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

2023-10-1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1篇

2、制定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应急预案。

3、负责全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培训和宣传。

5、制定工作计划,负责中心人员工作的督查、考核和总结。

6、抓好内部管理,加强队伍艰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7、承办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职责:

1、协助主任完成中心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同时参加实际业务工作,对中心主任负责。

实验室主任职责:

1、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检测试剂的计划和采购。

2、负责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

3、负责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

4、完成数据汇总、上报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物。 村级防疫员职责:

1、 作

2、

3、 负责本区域的动物免疫工作,并建立动物养殖和免疫档案 负责对本区域的动物饲养及发病情况进行巡查,做好疫情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防疫知识宣传工观察和报告工作,协助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等防疫工作

4、 掌握本村动物出栏、补栏情况,熟悉本村饲养环境,了解本地动物多发病、常见病,协助做好本区域的动物产地检疫及其他监管工作

5、

6、

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防疫工作的成败事关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进一步健全防疫制度,强化防疫责任,根据《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动物防疫责任制及防疫失职责任追究制如下: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

(一)局长主要职责: 参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和扑灭等应急工作

做好当地政府和动物防疫机构安排的其他动物防疫工作

1、组织分析和研究全区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布置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落实防控工作经费;

2、向上汇报防控工作,争取动物防控工作政策,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努力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主持制定动物防控制度,督促分管副局长和有关人员强化动物防控监督管理,严肃追究违法和失职责任。

(二)分管副局长主要职责:

1、制定全区日常动物防控工作方案,报局长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2、经常性组织各种形式的动物防控工作检查,督促各级动物防疫机构认真落实防疫责任,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和处理;

3、组织查处违法经营者和防疫失职人员,依法、依程序惩治违法者和失职者。

(三)区动物疫控中心主任主要职责:

1、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根据本区动物疫病现状制定具体的动物免疫方案,报局审定后实施;

2、制定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应急预案;

3、组织供应兽用生物制品、免疫标识、免疫档案、免疫器材等防疫物资;

4、负责全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培训;

5、组织收集和报告动物疫情、扑灭动物疫点、诊断疑难病例。

(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职责:

协助主任完成中心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同时参加实际业务工作,对中心主任负责。

(五)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主任职责:

1、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检测试剂的计划和采购。

2、负责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3、负责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

4、完成数据汇总、上报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物。

(七)畜牧兽医管理站站长主要职责:

1、认真落实畜牧兽医管理站(以下简称管理站)人员防疫包乡(镇)监管责任制、乡(镇)动物防疫作业组组长岗位责任制、动物免疫包片责任制、动物检疫工作责任制等各项具

体防疫制度,将各项防疫责任全面落实到人头并逐一签订工作责任书;

2、按照有关政策组织收取好防疫检疫费用,及时备足防疫物资,合理、及时地付给防疫人员劳务报酬;

3、按市局安排组织开展好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堵截疫源、免疫接种、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场地和工具消毒等防疫工作,认真开展日常防疫工作检查,督促各项防疫措施切实到位;

4、加强防疫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促进防疫人员增强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及时批评和处理违法、违制人员;

5、对辖区内的违法经营者在授权范围内的及时组织查处,超授权范围的案件及时报告并协助查处;

6、组织人员及时扑灭辖区内的动物疫点。

(九)管理站防疫包乡(镇)监管责任人主要职责:

1、对责任乡(镇)经常性深入农户抽查,督促免疫包片责任人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安排的各个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规定标准;

2、负责责任乡(镇)内的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和疫点扑灭;

3、切实搞好产地和屠宰检疫工作,确保以检促免措施落到实处。

(十)乡(镇)动物防疫作业组组长主要职责:

1、按管理站安排组织实施本乡(镇)的动物免疫、消毒等防疫工作并确保落实;

2、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积极与村、社签定牛、羊、禽、兔的防疫服务合同并认真实施,组织搞好动物疫病综合防制;

3、协助搞好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疫点扑灭、动物诊疗人员管理等工作。

(十一)动物防疫包片(村)责任人职责:

1、所有动物诊疗人员必须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切实履行动物防疫义务(因年龄、健康等原因,管理站批准者可不实施具体免疫操作),认真完成分配的动物防疫任务;

2、按操作规程切实搞好责任片内仔猪骟割免疫和猪瘟三联苗春秋补充加强免疫、猪牛羊春秋口蹄疫免疫、养殖大户的程序化免疫和消毒、驱虫等综合防治工作,确保猪瘟常年性免疫密度保持在98%以上、猪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达100%。

3、坚持责任人亲自打针并对免疫效果负责,认真规范填写免疫档案,发现疫情或成片免疫反应,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二、动物防疫失职责任追究制

(一)防疫包片(村)责任人: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四川省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第38条规定处3万元以下罚款:

①动物诊疗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防疫义务(含应签防疫责任书而拒绝不签定的);

