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06

复习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明确考试目标和考试要求

充分重视考试大纲对复习的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和反馈功能。物理考题的基本命题趋势是:重基础、查全面、验方法、考能力。

(1) 所谓“重基础”, 是指复习重点仍是考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概念、规律、理论和技能。在高中, 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要求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并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少学生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概念, 定义都知道, 但一用就错, 试卷上表现主要是选择题得分率低。这些都是基础较差, 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够有密切的关系。高考中的大多数试题都可以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总复习题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 高考复习不要总把眼睛盯在课外题上, 要花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疑和方法灵活的习题。

(2) 所谓“查全面”, 是指考题覆盖面宽, 近两年考察比例为:力学占3 4%, 电学占3 4%, 热、光、核与实验占3 2%, 并增加了近代物理一般知识的考查。因此, 总复习时要系统地把握住物理课本内容的整体。

现在高考中有不少教师和学生对“3+X”有不少误区, 认为突出了“3学科”, X学科比重有所下降, 把本属于物理的复习时间让位于其他学科, 显然这与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克服偏科现象的指导思想是相悖的。还有的抱着高考中X学科“首先是科内的综合, 其次才是学科间的综合”的命题思路, 使大多数教师产生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复习观。表现在物理教学中, 不加调整的照搬以往“3+2”复习模式, 继续推行和实施“深挖洞”式的复习方法;忽视知识全面呈的整理和疏通, 一味追求难题、怪题, 强化计算技巧等等, 而对学生如何立足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如何摄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缺少引导;对物理在理科综合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对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缺少思考、研究和必要的实践探索, 消极等待高考的来临。

(3) 所谓“验方法”, 是指物理高考中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解答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如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分析法、综合法和基本解题思想, 如实验证明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等。

(4) 所谓“考能力”, 是指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体把握考试要求的前提下, 还要弄清考试内容的结构安排。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 就涉及的内容可分为重点知识、一般知识 (即方方面面的知识点) 、实用知识、学史常识 (有关物理学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年代等) 、量具与实验、方法与能力等六大部分。其中“重点知识”和“方法和能力”是核心。

高考物理试题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一直不断, 而学生的失分正好集中在这一方面, 高考要求考生通过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条件, 在对题中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的想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融会贯通的程度、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能力。要防止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少出现不能根据题目给的条件和图象给出的信息, 确定出研究对象, 对物理过程模糊不清, 不能快速、全面、准确地建立物理模型。要帮助学生通过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条件, 在对题中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的想象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正确掌握物理概念

掌握概念对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是思维的细胞, 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如果概念不清, 即使把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 也不能找到解题的正确途径。近年在高考中普遍丢分的问题, 如静磨擦、功能关系等,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概念没有搞清楚。因此, 对于每一个概念, 必须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搞清它与其他要领的联系和区别, 把它纳入的概念体系中去。要站在全部教材之上, 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要领需通过对比的形式, 明确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如电容、电感的概念很抽象, 而当它们跟电阻对比时就便于理解;再如动量和动能, 由于形似, 容易混淆, 复习时应对比其各自的特征, 利用“相反相成”的原理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有很多物理量都有其决定式和量度式, 可通过进行比较。此外, 还应多做些概念性运算简单的小题目, 以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概念。

3 习题要“一控、二多、三忌”

“一控”就是控制难题。迎考复习必须做一定数量的习题, 以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 但其难易程度与数量应有所控制, 成绩优异者可适当做一些难题, 一般同学应少做或不做难题, 因为一道难题, 往往要消耗我们许多精力和宝贵的时间, 而且过难的题目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多”是指多做易错题。上面提到多做中档题, 并不是不加选择的做。题不在多, 但应达到练一点带全面的效果, 特别在复习阶段尤其要重视。很多学生容易出错, 并不是题目有多难, 而是概念不清, 解题方法不当, 题目给出的条件不用或错用, 如本应用“功能原理”却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去列方程。

