) .

[10]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 2002 (1) .

[11]杨红.《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评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

湖北科技学院学位授予规定 第2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通知》及《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学士学位办法(试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学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授予。

第三条我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种教育形式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学习成绩优良,可向校学位委员会申请学士学位。

第四条授予学士学位工作要做到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公平合理。

第二章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五条符合本细则第三条的我校普通教育本科毕业生,在籍学习期间达到下列要求,可授予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2、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同时完成各实践环节学习,学习成绩良好,除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外,平均学分绩点2(含2)以上(平均学分绩点是将分数换算为绩点,之后按学分加权平均分方法计算。90-100以上算4分,85-89算3.7分,80-84算3.3分,75-79算2.7分,70-74算2.3,65-69算1.7,60-64算1.3,60以下0分,补考或重修成绩一律以60分计算1分。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成绩绩点)/∑课程学分=各门课程学分绩点之和/各门课程学分数之和);

4、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考试)和毕业实践环节成绩良好以上; 第六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时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1、不符合本细则第五条者(符合第七条者除外);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者;

3、在修业期间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者或考试作弊或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行为等严重学术不端者;

4、外语考核达不到学校规定者;

5、因学业成绩不合格而延长学制者;

第七条不符合第六条第3、4点本科毕业生,但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授予学士学位:

1、在受处分后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奖学金;

2、在校期间署名湖北科技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一篇或所发表的论文被SSCI、SCI、EI、ISTP资料索引之一检索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一篇及以上者;

3、在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活动中,获个人三等奖及以上者,集体一等奖前五名、二等奖前三名、三等奖前二名;

4、在校期间获国家发明专利且为专利所有人;

5、毕业当年考取研究生(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6、个人获省级以上教育、科技、文化行政部门表彰;

7、在校期间,因其它事迹在省内产生良好社会影响,为学校赢得声誉,并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可的。

具备上述条件的学生,毕业当年提出申请有效。第八条学士学位的授予程序:

1、由各学院(部)按本实施细则制定本院部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并逐一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审核,填写《湖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评定审核表》,初拟建议授予学士学位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名单,在本院部公示1周后,连同不能授予学士学位学生名单及原因等材料,报送教务处;

2、教务处对各学院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核、汇总,并将结果报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3、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学位评审会议,对授予学士学位和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进行审核,并以决定的形式公布;

4、授予学士学位的,由学校向学士学位获得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第九条对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不服的学位申请人,可于公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填写《湖北科技学院普通学士学位复议申请书》)通过学院申请复核。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核决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是否授予学士学位具有终审权。第十条如发现学士学位获得者有不符合条件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撤销授予其学士学位的决定,并收回已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第十一条凡符合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达到下列要求,经本人申请,可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以下简称成人学士学位):

1、学业成绩合格。成教本科毕业生课程均分75分以上,自考本科毕业生全部课程合格。

2、学位课程成绩合格。成教本科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三门学位课程(一门专业基础课,两门专业课)考试,一次通过,且成绩达80分。自考本科毕业生三门学位课程单科65分以上,平均70分以上。

3、外语达到规定要求。

(1)非英语专业学员:成教本科在读期间英语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或参加湖北省成人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合格。

(2)英语专业学员:成教本科在读期间参加湖北省成人学士学位第二外语(一般为日语、德语、法语)考试合格。

4、学位论文成绩合格。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授予成人学士学位:

1、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者;

2、学业成绩、学位课程成绩、学位外语成绩及学位论文成绩不符合要求者;

3、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不能如期毕业者;

4、超过申请时间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第十三条授予成人学士学位,按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请。符合成人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成教和自考本科应届毕业生向继续教育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有关表格。

2、推荐。继续教育学院向学校学位办提出推荐申请名单和推荐材料。

3、初审。学校学位办对申请名单和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名单报送省学位办。

4、审核。省学位办对名单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核。

5、授学位。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有关程序对经由省学位办审核通过的学位申请名单进行评定通过后,授予学士学位,颁发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第十四条申请成人学士学位,应缴纳《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学士学位办法(试行)》(鄂学位[1999]003号)规定的考务、评审等费用。第十五条成人学士学位应在本科毕业当年申请,12月份毕业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请学位不得迟于次年6月份;往届成人本科毕业生,没有获得学士学位者,一律不再补授学位。

第四章附则

湖北武汉启动“农业科技促进年” 第3篇

2月6日,正值元宵佳节,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市民活动中心人潮涌动,虽然天气飘着小雨,但寒冷的气候仍然掩盖不住群众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之情。在这欢声笑语中,武汉市2012年“农业科技促进年”科技兴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武汉市市委、市政府及江夏区区委、区政府联合部署,市、区两级组织部、农业局、科协、科技局等48家相关业务单位以及江夏区170多家企业直接参与,共吸引现场群众近2万名。

整个活动现场由政策信息咨询区、劳动力转移招聘区、科技直通车展区、农技展示推介区、农资展示展销区、农产品展示展销区、水产品展示区等多片区域组合而成。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亮点纷呈,政策、信息、项目咨询区40多家单位为广大群众赠送了农业科技书籍、挂图、器材、农业科技项目、资金、农资等物品和资料;在劳动力转移招聘区,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武汉市铁盾民防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夏区江南实业有限公司等来自江夏区各地的120余家知名企业给江夏人民带来了1万多个岗位,服务民生,促进就业;在农资、农产品、水产品展示展销区,相关农机部门及郑家山茶场、自然保健蛋、小蜜蜂等近50余家企业给广大群众展示出了各式各样的新型农机车辆、科技农产品、水产品,让大家体验科技给农业带来的进步,让更多市民了解到“科技促农、科技惠农、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武汉市、江夏区科协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组织科技人员为民众解答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展示科技、科普展板,赠送科技书籍、科普挂图、优良春耕蔬菜种子等科技资料和物资,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普及科学知识,推广使用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为全年科普工作开了个好头。(武汉市科协 编辑:马瑛)

(湖北省科协)

湖北科技学院 第4篇

1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近年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研究方法

我院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走访我院负责毕业生工作的有关领导和老师以及部分毕业生, 听取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部分专家对近几年我院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课题需要设计了学生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院近三年的毕业就业生, 了解他们的就业去向, 就业领域, 就业面临困难等有关问题。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调查问卷133份, 回收率88.67%, 有效问卷130份, 有效率为97.7%。

