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论文范文

2023-03-20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专毕业生;追踪调查;方法对策;就业指导

目前,大专生就业情况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大专生高考入学成绩低,一般倾向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养的主要是应用能力,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为应用型技术人员。

一、大专生就业率情况

2011年全国大专生就业率为61%,其中工科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为78%;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1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50%找到工作。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原因、社会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体制的的原因以及家庭原因等等。

二、大专生就业单位特点

大学专科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大学专科的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大专生毕业后的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基层;(2)中小型私企的职员;(3)自主创业。其中又以中小型私企为主要的用人单位,占比达到80%以上。

三、大专生就业单位工资情况

大专生对于工资的心理需求比本科生、研究生都低很多,也正因为招聘的薪资门槛较低,受到中小型私企的关注和欢迎。对于工科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来说,实习期平均达到1000元,转正后月薪平均为2500元,实习期大多为1~6个月。其中国有企业的实习期较长,大多为6个月,实习期工资800~1000元,转正后月薪为1800元~3000元。中小型私企实习期,大多为1~3个月,实习期工资1000~1800元,转正后月薪为2000元~3500元。自主创业的同学前期投资较高,大概在0.5年~3年后创收。

四、追踪调查分析

以西安某高校的大专毕业生为样本做出3年跟踪调查,并分析。

2013年大专毕业生606人,男生401人,女生205人。层次为专科三年制。专业设置为建筑工程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程造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给水排水工程、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专业对口率、工资待遇较其他专业高,辞职率较其他专业低,对学校的认可度比其他专业高。这三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偏好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息息相关。目前,空调的普及尤其是家用中央空调的兴起,许多中小型空调代理机构及安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增加了暖通、制冷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就业形势近3年都很乐观。国家大力推行城市市政管道的改造,促进了给排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施工单位的基层人员。

以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3年数据为基础,对招聘单位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从9月份入学就开始了,秋季招聘主要集中在10月、11月,春季招聘集中在3月,秋季招聘需求更为旺盛,细化此类数据分析就业招聘阶段发展趋势,可以更好的安排每个阶段的就业工作。

连续三届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各届学生不仅在求职关注度的时间趋势这一方面高度一致,一般刚步入大学,对新环境关注度较高,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去向未来的就业问题。大二下学期,课程陆续结束,马上面临大三就业的时候,关注就业的人群开始增多,到了毕业班上学期,随着用人单位蜂拥而至,没来得及思考就业去向的同学,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做个打算了,就业关注度达到顶峰。还有一些不着急就业的同学到了毕业班下学期才开始考虑工作的问题。从而可以看出,促进就业的工作要在毕业班上学期一开始就进行,此时学生就业热情开始高涨,关注度高,渴求就业方面的指导。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大一或者大二上学期,学生就业关注度不高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早已经忘记了讲授内容,所以要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

五、促进就业对策分析

根据三年的就业数据分析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就业促进方案。在9月入学就要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分专业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摸底调查、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定点帮扶、给毕业生讲授求职技巧,并通过模拟现场招聘会,提高毕业生的应聘能力,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招聘的高峰阶段,10月~11月,就业工作主要为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招聘会,对于招聘人数多,声誉好、长期合作的的单位,适合组织专场招聘会。对于招聘人数少的单位可以一起安排多家单位组织综合性的招聘。通过组织招聘会,为单位和学生建立互选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大专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1(8):59~60

[2]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27~30

[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37~40

[4]关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46~49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结合当前大专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分析大专生就业率情况、就业单位的特点、工资情况、追踪调查毕业后3年内毕业生的工作变动、薪酬增加、职位变化情况并作出统计。探讨出科学的方法对策,引领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社会实践经历、培养工作中所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创新性的建立长效就业指导机制,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关键词】大专毕业生;追踪调查;方法对策;就业指导

目前,大专生就业情况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大专生高考入学成绩低,一般倾向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养的主要是应用能力,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为应用型技术人员。

