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形象提升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9

岗位形象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我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镇情,谋求突破,围绕“壮大镇域经济,改善民生质量”这一发展定位,大力倡导“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发展大跨越”这一主旋律,以“紧扣发展新目标、促进作风新转变、实现能力新提升”为主题,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抓创新提标准、抓规范提效率,抓学习提能力,为推进全镇科学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目标要求

按照“四个坚持”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统筹大局,坚持分类推动,坚持群众参与。紧紧瞄准“六新”目标,切实开展好“三提升”活动:一是发展理念得到新转变,二是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三是发展定位得到新提高,四是发展难题得到新破解,五是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六是发展机制得到新完善。争取通过这次活动,使全镇形成“三提升”的良好导向,完善“三提升”的推进措施,健全有利于“三提升”的体制机制,解决一批制约“三提升”的突出问题,立足我镇山区、矿区、老区、外区实际,培育“4+2”产业模式为主导的镇域经济,加快推进我镇镇域经济新跨越、民生质量新提高,让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三、方法步骤

“三提升”活动从2010年3月下旬启动,至2011年1月底基本完成。活动分为“解放思想、学习培训、对标定位、提速增效、全面总结”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放思想

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全镇上下对这次活动的认识,共同行动起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打开“主要领导沉下去、干部职工动起来、广大群众感受到”的良好开局。

搞好动员部署,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镇的决策部署上来。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发动宣传,使广大干部高度重视、全体职工积极投入、广大群众热情支持,确保“三提升”活动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阶段:学习培训

通过进一步加强学习使全镇党员干部、职工的能力得到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2010-2010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子创建活动。各参学单位要按照把学习活动贯穿始终的要求,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不少于1周时间的集中学习,写不少于1万字的学习笔记,领导干部每人至少撰写一篇体会文章。

1、突出学习重点。在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壮大镇域经济,改善民生质量”和我镇“4+2”产业模式这一发展定位的需要,重点强化新知识、新趋向、新经验的学习,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党政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发展新趋势的学习,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信息,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镇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规律;镇政府各部门要重点围绕掌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所需的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学习,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新时期农村建设、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学习;社区要紧紧围绕推进和谐社区创建,重点加强服务社区居民、美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各村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服务“三农”发展方面知识的学习;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和本职工作,重点加强相关产业和操作技能的学习,要做到业务知识学精、职能职责学明、法律法规学清。

2、搞活学习方式。

积极“请进来”,围绕发展振兴镇域经济、培育“4+2”主导产业、三年大变样等中心工作,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进行专题讲座;主动“走出去”,分产业、分专题、分行业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借鉴经验。

3、树立学习导向。

在领导干部层面深入开展“内学王永利、外学王彦生”活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认真开展“双学双建”活动。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学赵治海、干事创业学郭建仁”活动,注重发掘先进事迹、优秀个人,通过从我镇向全区选送一批先进典型和行业带头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学习的榜样、创新的表率、实干的典型、廉洁的模范、服务的标兵。

第三阶段:对标定位

进一步强化创新理念,促进我镇工作整体标准得到提升,围绕形成“三提升”良好导向,引导全镇上下深入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活动,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促进工作落实,为全镇的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1、搞好思想发动。在集中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参学单位要充分认识“对标定位”的重要意义,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工作能力、工作标准、工作效率向一流水平、更高层次看齐,科学确定对照标杆,持续提升发展水平。

