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作论文范文

2023-04-10

大学生工作论文范文第1篇

一、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重要意义

1、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国军队建设一向重视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士兵能够熟练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与军事技能, 能够提升我国士兵的素质以及军队的战斗力。大学生士兵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较好, 为在部队的学习与训练做好了铺垫。因此, 做好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 为部队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 是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 也是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2、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应征入伍是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部队里纪律严格, 两年的军营生活能够使大学生在政治素养、身体素质、意志品行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退役的大学生们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现身说法, 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3、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军队需要大学生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磨砺自己与提升自己的平台。经过军队的历练, 大学生能够在军营中充分展现自己、磨练自己, 从而得到成长和提升。当下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渐增长,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大学生应征入伍, 可以在部队参与选取士官、考取军校和提干, 部队为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二、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不高

当下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 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 父母对子女也是更加呵护, 并不是很支持孩子去参军, 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们不愿去部队参军。对于大学生而言, 迈入高校意味着钻研专业知识,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尤其是随着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普及与开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学专业以及爱好专长, 逐步合理做好职业规划, 就业目标明确, 因此, 对大学生应征入伍关注较少、积极性不高。

2、高校武装专干短缺

随着大学生征集任务越来越重, 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征兵工作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从目前高校武装部的组织机构来看, 大部分高校的武装部与学生工作处或保卫处合署办公, 高校武装工作通常由学生工作处或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兼职, 在武装干事身兼多职的情况下, 势必在工作中分散一定的精力, 无法全身心集中在武装工作上, 导致难以达到征兵工作应有的成效。因此,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干部队伍能够为更好地完成征兵工作提供保障。

三、提升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对策

1、加强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宣传力度, 优化宣传方式

目前高校大学生征兵主要通过网站宣传、张贴条幅海报、开展征兵会议、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征兵咨询热线等形式进行宣传, 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征兵宣传工作, 应当在此基础上拓宽渠道, 采取更加灵活新颖的形式, 利用好校内资源, 全方位开展征兵宣传工作, 营造浓厚的氛围, 如通过成立退役大学生社团, 树立典型、现身说法, 开展退役大学生典型士兵报告会等活动, 吸引更多大学生的目光, 向学生传达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意义、征集条件、报名流程、优惠政策等, 进而增加大学生对应征入伍的了解。

2、完善高校武装部组织机构,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高校应征入伍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征集任务越来越重, 高校武装部要做好大学生的征兵宣传、参军学生的初审初检、学籍保留、学费补偿与贷款代偿、退役后复学等各项工作, 由此看来, 建设一支精于业务、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武装专干队伍尤为重要。

3、积极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

优惠政策是激励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一个重要措施,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如今, 很多高校在征集大学生应征入伍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如考研、转专业、评奖评优、组织发展、就业与创业等, 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热情和积极性, 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应征入伍。

摘要:在高校征集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发挥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部队兵员素质以及提升国防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重要性出发, 阐述高校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展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应征入伍,征兵工作

参考文献

[1] 曲德峰, 张鹏.浅析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以大连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 2012.

[2] 董方慧, 苏振华.推进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有效路径[J].探索带, 2016.

大学生工作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人们消费社会生活提供一定的价值诠释。大学生消费文化自身特点,对高校德育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诸多的诉求和挑战。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德育思路,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调解力与引领力;改革创新完善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挖掘消费文化在内大众文化体系的思想资源与方法资源,努力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契合度和现实关怀度;搭建开放多元的高校道德实践教育平台和载体,引领青少年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注重校园文化及其消费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德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全力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道德教育能力,夯实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消费文化;大学生;德育

消费文化作为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已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诸多有利和有弊的影响,给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对异彩纷呈的消费文化,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效果不明显。因此,研讨和解决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诸多特征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各个群体和社区,高校和高校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形成了高校消费文化和大学生消费文化。这种场域和群体的消费文化和大众消费文化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具体说来,高校与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从消费观念与消费内容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意识日渐开放和多元化。这方面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见一斑。当代大学生消费对象和内容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日常的网络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社交消费、学习消费等等。消费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反映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其中,人际消费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社会交往的个性特点[1]。

