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自动化论文范文

2024-02-07

办公自动化论文范文第1篇

一、 办公自动化的特点

办公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之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的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辅助决策能力,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办公自动化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便捷是不言而喻的,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智能化。面向日常事务处理,辅助人们完成智能性劳动,如:汉字识别,对公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层处理,辅助决策及处理意外等。②集成化。软硬件及网络产品的集成,人与系统的集成,单一办公系统同社会公众信息系统的集成,组成了“无缝集成”的开放式系统。③多媒体化。包括对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综合处理,及各类信息通过数据通讯网,在计算机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化处理。以往的办公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埋没了人类的智慧和潜能,使人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手工处理那些繁杂、重复的工作,手工处理的延时和差错,这正是现代化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弊端。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工具代替手工作业,无疑是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办公自动化对以往的办公方式的变革,正是适应了人类的普遍需求,也顺应了技术发展的潮流。

二、 合理利用办公自动化对现代办公室工作效能的有效促进

电子计算机在办公室中的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可用于计划、物资、生产、人事及劳动工资、行政管理等方面。在计划管理方面,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日常工作计划管理的极大好处,主要体现在对日常工作计划质量大幅提高;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管理,能促使计划快速完成;能精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对预计结果能准确作出预测;同时,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在办公物资、生产管理方面,合理地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达到有效地对物资的流通、存储进行信息控制管理,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能够完整记录各种物资本身情况及存储情况,变动和查询都很方便,大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使损耗大大降低。在人事及劳动工资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可以对本单位的所有人员实行有效的档案管理,可以随时调用每个工作人员的档案记录情况,清楚地了解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工作履历、劳动业绩,以及爱好、特长,从而做到对每个人用其所长,发挥最大积极性,节约资源的同时更便于管理操作,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准确性大大提高。在行政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可以把管理者从事务中解放出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 办公自动化在办公室管理中的有效、合理应用

办公自动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如何利用办公自动化来应对办公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极大地提高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使得我们在工作中能很好地实现文字处理、信息传递、存贮与检索的现代化,避免办公自动化为我们的工作带来的弊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践、探索,以使得我们在工作中处理办公事务时灵活高效。

(1)更新观念,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水平。在很多人眼里,办公自动化主要是处理一些公文、收发电子邮件,实现纸面作业计算机化。殊不知,办公自动化大有学问,涉及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各行各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实现办公自动化,运用新的办公手段,实现高效的办公管理,就要求办公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与技能,它对办公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如不迅速提高信息化业务素质,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就不能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将会被淘汰。特别是现在提出的无纸化办公,OA系统的出现,对现代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企业单位已经完全进入到了网络化办公的时代,文件的收发、传阅、执行完全靠计算机来完成,如没有过硬的信息办公自动化素质,就会在办公室工作中出现种种失误,使工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处理。所以,要推进办公自动化,首先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接受新的信息技术,加快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尽快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对办公自动化的认识,走出认为办公自动化不如手工、纸笔、容易出错、安全性不高的误区。我们要确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而且必须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电子公文知识、操作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立和实施办公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提供保障。

(2)加强科学管理理念。办公自动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办公活动。它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而物化人类思维中科学管理的内容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关键,它体现管理智慧,并能真正意义上去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应作出严格规定。注重办公工作的科学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结合。从领导分工、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绩效等方面加强管理,做到职、权、责有机结合,提高办公自动化的应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3)加强技术不断创新,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从最初的汉字输入、字处理、排版编辑、查询检索等单机应用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系统,通过联网将个体办公工作系统联成一个群体办公系统,再通过远程网络将多个系统联结成更大范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多媒体技术是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又一趋势,办公自动化系统引入多媒体技术,使之处理语音、图形、图像功能加强,更能够满足办公要求,提高办公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同时网络的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当今各行各业对信息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因而对信息的存储和保密也就更加重视。然而,病毒的破坏、黑客的入侵等都将对系统信息以致命的打击。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中要不断完善、创新,使办公自动化能更好更安全地服务于我们。

四、 办公自动化的前景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取决于办公活动的需求和实现这种需求的可能性。如何把最新的技术用于办公,去适应未来的办公模式,是办公自动化研究的任务。办公自动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因此办公自动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把人们从繁重、机械、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已成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迫切要求。因此,有效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使部门内部成为一个庞大办公室,各个部门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协作,便于明确每个部门及个人的职能,使之发挥更大的功效,服务于现代人类。

知识经济的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多格局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应该是更好地为知识管理服务,它的建设是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其建设和应用不仅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和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西安教育电视台)