②打假针、失效针和伪造免疫档案的; ③签定责任书后无故不亲自免疫的。

2、不遵守免疫操作规程造成反应和死亡的,由责任人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50%。

3、免疫密度未达局规定标准,猪瘟、口蹄疫密度每下降1%扣减免疫劳务费10%。

4、不及时上门骟割免疫(在畜主求骟两天内无故不到),每次从防疫补贴中惩扣违制费50—200元。

(二)管理站防疫包乡(镇)监管责任人:

1、监管乡(镇)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管理站包乡监管责任人当年考核不得评优:

①全年平均免疫密度、病亡率未达到局规定标准的; ②发生疫点且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元以上的。

2、监管乡(镇)猪瘟、口蹄疫年平均免疫密度低于局规定标准10个百分点的,监管责任人当年考核不合格。

3、责任乡(镇)内防疫包片责任人因防疫失职受经济处罚的,包乡(镇)监管责任人按被罚人受罚额的5—10%追究监管连带责任。

4、严重失职、渎职者,除追究经济责任外,由局监察室立案查处,追究纪律责任。

(三)乡(镇)动物防疫作业组组长:

本乡镇包片(村)防疫责任人因失职受经济处罚的,防疫作业组组长按被罚人受罚额的5—10%追究管理连带责任。

(四)动物防疫工作组织管理者:

市局和管理站各级动物防疫工作组织管理人员,凡不认真 履行岗位职责,组织、管理、监督失职者,视情况给予职务诫免、影响年度考核、惩扣工资奖金等处罚,情节严重的,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相关制度

(一)建立防疫失职举报奖励制度。对动物防疫(含检疫)工作失职者举报属实被立案查处的,市局每次奖举报人100—300元。

(二)对防疫失职人员追收违制费、惩扣劳务费、惩赔经济损失的,由各管理站执行;立案查处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的,由市局法规科执行;影响年度考核和追究纪律责任的,由市局监察室、人事科牵头办理,各管理站协助。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2篇

庆阳市2010年免疫规划自查工作报告

市卫生局: 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迎接全省免疫规划工作大检查,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省2010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考核方案的通知》(甘卫疾控发(2010)229号)要求,在各县区自查工作基础上,我中心于2010年7月1 -15日抽调15名专业人员组成3个调查组,按照PPS法抽取八县(区)121个乡镇(社区)240

1 个村,对免疫规划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现报告如下:

一、免疫规划自查工作概况

为了认真做好全市免疫规划自查工作,市卫生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转发了《甘肃省2010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考核方案》,要求各县区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以全省免疫规划工作大检查为契机,对照省上考核方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重点对2008年实施扩免以来各级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新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免疫规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制订了具体的自查计划。从6月20日开始,由县区卫生局组织,抽调免疫规划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县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自查和整改,并上报了免疫规划自查报告。7月1—15日,我中心组织15名市级免疫规划骨干,由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领导带队,分3组对全市八县区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考核检查,做到了自查工作有安排有落实,达到了免疫规划工作自查的目的,掌握了我市免疫规划工作进展情况,为制定全市免疫规划工作措施提供了依据。

二、具体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1、免疫规划工作保障。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能够认真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能够将免疫规划纳入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保证了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县卫生行

2 政部门每年将免疫规划纳入卫生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逐级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落实奖罚措施。各级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能够将2008年以来的中央转移支付经费和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及时全额下拨到各项目使用单位和接种医生手中。村医报酬按照省级补助50元、市级补助30元、县级补助20元的标准,除宁县县级补助20元未落实外,其他县区均及时足额下拨了每名村医每月100元的劳务报酬。2010年6月,市卫生局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级疾控中心要设立专门的免疫规划科,并落实3-5名工作人员,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要有2-3名专职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目前,市县疾控中心均成立了免疫规划科,或在传染病防制科中固定2-3名工作人员负责免疫规划工作。各乡镇政府均成立了公共卫生办公室,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至少有1名专职防疫专干从事免疫规划工作。

2、预防接种证查验。为了认真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6年市卫生局和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新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卫生和教育部门的工作职责,并将查验接种证做为新生入学入托的必查内容之一。庆城县和宁县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对新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通知。各县(区)每年9月份安排对辖区所有小学和幼儿园新入学入托儿童开展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工作,卫生和教育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安排部署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由疾控中心对学校具体负责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相关人员

3 进行培训,查验过程中疾控中心派出专业人员进入学校进行技术指导。查验结束后,根据查验结果,卫生部门及时组织查漏补种,并按时上报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总结。

