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

2023-03-01

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学校在校生及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得就业压力不断提升,虽然各高校都会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是最终起到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课程内容往往在就业过程中难以实际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育改革提升人才教学质量,从学校的角度考虑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能顾让学生更好的就业,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接下来笔者将就大学生就专业指导课程教育改革进行探索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本科;就业指导;改革探索

引言:

高校毕业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推动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强国的中流砥柱,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了困扰学校和学生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高等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正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改革。

1、大学生就业现状

国家调查大学数据显示近年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每年增加三十万左右,而伴随着近两年的疫情,社会就业率呈现不同比例的下降,这样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现在的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学校招聘,招聘到优秀人才来进行培养,但总是能够听到抱怨的声音,与此同时却还有一些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怀才不遇”。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职业,从而辞职。所以当代大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却没有很充分地准备去面对面试官,去面对受伤的这份职业,所以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离职率高等问题。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

2.1課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各大高校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课程本身逐渐成为一种“流程”,学生们抱着拿学分的态度去学习这门课程,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并且,在一些高校当中,就业指导教育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单纯的开设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专业地教师进行授课,这也是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从而导致学生并没有掌握良好的就业技能。

2.2就业环境变化迅速

每年的六七月份将会有大批毕业生涌入社会,就业环境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越发注重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下,势必会导致观念的变化,很多学生不肯“屈身”就业,企业也不会随意许诺,呈现出就业市场的“求稳不如求新”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指导教育就会存在着与就业环境间的时间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这样对于学生的教学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策略

3.1加强就业指导理论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使得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学习应聘技巧及职业生涯的规划等,对于高校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充分发挥客户才能的教学价值,就要针对就业方面做更多的理论研究,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及国家规划的方向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教学内容贴合实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3.2理论实践相结合

对于就业来说,理论只是一方面,实践也是重中之重,在面向就业时,更加从容淡定,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才能够得到面试官的青睐。所以就业指导不仅要讲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一些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传统的授课形式做一下调整,可采用分组的形式,比如分成两组,A组先作为面试者,B组作为面试官进行模拟面试,然后再翻转角色,不断进行训练,这一过程可以请一些专业的HR进行旁听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够积累些许经验,在真正求职的过程中也会更懂得如何推荐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如果课程评价单纯依靠理论考试,必定会导致学生课堂“划水”的情况,而改变课程评价体系,比如结课时不仅要提交一份个人简历,还要利用这份简历来向考核老师推荐自己,展示自己,简历的好坏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而学生的表达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将课堂模拟招聘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完全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这种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技巧和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不能单纯的作业一门课程,更要将其打造成一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枢纽,让学生能够通过就业指导教学更好地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展现给面试官,从而让学生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让企业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提升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韦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93-94.

[2]李玮,杜伟,田润平,谷晓红.与时俱进 突出双创——《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4):23-24.

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上升,教育体制不断创新与改革,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高、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才是现如今的主要教育工作。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国家繁荣的使命,因此要培养发展全面人才,创新教育管理。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又具体探究了高校教育管理问题,针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管理创新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创新改革,高校教育呈大众化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根据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较2016年毕业人数增加30万人。对于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创业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大学生为主体,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展开分析,探讨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

一、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社会产业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是社会经济中高端劳动力,而目前的就业市场大多数较为低端,薪资较低,工作待遇不好,许多大学生接受不了这种条件,而社会产业结构无法为大学生提供高端就业岗位。大学生在就业当中大多数能力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就业岗位虽多,但是相对应的岗位人才却极度缺乏,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中最主体的原因是眼高手低,脱离实际。

2.大学学校扩招缺乏合理性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飞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诸多大学学校进行扩招。有的观点认为,大学扩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多一个考入大学的机会。还有的人认为,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提供有用之才,并为人才培养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有利条件,大学扩招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不否定大学扩招的积极作用,但是相对应的大学扩招对社会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数量不成正比,导致诸多大学生处于“毕业等于失业”的状态,使得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下表格反映了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3所高校大学生毕业情况。

二、高校教育管理问题

1.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突出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仍在实行“重书本、轻实践”的教育状态中,以至于所培养出的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需求。专业素质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仍没有被重视也导致了我们社会上出现了没有公司愿录用无工作经验的人,进而使就业压力增加。