2.从消费模式和方式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传统与现代消费模式并存,其中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主流。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一方面继续在使用传统的消费方式,比如亲自到超市购物、到歌厅唱歌跳舞等等;同时,更加喜欢网络平台的消费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学习、网络购物等等,而且,网络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主流,更加现代化和时尚化,这些彰显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3.从消费层次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差距日渐拉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来源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差距很大,這就导致了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这其实是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在高校的延伸,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相处。

4.当代大学生消费世界呈现出享受性、非理性和异化消费等不良倾向广泛存在。这方方面主要表在过度上网消费、过度奢侈消费等等,在消费领域展现了拼爹的发展态势。同时,很多学生消费只凭自己的喜好,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引起重视的地方。

二、当代消费文化对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影响与挑战

当代消费文化是大众文化体系的一种,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是挑战和影响,诸多问题在当前消费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中不得不思考和着手解决。

1.高校德育各个环节缺乏创新。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德育工作在价值取向与理念、内容体系、模式与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消费实际去规划,使得高校德育工作严重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

2.高校德育环境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彰显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公共危机的出现。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和功利主义的校园风气,严重影响了高校德育的美丽纯洁环境和氛围。

3.高校德育教师和专业学科教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急需健康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可是环视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教师专业知识功底还不错,但是人文方面的素养素质确实还还非常不足,从人文知识到人文行为等方面发展得非常不理想。

4.高校校园消费文化及公民文化建设急需加强。社会消费文化涌入高校,给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给高校消费文化带来太多社会上的负面成分,使得校园消费文化场域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表明了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5.当代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本人产生了诸多影响。一方面,当代消费文化让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2]。比如消费文化促使大学生道德观陷入迷失的状态、陷入平庸,消费文化的自利性消解着大学生的责任感与道德感,消费文化的多元异质性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与价值共识难以成型。这些都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要多多关怀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三、提升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的路径

消费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及其德育工作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也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和要求。鉴于此,高校应该主动应对,积极思考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树立消费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德育工作视野[3];将课堂道德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育人等模式融合一起,形成高校德育的合力;将消费教育、公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现代国民素质和品质;大力培养面向全球化和大众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求建设多师型的高校教师队伍;注重德育文化环境建设,加强高校消费文化建设,以此建构起消费文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1.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与价值取向,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树立一种面向学生的大众文化、手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等文化世界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内容、目标和模式方式、评价体系等环节紧紧结合消费文化进行构思和建设。

2.构建面向消费文化的德育模式与方式,让大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净化校园文化和校园消费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调适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引领大学生健康消费,强化学生身份认同和道德情感意识;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大学生消费活动,引领大学生开展体验式教育,科学激发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爱自重性,全力消解消费文化的诸多异化功能,尽可能排除消费文化的负面影响。

3.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和引领消费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推动高校德育话语系统青年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纳入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之中;同时,努力挖掘消费文化体系中蕴含的积极有益资源,将之融于德育教育之中,不断扩大高校德育内容的现实关怀覆盖面;将现代公民教育纳入其中,全面开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教育、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勇气、道德选择批判和道德践行的能力训练,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高校德育工作还必须要将“三观”和中国梦教育纳入其中,用主流价值观去科学整合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以主流文化整合多元的文化世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引领作用;根据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不利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务必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4],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境界和层次。

4.建设面向消费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根据消费文化对教师的要求,根据消费文化下大学生的行为和语言特点的引导要求,通过各种平台,采用各种形式,从文化、专业、现代教育技能等方面全力提升德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从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5.建设面向各种场域的大学生消费文化,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要注重高校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科学引领[5],全力净化各种校园文化,力争为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现代文化环境。

总之,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三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那就是如何在消费文化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只有与时俱进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才能不断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合法性基础和空间,才能更好培养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与高校德育导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2]杨淑萍.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

[3]邱叶.消费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消费德育路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5).

[4]杜利娜,李包庚.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4,(5).

[5]杨恩泽.手机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J].学术交流,2014,(3).