“三忌”就是忌题海战术。新一轮的“题海战术”回潮现象。经过前几年物理高考命题的改革, 如减少题量、变革“传统题”、重视物理实验能力的考察等方式, 特别是借助信息迁移题的形势, 考察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有关社会、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物理问题, 有效的测试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 使愈演愈烈的题海训练有所扼制。但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 各校师生对这一新生事物因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 导致了新一轮“题海战术”的再次回潮。主要表现为在不加筛选的继续沿用“3+2”综合试卷的同时, 大量操练一些外来的牵强附会的学科间综合试题, 大搞题海训练。显然, 这种“多多益善”的训练观与当前高考注重能力的考察方向已背道而驰。

4 结语

我们坚信, 只要我们努力, 按照教学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 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信息,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摘要:高考物理复习要既要走出3+2模式的误区, 又要积极探索3+X模式下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本文从高考大纲要求、物理概念、习题选题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物理复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复习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总复习;复习心得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物理计算题正是综合考察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设置的。在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和遗忘总是同时存在的,要实现物理计算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就务必要克服遗忘,将所学的知识牢固地记忆下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多次复习,系统化地复习。对于总复习而言,它与期末复习、阶段性复习等具有一定的区别,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了整个初中的物理知识。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物理计算题的总复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1初中物理计算题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1照本宣科现象比较明显

对初中物理总复习而言,其中的内容包括了初二和初三两年的全部物理学习内容,即使是计算题复习这一个板块也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和知识点,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所有知识点的根源,教师应该要对教材予以高度重视,根据教材探究题目考察点,抓住知识点。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初中物理总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也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在复习过程中只是将教材的内容重复讲解了一遍,并且让学生将课后题再做一遍,很显然这是将复习课程当成了知识回忆课程,而没有将其当成知识深化的过程。让学生将过去所學的知识再回忆一遍,将复习理解成了知识的再一次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这种现象应该要被相关教师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1.2“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计算题复习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测试试题的讲解,很多教师会在一部分复习结束之后开展一个小阶段的测试,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果,并且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部分教师在学生做完试题之后展开逐题的讲解,而且一题不落,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教学困难系数,同时也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致课堂效率的低效化和无效化。这种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素质教育时代的任何教学课程,更何况对于初中物理计算题的教学而言,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将计算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领悟,然后自己练习,自己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其中比较经典的例题,让学生对公式、规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化的理解,而不是将所有的题目都讲解完,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

1.3题目设置方向不明确

很多教师深陷于计算题就应该多做,应该要开展题海战术的教学理念中,于是完全抛开课本,肆意拔高题目的难度,导致所选的例题不具有针对性,缺乏参考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有所怀疑,不利于进一步开展复习教学,当前很大一部分老师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开展题海战术,将复习课程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计算题的练习课程,计算题作为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题型,适时适当地进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当选择一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例题,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学会举一反三即可。

2初中物理总复习计算题复习建议

2.1从简入手,扎实基础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过程中,对于计算题的复习板块而言,要让学生抓住重点题型,从课本出发,从简单的知识点理解的角度出发,扎实学生的基础,进而能够解答更多方面的题型。因为计算题整体而言,其考点比较集中,比如考试标准要求理解的电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有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电功,电功率概念和规律,这些部分涉及的原理、公式和单位比较多,因此,教师应该要让学生对其进行详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做得有灵活应用,从简单的知识点入手,扎实基础,为解题提供良好理论支撑。

2.2一题多解,激发思维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环节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大部分知识有了一个详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题解题效率,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题目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力求做到一题多解,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地能够从做题的过程中找到知识学习的价值,以及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另外,当前的中考计算题题目设置方式比较灵活,甚至有时候会掺杂大量的背景材料或者一些无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将题目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题型,实现题目转换,进而才有可能会解题。

2.3总结规律,提高效率

当前的中考计算题命题不再是以单一的数字运算为主,而是要真正地考察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题目设置方面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考察的知识点都是来源于课堂和教材。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计算题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从不同的练习题目中找到共性之处,进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只需要练习其中的一道题目即可,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题复习的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物理总复习的计算题复习板块而言,教师应该要避免照本宣科,一味地讲授知识点,并且让学生盲目地开展题海战术等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实现计算题学习效率的提升,反而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是应该要扎实学生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地通过复习实现解题效率的提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斌.由物理计算题引发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9(08):127.

[2]孙健丽.初中物理计算题失分原因及解决策略[J].黑河教育,2020(04):20-21.

