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疾病护理常规

2022-08-18

第一篇:icu疾病护理常规

ICU疾病护理常规详解

加强治疗科护理常规

加强治疗科的基础护理常规

加强治疗科(简称ICU)是现代化医院中收治急危重症及多系统脏器衰竭病人的特殊科室。它以先进的临床监护技术和综合性治疗手段,依靠专业人员丰富的临床积累及先进的监护设备对患者实施密集的加强治疗和整体护理,协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ICU医师所得到的关于病人病情发展及是否需要修正治疗方案的大量信息来源于护士。当病情突然发生改变时,患者的生命在几秒、几分钟内通过瞬间诊断和处理被挽救,这常常被认为是护士的职责。ICU护士的筛选时十分严格的,ICU的护理工作是十分严谨而有序的。 1. 护理工作应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2. 护士应了解护理病人的所有情况,依据医师查房意见确定当日护理重点,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 做好所有病人的护理记录。

4. 危重病人需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病人的HR、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凡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作入室评估。 5. 危重病人应置Folley尿管,保留并长期开放,记录每小时尿量,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量。

6. 每日做好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及物理治疗。

7. 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床单。做到“六洁”,即口洁、头发、手足、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

8. q2h为病人翻身1次,使病人卧位舒适,严防发生压疮。 9. 做到病人全身无臭味,无血、痰、便、胶布迹。

10. 每周一统一为病人剪指甲。若发现指甲长,应随时为病人修剪。 11. 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条件下,每周五为病人洗头。

12. 所有护理表格书写要清晰,描述客观确切,记录及时。

13. 凡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等特殊监护时,要按各护理常规操作。 14. 保持输液管及引流管的通畅。

15. 静脉补液速度应均匀,必要时使用输液泵。

16. 必须遵医嘱用药,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按抢救工作制度执行)。使用所有药物时都必须三查七对,特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2人核对。 17. 正确处理医嘱。

18. 每班交接班要严肃、认真、无误,不仅要写好交班报告,还要口头床边交班。 19. 每日进行护理查房,对护理病人时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及时解决。 20. 熟悉常规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注意保养。

21. 护士要随时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以镇静的神态、亲切的语调护理患者,充分注意患者的各种情况变化,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一、目的

中心静脉插管可以保证抢救时药物及时输入病人体内,同时经上腔静脉可获得准确的中心静脉压值,以指导病人的经脉液体入量,故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

(一)置管前护理

(1) 用物准备:治疗车、安尔碘、治疗车、换药包、无菌敷料、刀片、缝针、注射器(5ml2个)、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局麻药、中心静脉导管等。

(2) 患者的心理准备:置管前向病人解释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的过程,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

(3) 患者的准备:①清洁穿刺处的皮肤并备皮;②颈内静脉置管的体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肩下垫薄枕;③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体位: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④股静脉置管的体位:平卧,穿刺侧下肢伸直平放;⑤患者置管处的环境宽敞整洁,以便操作。

(二)置管后护理

(1) 严格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2) 妥善固定中心静脉插管,预防高管脱脱出。

(3) 应用非透明敷料,每班次更换敷料1次,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有无液体渗出,并在敷料上注明更换日期及时间,如有污染、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 床头交接班时,明确交接中心静脉插管的深度,预防导管脱出。

(5) 每24小时更换输液装置、一次性三通、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肝素盐水,若有泵入药则同时更换泵管,并注意连接紧密,预防接头松脱漏血或形成血栓。

(6) 每4小时用稀释肝素盐水(12.5U/ml)2~5ml正压冲管1次,如见回血应及时冲洗管腔并检查各管路接口是否松动脱开,以预防管路堵塞。

(7) 除紧急情况(如抢救),中心静脉不允许输入血制品或采集血标本。

(8) 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及穿刺点炎症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并留取做导管培养及血培养。

(9) 拔除中心静脉插管后,穿刺点应按压3~5分钟,有凝血障碍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以防出血及血肿形成。

人工气道护理

一、 目的

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维持人工气道的有效功能,保持呼吸道的持续通畅,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二、 护理措施

(一) 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拔管

(1) 正确的固定器官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固定牢固,松紧适宜,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和固定带。

(2) 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方法:固定带应系2~3个死结并系紧,与颈部的间隙以一横指为宜,每日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固定带切忌用绷带。

(3) 保持病人脸部的清洁,以防汗水、分泌物或脸部动作降低胶布的附着度。 (4) 每日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

(5) 对于烦躁或者意识不清的病人,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主拔管。同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6) 呼吸机管道部宜固定过牢,应给病人头部活动的范围。为病人翻身时,应将呼吸机管道从固定架上取下,以免被牵拉面脱出。

(二) 预防下呼吸道的细菌污染

(1) 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 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3) 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应吸入100%氧气1~2分钟,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吸痰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将吸痰管360°旋转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的吸痰管不能再次抽吸气道内的分泌物;⑨痰液粘稠吸出困难时,嘱患者深吸气,向气道内注入2%NaHCO3 10ml冲洗气道,以稀释痰液,刺激咳痰。

(4) 为防止气道分泌物潴留。促进分泌物的清除,可采取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刺激咳嗽等物理治疗方法。

(5) 预防医源性污染:①病人使用的呼吸治疗管路及装置要固定使用;②呼吸治疗使用灭菌蒸馏水;③每次添加湿化器及雾化器时,需先倒掉里面剩余的水,再添加新的无菌蒸馏水;④呼吸机和雾化管道应按时更换、消毒;⑤呼吸治疗装置储存时应保持干燥,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6) 加强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时吸入的气体适度保持在34~36C,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根据病情需要加

入氟美松、沐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利于痰液排除和降低气道阻力;③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也可以持续响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每日量不超过250ml. (7)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①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病人身边,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②护士离开病人时,应将呼叫铃放置病人手中;③护士应经常关心询问病人,以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④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8) 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①拔除前应让病人了解拔除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心理负担,使其充分合作;②为防止声门水肿,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③充分湿化气道,扣背,充分吸引气道内及鼻腔分泌物;④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氧储备。同时备好急救设备及插管用物,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⑤将吸痰管置于气管插管中,一边抽吸,一边放掉气管插管气囊内气体,同时迅速拔除气管插管;⑥采用合适的氧疗措施,嘱病人深呼吸,有痰要咳出;⑦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喘鸣、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

(9) 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前,应清洁创口皮肤,充分吸引气道内分泌物;拔管后吸引窦道内的分泌物,以油纱覆盖切口,并以无菌纱布固定。嘱病人咳嗽时压住切口;切口每日换药1次,直至愈合。

机械通气护理

一、

二、 概念

是利用呼吸机把气体送入及排出肺部的一种技术。

护理目标

(一) 增进通气效果。

(二) 增进供氧效果。

(三) 减低呼吸工。

三、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类型,例如,小儿患者体重在15Kg以下或婴幼儿患者,应选用具有小儿呼吸参数设置功能和小儿管道的呼吸机。

2.呼吸机在使用前用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用检测呼吸囊与呼吸机连接试行通气,确认呼吸机无异常。

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呼吸机。

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5..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预设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比等参数,然后接通压缩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开启主机和湿化装置。

6.调整适当的参数报警上下限,如气道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等,并再次确认呼吸机工作正常。

7.使用呼吸机后应及时确定呼吸机是否为病人提供了适当的换气功能,随时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8.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9.使用呼吸机30分钟后,或改变呼吸机条件30分钟后应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否改善。

10.保持病人呼吸道的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吸入。 1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2的变化。

12..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呼吸机报警后要了解报警原因,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13.呼吸机旁边必须备用简易呼吸器,以备急需。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14.除.病房内应随时备用1台呼吸机,以备急用。

15.吸痰时护士需调节吸入氧浓度外,未经医师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16.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以方便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肠内营养护理

一、概念

消化道是维持机体营养的生理途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吸收与调节的重要场所,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易位,保持肠道固有菌丛正常生长,防止菌群失调;刺激免疫球蛋白(如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以及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维护其机械、免疫与生物屏障。同时肠内营养刺激某些消化性激素、酶,如促胃液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等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增加内脏血液,减少淤胆及胆石的发生。

二、护理问题

(一)营养失调:与无法摄取、消化、吸收营养有关。

(二)有误吸的危险:与延迟胃排空时间有关。

(三)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灌输速度有关。

(四)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身体的调空机制失常有关。

(五)有感染的危险:与过多侵入性措施及营养不良有关。

三、专科评估

肠道功能

四、护理措施

(一)给予肠内营养前应保证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二)肠内营养液要随用随配,1次配量不能超过500ml。

(三)从药房或营养房领取的营养液要注意保存条件。

(四)冷藏的营养液在鼻饲前要加热,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合适。

(五)鼻饲时,床头应抬高30°左右,防止误吸。

(六)不使用胃肠营养泵,给予肠内营养液时也要尽量保证匀速注入。

(七)在两组营养液之间要检查胃潴留情况(夹闭30分钟或遵医嘱后回抽胃内容物),回抽量大于50ml继续夹闭30分钟,回抽量大于100ml停止注入(或请示主管医师)。

