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

2023-03-18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讯工程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保证了信息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主要对通讯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类型进行阐述,重点分析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以期提高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质量与应用效果。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应用

1.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内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十分密切, 进一步促进了通信事业的发展,而通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传输技术的使用。传输技术作为通信网络的平台,承载着较多的业务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信息时代下,手机用户逐渐增多,通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为了给手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网络,而传输网络就能满足用户在通信中的各种需求,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技术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2.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类型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输技术在通讯工程中也得到完善。传统的通信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调制,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还必须保证通讯工程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具有矛盾性,导致传统通信工程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下通信系统的需求。因此,必须对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

2.1 MSTP系统

MSTP系统(多生成树协议)是在 SDH(同步数字体系)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展而来的新型通信传输技术,并将 SDH 技术作为传输系统的核心。STP 系统吸收了SDP 技术的优势,系统在 PDH(准同步数字系列)、交叉能力以及SDH 技术业务的接口工作中都有非常优异的表现。MSTP系统不仅能将数据信息业务进行整合与汇集,满足手机用户对功能的需求;还可以为通讯工程提供LSP(分层服务提供程序)与ATM(异步传输模式)等多种功能服务。

2.2 WDM系统

WDM(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完善了光纤频率带宽的使用效率,同时WDM技术也是一个波分复用系统。从系统的本质来说,WDM技术系统在同样的时间下,进行不同的波长信号傳输,高效的实现通讯技术对光信号的传输。

2.3 PTN系统

随着电信行业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3G 网络的建立,PTN(分组传送网)技术也在应用中逐渐发展起来。PTN系统和传输技术相比,PTN系统具有很强的统计复用功能,主要是应用于3G数据业务传送。现阶段,PTN 传输技术服务主要是将同质类型的网络进行互联和传送,进而实现异质网络之间的互通[1]。

3.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情况

3.1本地传输中的应用

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在本地传输应用中,在传输的节点上有较大的差异,传输技术的节点安置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手地理环境的影响,而SDH 技术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受到光纤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地传输和长途干线相比,本地传输网容量较小,所以利用WDM技术能够提高传输的效率;此外,环网的连接也能有效的减少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如果通信技术设备需要升级,就应有效的挖掘中等波长的应用潜力,并选择科学的应用WDM系统,加之,WDM系统的容量干线比较大,所以人们更容易接受。

3.2长途传输系统中传输技术的应用

同步数字体系(SDH)拥有强大的通讯网络管理系统与同步复用能力,大多数的手机用户对同步数字体系持有好评。同步数字体系主要把信息结构等级、帧结构以及传输网结构规定的非常明确。SDH在帧结构中安排了许多的OAM(操作、管理、维护)比特,进而使传输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管能力,与现有的网络系统兼容,并容纳新的业务信号。SDH无论在城域网还是本地网的传输应用中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同步数字体系也有很大的缺陷,由于采用电域复用,SDH只能处理较接近手机用户的信号,对大量数据无法进行快速的传输与应用[2]。

目前,长途传输系统中的WDM体系已经成为国内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但以IP为代表的业务也在不断的成长壮大中,传统的通信工程承载技术很难与新时代下的通讯技术需求相适应,必然会导致信息技术的变革。这种形势下,运行商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自动交换光网络设备方面,并把WDM与SDH相结合。大力建设全光传送和交换网络,建成高速率、高质量、安全性较高的传输系统,向国内外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传输带宽,促进长途传输网络的发展需求。

3.3本地骨干传输网络中传输技术的应用

从本地骨干传输网络的传输技术上来看, 传输网络的主要节点,一般在县、市的中心部位,与长途传输网络的传输节点基本一致,本地骨干传输网络和长途干线不同的是,本地干线的容量较大,使用WDM系统,不仅能降低通信工程的传输成本,还能为通讯工程技术提供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没有EDFA,传输网络则可以采用环网连接,这样能够把传输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DWDM系统时,需要对传输网络进行技术扩展,这样主要是为了降低使用成分,为骨干传输网络提供更大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加DWDM系统的支持种类。

