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危害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抗生素危害范文

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教学新思路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广泛用于各个科室,治疗和预防各类感染性疾病。

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负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作为一名药物学教师这些消息触目惊心,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有滥用抗生素的经历,滥用抗生素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除了医生水平及患者缺乏医学知识这些医学因素外,在中国: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导致医生乱开药、开贵药;药店无需处方可随便买到抗生素;药厂过多一窝蜂重复生产抗生素,导致无序竞争;滥用抗生素无“法”监管等体制、法律方面的因素,都使滥用抗生素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在抗生素教学中应客观的分析抗生素使用的社会因素,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从病人出发的用药原则。

举一个病例来说明常见的抗生素滥用问题:

告诉学生如此使用抗生素将造成可怕的耐药性,使普通感染成为不治之症。抗生素的大剂量使用还使不良反应增多,死亡率升高。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药源性致死)———悲哀的是,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而不知是“药”死的———保守地估计,药源致死的国内住院病人至少在20%以上。

一个真实案例:前不久北京一位病人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了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结果过量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了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后,诊断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生态平衡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一开始就选择高档、先进抗生素的结果就是细菌们对抗生素越来越有“抵抗力”了。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现在是70%肺炎球菌耐药。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引起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与细菌对抗生素迅速产生的“抵抗力”相对应的,是研究开发一种新抗生素时间的漫长。据悉,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还在不断缩短,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

作为一名药物教师,应不断更新药物知识,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情况适当加入新知识、新观念,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应告知以上抗生素的危害,强调客观的分析,以实际病例来说明抗生素使用的新方法。如抗生素的术中使用,教师从网上收集相关病例和资料,以实际数据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生素新用法在临床的实际意义。还可顺便介绍实验设计和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进行临床研究、书写论文打下了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强调抗生素一般危害的同时更应突出抗生素使用方法不当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如抗生素造成的静脉炎,多为注射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引起。对本身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如红霉素则应选择较粗的静脉进行注射以便于药物尽快稀释减少刺激。而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则与空腹用药或静脉用药放置时间过长有密切关系。抗生素的局部反应如硬节、疼痛、坏死,则跟注射者的技术有关。注射部位正确、注射动作干净利落则疼痛轻,反应小。对于药剂专业的学生,则可强调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化学本质。如四环素的络和反应造成的骨牙沉积,红霉素的碱性造成的胃肠刺激,青霉素分解引起的过敏反应等。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介绍抗生素的危害,使学生有一个立体的印象。

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抗生素用药指导应尽快出台。临床医生应本着从低级到高级的选药原则,按疗程、剂量合理用药,给药能局部的不全身,能口服的不注射,能单用的不联合,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并应探索新的抗感染方法,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杜绝抗生素自买自用的现象。全社会都应重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应警惕药到可能病至,慎重使用药物。

200

7、

6、18

贾宁

第二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kangshengsu)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等。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造成社会危害 滥用抗生素可能引起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

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肝脏损害 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害。

2、肾脏损害 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

3、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4、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

5、消化道反应 多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

慎重使用抗生素,学会合理用药,坚持做到“四不”原则:

1、不自行购买 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凭想当然到药店买药,而应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2、不主动要求 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需要专业的评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3、不任意服用 对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

第三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滥用抗生素让世界忧心忡忡

细菌性传染疾病卷土重来

疫苗、抗生素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例如,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结核病病例800万,死亡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

耐药性使某些细菌“刀枪不入”

事实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仅仅60年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对上述现象大为震惊,他们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抗生素滥用已席卷全球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46477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3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在美国,医生每天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有50%是不必要的。美国在1982年~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法国每年大约有900万~1000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22.2%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位居我国医院用药榜首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严重的国家之一,WHO在国际范围内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应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在全球范围内,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约占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位居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二位)。

这种抗生素滥用造成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除了上面提到的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外,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70%。 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一直居所有药物的首位。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

WHO呼吁:遏制抗生素滥用

目前,WHO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1997年欧盟专门拨款建立了一个跨国的微生物感染耐药监测网,以规范耐药菌的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且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面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欧盟委员会禁止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等4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自1999年7月1日起禁止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已意识到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再次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目前卫生部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这是卫生部首次用行政手段去指导与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也是我国首次为某一类药品制订使用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正是为号召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中心研究员)

第四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文档

滥用抗生素的害处:

滥用的含义是过度而无节制的使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细菌来说会产生耐药性,也就是说过多的使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对其产生抵抗力,从而使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减弱或消失。此种危害的结果是药物疗效降低,疾病更难治,也浪费厂物质与钱财。应该认识到,平时的轻微小病常使用抗生素。而且尽选新的、贵的用,那么,当你患较重疾病时真的需用抗生素就不怎么灵了,可曾想过这种后果吗?