(八)每次鼻饲营养液后要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5~20ml冲洗鼻饲管。

(九)胃肠营养袋每24小时更换,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昏迷病人护理

一、概念

昏迷是因脑功能严重障碍引起,表现为病人意识丧失,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消失,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二、临床特点

(一)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

(二)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

三、医疗目标

(一)维持并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

(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四、护理目标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二)保持皮肤完整。

(三)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五、护理问题

(一)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状态不清无法自行咳痰有关。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有关。

六、专科评估

(一)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二)每4小时呼吸音的改变。

七、护理措施

1. 病室环境干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

2. 绝对卧床,取侧卧位,头部抬高15~30°,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以50%的酒精按摩受压骨突处,观察受压皮肤变化,预防压疮的发生。

3. 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吸收的鼻饲流质饮食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

4. 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病人口腔分泌物及痰液,预防误吸,防止舌后坠。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体位引流,防止坠积性肺炎。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护理同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5. 根据病人的口腔环境选用不同的溶液,每日清洁口腔2次,做好口腔护理,及早拔除松动牙齿,预防口腔疾病。

6. 每日为病人梳理头发,每周1次床上洗头,保持头发清洁,无污垢,预防寄生虫。 7. 每日2次为病人行床上擦浴,保持病人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整洁,避免皮肤感染。 8. 保护眼睛,避免感染,每日可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眼睛不能闭合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9. 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齿隔开,避免舌咬伤。

10. 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采用丁字板预防垂足,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

11. 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 行Glasgow评分并记录,观察有无脑膜炎刺激征和颅压升高的表现,备好各种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专人看护,及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数值,每4小时观察瞳孔及抢救药品

和用物,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和抢救。

13. 保持尿便通畅,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尿管每周更换,注意观察尿量、尿色、性状等。保证每日正常排便,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

八、健康宣教

(一)告诉患者家属有关病情变化和治疗计划,使其有心理准备。

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概念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量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

机体处于细胞缺氧和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状态。

三、医疗目标

(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二)纠正微循环障碍。

(三)恢复正常代谢。

四、护理目标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二)维持循环功能、防止失血。

(三)确定及根治病因,防止感染。

(四)及时发现患者变化、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焦虑。

五、护理问题

(一)循环血容量减少:与体液丢失或血液流失有关。

(二)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容量减少及回心血量减少有关

(三)组织灌流不足:心脏、脑组织、周围组织,与心排出量有关。

(四)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五)气体交换受损:与心排出量减少导致携氧量减少有关。

六、专科评估

(一)“看” 观察意识、呼吸、肤色。

(二)“摸” 触摸脉搏、四肢及皮肤的温度和湿度。

(三)“查” 检查受伤部位、数目、大小、出血情况。

(四)“测” 测量血压、尿量。

七、护理措施

1. 卧位 取平卧位或中凹体位,即头偏向一侧,抬高头胸部10~20 °,下肢抬高20~30 °。 保持病人安静,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搬动别人。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清醒病人予吸氧,昏迷并呼吸衰竭病人,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3. 病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加强对病人的保温。体温过高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

4. 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用药后要及时记录。

5. 创伤及大出血的病人应尽快止血,并遵医嘱尽早输入血液制品。

6. 保持静脉通路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休克初期病人躁动而意外拔管。 7. 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和抢救。

8. 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心律、微循环及其他脏器功能,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

9. 遵医嘱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

10. 遵医嘱使用各种扩容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注意病人的反应,防止补液过快发生心衰或液体漏至皮下造成下组织坏死。

11. 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八、健康宣教

(一)向患者或家人说明使用各种治疗的重要性。消除其恐惧心理。

(二)告诉患者和家属有关病情变化和计划,使其有心理准备。

(三)鼓励患者家属在病床边对患者加以安慰。

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

一、 概念

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

一、 临床特点

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 医疗目标

了解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的综合情况。

三、护理措施

(一)备齐药物,连接测压管道系统,并保证连接紧密。将测压管道系统与稀释肝素盐水(12.5U/ml)相连接,冲洗管腔。

(二)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三)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压力传感器置于与心房同一水平处。

(四)用稀释肝素盐水(12.5U/ml)冲洗管腔,调零点(使测压管道系统与大气相通)后开始测压。

(五)测量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无气栓进入。

(六)测量完毕后及时记录。

(七)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第二篇:ICU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脑血管意外及重度颅脑损

一. 常规处理 1. 保证足够的氧供,机械通气维持PaCO2 34~38mmHg,可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2min)以快速降低过高的ICP。 2. 足够的循环血量,维持血红蛋白在110g/L,HCT在0.35以上,血浆白蛋白接近40g/L;维持每8小时阶段出入基本平衡,保证水电介质和内环境稳定。 3. 4. 5. 病情需要时,应行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

避免高体温,允许给予冰毯控制低温状态(T在36~37度左右)。 主要经胃肠的低热卡代谢支持(对成年人,最大热卡供给量为15~20Kcal/kg/24小时);避免高血糖,控制血糖在5~7.5 mmol/L;避免低钠血症,允许性的高血钠值为150mmol/L。 6. 头位抬高30~45度,头部处于中立位。

二.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 经验性治疗选择有利于通过血脑屏障药物:罗氏芬(头孢曲松)2.0 qd或特治星4.5q8h。 2. 当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应完善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尽快转为目标学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三. 颅内压>15mmHg,适当给予20%甘露醇100ml ivgtt q6h。 四. 早期给予充分的镇静

给予丙泊酚(得普利麻)30~80mg/h或咪唑安定(力月西)3~5mg/h。

1

五. 为控制脑水肿,给予控制性降压,减少内源行二茶酚胺释放 1. 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倍它乐克)0.03~0.05mg/kg iv q6~8h,25~100mg po bid+中枢性的α2激动剂可乐定0.3~0.8ug/kg iv q4~6h。控制目标:成年人维持CPP在60~70mmHg。 2. 小剂量的前列环素(凯时 0.4~0.8 ng/kg/min)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并有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的作用。 六.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 2. 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 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七. 预防继发性癫痫

早期给与鲁米钠0.1 im q12h,开放饮食后替换为丙戊酸钠片0.2tid,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八. 营养脑细胞及促醒药物 1. 2. 早期给予脑复康8.0 qd,慎用尼可林。

脑水肿高峰期过后,可给予适当促醒药物:醒脑静30ml qd。

九. 老年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可适当给予化痰药:沐舒坦/伊诺舒90~150mg qd.。

外科大手术后处理常规

常规处理 1. 2.

维持呼吸稳定,保证足够的氧供。 监测血流动力学

3. 4. 5. 早期禁食,观察胃肠道恢复情况。 注意各种引流管道的位置和引流情况。 保证水电介质和内环境稳定。

上腹部手术

一. 抗生素使用: 1. 常规上腹部手术(胆囊,胃,脾切除等):给予二代或三代头孢,如达力欣3.0 bid 2. 消化道穿孔手术:针对G-及厌氧菌,选择酶抑制剂,舒普深2.0 q12~8h或特治星4.5 q8h联合灭滴灵0.5 bid 3. 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选择泰能/美平 0.5~1.0 q8h 4. 常规进行腹腔引流液培养,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加做痰培养,明确感染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二. 止血药物使用 1. 2. 预防使用:止血敏3.0+PAMBA 0.6 qd 1~3天。

伴有活动性出血:加用立止血 1ku iv/im q12h 必要时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400u q12~6h,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物质。 3. 保守治疗无效,随时与专科联系,必要时外科干预。

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 2. 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bid 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四.老年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可适当给予化痰药:沐舒坦/伊诺

3

舒90~150mg qd.。 五.营养支持

1.早期应激过后,可进行营养支持,初始以肠外营养为主,可加用谷氨酰胺(力肽)。

2.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通肠内营养。

肝硬化门脉高压断流手术

一. 抗生素使用:常规二代或三代头孢,如达力欣 3.0 bid 二. 降低门静脉压力:生产抑素 施他宁 3mg q12h 5~7天 三. 止血药物使用 1. 2. 预防使用:止血敏3.0+PAMBA 0.6 qd 1~3天。

伴有活动性出血:加用立止血 1ku iv/im q12h 必要时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400u q12~6h,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物质。 3. 保守治疗无效,随时与专科联系,必要时外科干预。

四.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 2. 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bid 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五.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 1. 2. 使用肝用氨基酸(肝安),慎用脂肪乳,减轻肝脏负担。 合并肝酶或胆红素升高,可使用护肝药物:古拉定/阿拓莫兰2.4 qd 或 易善复465mg bid 3.

