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质课总结范文

2023-07-26

大学生职业素质课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技工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始终围绕“高素质、高技能”的目标开展,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技工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培养的必要性,从学生自身、教师以及学校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究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培养的方式。

关键词:技工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培育

G718.1

一、概述

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方面,同样也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职业素养指的是职业内在要求和规范,是职业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质的高低对其职业生涯起着关键影响作用。技工院校为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技工的职业素质在是学习和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对职业活动产生的个性化反应。笔者从对该领域的调查分析来说,影响技工职业素质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因素包括:环境、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知识水平等,客观因素是影响技工职业素质发展路径的因素。当前我国大多数技工院校结合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面向社会化生产、服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然而,我国技工院校的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仍存在着较大问题,加强对技工职业素质的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二、技工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适应当前社会职业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企业在应用人才时,不仅注重其能力大小,更加注重其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以长远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和创新精神作为职业素质培养的重点,企业用人的秉承“有才有德”的观念,这里所说的“德”指的是职业素质,可以看出,职业素质已逐渐成为企业用人的重要内容。

(二)适应学生个体发展

技工院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相对较差,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对自身定位相对较低且不准确等,学生缺乏爱护和关爱,或存在悲观心理,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和平台,因此,需要技工院校通过从学生心理、价值观、道德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

(三)技工院校教育发展需要

技工院校相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任务主要是培养社会高素质综合型发展人才,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从知识本位到素质本位的变化,这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途径。

三、技工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培养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在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企业用人为标准,建立我校独具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一)构建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应在研究国内外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总结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实践经验,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技工院校教师、实习生、、用人企业进行職业素质教育目标和要求的研究,根据开发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育体系,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逐渐形成职业素质的教育方案。学校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实证研究发现,学校可以通过不断调整院校专业结构和课程内容,可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就业为向导构建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境界和精神文化素养,学生就业问题,是学校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技工院校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用人企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强化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效果。提高就业率能有效避免失业人数增多给政府造成的压力。我国要求技工具备交稿的职业素质,这就需要技工院校在进行资源选择和引入时,以就业为向导,不断优化、调整就业结构,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增设相关专业,建立起极具本校特色的教育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学校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时,应遵循教学由易到难、由复到简、由浅及深的原则,坚持以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逐渐建立起学生考核体系,完善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与专业对口企业的联系,提高就业率。

(三)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与当前新教育模式相背离,很多职业教学体质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制。建立职业素质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活动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建立起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如:學校建立模拟实训基地,按照工厂、企业的工作模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际工厂实习,加强学生素质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更加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质。

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签订劳动培养合同, 在保障学生权益的同时,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强化实训的方法,培养学生素质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改革过程。技工院校需加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树立严禁的教学作风,不断完善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霞.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成就学生职业未来[A]. .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6.

[2]张艳艳. 技工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A]. .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9.

[3]陈瑶,宋波. 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策略探析[A]. .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10.

[4]杨成飞.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 中国培训,2015,02:28-29.

[5]李成飞.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A]. .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4:6.

大学生职业素质课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文章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的现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体现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徐明宇(1982- ),女,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通 22601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无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仍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急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长远发展的导向性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20世纪下半叶,“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专业概念首先出现在美国,并逐渐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学校开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企业也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测定、分析、总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与权衡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与特点,并注意结合组织的特点、时代特点以及个体的职业倾向而确立职业方向,并采取行动来逐步实现职业设计目标的过程。具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反馈与修正四个阶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认真考察自身过去成长的背景、目前具备的条件和未来发展的路径等主客观条件,综合分析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专业特长与职业性质,为培养和获得相关职业技能与素质而合理地拟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计划,依照既定的时间顺序付诸适时的行动,逐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一个有机联系、循序渐进的职业发展过程。①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确定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他们了解职业世界并探索性地进入职业角色,促使其依照职业准入的标准与职业发展的要求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减少学生角色与社会职业角色转换的障碍,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顺利对接。

1.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大学生了解自身和职业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职业规划,能够激励大学生围绕着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为实现职业理想而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来进行,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身的成才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指导大学生以职业规划为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时间,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促成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与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②

2.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领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顺利对接。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与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涵盖了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培养等环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指导大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树立学习与从业的自信心;能够指导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职业生涯的支点,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业,以适应职业的需要。大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客观实际,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求职择业提供成功的规则和方法,帮助其分析客观环境、梳理目标,进而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方法和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职业发展的阻碍,从而避免学生就业的盲目性,有效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获得职业成功提供有效的路径,最终实现从学业到职业的顺利对接。

3.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指导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完成学业、选择职业以及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受传统教育与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与择业过程中主体意识较为淡薄,很少会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进行科学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长处与不足、现有的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能够指导大学生认识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起点与支点,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能够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评价个人发展目标与职业现实之间的差距,寻找新的或者更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大学生应科学分析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全面发展和理性就业。