发生药物过敏反应以抗生素为多,轻者增加痛苦,重则危及生命,滥用抗生素必然增加过敏反应。试想因为轻微疾病而引发过敏反应,这样值得吗?滥用抗生素引发的毒性反应更不可忽视,有些抗生素易引起耳鸣、耳聋,有些易损伤肝脏、肾脏等。有些人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招致永久性耳聋,也有的老年人和小儿造成肾衰,真是得不偿失。还有人轻病滥用抗生素引发了新的更重的感染,原病末除又添新病。

当前对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些人盲目认为医生处方价值越高越好,求新喜贵。药越新越贵越高兴。例如:某病人患感冒,除开几种普通药以外,另开头孢克洛(克赛福),结果使药费开支增加五倍以上。用药品种新,价钱高并非—定安全有效,关键是对症,用得准,用得合理才能避免药害。这种情况当然与病人喜欢新药的心理有关,但医生在安全上和经济上的责任更大。

目前,现在有不少医生抗生素视为治疗病人的万能药,遇病即用,盲目加大剂量,这样做的结果,会有下列不良情况发生:

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形成耐药病菌。如葡萄球菌在长期接受青霉素后,产生抗青霉素的水解霉,破坏青霉素,从而形成一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再发生这种疾病时,这种药物对这种疾病的疗效就会大大降低。

破坏正常菌群。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遭到破坏,影响机体内的正常生命活动,而病原菌则乘机大量繁殖,造成疾病的发生。

引起双重感染。正常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及生殖泌尿系统内寄生着多种细菌,这些细菌之间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共生状态。如果长期或大量乱用抗生素,会使敏感的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衍,产生新的感染,即双重感染。这种感染多是由于滥用广谱抗生素药而引起的,而且治疗比较困难。

产生毒性反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经常会造成药物中毒,轻者引起耳鸣、耳聋,有些易损伤肝脏、肾脏等;严重的话可造成患者的死亡。抗生素应用剂量过大可引起患者神经肌肉冲动传导阻滞,诱发呼吸肌肉麻痹,呼吸抑制,肢体瘫痪,甚至死亡。

一、药物中毒: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经常会造成药物中毒,轻者引起耳鸣、耳聋,有些易损伤肝脏、肾脏等,严重者造成患者的死亡。

二、产生抗药性:由于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使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这样,再发生这种疾病时,这种药物对这种疾病的疗效就会大大降低,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破坏正常菌群: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遭到破坏,影响机体内的正常生命活动,而病原菌则乘机大量繁殖,造成疾病的发生。

五、药物残留: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现在的家长最看不得孩子生病受罪,一感冒发烧就给他们大量地用最高级的抗生素,其实这只会导致人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抗感染专家钟南山教授前天呼吁,目前广东人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后果相当严重,政府有必要加强管理,把抗生素的处方权交还给医院医生。

“全国抗生素专家学术研讨会”前天在番禺召开。出席会议的钟南山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说,广州人目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伤风感冒时无论有无细菌感染都会大量使用抗生素;二是住院病人一律用抗生素,杀鸡用牛刀;三是一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用得太多,人为导致住院病人耐药性不断增加。现已发现,医院获得性感染类疾病的抗生素耐药率会更高,一般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达到30%-40%。

耐药性的产生没有严格的时间,一般的规律是药品使用的频率越高,耐药情况的出现就越快。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的病人才会因用喹诺酮类包括如环丙沙星、泰诺必妥等而出现耐药情况,主要就是因为药品用量太大所致。

针对目前很多抗生素在药房里可以随便买到,许多市民听凭广告随意购药用药的现象,钟南山呼吁,必须将抗生素的处方权交还给医院医生,以有效减少目前因滥用抗生素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耐药后果。