2、开展“四对照”活动。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对照群众意见查不足、对照一流标准看差距、对照专家建议找问题、对照目标任务抓落实”,制定措施,谋划长远发展定位和确定阶段性目标,形成《对标定位报告》。一是对照群众意见,进行查漏补缺。各参学单位要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对照学习实践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完善整改措施。二是对照一流标准,分层对标定位。高标准要求是高水平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各参学单位要把提升标准作为自觉追求,进一步强化标准意识,努力向一流水平“对标”。全镇上下立足更好地服务全区中心工作,着眼于全区一流、全市创优、全省争先,确立发展目标,增强工作的前瞻性;行业、产业、企业要瞄准区内、市内乃至省内一流水平和先进标准,与行业高端和大企业对标,致力打造具有高竞争力的行业、产业和企业龙头;每个岗位、每名干部、每位党员要瞄准最好、干到极致、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三是对照专家建议,形成对标报告。立足推动我镇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积极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把脉会诊”,帮助开阔发展思路、提升工作水平、找准发展定位。《对标定位报告》要体现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推进方法和保障措施,初稿形成后要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群众评议。我镇要立足实际,提出一项年内突破性重点工作,经主管此项工作的镇领导审定后,与《对标定位报告》通过镇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并备案。在通过《对标定位报告》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或修编城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全区重点行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切实形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成果。四是对照任务目标,抓好督导落实。我们要做到“两个相结合”,开展“三提升”活动与落实全年目标任务相结合,完成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任务相结合。各参学单位要重点围绕我镇镇域经济发展、三年大变样、城乡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百日集中攻坚”行动,6月底前要完成95%的整改任务,年内拟突破的重点工作要取得阶段性成效。镇“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以《对标定位报告》为依据,建立对标定位台账。同时,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台账和年内拟突破的重点工作,采取挂牌督办、销号办结、跟踪问效等手段,抓好督导检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3、开展“创优争先”活动。

通过全方位开展“服务发展我先上、岗位创优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把中组部号召开展的“讲党性、重品性、做表率”活动切实落到实处,推动我镇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立发展之志、谋突破之举、走跨越之路,要在全镇掀起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热潮。

通过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活动,真正使“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时时争一流”成为全镇上下的共同追求和一致行动。6月底,我镇将召开半年调度会,对“对标定位、创优争先”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第四阶段:增效提速

进一步加大规范力度提升全镇上下工作效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2010年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流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申报受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请报送制度,简化上报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请报送效率。结合我镇各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完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告知送达等各项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是深化窗口服务部门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强窗口服务部门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产业发展、城镇规划、土地供应、环保约束、财税分配、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第五阶段:全面总结

活动结束前,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各参学单位要对照活动开展情况,实事求是地对本单位、本部门活动成效作出评价,认真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并以此提出巩固扩大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措施,形成总结报告,报镇“三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镇“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发展成果、创新成果和规划成果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准,对各参学单位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检查是否形成了“三提升”的良好导向,是否完善了“三提升”的推进措施,是否解决了一批制约“三提升”的突出问题,是否健全了有利于“三提升”的制度机制。同时,将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工作作为重要衡量依据。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强化领导力量。把深入推进“三提升”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镇成立“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 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局面。

二要强化协调指导。镇“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分析解决存在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取得实效。特别要注重把中组部提出的“讲党性、重品性、做表率”活动以及省委提出的“双学双建”活动与市委提出的“三提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不断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切实推动我镇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三、要强化检查引导。镇“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紧抓日常检查引导工作,整合工作力量,采取各项措施,强化检查引导,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把开展“三提升”活动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

岗位形象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应該只是单一维度的,而应該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整体式构建。本文结合我国国家形象的现状,从战略定位、战略规划、战略整合以及战略公关等诸方面,探讨了中国“和平发展”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可行性战略路径。

关键词:国家形象传播战略整合公共关系

国家形象是指特定国家的外部国家公众对該特定国的客观现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以及所作所为)形成的具有较强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和评价,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面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提高本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权、主动权,营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世人罕见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国走向不确定”论交替出现,中国国家形象屡遭外界误读甚至丑化、诘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软实力”。在中国政府和社会民众的努力下,中国国家形象有所改善和提升,但在西方社会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依然任重而道远。

