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

2022-09-13

第一篇:化工厂案例分析答案

化工厂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岗位: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氯气属于(C)

A.易燃气体B.易爆气体C.剧毒气体D.压缩气体

2、装卸盐酸或盐酸醋酸混合酸时,储罐放空要(A)

A. 打开B.关闭C.半开D.根据储罐实际压力决定

3、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D ),乙炔瓶与明火间距不小于()。

A.5米、8米B.7米、10米 C.5米、7米D.5米、 10米

4、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B)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度进行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A.1米B.2米C.3米D.4米

5、高处作业必须(B)

A.戴防毒面具B.系安全带C.穿皮鞋D.以上都不对

6、下面属于氧气呼吸器正确使用方法的是(C)

A.将旋阀上提,戴上面罩;B.将旋阀上提,顺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C.将旋阀上提,逆时针旋转一圈,按几次手动补给,以排除器内废气,正确带好腰带、背带,戴上面罩;D.以上都不对。

7、石棉尘埃对人体的哪种器官有危害?( C)

A..胃部B..手部C..肺部

8、特种作业人员须经(A)合格取得操作许可证者,方可上岗。

A..专业技术培训考试B..领导考评C..文化考试

9、口对口人工呼吸(成人)每分钟(B)次。

A.10一12次B.16一18次C.18-24次

10、如果工作人员穿着潮湿的衣服工作可能带来的危险是(A)。

A.触电B.火灾C.爆炸

11、穿着拖鞋进入车间工作会导致(C)。

A.行动敏捷B.方便舒适C.脚部受伤

1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13、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B)。

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 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

14、通过合理调节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是防止(A)作业的有效手段。

A. 高温 B.低温 C.冷水 D.危险化学品

15、(C)工作环境是不适合进行电焊的。

A.空气流通B.干燥寒冷C.炎热而潮湿

二、多项选择题

2、氧气钢瓶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A.D.)混合存放。

A.乙炔钢瓶B.氩气钢瓶C.氮气钢瓶D.液化气瓶

3、下面属于AHG-2型氧气呼吸器结构的是(B.C.D.)

A. 滤毒罐B. 气囊C. 清净罐D. 氧气瓶

4、发生触电现场急救的正确方法有(A.C.D.)

A.应将触电者脱离电源B.在未切断电源前,可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

C.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抬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

D.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与就近医院联系,以便及时协助指导抢救。

三、判断题

1、有毒化学品致死量越大,其毒性越大。(×)

2、液蜡是易燃易爆的液体。(×)

3、氯气本身不可燃,可以助燃。(√)

4、通氯岗位必须配备氧气呼吸器,三氯化铝岗位和氯化石蜡岗位可以不配备氧气呼吸器。(×)

5、不准酒后上班,更不可在班中饮酒。(√)

6、干粉灭火器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5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

7、钳工作业时,严禁带压检修,不许在容器、管道带压的情况下扭紧或拆卸固件。( √ )

8、焊接工作完毕后,应检查和清理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9、发现重大隐患立即按程序上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0、急性皮肤中毒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禁止用热水。并且冲洗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简答题

1、使用气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正确操作,禁止撞击;远离明火,防止受热;专瓶专用,留有余压;维护保养,定期检验。

2、操作工的六个严格是什么?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严格执行巡回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3、处理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答:⑴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⑵ 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⑶ 没有制定出事故防范措施不放过;

⑷ 事故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4、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什么?

答: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的个人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防护用品和一般防护用品。

5、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⑴ 迅速组织抢救力量,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⑵ 切断毒物来源;

⑶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⑷ 促进生命器官功能的恢复;

⑸ 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

6、包装前为什么要佩带好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答:包装含有氯气气体和冲地时产生的烟雾,主要是氯化氢气体溶解于空气中的水份后产生的盐酸酸雾,少量盐酸对人体危害远远小于氯气的危害,起着帮助消化食物的作用,当然摄入大量盐酸后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主要是腐蚀皮肤和组织,吸入的酸雾对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形成刺激,引起流泪、咳嗽等症状。因此,包装时一定要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以减轻酸雾对人体的危害。

7、生产工艺设备的跑、冒、滴、漏的十大危害是什么?