大学生工作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等学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那么高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笔者从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出发,当好学生心理医生,策划主题班会、营造优良班风等环节积极探索大学生德育的新方法,希冀对同行们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大学生;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担负着班级“设计师”的使命,又担负着“施工员”的重任。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抓起:

一、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班主任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深入学生宿舍、课堂,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班主任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关爱学生。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会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二、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班主任应从单纯的思想建设者变为心理护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家庭、社会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精心策划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笔者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学校所在城市邵阳市正在进行“创国卫”活动,笔者策划了《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主题班会,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创卫”行动。

四、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

五、与时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高等学校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宿舍卫生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总之,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先行者,班主任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者简介】

刘桂江,男,单位:湖南邵阳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大学生工作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大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任务,且我国相关报告又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任务,因而文章就立德树人理念下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首先,本文对立德树人含义做了简要的阐释,然后分析了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意义,最后对大学生管理工作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做了简单的阐述,如实现专业化管理团队;开拓网络管理各方面的渠道;创新管理理念;健全工作机制等。

【关键词】立德树人;历练;大学生;管理工作

的相似之处,所以也就有着相同的一些问题。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任务,所以,当代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结合立德树人理念,把大学生的特点当成基础,探索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提升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 立德树人

立德就是把德育看做重点,经过思想道德教育,然后引导以及激励学生。而树人就是以人为本,经过恰当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塑造或者加以改变。立德作为树人的前提条件,所以树人就是立德的根本目的,因而树人之前就需要先立德,教师需要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经过自身的文化素质,来影响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当成出发点,给国家未来建设培养出合格的未来接班人。而立德树人需要培养综合性人才,且需要加大对人才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力度。

2 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管理当中的意义

由于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了一些要求,大概意思就是把立德树人当做是教学的基本工作任务,以此来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性发展,将大学生看做是我国未来接班人或者建设者。所以,也给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发展赋予了全新的涵义。立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样可以丰富现今时代优秀人才培养涵义,也证明了现今社会对于人类教育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导向。因为道德是社会稳定的根本,所以进行大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一定要将树人立德的理念落实到根本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荣辱观,进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大學生管理工作举措分析

3.1 实现专业化管理团队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要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对应的岗位标准,这样才可以有效保证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给各个工作正常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需要制定出健全的职业标准,对于不同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起到一个约束的作用,进而保证工作人员能够自觉接受监管。针对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进一步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对于当前已经拥有的教学资源,需要加以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相关人员还需持续探索当代社会大学生管理工作新策略,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培养优秀人才做铺垫。

3.2 开拓网络管理各方面的渠道

一则,高校应当组建好非常专业的网络管理工作团队,把管理工作和网络相连接,把网络当做一个平台,然后对社会道德的实际情况做一个深入且详细的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内容。二则,高校需要增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工作,把对应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相融合,创建健全的网络防御制度,预防不好的信息数据在高校内部传播,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3.3 创新管理理念

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的管理工作理念进行有效创新,把人文和科学管理相融合,经过人文与科学管理的相互配合,进而促进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权利以及不是权利的因素之间进行平衡和把控,不可以一直使用强制性的管理策略,应当在管理工作当中结合道德以及人格魅力等,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强调大学生个性发展人文管理可以立足于国家相关法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调节,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

3.4 健全工作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工作机制需要保证全部的管理工作人员都参与进去,把立德树人理念当做指导思想。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作,需要组建健全的工作机制,给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提供指导,经过所有管理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进而有效保证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高校需要给与大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及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自主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经过有关报告实践表明,通常而言,大学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基本需要花费一个学期的时间,在大学生适应期间,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引导其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立德树人理念切实落实到大学生管理工作当中。

3.5 构建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的创建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情形下,高校需要关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注大学生实践活动在学生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对课内以及课外的实践活动支持和鼓励,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给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平台。通过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思想认识问题,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规定,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4 结束语

在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心理抗打击能力比较弱、没有团结互助的精神、没有良好的行为实践能力等等。所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知识,创建大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开拓大学生网络管理渠道等将大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位,进而确保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

参考文献

[1]肖超婷.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20-21.

[2]郭维刚.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13):265.

[3]陈大.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03):26.