办公自动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目标,并阐述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给出了一个结合C/S和Web技术的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实例;对中小企业建设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Web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大公司和大企业凭着雄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建立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竞争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为了适应信息革命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正打算或正在建立符合企业特色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较差,而且员工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同时,其经济实力并不雄厚,不可能像政府或大公司、大企业那样进行大量投资建设信息系统。那么,中小企业应如何建设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本文以采用一种结合C/S和Web的方式开发的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例讨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用户需求分析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需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以确定系统目标,这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

中小企业需要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在功能上对系统的需求却是全面的。大体可分为:一方面是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为主的方式,与其他员工交流各种信息,基于工作流的方式实现诸如请假申请、物品申领审批过程;员工管理、个人日程安排,各种图书资料的查阅等日常办公功能。另一方面则是面向公司办公业务方面的业务管理功能。即完全采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办公业务,使企业内部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交流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既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又可以实现群体协同工作。

在软、硬件方面对系统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软硬件配置较差;而且资金实力并不雄厚。所以其对硬件的配置要求是尽可能的低,对软件配置的要求则是系统最好是基于日常办公软件如OFFICE系列上的应用系统,这样既不用花大量资金添置软件,员工又较容易学会使用应用系统。

在开发方式上对系统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有限,应着重考虑投入/产出比问题。一般商业软件无法满足上面的要求,而从基础语言开始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更不现实;因此利用现有软件进行改进,即二次开发,通过对几个商业化软件功能进行修改、增删和开发来实现中小企业建立具有自身个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来将各个功能集成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系统。即通过两次开发的方式来实现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提高效率的目的。

3 系统设计

系统基本目标:

(1)实现办公规范化和制度化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办公自动化起步较慢,大多数还停留在使用没有联网的计算机和MS Office系列应用软件来提高个人办公效率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办公方式远没有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因此,中小企业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要使办公方式规范化和制度化。即企业办公基于工作流,完全采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办公业务,使企业内部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共享、交流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既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又可以实现群体协同工作;同时又能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断发展壮大。

(2)管理多种数据类型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但其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所包括的范围应该是整个日常办公和部分企业业务。因此,其数据量相对大企业、大公司虽然比较少。但是其数据类型并不会比大企业、大公司少,不仅包括日常办公所产生的各种数据,还要包括业务办公所产生的各种数据,有些中小企业业务数据涉及大量的图形数据;这些数据既有规范的、结构化数据,又有不规范的、非结构化数据,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就是要科学地管理这些各种类型的数据,实现各种数据的“无缝”链接,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3)系统设计的先进性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在开发出来时在技术上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当时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先进水平,这样才能使系统在建成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因技术的落后而需要大规模的调整,并且能够跟随着逐步的升级而保持整个系统的先进性。同时要求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能太高,运行速度要快。因为中小企业从经济实力上无法大量投资去购置高档硬件、软件,短时间内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经常变化、人员经常流动。系统应能够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应具有可扩展性、易升级性和开放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一个采用Web技术和C/S结合方式开发的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实例分析了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这种方式既发挥了Web技术的优势,使信息流转、信息发布、查询和维护更加方便;系统的功能扩展和规模扩展更加便利:系统开发速度更快、开发成本更低;又发挥了C/S结构有利于大数据量(如图形数据)的传输的优点。这种开发方式更加贴近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也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既满足中小企业对日常办公的需要,又满足其对业务办公的部分需求。另外,采用这种开发方式充分考虑了投入/产出比,节约了成本。而且,采用这种开发方式开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充升级功能,能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办公自动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逐步在高校得以应用,并且已经成为高校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的因素和问题。本文结合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及本单位的实际,就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议

1 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降低管理成本

推行办公自动化,实行网上协同办公,实现文件收发、报送、分发等办公业务的自动化,可以取消或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大大减少了纸、墨等的消耗,降低管理成本,缩减办公经费开支。其次缩短了文件流转的时间,简化了办公程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1.2 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高校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信息量大而复杂,它不仅涉及一般企事业单位管理必须有的信息(如档案、财务、人事和资产等信息)而且还涉及到教学、科研和学位等方面的信息。而办公自动化处理的对象就是信息,因此用过办公自动化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办公的效率。

其次,在高校管理中,每项工作都有其相对规范的办理过程、有专门的工作流程机制、部门和人员,但又有一定的交叉性,而往往在交叉范围内由于人为因素太多,造成工作的延误和疏漏。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办公的效率。