2.当代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与需求单位存在差距

我们现如今为市场经济社会的同时也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对素质的要求也是全面的,不仅要求各项专业素养能力突出也要对他们的整体人文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在我国部分大学的管理制度畸形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导致部分学生思想素质低下,影响了当今社会上各企业对大学生的评价,同时也对应届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学生的就业心理与现实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许多大学生忽略了企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而很容易使学生所向往的岗位与现实中形成落差,进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失去自信使之茫然失措,只是由于部分高校在就业观念上缺乏教育性,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价值观的引导。

三、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应建立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理念,使之顺应社会、企业、大学生的顺势之举。同时也可通过简历就业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心理咨询专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时效性的就业思想教育指导,进而改变学生的就业感知,引导其积极自信、努力进取的就业心态。全面地提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我国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我们要在基本课程教材建设中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参与专业科学实践;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成为解决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关键一步。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首先,我们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建立一个符合要求的理念。其次,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就业咨询等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在我国新的社会形势下所应追求的观念。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教师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主要体现为教书、管理、服务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出其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做到内外兼修,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楷模、方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告知学生应有一个怎样的价值观与标准取向。同时也要对高校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素质化的培训,通过师德较高的优秀教师,与校方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就业方向的思想理念政治教育。

4.建立评价体系,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发展战略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理念。虽然各高校都加大了对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讨,但是创業人才的培养却毫无进展。造成这一现象不仅仅这几点,而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几个内容:一是课程的内容目标是否都是围绕创业教育为最终目的;二是师资的条件与水平是否足以达到标准;三是评价学校的创业教育情况;四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评价指标。

5.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建设相对应的学生实习基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我们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市场人才、社会人才的需求,更是我们培养具备专业性职业素养的人才的必然选择。同时教师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把握住时代特征,深入的剖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业特点,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思想,改善教学体系。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工作,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培养出拥有着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铨.新常态下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创新的策略与方法[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35.

[2]张广乐.浅析以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01).

[3]吴颖颖,周贞云,臧梓何.大学生就业能动力作用及其协同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科技信息,2014,(02):253+257.

[4]臧梓何,周贞云,吴颖颖.政府牵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与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科技信息,2014,(04):11-12.

[5]武梦蓓,周贞云,蔡之澜.高校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与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学理论,2014,(03):97-98.

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就业率越来越高,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求职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机制改革

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跟我国的民生问题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眼前的一个巨大问题,让每一个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所学的范围领域是每个人的愿望。完美解决这一现象可以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学校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提出相应的政策与整改,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目前的就业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分析情况

(一)就业人口数量过多,很难实现就业

我国人口是世界第一多的国家,而且大部分学校现在广泛招生,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分析,我国2015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00万,2018年提升到了800万,仅仅只过了3年就提升了100万,有的可能毕业那年还没有成功就业,第二年新的就业生就又来临了,这将会越来越多造成了恶性循环了,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没有实现就业问题[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抬高,现在单位对于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或单位在招聘时更倾向新人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的考察,在学校期间,学校更多的是教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从而间接导致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心理

人的思想观念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对于不同的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也会表现出来不同的行为表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对自身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某地区学院的毕业生数据分析,大部分学生还是管用传统的理念从事就业问题,还没有认识到自己随波逐流的思想观念,只有一部分学生有敢于挑战、创新的精神去竞争社会顶尖位置的行业,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从目前来看,部分学生的就业心理情绪非常不稳定,普遍都是顺从的心理,大学生就业从事工作,本来就是走进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坎坷应该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能够有勇气面对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很注重“面子”,间接影响了就业性,现在的大学生自我独立意识比较缺乏,而且没有树立独立的人生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产生一些传统封建的思想观念[2]。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就业机构不够完善

受到传统封建的思想理念影响,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在从事工作时,愿意倾向于单一,不敢勇于尝试,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学校就业指导部虽然对毕业的学生有着不错的帮助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但是受到人员和薪资等问题,指导学生的方式就比较单一了,与毕业生需求的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体系没有得到完善,受到了很多限制。只是单纯的将毕业的学生分配出去从而机械化的从事手中的工作,并没有起到给学生未来发展的推进作用。

(二)培养人才的方式过于单一

大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都收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未来没有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未来没有定过明确的目标,这种现象的产生,一部分势因为学生自身的认识不足,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受到了学校传统形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只注重给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没有从中获得实践能力、自身动手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初次进入企业各种不适应,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传统的方式只是给学生讲大量的理论以及知识点,没有让学生从中亲自体会、动手实践,没有考虑到为学生未来职业的深远考虑,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明确的理想和目标。