[3]李洪梅,杨威.初中物理中考答题解题方法指导[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9(07):47-48.

复习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复习中赶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教学节奏快,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或者将本该需要好几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这势必是蜻蜓点水,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也根本谈不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能力。再就是课堂教学中对部分知识无限制的予以拓展,造成偏与难;所选的例题,往往起点高,综合性强,这种高难度的教学,完全背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作业量较大,且大多留给学生的作业没有经过精心挑选,有些题难度很大,综合性强,尤其是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二、课堂互动少,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以接受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做得不够。课堂本应是互动的、生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而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课却是单向的、静态的、缺乏生机和乐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管学生是否真的懂了,不管你有无兴趣,硬将学生往事先预设的“轨道”上驱赶,只要把教案设定的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算达成了。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似乎比较顺利,但恰恰相反,这将严重束缚师生的灵感、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三、练习多探究少,在一部分复习课中,其课的基本模式就是知识的梳理+练习。而知识的梳理往往又停留在知识的简单罗列,对其内在的联系又缺乏深层的探究,给出的练习通常又多,以解题训练来替代对知识的探究。没有促进学生自主的、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更没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从多个维度实现对知识的重构,领悟其中的规律与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没有真正意义上提高。

复习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双减的背景下,在初三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而才能真正的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初三阶段复习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加深对语文素材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复习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三语文复习课;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三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复习课的教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紧紧的围绕课本的教学内容开展基础性的复习,并且还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复习方式和技巧使得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语文复习学习当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复习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并且还要明确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使得学生构建清晰的语文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语文知识,在学习复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整体认知。

一、灵活的运用语文练习题

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应该避免使用题海战术,这并不是不用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是要合理的选择练习的题目,通过有效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进而掌握更多的解题规律,才能轻松的应对中考的考试。这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复习内容选择有价值的练习题目,教师可以将历年来一些中考的题目或者模拟题作出深入的分析,深入的揣摩试卷的练习题,进而为学生选择典型的语文习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题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每个地区的中考题目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结合本地的中考试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初中的语文题目当中,涉及到语句的修改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等等,因此在学习这些典型的题目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这一解题方法[1]。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题目的考察考点,才能帮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方式,只有学生正确地把握了出题的印象,才能真正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明确正确的答题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在初中的语文当中,涉及到很多的语文知识点,并且题目也会种类繁杂,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位题型的考点,对题型做出相关的分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解题技巧,加深学生对语文题型的认知。比如在涉及到一些文言文阅读类的题目时,经常会出一些虚词的理解题目,如“之”字在文言文当中,如果是结构助词可以翻译为“的”,这样的“之”字往往会出现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说出几个相关的例句比如于《口技》中的“厅事之东北角”这句话就可以翻译为“在客厅的东北角”此外“之”字还可以当做宾语前置,通常出现在疑问句当中,当“之”字作为疑问代词时,要放在动词和谓语的前边,比如《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此外,之字在文言文的应用当中还有更多的意思,这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用法。

二、结合课本内容开展复习

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课本的实际内容开展高效的复习学习,因为不管是怎样的考试,都脱离不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并且很多考点都是在课本当中学习过的,比如在学习一些文言文的文章《岳阳楼记》,这是著名的作品,因此需要学生对全文进行背诵和记忆,在很多中考中都会抽查古诗词的背诵,从一些文言文当中抽取一定的段落来作为考试的题目进行填空,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此外,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经验不断的完善语文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明确在考试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题型或者出题的思路。使得学生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明确更多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灵活的运用课本当中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优化合作学习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高效的教学,在语文复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高效的进行复习。但是在语文复习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合作学习方式也会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合作复习的效果,并且還要给予学生更多合作交流的时间,使得学生的复习效率更高,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做到查漏补缺,弥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引导每个小组长应该起到督促作用,帮助教师检验每个组员的实际复习效果,防止学生出现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现象[2]。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得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复习中并说出在语文复习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教师的复习教学建议,教师应该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积极地采纳,来不断的完善复习的教学方案。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时,可以将两个文章的进行结合复习教学,使得学生自主的做一些语句的补充题目,对文章当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练习,还要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学生出现很多的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加深学生对练习题的印象,并且学生在帮别人批改作业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而巩固提高复习效果。

结束语

基于双减背景下,在初三的语文复习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减轻学生中考的压力,有效的改善学生在复习过程当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语文复习的效率,落实双减政策。

参考文献:

[1]党院丽.做好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3):35.