1.3 实现信息共享,增强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高校领导的根本任务是就是要做出科学的决策,而充分占有信息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集合,是决策的支持系统和处理工具。由于全面实施了办公自动化,使信息渠道更加通畅,领导的决策更加迅速科学。同时,办公系统的自动化也利于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的评议,实施过程的监督,从而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2 高校办公自动化具体内容与要求

2.1 内容方面

就教务系统来说具体包括学生个人成绩查询、课程安排、学习资源、档案信息、网上选课等。就行政办公系统来说,具体包括会议通知、文件发布、校园新闻简讯发布、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通讯等。就后勤保障系统来说包括校园一卡通、安全监控、门禁系统、水电交费充值等。这些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基本内容,也高校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2.2 对系统的要求

高校办公自动化要求具有易操作性、实用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及时更新升级能力。高校若不具备研发能力或不需要自主研发,可以参照行业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购适合自己的软件,并进而建立起实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上要注意功能区分,注意权限设置、注意数据采集与维护,把办公自动化建设当作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核心来抓,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需要。

2.3 对操纵人员的要求

高校办公自动化属于高校精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使用上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这需要操纵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主动学习相关技能,更新知识结构,熟悉操纵流程。由于办公自动化在系统构建上日趋精细,这要求操纵人员必须做到工作细心、乐于钻研、操作熟练,减少出错概率,增加办公自动化实用效率,将人与系统更好匹配起来,发挥软件的最大功用。

3 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PC机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为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建设创造了条件,承载办公自动化建设的计算机的数量在逐步增加,这也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但在办公系统软件配置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使用的通讯应用软件不是很完善,使得系统操作起来不够方便。

3.2 人员素质

随着教育的推进,办公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但高校推行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一些系部的办公人员对实行办公自动化的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办公方式的影响,一些人员还是习惯用传统的办公模式,不主动去接受新的办公模式。

3.3 管理维护

随着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功能的增加,高校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要求高校的办公自动化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这也给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由于各高校在办公自动化建设中管理和经验欠缺,办公自动化并为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因此,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以及严格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方面还有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平台。

3.4 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办公区域化的发展,一些高校的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已趋于全球的网络化,这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保证信息传播的安全是目前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4 对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4.1 领导重视,更新设备及软件

各级领导应认识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把办公自动化建设与现代的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同时,对现有的设备和软件进行更新。结合本校的实际来开发办公管理软件,对于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不实用的功能模块予以删除,以提高软件的使用效率。

4.2 加强培訓,提高办公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否推进的关键因素是人,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发挥不仅离不开人,而且必须在人的干预和控制下才能实现。因此,提高办公人员的素质是必要和紧迫的。办公自动化的培训工作要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内容应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操所、信息安全等方面。可以采用考核与奖励相结合的制度,对考核成绩优秀的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广大教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步伐。

4.3 加强管理,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高效运行

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推进,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置工作愈显重要。由领导牵头,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成立一个专业管理、从事开发、提供服务的部门,负责管理高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制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规划,制定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和技术平台。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储备一定的人才,瞄准新技术,注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升级。

4.4 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全

为了维护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技术方面的工作,如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即当系统监测到入侵信息后就发出报警,从而减少对网络的威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即在数据库、物理设备、服务器的数据上采取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智军.加强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措施[J].教研教改,2009(3).

[2] 赵育莹.高校办公自动化势在必行[J].科技与管理,2001(2).

[3] 卢建红.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发展及制约因素探讨[J].文教资料,2006(13).

办公自动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近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基础性地位逐渐加强,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本校情况,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达到的“能力结构”的要求出发,设计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 “实验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提出“1+X”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通过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课程群,加强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渐科学化、规范化及合理化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 “1+X”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 资源建设

Key words: basic computer common course; \"1+X\" mode; curriculum system; resource construction

0 引言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有40多年历史,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之后步入正轨并得到普及,自21世纪初期,随着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人们在信息化急剧加速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巨大影响,个人的信息能力成为衡量其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课地位,提出了从“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应用基础”三个层次上规划制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面对其他学科对计算机应用的极大期望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并于2009年再次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以下简称为《基本要求》),其中明确作出了许多改革指导,将整个大学阶段计算机基础总体知识框架结构确立为“4领域X3层次”,并建立构建“1+X”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基本要求》对发展和规范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目前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最为权威、详尽的文件。

1 机遇和挑战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各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重要部分,其基础性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呈现出“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特点。但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出现了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和新的挑战。