(三)过度的教育现象

我国的学生要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教育经历,而且现在大学生的增多,早已经超过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付出劳动力,也不愿意从事与自身学历不匹配的相关工作,结果导致没有及时就业问题,教育资源被大量浪费。我国目前各行业市场基本都属于饱和现象,想要找到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着实困难。

(四)部分高效的培养方式不够正确

许多学校忽略学生思想上的教育,从而只注重给学生一味的传授知识,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于学生不负责的一种表现,学生未来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应该在学校的时候得到学校的重视,对于学生不止注重知识的灌输,还应该从学生的心理教导多层次的深入培养。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的方法

(一)积极乐观融入社会实践和就业工作中

社会实践是高效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让学生做到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会,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当今的社会现状,例如:行业的选择、资金的补助、一些相关的劳动法律,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能力,又锻炼了意识品质、完善人格。学生可以实践中去体会自己真的是不是当前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结合实践的过程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加强学生自身的就业潜能[3]。

(二)发挥全程化的指导

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处于探索实职业生涯的过程,大学生能力迅速提高,职业趋于也就越加稳定,大学生应该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兴趣是有必要的。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否能求职成功,是跟学生自身毕业实力有很大的关系的,因此学校更应该加强對学生的就业指导,展开各种相应的教学与活动,创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们的就业率。

(三)创建相关的培训课程,领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建设可以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学校可以寻找相关的专业的人士或者学校毕业后从事行业比较好的学生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当前行业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素养,如何适应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环境,通过教学所带来的任务增加学生就业时间的机会,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步入社会工作的场景是怎样的,通过与相关人士的交流,找到学生目前还不足,还要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调整课程改革,对不同的大学生展开相应的培训的课程,让他们在毕业季能够更好的从事自己的工作。

(四)学校自身完善学校的就业服务部门

课程的改善和培训的同时,高校也应该改善自身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相应的升级,通过现代多媒体的平台及时向网站发送相关的招聘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第一时间拿到企业的相关资料,了解企业,或者建立属于自己的求职网站,让各个企业公司来学校进行筛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建立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

(五)相关政府积极做出调整,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就业难度

如今大学生就业是大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相关政府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眼前的问题,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市场需求,要求企业公司做到合理招聘,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培养,打造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也应该多多鼓励大学生自行创业,让大学生的能力得以锻炼,对于自主创业表现好的进行资金奖赏,建立相关的制度,从而降低大学生就业难度。

四、就业指导的分析方向

随着趋势的发展,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注重,上到国家政府下到每户居民,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了重视。在大学生就业这方面,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为毕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求职市场,发挥相关部门应尽到的作用。打破常规传统化的政策理念,开创新的、符合现代建设的方法。学生自身也应该根据自身需求,了解企业需求,规划自己的目标和想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就业时,不要光注重企业外表,更要注重企业内在的东西。从而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五、结束语

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相对繁杂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学历、家庭、专业能力来进行选择。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应该结合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有效解决,如果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非常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的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侯俊丽,秦陈.以就业指导为导向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创新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108-109.

[2]肖晓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价值分析与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73-174.

[3]易招娣.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才智,2018(29):131.

[4]康仕林.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5):127.

[5]赵振义.“互联网+”时代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20-21.

[6]史菲.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广东蚕业,2018,52(09):41-42.

作者簡介:张天锡海南三亚男1992.01,本科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等许多的因素导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断的提升,对于体育专业显得更加的严重。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法,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体育大学生要针对现存的问题多方面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进行全面的武装自己,为自己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个好的有利的铺垫,提高辽宁省的就业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大学生 就业能力

进入21世纪,在世界的大竞赛中,人才的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学校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体制,学生要更加努力的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就业现状

现在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不是很理想,存在就业危机、困难和一定的压力,再就是就业的专业分布不是很均匀,从中反映出了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些问题,也暗示了学生还存在自身的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现存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主要涉及到4个方面,即社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与毕业生本人。造成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四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在飞速的发展,高校和毕业生应对这个问题显得慢了一个脚步,这就影响了就业状况。