1.2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近年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结果与分析表 (如表1)

2 提高毕业生就业对策

2.1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1) 认清就业形势, 明确定位, 需要体育毕业生, 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认清就业形势, 放开视野, 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 在专业与社会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契合点, 抓住机会, 找关系、摸门道积极探寻就业渠道, 做到既能就业, 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2) 发挥体育专业优势,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首先是面向体育领域, 因此, 与体育专业相关的职业如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体育科研、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 这些都是体育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岗位, 也是体育专业毕业生最具优势的岗位, 相对竞争力比较强。

2.2 提高毕业生个人能力

(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重视社会现实, 戒除浮躁心理, 择业观要平和而实际, 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2)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找工作过程中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不仅学业成绩重要, 沟通能力、实践和技能更加重要。所以我院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更加重视实践和技能的锻炼, 特别是情商的提高。

(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 提升我院影响力, 学校的影响力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宣传力度, 增进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 提升我院对社会的影响力。

(2) 突出办学特色, 特色是学校求发展、求生存的有效途径。所以, 我院要充分发挥优势, 集中精力, 在某些领域独占鳌头, 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只要有特色就会有竞争力, 就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毕业生才能有竞争力。

(3) 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就业状况所面临的问题, 应积极采取措施和对策,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如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调整,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根据社会需求, 开设校本课程等。鼓励和指导更多的学生创业锻炼, 我院多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联系, 争取每年给每个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并跟踪监督验证, 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和竞争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强, 喜欢安逸的学生生活, 没有正确面对就业问题。

(2) 毕业生对社会需求和就业政策了解不透彻, 对工作待遇期望较高。

(3) 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4) 我国就业体制改革不到位, 社会关系复杂, 缺乏公平的竞争平台。

3.2建议

(1)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2) 择业选自身有优势的行业, 如从事体育教师, 教练, 社会体育指导员。

(3) 根据社会需要, 建立就业基地, 开辟就业渠道。

(4) 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就业指导。

湖北科技学院 第5篇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暑假留校安全责任书

为明确学校和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的安全责任与义务,保障学生的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根据有关规定,特拟订如下安全责任书。本安全责任书由学院与学生签订。

一、暑假期间,学生留校必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家长和辅导员同意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办理相关住宿手续后,方视为学生在暑假期间正式留校。未经学院同意,学生不得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学生留校期间发生人身、财产损害事件,且学院行为并无不当的,后果由学生本人承担。

二、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应严格遵守《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手册》及学校其他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听从学校指挥,服从学校管理,不允许学生单独在一间寝室居住,由学院统一安排调整寝室。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向学校做出安全承诺。

三、暑假留校期间,学生应严格遵守《暑期住宿管理规定》。,暑期寝室作息时间调整为:早上7:00-11:00,下午15:00-22:00,学生必须凭学生证进出学生寝室,并按规定住宿,不得留宿校外人员。学生证限由学生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违反规定并给学校及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其他后果的,由出借学生证的学生本人承担责任。禁止在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应主动提高防火、防水、防电的安全意识。

四、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必须按照规定在学校住宿,不允许到校外租住,自行租房造成的后果由学生本人负责。

五、暑假留校期间,学生从学校外出要遵守交通法规,因违反规定发生交通事故或出现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的,由学生本人负责。

六、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在校内外发生违法犯罪、扰乱社会治安行为的,责任自负。

七、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不得到水塘、河流、水库、湖泊等地游泳玩耍,由此造成意外的,由学生本人负责。

八、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要爱护公共设施和设备。损坏者应照价赔偿,对故意损坏公物的除赔偿外,学校将从重处理。

九、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应妥善保管好个人财物,如因个人保管不善的原因造成损失或丢失的,责任自负。

十、学生在暑假留校期间,由于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因学生本人或他人行为造成的安全事故或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事故的,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十一、此安全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

十二、此安全责任书一式两份,学生本人、学院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学生签字:

辅导员签字:

学生联系电话:

家庭联系电话: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湖北科技学院 第6篇

近几年来,方家咀乡采取三大举措做强茶叶蛋糕。1)培植茶叶专业村。采取规模开发、创新机制、提高质效等措施,培植向垅垸、新桥、南冲3个村为茶叶专业村,大规模新建高效茶叶园,不断完善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经营管理机制,全面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2)样板示范工程。全乡引进科技技术,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为指导,新建了向垅垸生态茶叶示范园、锣塘坳无性系茶树母本园、鸡鸣河和段家坳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等一批在全县有影响力的连片基地,不断提升良种化、生态化水平。向垅垸生态茶叶示范园修建了园区水泥路和自动喷灌设施,建起了景观优美的仿古亭阁,栽植了桂花风景树,一个集名茶生产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庄”成为方家咀乡一道靓丽风景线。3)提升经营质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推广茶叶科技精培精管和科学加工制作技术,促进提質增效。全乡茶园面积达到15 920亩,茶叶年产量11 470吨,名优茶的比重在60%以上,向垅垸茶厂制作的春蕊在第十九、第二十届茶叶节上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一个“鱼美茶香”的新型方家咀乡在英山崛起。(杜立钧 郑琼 段莉 段小平 编辑:马瑛)

(湖北省科协)

湖北科技学院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就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实践平台,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学院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坚定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培养目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为契机,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对学院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1合作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工具和载体,由此,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就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时俱进,教育先行。为了服务好社会、服务好企业,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学院及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网站运营管理”方向调整为“网站开发与网络营销”方向,以满足社会需求。

“网站开发与网络营销”专业方向是集网页设计、图像处理、动漫制作、网络营销、PHP互联网软件开发、网站美工、电子商务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专业、朝阳专业。

由于“网站开发与网络营销”专业方向是集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涉及的知识较广泛,技术含量高,学院现有的师资及实训设备难以囊括“网站开发与网络营销”专业方向的各个方方面面,因此,选择了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的目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缩短技能型人才培养周期的必由之路。虽然学院的教育资源有限,但作为学校,我们有知识、有办学条件、有学生和教师等资源,而企业有资金、有技术、有实训平台和就业支持。实施校企合作,可使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来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后,企业的工程师能走进课堂讲课,学校的教师也能走进企业开展学术交流。