通信工程师在收集与汇集数据时,一般是采用DWDM技术,对光纤技术、骨干层管道资源进行网络传输网络,传输维护人员要实时以监控网络传输运行为重点,不断更新陈旧的维护方法,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不断完善与优化传输网络系统。

3.4未来网络中的应用

分组传送网技术在未来的信息网络发展中,主要是应用于城域网,实现优质客户和移动回传接入的虚拟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网络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维护好2G网络的同时,重点发展3G网络,并使3G网络成为网络应该的普遍趋势。PTN 网络技术不仅适用于2G网络的相应接口,同时也支持3G网络的多种接口。与此同时,分组传送网技的容量与多业务传送平台同档的产品容量相比更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无线宽带对传输技术的发展需求。

应用PTN信息技术建立的网络,在实现移动回传的同时,还能降低消耗的容量;此外,大量的带宽还可以为质量高的优质用户组件与接入虚拟网络技术。专有网络正逐渐转向IP网络技术,所以把积极引入PTN组建的虚拟网,能够确保网络传输承载的高效性。虚拟网的带宽配置比较灵活,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TDM系统相同,更有便于传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PTN传输技术能够对传统接口的支持保持连续的服务,同时利用原先的网络技术逐渐扩大新型网络的覆盖范围,PTN 传输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减少企业网络传输技术的使用成本,还进一步提高了传输带宽的可靠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输技术的应用注入全新的活力,通讯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通讯工程的传输技术,促进了通信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的优化与完善,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未来的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拥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对于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进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国内经济发展对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海军.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研究[J].信息通讯,2015,6(6):180.

[2]宋伟德.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研究(上),2015,2:133.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特征与应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和智能技术的传播,以及现代社会环境的条件下,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今后,它们的应用应更加广泛,并趋向于应用形式的多样化。更广泛地认识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1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作为现代最典型、最新的技术形式,可以融入广泛的领域,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有效整合分析相关信息,加快所有数据的处理速度,一般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应用将改善系统中的数据处理,优化系统,然后直接对加工结果作出反应,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支持生产创造了更方便的条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必须围绕现代化的过程和概念,充分强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网络的优势,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控制,促进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多数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系统似乎包括电子商务、通信、自动化。然而,鉴于目前电子资讯科技现代化的进展,必须不断加以改善和更新,明确它们的应用价值和应用要素,并确保更有效地与它们的项目结合。因此,现代电子机械技术作为生产与经济的纽带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合理使用和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2电子资讯科技应用的真正价值

2.1促进现代化和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越来越突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作为先进技术的核心要素,在实际应用中广泛融入各个领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化、智能化和共享优势相结合的优势,为了使这项技术更全面的现代化,能为不同的科技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许多产业现代发展的动力。

2.2提高企业监管水平

在逐步引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打破了企业以往的控制模式,而且降低了管理的整体难度,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实现多个程序的自动化控制,引进新型软件和现代技术,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计算机设备实施有效的信息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使管理人員能够监控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控制水平.

3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

3.1数字特性

通信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作的关键技术要素是将信息内容转化为更直接、更易理解的数字内容,以及日后有关技术人员应加强研究,以文字或图像传递资料。更多样化和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同时,可以降低人工管理成本,防止员工专业问题带来的风险。

3.2智能功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智能化是支持创新活动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参与实现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人工智能越来越受欢迎,它可以通过系统仿真取代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创造更舒适的环境,特别是自动化数据处理,更加准确完整的智能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手工操作的效率,结果不准确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智能化是主要特征之一。

3.3集成特性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由于存储中的某些信息没有特定的模式,使得数据非常混乱,如果你想快速区分某些法律,你可以使用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统一整合,确定并细分所需数据,完成数据结构的完整性和规律性,便于调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标准化,将数据整合到不同的结构中,使共享更加突出。同时,在应用该技术时,必须注意信息的安全性。

