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科研论文范文

2024-03-18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通过对运动控制新技术和机械自动化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分析了4种典型运动控制新技术,分别为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和运动控制卡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运动控制新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自动化;应用

在工业领域中离不开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并且为了追求产品生产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随之发展。相比于传统的机械生产方式,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够解放劳动力,属于当前工业领域中使用非常广泛的技术[1-3]。在机械自动化中需要使用运动控制技术,从而实现机械中相关的控制工作,使得工业领域达到更高水平发展[4-5]。随着运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提出了不同的运动控制新技术,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运动控制能够提高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本文为了提高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水平,探讨了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运动控制新技术的应用。

1 运动控制技术

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以电机驱动为基础,属于一种多学科交叉技术。其主要作用是能够在复杂的条件之下,将预先设定的指令或者控制方案变为期望的机械运动,从而可达到精准的位置控制、转矩控制或者速度控制[6]。如今在机械自动化中,很多方面都需要使用到运动控制技术。一般情况下,运动控制系统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占有核心地位的控制器,然后还需要电动机和功率驱动装置;图1即为其基本组成结构。

运动控制的种类不止一种,按照执行机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3种不同类别,如气压、液压和电机运动控制。在这3种类别中其中电动运动控制使用范围最广,并且使用活跃度最高[7]。电机运动控制技术中将电动机作为控制对象,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作为基础,其中需要使用自动控制理论、电机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检测和传感技术等,可以看出运动控制技术需要使用的相关技术非常多,属于一种多学科交叉技术,图2即为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结构图。当这些相关技术不断发展之后,运动控制技术也会相应的变得更加强大。如今,运动控制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同的运动控制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将会给机械自动化带来更多的优势和改善。

2 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机械自动化的不断使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机械技术的综合性能,才能使得机械自动化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控制技术进行更新,提出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机械自动化中,比如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运动控制卡技术等,通过这些运动控制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械自动化的使用效果。于是本文将针对这几种运动控制新技术,将其应用到机械自动化中进行分析。

2.1 直线电机驱动技术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在机械自动化的应用非常普遍,而且国内外比较重视直线驱动技术在自动化机床中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直线驱动技术能够在机床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自动化机床的高效率工作。比如能够减少在机床工作台上相互传递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传动链的长度,甚至使得距离传送变为零。从而大大节约了传递时间,正因为该优势特点,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也被称为“零传动”[8]。通过直线电机驱动技術,不仅能够节约传送时间,增强机械自动化在制作指标上的整体性能,而且还能够提升传输性能,所以相比于传统的驱动传输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对机械自动化更为有利。

另外,由于使用直线驱动的方式,能够增加机床的传动刚度,继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机床的运转速度,就会提高机床加工的效率。在机械自动化中使用这种技术能够从总体上提升工作效率,在于其拆除多余部件,这种做法还能够降低工作期间的摩擦度和噪声。直线电机驱动技术虽然能够使得机械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变得更加迅速,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完美,其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需要对机床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够确定将直线电机驱动技术运用其中。由于直线电机驱动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能够提高当前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所以在当前加工领域中,对直线电机驱动技术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而且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应用的主要优势还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生产速度快等。在机械自动化的机床中由于传统的丝杠使用,会增加传动间隙和误差,通过使用直线电动驱动技术之后,能够取消这种丝杠的使用,从而能够提高生产过程中定位精度。另外,这些传动件所需要的响应时间会比较大,正因为取消了丝杠等机械传动件,所以就会提高响应速度。

2.2 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机械自动化中使用传统的全闭环控制,这种方式特别容易造成产品的加工精确度不高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实现了一种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恰好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9]。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应用到机械自动化中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在加工过程,能够全程稳定的保持加工水平的精度控制,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生产误差,使其在误差范围之内。另外,在有些机械自动化中,使用的齿轮等零件存在间隙过大的问题,如果在其中使用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不仅能够解决其中间隙过大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处理传动中的时间延误问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运动控制的性能。