国家形象作为外部国家公众对該国客观现实状况的主观认识与整体评价,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评价客体即国家本身的现实状况、反映国家状况的信息及其传播、评价主体即外部国家公众。在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中,政府是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是极其重要的参与者。国家形象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客观性。但国家形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客观现实状况,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塑造的,具有主观的一面。国家形象的主观性、客观性,以及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渠道的多重性和传播受众的多层性,决定了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复杂性、系统性,涉及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需要一个国家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合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战略对策,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

一、从战略上把握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影响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它们在不同时间、空间中占有的“权重”也不尽相同。理清影响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因素是有效传播国家形象的前提,它在战略层面上主要包含以下两部分:

(一)国家形象的战略定位

国家形象定位,即国家以何种品质为展示标志,塑造和传播自我期望的国际形象。国家形象定位是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是总“纲”,对其他各项手段和行为的展开有着根本的制约作用。一般来说,国家形象定位应从两个层面来思考和认识。一是国家形象的定位必须上升到国家对外事务的战略层面。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政府与社会民众的高度重视,并将国家形象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国家形象建构工程。二是国家形象的定位必须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分析中确立,并与自身的国家理念、国际国内政策和国家行为结合,做到内外兼顾——既要考虑自己在国际社会的角色定位,也要彰显自己传统文化的独特个性。

就中国而言,从历史角度看,中西由于空间阻隔,社会公众对彼此的认识远不如西方国家之间对彼此的认识,这为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提供了施展伎俩的空间;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文化在特质上有诸多差异,仅语言差异就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设置了巨大的天然障碍,而“文明冲突”论、“民主、自由、人权”论的推波助澜则设置了人为的思想文化障碍;从政治角度看,意识形态差异,“冷战”思维惯性仍作用于一些西方政要和学者,中国“不民主”、“无人权”的形象仍在西方一些社会公众心目中存在;从经济角度看,相当比例的美国公众视中国为最大的经济威胁,一些西方政界、学界人士将西方国家的失业、经济低迷归罪于中国。以上这些,促使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能跨越这些主客观障碍并与中国内政相统一的国家形象定位。

2005年和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两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文化、现实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理应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战略定位。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来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大大加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现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直接受益者,中国没理由以极端的方式破坏和挑战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一以贯之地向世界传播“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与和谐互动的外部氛围。

(二)国家形象的战略规划

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国家形象战略远远早于我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战略规划和运行机制。总体上,“政府主导、多方协调、民间呼应”是各国实施国家形象战略的共性特征。据美国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Defense Science Board)200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形象的战略传播主要分“公关外交”、“公共事务”、“国际广播”、“信息/心理运作”等板块,其中,“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是由美国政府直接掌管的公开对外宣传活动;“公共事务”指的是美国国防部主导的对国内舆论的引导,亦即面向国内受众的战争动员;而“信息/心理运作”则是心理战的替代词,指的是由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机构主导的、面向国内外进行的隐蔽传播活动。2010年,美国发布《国家战略传播构架》,其阐述的战略传播体系与上述捕述基本一致。概言之,美国国家战略传播的运作是总统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下的庞大的跨部门体系,是美国外交、军事和诸多情报机构以及私人机构、非政府组织的联动机制,使用协调一致的方案、规划、主题、信息和产品。

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合、文化外交和经济外交的整合、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整合以及政府、媒体、企业、个人行为的整合等等。这些整合都是很复杂的过程,更是一个战略问题。目前,这些整合在我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国家形象长时间内没有提升到系统性、战略性的层面,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和路线图,齐头并进、交互使用的战略态势并未完全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整合传播”的理念,即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不是政府单一主体的行为,而是一个多种主体、多种传播渠道共同起作用的整体活动,需要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层次地逐步推进。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战略框架,成立由中央层面主导的国家形象战略传播协调机构;制定清晰的对外传播总体策略和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各自使命;发挥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最大功能,让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在对外传播活动中相互合作和补充,以实现良好的整体传播效果。中国国家形象整合传播理念的核心是指以和平发展为导向的、统一整合的传播。