4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4.1智能测试

考虑到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智能性,能够对城市交通环境状况进行及时监测,并利用智能技术提高精度监测并确保所获得的结果具有更可靠的参考价值,并依赖于智能测试,完成各种信息集成和处理要素的工作,并确定具体的决策方向。在此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智能系统能够独立分类和加密,与数据库建立良好的连接,有关人士可按特定要求从资料储存库取得所需资料,这也能很好地体现电气信息技术的优势。此外,智能测试工作可以在特定的状态下进行系统测试,为了能够应对一些突发情况,防止信息丢失、被盗等。此外,实施阶段亦可完成预测,提高工作效率。

4.2工业应用

首先,可以保证工业生产的质量。信息与工业的融合加快了工业生产的信息化进程,这得益于自动化工具的引入,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工输入成本,也可以避免人工操作中的错误,可以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二是要加强工程生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生产率低下的问题,使生产过程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并在机械生产水平上,提高了零件的精度、性能和质量,使生产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4.3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必须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作为基石,促进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并查明应用中的问题和改进。在政策层面,必须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构,以确保有效的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健康运行。从企业自身来看,还需要进行内部优化,为信息系统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应用环境,以提高升级水平。

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提高信息现代化水平,必须明确技术应用的意义,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科技创造,技术创新,带动信息相关产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常秀山.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5(12):230.

[2]张沛裕.探析现代化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J].门窗,2014(11):429.

[3]李云龙,席颖琦.浅谈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93.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部署 4G

载波聚合是LTE-A中的关键技术。为了满足单用户峰值速率和系统容量提升的要求,一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系统传输带宽。因此LTE-Advanced系统引入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也就是CA(Carrier…Aggregation,载波聚合)。CA技术可以将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如图12-1所示。终端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CA功能可以支持连续或非连续载波聚合,每个载波最大可以使用的资源是110个RB。每个用户在每个载波上使用独立的HARQ实体,每个传输块只能映射到特定的一个载波上。每个载波上面的PDCCH信道相互独立,可以重用R8版本的设计,使用每个载波的PDCCH为每个载波的PDSCH和PUSCH信道分配资源。也可以使用CIF域利用一个载波上的PDCCH信道调度多个载波的上下行资源分配。全球不同区域的运营商会有不同的LTE频谱分配,因此也就有不同的载波聚合的频段组合需求。目前在3GPPRAN4小组中有非常多的载波聚合频段组合正在讨论,主要是确定为满足不同CA频段组合工作时基站和终端需要达到的射频指标。

载波聚合的频段组合方式由运营商拥有的频谱资源所决定。目前,载波聚合主要用于两个载波间下行方向的聚合。中国移动不仅在…LTE…用户规模上占据上升,还在…TD-LTE…频谱资源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用户规模相对较小,频谱资源则相对短缺,但这两家运营商在…TD-LTE…频谱资源上都各具有…40…MHz…的频谱资源,可以借助…LTE…FDD…和…LTE…TDD载波…聚…合,与…中…国…移…动…进…行…抗…衡,争…夺…高…端…4G市场中国移动总共拥有…TD-LTE…频段…130…MHz,分别在1.8GHz…频段拥有…20MHz,2.3…GHz…拥有…50MHz,B41频段(…2.…6GHz)…拥有…60…MHz…的频谱资源。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对…2.6GHz…的…D+D…频段、F+D…频段以及室内的…E+E…频段进行了两个载波的聚合试验,最高峰值速率可达到…230…Mbit…/s,试验效果均符合预期。随着2G…和…3G…的用户向…4G…转移、4G…网络的成熟度以及终端的支持,中国移动还可以考虑对其拥有的其他频段资源如…B39(…TD-SCDMA)…、B34(…TD-SCDMA)…以及…B3(GSM)…和…B8(GSM)…频谱重新分配,用于部署…4G…网络并进行载波聚合升级…4G…+…。