在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中最为核心的部件是驱动器,通过驱动器的使用,能够减少其他上位控制器的使用,所以将会简化机械自动化中所使用的零件,可以说驱动器是当前高水平机电加工的最好选择。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了数字式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并且该系统将会是以后发展的方向、趋势,因为该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强大,所以对使用者的要求不会过高,将会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的使用,加之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中核心部件为精度非常高的数字处理器。处理器作为系统运行的大脑,其发出的指令使用数字信号进行表达,然后还需要使用电机轴后端设置光电编码器,从而得到位置信息,最后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在系统中使用数字处理器进行处理分析,使得机械自动化变得更加高效,能够全自动高效的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调度,另外,通过使用这种技术,还能够对系统进行实时跟踪,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操作人员对系统运行状况的了解。

如今,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主要在许多精密的机电加工领域中使用较多。由于这种技术的使用效果非常好,能够降低机械自动化控制的误差,或者是解决其他方面造成的加工精度下降问题,能够对机械自动化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实时的、灵活的补偿。该技术的使用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机械自动化的精确度,进而增强生产能效,所以在不斷发展过程中,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全闭环控制技术。国外对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已经出现了一种非常完美的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这种系统的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这种系统能够克服半闭环控制系统的缺陷,能够消除机械传动上的间隙,补偿即系传动件的制造误差,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自动化的精度。

2.3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

传统的计算机控制不能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并且控制速度受到应用程序的限制,于是就会导致运行速度慢,不能实现实时性的运行效果,就会导致机械自动化生产过慢。自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明,该控制器的优势十分明显。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编程控制器已经在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功能和性能变得更加优异,能够在软硬件的设计中实现重要作用,并且逐步发展成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该控制器属于新一代的控制器,相比于传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趋于多样化的应用软件或者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能够解决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速度受限制、不能实现实时控制要求的问题[10]。因为传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大多使用单任务的时钟扫描或者监控程序,用这样一种方式对自身的逻辑进行运算,然后采集和刷新相关状态,所以就不能实现实时控制,并且控制速度会依赖于应用程序大小;而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使用的是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无论程序长短如何,应用程序运行的时间与之无关。只与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有关,所以该控制器的控制速度不会受到应用程序的制约,而且能够实现实时控制的要求。

机械自动化中涉及到不同的应用软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能够带来很多便利。因为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器中的应用程序使用多任务模块构成,于是能够根据实际的控制项目中不同部分的功能要求,分别制定不同控制程序模块。这些模块属于一个独立个体,能够独立运行;但是模块之间的数据具有相互关联,能够实现多任务并行运行的效果。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在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中还处于发展阶段,从当前看来,该技术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体现了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具有强大的功能性。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加强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4 运动控制卡技术

近年来,运动控制卡技术在机械自动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基于工业PC机上实施的整体单元控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对速度进行有效控制,用于不同运动控制场合的上位控制单元[11]。运动控制卡技术之所以具有广泛应用,是因为能够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各种要求,比如开放性、标准化等,能够对不同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改造,而且PC机的广泛使用,同样会提高相应控制卡的使用。因为控制卡技术能够充分发挥PC机的强大功能。

运动控制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其中最为关键的运动控制核心就是专业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这些核心部件主要是对大部分的步进电机进行控制[12]。运动控制卡技术的使用,会基于PC机进行使用,这两者关系属于主从式的控制结构,其中PC机主要负责监控工作,还有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而运动控制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运动控制的所有细节,比如对相应信号的检测等。从中可以看出,运动控制卡和PC机在控制过程中不会同时进行,而是属于一种从属控制关系。运动控制卡技术还具有非常丰富的公开函数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能够提供给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Windows和DOS系统平台上自行开发一种控制系统,该优势同样也促进了运动控制卡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

由于运动控制卡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其在国外机械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使得运动控制卡成为了一种专门行业。有很多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研究,并且在国内外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运动控制卡产品,并且应用到不同行业中的自动化机械设备中。