3、冷链运转及疫苗管理。市县乡各级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切实加强了冷链设备管理,做到了专物专用,并落实了冷链温度监测,保证了各种疫苗贮运符合规范要求。省卫生厅配发给村卫生所的冰箱也陆续投入使用。2009年9月,全市组织开展了免疫规划冷链设备现状调查,并对全市冷链设备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制订了冷链设备补充计划。各级疾控及医疗机构均加强了一类疫苗使用管理,按照使用计划逐级下发,减少了疫苗浪费,落实了冷链运转制度,市级对各县(区)每年冷链运转四次以上,各县(区)及乡卫生院实行每月一次冷链运转,保证了每个接种点都能及时得到疫苗供应。各级疫苗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核查库存疫苗和注射器,及时进行数据录入,做到了帐苗相符。每年市县级定期组织对各级疫苗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改。镇原县卫生局下发了《镇原县疫苗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并开展了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了疫苗的使用管理。

4、预防接种资质认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7年各县区按照市卫生局安排,对接种人员及接种单位进行了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并按对预防接种资质进行了复核。据统计,全市共有接种单位1469个,完成资质认证

4 数1308个,覆盖率89.04%;接种人员2155人,完成资质认证1900人,覆盖率88.17%,需复核1878人,实际复核1612人,复核率85.84%(见附件1)。

5、免疫接种率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2007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出生儿童1686名,建卡率99.58 %,建证率99.53%,卡介苗接种率99.35%,卡痕阳性率92.65%,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率98.40%,百白破疫苗全程接种率98.28%,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80.69 %,麻风(麻疹)疫苗接种率94.76%,麻腮(麻腮风)疫苗接种率 75.97%,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8.55%,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7.81%,乙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80.36%,乙脑疫苗第二针接种40.33%,甲肝疫苗接种率 80.26 %,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 89.25%,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接种率76.31%(见附件2)。多年来,全市逐级坚持了常规免疫报告制度,2009年以前实行双月报告制度,每年报告常规免疫报表6次以上,市疾控中心每次对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时发现了各县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6月,针对扩免新增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安排各县区对漏种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组织开展了查漏补种。

6、苗控传染病监测。按照免疫规划相关监测方案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了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每年完成了36次主动监测,并按时上报了主动监测报表。市县疾控中心每年对各级医疗机构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AEFI报

5 告情况进行了2次主动搜索,未发现漏报病例。2009年全市报告AFP21例,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发病率为2.94/10万,48小时调查率为100%,双份便采集合格率为85.7%,7天内便标本送检及时率90.5%,75天随访表送达率90.5%。报告疑似麻疹病例43例,全部进行了个案调查和采样监测,确诊5例,发病率为0.19/10万,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46/10万,采样后3天内送达率100%,48小时调查率100%。所有报告麻疹病例均为散发,并100%纳入麻疹专病报告系统管理。2009年开始,全市将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甲肝、乙肝、风疹等苗控传染病纳入疾病监测范围,定期进行分析,以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

7、宣传督导培训。我市多年以来坚持了市、县(区)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乡镇设立固定宣传牌、村级设立宣传板面、主要公路沿线刷写墙体标语的宣传模式,目前这种宣传模式已经初现成效,在促使疾控知识进村进社区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宣传免疫规划工作,使公众了解预防接种知识,每年4月25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预防接种宣传活动。市县卫生局逐级下发了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在县城城区主要街道设立了宣传资询点,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答疑问,宣传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各县(区)采取在县城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主要街道及各医疗卫生单位门前、集贸市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做宣传栏、设立宣传咨询点、散发宣传单等宣传手段向群众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在市、县电视台、陇东报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

6 传免疫规划知识,在村卫生所办黑板报、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形式进行宣传。每次宣传活动结束后,逐级都上报了宣传活动总结。2008年,市上统一印制下发了《致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向广大儿童家长宣传免疫规划政策及国家免疫程序,并在各接种点张贴了预防接种信息告示。2010年,各接种点将省上下发的预防接种公示画进行了张贴。

按照市卫生局要求,各县区制定了乡村公共卫生工作考核办法和公共卫生人员考核办法,逐级实行督导报告制度,即市级每季度1次、县级每2月1次、乡级每月1次的督导制度。每次督导都制定了督导计划,督导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反馈督导意见,并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对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级加强了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及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了免疫规划知识,提高了服务技能。每年市县级均要举办2期以上免疫规划知识培训班, 培训对象覆盖所有承担免疫规划及预防接种任务的卫生人员。2009年利用全市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的时机,对全市1486名村医进行了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坚持了乡村医生月例会制度,每次对免疫规划重点知识都进行了强化培训,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了工作人员责任心,增强了服务意识,规范了预防接种行为,确保了接种安全。

8、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按照《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

7 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全市加强了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对各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使其掌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的内容、程序及时限要求。市县疾控中心加强了主动监测,及时了解各接种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并将异常反应报告纳入疾控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2006年市县各级分别成立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2010年重新调整充实了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2009年全市报告AEFI17例,及时调查率100%,个案完整率100%,及时报告率76.47%。2010年5月报告1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病例,市县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了调查诊断,结合司法鉴定结论,最后诊断为预防接种偶合症,心脏病猝死。