1、社会坏境因素的分析

(1)就业制度的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执行的是“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的分配制度,这种体制有效地保证了高层次人力资源对国家重点经济建设项目的配置,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于是,就业制度开始发生变化,国家提出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并最终决定逐步建立和健全在国家宏观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条件下的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2)就业学生的不断增加

从现在就业现状中的数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经过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在人才面对的问题是“供大于需,供过于求”,并且现在的扩招还在进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在飞速的上涨。

2、用人单位的分析

(1)用人单位的短缺

国家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是长期以来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在精简和裁员,在这些单位本来就存在着就业压力的问题。

再者,国有企业与体育的关系尚处在若即若离的阶段,企业的领导或主管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职工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认为体育锻炼不需要以专门的体育知识做指导,既不对职工体育进行经费投入,也不将体育纳入企业管理范畴,这就影响了职工健身活动的开展,基本关闭了接收体育人才的大门。

(2) 用人单位招聘的条件

通过对招聘人员和应聘毕业生的访谈,招聘人员反映现在的就业大学生多数以上只具有单一的专业能力,不具有综合的能力,不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条件。大学毕业生的反映是用人单位的要求过于苛刻,必须要求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还要具有很多的能力才能够不录用。总之,现在的就业单位对就业大学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根本不再是满足于专项技术的高低,而是在专项技术的前提下,还要具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辽宁省高校教育现存的问题

通过辽宁省的教育专家和学生的反映,现在的辽宁省的教育改革没有跟上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现在存在滞后性,特别是体育专业的教学更加的不够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特色不明显、专业界限过于细化、课程体系欠合理和人才的预测较薄弱。

目前,体育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在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呈现出基础狭窄的状况,表现为一般基础薄弱,专业基础窄。课程结构要素配置的特征是: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轻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重课程深度轻广度,重必修课轻选修课。从而的导致学生虽然专业技能较强,但是其它能力掌握的几乎是零,仍然造成找工作困难。

4、毕业生自身的问题

文化素质低和就业能力单一是全国体育毕业生的通病,正是由于这些缺点现在成了致命的问题,大部分应聘单位的条件是要综合能力强的就业生,体育学生从起点就比其它专业低,他们大部分是通过体育加试和单招步入大学的校门,文化成绩本来就很低,在就是进入大学以后只是针对自己的专项下苦功夫,结合学校教学制度的滞后,最终只能攥着单一的专项能力走向社会。

(三) 体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也改变了以前的场景,从辽宁省各高校大型的招聘会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所学专业单一、面试经验少等因素,使得“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褪去。这种情况使得很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子和家长们看到后,也不禁为自己四年后的就业担心,如何能使大学生在毕业时面对激烈的竞争中更胜一筹? 为此,有关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在日常学习之外,大学生必须积极的学习和丰富自己的阅历,掌握更多知识和经验,全面地丰富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方能在竞争中高人一筹。 见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现在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就业能力各方面所占的比例。对于体育大学生也是一样也要具有全面地就业能力,才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站住头角,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所以,体育大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项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

三、结论

在新世纪的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逐渐向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这是今后高等师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所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在加强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能力,增强自主意识,强化就业观念,充分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环境。在客观的基础上评价自我,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活空间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面向市场,走向社会”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最终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竹梅.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J].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2] 瞿振元.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姜言东.200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N].中国教育报,2001-06-27(2).

[4]白文飞,徐玲.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3):52)55

[5]易 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89290.

[6]孙庆祝,韩冬,等.高师体育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建立多元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报,1993.6

[7]解毅飞,等.论高等师范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J].山东体育科技,2003.9

[8]钱伟平,陈爱鞠.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工作能力的评价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2

[9]宋立军,张卓莉.高师思政专业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研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4

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就业过程中成为相对弱势的群体,在人际交往、特长、气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之缺乏可依赖的家庭背景,贫困大学生遭遇更多的就业压力。然而,在存在较大就业压力的同时,贫困转化的成熟懂事心理,积极主动的就业态度成为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优势。社会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贫困大学生更应该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才能够成功就业。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劣势 就业优势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上大学交费,毕业生自主择业,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经济的拮据,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贫困生就业的现状