3 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运动控制新技术的不断使用,技术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能够提高机械自动化的控制精度,使得机械加工过程变得更加迅速和有效。从当前来看,虽然运动控制新技术能够在机械自动化中发挥不错的应用效果,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人才的缺乏、机械设备更新慢等,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导致运动控制新技术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下面将对运动控制新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机械自动化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所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较缺。只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控制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应用,提高其应用效果,并且不断对应用过程进行研究,完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优秀人才,使得运动控制新技术不能更好的发挥应用价值。另外,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各种技术在不断更新,运动控制新技术的应用也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有些技术人员没有与时俱进,不会进行自主学习,使得该技术在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受到限制,更是缺乏与应用创新的关联。还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需要技术人员能够掌握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即可,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培训,企业忽略了自动化生产不能完全提高人工操作。正因为这些人为的因素导致运动控制新技术不能完美的实现应用价值,于是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和技术人员需要认识到,为了运动控制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对其应用的整个过程有着熟练的掌握,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实力,对新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应用,尽可能发挥技术的应用的价值。

阻碍运动控制新技术的应用价值除了人为因素之外,还有外在因素。比如在机械自动化中应用运动控制新技术,必然有些机械不能满足该技术的应用要求,于是需要使用更多其他的新设备。但是由于工业水平发展有限,限制了自动化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也就使得机械自动化水平较低。然后还有企业没有对购买的新设备进行及时保养和维修,导致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某些零件出现问题,所以就会降低机械自动化加工的效率和影响产品的质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机械自动化中运动控制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提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还需要提高机械自动化相关设备的水平。另外,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也不能忽视。

4 结语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生产,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力等,属于当代自动化处理的又一大创新技术,加之运动控制新技术应用到机械自动化中,使得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得以全面提升。机械自动化中应用使用运动控制新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运动控制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全面提高该技术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强坤.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与机械自动化的比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131-133.

[2] 陈星宁.大数据背景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1):73-75.

[3] 贾建斌.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7):175-177.

[4] 贺昌勇,张厚江,祖汉松,等.基于虚拟仪器运动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4,42(2):9-12.

[5] 徐彤.水下无人航行器运动控制技术探讨[J].机电设备,2015(S1):15-18.

[6] 王顺,黄亚农,刘尚伟,等.潜油式直线电机开环运动控制技术与试验研究[J].微特电机,2016,44(7):80-82.

[7] 张玉姝.气压伺服式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8] 廖沛霖,龚文均,罗静,等.直线电機驱动技术及其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35-137.

[9] 关键,舒志兵.基于PCI总线的全闭环交流伺服控制系统[J].机床与液压,2008,36(B07):283-285.

[10] 齐蓉,肖维荣.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1] 陈冬松.基于PC机的轴运动控制卡的设计与实现[D].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1996.

[12] 刘全秀,朱志红,唐晓琦,等.数控系统中DSP运动控制卡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工程师,2001(10):29-31.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文化;篮球运动;渗透融合

篮球作为一种全民参与性运动,在我国日渐普及。在各大高校校园中,篮球凭借自身的固有优势已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与篮球运动的普及一同出现的是篮球文化的蓬勃发展。但是在有些高职院校中篮球文化难以与篮球训练融合,如何让篮球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中,需要从物质文化方面着手,改善经费不足的状况,加大材料与设施更新力度,配以良好的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激励学生们积极投入到篮球运动中去,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中提升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一、高职院校篮球运动训练与篮球文化的关系

1.篮球文化通常指体现在篮球运动中的各种优良品质。篮球文化包含了在篮球运动不断发展中出现并以各种形式保存下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统一体。篮球文化产生的性质决定了实现篮球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渗透需要依托于校园内的日常篮球运动训练的过程。高职院校需要从篮球运动的整体特征出发,兼顾文化制度建设,在篮球运动中实现规则、理论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体会坚毅、勇敢、协作、不服输等篮球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塑造良好的篮球文化氛围。

2.篮球文化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积极发展。作为一项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精神内涵的文化内容,篮球文化能够使高职院校篮球运动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篮球作为一种运动项目,无法逃脱出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则,这就意味着要实现篮球运动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文化精神的动力,篮球文化就是促进篮球运动发展的直接文化动力。篮球文化以其协作、坚毅、不服输的内涵,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激情,让学生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感受篮球文化的内涵,得到精神的升华。学生热衷篮球运动的原因并非只是完成学习任务,更多则是追求参与运动带来的身体素质与精神素养的提升,良好的篮球文化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满足感,从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篮球运动训练中去。