9、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为了加快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进程,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创造条件,自行筹备用于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的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市县疾控中心负责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各医疗单位安装了预防接种信息化客户端软件。目前,全市应建立儿童信息化系统的接种单位136个,实际建立129个,覆盖率94.85%。已建立信息化系统的接种单位全部完成了2006年以来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免疫规划工作进展不平衡。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免疫规划工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乡村医生报酬及接种补助的兑现,使免疫规划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免疫规划工作

8 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是,部分县仍然存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免疫规划与其他卫生工作的关系,仍然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部分卫生行政部门不能积极协调落实免疫规划保障经费,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质量。一些乡镇卫生院防疫专干身兼数职,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免疫规划工作上,对村级预防接种点指导不力。目前有相当一部分60岁以上的村医仍然从事着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胜任当前的免疫规划工作。撤乡并镇后的卫生院缺乏项目支持,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明显落后于其他卫生院。至今还有个别村没有卫生所,甚至无人承担预防接种工作。个别村卫生所由于村医长期患病或外出,导致该村预防接种工作时断时续。

2、免疫规划工作经费不足。各级财政没有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各级疾控机构工作经费严重短缺,仅靠有限的业务收入难以推动免疫规划工作快速发展。与免疫规划有关的项目配套经费普遍没有得到落实,项目执行单位由于经费制约,影响了项目工作质量。

3、免疫规划工作资料不完善。通过核对预防接种卡、证及儿童信息化系统接种信息,多数接种点录入相符率比较低,突出表现为接种日期“卡证机”不一致。部分接种点卡证机信息记录不全,没有登记疫苗批号及接种部位。部分县没有明确乡村级免疫规划资料收集的内容,导致乡村级免疫规划资料收集不全。

4、扩免新增疫苗及加强免疫接种率普遍偏低。从接种率调查结

9 果可以看出,原基础 “五苗”接种率都达到了95%以上,扩免新增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下,乙脑疫苗第二针、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麻疹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80%以下。

5、冷链管理质量亟待提高。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没有制定冷链管理制度,县乡村疫苗使用缺乏计划性,一方面导致部分疫苗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认真开展应种对象调查摸底,使适龄对象不能按时接种疫苗。一些接种单位冷链温度监测流于形式,甚至储存疫苗的冰箱没有配臵温度计。部分疫苗管理员不熟悉疫苗存放的温度条件和出入库要求,致使有些疫苗由于储存不规范而失效。

6、预防接种告知制度尚待规范。目前,预防接种告知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接种人员多进行口头告知,无据可查。尤其村级接种点对如何进行接种前告知,尚不十分明确,接种前告知流于形式。

7、免疫规划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预防接种人员对扩大免疫规划程序、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内容、疫苗管理、接种率常规报告等知识掌握不够清楚,以至于出现了提前接种、扩免新增疫苗接种对象不清、疫苗使用与常规报告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部分接种人员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心存顾虑,报告处理不及时。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督导检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将逐一进行梳理,制定整改计划,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以推动全市免疫规划工作

10 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我市将以全省免疫规划大检查为契机,对自查、互查、抽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理分析,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措施,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免疫规划工作保障措施的落实。同时,将召开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免疫规划工作职责,提高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

二是各级将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免疫规划工作制度和流程。对目前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阶段、有计划的予以整改落实。

三是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尝试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由入户接种向集中定点接种的模式转变,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是逐级加大督导宣传培训力度,不仅要加大督导宣传培训的频次,而且要从提高工作质量上下功夫,要向技术性、规范化、制度化转变,以进一步提高全市免疫规划水平。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免疫规划

自查

报告 抄 送:省疾控中心 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年7月23日印发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3篇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 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 萨奇病毒A 组(CoxasckievirusA,CVA)的

2、

4、

5、

7、

9、

10、16型等,B 组(CoxasckievirusB,CVB)的

1、

2、

3、

4、5 型等;肠道病毒71 型(HumanEnterovirus71,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等。其中以EV71 及CVA16 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 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 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1 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 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 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3.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 病,以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 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 5~7 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三)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 天,平均3~5 天,病程一般为7~10 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 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 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四)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 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病例的治疗方法参考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 年版)》。

三、病例定义

(一)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 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 测做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 例:

1.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 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 和EV71 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

2.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CVA16 或EV71 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指包括CVA16 和EV71 等有明确证据表明可以导致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3.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急 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 倍或4 倍以上的升高。

(三)聚集性病例。

1 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手足 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四、疾病监测

(一)疫情报告。 1.个案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如为重症病例,请在“重症患者”处选择“是”;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请在“实验室结果”处选择相应的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信息。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 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 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 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二)病原学监测。