二、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战略的整合

有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之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的成效,就取决于国际传播策略。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运用什么样的事件和载体,实施什么样的步骤和计划来进行。

(一)传播方式的战略整合

一般而言,国家对外传播的方式包括官方外交(即传统外交,也被称为“第一轨道外交”)和非官方外交(即非传统外交,也被称为“第二轨道外交”),而非官方外交又包括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全球化背景下,官方外交和非官方外交的整合使用已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形式。

1 官方外交。主要是指主权国家、政府之间,或它们与国际组织问的政治关系活动。官方外交是国家形象最直接、最便捷的传播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政府与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利用首脑外交、国际组织外交、国际会议外交等外交平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政策、主张和现状,传播中国民主、文明、开放、负责任的的大国形象,是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

2 公共外交。主要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国外民众和舆论制造者,为一国在海外创造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公共外交已成为各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进而有效施展“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正如约瑟夫·奈所认为,公共外交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获取特定时限的目标,而且具有惠及现时段所有国际事务潜力,是提高一国长期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形势下,中国政府要广泛利用公共外交,通过整合战略传播、政府公共关系和个人沟通等手段,大力传播中国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进一步彰显中国“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充分展示中国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进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3 民间外交。主要是指一国民间(有时也包括民间意义上的准官方)对他国民间或政府的沟通互动,其主体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团体、智库、学术界、大众媒体、民间团体和个人等等。民间外交经常使用于传统外交难以奏效或难以取得预想效果的领域,通过一定传播途径以影响外部公众舆论,从而助推和实现传统外交通道难以达到的目的。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民间外交的作用。比如,美国政府积极鼓励本国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相关的国际活动,借助民间外交进行国家战略传播,使之成为美国整体战略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的配合不够,仍然是当前我国国家形象传播战略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中国各领域专业人士和知名人士,应更多地承担起国家形象传播的使命,加强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对外声音。

(二)传播渠道的战略整合

国家形象的诸多方面,如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安全形象、政府形象以及公民形象等,决定了国家形象传播渠道的多重性。国家形象要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不能简单的零散出击,而需要多种传播渠道、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需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

1 文化传播。文化“有一种以思想(精神或意识)为特征、无形的集体认同力和感召力。这种集体认同力和感召力被国际政治学者称为‘文化力’”。文化对认知主体的影响是无形和“柔性”的,可以淡化“宣传味”和意识形态色彩,所以文化传播一直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然而,中国虽然是一个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国家,目前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却处于弱势地位。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游戏充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仍然有限,文化逆差亟待扭转。现阶段,我们应主动出击,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节”等文化系列活动,推广“汉语水平考试”、孔子学院等文化合作项目,借助重大国际会议、国际文体活动等文化交流平台,利用印刷媒介、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媒介,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求和”、“开放”、“包容”、“以人为本”等特质的中国和谐文化。通过文化沟通和文化交流,获得国际公众对中国和谐文化的认同,进而获得他们对中国对外战略实施的理解和支持。

2 企业产品。企业产品形象是国际社会、国际消费者感知国家品牌形象的基础。强势的企业品牌产品不仅创造企业利润,而且还能够提升国家的知名度、美誉度。美国一家民调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全球各大国的国家形象传播中,品牌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其中以日本、德国和美国领先,分别为38.5%、36%和34.3%。而中国的品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中国本土的一些知名品牌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品牌,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品牌还缺少国外消费者的认同度和接受度,欠缺独立“闯荡”、开发国际市场的经验,缺乏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信息渠道。对此,我们可以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通过加强战略联盟、进行适当的跨国并购等方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推出中国的品牌产品。