二、高职院校篮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亟需改变、教学方式有待丰富、考核方式缺乏合理性的问题。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仍然普遍以技能性教学的形式存在发展,这种发展形式直接导致了篮球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篮球技术动作方面的传授,而忽视对篮球文化的宣传与引导。虽然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已经从篮球教学的实践中认识到固有的教学观念难以适应当代篮球教育的需要,有些一线教师也充分意识到篮球文化对篮球教育的重要性,但整体教育趋势决定了这些院校与老师的改变只能是差强人意的,应该采取什么途径向广大高职院校学生进一步普及篮球文化的内涵,以及應当如何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篮球文化的重要性方面仍是难以解决的挑战。在教学方式上,我国各高职院校的篮球教育还停留在单纯地运动技能教学上,缺乏对理论教学重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接受篮球教育的学生们无法了解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已经逐步成为阻碍学生对篮球文化深入理解与掌握的障碍[1]。与这种教学方式相对应,广大高职院校对篮球教育的考核也停留在以对运球、投篮等基础技能的考核为主,而忽略对篮球理论与文化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也使得学生们注重对篮球基础技能的学习为主,忽视对篮球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2.高职院校篮球文化制度建设不足,难以营造良好的篮球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内部没有健全的篮球文化管理制度,是导致篮球文化无法在篮球运动中发挥应用作用的关键原因,这直接导致了篮球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譬如,篮球文化重视运动参与者体能与技能的同步提升,而现有的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只关注到了学生运动技能的不足,致力于加大技能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上的不足,这就导致由此发展而来的篮球文化偏重于体现运动者本身的技能而忽视体能等基础性条件。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对篮球文化的关注不足,将篮球运动视为一般的体育考核课程,并没有培养与篮球运动相适应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这导致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时只能感受到课程带来的压力,并不能体会到篮球文化带来的满足。其次,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营造篮球文化氛围的建设,但在实际的建设中,这些院校普遍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找到篮球文化的正确培养与应用方式,难以实现篮球文化的价值。高职院校篮球训练模式中单一的功能性训练更是与篮球文化的建设相差甚远。

三、高职院校实现篮球文化渗透的途径

1.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对篮球文化的教学引导。篮球教育凭借其强大的引导与熏陶功能仍然是培养篮球文化的首要途径。这就意味着要将篮球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中去,必须先实现篮球文化对篮球教学活动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学老师从自身出发,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篮球文化的灌输和融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活动之中。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需要适当增加篮球运动理论教学的课时,在不断的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篮球文化,充分深化学生对篮球文化的认识。除此之外,系统而又科学的教学流程是实现篮球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这需要老师认真考量接受篮球教育的学生在相关知识水平、认知习惯和心理状态上的表现,从而依据学生们的特点设计出系统而又科学的篮球教学流程,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篮球文化学习计划。同时,适当地引入分组教学、小组比赛等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经验和手段,能够提升学生对篮球文化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篮球文化的接受,并能不断提升学生彼此之间的配合,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实现篮球教育的德育目的。

2.改善篮球运动基础设施环境,为篮球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忽视基础运动设施的建设,导致各院校现有的基础设施环境无法与学生篮球运动的需求相适应[2]。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不足,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校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实现场地场馆、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及时换代更新,使其能与篮球文化的发展需求适应。在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上,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增强组织经费投入,开展丰富多样的篮球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篮球文化,实现篮球文化的日常渗透。此外,教师在篮球教育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者篮球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建设一支拥有浑厚篮球专业技能与身后的篮球文化基础的师资队伍,强化老师们的文化传播意识,让他们时刻谨记自身篮球文化的传播者身份。