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 了解病原动态分布变化。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需采样。此外,以县(区)为单位,每月最少需采集5 例首次就诊的普通病例标本;当月县(区)病例总数少于5 例时,全部采样。以省(区、市)为单位,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每年至少采集20 对EV71 和10 对CVA16 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以阐明和分析EV71 和CVA16 感染后IgG 和IgM 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省(区、市)为单位,每月至少从手足口病病例中分离10株毒株并做血清型别鉴定,鉴定完成后并将毒株及鉴定结果于5 个工作日内报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测序条件的省份,可开展VP1 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进行基因定型,序列测定完成后将序列结果于5 个工作日内报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具备测序条件者,将毒株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序列测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于28 个工作日内反馈基因定型结果。所有病例的采样均由医疗机构完成,及时送至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检测机构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于24 小时内反馈给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结果后,于24 小时内对检测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进行订正,将其病例类型订正为“实验室诊断”,并在“实验室结果”处补填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信息。各种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详见《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附件1)。

(三)监测信息分析与反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每日对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浏览,及时 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审核、查重、订正等工作,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发病趋势,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时,要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定期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

五、预防控制

(一)现场调查处置。

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重症或死亡时,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处置。 1.流行病学调查。

(1)聚集性病例调查:了解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以分析流行因素,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要对首发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附件2)。 (2)重症或死亡病例调查:详细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发病就诊治疗过程、感染传播情况、病原检测结果,以分析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危险因素,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附件3)。调查结束后,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将结果录入统一数据库,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专题调查:根据当地手足口病疫情特点及流行特征,可开展专题调查,以了解当地的主要传播方式以及感染危险因素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专题调查的方案及其内容,应根据调查目的专门设计。

(4)医疗机构要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传染源的管理。

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 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

3.标本采集和检测。

(1)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要采集标本,可以采集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疱疹液、脑脊液、血清等,死亡病例还可采集脑、肺、肠淋巴结等组织标本。聚集性病例至少要采集2 例病例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

(2)医疗机构负责样本采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生物学标本的采集。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地的技术能力,对采集的标本开展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不具备技术条件时,及时送上级机构进行检测(附件1)。 4.消毒措施。

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消毒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方法参见《消毒技术规范》(2002 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附件4)。 5.健康教育。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在政府领导下,与当地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12320 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使5 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动员托幼机构老师和管理人员、儿童家长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控。与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病前1 周或发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 岁以下儿童,要对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二)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为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少聚集性病例,避免医院感染,各地要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 1.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 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 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 天;1 周内累计出现10 例及以上或3 个班级分别出现2 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 天;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3)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4)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5)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附件:1.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2.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4篇

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地、州级的疾病预防控制分支机构, 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传染病、疫苗与接种、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影响人们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预防和控制, 它的宗旨是创造健康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国家安全, 促进人民健康。

那么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工作应如何适应新常态下档案工作发展的要求, 为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

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在原黔西南州防疫站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 防疫站1965年成立, 至2001年更名为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年与黔西南州卫生监督所分离, 2012年又与黔西南州安龙疗养院、黔西南州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整合, 形成了集免疫规划、地方病、慢性病、艾滋病、麻风病、结核病、性病、职业卫生等等全方位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历史档案的归集整理和集中统一管理为单位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证。在中心领导的有力支持下, 不断完善档案设施, 不断发挥档案部门的主导和协调作用, 并且进一步不断提高单位科室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 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效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制度体系

《档案法》为我们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相应地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 为中心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按档案收集、整理条例, 单位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项目工作它是一个带有延续性的工作, 跨年延展, 很多项目病种资料是跟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项目检查督导同步, 因此, 跨年移交档案总跟科室工作产生矛盾, 每年3月前科室交来档案时一个督导检查项目还没有结束, 因此资料不全, 也不可能分两年存档, 并且很多数据还要参照上一年。

另外, 考虑科室先移交档案室档案, 再借出使用, 但资料的完整性又不能保证, 因此,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工作的顺利开展, 找不到一个完备的科学合理的办法, 我们只能在工作中不断调整, 在方便工作中不断改进, 使之为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三、积极助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新形式下, 档案数字化已提上日程。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 (录音、录像) 、数字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 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 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 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 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及时提供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高效、安全、保密、便于保管、资源共享等特点。

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 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 节省了占地空间, 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 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同时,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 并尽快提供利用。再有就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 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 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 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 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尤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 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 另外, 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 防止了部分档案遭篡改的行为。

档案数字化是我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迫切等待实现的任务, 它的实现将使我们对疾病宣传、疾病预防、疾病控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网络化管理将使疾病控制的资料信息跨国界、跨地区, 为人们研究疾病的产生、控制、预防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便利, 从而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整合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在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加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不断完善新旧档案归档建设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保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提高对档案利用率的认识, 加强档案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 不断探索出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 新形势下使档案工作不落后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程, 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第5篇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组织保障文明创建