由于成员载波通过不同频率在空间传播中有不同的路径损耗,因此每个成员载波的覆盖区域将是不同的,不同的成员载波具有不同的服务区域。针对成员载波不同的频率聚合方式,载波聚合技术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次只考虑…2…个成员载波的情况,2…个成员载波分别为…CC1,CC2;…C1,C2…為分别对应两个小区,部署方式主要为以下…5…种方案:…方案1,是一种典型的部署方案,基站天线部署同一基站,采用共天馈或连续天馈方式,不同成员载波的天线波束方向和模型都要一致,且…CC1,CC2载波成员设置同一频段的连续或相近频率,使两个小区覆盖基本相同的区域,处在重叠覆盖区域的用户可以同时收到两个小区的信号,进行载波聚合。方案…2,两个成员载波…CC1,CC2一般处在不同的频带上,具有较大的频率间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同频段信号传播的路径损耗不同的特性,频率高的载波信号路径损耗大,处于高频段小区…C2的覆盖范围比低频段小区…C1的覆盖范围小,CA只在载波重叠覆盖区域允许更高的用户吞吐量,而在小区边缘,则只有一个载波成员…CC1…提供小区服务方案…3,两个成员载波…CC1和…CC2共基站部署,CC1和…CC2使用不同的频段,成员载波对应天线的波束方向和模型不同,C1的小区边缘和…C2的小区中心区域相重叠,在重叠覆盖区域可支持…CA,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小区边缘速率和吞吐量。方案…4,宏小区…C1…提供主要覆盖区域,在业务热点区域,采用部署远程连接射频单元(RRH)…CC2的小区用于改善热点区域吞吐量,RRH通过光纤连接到基站,从而实现宏站…C1…和…RRHC2小区载波聚合,进一步提高系统吞吐量,且…RRH设备成本低廉,有效降低部署成本。方案…5,是对方案…2…的一个补充,在小区覆盖边缘区域部署一个频率选择中继器(…设置跟…CC2…相同的频点)…,这样就扩展了成员载波…CC2的覆盖范围,扩大了C1与C2的重叠覆盖区域,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

参 考 文 献

[1]張琨,宾凌,杨勇.中国电信LTE载波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16,(12):36-40.

[2]路玮,李轶群,李佳俊,贺琳,王蕴实.载波聚合终端技术研究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6,(09):29-32.

[3]金勇,方志林.载波聚合技术在4G+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16,(09):62-66+88.

[4]黄蓉,李福昌.中国联通载波聚合部署方案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6,(04):17-21.

[5]唐萍,谢文佳.LTEAdvance载波聚合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场景分析[J].科技资讯,2015,(31):18-19.

[6]袁林伟.载波聚合资源分配及调度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到目前为止,国内通信工程的科技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语音服务、网上服务以及数据业务等。而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能够实现各行业和相关领域中信息数据共享,还能够使社会发展获得最大效益,因此,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不可或缺。鉴于此,文章对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运用以及发展进行分析,也给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有线传输技术;通信工程;应用;发展;分析

在通信技术中,分为有线传输及无线传输技术,而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有线传输占关键地位。其优势在于:传输速度快、信号稳定。因此,通信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使用有线传输技术,可有效改善客户网络情况,获得更高清的视频,提高客户体验度。其在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用处也非常重要,由此可见,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运用中的关键性。

1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情况

1.1 同轴电缆传输技术

目前为止,有线传输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即为同轴电缆传输技术,其也是运用最广的传输技术。同轴电缆指的是选择适当的金属芯(铜亦或铜合金),按照传输的需求选择截面积,将其用作传输有线信道,然后使用刚度更好的材料对其外围进行保护,并在传输活动中大量使用。同轴电缆能够有效提升电磁波传输的效率,并且优势明显。同轴电缆频带宽度优于其他的有线传输,其最大值可达到10GH。当前,各种高频的反馈信号以及电视信号都使用的是同轴电缆。具体工作过程中,不同的通信段以及数据输出和发送端均可大致保持一致,确保传输信道顺畅。该技术相对成熟,并且简单易操作,很适合在大规模信息工程中使用。但其也有一定不足之處:抗干扰力不强,传输端以及接收端频率需要保证高度相同,因此,同轴电缆传输技术还有极大的发展前景[1]。