答:毒害气体、损害人体、污染水源、腐蚀设备、引起爆炸、

造成火灾、增加消耗、危害农业、毁坏建筑、影响厂容。

第二篇:化工厂新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黑龙江豪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员工安全培训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2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

4

5

6

7.化工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安全色中红色表示禁止;黄色表示警告;蓝色表示指令;绿色表示提示。

9.灭火器压力表指针处于绿色区域时表示可以正常使用。

10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定的打“×”。)

1.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2.违法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可以警告、罚款或十日以下拘留。(√)

3.因醉酒导致伤亡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4.实行劳动保护就是保护劳动生产力。(√)

5.能引起火灾爆炸的主要火源有明火、摩擦、撞击、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点击火花等。(√)

6.进入生产厂区不准抽烟,不准闲杂人员入内。(√)

7.在有毒性气体存在的作业场所,可以用纱布替代过滤式防毒口罩。(×)

8.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员工安全教育。(×)

9.进入容器设备时可以不佩戴防护用品。(×)

10.员工可以拒绝违章的不安全指挥。(√)

11.如果皮肤上有伤口,很多毒物可以直接侵入血液。(√)

12.车间消防栓前可以堆放物品。(×) 13.火灾致命的主要原因是窒息。(√) 14.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以气体、蒸汽、雾、烟和粉尘五种形态污染车间空气。

(√)

15.企业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要抓安全。(√)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使用干粉灭火器时,人应该站在A.上风位B.下风位C.任意位置

2.使用灭火器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A.上部B.中部C.根部

3.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导致事故发生的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管理上的缺陷 D.人、机、环境的危险性

4.高空作业安全带的使用方法是A.低挂高用B. 平挂平用C.高挂低用

5.“三不伤害”是指A.不伤害自己B.不伤害他人C.不被他人伤害 D.不伤害动物

6.爆炸分为哪三种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核爆炸D.气体爆炸 E.液体爆炸

7.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A.4月B. 6月C.12月

8.以下哪几项不能认定为工伤A.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B.醉酒导致伤亡的 C.自残或自杀的D.患职业病的

四、问答题(第1题12分,第2题14分,共26分。) 1.操作工的“六个严格”是指什么内容? 答:操作工的“六个严格”是指

( A )( C ) ABCD)( C )(ABC)(ABC)( B )(ABC)(

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操作(法)票;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2.简单描述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 (1)撕去铅封, (2)拔掉保险销,

(3)一手握住喷筒对准火焰,一手按下压把功拉起圆环。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喷射前最好将灭火器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但喷射时不能倒置,应站在上风一侧使用;

(2)在保障人身安全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火场;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前一定去掉保险装置;使用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时,一只手一定要握紧软管前部喷嘴后再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

(3)灭液体火(汽油、酒精等)时不能直接喷射液面,要由近向远,在液面上10厘米左右快速摆动,覆盖燃烧面切割火焰;

(4)灭火器存放时不能靠近热源或日晒,防止作为喷射干粉剂动力的二氧化碳受热自喷,并注意防潮,防止干粉剂结块。

第三篇: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生产工艺本身具有危险性

化工企业生产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的还具有腐蚀性,复杂的工艺流程,操作控制要求严格等特点,对安全生产构成十分不利的因素。因而,应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2、未按要求进行设计建设

有些企业在改扩建过程中,未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3、企业安全管理不善,安全生产无保障

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车间之间、岗位之间必须有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因而对企业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严格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4、设备技术状况差,失修严重

化工生产所涉设备多,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管线之间关联密切,一环套一环,每台设备在生产时都必须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5、员工素质差,违章违纪现象严重

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责任心的教育,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要坚决调离化工生产操作岗位。对员工违章违纪必须严肃处理。

6、组织制度不落实

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必须从组织机构到安全设施、安全网络、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各方面都落实到实处。