3 政府形象。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具体行政管理机构,人们会在“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国民形象”等国家形象的其他侧面的背后看到政府形象的“影子”,甚至常常把政府形象简单地等同于国家形象,并且下意识地把国家形象中的其他侧面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成败得失归结于政府形象。无疑,积极正面的政府形象对其他侧面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能起到促进和提升作用。如中国由于在非洲长期累积而形成了积极正面的政府形象,因而中国在非洲顺利建构起了积极正面的“外交形象”。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和提升的大国,必须更加重视政府形象的建构。现阶段,中国政府应重点建构“关注民生政府形象”、“法治政府形象”、“保护人权政府形象”和“廉洁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形象建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建构良好的政府形象来不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4 国民形象。优秀的国民素质、良好的国民形象,不但构成了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参考指数,更是一国提升“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民众身上所具有气质、素养和举止,无不传递着本国形象的信息。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加深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普通民众越来越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传播载体之一。而且,“对世界主流媒体来说,其传统的专业报道视角推动着媒介自身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民众的思想水平、行为准则、社会思潮、民族精神,都成为外界观察中国社会变迁和国家形象的视角。”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给中国国家形象抹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在与外界社会的交往中,部分中国公民身上的不良习气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衣冠不整、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进一步加强国民素质修养,不断提升公民传播意识,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战略公关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运用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一般是指一个组织在与其他各类公众之间,为了取得一定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发生的各类信息交流,以提高组织信誉,塑造组织形象,是组织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公众宣传、解释和沟通的过程。战略公关是指为实现一个有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宏观层面上的活动,包括定位、愿景、使命、价值观、决策等基本要素。英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桑德拉·奥利弗认为,战略公关的运用主要包括组织外部定位、组织内部分析、界定并管理战略性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制定具体的公共关系战略和战术计划、开展公共关系实践和评估公关战略的实施与效果。

运用公共关系战略手段进行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已成为一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反观我国,国家形象公关在长时间内始终没有提升到系统性、战略性层面,长期停留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尴尬局面。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百年难得一遇的建立世界话语权的有利契机,亟待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性公关,增进与国际公众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提升国家形象,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公关而言,需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层细分目标公众

国家形象战略公关的主体是主权国家的政府机关,客体则是国际公众,包括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外的一般公众等等。这些客体存在着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语言文字系统、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而且数量多、分布广、成分复杂。因此,要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就必须对目标公众进行深层细分,确定战略公众,并根据不同公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传播内容,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二)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国家形象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相对于国际总体舆论来说,国家形象长时间内是静态的,如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威胁”论的长期存在等;相对于某个现实事件而言,国家形象又是动态的,如三鹿毒奶粉事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国家战略公关的长期目标就是要塑造和传播良好的静态性国家形象,这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性的过程。短期目标则是暂时的、动态的,如吸引外来投资,或在某项外交议题上争取对象国主要政治力量的支持,或对某个危机事件的形象修复等。某些特定时期,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必要地牺牲短期目标和具体的物质利益,反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信誉”。如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给我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较大压力,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这个举措却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一片喝彩,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公关策略的综合应用

1 组建国家层面的公关机构,直接负责实施国家形象战略公关。国家形象的战略公关是一项复杂、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就目前中国政府的组织架构而言,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等部门都承担了一定的对外传播功能,但都各自为战,并未形成统一的整体。为有效开展国际公关活动,我们有必要对现有机构进行整合,组建国家层面上的公关机构,以便更好地协调相关外事部门和研究机构,制定统一的计划并专门负责实施国家形象战略公关。

2 聘请专业性国际公关公司,提供策略咨询和指导服务。欧美等发达国家不但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政府公共体系,公关专业力量也是它们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和国家形象战略中时常依靠的策略智囊。中国目前正处于自身快速发展的战略关键期和与外部世界的磨合阵痛期,敏感事件频发、国际舆论高压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广泛借助国际公关公司的专业性指导、服务,以帮助应对和疏解不友善的国际压力和舆论噪音。