一、大专生就业率情况

2011年全国大专生就业率为61%,其中工科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为78%;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1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50%找到工作。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原因、社会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体制的的原因以及家庭原因等等。

二、大专生就业单位特点

大学专科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大学专科的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大专生毕业后的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基层;(2)中小型私企的职员;(3)自主创业。其中又以中小型私企为主要的用人单位,占比达到80%以上。

三、大专生就业单位工资情况

大专生对于工资的心理需求比本科生、研究生都低很多,也正因为招聘的薪资门槛较低,受到中小型私企的关注和欢迎。对于工科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来说,实习期平均达到1000元,转正后月薪平均为2500元,实习期大多为1~6个月。其中国有企业的实习期较长,大多为6个月,实习期工资800~1000元,转正后月薪为1800元~3000元。中小型私企实习期,大多为1~3个月,实习期工资1000~1800元,转正后月薪为2000元~3500元。自主创业的同学前期投资较高,大概在0.5年~3年后创收。

四、追踪调查分析

以西安某高校的大专毕业生为样本做出3年跟踪调查,并分析。

2013年大专毕业生606人,男生401人,女生205人。层次为专科三年制。专业设置为建筑工程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程造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给水排水工程、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专业对口率、工资待遇较其他专业高,辞职率较其他专业低,对学校的认可度比其他专业高。这三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偏好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息息相关。目前,空调的普及尤其是家用中央空调的兴起,许多中小型空调代理机构及安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增加了暖通、制冷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就业形势近3年都很乐观。国家大力推行城市市政管道的改造,促进了给排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施工单位的基层人员。

以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3年数据为基础,对招聘单位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从9月份入学就开始了,秋季招聘主要集中在10月、11月,春季招聘集中在3月,秋季招聘需求更为旺盛,细化此类数据分析就业招聘阶段发展趋势,可以更好的安排每个阶段的就业工作。

连续三届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各届学生不仅在求职关注度的时间趋势这一方面高度一致,一般刚步入大学,对新环境关注度较高,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去向未来的就业问题。大二下学期,课程陆续结束,马上面临大三就业的时候,关注就业的人群开始增多,到了毕业班上学期,随着用人单位蜂拥而至,没来得及思考就业去向的同学,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做个打算了,就业关注度达到顶峰。还有一些不着急就业的同学到了毕业班下学期才开始考虑工作的问题。从而可以看出,促进就业的工作要在毕业班上学期一开始就进行,此时学生就业热情开始高涨,关注度高,渴求就业方面的指导。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大一或者大二上学期,学生就业关注度不高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早已经忘记了讲授内容,所以要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

五、促进就业对策分析

根据三年的就业数据分析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就业促进方案。在9月入学就要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分专业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摸底调查、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定点帮扶、给毕业生讲授求职技巧,并通过模拟现场招聘会,提高毕业生的应聘能力,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招聘的高峰阶段,10月~11月,就业工作主要为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招聘会,对于招聘人数多,声誉好、长期合作的的单位,适合组织专场招聘会。对于招聘人数少的单位可以一起安排多家单位组织综合性的招聘。通过组织招聘会,为单位和学生建立互选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大专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1(8):59~60

[2]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27~30

[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37~40

[4]关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46~49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3篇

2、论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方法实践思考

3、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结算工作探讨

4、浅议如何在设计阶段控制造价

5、基于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问题研究

6、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方法探析

7、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

8、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9、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现状分析与控制措施

10、关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的研究

11、浅议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12、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BIM技术探讨

13、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优化控制方法的探究

15、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与应用研究

16、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探讨

17、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以及控制阐述

18、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分析

19、浅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措施

20、小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21、试论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

22、“1+X”证书背景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3、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4、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25、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降低工程造价措施

26、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方法探究

27、论建筑工程中造价预结算的审核

28、校企合作框架下工程造价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9、浅析如何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30、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3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动态管理实践性研究

32、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策略浅析

33、加强路桥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措施

34、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35、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研究

36、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与管理策略

37、浅谈新时代的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措施

38、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分析探讨

39、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40、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41、水暖工程中的造价控制要点浅析