预防肝昏迷:加用谷氨酸钠及谷氨酸钾 2~4支 qd

重症胰腺炎

一. 抗生素使用: 1. 早期以预防为主,选择胆道浓度高及血胰屏障通过性好的药物:舒普深2.0 q12~8h或特治星4.5 q8h 必要时加用灭滴灵 0.5 bid 2. 3. 并发严重腹腔感染,针对G-杆菌,选择泰能/美平 0.5~1.0 q8h 注意深部霉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二. 抑制胰酶分泌 1. 2. 生产抑素 施他宁 3mg q12h 5~7天 乌司他丁 10~20u q6h 三. 减少胃酸分泌,预防消化道出血:洛赛克40mg iv bid 四. 改善胰腺微循环:PGE(凯时)10~20ug q12h 五.营养支持

1.早期应激过后,可进行营养支持,初始以肠外营养为主,可加用谷氨酰胺(力肽)。

2.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尽早开通肠内营养。

常见内科系统疾病 合并肺部感染

一. 抗生素的选择 1.

患者来自于社区,胸片没有提示大片(超过2个肺野)的感染

改变:单用二代/三代头孢或奎诺酮类 如达力欣3.0 bid or 罗氏芬 2.0 qd or 可乐比妥 0.5 qd/拜复乐0.4 qd 2. 患者来自于院内,短期使用抗生素或胸片无大片实变:联合二代/三代头孢+奎诺酮类。 3. 患者来自于院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胸片提示有较严重的感染病变:单用酶抑制剂或联合奎诺酮 舒普深2.0 q12~8h or 特治星4.5 q8h 4. 患者长期住院,反复使用抗生素,已有耐酶病原学结果,或胸片提示两肺广泛严重病变:选择四代头孢 马斯平2.0 q8h 或 泰能/美平 0.5~1.0 q8h 5. 入科后尽早完善各系统的病原学检查,必要时使用纤支镜防污染毛刷取得真正病原学诊断,力争迅速转为目标学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二. 老年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可适当给予化痰药:沐舒坦/伊诺舒90~150mg qd。 三.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 2.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合并心功能不全

一. 以左心功能不全为主 1.

改善氧和,减少肺间质渗出。

2. 多巴胺40 mg+多巴酚丁胺80 mg及米立农 10~15 qn 两者交替使用。 3. 根据CVP,液体出入情况,适当使用利尿剂,必要时可行有创/无创心功能监测。 二. 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 1. 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后负荷:前列腺素PGE 凯时10~20ug q12h 2. 减轻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古拉定/阿拓莫兰2.4 qd 三. 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加用抗凝药物 1. 2. 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克赛 0.4ml q12h 阿司匹林0.1 qd + 波力维 75 mg qd 四. 营养心肌治疗:有明确心肌酶谱的异常或影响学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可选用 1. 2.

合并肾功能不全

1. 2. 避免使用肾毒性的药物,保证肾脏灌注,减轻肾脏负担。 改善肾脏微循环:凯时10~20 ug q12h 或 小剂量的多巴胺极化液:10%GS+10%KCL+25%MgSO4+RI FDP或果糖液5.0~10 qd (<5ug/kg/min)。 3. 4.

适当使用利尿剂:速尿或利尿合剂(总量不超过1200mg/日)。 必要时使用CRRT治疗。

附录:几种特殊药物的使用规范

一. 生长激素 1. 适应症包括:大面积烧伤,严重营养不良(促进营养支持效果),COPD或大手术后脱机困难,各种消化道瘘急性应激后促瘘口愈合。 2. 使用时除严格掌握以上适应症外,需监测氮平衡以及动态观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指标,并且注意避免高血糖及水钠潴留。 二. 白蛋白 1. 2. 短期提高胶体渗透压,纠正低蛋白血症。

大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多个脏器衰竭的患者,同时合并血清白蛋白<30g/L。 三. 丙球及胸腺肽 1. 2. 短期内提高机体被动免疫功能。

有明确免疫功能低下指证,需有5天内体液及细胞免疫化验。

Swan-Ganz导管

临床上一些监测指标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其它的一些浅表体征,限制了人们对于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随着危重病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渴望了解危重病患者主要器官功能状况。尤其

8

是血液循环相关的各种生理及病理变化,逐渐产生了由实验到临床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和理论,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应用使心排出量的监测各种血管阻力测定和计算成为现实,进一步发展使血流动力学增加了许多新的极有价值的内容。如人休中心体温、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氧供给、氧摄取和多种物质的代谢监测,对危重病人的整体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近年来人们不仅重视整体监测,更加重视主要脏器的监测,如脑循环、冠循环等这些主要脏器在危重病抢救过程中是成功的关键。

Swan-Ganz导管进行危重病人的监测在欧美已近三十年,但在ICU使用的指征,导管的安全性,对导管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正确解读和如何指导临床抢救,能否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一直争论不休,临床上还需大量的工作对判定Swan-Ganz导管带给病人的益处。

9

第三篇:ICU的护理常规要点

ICU的护理常规

1、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3、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5、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

6、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7、有S-G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ICU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ICU综合征:是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疾患。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病人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影响,以利于疾病的康复。日本学者强调预防本征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怎样应用多元文化护理使ICU患者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防止ICU综合征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ICU综合征 1.1 概念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2~3 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 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就日本文献看,ICU收治的病人中30%~60%发生本征。国内文献尚无统计。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①谵妄状态。是本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明显下降。②思维障碍。既可通过语言,又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③情感障碍。少数病人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欣快症,多数病人表现为情感抑郁。④行为动作障碍。行为动作失常,如乱喊乱叫、撕衣毁物、打人骂人等。⑤智能障碍。老年病人在ICU监护中发生的痴呆属于智能障碍。⑥其他表现。失眠(夜不眠、昼浅眠)、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1.2 原因及机理

①病人因素。老年人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易发生、②既往病史。有过精神病,潜在性精神病或精神失常的;有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的;有过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在接受ICU监护时容易发生本征。③手术因素。脑手术、开胸手术、手术时间过长的都可导致本征的发生。④环境因素。ICU的环境与ICU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是ICU与外界隔离,另一方面ICU室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这些都给病人一种拘禁感觉,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⑤体液因素。ICU监护引起精神障碍与血中电解质平衡失调有关,可直接或间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

2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护理是在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护理,它要求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一般泛指科学知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域外活动的增加,护理亦被赋予多元文化的内容。为了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治愈,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善监护环境

①ICU居住的环境要创造一种家庭气氛,医护人员要尽最大努力使ICU病室清洁整齐。对个人隐私感强的西方人,病房尽量宽大,单人间力求舒适和谐,避免杂乱无章,以减少环境对病人的恶性刺激。可摆放少量鲜花或人造花草,并适当播放轻音乐。音乐刺激可使脑垂体释放内啡肽而起到镇痛作用,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化,并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减少或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②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均要轻盈,要尽量减少电话、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警报等噪音量。因为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可增加人的紧张度和焦虑。③在抢救重危病人时,尽量避免其他患者在场。有条件的单位,ICU另设抢救间,一般情况下在床与床间应有布帘相隔,在抢救时要做到忙而有序。 2.2 减少紧张气氛 ①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知识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②当警报器响起时,要反应迅速,但又不要慌张,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2.3 消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护士语言交流的技巧,学习、掌握外语和方言是当今多元护理的迫切需要。①将相同语系或相同国籍的病人居住在一起,以减少病人的陌生感。②护士应掌握多种语言的常用会话如英语及我国各民族的方言。③ICU病人语言交流可被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限制,要用非语言交流,如类语言“啊”、“嗯”与触摸等。如果非语言交流被限制,就会导致不安、抑郁、谵妄、幻觉。 2.4 做好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随时给予遮挡。注意病人的隐私,使病人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预防褥疮及肺部、泌尿系统的感染。 2.5 保障病人的睡眠

①医疗护理操作安排紧凑,以便多留些时间让患者休息。欧美人大多信教,睡前必祷告,护士应尊重他们的习俗。夜间巡视、送药时,应步态轻盈,并尽量减少语言的干扰,使病人保持安定的心境入睡。②ICU特殊的环境和持续的检测、监护,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应鼓励患者上午少睡,夜间减暗灯光,关上门,放下窗帘,减低噪音水平至45dB以下,以助其入睡。③进行背部按摩,位置调整,必要时予以止痛,对有失眠和紧张不安的病人给予镇静剂和利眠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对睡眠周期有不利影响的镇静止痛药要尽量避免应用。 2.6 减少病人的孤独感

①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热情关怀,耐心解释,保持与病人的密切接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从而消除病人没有亲人陪伴而产生的孤独、恐惧和寂寞感。②在条件允许时可安排与家属会面,以增加病人的欣慰心情。 2.7 做好心理护理