1.1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认识观念的挑战

许多人认为:“计算机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或者“学习计算机课程就是学习打字、Office等基本软件”,或者“计算机就是编程”。这些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片面认识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各专业培养计划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总课时一再被压缩;教师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对其深度思考的很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仅仅满足于掌握基本的操作和能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在学校中教学资源也不能充分配置,大学计算机基础成了可有可无的边缘课程。

而《基本要求》中一再强调,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仅是大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授什么是计算机,怎样使用计算机或是如何使用计算机编程,更担负着当代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应和通识教育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课程一样重要,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的同时,更核心的是融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展现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及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以使学生以后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

1.2 对教学内容的挑战

计算机从问世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但其发展日新月异,运行速度从最初的每秒几十次到现在每秒近亿亿次运算,应用领域从最初的科学计算到现在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等,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已成为了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伴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与现实脱节等情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既要跟上时代,能够反映当前新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的知识体系,来体现计算机学科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具有通过计算机终生学习的能力。这对夯实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其最终目的是教授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和相关专业沟通与融合,在不同的专业的授课中(比如说文科和理科),在课程组织、内容选取、讲授深度上必须有不同的授课标准,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应该更多的关注相关专业的应用需求。

1.3 学生差异

计算机基础教学对象覆盖面广、专业多,学生的基础、课程价值观、效用愿景及能力各不相同。起点不同:大部分学生是非零起点,也有些边远地区学生对计算机知之甚少,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起点存在很大差异;兴趣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点也不同,比如说文科学生对多媒体、网络等课程兴趣较高,而对程序设计课程兴趣一般,并且学习效果不如理科学生,艺术类学生对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的兴趣最高,不太接受程序设计课程;性别不同:男女的性别也会产生差异,男生在“成功悦纳”和“经验趋向”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自我组织”和“课程价值”方面的得分比男生更胜一筹[3]。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学生合理设置规划计算机基础的知识体系框架,成为许多高校必须研究的问题。

2 建立“1+X”模式的分类、分层次的课程体系

“1+X”模式的计算机公共课指的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以强调基础性知识为主、注重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本专业实际应用的课程。针对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打破了原有的一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起点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并且在丰富和优化现有教育资源的前提下,使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有分有合,建立如图1所示的“1+X”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的分类、分层次的教学课程体系。

在建立的“概念与基础—技术与方法—综合与应用”三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之中,“概念与基础”偏向于通识教育的内容,“综合与应用”与专业类别或综合性应用直接相关,而“技术与方法”层次则介于两者之间。其中,“1”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 2010以及网络基础知识;“X”是指分文理科、分不同专业的若干门计算机核心课程(必修或选修),“X”可以灵活的采用“必修”或“选修”方式解决学时限制问题。因此,采用“1+X”(计算机基础+若干门必修、选修课程)的课程设置体系是立论本论题的基本和重要概念之一。

具体的实施计划是,第一学年用必修的方式对所有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该课程以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为主,要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讲解要准确明晰。第二学年可以给理工专业(本校中主要有:数学系、物电系、地理系等)开设程序设计基础,主要讲授基本数据类型、基本程序控制结构、过程与函数、构造型数据类型、基本输入输出、常用算法与问题求解、程序的基本调试过程等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能,初步具备利用程序设计技术求解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文科专业(中文系、英语系、政史系)开设不同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定义、数据查询和数据操纵以及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课后大作业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并将其评审作为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学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选修不同的课程。如本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选修“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主要内容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声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数据信息的压缩原理和标准,掌握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方法,能够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培养多媒体应用能力。而经济管理、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电子商务”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和网络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及其流程中各个环节与操作方法的基本技能及运作模式,使得学生掌握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络营销、网络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与结算等相关操作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管理的能力。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可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制定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除了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知识外,更多的是与专业应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模式需要考虑相关专业类别的需求。因此,要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相关专业的融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融合相关专业的案例;开设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新课程;在专业课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本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应用计算机深化所在专业的研究能力。

3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是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使学生验证、理解和巩固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于“1+X”的课程体系建构,相应的实验内容也设计为多层次、多样化,其实验层次可以划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创新型实验”。其中综合创新型实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课程可以预先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以设计一个项目或完成一个课题为实验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验证型实验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创新型实验,努力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必定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编写计算机基础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教材,除了要体现先进性、基础性和系统性之外,主要以“项目”和“案例”的方式进行编写,并且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相关专业有机的结合。同时编写相应课程的上机指导书,开发精品课程及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建设是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每门课程至少应该包含课程简介、教学大纲、重难点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及学生优秀作品等多种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和教师交流、查看作业、共享资源。

5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根据《基本要求》,不断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分类、分层次的课程体系,注意实践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从多方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陈小春.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程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与实践[D].扬州大学,2006.6:43-56

[4] 叶惠文,杜炫杰.面向应用能力,构建师范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三层次教育”课程体系——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课程改革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6):114-117

[5] 杨玉良.实施通识教育,培养未来社会中坚[Zl.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大会交流发言材料,2010.