3.建立完善的校园篮球制度,提高开展篮球教育与其他活动的效率。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校园篮球制度建设不足的问题,没有给予篮球文化足够的重视。通过建设完善的校园篮球相关制度,可以让篮球运动的教学参与者以及工作者高效地进行篮球活动。首先需要完善的是篮球运动的教学制度,这需要高职院校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对篮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引导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为出发点,实现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教学活动的目标;其次,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完善篮球活动管理体系,目前校园中的篮球活动缺乏科学同一的组织管理,往往是学生个人或者学生组织的自发行为。高职院校可以对校园篮球活动的组织、管理及费用规划进行指导,增强篮球活动的科学性,同时注重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最后,高职院校需要改善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体系,摆脱只对运动技能进行考核的传统思维,更要发展对的篮球理论知识考核,同时对学生团队意识、战术的运用以及篮球思想等方面进行适当考量。除此之外,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使学生不仅是考核的对象也是考核的執行者,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及参与程度[3]。

4.高职院校需要增加校际间的篮球文化交流,推进篮球运动的赛事文化建设。赛事是学生们体会篮球文化的有效放肆。高职院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篮球比赛,可以构建多元的篮球赛事文化,促进篮球文化的渗透。高职院校可以在教育部门的牵头线下,积极组织校际正赛、友谊赛、文化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篮球赛事,也可以在校内组织班级赛、新生赛、新老生赛、邀请对抗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体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联合广泛的社会力量,与各大企业、社区进行合作,联合开展篮球文化赛事。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篮球教学活动中普遍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亟需寻求适应现代篮球教育长期发展的实现路径。篮球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渗透可以丰富现有的传统篮球教学内容,以新颖而有趣的形式提升学生对篮球的认识,进而逐步增强学生的篮球文化素养。因此,高职院校想要实现篮球文化的教育,需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逐步加强对篮球文化的教育;还需要通过完善篮球运动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篮球文化制度、优化篮球考核体系的途径营造浓厚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丰富的赛事文化建设,也有助于将篮球文化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朱嫣.高职篮球教学中篮球文化的融合策略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5):133-134.

[2]程斌.高职院校篮球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24-27.

[3]胡晓军.简析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篮球文化的融合及影响[J].运动,2018(04):130-131.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3篇

在网球运动中, 手感这个词既是抽象的, 但又有其深刻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训练和比赛的印证和启示, 它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前已经成为选材的主要条件和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今天, 尽管手感问题已被大多数人所重视, 但在科研方面还极少有人间津, 我国网球界对手感的训练和研究也还没有科学化、系统化。手感因涉及范围广使用贯穿于整个运动过程, 所以它的科研 (理论和训练) 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选此题为研究对象, 冒昧地拿出自己的初步和肤浅的看法, 目的就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并引起各位有志从事这方面研究专家们和教练们的争鸣和探讨, 以尽快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为实践所用。

2 研究方法

(1) 实践经验总结。

(2) 文献资料研究法。

3 研究与讨论

(1) 手感的定义和其重要意义。

手感的定义:

手感分为外在客观反映和内在主观感觉两部分。

(1) 外在客观反映:一个运动员在掌握了各个击球动作、调节方法, 处理不同来球时 (包括不同力量、落点、旋转、节奏的球) 都可以合理、准确地将回击到自己所想打的位置上去, 这种处理和调节的能力就是手感。

(2) 内在主观感觉:即是球感, 指运动员在击球时对各种来球的感知程度和对自己击球过程的感知程度, 这种感知是具有可控性的, 并且这种感觉是与客观实践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所谓手感强, 就是上述两方面的能力强。

(2) 关于手感的训练问题。

1) 重心与手臂动作的关系。

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得当是增进手感的根本保证和一大要素。打网球是全身性运动, 击球动作除步法移动外大致可分为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两大部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密切关联, 有机结合的。重心交换是指通过腿、髋、腰各部位的协同用力来完成的。手臂动作则是指通过大臂、前臂、手腕和手指部位局部或全部的协同用力和调节来完成击球的挥拍动作, 并且击球时还要通过手臂将重心交换的力量作用于击球的动作之中。

因此在分析击球动作时, 可以说重心是根, 是支点, 而手臂动作则是直接的合成参与者。绝大多数击球动作中都包含着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的相互作用, 它的一般规律是用重心交换来带动手臂动作。绝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偏向于哪一方面, 都不利于良好手感的建立。