①对事先知道术后要进入ICU监护的病人,术前要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地讲明ICU监护的目的,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病人,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对紧急进入ICU的病人,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②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取得家属的配合。 2.8 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①医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任何一个细微变化都要认真分析,如突然近事记忆减退、皮肤异样感、行为动作反常等,要予以重视,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要善于发现精神障碍的先兆,力争早期治疗,夜间注意观察意识障碍与正常睡眠的区别。②中国人核心家庭居多,而外籍病人多来自单亲家庭,他们的自我意识强,不愿依赖他人;在患病时,耐受性亦强,护士应加强巡视,善于主动观察和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不失治疗良机。

ICU综合征

发表者:万献尧 (访问人次:6834)

ICU综合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116011)万献尧 张久之

ICU为危重患者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治疗手段,正基于此,患者会出现与医院最紧张环境相关的精神应激,戏称ICU为“高度恐惧病房”。大多数进入ICU的患者均面对诸如死亡的恐惧、被迫的依顺、潜在的永久功能丧失等时,出现一些退行性表现,如治疗失败,患者可能转向更原始的应对方式,如投射、被动攻击行为、表演行为或完全否认存在等,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2],其中最重要的是ICU综合征。ICU综合征中80%表现为谵妄,其次是焦虑、抑郁。谵妄早期曾被称为ICU“精神病”,近年来常被称为ICU谵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ICU非机械通气患者发生率为20%~50%,而机械通气患者的发生率高达60%~80%[3-5]。ICU综合征不但影响患者,也会影响医护人员。

一、ICU综合征概念的提出与变迁

ICU综合征首先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黒澤于1982年对其作出如下定义:入住ICU后,经2~3d的意识清醒期(这时可出现失眠)后,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后者持续3~4d或直至转出ICU;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其主要发病原因为身体和环境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所致。此后,黒澤又于1987年认为,ICU综合征是“在综合治疗时因患者、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精神症状”,其前驱症状是失眠,症状是谵妄与焦虑。近年来,大部分学者认为,ICU综合征主要以谵妄状态为本质特点的精神病性症候群。

二、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一般以心脏手术术后为多见,为6%~57%。文献[2]报道,1669例开胸心脏术后和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一过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仅为1.4%。分析原因可能与每个研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精神症状的评价方法、是否行机械通气及其时间、术前术后有无并发症及其程度、应用药物的种类、ICU或麻醉复苏室的环境等有关。但亦有研究认为,由于诊断标准不统一,有部分非典型的患者未被诊断,实际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应更高[6-7]。近期入住我院中心ICU的162例普外科术后患者中有29例发生ICU综合征,

发生率为17.9%[8]。

三、ICU综合征的病因

ICU综合征是在ICU环境应激以及可以改变脑功能的因素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较为复杂[9],主要有原发病或原发病并发症(如感染、休克、脱水等)、

ICU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1.疾病本身的因素:任何引起脑功能改变的因素均可导致谵妄的发生,如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脑功能改变,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质或量的改变,引发脑神经的高级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另外,手术亦可引起,不同手术部位,其发生率不同。脑部手术时由于脑部血流减少有可能发生小的梗塞灶等诱发ICU综合征。心脏手术时因心输出量减少、发热等参与了ICU综合征的发病过程。食管手术患者也易发生ICU综合征。手术时间越长、越复杂,也易发生。也与血清电解质紊乱有关,发生谵妄时约80%的患者出现血清电解质异常[10-11]。 2.ICU环境因素:因ICU内环境特殊、无家属陪护、治疗的特殊需要,患者存在社交孤独、沟通不畅、制动、环境陌生、噪音过度、感觉单调或缺失、个人隐私无法保护及每天光线变化的缺乏等[12-13]。但这些因素并不直接导致谵妄,亦不是谵妄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与患者本

身的疾病交织在一起而发生的。

3.药物因素:在ICU中使用的药物常可产生明显的精神毒性作用如麻醉药(丙泊酚、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镇痛药(枸橼酸芬太尼、盐酸哌替啶、吗啡)、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咪唑类(甲硝唑)、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抗胆碱能药(阿托品、三环类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马来酸依那普利、肼苯哒嗪、甲基多巴、地尔硫卓等)、抗心率失常药(盐酸维拉帕米、盐酸美西律等)、抗惊厥药(卡马西平、氯硝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

及其他(奥美拉唑)。

4.睡眠剥夺:早期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在ICU综合征中起一定的作用[12]。但目前多持反对意见,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标准中标准中将睡眠障碍列入谵妄的必要症状而非病因。 5.心理因素:心理疾病可能引起意识障碍的研究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因ICU患者承受着生命威胁、对医疗过程的惧怕、无法交流、全新而可怕的环境、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等刺激。

在ICU中,典型的ICU综合征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ICU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ICU综合征的精神症状中约80%为谵妄,目前针对谵妄发生的可能机制提出三个假说,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的联合作用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均可能导致某一特定患者发生谵妄。 1.中枢性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增多:ICU患者可能因酒精或某些药物的戒断而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失衡而诱发谵妄。 2.多巴胺和胆碱能系统:阿托品类药物的应用造成脑内多巴胺和胆碱能系统失衡,从而引起中枢抗胆碱能症状;但另一方面,这些药物使多巴胺能功能亢进,亦增加了焦虑性谵妄的发生。这个假说有助于理解多巴胺能阻滞剂的疗效,如氟哌啶醇可改善谵妄患者脑内多巴胺和胆碱能系统的失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谵妄的进展。诱发谵妄的药物如安非他明,可导

致多巴胺功能亢进。

3.细胞毒性病因:它是由脑细胞工作环境改变引起。药物的副反应或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内毒素释放入血,影响神经功能;高热或缺氧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多数上述异常对中脑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可进一步导致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波动,出现意识水平的改变和应对环境刺激能力的变化,这也是许多谵妄患者的关键特征。

五、临床特征及诊断

一些研究者认为,ICU综合征的标志性临床表现是意识水平波动、定向障碍、妄想、幻觉、行为异常,通常起病快、病程短,仅持续24~48h[14];亦有报道认为,指标志性临床表现平均持续14.17d[15]。这些特征与谵妄的诊断吻合。总之临床表现有4大特征:原有精神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呈波动性过程、注意力改变、思维瓦解或意识水平的改变。其可分为高反应型(如狂躁、暴力)、低反应型(表现为安静但伴有困惑与茫然状态,易漏诊)、混合型(症

状呈间歇性波动性)。

目前对ICU综合征的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临床上对ICU谵妄的评估常根据ICU谵妄筛查表(ICDSC)和ICU意识紊乱评估办法(CAM-ICU)来做出判断[16]。ICDSC诊断谵妄的敏感性较高,常用于ICU谵妄的筛查,使用时首先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5个等级),然后对所有无昏迷或木僵的患者按照筛查项目进行24h内的信息评分(0~8分),≥4分考虑诊断谵妄。CAM-ICU是为气管插管患者而设计的,其诊断谵妄的敏感性、特异性皆较高。使用CAM-ICU诊断谵妄分两步进行,首先应用标准的镇静评分对患者的意识水平进行评价;随后对除昏迷状态以外的患者依据以下临床特征进行ICU谵妄的评估:(1)急性发作的精神状态的改变或呈波动性过程;(2)注意力改变;(3)思维瓦解;(4)意识水平的改变。(1)+(2)+(3)或(1)+(2)+(4)可以诊断ICU谵妄。而抑郁和焦虑则可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做出诊断。当然,在做出ICU综合征或ICU谵妄诊断之前应排除脑部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六、ICU综合征与预后的关系

对内科ICU患者进行研究表明,发生谵妄的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较其他患者明显增高[9,17]、撤机困难[18]、平均住院时间延长[2]以及住院费用增加[19]。并且还发现ICU谵妄是患者长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危险因素。

七、预防措施[2]

1.术前或转入ICU前的对策:通过术前访视,对将要转入ICU的患者进行宣教,减轻术后患者对手术后果产生的焦虑不安心理,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对因病情危重而紧急转入ICU的患者,因病情较重会出现精神负担,甚至面临死亡,故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

的措施。

2.入住ICU后的预防对策:重要的是不要制造患者感觉缺失,适当给予、轻快的刺激,悉心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1)舒适护理,尽量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物钟,处置时不要妨碍睡眠,让患者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2)改善ICU环境,减轻患者的应激。尽量做到单间管理。设置合理的接触人数及给予强度适中的刺激;努力消除监护仪和呼吸机发出的单调的声音;清除限制患者在床上活动的导线、导管,必要时采用遥测仪;努力减轻氧气流动的声音。(3)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配置患者可操作、能选台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无法自主选台的收音机、电视机只会徒增患者的无助;在可视范围内悬挂时钟、日历以保持时间概念;尽量能让患者看到外面的景色。(4)加强相关知识培训,让所有医护人员均应认识ICU综合征及前驱症状,避免遗漏,以防患者出现更多的精神症状。(5)加强沟通,关爱患者。患者转出ICU时应明确向接受科室转达患者的要求,以保持医疗的连续性。处置或抢救时