3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第一时间战略舆论制高点,及时向国外公众传播权威、有效、顺畅、快捷的公共信息,建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及沟通渠道,防止国外新闻媒体的误读、误报甚至歪曲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各级政府都应主动关心、主动发展各级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质,通过真实、客观、全面、及时的信息发布,消除误解、引导舆论、化解矛盾。

4 开展国际游说公关。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促成东道国对外政策的微妙变化方面,国际游说公关具有独特作用。有效实施国际游说公共策略,对于大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东道国前议员、前政府官员等社会名流或学术界、著名“智库”知名人士中聘请游说代理人,通过他们的游说,形成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和舆论环境。

5 打造国际性媒体,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媒体的数量差距悬殊,时效性和穿透性较差,这也导致了中国媒体“话语权”的严重缺失。对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一方面,在现有媒体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打造国际性的中国传媒“航母”,提升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善于借助西方主流媒体或国际化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向西方主流社会和普通民众传播真实、正面的中国信息。

6 借助国际性活动和事件,进行国家战略公关。有计划地利用、组织、策划、举办具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国际性活动,能够极大地吸引国际公众的注意,使之成为国际公众的热门话题,进而吸引媒体报道,吸引相关公众的参与,从而树立和提升国家形象。有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球约有47亿人收看了奥运会,占世界人口的70%。北京奥运会巾所展示的中国奥运理念、市民形象、文化特色等有力地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四、国家形象传播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宣传上不能自大,更不能缺乏自信。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宣传中国的成绩,小要把话说得过满,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绝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他说,“中国是个大国,义是个小同,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事实上,当今中国,既古老又现代,既落后又先进,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矛盾。GDP的急剧增加虽然把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推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但中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改变,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不能只讲成就、只说好话,还要正确对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外传播中,我们要保持平和自信的心态,不能自大,也不能自卑,而应該基于现实与历史,客观、全面地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

其次,言行一致,建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政府多次向世界庄严承诺,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负责任”的国际含义意味着中国不仅要维护本国利益,而且要重视维护别国的利益;不仅要维护自身的和平与稳定,还要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但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种族问题、跨国犯罪、经济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贫困饥荒等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依然凸显。在此背景下,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应当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只要是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的,我们就应該主动而为;只要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的,我们就应該去维护、去斡旋。在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中,該出面的就要出面,該挑头就要挑头。

第三,发挥“智库”——政府“外脑”的积极作用。“智库”(ThinkTank)又名思想库,狭义上是指以公共政策分析和研究为核心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政府、对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言和咨询服务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其主张和建议常常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参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内外政策。“智库”在西方发达国家尤为盛行,如在美国,数量达到2000多个,著名的有兰德公司、和平研究所、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等等。“智库”在美国对外政策决策、国家战略传播、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中国的对外战略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我们应該积极推进国家级“智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囊参谋作用。

岗位形象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我部以真心奉献展示大商雄风的态度,针对形象保安员提倡专业化服务,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尊重为原则,开创独具特色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为广大许昌民众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特此我部需要6名形象保安,深入学习形象保安职责培训大纲。

保安员形象规范的总体要求:着装整洁,站姿端正,仪态严谨,表情庄敬,步履稳重,目光有神,操作规范,军容风纪。

一、熟练掌握

1、熟练掌握各个通道的位置,针对客户到几楼哪里最近进行快捷指引。

2、熟练掌握品牌柜台数量及其分布,为客户提供一步到位服务。

3、熟练掌握卫生间、休息处、餐厅、售后、接待处、寄存处、为广大客户迅速指引。

4、熟练掌握各个部室位置、联系方式、方便集团领导来我店视察。

5、熟练掌握活动日期、活动区域位置,为广大客户提供相应的咨询。

6、熟练掌握门禁设施的使用方法,监督无道德客户偷盗行为。

二、形象要求

1、保安员上班按规定着统一的保安服,保持警容严整。

2、值班时间服装要整洁,穿着要合体,衣领、袖口要保持干净,应扣好衣扣,着制式衬衣时,下摆扎于裤内不得外露。不得敞胸露怀,不得披衣、挽袖、卷裤腿,保安制服和便服不得混穿。