在训练中教练要特别提出两个同一性即:同一时间向同一方向发力, 尽量简化击球动作, 将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融为一体力争使击球动作简明、合理、干净、协调。

2) 借力中发力 (合力训练) 。

当今网球运动发展相当快, 随着击球难度的加大, 搞好借力中发力对建立良好的手感, 稳定技术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借力中发力的技巧, 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问题需要明确。

(1) 借力中发力:在一般情况下, 对方来球力量越大则球与拍接触时手上的感觉和反映就越强越深 (除高压外) , 这是因为我方受力大, 球在拍面上的吃球度就会加深, 我方将会敏感地感受到对方来球的力量和旋转, 回击时就比较容易。球在上升期前进力最强, 这时击球受力是最大的:当球下降期时, 前进力就会减弱, 这时击球受力就会小一些, 这就是借力的根据。

(2) 基本的击球时间:使用借力中发力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最为恰当, 那是因为在上升期前段击球出手的进间太短, 速度过快, 不易调节、掌握和稳定, 而在下降期击球则球的前进力很小, 不易借力, 只有靠自身的发力, 从速度和手感上都较差:而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 既能利用球在上升期运行的前进力进行合力, 又保证击球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节。因此可以讲在回击一般球时, 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是较为理想的时间, 鉴于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在击球时间占的比重很大, 故可以把它们作为基本的击球时间来重点训练。

(3) 爆发力:击球时前臂、手腕突然集中加速用力, 就是击球的爆发力。其特点是突然性强、速度快、手感较好。出手时爆发用力, 速度加力量的挥拍可以抵消来球的旋转, 控球效果良好。

3) 调节球的问题。

在网球技术中击球动作的丝毫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击球结果, 所以调节球是击球过程的精华, 在手感的反映上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认为调节球大致可分为:摩擦调节、拍型调节、力量调节等几种。

(1) 摩擦调节:它是目前多种打法在实践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要领是:击球前拍型固定, 击球时通过前臂、手腕的力量, 发力摩擦球的不同部位以制造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运行弧线。它自勺优点是球在拍面上停留时间长, 击球的弧线好所以手感较强, 准确性高。

(2) 拍型调节:它的方法视来球的旋转不同, 来变换击球前拍型角, 以击球的不同部位来击出下旋球、上旋球或平击球。但因拍型变动大, 不易控制, 在对攻时易失误。

(3) 力量调节:力量的使用对击球的手感与准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力量的使用规律一般以人轻我重和人重我轻为主, 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人重我重 (对拉) 和人轻我轻 (反控制) 的方法。鉴于中等力量的保险系数高, 使用比重大, 又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威胁, 因此在力量使用中可将其作为基本力量来重点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通过实践, 手感已日益被人们重视, 已成为科研、训练和选材等方面的重要课题。

(2) 放松是培养好手感的先决条件。

(3) 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得当是增进手感的基本保证和一大要素。

(4) 掌握借力中发力是建立良好手感到关重要的问题。

(5) 调节球是击球过程的精华和手感的集中反映, 它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2) 建议。

(1) 今后我国网球界要在手感的科研、训练和选材方面进一步开发挖潜, 以快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2) 良好的手感建立非一日之功, 要从小抓起。

摘要:文章在实践经验总结、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 对网球手感概念、内容、形式、特征、趋势等进行分析。.1为培养出优秀的网球运动人才做坚实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手感的定义和其重要意义,手感的训练

参考文献

[1] 姚银然.多球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 2009.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逐渐受到体育教育界的重视,其在高校体育实践中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这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育素质。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实践的必要性,以及总结了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具体使用状况,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实践  运动  人体科学

当前,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渐渐被人们关注,将运动人体科学使用在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运动人体科学内容实施高校体育实践教学工作,可显著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明显改善学生整体运动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发展。

一、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必要之处

(一)切实符合教育改革需求

高校是培养体育运动人才的场所之一,当今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逐渐提升,采取运动人体科学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可充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能够增加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有关知识方面掌握程度,培养高素质体育运动人才[1]。

(二)充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运动人体科学在国外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运用在高校短跑、篮球等体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体育实践教学效果。不过,我国引入运动人体科学的时间相对比较短,需在国内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运动人体科学,进而促使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得以改善,切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有助于增强学生整体素养[2]。