(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

之所以要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是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结合实际制定出真正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激发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就要正确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与意义,它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选择和有责任的职业理想规划,是完成学业、实现就业与达到职业目标的结合。指导大学生深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动力,发挥潜能,获得职业素养,提升竞争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状况与职业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步骤,避免盲目跟风。一般来说,大一主要进行“职业规划,专业指导”,教育学生通过认识专业和热爱专业来认识职业。通过一些职业、素质、心理测试,对自我有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会职业。大二、大三主要是“优化规划,强化专业”,帮助学生树立巩固专业基础的意识,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进行自我拓展,通过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结合对职业的认识确定符合主客观条件的职业倾向,并制订提升职业修养的计划,增强对社会职业的了解。此外,还要进行交往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大四主要进行“职业定位,就业指导”,确立就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就业技巧辅导、毕业实习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修正规划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提高其选择职业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1.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性质与功能定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对象和主要的内容,划清与相关学科的理论边界,合理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形成与时代特色、学生特点、学科专长相符合的范畴、体系和范式。

2.健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指导队伍。健全科学管理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序、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健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激励和保障机制、职称评聘制度、职业指导师培训制度等。指导队伍建设必须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发展方向,挑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并不断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逐步实现职业化。

3.要构建科学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课程体系要遵循动态性、全程性、科学性、针对性等基本原则,尤其需要进行分层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年级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又要考虑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地了解自我,认识职业环境,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积累相应的择业经验。

4.借助职业测评体系来指导大学生准确认识自我。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能够评定其个性特征和职业动机需求水平,并能够提供相应的指导。高校应注意选择操作性强、含金量高,并充分考虑了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测评软件。通过完善测评手段,帮助测评对象形成完整、科学的自我认识,并要加强测评工作的队伍建设,给测评对象以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③

(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人的职业有着极强的社会性,离不开社会现实的土壤,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应该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职业内涵所产生的变化要求大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充分关注就业市场,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调整职业发展目标,在动态性和多样性中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其一,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职业实践活动。针对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的情况,学校应注意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指导大学生逐步确定职业目标,并开始实现职业目标的起步。其二,开展生涯规划成功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就业途径的有效措施。学校可以通过结合职业生涯设计与学生自主创业,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与学生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成功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其三,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全方位地推进生涯规划。学校可以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渠道,辅之以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以大型讲座、模拟招聘会为补充,开展全方位的指导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职业需求,从而构建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和素质结构。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吴鹏,赵晓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72.

②陶青松,邵伟.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1.

③赵允玉,张志华,赵波.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6):54.

大学生职业素质课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具有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等特点。要实现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特点,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特点;教育管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近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24%,食品工业俨然已成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12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07.04万人,比上年新增39.70万人。“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发展由偏数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大批食品行业相关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营养、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以期培养出食品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进入大学后更加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待人处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或顾及他人的感受,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不强,极易出现人际交往危机,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制力差,抵御不了消极文化的影响,进而贪图物质享受,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且容易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2.专业了解不足,专业兴趣不浓厚

在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对待高考志愿填报,一部分学生缺乏经验,没有查询录取学校和专业相关信息就轻易填报,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主见而是根据家长或老师的意见,填报的是家长或老师看好而自己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第一专业志愿没被录取而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受这些情况影响,许多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了解不足,更谈不上能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3.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够主动,但课程多,学业压力大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都在理工类本科第三批录取,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一本、二本低很多,以湖北为例,近五年来,三本理工类录取批次线比一本低150分以上。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但因高考发挥失常或心理素质不好,导致高考分数远远低于平时成绩,但大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文化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与此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生大一学年就要接触《微积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这样难度较大的课程,大学期间需要学习40多门课程,学生毕业至少需修满170.5学分。学生本来文化基础就薄弱,再加上难度大且数量多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厌学、旷课、挂科等情况。

4.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实践动手能力弱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为丰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快速增长和传播的时代,与“80后”学生相比,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为开阔,更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成长道路较为一帆风顺,加之受高考指挥棒和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面向食品产业,实施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实践经验欠缺、动手能力差这一特点将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化解这一矛盾。

二、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1.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强、欠缺责任感、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这一特点,必须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掌握丰富知识、扎实技能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命令”或“填鸭”的方式,回到对象化的主导性灌输之中来,围绕学生现实的思想、困惑与对课程的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使得灌输更为通畅有效,不断引导和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术、科技、文体、公益等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参与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深对国家、社会和学院、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采取引导、咨询、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工作负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工作队伍。

2.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便邀请专业首席教授做《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专题讲座,大一上学期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并组织学生赴武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监利福娃食品有限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大型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并经常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食品企业的经理高管做报告,联系从事专业对口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学院每年还将举行由启动仪式、产品展示、蛋糕我做主、食品知识竞赛、食堂明星窗口评选、闭幕式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食品文化节,让学生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学生对专业、食品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浓厚的专业兴趣。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面对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觉性不够、学业压力大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全体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正视现实,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要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考分数较低不等于素质低、文化基础薄弱不等于智力低,让他们放下“三本”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大一新生,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入学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学籍管理、学院规章制度、熟悉大学环境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让学生认识自我,为自己量身定做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规划,同时对他们实施早操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年级学生,学院根据时间节点组织召开英语四级考试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体学生,任课老师、辅导员、学生会学科部成员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各个课堂、班级考勤工作,对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每周通报并将迟到、早退、旷课情况记录在案,扣除相应综合测评分数,建立“考勤预警”和“学业预警”机制,组织召开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经验交流会。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一帮一”工作方法,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此外,期中考试前后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期中教学检查,研究总结教、学、管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前夕,对全体学生进行“端正考风、严肃考纪”的诚信考试教育,对考试作弊行为“零容忍”,使考试作弊不再有其生存的土壤。