3、要求上班着黑色皮鞋,皮鞋应保持光亮。

4、不得留长指甲或染指甲,不得围围巾,不得戴项链、领饰、戒指及其他饰物。

5、不得袖手或将手插入衣裤袋内,不准上岗时吃食物、嚼口香糖,不得搭肩挽臂。

6、不得留长发、大鬓角、胡须,不得染发。

7、不得在执勤时擦鼻涕,剔牙齿,脱鞋袜,吃东西。

8、集体活动应遵守秩序,不得吹口哨、起哄,不得嘻戏打闹,大声喧哗。

三、举止行为

1 、用语文明。在上班期间与人交谈时,态度要和善,语气要亲切,言辞要得体,给人以礼貌表示。如遇对方咨询时说“您好,请问有什么为您帮助”遇对方不友好时说“请不要生气,有话好好说”:遇对方表示感谢时,应说“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等等。

2、站姿端庄。站立值勤时,应收腹、直腰、挺胸,双肩稍后放平,双臂自然下垂,保持身体端正,给人一种轻松自然感觉,体现出保安员的雄姿。

3、谈话自然。保安员无论在任何场合谈话中,态度要诚恳大方,谈吐自然,语辞平和。问候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切忌装腔作势,高声谈笑,大呼小叫。 上一篇:保安大整顿

岗位形象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确立“1”个理念

确立“五行”办学理念。其内涵是德操行、方法行、技能行、学生行、学校行。提出“厚德精技, 知行合一”校训;树立“厚德励学, 知行并举”校风;打造“德技双馨, 精心育人”学风;培养“志存高远, 技行天下”学风, 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二、完成“2”个目标

1、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2、创建“全国中职示范性学校”。

三、扩大“3”项培训

1、学校干部队伍培训。

2、学校教师培训。

2、农民工技能培训。

四、擦亮“”块牌子

擦亮“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基地”、“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基地”、“助推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工程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四块牌子。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整合资源, 优化结构, 推进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着力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学习有基础”的技能人才, 加快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充分就业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开放灵活、发展协调、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社会有用、终身受益的职业技术教育。

五、建设“5”个校园

1、创建“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建设着眼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 让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2、创建“健康校园”:

健康校园建设着眼于提高师生体质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 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创建“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建设着眼于培育师生的环保素养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建设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4、创建“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建设着眼于加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推进教育现代化。

5、创建“人文校园”:

人文校园建设着眼于提高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 建设高品位、搞质量的校园文化。期中两项达市级, 三项达县级。

六、推行“”项创新

1、创新办学体制: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

2、创新办学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 通过“办校入园、引产入校”, 学校也可以办工厂, 生产经营与技能人才互动, 资源共享、校企融合的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3、创新培养模式:

坚持产教结合,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创建“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连续学习与分段学习结合”、“校际或校企分段培养”模式, 委托培训和订单培训, “现代学徒制”。

4、创新教材应用:

创新职业教育教材应用, 学校依托企业研发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支持开发、使用多种、多媒体的教材。

5、创新校企合作: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合作, 充分利用企业岗位能力标准, 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发专业和课程。推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深度对接。

6、创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提高其就业能力。可以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

七、落实“”项措施

1、加强职业教育宣传。招生宣传、送教下乡, 集团发展。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3、实行岗位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教师工作考核办法》、《职员工人考核办法》, 学校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期末奖金 (用总数的20作为奖惩, 前15实行奖励, 后10实行惩罚) 均用考核结果兑现。