“好药”用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大量高级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种出现紊乱,过多杀死体内好的细菌,男性精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导致不育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等。他举例说,目前临床治疗中对付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万古霉素"很有效,但千万不要滥用,否则万一出现耐药,病人一旦出现严重感染就会 无药可治,只能等死

第五篇:抗生素的滥用及其危害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于1941年应用于临床,可以说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正因为抗生素的产生原理,导致其必有的弊端。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加之医务人员和病人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困难,导致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对此,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对策、以及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着手,详细的论述,请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危害;现状;营养素;对策;原则 正文: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

我国抗生素应用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将可能自食恶果,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根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使用的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一直居所有药物的首位。上述城市抗生素的使用费用达到了1.4亿~1.7亿元不等。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如果对抗生素滥用再不加以制止,上海将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下一个“病菌耐药性强”的重灾区。

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而到了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高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 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 。

专家们说,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得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

长期使用抗生素危害多

我国约有5 000万~8 000万残疾人,1/3是听力残疾,其中60%~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

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 ;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则高达95%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率为79%,这一数字远高于英国的22%和各国平均水平的30%。

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该研究比较了2 266名乳腺癌患者和8 000名对照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发现,17年内合计使用抗生素超过500天或者超过25次处方使用,那么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2倍。

研究者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oberta Ness博士指出:这个风险非常大,远远超出使用雌激素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40%的水平。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1999年,芬兰的一项1 000名女性的跟踪研究已经得到过相似的结果。

滥用抗菌药物对人体有如下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抗生素的经常使用会使人体内外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如葡萄球菌、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之所以长久地肆虐人类,就是其耐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发生二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葡萄、真菌及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这些病原菌由于反复与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接触而逐渐产生耐药性,而原发病又使患者抵抗力大大下降,所以,它们的蔓延与肆虐常会危险病人的生命。

4、造成社会危害: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对细菌束手无策。

抗生素对营养素的影响

1、青霉素长时间使用可引起低血钾。

2、头孢菌素对肾脏有损,并可引起低血钾及胃粘膜损伤,导致维生素K缺乏。

3、庆大霉素长期服用,可致低钾血症,钙、镁吸收下降,维生素K合成减少。

4、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可以与某些元素(如铜、铁、锌、锰、钴、钙、镁等)结合形成不易被吸收的化合物,降低机体对药物及营养素的吸收。牛奶中含这些元素较多,所以服四环素类药时不宜食用。

5、氯霉素可引起缺铁性贫血,降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抗菌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TMP)可导致叶酸缺乏,长期服用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所以应及时查血象。

寻求抵制的对策 面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向科学家们发出倡议寻求对策。而1981年成立的组织——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更是遍布90多个国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更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

欧盟委员会颁布了4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的禁令。这4种抗生素包括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它们占抗生素市场总份额的80%,自1999年7月1日起不得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目前,卫生部医政司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明年上半年有望面世。这是国内第一个为某类药品制订的指南,也是卫生部首次用行政命令去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抗生素使用中应掌握的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防止或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并控制耐药菌株的扩散,因此在处理感染性疾病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药物能够奏效时就不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的机会。

(2)严格掌握剂量、疗程,以保持有效抗菌浓度,控制耐药性发展,同时避免长期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3)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药理性质,对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体内过程、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制剂组成、剂量、给药途径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了解药物研究进展情况、市场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4)注意特殊情形时的用药,了解患者的其他疾病,肝、肾功能,老年人,孕妇等的生理变化特点以及感染本身处于何种程度,是原有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感染正在恶化加重阶段,还是治疗有效,感染得到控制,病情正处在好转阶段。老年人肺部感染,应考虑到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选择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孕妇用药则应考虑药物穿过胎盘的能力,有无致畸可能而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如有条件对危重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施玉兰.抗生素类药物和临床应用现状.中国药房,1995,6(6). [2]陈学锋,胡廷熹.抗生素的滥用与原因分析.药学进展,2000,24(5). [3]郭冬梅.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中国药房,2004,15(9). [4]肖林添,韦莉萍,吴峰.抗生素的滥用原因分析及合理应用的建议.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1,24(2). [5]百度百科,抗生素.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5.htm [6]中国网,警惕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http:///chinese/zhuanti/jrfwc/691509.ht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快乐就健康范文下一篇:课文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