中心历任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文明单位创建推进全面建设。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实行文明创建党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 完善创建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一级抓一级、人人有目标工作机制, 多层面学习创建标准, 领会内涵, 落实领导班子模范带头、督办提升和中层干部齐抓共管、合力创建及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创建责任, 浓厚全员认知、团结协作、共建共享、创优为民的和谐创建局面, 全面领导和督办提升创建成效。实行目标管理机制。对照指标制定实施、层层分解创建工作规划、测评标准任务分解表等管理目标, 各科室、各支部全力以赴做到测评标准落实要实、迎查内容准备要精、相关问题整改要硬、争创资料对标要优的环环相扣、步步深化的管控要求。严格监督考核机制。按照创、查、考、改思路, 坚持把创建工作成效作为考评先进科室、先进支部、优秀工作者、优秀党员的重要依据, 创建绩效挂钩评优奖励、职务晋升、晋级聘任资格条件, 以干争创, 以查促创, 以考推创, 以改助创, 强化责任感, 浓厚领导示创、职工联创氛围, 夯实业务硬功, 促进全面建设, 为文明行风树起带好头放好样。

二、丰富载体, 提升形象, 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提升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民形象, 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蔚然成风。依托结对帮扶服务率先。采取“派驻专家、定向交流, 划拨资金、援助设备, 送技上门、培训提高, 专项扶持、考核验收”等方法, 全力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新疆伊犁州、四川绵阳市、青海海南州及宿迁市、涟水县、睢宁县、盱眙县、句容市等薄弱市县, 以点带面, 稳步推进, 创出“携带项目、协作共进、资源同享、全面帮扶”新时代支边创业双赢模式, 有力促进受援地区疾控事业发展。签订省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协议书, 全力支持省定经济薄弱村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英庄村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健康科普教育促进、健康小屋步道、慢病示范区创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 援助省委省政府帮扶革命老区淮阴区抗日英烈82烈士殉难地刘老庄乡卫生院免疫规划数字化接种设备, 丰富了“弘扬白求恩精神, 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时代内涵。依托志愿活动服务率先。发挥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势, 支部、工会、团委等组建劳模、党团员、巾帼标兵、青年、专家骨干志愿服务团队, 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 常态化进社区、赴企业、驻广场、到学校, 清理紫金山垃圾“虎凤蝶”绿色生活、免费安装麻风残疾者假肢春风行动、义助邳州市残疾人希望之家、节假日慰问福利院敬老院孤寡老人, 在拓展为民服务载体、助人为乐争优中全方位多途径培育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 升华人生职业道德价值。依托最佳党日服务率先。支部与时俱进坚持和丰富组织活动内涵形式, “接续捐资助学, 志在圆梦大学”“送健康崇善扶老, 走基层结对惠民”“资金技术来扶持, 调研指导解难题”“倾听基层心声, 践行群众路线”“走基层听民意, 做一天防保医生”“行动起来, 向‘零’艾滋迈进”“服务基层促发展, 建强队伍树形象”“监测气候变化, 保护人类健康”“肩起卫生应急使命, 服务田湾核能发展”等主题“最佳党日”, 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为社区解难题, 用心倾听群众呼声, 以情感化教育团队, 凭技服务城乡健康。依托青年文明号服务率先。发挥全国、省和省级机关青年文明号品牌作用。针对居民、企业需求, 开展问卷调查、疾病筛查、危害干预、咨询体检、检测监护、现场采样、病人访视、免疫接种、风险评估等, 宣传健康理念, 科普防控措施, 提高基层履职技能和居民健康管理能力, 实现党和政府公共卫生服务广覆盖普惠性, 创建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服务率先品牌。

三、教育培塑, 宏扬正气, 提高德礼风尚素养

汲取弘扬中华民族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优秀道德文化精华, 积极融入服务人民健康大业。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培育新风。以“我读我写我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 凝聚疾控正能量”系列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主题集体党课等为切入点, 卫生防病实践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引导人、感化人、培养人, 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 迸发涌流党员干部群众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和工作观推动“四个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能动性, 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弘扬正能量, 树立新形象。深化公民道德教育。道德讲堂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每季度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宣传身边人抗击人感染H7N9禽流感、4.20雅安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等感人事迹。推荐宣传百名医德之星、十佳医德标兵等社会看得见、群众感受到的疾控人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埋头苦干、敬业奉献为民健康服务典型事迹和精神风貌, 学习好人, 争做好事, 实现理想信念不滑坡、职业道德不软化、工作标准不降低, 浓厚疾控兴我荣、疾控衰我辱的氛围, 达到“理”与“行”高度切合。深化文明有礼风尚教育。支部党建“三会一课”融合工会、团委和文明风尚传播志愿队抓宣教、重评议、巧引导、纠失范的积极力量, 观看励志电影, 楼层张贴中华文化名言警句, 耳濡目染树新风扬正气, 推动职工科学发展向上攀登、服务健康向下扎根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文明水准的提升。