亦不要忽视ICU中的其他患者。

八、治疗

尽可能地明确病因及预防;控制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控制感染;使用必要

的药物控制精神障碍;ICU支持治疗等。

(一)一般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ICU综合征是多因素联合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积极探查可能引起谵妄的各种因素,并尽可能地迅速纠正。谵妄亦可能是感染的首发症状,故在查找谵妄原因时要考虑感染的可能性。若怀疑是药物所致,停药是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但有一部分谵妄患者,病因明确却不能逆转,需对症治疗,可让家属守护患者,给患者定向刺激;提供时钟、日历以增强时间概念;播放播放轻音乐等以缓解紧张的心情。医护人员应充分给予患者白天、晚上的定向刺激,并让患者在夜间尽可能多地睡眠。4h的睡眠时段可让患者经历所有的睡眠

时相,对患者有益。

(二)药物治疗

对部分去除诱因或病因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1.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治疗由于过量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引起的焦虑反应时的首选药物,其中相对短效且代谢产物无活性的药物如劳拉西泮更是首选中的首选。另外,当谵妄的原因不明且怀疑是酒精或镇静催眠药的戒断导致时,可考虑试验性地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如劳拉西泮1~4mg。如病情加重,基本上可排除酒精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戒断,应考虑不同

的药物治疗。

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旋美托咪啶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近年来,Pandharipande等[20]的研究发现,其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方面优于劳拉西泮。 3. 氟哌啶醇:FDA不赞成静脉应用氟哌啶醇,但氟哌啶醇在国外常用于静脉注射,而国内仍以肌注为主,均可获得良好的预治效果[21-22]。氟哌啶醇的起始剂量依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体型,对症状较轻者起始剂量为0.5~2mg,症状较重者为2~5mg,甚至可达10mg。但老年人起始剂量应适当减量,如症状持续存在,药量可加倍。用药3次后,如疗效不佳,可加用劳拉西泮0.5~1.0mg,或与氟哌啶醇每30min交替应用。这种联合给药方法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患者一旦平静,随后的第1个24h内应用此时的氟哌啶醇总量;如患者仍平静,后24h应用前24h药物总量的一半,以后每天剂量相继减半,直至停药。许多患者去除引发谵妄的病因后,即使不用药物治疗,症状也会逐渐缓解。故病情允许,应尽早

转出ICU。 4.新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对谵妄的疗效备受关注,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相比,其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已有报道认为,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谵妄有效[23-24]。遗憾的是,

利培酮和奥氮平还不能经胃肠外给药。

5.其他药物:当氟哌啶醇(或其他抗精神病)与劳拉西泮合用无效时,可选用其他药物,如镇静催眠药(鸦片类、丙泊酚、巴比妥类)、肌肉松弛药(应用时可联合机械通气以防呼吸停止)。然而这些药物不能增加患者的自我控制感,且如镇静催眠药量不足时,对患者亦是

一种更强烈的应激。

6.社会和心理治疗:处理谵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心理因素。患者家属往往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能恢复非常关注。医生应反复向家属及患者讲说明,精神状态通常可以恢复,且富有同情心地告诉患者,医生理解他们的困惑茫然状态,给患者一种真实的、有希望的感觉,鼓励患者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他感觉到的任何奇怪现象,如幻觉,可让患者感到更放松例如患者把自己感觉到的各种幻觉,尤其是较恐怖的体验告诉医护人员,通过及时沟通和解释,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达到缓解精神症状的目的。另外,我们也要告知家属,患者在谵妄期间出现的对医护人员的指责与妄想性的观念无实际意义,以减少医患矛盾。

第四篇:神经内科ICU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ICU护理常规 收治范围

脑室及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监护常规 脑出血的监护常规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监护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监护常规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监护常规 癫痫持续状态监护常规 颅内高压综合征监护常规

颅内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监护常规 三叉神经痛 急性脊髓炎 脑梗死 帕金森病 肝豆状核变性 重症肌无力

脑室及血肿穿刺引流术

1.

概念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进行急救和诊断的措施之一。通过穿刺放出脑脊液以抢救脑危象和脑疝;同时有效地减轻肿瘤液、炎性液、血性液对脑室的刺激,缓解症状,为继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

2.

目的(1)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降低因脑室系统的阻塞(积血、积水)和各种原因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者的颅内压力,以抢救生命。(2)监测颅内压,可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颅内压变化的情况。(3)引流血性或炎性脑脊液,以促进病人康复。

3.

适应症(1)肿瘤和其他颅内病变引起的脑积水(2)自发性或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3)后颅凹手术前为防止在切开后颅凹硬脑膜后小脑急性膨出,造成脑组织裂伤和自发性脑干损伤及在术后持续引流出血性脑脊液,以避免脑室系统梗阻和调整颅内压力.(4)开颅术中和术后颅内压监测

4.

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2)有明显出血倾向者(3)脑室狭小者(4)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病人 5.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病人准备: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合作程度以及是否进行过脑室穿刺,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脑室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消除思念顾虑,征得家属的签字同意;躁动的病人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消毒剂、麻醉剂、颅骨钻及抢救药品等,按需要被颅内压监测装备。 (2)术中术后护理

1.术中协助病人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活动,维持正常体位;对于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及小儿病人应特别注意防止自行拔除引流管而发生意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固定。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呼吸改变。 3.术后接引流袋于床头,引流管应悬挂固定在高于侧脑室10~15的位置,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4.注意引流速度。一般应缓慢引流脑脊液,使脑内压平缓降低,必要时适当挂高引流袋,以减慢引流速度,避免放液过快所致脑室内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瘤卒中或诱发小脑幕上疝;但在抢救脑疝、脑危象데紧急情况下,可先快速放些脑脊液,再接引流管,缓慢引流脑室液。

5.注意观察引流脑脊液的性质和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内可稍带血性,以后转为橙色。如术后出现血性脑脊液或原有的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有脑室内继续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行止血处理;如果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发生感染,应放低引流袋以引流感染脑脊液,并送标本化验;引流脑脊液量多时,应注意遵医嘱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6.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引流出伤口敷料和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保持引路系统的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如有引流管拖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尤其是在搬运病人时或帮病人翻身时,注意放置引流管牵拉、滑脱。

8.及时拔除引流管,脑室持续引流一般不超过一周,拔管前需加闭引流管二十四小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疼呕吐等症状,以便了解是否有再次颅压升高表现。

9.拔管后应加压包扎伤口处,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和减少头部活动,注意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和脑脊液漏出,严密观察有无意识、瞳孔变化,失语或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加重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心理护理

急性期避免任何精神干扰,减少病室声光刺激,限制探视,医护人员动作要轻,保证病人休息。对已恢复神智的病人多关心体贴、精心护理、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加强功能锻炼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加强练习,尽早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以恢复自理及工作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2.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波动。 缺血性脑血管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非外伤性的脑内出血,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成为脑卒中(stroke)。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发病率高于后者。脑卒中以内科治疗为主,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 病因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占60%~70%,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动脉在粥样硬化基础上血塞形成,导致脑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某些使血流缓慢和血压下降因素是本病诱因,故病人常在睡眠中发作。

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50岁以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男性多见,是高血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因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而引发。出血是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基地节壳部。 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 1)缺血性脑卒中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功能障碍持续在24h内,突然单侧肢体无力,感觉麻木,一时性黑蒙及失语等大脑半球供血不足表现,或表现为晕眩、复视、步态不稳、耳鸣及猝倒等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常反复发作,自行缓解,多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塞灶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类同短暂脑缺血发作,但持续时间长,超过24h,可达数天,逐渐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塞灶。

③完全脑卒中,脑部有明显梗塞灶,症状更严重,常有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

2)出血性脑卒中突然意识障碍、呼吸急促、脉搏缓慢、血压升高,随后出现偏瘫、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出现昏迷、完全性瘫痪及去大脑僵直、生命功能絮乱等,可使病人快速死亡。

2、辅助检查

主要是影像学检查。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造影可发现病变部位、性质,急性脑缺血发作24~48h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MRI可提示动脉狭窄和闭塞;劲动脉B超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生探测亦有助于诊断。急性脑卒中首选CT。 治疗原则

1、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扩张血管、抗凝、血液稀释疗法及扩容治疗。脑动脉完全闭塞,应在24h内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2、出血性脑卒中经绝对卧床休息、止血、脱水、降颅压等治疗,病情仍继续加重考虑手术治疗,开颅清除血肿。但对初雪破入脑室及内侧型脑内血肿病人,手术慎重;病情过重或年龄过大、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不宜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提示脑疝可能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使用脱水降颅压药时检测尿量与水、电解质变化,防止低血钾和肾功能受损。若病人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咖啡色或黑便,考虑消化道出血,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止血。 生活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环境安静,避免刺激。发病24h内禁食。 用药护理注意观察止血、降低颅压等药物药效及副作用

对症护理对不宜降温者可行人工冬眠,高热惊厥者按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等。 心理护理