与之合作的企业为——武汉斯瑞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瑞公司”)。该公司是中国最早的IT职业培训和研发机构之一,是一家集职业教育、IT教育产品研发、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电子产品研发、数字艺术设计、国际国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公司。

2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创专业特色促发展

专业建设无疑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

学院按照“面向市场,创新措施,强化质量,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创专业特色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工作目标,为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

学院于2013年5月与“斯瑞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协议,确定由校方提供场地, “斯瑞公司”提供设备、技术及核心专业课的师资、学生管理等,以形成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合作后,校企双方全面推行“六个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研发教材、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建立保障机制、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环境。着力为行业、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校企合作初见成效

自合作以来,我们共同完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1) 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规划,确定合作方式及工作目标, 并领导校企合作工作的全面实施。

(2) 成立专业委员会成立了由校企双方业务骨干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审核教科研项目。

(3) 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共同研发、编写符合企业需求的教材,并由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审。经过校企双方的不懈努力,截止目前为止,已完成了“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201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正在修订之中 ;已完成了 《DIV+CSS网站布局排版》、《PHP互联网软件开发》等八门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已完成《营销型网站深整合技术》、《搜索引擎优化(SEO)》、《Flash网站动漫》、三本核心教材的编写工作,还有《电子商务基础与安全》、《Fireworks图像处理》、《数据化营销》等四本教材正在编写之中。所编教材引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使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得到了及时更新。

(4) 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同制定师资培训学习计划。一方面,由校方负责培训企业工程师的教育理论 ;另一方面,由企业负责培训校方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校企共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另外,校方的教师与企业的工程师们还定期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在一起学政治、学业务、 研讨项目,使大家真正融入一体,形成合力,促进工作的开展。在过去的时间里,学院对企业的工程师们共举办了二期培训学习活动,组织他们学习了高职教育理念、教育教法等知识。同时,还安排三名教师参加了企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 并计划在近一年时间里,相关专业的教师全部轮训一次。

(5) 实训室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室,本专业所需设施设备已全部按计划投资建成,并已投入使用。截止目前为止,根据专业需求,已建成40座的机房十间、美工室两间,可供学生学习使用,并同时满足多个岗位的技能训练需要。

(6) 教学管理校企共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校方定期不定期对企业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定期 :期初、期中、期末),对工程师们的课前、课中及课后工作进行检查,看其教学文件及资料是否齐备,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达标。

(7) 招生就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就业计划,共同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由企业负责实施,校方负责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企业在参与招生过程中,没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年度招生工作。

(8) 学生管理校企双方均安排有学生工作经验及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员参加学生管理工作,并结合企业用人的标准与要求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由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班主任工作,直接进班(小班)开展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指导。

在过去的工作中,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校企合作特色明显 , 基本实现了 “四化”、“五合一”,“四化”:即“专业建设行业化、课程设置职业化、教学过程生产化、技能培养岗位化”;“五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

4努力的方向

通过前期的校企合作,对学校来说,不仅改善了人才培养条件,还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建设特色明显,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了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规律,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合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个规律也决定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所谓长期性,就是这种合作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一项长期任务,可以说只要有职业教育存在,就需要校企合作。所以,要使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我们还要一日既往的做好如下工作 :

(1) 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深刻领会国发〔 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14〕5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的精神及校企合作的深刻含义,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在机制上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使校企合作走向模式化、制度化。

(3) 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活化专业方向,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学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4) 充分调动教职工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教职工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5) 校企共创紧密型合作之路,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实施“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努力打造专业特色。

湖北科技学院 第8篇

关键词:咸宁城区,网球社会化,发展现状,前景

1 前言

体育社会化就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 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最大限度地引入增量资源, 盘活存量资源, 促进全民健身, 促进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体育, 促进体育事业产业化。目前, 利用高校富余的体育场馆, 优化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管理, 已成为高校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 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 社交价值、经济价值和独特的欣赏价值, 运动量可控, 老少皆宜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特别2014年武汉网球公开赛的成功举办, 又一次推动了被誉为武汉后花园之称的香泉城都学习网球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 咸宁市网球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市网球协会成立后, 每年都如期举行两次大型的网球赛事, 上半年为个人赛, 下半年为团体赛, 无论是从参赛人数上, 还是在技战术水平上, 都对咸宁市网球社会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促进了网球事业的发展。研究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是为了更好的分析网球社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为咸宁市网球社会化又快又好发展指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咸宁城区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3.1.1 网球社会化开展的物质资源与便利条件

网球场地是开展网球运动必备的物质条件。调查网球社会化开展的现状, 首先要调查咸宁城区网球场地的数目和规格。近几年来, 咸宁市网球场地数量在逐年递增, 除学校、体育中心拥有网球场地外, 企事业单位, 如移动、电信、检察院、公安局、中石油等都开始兴建自己的场地, 据不完全统计, 仅温泉城区就拥有网球场地36片, 其中灯光球场21片, 室内球场3片, 场地的质量规格也在逐步提升。

其次是网球发展的便利条件。一是场馆近, 咸宁城区的网球场地既集中又分散, 集中的如湖北科技学院西区网球场, 8片标准场地连接成群, 是举办大型网球赛事的最佳选择, 分散的如各企事业单位的网球场地, 方便各区的运动人群;二是购置装备方便, 咸宁市位于中部最大城市武汉南部仅80公里, 交通方便。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网球的发展, 咸宁开始出现以网球器材为主经营的专卖店, 极大地方便了参与网球运动的市民。网球专卖店的出现,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咸宁城区网球的开展愈来愈好。

3.1.2 网球社会化开展的人力资源与培训市场

网球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 传入我国虽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在过去一直被视为贵族运动, 参与者极少, 群众基础差, 一直得不到普及和提高[1];另外, 网球运动需要良好的空间判断能力和控制球的能力, 这一特点决定初学者入门难、上手慢、周期长, 迫切需要网球培训机构进行系统训练。由此可见, 网球教练是网球技能传播的灵魂人物, 而培训市场则是推动网球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调查, 咸宁城区网球技术的传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得益于地理优势。咸宁是武汉后花园, 部分先驱者将武汉交流学得的网球技能在咸宁传播, 促进了咸宁网球的发展;二是得益于专业人才的引进。随着咸宁市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 部分企事业单位能以优厚的条件留住各级各类人才, 网球人才也不例外, 被以特殊人才引进。特别是湖北科技学院, 作为咸宁市最高学府, 引进网球专业教师, 并在体育学院开设网球专选, 无论是从人力, 还是技术上都加速了网球在咸宁的快速传播。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 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下, 学校进一步联系社会, 逐步实现社会化办学力度, 利用学校体育资源进行健身的社会人群逐渐增加, 网球场馆的利用率增大, 而且出现了小规模的网球培训, 虽然只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培训市场的管理、价格、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上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但是这种靠服务质量求生存的社会竞争机制能使培训机构克服很多不足, 为顾客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从而推动了网球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逐步取代过去仅靠私教或朋友的传帮带为主的传承方式, 拓展了网球社会化的发展渠道。