42、关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思考

43、分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优化

44、浅析水利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

45、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难点及控制

46、“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依托BIM的高职学生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发的智慧路径研究

47、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及风险控制

48、对当前工程造价从业者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和对策的几点思考

49、浅议如何做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了解高等中医美容专业本科学生就业情况,为更好地制定扣完善中医学(中医美容方向)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及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就业情况调查表”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0、2001级中国学(中医美容方向)5年制本科毕业生共71名进行调查。结果:71名毕业生中从事美容行业毕业生为29人(40.85%),非美容行业42人(59.15%)。在美容行业中,医疗美容14人(48.3%),生活美容10人(34.5%)。非美容行业中,临床医疗(非美容医疗)22人(52.3%),2 000级美容行业就业率高于2001级,医疗美容就业与生活美容就业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次就业率为93%,就业分布为美容行业(医疗、非医疗)及相关行业,符合中医美容专业设置的目标,在课程结构的设置、各层次教育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心理培养方面仍需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中医美容;学生;就业;调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追求美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美容机构的蓬勃兴起。与之相对应的却是美容医学专业人才的匮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中西医药院校开办美容医学专业,培养层次也从职业培训、中专、大专、本科逐渐提高,目前已有美容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我校于2∞O年招收第一批中医学(中医美容方向)本科专业学生,至今已招收6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医疗美容、非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及相关职业。由于美容医学具有不同于传统医学的市场性、需求性,故对已毕业的2000、2001美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为更好地制定和完善中医学(中医美容方向)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及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临床医学院2000、2001级共71名中医学(中医美容方向)本科生。

1.2 方法:根据第二临床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原始档案,加之毕业生就业跟踪进行调查。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高等中医美容专业是应运市场需求而形成的一门专业,故应本着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同时必须紧跟市场需求,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高等美容医学专业培养的是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层次的美容专业人才,他们应该成为美容事业的中流砥柱。但有一部分高等中医美容专业本科毕业生出现了无法找到合适自己位置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目前的美容医学的教育培养体系和医疗体系尚未完全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完善。国内许多开办高等美容医学教育的单位机构也在近年纷纷发表文章,对美容医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发表看法。

3.1 本次调查中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本次调查发现,除5人(包括自由职业、暂未就业或就业不明等)外,所有毕业生均就业,就业分布于医疗美容、非医疗美容以及其它相关行业。其中美容行业近4成,医疗美容分布于皮肤科(10人)及整形美容科、激光、光子美容科室(4人),从事生活美容共10人,其中进行一线操作1人,从事临床医疗(非美容医疗)工作的有22人。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医(医学)美容科无一人就业,是由于各级公立医院均未设专门的中医(医学)美容科室。卫生部2002年颁发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非常明确地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中医美容属于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思路、方法等方面都有着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甚至生活美容某些业务的开展也需要中医的介入。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各级医院中或不设医学美容科室,或医学美容科室患者量偏低,最终面临各级公立医院的医疗美容科室的门可罗雀与各种私立的医疗美容机构人满为患的尴尬局面。虽然这里存在着政策方面的原因,如医疗美容归为自费项目,但也存在着其它因素:如私立美容机构的人性化服务、大量的媒体广告效应以及患者信息量的不对称和主观隐瞒美容的心理有关。除去分流至私立美容机构的求美者外,在公立医院就诊的求美者大部分分布于皮肤科、内分泌科、妇科等。虽然上述科室同样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但关键点在于医学美容科室与皮肤、内分泌等科室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根本不同,美容治疗是以美容为主要目的,而临床各科是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两者追求的目标不完全相同。如对痤疮的治疗,就皮肤科而言,只要消除了皮损,无炎症存在,就算大功告成,不会在乎痤疮愈后留下的瘢痕或红色印迹,而美容科则要以消除瘢痕或印记为最终目的。另外,美容治疗一般要以美学理论为指导,而其它临床学科的疾病治疗不必做美学上的考虑,故美容医师在临床中必须发挥医学审美创造力,采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既治病又维护人体美的目的。再如对痤疮进行外治时,选用一些消炎解毒的中药(黄柏、黄莲)做添加剂的中药面膜或药膏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会造成面部皮肤的黄染,所以不被美容医师所采用,由此可见,美容治疗和其他临床学科的疾病治疗在目的和方法上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各级公立医院仍应发挥在医疗资源方面的优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中医(医学)美容科室的建设投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运用中医药理论为人类的美容事业服务。