4.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牢固树立“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食品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需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在继承校本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直接面向产业,将“获得工艺工程师的训练”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另一方面需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与理论教学、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为例,该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各类课程实验、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育人周数占四年教学总周数的27.6%。正是由于对学生学习实践实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2012年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并入选2013年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名单。学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制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组建由30名学生组成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始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着力解决实验班的凝聚力,做好面向食品产业链办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三、结语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226所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大部分为一本、二本高校。面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师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实施教育管理策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加深学生专业认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实习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独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必琳.2012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综述和2013年一季度情况及展望[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05-16(A02).

[2]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01-14(A02).

[3]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8(4):3-7.

[4]肖玮,程向阳.独立学院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J].江苏高教,2012(4):112-113.

[5]王必胜.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必要的灌输[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8(12):134-135.

[6]中国科学评价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2013—2014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EB/OL].[2013-06-04].

http://www.examw.com/gaokao/zhiyuan/zyph/61462/.

大学生职业素质课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恩格尔系数逐渐减低。“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对于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之后,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近年来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各种旅游团队中的矛盾问题频频爆发。教师主要研究中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问题,以及根据现有学生的专业素质情况提出的改进对策,以期提升学生优秀的职业道德,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职业素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13

旅游业的兴盛发展随之带来社会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中职院校培养期短,是培养旅游人才最快的一条途径。因为时间短,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当下需要加强对中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旅游人才。

一、旅游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旅游产业可以归为服务业,服务业的工作重点在于其服务质量,而职业素养是体现一个服务业人才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判定依据[1]。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时,不管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都应对其职业素养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因为旅游业的兴盛,旅游管理专业在近几年也是相当热门的专业,在这方面的需求人数多,所学专业的人数也多。加强对中职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弥补市场上旅游人员服务质量差的缺口,提高学生的旅游服务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三)有利于带动整个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源源不断提供旅游行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旅游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生活中具备优异的心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高效的服务品质。在现在的旅游业中,游客和导游之间产生纠纷与矛盾的新闻案例数不胜数,因此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毕业后步入社会工作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化解矛盾纠纷,逐渐改善旅游业现有的游客与导游之间存在的矛盾。

二、中职院校旅管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中职院校对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设计体系的不足

调查发现,学生对现有的教学设计水平“基本满意”的占61.4%,相当于“满意”和“不满意”占有相持比重的,从中可以看出中职院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这一块有待加强,特别是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一方面[2]。

2.教师专业技能不合格

首先,中职院校的教师授课教学技能有待加强。教师授课的方式,特别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重理论讲解,缺少实践上的引导。其次,旅游业兴盛速度过快导致这一行业的人才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缺乏专业的教师师源。

(二)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

1.学生自身年龄小,主观意识较强

中职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是初中生或高中生,很多是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对未来的发展和自身的定位不清,在校期间缺少对未来工作的正确认知,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更是认识不足。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因为生源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且年龄普遍偏小,学生在校期间的目标只是为等到成年后步入社会工作,不能专注于提升自我技能。学生对于旅游业不够重视,认为其工作只是带领团队到处玩,学习动力不足。

三、提升中职对旅管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对中职院校的教学策略

1.实施专业教学培育

首先,要实施专业的教学培育,院校要重视对于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加大教学资金的投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及实训课程。其次,学院定期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取当下學生对于课程以及自身的问题,关注人才的培养。

2.吸纳优秀的师资人员

要想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需要有优秀的教师教学。学校可以与旅游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旅游公司的优秀人才到校举办演讲或者座谈会。这既有利于学生对未来的规划,也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风气。另外,学校可每年向旅游企业输送人才,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习实践的机会。

(二)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1.引导学生自我定位

职业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个清醒的认识,中职院校需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有的就业问题,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具备优秀职业道德的人才,一张院校毕业证只能证明你在本校就读过,却不能代表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自身问题,对自我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找到差距,积极提高自身能力。

2.针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职业素养主要是具备承压能力、化解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高效的沟通能力。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这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针对每一项能力都要重视,要将课程学习的结果与学分挂钩,督促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知识。

3.加强专业内的素养培育课程

对于强化学生的素质培育,可以将素质能力作为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考查课程。整个课程贯串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始末,以便于学生养成优秀的职业道德,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结语

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所以,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是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亟须正视与解决的问题。所以学校要提高旅游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宗俐佳.浅谈培养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几点看法[J].长江丛刊,2017(12):245.

[2]冯缨越.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5):66.[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牛劢勤(1983.4—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

大学生职业素质课总结范文第5篇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但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上有更大更多的困难。在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閱读原文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总结下一篇:大学物理电磁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