四、凝心聚力, 打造硬功, 服务江苏率先进程

党政工团妇密切协作, 以多形式文体卫活动为抓手, 合力建设疾控文化, 倍增幸福中心效应。党的建设坚持首位。遵循“教育先行、监督同步、执纪从严和激发活力”要求, 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八项制度、组织生活“一本手册、两套记录、八类资料”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思想汇报卡制度和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把好党员发展, 改选配强支委, 考核党建指标, 查纠存在问题, 稳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创新力, 实现“党员素质更高、组织堡垒更强、党群关系更好、发展步伐更快”党建目标, 巩固党委主抓、纪委监督、支部创优、党员争先长效机制。理论学教效果扎实。坚持最新理论武装头脑, 真学真懂, 指导工作。党委 (纪委) 年度工作意见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学用, 季度挂网党委中心组、支部政治理论学教计划, 重视发挥党委、党办、支部和党小组教育网络引导党员干部用党的最新理论解难释疑热点问题成效, 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技能竞赛提升能力。按照丰富活动载体提升履职综合素质指导思想, 坚持把万人普法知识竞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高血压防治知识小品竞赛及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防治技能竞赛同部署协同抓, 通过融合多形式多层面比赛, 掀起以赛促学、以学促练、以练促干热潮, 形成勤学理论、苦练技能、夯实素养、服务健康的浓厚氛围。文化活动氛围浓厚。文化是促进事业发展的灵魂, 更是凝炼文明行风的阵地。突出“和谐、发展、共享”主旋律, 组织“中国梦健康梦幸福梦”卫生好声音比赛、节日文艺汇演、诗歌朗诵比赛、主题党课教育、书画摄影比赛展览、红色主旋律经典影片展播、党员承诺践行风采、红歌联唱打擂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营造生动活泼、履职尽责的和谐氛围, 锤炼健康向上职业精神和理想信念。健康生活精彩纷呈。工会、团委等实施职工健康信息筛查表、两个“健康加油站”、专家养生知识讲座、甲状腺检查、健康减重大赛等关爱工程, 经常组织足球、篮球等球类及登山、太极拳、环湖健身行、健康促进俱乐部活动与比赛, 丰富文体生活, 强身健体, 增进交流, 展现江苏疾控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自加压力, 筑牢基石, 弘扬廉洁敬业作风

夯实民主、科学、法治科学发展与全面建管基石。以人为本民主公开。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和“以职工为主人”重点, 党风廉政建设实行综合目标责任制和行风廉政建设双重责任制, 每年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凡涉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决策、职工切身利益事宜, 均保障职工当家作主政治权利。全面丰富拓展政务公开内容, 向社会公开服务指南、办事流程、岗位职责、制度规范、服务价格、便民措施、服务公约, 向职工公开重大决策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福利分配方案、财务预算决算、人员聘任选用、重大科研课题、纪检党务工作, 公开廉政、维权、举报、监督主任信箱、热线电话, 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畅通来访接访、投诉信访机制与实时处理渠道, 群众来访信访及时办结率100%。科学管理有序高效。从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学习教育、人才培养激励、项目规范管理等方面稳步推进智能信息化科学管理体系向纵深发展。组织制修定2013版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SOP) , 完善岗位考核两级管理制度。应急处置会商与调度视频会议平台覆盖全省, 上联国家, 下通市县, 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综合办公平台融合固定资产、档案、OA办公等网络审批功能, 实现一站式登录, 节约高效。法治宣教廉洁履职。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 管控高危风险关口。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制度作用, 网站开通提醒警示教育短信平台和纪检监察行风专栏, 季度遴选廉政教育内容和播放系列教育片, 中层干部理论集训和警示教育课堂搬到南京监狱, 打牢遏制职务犯罪思想防线, 长期与南京市鼓楼区检察院合作, 预防工程违法犯罪。落实重点岗位轮岗内审机制, 监督排除基建、总务、财务廉政风险重点。按照阳光采购制度与程序监督招标议标, 盯牢采购关键环节, 解决苗头于萌芽。构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中心。

六、美化环境, 献力环保, 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均衡发展。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健全卫生管理评比制度, 新建健身房, 积极开展同创文明城市、环境美化大赛、公共场所禁烟活动, 督查办公场所卫生、职工餐厅卫生管理、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绿化合同, 保持内外环境优美整洁。执行节能安全环保规章。认真执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要求, 无害化规范化达标处理实验室废弃污水污物, 多措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压减办公耗材、水电气等资源消耗。加强消防演练和安全检查, 防患未然。持续指导创建无烟单位。全省率先建成无烟单位, 获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中国控烟先进单位”称号, 2010年指导市县级疾控中心建成无烟单位, 推进全省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无烟单位, 配合爱卫办多形式检查通报控烟活动, 媒体宣传控烟举措成效, 彰显良好的社会效益典范。