4、推行绩效管理考核:《学校绩效考核办法》, 实行多劳多得, 奖勤罚懒, 将全年奖励绩效纳入每月发放。

5、师德师风建设:一是聘请专家开展专题教育讲座;二是干部假期挂职锻炼;三是开展“三进三同”活动。

6、建立教代会监督机制:定期召开教代会, 修改各项制度, 监督学校管理, 参与学校各项考核工作。

7、建立职业教育人事制度:实行灵活的专业教师招聘机制, 招聘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

八、开展“”大活动

1、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

2、学生运动会 (篮球、田径、体操等) 。

3、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建立校、市、国家竞赛机制, 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4、中职学生文明风采活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5、“安全教育周”:宣传安全、法制等知识, 树立遵纪守法、珍爱生命意识。

6、“唱读讲传习跳”活动。“唱”响祖国;“读”经典文章;“讲”故事;“传”真言, 提倡文明行动;“习”书画, 陶冶情操;“跳”摆手舞, 传承民族文化。

7、基地建设:建设3-5个实训实作基地。

8、“教研月”活动。

九、打造“9”个精品

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 设置专业教育管理九个部, 从学校二十三个专业中打造三个特色专业, 做强三个骨干专业, 塑造精品教师、精品学生、精品学科。

十、树立“10”类模范

1、首席教师——全校考核评选1名首席教师;

2、学科带头人——每学科考核评选1名学科带头人;

3、骨干教师——全校考核评选20名骨干教师;

4、优秀教师——全校考核评选20名优秀教师;

5、优秀班主任——全校考核评选20名优秀班主任;

6、优秀教育工作者——全校考核评选10名优秀教育工作

7、优秀职代表——全校考核评选10名职代表;

8、十大能手——校级学生十大能手;

9、十大标兵——校级学生十大标兵;

岗位形象提升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已经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如何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档案队伍建设,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在的素质和能力, 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一、提高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当前许多单位的档案人员的年龄构成不够合理, 人员数量也不足。尤其是小型企事业单位, 常常是身兼数职, 并并且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工作只是多项工作的一小部分。

(二) 知识、技能不能与时俱进。由于经济和业务工作的发展和长期以来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够, 许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相当严重。即使是经过档案专业培训, 取得了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也面临着需要更新知识的问题。

(三) 缺乏创新工作精神。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开拓、创新型人才, 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不同程度上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工作中没能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档案资料、如何整活现有档案资源、如何主动与社会接轨、开展各种创新型的服务。

二、如何提高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 如何立足平凡岗位进行自我提升,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档案管理是一个平凡的岗位, 但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完成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基层档案工作者, 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才能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应摆在首要位置。因为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再好的发展机遇也会错过;再好的发展条件也会丧失;再好的业务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 乐于奉献, 增强服务意识。档案管理的价值就在于为工作决策提供服务,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没有良好的服务, 就失去了档案管理的价值和作用。

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与坏的根本原因。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档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完善服务方法, 提高服务质量。

(三) 立足本职, 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和努力创新是促进档案事业进步的必然要求。基层档案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要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学习, 熟练档案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极参与档案工作的各种研讨活动, 开拓视野, 不断总结新经验, 探索新方法;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广泛获取知识, 学习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技术, 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

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 才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创出新局面。 (四) 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档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档案人员应采取各种措施, 协调好机关档案工作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信息资料的来源渠道多, 信息繁杂, 仅靠专职档案员很难保证各类信息资料的准确收集、归档, 所以要协调好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处理好与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只有相互支持、配合, 才有利于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

总之, 随着科技的发展, 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专业,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档案管理、形式、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档案管理人员, 尤其是一线的档案管理人员, 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不断拓宽视野, 丰富知识, 提高各项业务操作能力, 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逐步适应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从而更好地为单位的发展服务, 为档案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 档案管理也步入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已经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加强和改进档案队伍建设,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关键词:立足本职,钻研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慧敏.试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J].云南档案, 2010 (9) .

上一篇:厨房副厨岗位工作计划下一篇:煤矿岗位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