1.2 本地骨干线网

目前,国内有线传输技术当中,能够实现通信资源优化配置的技术为SDH和ASON,这类技术能够保证网络资源足够,且运行顺畅,运行过程中,ASON能够充分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采用本地骨干网线进行连接,能够实现短距离内获得很好的输送效果,与此同时,还有助于通信工程的维护。在本地骨干网线当中融入有线传输的相关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建设成本,因为光纤的成本较低,并且,其在传输的过程中有很强的稳定性,可使安装后会发生的风险大大降低。不过,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容量偏小。由于其容量偏小,在运行过程中便会对传输信号有一定制约,最后造成整体传输效果不佳。

1.3 长途干线网

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单纯地使用SDH的方式并不能够达到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因此,长途干线网相关费用便会有所增加。将WDM和长途干线网进行结合,能够很好地优化资源配置,给SDH带来更大的传输容量,使得信号传输效果更佳。将DWDM和ASON进行结合,也可以使网络系统相关功能进一步增强,使得信号传输更佳灵活和便捷。信息通信工程内,采用ASON技术的关键在于实现单区域控制。若要达到同步数字体系,应当于单区域控制的主管网内采用智能集中空网,一次来实现复杂的管理及运行,并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优异的运行成果,也可在通信工程中采用自动交换的网络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能够看到通信工程当中数据传输的形式,其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和长途干线的运用有紧密联系,因此,需要加强有线传输技术,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才可达到提高信息灵活性和稳定性的效果,同时确保信息安全[2]。

1.4 高精准同步传输技术

5G网络的到来,对人们生活有极大的影响,5G网络中,全面的人性化服务可给人们提供更舒适的体验,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极大保障。由于其覆盖的面积更广,覆盖程度也越来越完善,其也被称作物联网时代。5G网络的到来,可把公共卫生间以及变电设施等链接起来,若发生不好的情况,便能通过网络将信息传输至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可进行及时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给相关人员减轻工作压力。有了高精准的同步传输技术,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而言,也就有了更高的工作标准,因此,部分人工逐渐被取代,因此,要在这样的社会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网络技术水平。

1.5 多入多出的天线技术

多入多出的天线技术就是对信号强弱进行有效监测,一般而言,信号强弱与天线数量成正比,使用MIMO程序,可有效提升信道容积,还能让其呈现成倍增长的模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信号输送稳定。此前的无线通信工程里有运用过该技术,因此,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已经被证实,并逐渐完善。该技术的运用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天线的大量使用占据了更多系统空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外界很多因素均无法进行准确估测,但是,能够将天线数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

1.6 光纤传输技术

国内经常使用的有线传输技术还包括光纤传输技术,其能够实现信号的高频低损传输。光纤传输的优势为:有很长的传输距离,其抗干扰力较强。目前,光纤传输技术常用于海外通信以及国防通信等领域,对其使用,很好地达到了长距离通信的目的[3]。

2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体会

2.1 优化了通信工程的信息技术

通信工程当中,电缆和光纤均属于介质,其能够将相关设备进行连接,进而确保信号输送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在给通信工程进行升级时,需不断进行线路优化,在对有线传输技术进行更新时,应当将业务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设备的特点对通信线路进行布置。实施划分时,应当明确所有的任务,确保信号稳定且安全。待业务稳定之后,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设备区域进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给相关部门升级提供方便,保证信号传输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工程线路优化的重点即为通信网络的结构,对管辖区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考虑,最后构建出安全稳定的传输线路。通信网络中,设备的控制力和光缆线路相关联,所以,需将关注点置于网络结构上,并根据设备相关业务优化线路,采取有效的方式对设备性能进行探究,并制定出最佳的通信技术。规划过程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可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保证通信系统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2.2 面向多元化发展