贫困大学生指那些家庭及家庭的支持者不具备支持其完成学业的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的一部分大学生,他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得为学费、为养活自己而四处奔波。走进教室,他们是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是打工族,他们挣回了养活自己的钞票,也积攒着别人不曾有的经历和体验。他们吃着最便宜的饭菜,穿着最不入流的服装,却也是校园里学习最刻苦的一群。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贫困大学生。[1]据教育部统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15%~25%,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按贫困生20%的比例计算,全国约有112万多贫困毕业生。由于受自身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家庭条件优越学生比较,贫困生在签约时间上滞后,在签约率上偏低,在择业岗位上偏差,就业问题日益凸现。[2]

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劣势分析

1.综合素质相对不强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农村或者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在从小接受的教育质量方面相对城市较差,大多数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对缺乏,动手能力的锻炼相对较少,由于上大学前一心只顾高考,所以忽略了学习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中,他们大多不会唱歌跳舞,普通话欠佳,活动能力相对较差,综合素质不强,在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处于相对弱势。

2.社会资源缺乏

经济贫困的家庭,一般来说拥有的社会资源也是缺乏的。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民阶层和城镇普通市民阶层”,这两个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之所以相对低下,正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较低,仅仅通过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来获得报酬,导致了他们在文化、社会资源占有量上明显处于劣势。这又反过来体现在他们子女在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中国人向来有是关系取向的传统,办事首先要看你与自己关系的亲疏,人们办事已经形成了对关系网络根深蒂固的依赖和信任。关系取向的文化习惯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社会资源的重要性。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可依靠的社会资源,缺乏需要的 “人脉关系”,面对令人咋舌的就业成本,也只能是无奈地“望职兴叹”。

3.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压力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到1997年全面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分配制度。从此,出现大学毕业生四处求职现象,求职过程中所需要的花费又成为贫困生的拦路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需要的外在形象包装、制作简历、电话费、门票费、往返路费、食宿费等,动辄花费数百甚至千元。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举办的“2006大学生求职成本调查”数据显示:在求职过程中的实际花费有如下结果,500以下是7.16%,500-1000元是21.86%,1000-2000元是 48.17%,2000-3000元是7.82%,3000-4000元是5.17%,5000以上是 9.79%。我们可以看到,500元到 2000元区间达到 70.03%。[3]对于富裕家庭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但对贫困家庭来说,这些钱甚至超过全家一年的收人。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济投入上缺乏资金支持,制约了他们成功就业。

三、贫困大学生的优势

1.学习成绩好

调查显示,66.2%的同学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大部分贫困生希望能早日工作为家庭分忧,多数贫困生都能够努力学习,贫困大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达到了70.8%,远高于38%的学院大学生平均获奖率。[4]从学习成绩来看,多数学生成绩较为优异。虽然经济条件艰苦,但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并未因此影响学业,而是自强自立,奋发向上,通过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来提升自己。有75.6%的被调查者获得过各类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表彰,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对学习始终兴趣盎然、信心十足,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能潜心于学习,自觉主动,并以学习为乐。

2.就业态度积极

勇于竞争的心理。家庭的贫穷和成长的艰辛,造就了他们坚韧的品质和不屈的个性,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勇于拼搏。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从一进校门就勤奋好学,精心设计职业生涯,把就业的压力转化为求知动力。面对就业压力,他们主动求职,勇于竞争,准确定位,不怕遭受挫折,乐观自信,最终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贫困大学生在家庭中经历了贫困磨炼,因得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立志回报社会。

四、贫困大学生扬长避短才能成功就业

贫穷,不是人生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可以变成前进的动力,可以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1.对于贫困大学生自己来说,在大学四年里要发挥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除了专业知识扎实,还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参加以提升和拓展就业能力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推销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就业选择时,客观的认识自己,合理定位,树立正确就业期望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作为高校,应将贫困生做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予特殊帮助。学校应加大奖助学金的支持力度,建立贫困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等等来解决贫困生求学与就业的经济负担;学校应对每位求职有困难的贫困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做长线跟踪与服务,帮助他们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合理定位,确保每位贫困生在离校前都能落实工作。学校负责就业老师要帮助贫困毕业生学习国家制定的有关大学生创业资助政策,包括借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鼓励他们善于借助国家提供的免息贷款和创业基金回家乡自主创业。

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帮助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渠道,更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自己通过自强、自立,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树玉等.困难学生自尊自立自强教育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2,(5):31.

[2] 马润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107-108

[3] 中国大学生就业编辑部.大学生求职成本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2):14-15

[4] 刘喜东等.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3):77□

上一篇:渔业养殖论文下一篇: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