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论文范文

2024-02-24

趣味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是高效率课堂探索的主导形态。基于此,以江苏省宿迁市王官集初中为例,着重从课堂设计、教学实践等方面,探究趣味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要点,以达到明晰教学思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模式;实践战略

趣味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工作实践中代表化教学方式,它是指将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方式,转化为民主化、灵活式,以及多维性的课堂教学策略。为了充分将趣味教学模式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需从明确其探究方式开始。

一、趣味课堂设计

趣味课堂设计,是后续教学工作得以流畅实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设计环节做好教学课堂安排,形成灵活而自然的思路。因而,这里所说的趣味课堂设计,主要是指教师教学备课中对于授课要点的趣味化转变,而非指教师的具体某项行为[1]。

江苏省宿迁市王官集初中进行英语教学趣味设计时,首先从确定教学核心点开始。本次教学题目为“What color is it?”依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核心为“What...”关于“color”两部分;其次,教师准备在导入部分运用多种色彩模具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结合课文对话进一步对核心内容逐步学习;最后,以情景互动为基础,设计学生颜色识别、英语口语表达小游戏,并在互动期间进行教学内容总结。

从学科阶段性目标教学内容入手,合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安排,不仅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实践目的。

二、趣味知识引导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趣味教学模式的引入,也在教学趣味化引导环节上体现出了把握趋向[2]。其一,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生硬地进行教学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以知识的共同点将其串联起来,实现系统、便于识记的教学导入效果;其二,英语语言学习期间,学生很容易受到母语影响,出现语言习得困难,教师应在趣味授课期间,巧妙化解语言学习中的阻碍问题,进而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规划,这也能够增加语言学习的灵活性。

初中英语教师在“My friend”一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取趣味小组情景剧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在课前将学生按照5~6人进行分组,并安排了“介绍你的朋友”情景互动主题,请学生自主进行互动场景联想,设计一段语言表演场景;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课文主题内容引导学习时,以“你的朋友有哪些兴趣爱好?你们之间是如何建立友谊的?”等发散性讨论问题进行教学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在多听、多说、多练的过程中,逐步克服语言学习障碍,突破英语语言学习局限性。此外,英语课程中知识教学分析期间,教师也随时在学生学习阻碍的问题点上进行复述、引导,增加学生语言学习的灵活性和熟悉程度。

趣味化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分析,是在学科语言教学的基础上,相应进行教学知识点的整理与分析。一方面,趣味化引导注重语言知识结构的梳理与整合,进而确保教学知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教学课堂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引导性,很好地克服了学生学习中的阻碍性问题,实现了教学思路的趣味化开展。

三、趣味评价反馈

趣味评价反馈,是趣味化教学模式得以优化运用中不可分割的内容之一。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期间,应规避“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而是从学生参与课堂趣味活动的层面,多视角进行评价,这种教学反馈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多维化发展,增进课堂教学内容的灵动性和协调性。

初中英语教师进行“Food and lifestyle”一节过程中,课堂教学主要设计了趣味动画观看、趣味单词拼写、竞赛抢答以及角色互动四个大教学环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反馈时,分别从语言认知能力、语言学习能力、语言识别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四个角度进行教学成绩的反馈。同时,教师还组织了学生课业自我反馈分析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内化与自我整合的空间,这样连贯化的教学反馈策略,有助于初中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趣味评价反馈,是趣味性教学模式最优化探索中的客观分析评定环节,它可以辅助教师“跳出”教学实践环境,在寓教于乐的授课过程中,明确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语言学习关键点,有序进行教学知识点的协调性安排与系统化分析,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趣味教学时也必须要合理进行趣味互动交流环节的融合。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些都是趣味化教学工作得以合理流畅性、自然化开展的要点。比如,教师在英语课堂探究期间,合理进行教学要点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思路指引,给予语言学习中错误问题给予纠正。合理进行教学沟通,是趣味化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模式探究,是新课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趣味课堂设计、趣味知识引导、趣味评价反馈,把握英语趣味教学实践方法。因此,文章研究结果将为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梁丹枫.初中英语趣味教学的探索[J].英语教师,2016,16(18):123-125.

[2]黄帅.趣味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3):146-148.