有线传输技术内存在不同类型传输技术,其原理以及形式也不相同,如此看来,其传递方式有一定差异,所以,有线传输技术呈现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有线传输技术中,多元化发展方式能够满足多种信号输送的不同需求,使建设成本得到降低,进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社会稳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通信工程中对有线传输技术的运用,可将该技术多样化形式展现出来。总而言之,有线传输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会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并在产品外观上呈现不断缩小的形式,以此来推动通信工程不断发展的同时,还能使相关网络更加高效和便捷[4]。

2.3 发展商业化

就目前的发展形式而言,有线传输技术的运用逐渐趨向于商业化,并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对其成本进行控制,实现资源整合,也能够达到有线传输技术的运用目的。通信工程在不断发展,因此,对有线传输技术的完善更能够满足人类通信需求,可见,其商业化发展趋势属于必然。特别是对光纤传播技术的大量使用,以及发展过程中对本地骨干线网络技术的运用,均使传输成本增加,大大加快了有线传输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这也是对传统技术的一种突破,实现了创新,加快了商业化。

2.4 和NISTP的结合

将有线传输技术和NISTP相结合,能够实现智能化,同时降低相应的成本,信号在传输时也会更加安全可靠。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若将ASON技术和NISTP相结合,便能实现智能连接,达到智能化管理和多元化运行,使通信工程的运营更加高效便捷。

2.5 强化5G基站设备,拓宽5G网的运用

首先,对电源及机柜的优化。相较于4G而言,5G基站供电水平更高,其于电源市场的价值高达300多亿。就机柜而言,其包含通信用户的机柜以及网络综合柜等,对于这些的生产和研发,已经趋向于环保、精准和周密的方向,正是这样的优势,给有线传输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温控设备优化。温控设备主要应用在机房内,其目的是给数据中心相关环节提供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并且,伴随5G网络的发展,运营商在进行机房设计时不断向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前进,这对于增加新的基站也有一定保障。最后,雷电防护。雷雨天气,相关建筑物被击中,且损及内部时,进行雷电防护可有效阻拦电流,降低最终的损害程度,减少相应的损失[5]。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信息通信相关工程也得以快速发展,因此,通信工程需进一步探索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通信工程中运用有线传输技术,对其发展有很大的意义。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有线传输技术相关功能也会逐渐增加,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有助于通信工程实现安全、稳定、便捷运营。

参考文献:

[1]王槐文.探究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科学与信息化,2020,(17):22

[2]王南.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与改进[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8):640

[3]陈俊.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运用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2):82-83

[4]刘爽.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20,22(12):22

[5]司绍伟,李书日.浅谈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J].数字通信世界,2020,(6):122,128

通信工程新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得到加快,工程建设项目相应增多,工程测量的精确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质量。社会进步及科技飞速发展,促进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发挥了其较大优势。文章围绕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性、现代测绘技术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以后工程建设测量中新技术的运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现代测绘;工程测量;特点;应用

社会的进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提升,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GPS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运用,促进工程测量技术逐步趋向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等特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程建设测绘水平发展提升。

1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及特点

1.1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依托新型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以最新的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信息化系统为核心,通过相关配套的技术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新型工程测绘系统。它是传统技术与新型科技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之大成。

工程建设中经常会用到测绘技术,它是一项集综合性、科学性、系统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为整个工程建设中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研究、论证,后期方案的制订及工程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保障。是整个工程建设设计与具体施工的基础。它具体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周边具体的环境特征、前期的工程预算等等。在工程的水文条件测绘中不仅包括建设项目中的水文特征,还有周边河流、地下水层、山川等多方面环境特征的总和。地质方面的测绘包含建设项目的土质特点、土层结构、地容地貌、地标结构、海拔高度等,如果建设项目是曾未开发过的地段,测绘的内容还要详细,如工程建设中各项数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保障因素、工程建设的强度及难度、工程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都要通过专业测绘,通过科学准确的数据来分析论证,而这些科学的数据准确性与测绘技术息息相关。现代测绘技术保障了测绘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也较好解决了传统测绘中人工操作的强度及难度问题。