[6] 王玉存,杨红香.高等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问题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2.20(4):112-116

[7]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8] 周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重要指导——推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计算机教育,2009.11(21):53-57

办公自动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概述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新型的办公室工作方式, 是建立在现代化的办公软件快速更新以及计算机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产生的, 为现代工作人员提供便利的一种工作方式。办公自动化大量采用了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的新型技术、新型设备以及新型工作流程, 在其自动化范围内使用了数字网络以及相关设备, 简化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 提升其工作效率。在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 需要使用各种与其工作相关的办公程序以及档案数据, 需要打印机以及计算机等设备的协调配合, 针对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过程, 是采用了办公室自动化软件进行工作, 工作人员将各类相关的档案数据归入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 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中按照一定的步骤操作, 从数据库中寻找相应使用的资料, 并对其进行修改等操作。此外, 在文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其使用的系统及软件进行相应的维护, 并设置一定的保护方式, 以达到长久使用其自动化系统的目的。

二、推进办公自动化带来的好处

(一) 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建立在电子计算机普遍使用的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记忆以及储存功能, 对文书档案进行规划管理。传统的文书管理工作, 需要人工记录每一份档案收集及使用时间, 并且将纸质档案进行归类并定期检查,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 当一个单位在时间长久之后, 会出现文书档案堆成山难以存放情况, 针对此种情况, 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 只需要在计算机上的相应软件收入文书工作, 即可实现无纸化的信息数据收集、存储操作, 可大大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 实现数据资源的快速传播。目前, 办公自动化采用较多高科技软件, 但归根究底离不开对信息资源的使用, 当文书档案管理办公空间较大时, 人与人的交流将会出现困难。在办公自动化体系兴起之后, 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受到的信息大多从其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上而来, 不用受到地域、时间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 大大提升了数据及其他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且办公自动化所使用的软件具有操作便利、时效性强等特点, 可使得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迅速。

(三) 增加信息接收的途径。由于办公自动化是建立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 而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具有信息的海量性,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时刻与信息资源打交道, 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增加其信息接收的途径, 且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人员之间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当信息档案与其载体实现分离时, 可以通过自动化软件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相关的联系, 彼此之间可以提供对方所需的信息, 并且可以实现信息网络平台上的交流。

三、推进文件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进程的方案

(一)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关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进程, 主要建立在对于新设备、新技术使用的基础之上, 针对此种情况, 应加大对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相关设备的投入, 改进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 增加对于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更新及应用, 从而为文书档案工作提供优良的物质基础, 实现单位文书档案管理自动化。

(二) 对其内部网络进行严密保护。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进行办公自动化进程中,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等特点, 易发生档案数据以及其他核心数据泄漏的问题, 此种情况可能对其正常经营造成影响。由此可见, 针对内部网络布置较为完善而周密的保护措施是有必要的, 应将内部使用的网络进行保密设置,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可随意将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 以确保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此外, 应使用较为稳妥的具有良好信誉的上市公司出产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减少文书档案数据从软件中泄漏的可能。

(三) 对文书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办公自动化是当前各行业纷纷采用的一种工作形式, 但其出现时间较短, 大部分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从业时间较早, 其对办公自动化的了解程度有限, 这导致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及相关设备出现后, 普及到生产生活中使用仍有难度。针对此种情况, 应对其文书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一方面增强其在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设备方面的能力, 通过在岗培训使其快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另一方面应对其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培训, 使其了解文书档案的重要性, 不可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以确保文书档案数据在监控之内。

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仅为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带来实际操作上的方便, 而且大大减少了文书档案工作的出错概率, 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节约了资源。笔者通过对文书档案工作在办公自动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实际解决方案, 希望有助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 在计算机硬件制造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也引入了新型的运作方式, 该方式利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 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全面引入新时代。办公自动化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在自动化普及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希望有助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文书档案管理,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文妍.浅析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03) :117-119.

[2] 李圆园.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J].湖北电力, 2010, 05 (02) :72-74.

[3] 文归贤.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6 (16) :62-63.

上一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下一篇:病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