3.1.3 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基本赛事情况

网球比赛是网球运动开展的最高表现形式。首先, 参赛规模是运动开展普及程度的直观反映。参赛的人数越多, 说明网球人口也越多, 网球运动开展的普及程度越大;其次, 网球比赛是技战术与体智能以及心理的集中较量, 反映出的是网球技战术的最高水平。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战术水平, 能客观反映出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水平, 为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

随着网球社会化的快速发展, 逐步出现了规模较大, 声誉较响, 级别较高, 影响较大的网球赛事。主要发展现状有三点:一是参赛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今年第五届团体赛160余人, 参赛人数稳步递增;二是参赛单位从最初的学院、移动、电力三家, 发展到今天的电信、政法、公安、检察、中石油、木业等十几家单位, 地区逐渐辐射咸宁周边的赤壁、嘉鱼、通山等地区, 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三是比赛的层次和级别也有所提高。由最初的男、女单打逐步发展成为精英组、同乐组、老年组、青少年组比赛。武汉网球公开赛推广赛在咸宁的成功举办, 加强了咸宁网球与周边的交流, 更好地宣传了网球运动, 促进了网球社会化的发展。

3.2 制约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3.2.1 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

在目前经济条件下, 网球运动仍然是一项消费较高的运动项目, 首先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装备、支付场地租金, 以及聘请教练等费用;其次要投入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说, 打网球既是一种娱乐和消遣, 也是一种追求和享受。首先体现在消费能力差。咸宁城区人们整体体育消费意识较差, 是制约网球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社会分层呈金字塔状, 居底层的是大量低收入阶层, 处于中间及上层的人数非常少[2], 必然导致网球运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咸宁城区整体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而对网球运动这类“娱乐消遣”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太多的考虑;其次是网球运动在咸宁还没有真正普及,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少数人的活动, 人们还没有迫切参与网球运动这样的意识;三是花钱买健康的意识不够超前, 人们只有在生病时, 才觉得身体比较重要, 而在平时却忽视了如何增进健康来预防疾病。

3.2.2 教练团队与培训机构

教练团队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和培训市场混乱是制约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网球教练是网球技能的传播者和领路人, 教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该区域整体技术水平。优秀的教练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能依据学员的现实状态确立训练目标、规划和组织训练过程, 让不同层次的人群学有所成, 让学员从内心真正喜欢网球这项运动。目前, 咸宁城区网球技术骨干主要依靠高校专项教师, 他们可以承担基本的扫盲教育, 但与职业教练还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其次, 咸宁城区主要依托市网球协会和高校进行相关培训, 没有形成固定模式, 组织形式也比较混乱, 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这种培训方式与真正普及和提高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短时间内不能担任推动网球社会化快速发展的重任。

3.3 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前景

随着咸宁城区网球运动的兴起, 参与网球运动的人群正在逐年稳步上升, 虽然目前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普及这项运动还需要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但可以看到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发展潜力较大, 就发展前景来看比较乐观。

首先, 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运动有良好的社会氛围。网球运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健身上, 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它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取决于交流层面。中国特色的网球发展模式为自上而下推动模式,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网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虽然咸宁市网球协会还属于“民间组织”, 政府对网球的关注很少, 没有鼓励发展网球运动的相关政策, 使得咸宁网球社会化的开展举步维艰, 发展迟缓。但值得欣慰的是, 目前参与网球运动的有很多是各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的老总, 甚至还有政府官员, 这些特殊的导向人群将会引领更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

其次是网球后继力量不断涌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也是未来网球运动的主力军。从2013年温泉网球公开赛上可以看出, 大会作出了增设青少年网球比赛项目的决定, 这一英明觉得不仅仅是推广了青少年组的比赛, 更重要的是宣传了青少年网球运动。由此而引发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少儿网球运动的关注, 部分家长开始有意识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 社会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青少年网球的培训基地, 虽然目前还是处于自发的、私营的状态, 但毕竟青少年的网球训练已经开始起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重青少年的培训, 他们将会成为咸宁网球重要的生力军和领跑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咸宁城区拥有丰富的场地资源和便于网球开展的各项有利条件, 温泉网球赛事的成功举办, 对网球社会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促进了网球事业的发展;

2.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培训市场及教练团队, 是制约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4.2 建议

1.大力宣传网球文化, 营造网球运动的社会氛围, 促进网球知识的广泛普及;

2.加强培训行业组织的自律性管理和引进最新的管理培训经验, 引进高水平教练员, 狠抓青少年网球训练。

参考文献

[1]Yuanhai Liu, Guoying Shi and Huan Sun.Research on China, s tennis development stages division and characteristics[J].SMSM2013 August28-29, 2013:14-18.