急性期避免任何精神干扰,减少病室声光刺激,限制探视,医护人员动作要轻,保证病人休息。对已恢复神智的病人多关心体贴、精心护理、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稳血压教会家属自测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调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

戒烟酒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病人,尤应戒烟酒。

择饮食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瘦肉、鱼、蛋食品。

避疲劳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防便秘适当运动自我保健

不蹲便可使血压升高,可能发生脑出血意外 行动慎

动左手减轻大脑做半球负担 饮足水血液稀释,保持血容量

适寒冷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天气变化

重先兆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眩,有的突然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以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书籍:《内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IDP)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大多可恢复的多发性脊神经根受累的一组疾病。其神经系统病变范围弥散而广泛,主要侵犯周围神经及脊髓。临床上以迅速出现两下肢活四肢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特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属于一种迟发性过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持免疫学说的理由:①本病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病人中60%在病前有空肠弯曲菌感染;②EAN的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其免疫致病因子可能为存在于病人血液中的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或对髓鞘有毒的细胞因子等。 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

1)多见于任何年龄,男性略高于女性,四季均发

2)多数病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疫苗接种史

3)首发症状四肢对称性无力3~15d病情达到高峰。可自远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累及躯干,严重可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瘫痪为迟缓性,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脑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瘫多见,尤其在成人;延髓麻痹以儿童多见。偶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肌肉萎缩可不明显,但病变严重者因继发性而可出现肌肉萎缩,肢体远端较明显。

4)感觉障碍,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套形感觉减退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严重病例可有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

2、辅助检查

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正常,而蛋白质明显增高(为神经根的广泛炎性所致),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本病重要特点。蛋白质增高在起病后3周最明显。 治疗原则

辅助呼吸呼吸麻痹是本病的主要危险

血浆置换疗法在发病两周内接受此疗法,可缩短病人临床症状,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合并发症发病率,迅速降低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滴度。 免疫球蛋白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病例,可获得与血浆置换疗法相接近效果,且安全。

糖皮质激素但慢性型对激素有良好反应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心电监护,床头备气管切开包及机械通气设备。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有无呼吸麻痹,若出现呼吸无力、吞咽困难及时通知医生。若发生呼吸肌麻痹出现缺氧症状,一般先用气管内插管。护士应熟悉血气分析正常值,随时调整呼吸机各种指标。 呼吸机管理

生活护理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帮助病人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胃管病人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易消化流质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病人翻身拍背引流。

用药护理熟悉病人所用药物,药物使用时间、方法及副作用向病人解释清楚。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激素时,防止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不轻易使用安眠镇静药。 心理护理

本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恢复期较长,加之长期活动受限,病人常产生焦虑、恐惧、失望等情绪。长期情绪低落给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地关心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其苦闷、烦恼并加以分析和解释,取得病人信任,告诉病人本病经积极治疗和康复锻炼,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以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指导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出院后按时服药。

避免诱因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避免淋雨、受惊、疲劳和创伤、防止复发。 运动指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训练,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病情观察告知病人消化道出血、营养失调、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及预防窒息的方法,当出现胃部不适、腹痛、柏油样大便,肢体肿胀疼痛,以及咳嗽发热,外伤等情况时立即就诊。

摘自郑州大学出版社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学》561页

第五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

产前检查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1)详细了解孕妇既往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如有无流产、早产、死胎、难产、产后出血史,本次有无感染及用药等情况。

(2)准确推算预产期,告知按时产检的意义及下次产检时间,对高危孕妇酌情增加产检次数。

2 专科检查

产科专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诊、绘制妊娠图。

3 饮食指导

进富营养、多维生素、粗纤维食物,如妊娠早期发生恶心、呕吐,应鼓励病人少食多餐。饮食应清淡,避免油炸、难以消化和有特殊气味的食物。4. 心理护理

鼓励家属参与对孕妇的心理支持,帮助孕妇适应角色转换。

4 健康教育

(1)指导孕妇自测胎动计数,嘱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每小时胎动数应不超过3~5次,12小时内胎动累计大于10次。

(2) 适当活动与休息,有计划地实施胎教。 消除对妊娠不良反应的恐惧,识别先兆临产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入院就诊。 (3)生活指导: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而定,适当调整姿势和频率。妊娠前3个月和末3个月应避免性生活,以防流产、早产及感染。

产前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 孕妇入院应热情规范接待,做好入院指导及环境介绍。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8~10小时,宜左侧卧位。无分娩并发症或其他病理情况者,可鼓励下床活动。 4)

每日吸氧2次,每次15~30分钟。 5)

关心体贴孕妇,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

1)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新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测1~2次;体温超过37.5℃者每日测4次直至正常后三天。

2) 每4小时听胎心音1次,同时观察孕妇有无宫缩、阴道流液等产兆并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3) 询问病史,如孕产次、预产期及个人病史等。行产科检查,了解胎方位、宫高、腹围、血压等情况,必要时行肛门检查。

4) 产前出血者,应绝对静卧,禁止肛诊及灌肠,注意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阴道出血多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做好手术准备。 5) 孕妇合并有传染病者,做好床边隔离。

3、饮食护理

指导合理膳食,宜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心理护理

对孕妇及其家属讲解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帮助孕妇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建立分娩自信。 初产妇宫口开大3厘米,经产妇宫口开大2厘米或有规则宫缩时,应从产科病房送至产房待产。

分娩期护理常规

第一产程观察及处理

1、一般护理

1) 热情接待产妇,态度亲切和蔼,仔细认真。

2) 全面了解产妇的情况,特别是既往生产史及目前的情况。

3) 有下列情况者必须卧床休息:胎膜早破、先露高浮、胎位不正阴道流血、妊高征、心脏病、严重肺结核等。

4) 鼓励产妇进食进饮,一般以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为宜,不能进食者酌情给予输液。

5) 产妇合并有传染病者,应做好隔离措施。

2、产程观察

1) 宫缩。包括宫缩开始的时间、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及强度,如宫缩不正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 2) 胎心音

 有正规宫缩后每小时听1次。  行人工破膜后应立即听胎心音。

 胎心异常者每15分钟听1次,或酌情增加听胎心次数。  胎心音在120次/分以下或160次/分以上、或快慢不规则时应立即吸氧,更换体位并告知医生,作好记录。必要时可行肛诊或阴道检查,排除脐带脱垂的可能。

3) 血压。入室后测血压1次,两班交接必须测血压,妊高征病人遵医嘱定时测量血压。

4) 肛诊。根据宫缩情况进行肛诊,了解宫口开大及先露下降情况。产前出血者禁止肛诊和灌肠。

5)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有产后大出血史、羊水过多、双胎产妇、肝功能异常者,应常规备血。

6) 产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产程进行受阻或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告知医生,尽早结束分娩。 7) 排尿的护理

随时注意产妇排尿情况,膀胱充盈经一般处理无效者应行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对试产及产程异常者应注意尿色变化,如有血尿,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尽早结束分娩。

第二产程观察及处理

1、产程观察

1) 初产妇宫口开全、儿头拨露,经产妇宫口开大3厘米、宫缩较强者,准备接产。

2) 每15分钟听胎心音1次,如胎心出现异常,应尽快结束分娩。

2、接产 1) 心理护理

2) 专人守护,给予产妇安慰和支持,消除其紧张、恐惧感,宫缩间歇时协助产妇饮水。

3) 行会阴清洗,保持外阴清洁,若宫口已开全,胎膜未破者可行人工破膜。

4) 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宫缩间歇时注意休息。

5) 保护会阴,可用拇指法,握拳法,手掌法,按接产者习惯选用。 6) 接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3、新生儿的处理

1) 胎儿娩出前必须打开新生儿抢救台预热,以便新生儿保暖。 2)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呼吸道,挤出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吸痰、给氧,并进行(Apgar评分小于7分,即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操作)。 3) 脐带处理 胎儿娩出后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脐带,从中剪断,将气门芯套于近脐轮处,并在脐带断端涂上10%碘酒,最后用脐纱及脐带包扎。

4) 擦净胎脂后称体重、量身长。

5) 完整填写新生儿记录单,留脚印,带手圈。

6) 告知产妇新生儿的性别,如出现畸形应及时告知医生,向家属交待情况。

第三产程观察及处理 1) 产后用药

2) 胎儿娩出后常规给予缩宫素10~20U肌肉注射。如出血多则遵医嘱用药。 3) 胎盘处理

4) 一般情况下,胎盘在胎儿娩出后10~15分钟即剥离,未剥离前不要过早按摩子宫或牵拉脐带,以免干扰胎盘剥离之正常机制,引起胎盘残留。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缺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如胎儿娩出30分钟后仍无胎盘剥离征象,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5) 产后2小时内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等情况,作好记录。

6) 注意保暖,及时为产妇擦洗身体,更换衣物,鼓励进食,宣传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婴儿早吸吮。

7) 填写分娩记录,包括计算3个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绘制产程图等,并一一填写于分娩登记本上。