(三)明显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在实行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时充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人体基本构造,促使学生掌握正确进行体育运动的方法,且依据运动人体科学帮助学生避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进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提高。

二、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详细使用情况

(一)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可分析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规律等情况,能够了解学生体育运动动作,掌握学生体育运动规律,规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受损,增加学生身体肌肉、神经系统、骨骼等对体育运动的具体适应程度等[3]。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采取运动生物力学协助教学,可提升学生对高校体育的正确认知,并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具体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挖掘学生存在的运动潜力等。

比如,在对学生开展100m跑步训练时,高校体育教师可测定学生具体步幅长度值及步数频率值,然后对100m实施分段具体测定(如每段设定为10m),详细记载学生每10m跑步共消耗时长及步长均值,得到整体跑步速率及步频均值后,再依据运动生物力学获得学生参加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在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采取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可较为准确地统计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关节运动具体范围情况及着地时长状况,有助于体育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提升自己100m跑步的速率。所以,体育教师对学生实行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精准计算学生机体重心投影具体距离以及实际落脚点对应距离,经过提升学生步频情况,降低学生着地时长,进而提升学生步幅具体长度值。而且,体育教师应严格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规避学生跑步时踢到小腿的情况,促使学生在跑步时尽量保持脚扒地的动作,进而改善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效果。

学生100m跑步训练图如图1。

(二)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使用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依据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提供的体育运动方法,避免仅注重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强身健体效果,还应重视探索科学体育运动的方法,规避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时出现运动拉伤现象,防止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情况出现。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运动训练时,需注重分析人体规律,选用科学体育运动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进而顺利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4]。依据运动处方开展教学可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由此可见运动处方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

例如,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采取运动处方实施教学时,可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提供差异性教学。针对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体育教师可安排其更多参加排球、足球、篮球等团队运动,以使这类学生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对过于犹豫、缺乏果断性的学生来说,可更多安排他们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项目。

学生打乒乓球图如图2。

(三)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应用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也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依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可了解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之后机体的疲劳情况,明确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改变的状况,掌握学生身体恢复情况等。所以,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生理学方法,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通过合理且科学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并且避免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的时候身体受损等。

比如,依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开展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时,可保证学生适度接受体育运动锻炼,可分析学生接受体育运动锻炼相关运动负荷,可检测学生心率值、血液乳酸值等,进而明确学生身体对于体育运动锻炼的承受程度。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较为激烈的篮球运动时,每分钟心率值可提升至200次,每分钟呼吸频率大概55次,每分钟心率均值大概180次。学生接受体育运动锻炼时具体指标值应低于以上指标数据,以此充分保证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安全性。为提升学生机体有氧运动方面的能力,需要学生经常接受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锻炼,维持学生每分钟心率值处于160次左右;在提升学生机体无氧运动能力时,控制运动相距时间较短,每一次体育运动锻炼间隙休息时间也维持较短,大概处于2.5秒即可。当学生完成体育运动锻炼并休息之后,每分钟心率值仍处在130次,则可继续接受之后的体育運动锻炼。若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效果不佳,体育教师可适当调节体育运动锻炼计划,充分保证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最优质量。而且,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时,需依据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特征和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理特点,合理选取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此外,体育教师应结合使用多种体育运动锻炼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学,且对体育运动锻炼情况持续改进和评估,以维持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接受体育运动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是具备一定必要之处的,其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通过分析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具体使用情况发现,可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处方、运动生理学运用在高校体育实践中,采取运动人体科学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激情,也有利于学生知晓人体生理构造,进而选用科学体育锻炼方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楠.APP计步软件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监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66-67.

[2]何宁.新形势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02-103.

[3]肖红艳,刘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实践思考[J].赤子,2019(12):67.

[4]刘佳.健康体育运动理念对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探讨[J].卷宗,2020,10(17):240.