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案例

一、贵州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2人受伤(其中1人严重烧伤),6个储罐被摧毁。事故发生后,省安监局分管负责人立即率有关有关处室人员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初步调查分析,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为防范类似事故发生,现将事故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要求通报如下: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240吨、杂醇油约30吨)。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黔西南州、兴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事故未对环境造成影响,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影响十分恶劣。

(二)事故原因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设,委托湖北省宜都市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4个精甲醇储罐,1个杂醇油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施工单位缺乏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施工中严重违规违章作业。施工人员在未对储罐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置的情况下,违规将精甲醇c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管,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同时又严重违规违章在罐旁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没有严格履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动火作业审批程序,最终引发事故。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施工作业管理不到位,在施工单位资质已过期的情况下,企业仍委托其进行施工作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生产、施工交叉作业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位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基本安全知识。

3、地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有待加强。虽然经过百日安全督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企业存在的管理混乱、严重违规违章等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地方安监部门应加强监管,将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三)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对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现场危害以及存在严重违规违章行为的施工作业要立即责令立即停工整顿并进行处罚。

2、督促、监督企业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企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教育培训到位;危险区域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到位;交叉作业的统一管理到位;动火、入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的票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危险区域施工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责令停止建设,并给予处罚。

3、各地要立即将本通报转发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各级监管部门,督促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组织企业立即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对自查自纠工作不落实、走过场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4、各级安监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5、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以及应急能力。

6、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工作,严格外来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二、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9月11日16时,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空分车间682氧气装瓶站休息室,因违章吸烟致3人被烧死,重伤1人,轻伤2人。

11日16时许,因该厂空分车间的氧气不合格,不能装瓶,682氧气装瓶站的6名工人将室内的压缩机空气吹洗出口阀打开放空后,便集中在休息室内学习。18时50分,1名工人在点香烟时,火柴在富氧中剧烈燃烧,该工人随即将火柴扔在地上用脚踩,火焰即由裤脚向上蔓延,另1名工人见状急忙协助其进行扑救,不料自己身上也着起火来,倾刻之间室内烟火弥漫,有2名工人破窗逃出。班长、点烟的工人和1名工人夺门而出,协助灭火的那名工人因惊慌失措未将门拉开而烧死在休息室内,班长和点烟的工人因烧伤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1名工人因惊恐过度精神失常,其它2人轻伤。

(二)事故原因

1、空分车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委托苏联设计的,原设计中氧气装瓶站压缩机岗位没有室外放空管线,而是利用室内压缩机一段入口的空气吹洗的出口阀做放空阀,只能将氧气排在室内,事故当时氧气放空达3小时,室内氧气浓度高。

2、操作人员违反该厂有关安全的规定,在非吸烟点的空分车间682氧气装瓶站休息室内吸烟,加之职工缺乏安全防火知识,对富氧燃烧认识不足,以致扩大了灾情。

3、氧气装瓶站休息室的门不符合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门向内开,致在紧急情况下,不便撤离。

(三)防范措施

1、增设室外氧气放空管,将室内压缩机一段入口原放空处加盲板。

2、组织检查厂内所有危险岗位的门窗,将方向不符者均改成疏散方向。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禁止在非吸烟区吸烟,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使广大职工了解本厂、本岗位易燃易爆、助燃、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及防护措施。

三、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一)事故经过

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液氨和氨气扩散后覆盖约200棵树和约7000平方米的农田作物均被毁。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

1、液氨储罐制造质量低劣。该储罐的纵、环焊缝均未开坡口,所有的焊缝均未焊透,10毫米厚的钢板,熔合深度乎均为4毫米,X光拍片检查,全部不合格,该罐原是一台固定式容器,由毫州市化肥厂自行改制为汽车储罐。但因无整体底座,无法与汽车车厢连接,而且只装了压力表和安全阀,其他附件均未安装。

2、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混乱。该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过检查,厂方对罐体质量情况一无所知。爆炸前,罐体上已出现多处裂纹,有的裂纹距外表面仅1毫米。