8) 产妇一切正常可送回病房观察,转送前常规按摩子宫,并与病房值班人员作好交班。

剖宫产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 保证充足睡眠,宜左侧卧位,适当活动。

3) 手术前晚8时开始禁食,0时开始禁饮,急诊手术者术前应禁食4~6小时。

4) 每小时听胎心音1次,同时观察产兆,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记录。 5) 根据医嘱备血。

6) 腹部及会阴部皮肤准备、清洁,术前上尿管并留置。

7) 进手术室前,更换清洁内衣裤,取下发卡、饰物、假牙及眼镜。 8) 加强沟通,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9) 讲解剖宫产手术的有关知识,使孕妇能积极配合手术。

2、术后护理 1) 床边交接班

2) 了解术中情况,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6~8小时后垫枕,8小时后可取平卧位。 3) 病情观察

4) 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一次。连续测4~6小时,直至平稳。测体温每日四次,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

5) 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子宫软硬程度、引导流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术后腹部加压砂袋6~8小时。

6) 留置尿管期间观察尿色及尿量,每日用0.5%碘伏棉球会阴擦洗2次并更换尿袋一次,保持尿管通畅。保持会阴部干燥,勤换卫生垫。 7)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注意调节滴速,做好出入量记录。

3、饮食护理

术后6~8小时进流质饮食(禁甜食、牛奶、油腻饮食),12小时后进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食。宜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餐后温水漱口。

4、疼痛护理 术后切口疼痛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术后8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及活动四肢,检查背部受压情况,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

6、加强沟通,关心体贴产妇,使她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7、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技巧,讲解产褥期生理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使产妇能进行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交待新生儿预防接种事宜。

产褥期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⑵保证充足睡眠,学会与婴儿同睡同醒,会阴侧切伤口者,宜健侧卧位。

⑶鼓励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喝汤水。

2、 对症护理

⑴密切观察恶露情况,注意色、量、气味。

⑵产后24小时内酌情定时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⑶产后4~6小时督促并协助产妇自行排尿,如有尿潴留。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⑷产后出现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或中药番泻叶,必要时行温肥皂液灌肠。如有痔疮者可用10%鞣酸软膏涂在消毒纱布上轻轻按摩送入肛门。 ⑸ 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有会阴切口者每日用0.5%碘复棉球擦洗外阴2次,直至拆线。指导产妇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垫及床单清洁干燥。

3、 乳房护理

⑴房应保持清洁、干燥,哺乳前用温水擦洗乳头及乳晕,切忌用肥皂或酒精擦洗。每次哺乳前应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哺乳时应让新生儿吸空乳汁,如乳汁充足未能吸尽时,可挤奶,以免乳汁淤积。 ⑵如遇乳房胀痛及乳腺炎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⑶退乳护理:因疾病和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应尽早退乳。按医嘱给予退乳药物,可用生麦芽泡茶服用,连服3天。退乳期间限进汤、粥类食物。

4、 心理护理: 加强沟通,关系体贴产妇,使她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5、 健康指导

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讲解产褥期及新生儿生理知识,使产妇能进行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交待新生儿预防接种事宜。

妊娠期并发症护理常规

(一)先兆早产病人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⑴保持病室内清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⑵绝对卧床休息,宜左侧卧位,保证充足睡眠每天8~10小时。

⑶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病情观察

定时观察胎心音、宫缩、阴道流水、流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积极处理并记录。

3、对症护理

 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2~3天,促进胎儿肺成熟。

 低流量间断给氧,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4、饮食护理 进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象话饮食,多进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发生。

5、健康教育

6、病人讲解用药的目的以及用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使病人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7、提供心理支持,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8、讲解先兆早产的知识,帮助病人适应母亲角色。

(二)、 多胎(双胎)妊娠病人护理常规

1、待产期护理 ⑴、 按一般产前常规护理。注意有无妊高征、羊水

过多、早产等并发症。 ⑵、 注意活动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早产和

胎膜早破的发生。 ⑶、 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铁剂

等,以满足分娩及产褥期需要。

2、分娩期护理 ⑴、 入待产室后,应立即测血压,查清胎方位,听

胎心音。必要时以B超协助诊断。 ⑵、 做好接生及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第一胎儿娩

出后,立即断脐,并夹紧脐带,以防单卵双胎第二胎儿失血。 ⑶、 第一胎儿娩出后台下助产人员应立即在产妇腹

部扶正胎位,固定以纵产式,防止横位及胎盘早剥,此时严密检测胎心音,土有胎心异常或宫缩不良时,应及时处理,尽早结束分娩。 ⑷、 第二胎儿娩出后,为预防产后出血,应立即肌

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缩宫素,腹部放置砂袋,防止腹压突然下降而引起休克。 ⑸、 产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确定单卵

或双卵双胎,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⑹、 若新生儿体重低或孕周尚未达足月,应护送至

新生儿室或监视室治疗,以提高存活率。

3、健康教育

⑴、 帮助产妇完成角色转变,使其保持心情愉快,

建立信心,顺利度过产褥期。

⑵、 鼓励并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选者有效

的避孕措施。

(三)、前置胎盘病人护理常规

1、 病情观察

⑴、 严密观察孕妇生命体征,注意阴道流血量、颜色、流血的时间及一般状况。

⑵、 检测胎儿宫内状态,注意宫缩及胎心、胎动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做好剖宫产准备。 ⑶、 慎行阴道检查,以免引起大出血,一般仅使用于终止妊娠前为明确诊断并决定分娩方式。需要立即终止妊娠的孕妇,应检测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输液、输血。

2、 饮食护理

纠正贫血,加强饮食指导每给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以及豆类等。

3、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安慰,给予情绪支持,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四)、胎盘早剥病人护理常规

1、 病情观察

⑴、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腹痛情况、宫底高度及阴道流血量。

⑵、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DIC、肾功衰等并发症。

⑶、 预防产后初血:胎盘剥离娩出后应即使给予宫缩剂,并配合按摩子宫,必要时按医嘱做好切除子宫的准备。

2、 重症护理

纠正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氧气吸入、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若发生DIC应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补液量,尽快恢复正常血压。

3、 心理护理

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因出血而引起的恐惧,使其配合治疗。

(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⑴、 经常巡视病房,按时测血压,询问孕妇有无头痛、

头晕、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

⑵、 检测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检测尿蛋白、肝肾

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等生化指标。

⑶、 检测胎动、胎心音,每4小时听胎心1次。间断

低流量吸氧,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2、 活动与休息

⑴、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避免各种刺激,治疗和

护理操作尽量轻柔、集中进行,以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⑵、 轻度高血压孕妇可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睡眠;中、

重度高血压孕妇应卧床休息,宜左侧卧位,避 免平卧,以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改善子宫胎盘循环。

3、 重症护理

⑴、 床边备急救物品,如氧气、吸引器、子痫盘等。 ⑵、 辨认置单人间,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声、

光刺激,专人守护,加床栏以防坠床。

⑶、 防止抽搐,遵医嘱使用解痉、镇静药物。

4、 饮食护理 ⑴、 摄入高蛋白、低盐、富含钙、铁及维生素的饮食。 ⑵、 对中、重度高血压孕妇应限制食盐的摄入。

5、 药物护理

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应用硫酸镁时,尤应注意观察尿量、呼吸、膝反射,并备好葡萄糖酸钙等解毒剂。

6、 健康教育

⑴、 讲解妊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保持良好

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⑵、 安慰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疾病治疗及护理措施,

增加病人安全感。

四、妊娠合并症护理常规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护理常规

1、 ⑴、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心功能情况,每日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4次。有早期心衰装状如轻微活动后即出现心悸、气促、呼吸困难,或有浮肿、乏力、心动过速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⑵、 检测胎心音变化,每4小时听胎心音1次。间断低流量吸氧,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⑶、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下肢有无水肿及体重明显增加,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2、 ⑴、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至少10小时,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

⑵、 有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必要时给予吸氧。

3、 ⑴、 分娩期护理

专人守护,严密检测产妇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征象,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

⑵、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妇屏气用力,以减轻心脏负担。

⑶、 胎儿娩出后立即腹部放置1~2公斤砂袋12~24小时,防止心衰发生。

⑷、 产后子宫收缩不良者,给予按摩子宫,可肌注或静滴缩宫素10~20U,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4、 ⑴、 产褥期护理

产后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轻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情况)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⑵、 产褥期尤其是72小时内仍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防止心衰。

⑶、 饮食清淡、搭配合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发生。

⑷、 ⑸、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选择适当的喂养释放:心功能Ⅰ~Ⅱ级的产妇可以哺乳,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不宜哺乳,应及时退乳,并指导家属进行人工喂养。

5、 ⑴、 健康教育

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⑵、

分娩后帮助产妇选择适宜的避孕措施。

(二)、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 按一般产前常规护理。

2) 遵医嘱检测血糖及肝、肾功能。抽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护血管,避免损伤和感染。