从事生活美容方面的人数基本与医疗美容相当,但在一线进行护理保健仅1人次,这可能与学生认为学历与工作层次存在差距的就业心理有关。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为22人次,这与当下学生希望去医院,渴望稳定工作的心理有关。目前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始终偏高,不少毕业生把“大”(大城市、大医院)、“高”(高收入)、“铁”(铁饭碗)作为择业标准。有的毕业生不珍惜就业机会,在犹豫、观望,“高不成低不就”。希望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平稳心态,适当降低择业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以便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创自己的事业。

3.2 中医美容专业自身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3.2.1 中医美容的指导思想:中医美容专业具有同其它中医临床专业一样的共性:都是在唯物主义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下,即强调辨证施治的治疗观、内外和谐的整体观,同时又要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临床观。同时中医美容专业又具有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的鲜明特点。

3.2.2 中医美容的教学体系建设:要同时提高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实验室建设、教学大纲的完备、专科特色教材的多少、实验课教程结构、学生考试大纲的制定、多媒体课程的完成情况。软件包括教师的技术职务、学历层次、课题成果以及教学质量包括教授讲课课时比例、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比例、考试成绩、教学论文、教学成果、教研课题,最后还要有教学管理(对教师教案的检查、课程效果的评估、教学档案的管理、教师试讲、集体备课等)。

3.2.3 中医美容的课程结构设置:我校开办的中医美容专业的课程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临床课以及专业临床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临床课的课程设置和课时与我校中医学大致相同,专业基础课包括中医美容基础理论以及美学基础理论,化妆品学、色彩与素描等美容基础,专业临床课程包括中医美容学、手术美容学、现代实用美容技术、美容手法学、美容化妆等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保证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具有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理论的同时具备美容方面的理论知识,达到了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培养目标。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既可以做临床医生,又可以从事美容方面的工作。从就业情况来看,基本上符合我们的预期目标。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目前的课程设置,同时避免出现样样懂,样样松的尴尬局面,达到基础扎实,特色突出。在本次问卷及未毕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从事化妆品销售、研发的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信息酌情增加化妆品教学的课时,同时开设一定的实验课,引导学生在化妆品研发方面的兴趣,这也符合吴仪总理在全国中医药讲话中对开展以中药为基源的药品、食品、化妆品的新产品研发的精神。根据就业情况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多层次(职业培训、大专、本科、研究生)进行侧重不同的办学方针,职培生、大专生可以强化技能,从事生活美容、保健为主,而本科生则侧重于理论实践并重,从事美容顾问、化妆品研发销售及医疗美容服务,而研究生则应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就中医美容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

中医药美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医美容人才的教育培养,而且逐渐扩大的市场和严格的准入制度也在呼唤更多专业中医美容人才,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美容专业、培养中医美容人才是今后要探索的问题。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演化,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要适应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文化制度的发展步伐,高职、大专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大专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研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出了具体的阐述,从而提出了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措施,对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行政管理;有效性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与意义

1.发展情况。对比世界各大国家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情况,在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中,专科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便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变革演变,专科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建设中失去了发展的核心地位。20世纪80年代,我国总结国际发展经验,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与变革,我国高职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上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政府长期掌控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导致社会力量、企业、相关组织很难介入其发展过程中。我国高职、大专院校出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难等实际问题,通过对高职、大专院校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当今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發展过程中过于重视发展速度与规模,忽视发展的质量性所致。