3、充装违反规定。充装前未进行检查,充装时也没有进行称重,充装没有记录,计量仅凭估计,不能保证充装量小于规定值。

4、违反危险品运输规定。未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危险品运输许可证,也未遵守严禁危险品运输通过人口稠密地区的规定。

(三)防范措施

1、对压力容器开展深入地安全大检查。对制造质量低劣的存有安全隐患的压力容器,要采取严格措施进行处理,缺陷严重的要坚决停用。对超期未检验的压力容器要进行检验,对自行改造的压力容器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更新。新压力容器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必须由具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制造,以杜绝质量低劣的压力容器投入使用。

2、严格危险品的运输。运输危险品必须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并应按指定的时间和行驶路线运输,以避免发生事故和扩大事故的危害程度。

3、严格液化气体的充装管理。充装前必须对储存容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不能充装。充装时要认真计量,防止过量充装。

四、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大化集团公司前身是河南省中原化肥厂(建于1985年),1997年改制成立。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合成氨30万吨/年、尿素52万吨/年、复合肥30万吨/年、三聚氰胺6万吨/年等。

大化集团公司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的施工建设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和河南省第二建设公司共同承包。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又将该工程气化装置15单元设备内件安装转包给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2008年2月23日上午8时左右,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安排对气化装置的煤灰过滤器(S1504)内部进行除锈作业。在没有对作 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进入煤灰过滤器进行作业,约l0点30分左右, 1名作业人员窒息晕倒坠落作业容器底部,在施救过程中另外3名作业人员相继窒息晕倒在作业容器内。随后赶来的救援人员在向该煤灰过滤器中注入空气后,将4 名受伤人员救出,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煤灰过滤器(S1504)下部与煤灰储罐(V1505)连接管线上有一膨胀节,膨胀节设有 吹扫氮气管线。2月22日装置外购液氮气化用于磨煤机单机试车。液氮用完后,氮气储罐(V3052,容积为200m3)中仍有0.9MPa的压力。2月 23日在调试氮气储罐(V3052)的控制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打开,使氮气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S1504)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 线,由于该吹扫氮气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没有关闭,另一个因阀内存有施工遗留杂物而关闭不严,氮气窜入煤灰过滤器中,导致煤灰过滤器内氧含量迅速减少, 造成正在进行除锈作业的人员窒息晕倒。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事故暴露出的问题:这是一起典型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因试车过程安全管理不严,严重违反安全作业规程引发的较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施工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安全管理还存在明显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1、施工单位山东华显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弛,严重违章作业。该公司对装置引入氮气后进入设备作业的风险认识不 够,在安排煤灰过滤器(S1504)内部除锈作业前,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在作业人员遇险后,盲目施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2、大化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大化集团公司在年产30万吨甲醇建设项目试车引入氮气后,防止氮气窒息的安 全管理措施不落实,没有严格界定引入氮气的范围,采取可靠的措施与周围系统隔离;装置引入氮气后对施工单位进入设备内部作业要求和安全把关不严,试车调试 组织不严密、不科学,仪表调试安全措施不落实。

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作业人员严重违章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佩戴防护用具情况下冒险施救,导致事故发生及人员伤亡扩大。

另外,事故还暴露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施工层层转包的问题。

(三)防范措施

1、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和执行;

2、深入开展作业过程的风险分析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3、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救援防护设备,对有危害的场所要检测,查明真相,正确选择、带好个人防护用具并加强监护;

4、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5、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培训和演练。

五、山西化工厂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4年8月10日下午2点40分,山西省一个民营化工厂的碳酸钡车间的三名工人对脱硫罐进行清洗,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名工人先下罐清洗,一下去就昏倒了,上面两名工人看见后,立即下去救人,下去后也昏倒。此时,车间主任赶到,戴上防毒面具后下去,救出三名中毒工人,立即拨打120,下午3点30分左右送到医院治疗。

(二)事故原因

从这起中毒案件中可以看到,该企业在几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卫生安全问题。(1)用人单位没有对工人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工人没有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是导致这起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没有严格的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工人盲目作业。