1.2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特点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是智能化。现代测绘技术由传统以人工为主向自动化方式转变,由人工观测、记录、计算、分析、制图等,转变为电子化操作,在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及绘图等方面,基本上都是自动化完成,速度也很快的,实践表明,新型智能化机器人在1 s内可完成自动寻找并测绘近千个目标,是人工测绘所达不到的。

其次是实用性。现代测绘技术将最新的科技与测绘融入一体,并通过较为先进的3S、激光仪等手段,快速及时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大大提升测绘及工程建设的效率,在工程建设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再次是综合化。科学技术逐步向综合性趋势发展,测绘学科也由传统的单项测量、图纸绘制逐渐发展成一项集测绘、分析、论证、绘图等于一体,并将现代数学、经济学、信息学、通讯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等融入其中,形成系统性、科学性、应用性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2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工程建设项目实践中,许多新型现代测绘技术得到探索与应用,实践表明,以下几种新技术呈现出更科学、全面、准确的特性。

2.1 数字化成图技术

传统的工程测量要将多种渠道获取的大量数据逐一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再确定绘图的具体位置,工作量大且非常复杂,稍有一点数据差错都会造成图的重新绘制,数字化成图技术以准确、全面、高效等特点成为现代测绘技术重要部分,并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

数字化成图技术首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整个工程的整体情况、地形特征、周边要素等综合测绘,在特定的屏幕中模拟工程的具体状况,给人以直观、具体、生动、全面、清晰、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其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非常方便,在维护及更新方面也容易操作,可以随时进行升级、维护,体现新产品的易操作、功能强、升级快等优势。应用空间前景广阔。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测绘、绘图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进行规划设计的比对,很容易对方案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研究,从而大大提升设计及绘图的速度及科学化程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2.2 GPS测量技术

GPS测量技术以其高精确度、高速度、高性能等特点,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对大地控制网点的测绘、工程变形监测、国土地形地貌测绘等方面大展身手。首先是精确的定位性。与传统的定位方式相比,GPS的定位系统更准确。研究数据表明,在100~150 km的范围内定位的精确度在7~10 m,持续进行1 h以上的测绘,数据误差能够控制在1 mm,与传统的测量方式比,精确度大大提升。其次是操作更为简单。GPS 测绘技术通过更为直观、简约化的画面,使操作更简单,简化了其操作过程,一方面减少了劳动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就是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如观测速率大大提升,在20 km范围以内的目标进行测算时,以前要用到30 min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不用20 min就能完成,并且强大的功能提高了测绘数据的准确程度。

2.3 数字摄影技术

数字摄影是先将观测的目标进行摄影,并将影像实时发送到操作终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预定设计的一种新技术。它是运用高精度摄像机与测量仪有机结合,对测绘目标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形成特定的三维立体数据,这些三维数据能将物体的真实特征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并在视频界面中形成特定的模型视觉效果。

尤其是航空摄影主要针对一些大型的工程,如在峡谷、盆地、山脉等特殊的地段进行测绘,并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效果比较明显。一方面可以克服因地势原因的诸多困难,还能对地段测绘提供相对真实可靠的测绘数据,为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图纸的绘制等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

2.4 GIS 技术

GIS 新技术是以最新遥感卫星等现代化技术作为基础,对测量目标进行动态式、过程化数据测量,并通过图像方式将测量结果展示的一种测绘技术。这种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有机统一结合,通过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分析、汇总,并形成一定的图例,给人以直观、清晰、全面、系统的视觉效果,更能全面的掌握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并且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测量,还能很好的对周边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行有效的掌控,更好的促进对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状况的把握。

2.5 RS(遥感)技术

RS现代测绘技术以其时效性强、综合面广等许多优势,在工程建设中得到较好的运用。这种技术突出特点是可以大面积进行实地观测,从中得到大量的数据,可以适用于许多类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在实际工程测量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3 结 语

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为工程建设中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前期规划与设计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努力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更好的促进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光芒.新测绘技术在现代测量中的应用研[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

[2] 张军波.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6).

[3] 郝保红.测绘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4,(1).

[4] 常贵忠.试述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

[5] 周红梅.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

上一篇: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下一篇:信息与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