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培训范文

2023-09-08

护理培训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74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9.2%的被调查者参与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但52.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专项培训;89.7%的被调查者参与培训积极性较高。结论: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但要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必须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与社区护理人员执业准入制度相结合,为社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统一标准;强化社区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激发社区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岗位培训;执业能力;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性和连续性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系统的护理知识不足等问题[1]。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而制订合适的培训课程和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对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科医学的转岗培训和各类专项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分别对宝安区西乡街道、观澜街道、石岩街道、沙井街道和龙华街道、新安街道的301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回收问卷274份,有效问卷率为91.0%。其中本科及以上17人,专科150人,中专107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49人,护师93人,护士129人;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者127人,5~10年者111人,10年以上者36人。

1.2 方法 本研究根据《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制定了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表,涵盖了社区护理人员对培训的认知、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其中,培训现状包括对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当前的培训方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培训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5项内容;培训需求主要包含了培训内容和时间需求,以及各项培训内容适合的培训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录入,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培训必要性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有40.1%的人认为培训非常有必要,有57.7%的人认为培训有必要,有1.1%的人不确定,说明大部分人都认可培训的必要性。

2.2 培训现状

2.2.1 培训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99.2%的社区护理人员均参加过岗前培训,但有52.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专项培训,有41.6%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参加过脱产、短期培训和自学等形式的专项培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员工参与积极性方面,有89.7%的护理人员表示参与积极性高,有9.2%的人表示参与积极性一般,仅有1.1% 的员工表示积极性不高。工作年限不同的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方面存在差异(P=0.023),表现为工作年限越少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高。

2.2.2社区护理人员对14项知识掌握程度 见表1。

2.2.3 培训手段使用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总结了七类常见的培训手段,要求被调查者选择最多使用的三种。结果显示,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式有授课与讲座(37.2%)、实践(33.0%)和会议研讨(24.7%),采用最少的方式为辩论(1.2%)和电影录像(3.0%)。

2.2.4 当前培训结果 在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方面,有62%的员工表示满意,28%的员工表示满意度一般。在培训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方面,有80.4%的人认为培训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但仍有7.9%的人认为无法满足需要。

2.3 宝安区社区护理培训需求

2.3.1 培训内容需求 根据统计结果,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最需要培训的是中医护理(45.6%)、精神障碍者护理(占被调查者的(43.4%)和健康教育技术(31.6%),其次还有老年人护理(23.2%)和健康评估及方案制定(19.19%)。

2.3.2 培训手段需求 被调查者针对每项培训内容,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三种培训方式。结果显示,授课讲座与实践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大部分培训内容。对健康评估和方案制定,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对社区特殊人群和慢性患者的保健护理可以增加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对与社区精神障碍者的护理、家庭访视和临终关怀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健康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可以采用理论讲授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2.3.3 培训形式及时间需求 在被调查的社区护理人员中,有61.0%的人希望采用半脱产和在职培训的形式,有24.0%的人希望可以参加全脱产培训,有7.8%的人希望采用自学的方式。其中,有68.2%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下;有22.0%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6个月。

3 对策

3.1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需求改进培训 培训的目的在于完善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强化其操作技能。当前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层次较高,普遍为本科、硕士及以上,在高等教育期间接受了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2],但目前宝安区的社区护理人员初始学历主要为中专及大专,且绝大部分护士从临床转岗,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针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短缺和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在调查中可以看到,社区护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短缺,对掌握程度较差的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培训需求,对实际工作中需求迫切的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需求也较多。在未来的培训中,可将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纳入社区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范畴,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有一定工作年限且基础扎实的护理人员可以加大精神卫生、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在培训手段上,社区护理人员希望根据培训内容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3.2 渐进推动培训内容的完善 对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的社区护理人员来说,社区护理中的任何一项知识技能对其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轻重缓急之分。由于宝安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得相对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培训方案的制订应有所侧重。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好的街道,可以增加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护理、临终关怀及沟通技能的培训,使社区护理工作满足“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六位一体”工作的需要。