(三)防范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首先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管理者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职业卫生工作,使用人单位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中赋予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

2、用人单位要加强安全管理。用人单位要有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只看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工人的身体健康及相关的权益,在管理机构中没有任何机构负责职业卫生工作,因此没有相应的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更不可能对现场的职业危害进行定期的监测,也没有人对工人进行岗前及在岗中的职业培训,导致工人没有对所接触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和知识,这是现在很多企业频繁发生职业中毒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化工企业应当有较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及预案。应急救援在中毒事故发生后,对减少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起中毒事故中,如能在第一时间对中毒人员实施救治,两名死亡的中毒患者有生还的可能,如:上风向安置患者,脱去患者所有衣物,阻止硫化氢的继续吸收;供氧,以改善急性中毒患者的缺氧状态等。

3、加大执法力度作为国家的监督执法机构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类似的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及早发现,及时纠正,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给邓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并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以防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总结:

1、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为我们敲响安全的警钟,只有安全警钟长鸣,才能职工家庭幸福。

2、上面这些事故都是由于疏忽大意、管理不严等原因所造成的,只要我们时刻心系安全,用安全的行为约束自己,影响他人,这些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3、我们企业对安全的要求:

观念:决定我们的意识; 意识:强化我们的责任; 责任:规范我们的行为; 行为:表现我们的素质; 责质:决定我们的命运。

全体员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掌握安全技能,严格管理,精心操作,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生产。

第四篇:某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5年2月24日下午,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二醇二甲醚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引起附近成品仓库起火。事故发生后,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大火在1小时后被扑灭。

事故发生后,该市于25日在事故现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根据省安委会授权,政府成立了事故联合调查组,对该事故展开调查。此次事故造成6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0.44万元。

二、事故性质及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最终认定这是一起因企业违法建设、违规投产、违章操作,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力而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一)事故直接原因

在生产乙二醇二甲醚的醇钠反应阶段,由于加料速度快,导致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而现场操作人员错误地打开了醇钠反应釜的闸阀,导致氢气从反应釜内高速冲出,高速流动的氢气产生了静电火花,引发了空间气体爆炸。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一是发生事故的车间的工程项目未依法办理立项审批和工程建设的相关许可,在有关部门下发停工通知单后继续违法施工,埋下了事故隐患。二是化工厂违规试产,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化工厂在新建车间试产前,未制订开车方案、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投产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急处置不当,酿成大祸。三是化工厂劳动组织不合理,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管理薄弱。四是事故发生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违法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不细,监督检查不力。

第五篇: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一 事故概况

??? 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天生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忽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 二 事故分析?

??? 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进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天生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 1. 直接原因? ??? (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根据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 ??? 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 ??? 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 ??? 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 ??? 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职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熟悉不足情况下,急于求成,判定失误,凭借以前操纵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与空气接触并振动,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搅动和振动了液氯储罐中的三氯化氮,导致了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

2. 间接原因? ??? (1)该厂压力容器设备治理混乱,技术档案资料不全。2台氯液气分离器未见任何技术资料和检验报告。发生事故冷凝器1996年3月投进使用,2001年1月才进行首次检验,但未进行耐压实验。也无近2年维修、保养和检查记录,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及早发现采取措施。? ??? (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2004年2月12日,团体分司与该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该厂未能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相关单位。? ??? (3)安全生产整改监视检查不力。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团体公司与该厂固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能认真从治理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责任追究上,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有关责任职员未能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另外,整改措施不到位监视检查力度不够,以致于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未能有效的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加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直到“4?16”事故发生时尚未配备。? ??? 三 事故简评

??? 此次事故直接原因因氯冷凝器列管腐蚀泄漏,含高浓度铵的盐水进进液氯系统,天生极易爆炸的三氯化氮且迅速富集,以及人为处理措施不当所致,但人为的因素不是主导因素。此次事故表明对三氯化氮爆炸的处理,确实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该厂氯化钙盐水10多年未更换也未进行过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天生了大量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为爆炸留下隐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厂安全动火规定下一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