湖北科技学院 第9篇

培养人才, 发展科技, 服务社会是当今高校的三大职能, 其中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 以服务社会, 促进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是首当其冲的职责。湖北科技学院是咸宁市唯一一所省属高校, 有责任和义务服务当地建设,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网球运动是一项时尚、健康、快乐的体育项目, 具有动作舒展大方, 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强的特点, 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深受人民群众的青睐。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李娜问鼎最高领奖台, 国内掀起学习网球的高潮, 发展速度之快, 规模之大, 史无前例。咸宁市作为武汉的后花园, 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网球运动在咸宁兴起, 不仅促进了当地体育文化事业和社区和谐健康文明发展, 更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使人们更有激情投身于社会建设事业中去, 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在这种背景下, 可以充分利用湖北科技学院体育资源, 创建咸宁市业余网球培训基地, 不仅能搭建创业和就业平台, 服务全民健身运动, 同时还可以从事相关研究, 科学指导专业发展,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资源, 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网球资源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立网球培训基地的必要性分析

3.1.1 网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决定有必要建立培训基地

网球运动是双方单人或双人在球网均分的场地上用球拍在球落地前或落地一次后击打过网的一种隔网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 与乒、羽相比, 它是所有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中球最重、场地最大的项目。据田麦久博士提出的项群理论, 网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主要表现在基本功熟练、扎实、全面、准确等方面[1], 由此可见, 网球运动的基本难度主要体现在对球的控制和对来球落点的预判上, 网球运动需要在瞬时内判断来球的方向、位置落点、旋转特点, 快速移动到最适击球地点瞄准击球, 要求运动员技术好、意识强、反应快、移动灵活、击球多变有力而失误少[2]。这就要求网球练习者具有良好的空间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 对初学者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只通过一期或者两期的培训还很难达到独立对打的水平。网球运动的这种基本特征决定零起点练习人群上手慢, 周期长, 需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训练, 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3.1.2 网球市场供求关系需要建立培训基地

网球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 传入我国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在过去一直被视为贵族运动, 参与者极少, 群众基础较差, 一直以来得不到普及和提高。随着李娜、郑洁、彭帅、谢淑薇、张择、吴迪等国内一批优秀运动员在网球国际赛场上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 尤其是在2011年和2013年李娜分别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和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女子单打冠军, WTA排名进入世界前三, 刷新亚洲最高排名, 中国网球的竞技水平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大众网球的发展。虽然国内学习网球的热情在不断升温, 但从整体上看, 中国大众网球的发展明显没有跟上竞技网球发展的步伐, 网球热的势头需要建立网球培训市场, 以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从目前全国各地网球发展情况来看, 各地区都有各级各类的网球培训机构, 不管是政府兴建还是私人开办, 总之它是继学校之外推动我国大众网球发展的重要途径。

3.1.3 作为高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媒介要求建立培训基地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 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体质健康对人的重要性, 每天锻炼1小时, 健康工作50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只有身体好, 才能工作好。大众体育锻炼, 不仅能丰富企业职工或当地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提高工作效率, 还能为促进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现代大学一般都具备先进齐全的场地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特别是体育院校, 不仅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 网球场地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还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 不仅局限在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门的人才, 体育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 能以网球培训为媒介, 指导全民健身, 使人们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生产劳动上, 造福社会, 也是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3.2 依托湖北科技学院建立咸宁业余网球培训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3.2.1 咸宁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培训市场分析

(1) 咸宁市网球运动发展现状

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型的健身运动在咸宁市的发展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根据问卷调查, 咸宁市网球运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传播发展和较快发展三个阶段。其中萌芽阶段主要是指2004年以前, 它的主要特征是网球场地少, 无网球专业人才落户咸宁, 缺乏技术指导, 网球运动处于自发阶段, 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极少, 会打网球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传播阶段主要是指2004年至2006年, 它的主要标志是咸宁市最高学府咸宁学院始引进网球专业教师, 体育系开始开设网球专选, 网球技术在咸宁得到传播, 从事网球运动的人口在快速递增;2006年后咸宁市网球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它的主要标志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咸宁市网球场地的建设快速递增, 拥有网球场的单位也是越来越多。如移动、电信、检察院、公安局、中石油等单位都拥有自己的场地, 湖北科技学院的网球场地增加至20片, 满足了网球运动的开展;二是成立了咸宁市网球协会, 爱好者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组织, 推动了咸宁市网球事业的发展;三是温泉网球赛事的成功举办, 更好地宣传了网球运动。参赛人数从2006年首届温泉网球比赛的二十几人, 发展到2013年第六届温泉网球比赛逾百人;参赛形式也由最初的男、女单打的单一模式, 逐步发展成为精英组、同乐组、老年组等各组别的比赛, 2013年又新增了青少年组的比赛。参赛人数的增加和比赛形式的多样化,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咸宁网球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2) 咸宁市网球培训市场分析

咸宁市网球运动虽然处于较快发展阶段, 但缺乏相应的培训市场。据调查, 目前咸宁市网球技术的传承主要处于自发阶段, 一般靠私教或朋友的传帮带, 没有形成规模, 培训市场比较混乱, 管理、价格、水平等参差不齐, 担任教练的主要是网球水平较高的爱好者或是专项学生, 缺乏有组织性、专业性较强的培训机构;另外, 社会上缺乏高水平的网球教练员, 它是网球培训市场开发的关键因素, 而少量的专业教师却集中在高校, 真正参与社会性的专项指导很少, 既是师资的浪费, 同时也是市场的缺失。虽然有一些企业单位聘请专项学生或教师进行了网球技术方面的培训, 但不够系统和全面, 技术提高较慢, 主要停留在扫盲的层面上;三是参加培训的人员层面也比较狭隘, 特别是作为人才梯队培养的青少年几乎没有, 由此可见, 这种无组织无目标无计划的培训方式, 与真正普及和提高存在较大的差距, 同时这种社会反馈也为高校体育院系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新要求, 培养人才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更是萌发了依托高校创办当地网球培训基地的构想, 真正做到高校服务地方。

3.2.2 湖北科技学院建立网球训练基地的优势分析

(1) 场地资源与人文环境

网球场地是人们参加网球运动必要场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场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球人口的数量。今年来随着网球运动在咸宁的快速发展, 咸宁市网球场地也在逐年递增, 移动、电信、检察院、公安局、中石油等单位都拥有自己的场地, 但场地比较分散, 不利于组织比赛和训练。目前, 湖北科技学院就拥有网球场地20片, 其中涂塑硬地10片, 水泥场地7片, 沙土地3片。特别是中心校区西网球场, 8片涂塑硬地排成两排, 是全市最集中的网球场地群落, 可以组织多人进行学习和训练, 也可以同时容纳近百人参加比赛交流。另外, 湖北科技学院是咸宁市唯一一所省属高校, 文化底蕴深厚, 环境幽雅, 是社会人群向往好去处, 人们乐意去象牙塔中学习和生活。