[2]庞惠机.初三语文复习课教学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8(21):26.

复习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愈发地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高考化学复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复习教学中,不仅要确保高中生将化学知识有效掌握,还要在复习过程中提升高中生的各方能力。对此,本文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化学更加注重考生综合能力与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察,这也给高考化学复习带来了一定的考验。所以,高三化学教师应该调整过去“考试一讲题一考试”的机械复习模式,而应重点关注高三学生经验总结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教师明确高考化学题目的特点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复习策略才能激发高三生的复习兴趣,提升复习效率。

一、充分利用教材,夯实理论基础

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各种验证与研究编写得出的,与高中生的认知特征、学习需求相符合,并且也契合核心视域下促使高中生全面化发展的目标。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夯实高中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看作整体,在掌握教材整体内容时理清复习思路,合理规划好复习教学的进程,这样在提出重点内容的同时,也可明确复习的重点,还要注重借助化学学科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促使高中生实现综合性发展。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由于高考复习时间较为紧张,要求也较高,期望高中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此时,就更需要教师对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合理整合,同时还要研读高考对化学学科的考查要求。尽管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是都立足于教材。对此,教师在化学高考开展复习教学时,就要做到以教材出为切入点,为高中生复习打下坚实基础,才能提升高中生化学复习的效果。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为例,基础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高中生需要掌握,这些是化学教材根据已有研究向高中生展示的成果,也是化学高考中的必备知识。

二、开展总结式教学,提升复习质量

在化学高考复习中,教师往往会应用总结式教学开展复习,在帮助高中生夯实h化学基础得到同时,也能提升高中生的复习质量。另外,只要将“地基”打好,高中生才能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高中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就可借助总结式教学,对化学教材中基础知识进行合理总结,在将总结好的知识讲解给高中生,进而提升高中生复习基础知识的质量。例如,在复习“元素周期律”这一知识点时,化学研究离不开元素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次以理解背诵的方法来完成对元素表的复习,从而就可以以元素表各主族、各周期为线索串联起高中化学知识,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和巩固。

三、合理总结高考题目,提升复习针对性

在编制高考试题的时候往往会综合考虑学科知识,同时还考虑到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高考试卷有着相当大的研究价值。教师要想提升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的针对性,积极研究历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分析出题人的出题思路,分析出其中重点知识,以及明白高考出题与平时所做的基础题目之间的差距。并根据出题人的思路开展针对性复习教学,另外,高考题目可以说是基础题,因为要考察的高中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校园环境中接受的教学过程各不相同,往往一道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运用所学的多种知识。教师需要分析这些高考题目,记录出题点,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推敲才能找出思路,进而提升高中生备考过程中的针对性。例如,以《 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假如高考出了相关知识点,教师通过研究往届高考题就能知道这个知识点在不同题型里的答题技巧,选择题如何选择?应用题应当按照什么思路解题,又需要哪些步骤回答?

四、讲评相结合,提升复习效率

现阶段,高考化学所考查的知识面范围逐渐扩大,教师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复习效率。首先,要将复习重点与复习方案确定好,从而实现精讲精练,提升高中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带领高中生复习时,还应关注不同层次的高中生感受,分层次进行详细讲解,防止出现基础好的不满足,基础差消化不了的情况。此外,教师还应将讲与评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要让高中生掌握试题的解决方法,还要使高中生明确自身的知识漏洞,从而找出适合自己复习的方法,培育良好的复习习惯,提升自身的复习效率。教师在进行点评时应根据不同的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适当地鼓励与批评,提升高中生的复习信心。教师还可引导高中生进行自我评价,邀请高中生说明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化学复习中,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同时也要给予高中生充分自由时间,让他们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复习方法。教师便能从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总结式教学,合理总结高考题目,讲评相结合着手。以此调动高中生复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夯实高中生的化学基础,最终提升高中生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官良飞.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J].高考,2020(13):10.

[2]劉桂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三化学复习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01):81-83.

上一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下一篇:汉语语法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