隋冬润  南京师范大学

运动科研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之所以长期落后,除了训练管理等因素外,还有文化的原因,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们的生活有很深的影响,但对中国足球来说却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和中庸、中和思想制约了我国足球运动的个性发展,而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和群体主义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等都是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有利因素。要促进我国足球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利于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精华,改善和摒弃阻碍足球运动发展的糟粕。

关键词 传统文化;足球;影响

文化土壤是足球的母体,尽管足球还受到种族、体能等因素的影响,但无疑文化也是其中一方面因素。中国现代足球经过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在与世界接轨。本文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以及包含哪些主要内容。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对足球运动发展的促进和阻碍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对足球的深层影响。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足球运动中,将文化对其的负面影响摆脱掉。使文化与足球更好的结合,更好的融为一体,这便是探讨文化与足球影响的价值。并且吸取各国丰富的经验与风格,使其与自身现状相结合,最后变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才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最好的方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简述和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它博大精深,其内容包括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和无比深厚的思想内蕴,渗透着中国人民的哲理和智慧。

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因素

一般来讲,衡量一支球队的水平至少应从以下因素去分析,即球员的技术水平,球队有没有核心的球星级球员,核心球员的技术水平,训练管理水平,教练指导比赛的能力和水平,球队的价值取向,球队是否团结,球队有没有大的比赛经验等。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制约足球运动发展

现代足球运动的特点体现在一个“争”字,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斗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崇尚个性的张扬,高度激烈,对抗性强。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讲究一个“和”字,讲究“天人合一”,即讲究人与宇宙及个体自身的协调,统一,和谐,讲究永远不超越“中”的度,没有争强好胜的思想,这种提倡中庸,崇尚中和的道德思想,要求人们舍功利取仁义,安于现状,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造成了习惯性的社会心理定势和伦理氛围,所以,从深厚民族生活中生长出来的我国古代足球运动“蹴鞠”体现的就是一种娱乐性质和表演性质。

2.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重文轻武,重静轻动

体育运动被儒家视为玩物丧志之举,自汉代大兴儒学之后,尚武之风大衰,而重文轻武之风则益盛。造成“秀才挟弓矢出,世人以不才目之。”的情景。古代人们鄙视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形成的社会风气,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由于剧烈的体育运动为世人所不齿,结果使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沦为宫廷宴会上的表演娱乐节目,失去了体育运动的本意。

3.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性抑制中国足球的发展速度

有人认为西方民族是一种外在超越型的性格,而东方的中国则是一种内在超越型的性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向性是儒家思想晚期和佛道融合的产物。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足球运动发展有利的因素

悠久的中华文明,一直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优秀的中国文化一直是我们生活中所遵循的准则,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就像一条河流,我们只是这条河流中的一滴水,永远也不可能真实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关键在于其具有宏大的包容性,包容性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它可以同化任何文化[7]。唐朝盛世,因其包容了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并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事业才有大唐盛世的辉煌,直到现在,外国人还都知道中国的代表服装是“唐装”,而国外中国人聚集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2.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传统文化中的兵家思想

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的近现代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历史,八国联军的入侵,改朝换代的动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等等,让我们的民族饱经血泪,但无论多么艰苦,我们都没有退缩过,因为我们有一种精神叫做自强不息,把这种精神运用到足球中,一定可以使我国的足球发生从内到外的本质的变化,其实自强不息也正是一种可贵的体育精神,不坚持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而现在我国足球却未能将自强不息融入其中,中国足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发展。却又好像在传统文化中迷失了自己。足球场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把我国的兵家战术思想运用到足球运动或足球训练管理中,一定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3.中国传统文化能净化足球

现代足球运动是对野性的极端热望和有力弘扬,是野性与文明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特殊的美,然而这种野性美却经常被球员或球迷们演绎成一种野蛮的暴力。

四、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足球存在着冲突,我们要想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就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消除他们之间存在的严重冲突。吸取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足球运动发展的精华,为更好的提高足球运动水平服务,改善或摒弃那些不利于足球运动发展的文化,使中国足球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马国义.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解读我国足球落后的原因[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5.

[2]胡德同,刘健.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足球运动的影响[J].九江学院体育学报,2006,(2).

[3]田祖国,陈云.中国足球与儒家文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7):7-9.

上一篇:校园篮球文化论文下一篇:中学篮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