(2) 专业的师资力量与陪练人员

网球教练是网球培训市场的灵魂人物与关键因素[3]。一名优秀的网球教练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科学的训练方法,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出色的观察力, 能够准确诊断学员现实训练状态和效果, 并依据现实状态确立训练目标, 规划和组织训练过程, 把握训练活动的正确方向、提高训练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让不同层次的人群学有所成, 促进学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让学员从内心真正喜欢网球这项运动。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拥有咸宁市网球最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专业的教练有着近十年教学和训练的实践经验, 在组织学习和训练上更是游刃有余, 毫不夸张的说, 它是咸宁市网球运动的发源地和摇篮;另外, 学院还拥有网球专项方向的专业和学生, 不仅在学科建设上颇有建树, 专业的学生也能充当好贴心的陪练人员, 让学员不仅能学, 更重要的是能实战地练。

(3) 充裕的闲暇时间与宽广的交流平台

业余网球培训是一项休闲活动组织, 需要充裕的闲暇时间和宽广的交流平台。湖北科技学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作息时间遵循全国高校作息制度, 学生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8:00—17:30, 而这个时间正是社会人员上班工作的时间。学生上课, 工人上班, 时间一致互不干扰, 不相矛盾, 确立了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独立性。而场地和教练在17:30以后及周末将有充裕的空暇时间, 此时工人也可以下班进入私人活动空间, 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时段进入高校闲置的场馆进行相关的培训, 体现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整体性。可见, 利用高校闲置的网球场地进行社会培训是可行的。另外, 网球运动的推广需要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学员的努力结果既要展示给对方, 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 又要相互交流, 切磋技艺, 共同进步。湖北科技学院网球培训基地恰恰能提供这样的展示空间和交流平台, 周边各企事业单位的人群都能在这里得到相应发展。

综上所述, 依托湖北科技学院的场地资源、环境资源、教练资源、学生资源、时空资源, 创建咸宁市业余网球培训基地, 服务于全民健身是完全可行的。

3.2.3 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

(1) 资金问题

创业资金是创办咸宁市业余网球培训基地的血液, 如果没有经费的支持, 就如同缺少润滑油的机器, 培训基地将举步维艰, 无法运转。解决方案是:一要得到相关领导和政策的支持, 拨付专项经费或是在政策上进行资助;二是来自企业的赞助, 互利共盈;三是基地内部经营, 如学员的训练费, 会员的会费、器材的经营等, 自负盈亏, 供求自养, 改善自身造血功能, 这也是一项重要来源。

(2) 前期生源问题

生源是业余网球培训基地的存活的命脉, 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学员, 网球培训基地将名存实亡。解决方案是:一是借助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本身优势, 利用校工会组织学校非体育教职工进行培训, 不仅开展了本校教工活动, 更重要的是营造了网球运动氛围, 筑巢引凤;二是大力宣传力度, 主动邀请学校周边单位, 进行友好合作, 互惠互利;三是联合中小学办好青少年网球训练, 真正的网球运动要从娃娃抓起, 长远的发展需要有后备人才储备, 抓好青少年训练是关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网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市场供求关系以及高校服务社会的媒介等因素决定有必要建立网球培训基地;

2.咸宁市网球运动处于较快发展阶段, 但目前社会上培训市场混乱, 缺乏高水平的网球教练员, 迫切需要有组织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机构;

3.湖北科技学院具有丰富的场地资源、舒适的人文环境、专业的教练团队、充裕的闲暇时间和宽广的交流平台, 是开展网球培训的有利条件, 可以依托高校开展社会网球培训。

4.2 建议

1.高校与社会息息相关, 建议高校领导转变观念, 开门办学, 充分发挥高校各种优势资源, 为社会、大众服务, 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2.咸宁市业余网球培训基地建设要科学规划, 立足长远发展, 建议在培训时注重质量, 培养技术骨干, 树立品牌, 做好服务;

3.社会需要的才是我们真正要培养的, 因此建议高校应结合这种社会培训来检验和反思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调整培养目标, 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52.

[2]周全富, 宋崇丽, 等.网球运动负荷特征的评定[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99-101.

湖北科技学院 第10篇

特色专业是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个性风貌的专业, 是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 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 人精我新”的个性化专业。2007年至2010年, 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 (涉及特色专业310个)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 (自筹) 、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1]。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余所高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 其中96余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 31所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医学类基础课程、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与其相关选修课程, 不同院校在学分、学时与实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一般来说, 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 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与湖北科技学院为例, 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二) 研究资料的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版) 和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资料来源于该校提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及其该校专业建设点主页。

(三) 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 收集研究文献材料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多维要素质点, 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 找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以提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措施和建议。

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 (以下简称南医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 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并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 出版国家级教材多部, 多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二) 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群

主干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与程序设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信号与系统、医学传感器、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与法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等。

(三)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机构、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三甲医院的设备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从事仪器检测、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 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9学分/2644学时, 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83:461/1:0.21。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04:45/1:0.43, 学时比例是1820:824/1:0.45。见表1。

注:表中括号数据为专选课学分、学时。

(五) 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 1280学时, 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 40学时;模电课程设计1周, 40学时;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 80学时。毕业实习4学分, 160学时;生产实习4周, 160学时;毕业设计 (论文) 14周, 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 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 160学时。

三、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 (以下简称湖科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医学信息工程 (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 等6个培养方向。2007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2009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出版医用传感器、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10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多次获得湖北省部级、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二) 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群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基础医学概论、医用传感器、医用检验仪器、医学影像仪器、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等。

(三)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二级以上医院、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 医疗器械营销策划与推广, 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 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 (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810学时, 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200:475/1:0.2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17:42, 学时比例是2180:630/1:0.34。见表2。

(五) 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 其中专业实习26周, 毕业设计 (论文) 10周, 就业实践8周, 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 医学仪器等课程、模电、数电课程设计教研室分散实施, 没有载入训练周, 这也是与南医大的不同之处。

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 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 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 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设有必修课、选修课两层次。

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电子工艺实习, 是为数不多的院校, 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显示远离生物与高分子材料类。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 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 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 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未开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 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 适合于发展专业培养方向, 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

(二) 课程体系学分、学时分配的比较分析

1. 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比较分析。

两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 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1、表2,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湖科院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9学分/166学时, 比例高出1:1:0.07, 但差异相差无几。两校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学时比较, 总学时1831学时, 实验课学时为243, 占总学时13.3%[3]。两校均高于上海交大, 这数据显示出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既重理论教学, 又重实践研发、自主学习之缘故。