七、优质服务, 为民健康, 着力保障科学发展

围绕新一轮卫生改革发展大局, 紧扣“以人为本、协作带动、整体提能、持久共进”建管目标, 努力实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疾控精神。规范检测, 全力提供产品技术服务。实验室建设资质与服务能力始终处于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前三。作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卫生部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获得国家认可委颁发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和证书等23种, 国家认可健康相关产品检验能力14大类1041项。3年来, 积极向社会提供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消毒杀虫产品等检验检测服务, 科学规范及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7000余份, 技术支持服务企业产品研发和生产。通过主任信箱、廉政信箱、维权信箱、走访客户等途径调查社会、客户满意度, 参加省卫生计生委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连年赢得服务对象好评, 群众整体满意度96.7%, 2010-2014年没有接到一起社会投诉举报, 展示了江苏疾控风采。淬炼队伍, 跃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依托省级疾控中心唯一率先建成“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和“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两支国家级应急队伍, 发扬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优良作风, 不断完善应急保障、监测预警、现场处置和综合检测能力, 处置各类不明原因突发事件直接参与率100%。加快提升卫生应急现代化水平, 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第2届亚青会、南京青奥会卫生应急保障和4.20芦山强烈地震、5.12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救援、对口支援赢得各方赞誉。放大传帮带体系效能, 扩大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市、区) 辐射面, 整体联动全省卫生应急能力, 展现江苏卫生良好形象。全力以赴, 克难攻坚各类疫情防控。建成国家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江苏省卫生数据中心。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模式卫生部推广全国。指导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四川猪链、太湖蓝藻暴发、9.14汤山投毒、婴幼儿毒奶粉、小龙虾、毒胶囊、瘦肉精、地沟油、日本核辐射泄露、5.7南京Ⅱ类放射源丢失等事件, 研制蓝藻污染监测方案成为国家处理北戴河藻类污染重要参考, 南京市家庭聚集性人感染H5N1禽流感重大疫情应对经验卫生部推向全国。新建检测方法成功检出各类暴发疫源和中毒毒物。强化培训、积极储备2014年3月以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技能, 通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 全力做好南京青奥会期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奋起拼搏, 应用科研培训成果显著。紧扣国家传染病防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十二五”省科教兴卫工程、中心“科教兴业工程”抓业务能力培训, 著作权与专利申请、应用研究成果、国际学术交流连年攀升, 3年来获批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96项, 其中国家级34项、省级62项;培训各级专业技术人员14682人次;国家级技能培训和带教进修项目连年攀升、辐射全国, 部省好评如潮;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7项, 各占中心成立以来获批项目总数的64%和89%;组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4次, 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学术交流13人次, 特别是《柳叶刀》全球执行总编先后2次应邀在中心开办“柳叶刀在中国”和“疫苗转化研究”讲座, 极大开拓了中心乃至全省卫生医疗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视野。卫生部肠道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国内领先。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24项, 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科技厅项目13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8项, 其中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专业技术论文798篇, 跃升了省级现代化疾控中心科研、监测、检测、应急、防控实力, 实现了疾控目标和社会效益双增。疫苗临床评价中心国内一流。作为国家疫苗质量管理体系七大组成部分的疫苗临床评价, 中心疫苗临床评价所为国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作出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1986年以来, 完成疫苗临床评价项目106项。目前上市27种疾病疫苗, 中心评价了24种, 其中国家第1类新型疫苗有幽门螺旋杆菌、戊型肝炎、人类乳头瘤病毒、H5N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炭疽、肠道病毒71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四价) 8种。发表疫苗临床评价科研SCI论文38篇, 连续7年发表论文在《柳叶刀》6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5篇, 多次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卫生部部长陈竺表扬, 极大保障促进全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础。履职尽责, 疾病防控绩效各方公认。国家和省级各类重大疾病防控项目完成率高于95%。全国率先打造省级传染病区域中心实验室检测监测、溯源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网络。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位居全国前三, 流感监测指标全国第一。获原卫生部全国结核病工作先进集体。包揽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管理、抗病毒治疗和病毒感染者/病人个案流调质量奖, 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率先实现免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化, 异常反应监测敏感性报告率全国领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惠及全省适龄儿童, 消除脊灰和白喉, 贡献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 获国家卫计委表扬。全省动态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受到国家表彰, 获国际戒烟竞赛中国赛区组织奖和全国伤害医院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监测干预健康各类危害因素,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建成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认可的全国唯一省食品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实验室网络, 高位巩固全国省级疾控中心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危害评价领先地位, 贡献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凝心聚力谋发展, 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心将继续瞄准“全国一流、和谐奋进”奋斗目标, 切实履行疾控机构七大职能, 不断强化业务素质, 深入落实服务为民各项举措, 勤勉实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疾控精神, 规范执行国家卫生防病法律法规, 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征程中再创佳绩, 献力中国梦健康江苏篇章。

摘要:江苏省疾控中心坚持以党的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推进全面建设, 实行目标管理, 严格监督考核, 领导班子督办提升, 中层干部合力创建, 全体职工群策群力, 创建氛围浓厚。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和“以职工为主人”两个重点, 做到以人为本民主公开, 促进管理科学高效, 深化法治江苏建设。

上一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下一篇: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