3.3 参考社区居民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护理人员需求制订培训方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不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训方案的制订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需要社区护理人员提高慢性病干预能力和健康知识宣教能力,制定健康评估及干预方案,重点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具体参考意见的提供还有赖于社区居民护理需求调查。

3.4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培训 根据访谈发现,工作、家务繁忙及培训影响收入等因素会影响到社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且对一些形式灵活的在职短期培训有较大需求,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短期的专项培训,使用学分制等将其纳入护士阶段考核,既可以避免在职培训的随意性,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培训人员的时间需求。加强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但要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必须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与社区护理人员执业准入制度相结合,为社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统一标准;为强化社区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将培训的参与度、培训效果与相应的晋升渠道和物质激励相联系,激发社区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先进的社区护理理念及方法。而在社区卫生以政府举办为主体的宝安区,社区护理能力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政府投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周璇.建立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J].医学信息,2007,20(7):1151.

[2] 杨立群,刘红敏,许伟岚,等.国内外社区护理教育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3):642.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1-02-03收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护理培训范文第2篇

二、培训方式:护理部根据情况安排到科室,由科室护士长指定有护师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专人带教。

三、培训内容:

1、劳动纪律;

2、工作作风:

3、职业道德;

4、护理规章制度:

5、护理技术操作。

护理培训范文第3篇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 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 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 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第三章 分级护理要点

第十二条 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三条 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六)实施床旁交接班。

第十四条 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五条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六条 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七条 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十八条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十九条 医院应当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第二十条 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时调查分析,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第二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五章 附 则

护理培训范文第4篇

护士需要填写、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出院评估单、压疮风险评估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表、护理记录单。护理文书均可以采用表格式。

二、护理文书内容及要求

护理文书是病历资料的组成部分,书写内容应当与其他病历资料相互统一,避免重复和矛盾。书写护理文书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文件书写均采用蓝黑色或黑色钢笔及中性笔书写。执行者须签全名。未注册护士、实习学生不能单独签名,应经具有合法执业资格的护士审阅、修改并签名。采取以下方式签名:老师(注册护士)/学生(未注册护士)。

(一)体温单

体温单主要用于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有关情况,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床号、入院日期、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日期、住院天数、手术后天数、脉搏、体温、呼吸、血压、出入量、大便次数、体重、身高、页码等。

(二)长期医嘱单

长期医嘱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开始日期和时间、长期医嘱内容、停止日期和时间、执行时间、医师签名、护士签名、页码。其中,由医师填写开始日期和时间、长期医嘱内容、停止日期和时间。

(三)临时医嘱单

临时医嘱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日期和时间、临时医嘱内容、医师签名、执行护士签名、执行时间、页码。其中,由医师填写医嘱时间、临时医嘱内容;由执行临时医嘱的护士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四)手术护理记录单。

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用物清点核对情况、护理记录、粘贴体内植入物条形码和爬行卡。

(五)手术安全核查表

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科别、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实施手术名称、患者麻醉手术前核查内容、皮肤切开前核查内容、患者离开手术是之前核查内容、手术医生签名、麻醉师签名、巡回护士签名。其中,患者麻醉手术前情况由手术医生填写,皮肤切开情况有麻醉师填写。

(六)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适用于所有病重、病危患者,以及

二、三级护理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需要监护的患者;手术、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者; 医嘱需记录相应的客观指标者;各专科有特殊要求者;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有行为异常、精神障碍者。护理记录以护理记录单的形式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科别、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入院日期、诊断、记录日期和时间,根据专科特点需要观察、监测的项目以及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护士签名、页码等。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设计并书写,以简化、实用为原则,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

(七)入院评估表

入院评估表为患者入院时的评估,由当班责任护士完成。评估内容应客观、真实、及时。

(八)出院评估表

出院评估表为患者出院时的评估,由当班责任护士完成。评估内容应客观、真实、及时。出院宣教应具有个性化。

(九)压疮风险评估表

压疮风险评估表为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评估,由当班责任护士完成。

(十)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为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 由当班责任护士完成。

体温单填写说明

按照体温单项目分为楣栏、一般项目栏、生命体征绘制栏、特殊项目栏。填写说明如下:

一、楣栏、一般项目栏、特殊项目栏均使用蓝黑色笔书写;数字除特殊说明外,均使用阿拉伯数字表述,不书写计量单位。

二、楣栏项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床号、入院日期、住院病历号,均使用正楷字体书写。

三、一般项目栏包括:日期、住院天数、手术后天数等。

(一)日期:住院日期首页第1日及跨第1日需填写年-月-日(如:2010-03-06)。每页体温单的第1日及跨月的第1日需填写月-日(如03-26),其余只填写日期。

(二)住院天数:自入院当日开始计数,直至出院。

(三)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用红笔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四)体温、脉搏描记栏:包括体温、脉搏描记及呼吸记录区。 1.体温

(1)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患者入院、转入、死亡等项目后画一竖线,其下用中文书写时间。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2)体温符号:口温以蓝“●”表示,腋温以蓝“×”表示,肛温以蓝“○”表示。 (3)每小格为0.2℃,按实际测量度数,用蓝色笔绘制于体温单35℃-42℃之间,相邻温度用蓝线相连。

(4)体温不升时,用红钢笔在35℃线以下书写“不升”二字,不再与相邻温度相连。

(5)物理降温30分钟后测量的体温以红圈“○”表示,划在物理降温前温度的同一纵格内,以红虚线与降温前温度相连。下次测得的温度用蓝线仍与降温前温度相连。

(6)若患者因拒测、外出进行诊疗活动或请假等原因未能测量体温时,则在体温单40℃-42℃之间用红钢笔在相应的时间纵格内填写“拒测”、“外出”、或“请假”等,并且前后两次体温断开不相连。 2.脉搏

(1)脉搏符号:以红点“●”表示,每小格为4次/分,相邻的脉搏以红直线相连。心率用红“○”表示,两次心率之间也用红直线相连。 (2)脉搏与体温重叠时,先划体温符号,再用红色笔在体温符号外划“○”。 3.呼吸

(1)用红色笔以阿拉伯数字表述每分钟呼吸次数。 (2)如每日记录呼吸2次以上,应当在相应的栏目内上下交错记录,第1次呼吸应当记录在上方。 (3)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呼吸以○R表示,在体温单相应时间内顶格用黑笔画○R。

(五)特殊项目栏包括:血压、入量、出量、大便、体重、身高等需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1.血压

(1)记录频次:新入院患者当日应当测量并记录血压,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测量并记录,如为下肢血压应当标注。 (2)记录方式:收缩压/舒张压(130/80)。 (3)单位: 毫米汞柱(mmHg)。 2.入量

(1)记录频次:应当将前一日24小时总入量记录在相应日期栏内,每隔24小时填写1次。 (2)单位:毫升(ml)。 3.出量

(1)记录频次:应当将前一日24小时总出量记录在相应日期栏内,每隔24小时填写1次。 (2)单位:毫升(ml)。 4.尿量

(1)以毫升(ml)为单位,记前一日24小时尿液总量,每天记录1次。

(2)排尿符号:导尿以“C”表示;尿失禁以“※”表示。例如:“1500/C”表示导尿患者排尿1500ml。 5.大便

(1)记录频次:应当将前1日24小时大便次数记录在相应日期栏内,每隔24小时填写1次。

(2)特殊情况:患者无大便,以“0”表示;灌肠后大便以“E”表示,分子记录大便次数,例:1/E表示灌肠后大便1次;0/E表示灌肠后无排便;11/E表示自行排便1次

灌肠后又排便1次;“※”表示大便失禁,“☆”表示人工肛门。 (3)单位:次/日。 6.体重

(1)记录频次:新入院患者当日应当测量体重并记录,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测量并记录。

(2)特殊情况:如因病情重或特殊原因不能测量者,在体重内可填上“卧床”。

(3)单位:公斤(kg)。 7.身高

(1)记录频次:新入院患者当日应当测量身高并记录。 (2)单位:厘米(cm)。 8.空格栏

可作为需观察增加内容和项目,如记录管路情况、药物过敏试验等。例:药物过敏试验 青霉素(+)。

一、记录频次:

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 病危患者、特级护理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随时记录,不得少于30分钟记录1次;病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随时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适时记录,但不得少于一小时记录一次。

二、三级护理带管路的病人和有压疮的病人,每周记录一次。长期住院的二级患者每四周记录一次。

二、三级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手术患者,术前一天每班次记录一次,术后连续记录三天,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有自杀倾向、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的患者,每个班次都有交接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各专科有特殊要求者,各科护士长视情况而定。

二、记录内容及要求:

1、在项目栏内只需填写相应的序号。

2、意识:根据患者实际意识状态选择填写:清醒、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浅昏迷、深昏迷、谵妄状态。

3、体温:单位为℃,直接在“体温”栏内填入测得数值,不需要填写数据单位。

4、脉搏:单位为次/分,直接在“脉搏”栏内填入测得数值,不需要填写数据单位。

5、呼吸:单位为次/分,直接在“呼吸”栏内填入测得数值,不需要填写数据单位。

6、血压: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直接在“血压”栏内填入测得数值,不需要填写数据单位。

7、血氧饱和度:根据实际填写数值。

8、吸氧:单位为升/分(L/min),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栏内填入数值,不需要填写数据单位,并记录吸氧方式,如鼻导管、面罩等。

9、出入量

(1).入量:单位为毫升(ml),入量项目包括:使用静脉输注的各种药物、口服的各种食物和饮料以及经鼻胃管、肠管输注的营养液等。 (2).出量:单位为毫升(ml),出量项目包括:尿、便、呕吐物、引流物等,需要时,写明颜色、性状。 (3).出入水量24小时总结二次,用蓝黑墨水占二格划两条横线,并注明总结时间。

10、病情观察及措施: 简要记录护士观察患者病情的情况,以及根据医嘱或者患者病情变化采取的措施,体现中医辨证施护内容。

11、危重患者记录护士长每班检查,并签全名。

12、设定项目以外的情况,如专科症状、体征和处置要点等其他内容记录在“病情观察及措施”栏中。

13、手术病人要记录麻醉方式、清醒时间、回病房后情况,如血压变化、伤口敷料有无渗出、输液和引流情况、镇痛药使用时间、剂量和效果等。次日手术应记录术前准备、用药及睡眠等。术后连续记录三天。

14、护士执行医嘱后,要在执行医嘱的时间栏内或门急诊病人手册相应医嘱项目的右下方,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15、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抢救后医生即可据实补记医嘱,护士要记录具体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16、在临时医嘱单或病人(门诊)就诊手册上,过敏试验阴性结果用蓝黑墨水记录,阳性用红墨水记录于药名后,括号用蓝黑墨水记录。判断结果必须两位护士,均全全名。青霉素阳性结果用红墨水记录在体温单首页。

17.跌倒/坠床风险护理评估表书写要求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得分,产生分数的填写护理措施,家属签字。每周评估一次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记录表,并签字。 18.压疮风险护理评估单书写要求

护理培训范文第5篇

2012年我院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规范化继续教育,在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园满完成了预定目标,现总结如下:

1、组织全院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内容主要有: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2011年版心肺复苏指南、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与管理、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等课题,授课人分别为:沈路熠、古丽比亚、殷夏阳等。

2、组织我院护士参加相关单位举办的“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学时共45小时,授课的专家有主任护师、主任医师等,专家们理论扎实、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分别讲授了“医院员工服务意识提升培训”、“ 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心肺脑复苏—2011年急救指南解读”、“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输血知识”等内容。我院派出人员参加培训班学习,并全部考核合格。通过这次培训班和学习,使我院护理人员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新理论、新知识及新方法。

3、科室每月进行技能和理论考核一次,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三基”、理论及规章制度考核,平均参加考核率95%,对于考核不合格者给予补考,补考合格率100%。

4、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大专、本科深造学习,使护理人员大

专以上学历达到60%。

通过这些措施使我院护理人员学习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上一篇:创业培训论文下一篇:幼儿园幼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