2. 必修课与专选课学时比较分析。

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和调节, 弥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的不足, 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 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3、1:0.45, 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数据显示, 南医大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现象, 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 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 建设稳定性差。由此建议, 开设选修课学时数应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 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

3. 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较分析。

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表2看出, 学科基础课开设门数、学分、学时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 与全程教学课程总学分、学时基本平行, 基本上分析内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医大, 只有一项有意义的数据是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差异性大, 湖科院高出南医大的1:0.13, 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实践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说明, 从总体上看湖科院更重视实践教学, 反映出其是综合性院校, 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组建17个教学院部, 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条件和宽厚的共享资源。

4. 医学课程学时比较分析, 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

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4门, 总学时是212学时, 分别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也是4门, 总学时是297学时, 分别是基础医学概论 (解剖、生理、生化) 和临床医学概论。从学时比较看, 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85学时, 高出率约占9%。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南医大是单科院校, 医学基础条件好, 该偏医的却偏工;而湖科院是综合院校, 有较强的理工教学条件却偏医。两校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论点不相符合[5]。从邓军民等人报道资料看[6], 首都医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共472学时, 远高于同类的南医大260学时, 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175学时。

(三) 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比较分析

从课程与就业的关系看, 从整体上讲, 主要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在很大程度就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院校对就业方向总体的表述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与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医疗器械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南医大就业方向偏重仪器设备的检测、质控与研发, 而湖科院则偏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仪器设备营销策划。

(四)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 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 从总体上少15周, 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各校各异, 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但要说明的要素是, 湖科院的医学仪器类、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 生产实习实际上是名义, 也未开设创新课程。而两校的共性不足是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开设工程实践 (金工实习) 训练课;南医大未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 开设电子工艺实习的湖科院也没有做好集中训练。实质上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不符合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五、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参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引导建立国家专业本科教育标准, 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 配合专业认证制度与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坚持办学理念创新, 探究专业培养前沿,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拟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 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 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 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需要, 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 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 高校可利用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条件探索与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计划”。

(二)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构架

第一, 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 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 每段课程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 以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课外实践 (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 [7];第二, 未来的任务是积极探索面向市场营销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方案, 其专业课开设医疗器械管理、经济、营销类课程, 学时不少于总学分、总学时的35%—40%;三是学习清华大学, 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 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 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 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三) 优化课程体系, 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及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等五大模块[8]。要求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之间应该设置合理比例, 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 打破学科界限, 避免体系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 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而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 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 拓宽学生的知识新视野。

(四) 谋划课程体系策略, 适应控制学时比例

根据四年制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拟将课程总学时控制在2600—2800学时之间。课程学时分配策略适度减少专业课学时, 相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适量增加选修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减轻学生的负担。对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控制, 原则上要求研究型高校在增加学科基础课理论学时的同时, 宜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控制在1:0.3左右, 专业课控制在1:0.4左右;而教学型高校应适度减少学科基础课, 把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控制在1:0.4左右, 专业课控制在1:0.5。要求所有课程必须以不同程度、形式、方法开设实践教学, 高等数学及其文科课程也不例外。

(本项目研究得到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志德教师的大力支持, 并为研究提供部分材料, 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EB/OL].http://gkcx.eol.cn/ads/gaokao/tszy.shtml (2012-07-08) .

[2]王能河, 邹卫东, 梅贤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J].咸宁学院学报, 2009, (4) .

[3]宫照军, 顾宁, 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5) .

[4]王能河.我院本科专业开设选修课现况分析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2) .

[5]赵娜, 丁唯一, 廖敬懿.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改革浅析[J].法制与社会:教育文化, 2011, 11 (上) .

[6]邓军民, 全海英, 刘志成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S) .

[7]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EB/OL].http://www.xjtu.edu.cn/yxsz/231.html[2012-06-17].

湖北科技学院 第11篇

关键词 校园网 设计方案 组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11

Hubei L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HU Zhifang

(Hubei L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90)

Abstract In the increasingly well-developed network technology today has become a college campus network daily office, important service platform management,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digital libraries and other need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chool, from the campus network needs analysis, the campus network several aspects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network topology describes the overall planning,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ampus network.

Key words network; design program; networking

1 校园网背景概述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由于新校区搬迁,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满足教科研工作的持续进行,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校园网已成为新校区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校园网连接校内各建筑物,包括图文信息中心、教学楼、实验楼、系(部)办公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门卫室、体育场等,并考虑校园整体规划中二期工程待建建筑物的预留。

在新的校园网建设中,要摒弃原来校园网中存在的弊端,如:校园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各部门相对孤立,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的网络安全存在隐患,没有良好的分层设计和管理制度,网络速度慢,稳定性差等。另建设一个满足师生教科研要求的校园网。

2 校园网功能需求分析

校园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以下功能:(1)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包括DNS服务、WEB服务、FTP服务、流媒体服务、邮件服务等。(2)智能化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迎新管理信息系统、设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等。(3)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平台及数字资源管理平台。(4)图书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5)校园“一卡通”系统。

3 校园网建设方案

3.1 校园网的覆盖范围

校园网连接校内各建筑物,包括图文信息中心、教学楼、实验楼、系(部)办公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门卫室、体育场等,并考虑校园整体规划中二期工程待建建筑物预留。校园网总结点数约2100个,其中网络设备85个结点,服务器设备30个结点,无盘工作站1200个结点,有盘工作站900个结点,基于网络的一卡通、门禁。

3.2 校园网网络结构

校园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核心层由2台10万兆三层交换机及数据核心交换机组成,核心层设备间由多路万兆链路连接。两台核心交换机分别架设于图文信息中心和实验楼。

汇聚层由9台汇聚交换机组成,其中学院自购6台,架设在图文信息中心、实验楼、教学楼、系(部)办公楼,相关营运商购置2台,安放在学生宿舍楼和教职工宿舍楼,学生食堂、门卫、体育场汇聚交换机采用老校区校园网核心设备。各汇聚交换机根据需要通过单万兆或多万兆链路连接至核心交换机。学生食堂各交换机通过单千兆或多千兆光链路连接至教学楼汇聚交换机。

接入层由若干台全1000M或100M二层交换机组成,其数量根据需要确定,其中全1000M交换机主要用于无盘工作站连接。接入层交换机以单1000M、多1000M或万兆连接至汇聚交换机