作者简介

丁慎政(1986-),男,山东省人。现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高校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大学生工作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这也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新的就业形势,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本文结合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增加工作内容 转变理念 创新模式 完善网络系统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的初步阶段,大学生就业制度也从“统包统分”步入“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实质性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囊括了大学生本人的理想追求,而且承载了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工作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确实能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就要不断增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一)注重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经过四年大学生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会发生一些转变,个人发展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注重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创业成才的观念,增强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愿望之间的关系,把实现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勇于到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基层第一线去发展成才,到艰苦的地方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择业心态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成功,就必须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克服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赖等待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这些挫折和冲突常常会引起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和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准确定位,既有自信,又能正确估计自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心理和职业观念;既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又使其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指导他们正视现实、适应社会,增强自主择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并努力寻找自己和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三)指导大学生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和社会要求为目标责任制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和台阶,不断学习、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在入校之后就置于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阶段的学习中。这不仅对高校毕业生初次求职,而且对于其一生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注意加强教育和引导。职业生涯设计不能是短期行为,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因此,在指导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注意职业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规划要有弹性,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并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

(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程序与技巧指导。

求职择业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大学生只注重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即使有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不能把自己推销出去,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竞争激烈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自身实力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必要的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应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程序与技巧方面的指导,主要包括:自荐技巧的指导、面试技巧的指导和求职礼仪的指导。

1 自荐技巧的指导。在招聘过程中。自荐是首要的环节。针对很多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存在盲目应聘,缺乏自我推销艺术,不能从容面对用人单位面试,不了解就业程序等情况,应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就业咨询、模拟人才市场等方式。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 面试技巧的指导。一般情况下,面试是招聘录用中必过的环节,用人单位能通过面试直接考虑求职者的情况。在面试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成功面试的策略。毕业生需要接受面试技巧的指导。才能在面试时有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辩答和应对。指导大学生面试技巧。不仅对帮助大学生就业有利。而且能使大学生学到更多的人际交往的知识。

3 求职礼仪的指导。培根曾经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礼仪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求职时的礼仪不仅仅是礼节、技巧问题。更能体现学生的基本素养。求职礼仪的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体现出自身应有的文明、礼貌和修养。

二、转变理念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的初步阶段,大学生就业制度也从“统包统分”步入“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实质性阶段,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自我、开发自我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观念转变。

就业指导应从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这一更高层面去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以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换言之,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开发、建设与发展,使其潜在的职业潜能得以发挥,职业技能得以改进,合理的人力资源得以配置的指导方式。

(二)从关注群体就业向关注个性化就业转变。

就业指导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应对有心理问题、所学专业社会需求不大、就业弱势群体的学生(如女大学生、残疾学生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加强交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况,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热情,寻找适合他们的职业和工作岗位,真正体现人文的关怀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创新模式

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的发展是长期的、连续的发展过

程,因而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在临近毕业阶段,对象局限于毕业生是不够的,就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应仅仅是在毕业阶段,而应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即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涵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部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思想指导、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将大学生四年的就业教育紧密衔接,形成系统的、全程性的教育指导。对于大一学生,主要侧重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系统地介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观。对于大二学生,主要侧重于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开展职场模拟训练活动,让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职场模拟中得到提高。对于大三学生,主要侧重于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和对自己的将来做出决策的能力,引导其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同时加强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大四学生,主要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就业法规、就业流程、就业信息及就业形势,提高其就业竞争意识与依法维权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授求职面试的技巧,通过配套的心理咨询和择业指导,帮助其树立就业信心,正确面对挫折,为最后的成功就业奠定基石。

四、完善网络系统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市场,合理配置高校毕业生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将为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提供极大的方便和迅捷,确保就业渠道的顺畅化和多元化,改变传统单一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成为多向沟通的桥梁,加快就业信息的获取与流通,从而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通过就业信息网络,学生能及时了解就业形势、搜集需求信息、掌握择业技巧、确定择业意向、进行职业评价,最终完成就业;单位可以随时搜索毕业生人才信息,随时选择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与其他高校联合举办网络人才市场,实现毕业生和单位的网上择业和招聘;学校也可以向社会提供毕业生资源信息,并收集需求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综上,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是建立在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一个开放的、外展的系统。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突出“以大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思想,发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提升。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正视问题,不断探索前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必将健康有序地发展,大学生就业状况必将很快得到改善。

上一篇:大学生新生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