3) 根据血糖及尿糖检测结果,精确计算胰岛素使用量,抽取药液应准确无误。

2、饮食护理

由于胎儿发育及分娩的营养需要,不应过分限制饮食,可多食牛奶、蔬菜、豆制品类食物,限制食糖及含糖多的薯类、水果等。

3、分娩期护理

1) 产时密切注意胎心变化。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 3) 防止产后出血,遵医嘱使用缩宫素。

4) 新生儿出生后, 常规检测血糖情况,防止低血糖。

4、健康教育

1) 保持个人卫生,勤宽内衣裤。 2) 指导母乳喂养。 3) 做好产后避孕。

(三)、妊娠合并毒性肝炎病人护理常规

1、 对症护理

⑴、 纠正贫血,遵医嘱补充铁剂,指导产妇正确用药。 ⑵、 对重症肝炎患者严密换茬血压、尿量、出血倾向,注意产妇精神状况,及时发现肝昏迷前驱期的表现。 ⑶、 防止交叉感染,专用器械用后单独处置、消毒。

2、 分娩期护理

血,遵医嘱给予缩宫素。

⑵、 凡接触过肝炎产妇的物品、排泄物、呕吐物、乳汁、沾有血迹的纸等均用含有效氯2.0克/升的消毒剂浸泡消毒。肝炎产妇的胎盘应作特殊处理。

3、

4、 休息与活动

每天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避免体力劳动。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注意补充蛋白质、葡萄糖及维生素B、C、K等,多食用伏质蛋白、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蔬菜。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5、 健康教育

的重要性,取得其理解、配合,帮助患者消除引疾病而产生的顾虑和自卑心理。

⑵、 HbsAg阳性产妇可行母乳喂养,而HbeAg阳性产妇和急性肝炎产妇不宜哺乳,建议人工喂养。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不宜母乳喂养的原因,使其理解和配合,教会其人工喂养知识和技能并指导退乳方法。 ⑶、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疫苗必要时加⑴、 想患者和家属讲解肝炎对母婴的影响,以及消毒隔离⑴、 缩短第

一、第二产程,以减少体力消耗。防止产后出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亩婴垂直传播。

(四)、妊娠合并性病(爱滋病)病人护理常规

1、对症护理

1) 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少探视。

2) 严格执行院感规定,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在做护理治疗过程中严防针刺伤。

3) 根据妊娠者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进展。

2、隔离护理

1) 置患者于隔离待产室或产房,对HIV阳性产妇接产者应穿专用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罩。

2) 接产过程中室内所以人员均不得离开,所虚物品有室外巡回护士传递,室外巡回护士不得入内。

3) 污染物品应集中放置在特定的塑料袋中,消毒处理后在焚烧。使用的器械应浸泡与“84”消毒液中,清水洗净后再高压灭菌。

4) 使用的仪器用“84”消毒液擦拭,粘有血液的地面喷洒“84”消毒液15分钟后,拖擦拭净;关闭门窗,房间用甲醛溶液熏蒸12小时。

3、心理护理

尊重、关心患者,鼓励其正视疾病,消除顾虑和自卑心理。

4、健康教育

1) 阻止母婴传播,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 2) 新生儿出生后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3) 产后人工喂养,指导产妇退乳,可用声麦芽泡茶服用,连服3天。退乳期间限进汤粥类饮食。

4) 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复查,合理治疗。

(五)、异常分娩(臀位)病人的护理常规

1、 心理护理

针对产妇及家属的疑问、焦虑,给予充分的解释,评估产妇及胎儿状况,及时将产程进展告知产妇及家属,以增强其对分娩的自信心,安全度过分娩。

2、 一般护理

⑴、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30周以后胎位仍不正常者,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矫正。若矫正无效,应提前1周住院待产。 ⑵、 若先露高浮、胎膜早破者应卧床,取头低足高位。

3、 分娩期护理

⑴、 临产过程中严密监测胎心变化,仔细观察宫缩及产程进展,注意排空膀胱。

⑵、 胎膜破裂时立即听胎心音,如有胎心改变应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行肛诊或阴道检查,及早发现脐带脱垂情况。 ⑶、 协助医生做好阴道助产及新生儿抢救物品准备。宫口开全,用消毒治疗巾以手掌堵住阴道口,直到估计胎臀即将娩出时为止,准备接生。

⑷、 新生儿出生后应仔细检查有无产伤,认真填写新生儿出生记录单,Apgar平分大于7分者给予早接触、早吸吮。 ⑸、 第三产程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按医嘱及时应用缩宫素、抗生素,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五 、分娩期并发症护理常规

(一)、胎膜早破病人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 绝对卧床休息,宜左侧卧位。胎先露未衔接者,太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垂。

2) 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进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饮食。 4)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对症护理

1) 密切观察羊水性状、颜色、量。按时听胎心音,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并记录。

2) 勤换会阴垫,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用0.5%碘复棉球擦洗外阴2次。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3、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讲解胎膜早破的知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二)、脐带异常(脐先露、脱垂)病人护理常规

1、紧急处理

1) 立即取头低臀高位,并告知医生,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或行脐带还纳术。

2) 脐带还纳术失败者,若胎心音正常,应立即就地性剖宫产术;若胎心音已消失,确定胎死宫内,应经阴道分娩。

3) 临产后胎先露部未入盆者,尽量少做肛诊和阴道检查,破膜后应行胎心监护。

2、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以配合顺利结束分娩。

3、健康教育

指导孕妇当胎膜破裂、阴道流液时立即平卧。入院后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对有可能发生脐带脱垂的孕妇,在临产前加强监护。

(三)、胎儿宫内窘迫病人护理常规

1、紧急处理

⑴、 胎心音在120次/分以下或160次/分以上、或

快慢不规则、或羊水粪染,应及时告知医生。 ⑵、 产妇取左侧卧位、吸氧。

⑶、 严密观察胎心变化,必要时行胎心监护并作好

记录。

⑷、 胎儿娩出钱,禁用乙醚。吗啡等药物,以免抑

制呼吸。

⑸、 向家属交待病情。

2、 观察产程

观察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如宫口开权应尽快助产结束分娩,短时间无阴道分娩条件者可行剖宫产,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准备。

3、 心理护理

向孕妇提供相关知识,取得配合,减轻其焦虑。

4、 健康教育

教会孕妇自测胎动:每日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每小时胎动数应不超过3~5次,12小时内胎动累计大于10次。胎动减少或胎动频繁都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子宫破裂病人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 2) 腹部出现病理性缩复环,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停止缩宫素引产,取中凹位或平卧位,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

2、紧急处理

1) 疑有子宫破裂者,立即给予吸氧、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输血,做好剖宫产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2) 术中、术后遵医嘱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3) 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出入液量;急查血红蛋白,评估失血量,以指导治疗护理方案。

3、心理护理

1) 向产妇及家属解释子宫破裂的治疗计划和对再次的娠的影响。

2) 对胎儿已死亡的产妇,帮助其度过悲伤阶段。 3) 为产妇提供舒适的环境,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帮助产妇尽快调整情绪,接受现实。

六 、产科病人抢救护理常规

(一)、产后出血病人抢救

1) 病人取平卧位,给予吸氧、保暖。 2) 开放静脉通路,做好配血工作。

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情况,正确估计出血量。 4) 根据医嘱补充血容量,行抗休克治疗。

5) 寻找出血原因,行相应的处理。子宫收缩乏力者,按摩子宫,压出宫腔内积血及凝血块,给予缩宫素。胎盘滞留者,立即排空膀胱,协助胎盘娩出,若出血量多,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或清宫术。软产道裂伤者,找出出血部位,行修补术。凝血功能障碍者,遵医嘱给予促凝止血药物。 6) 出血无法控制者,作好子宫切除的手术准备。 7)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

(二)、子痫病人抢救

1)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投咬伤,必要使使用开口器、吸痰器。

2)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3) 痢疾制止抽搐,合理使用约束带、床栏,防止坠床。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4)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抽搐发生时间、次数、昏迷及清醒时间,并详细记录。

5) 遵一直给予解痉、降压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6) 上导尿管并留置,观察尿廖、尿色并记录。

7)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声、光的刺激。护理操作轻柔并集中进行。

8) 做好病人家属的安抚工作。

9)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三)、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常规

1、紧急处理

1) 胎儿有宫内窒息及进行难产手术前应作好新生儿急救准备。 2) 备齐急救药物及器械,如吸痰器、气管插管用物、复苏气囊等,新生儿抢救台应提早预热。

3) 急救原则是先清理呼吸道,然后刺激呼吸。 4) 青紫窒息者,吸痰、给氧。

5) 苍白窒息者,吸痰、加压给氧,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6) 注意事项

7) 急救动作应快速、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8)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9) 注意保暖,根据医嘱及时用药预防颅内出血及吸入性肺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erp功能模块介绍下一篇:动物园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