2.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凝聚、农业改革、军事腾飞等各大发展进程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面对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步伐,我国急需建设保证发展的优秀常备军,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国家的有序领导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企业组织、文化团体等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中,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从而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具体的实践与指导。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充分掌握学校建设信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学校的行政管理者还可以充分了解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二、高职、大专教育行政管理的理念综述

1.高职、大专教育行政管理。所谓高职类、大专类院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简称,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是一个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既包括宏观的外部调控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微观管行政理体制,而本文在分析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主要对学校内部的微观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做出具体的阐述。

2.高职、大专院校教育行政管理有效性。“有效性”主要指人们对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的显著实施效果。“有效性”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演变过程,既包括活动进行的事前准备、发展趋势预估、变化情况分析,也包含也事后的整体分析与反馈规划,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各大活动的有序运转。如今,“有效性”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一大重要考核指标,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各大发展领域,具体指高职院校以核心管理部门为核心,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采用针对性的发展方式,将各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规划,从而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取得建设成就的全过程。

三、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研究

1.学校的教育行政化权利过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大专院校的教育行政发展模式都是标准的发展体系。一般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整体分布性,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学校、院系、系部和各大研究室等多样组成结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对行政管理行政执行力,虽然学校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各大部门的通力合作,学校也逐渐形成了上行下效的整体发展模式,但是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权利依然过于集中,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行政功效。

2.教育成果考核缺乏实效性。当今,我国高职、大专院校的教育考核标准一般按照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授课的质量,但这不是一种完善长久的考核体系,没有具体的教师绩效评估标准,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展而得不到改善,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建设,阻碍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3.学校各部门团结合作意识薄弱。在当今学校的行政管理建设团队中,普遍存在各自发展、缺乏联系的状况。各个发展部门只管做好本部门的本职工作,对于其他部门的发展状况全然不知,这样就会导致学校常规事务建设出现中断,不能将各部门的职能发挥到最大效益,影响了学校的团队建设效率,容易造成管理的行政堵塞情况。

4.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发展不健全。跟社会教育发展机制相比,我国高校自身的教育行政管理处于劣势地位。目前,我国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发展模式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陷,急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究其发展原因,主要是学校行政领导集体效率低下,学校权责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激励措施和监督制度。如果任由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模式如此发展下去,必然阻碍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进程,不利于学校的多样化管理模式建设,最终必然会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1.建立健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教育行政管理要以学校的各项教育发展事业为发展基底,但归根到底是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各项常规事务的发展要符合基本的管理施行规范,逐渐实现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建立健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合理的教育工作考核体系,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并能根据教职工、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不断调整考核机制,建立一个联动的管理与考核协调发展机制。其次,要有行政管理文化作为发展依托,养成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不断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完善学校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公正,从而形成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机制。

2.创新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模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国高职、大专院校在进行管理发展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相应的行政管理手段,将管理信息数据化、规范化,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循环发展机制。建立专门的教育行政网上论坛、教育行政建设、学校信息传播平台等发展系统,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管理发展模式。

3.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高职、大专院校存在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范围大,往往存在沟通不及时、信息传播延误等现实问题。借助互联网技术,高职、大专院校的各个发展部门在自身工作完成的同时,可以及时将完成情况上传至网络平台,下一个关联部门便可以简单方便的查阅到任务的执行进度,便于提前做好任务准备,并对前一部门的发展情况提出及时的改进建议,如此上下连接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流水线发展机制,便于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4.加强教育行政信息的规划与治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辅助办学,不仅提高了办学质量,也为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行政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和及时整合,加强对学校教育行政信息的规划和治理,才能切实保障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具体的实施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利用国家拨款资金,引进先进的网络发展平台,并合理考虑高职、大专院校教师与学生的现实需求,让更多的行政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并能做到活学活用,不断寻找更加完善、科学的发展办法,可以分布实施教育行政发展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真正提高教育行政的管理水平。

五、结语

随着高校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大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固守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创新,掌握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英,提高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

[2]赵志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月刊),2009.

上一篇:护理学毕论文下一篇:实习生教育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