3.3 网络拓扑

校园网网络拓扑图如图1。

校园网整体采用10G以太网技术,其基本拓扑为总线型网络拓扑,用交换机连接为星形拓扑结构。核心至汇聚、汇聚至接入层,均采用单模光纤连接,在保证校园网性能高速、稳定的前提下,方便今后仅需更换交换机毋须重新布线简单升级到更高性能的网络。

从接入交换机到各信息点均采用六类双绞线连接,以适应无盘工作站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需要。服务器群通过万兆数据中心交换机汇聚后通过多万兆链路连接至核心交换机。

使用独立流控设备进行流量控制和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出口使用双路出口,分别上连至教育科研网和公众网。配置网络监控设备,能够实行上网日志记录。能够实现上网用户认证管理。

3.4 主干线路要求

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间配置光纤模块,采用光纤线路连接,汇聚设备尽量保证与学院使用设备为同一生产厂产品。各信息点布线电缆采用6类双绞线。主干线路光纤连接如图2所示。

线路说明:(1)图文信息中心与实验楼间布设2根48芯单模光纤。(2)图文信息中心至办公楼1采用8芯光纤;(3)办公楼之间均采用4芯多模光纤;(4)实验楼至教学楼、学生食堂采用12芯单模光纤;(5)学生食堂至学生服务区 、教学楼至教学职工超市采用8芯单模光纤;(6)教职工超市至运动场、图文信息中心至门卫采用4芯单模光纤;(7)各楼宇采用光纤光纤直熔方式分别连至核心图文和实验楼;(8)学生宿舍及教职工宿舍分别用8芯单模光纤连接到电信机房。

4 结束语

校园网是保证学院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学院实际环境,从校园网建设应满足的要求,校园网结构等几个方面出发制定了整体方案,在设备及线路选择上也考虑到了日后校园网的扩展,对于网络现阶段的正常运转及今后的升级改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建勋.计算机网络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武装,田鹏.校园网组建管理与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湖北科技学院 第12篇

1 湖北科技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主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1.1 有氧健身操主项学生对职业技能培养需求度调查

通过对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4个年级有氧健身操主项课学生的调查, 有愿意学习有氧健身操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学生为100%, 可见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以就业为前提, 就业需求的驱使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1.2 有氧健身操主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分析

在被调查的4个年级有氧健身操主项课学生中, 已获取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健美操教练资格证书、健身教练资格证书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只占到总人数的17%, 在社会健身俱乐部做健身教练兼职的学生仅占到总人数的22%。从调查数据可以发现, 学生在获取职业技能的资格认证方面意识还比较单薄, 主动进行职前锻炼的学生比例还较少, 这与学生自身的意识、能力水平以及本地的健身市场需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3 有氧健身操主项课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分析

有氧健身操主项课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技能, 鉴于健身市场发展的速度较快, 还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目前, 湖北科技学院有氧健身操主项课教师都为年轻教师, 学生对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及专项基础能力的认可度较高, 但在涉及到健身市场流行项目教学时, 部分教师就显得力不从心, 究其主要原因即为学校教师培训制度以及教师再学习的积极性。

1.4 有氧健身操主项课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分析

从湖北科技学院社会体育专业2010版有氧健身操主项课程大纲的编订情况看, 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但存在针对性差, 不能突显专项职业技能的培养;再者, 教师在大纲实施的过程中, 也存在教师专项技术能力难以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问题, 造成了学生在职业技能内容掌握方面相对欠缺的的现状。

2 社会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主项课职业技能培养的实施方案

职业技能包括在职业环境中用以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各种能力等。[2]笔者结合市场需求和已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对于有氧健身操相近的健美操、健身健美等主项的学生来说, 其主要就业的途径为教师、团操教练、私教、健身俱乐部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岗位。

2.1 社会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主项课课程目标的定位

有氧健身操主项课的课程目标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 定位为让学生系统掌握有氧健身操的技术技能, 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能胜任有氧健身操教师、团操教练、私人教练等实际工作。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上, 突显职业培养特点, 突出其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确定好方向。

2.2 社会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主项课课程内容的设置

根据有氧健身操课程目标的定位, 笔者将有氧健身操教师、团操教练、私人教练工作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以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有氧健身操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成套动作完成与示范能力、专业术语运用能力、写记能力、成套动作创编能力、成套动作的创编能力、音乐的选择与剪辑能力;团操课教练应具备的职业技能:领带能力、专业术语运用能力、写记能力、流行健身课程的设计能力、新课程的开发能力, 音乐的选择与剪辑能力;私人教练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 (营养学、训练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 , 功能性训练指导能力, 健康评价, 体适能和临床运动测试能力, 运动处方和程序设计能力, 营养与体重管理能力, 安全、伤害预防与紧急情况处理的能力。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按照有氧健身操教师专业能力模块、团操教练专业能力模块、私人教练专业能力模块的顺序进行, 根据每个职业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制订相应的教学模式, 创建合适的实践平台, 从运用实践出发, 全面培养有氧健身操主项课学生的职业技能。

3 社会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主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途径研究

3.1 以赛事为导向,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以赛促学, 旨在利用专业技能竞赛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应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参加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比赛, 通过比赛的集训、临场比赛, 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3.2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 搭建实践教育平台。依托学校和社会的健身俱乐部进行团操教练和私人教练的实践教学, 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各种职业应该具备的能力。

3.3 重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 以考促学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是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也是其是否具备该职业的从业能力的证明。根据有氧健身操主项课程不同阶段、不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制订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 并纳入到课程考核中,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作, 从而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4 完善师资的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而打造一支业务精湛, 能力突出, 求实创新的教师队伍。有氧健身操运动具有内容包涵广、项目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 让教师能够走出去, 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让自身所长能够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4 结语

社会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主项课程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职业技能培养相关策略与方案, 从而使职业技能培养能够更好地融入有氧健身操主项学生教学中, 以便为各高校体育院系有氧健身操主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以更好地完善高校体育院系有氧健身操主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时倩, 陈洗玲.陕西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体现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8 (6) :668-671.

[2]王晓贞.我国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特征、实施环境及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5 (1) :19-22.

上一篇:河道生态环境管理下一篇:中国高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