编辑 段丽君

趣味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 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关键词】《长镜头》 图片新闻 图片专题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阅读已从传统的精读方式向速读方式转变,阅读先读图已成为“时尚”。多年来,《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以“记录新闻事件、反映社会生活、讲述动人故事”为宗旨,以“大气、精致、清新”为风格,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达到了用视觉方式向读者传播核心价值、营造主流舆论、传递正能量、凝聚强大力量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党刊的覆盖率、接触度、满意度,成为全国党刊中的品牌栏目。

《长镜头》栏目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 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一、思想深度优先

思想深度从根本上决定着新闻照片的思想穿透力和影响力,决定着作品的品格和境界,决定着作品的受众面、生命力和感染力。汶川大地震中,新华社采用的一张照片让人难忘。特写形式下突出显示一遇难小学生握着笔的手,将灾难细节震撼性地呈现出来。照片只有贯注了思想、蕴涵了精神,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优秀的照片总能以美学的力量艺术地揭示深刻的真理,给人有益的启迪和鼓舞。摄影记者一定要坚守价值追求,提升思想深度,把握思想深度优先的理念。

坚持思想深度优先,就要注重着眼于用思想来策划。对党报党刊而言,把握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就是要在新闻照片中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刊的《今日浙江》的“长镜头”栏目照片,不仅有新闻、有观点、有情感、有感染力,更注重有思想。在《抗震救灾中的浙江力量》专辑中,同样是反映汶川大地震,我们的镜头就是聚焦浙江儿女,表现浙江人民和灾区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就是要挖掘新闻图片中的浙江元素,这就是专题的思想深度。为此,编辑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找抗震救灾第一线反映新闻事件本质内涵的最佳瞬间,抓住了现场稍纵即逝的、气氛浓烈、表情生动,给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做到图片与文字的默契和谐,体现出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传达了特定的内容,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的精神。作品获得全国党刊优秀美术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

坚持思想深度优先,就要注重反映用思想来拍摄。多年来,我们秉承“把镜头再推近一些”的理念,把反映主题当做保证新闻照片思想深度的首要条件,努力拍摄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新闻摄影佳作。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拍摄技巧之外,还必须要在外部新闻现场对人的内心产生的摄动与自身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和驾驭之间找到巧妙的结合点,用心体会无声的镜头语言中那流淌着的深刻思想,这样的形象才越看越想看,这样的感染力才能让读者发自内心、长久共鸣并产生震撼。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专题摄影,浙江作为党的诞生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制作专题的重要性,我们拟定了几十个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主题,拍摄顾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在拍摄和编辑中我们突出思想深度,搜尽重大活动,还特别留意抓取人们情感交流的瞬间。专题出版以后,深受专家、读者的好评,专题摄影因为有了思想深度、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既反映了时代特点,又完成了编读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二、形象价值优先

新闻摄影是用形象手段来传播新闻的。如果说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信息量大小的标准,形象价值则是衡量新闻照片所含信息量能否用形象来表现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新闻摄影生动、感人、共鸣的形象价值,增加新闻摄影形象的可视性和典型瞬间意识,达到用形象说话、用形象传播信息、用形象引发读者情感,达到了传递正能量的效果。

生动是形象价值优先的基础。一图胜千言。什么样的新闻照片才算好图片,我们常用 “神态感人、表情动人”来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优劣,图片生动才能感染读者。在拍摄时,我们务必抓住主体的神态表情。我曾经拍摄过送温暖活动,抓拍过受资助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画面,记得当时自己也为情所动而热泪欲滴。这些不起眼的瞬间,因为注重新闻照片的“神、情”表现,注重镜头推近后的细节,注重抓住主体丰富的瞬间神情表现,刊登后,那么感人、那么传神、那么倍受读者欢迎和赞赏。

感人是形象价值优先的关键。形象感人,是新闻摄影获得肯定的重要标准。我们在拍摄和编辑时,都十分重视被拍摄对象的情感因素。特别是在设计版面时,会毫不犹豫地将最具形象价值的照片,放在主打位置,不惜版面,以实现形象价值优先的目标,以激起读者的视觉震撼。如获全国党刊2008年度优秀摄影作品评选二等奖的《雪压千枝沉,情暖万人心》专题,反映浙江军民抗击历史上罕见大雪灾,专题中主打照片,没有选用大雪给城市交通、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远景照片,不用电力工人抢修风雪破坏设备、解放军帮助抵御大雪灾的中景照片,而是选用踏上归途外来务工人员的近景照片,他们倍受大雪灾煎熬,在候车室苦苦等待,现在开通后的列车可以圆了他们回家的梦,这种欣喜、这种情感让我感染。我聚焦了在妈妈怀抱里孩子含泪道别的小手,将大灾中回乡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一种“一步一远足难移”的感觉,让所有曾经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们,备感震憾。

共鸣是形象价值优先的途径。照片情感冲击力离不开主体形象,主体形象不能凭空捏造臆想,但可以经过外因的掺入,让内因发生变化,较好表现题材真实情感。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有好题材,因为主体形象在镜头前真情不能自然流露,一种是真情难以再现,一种是表演得以展现,结果都是不成功的。因此,获得一个好题材后,要积极去发现拍摄主体的可塑性,要学会交朋友,使拍摄主体在你和你的镜头面前没有紧张感,真情表现,抓取得当,情感就会跃上画面。我拍摄《温暖浙江我的家》专题,通过外来务工人员在浙江工作生活的细节拍摄,反映新浙江人融入第二故乡,建设浙江的感人事迹。因为我与这一群体有着年龄、职业、性别的距离,一开始沟通非常不畅,拍摄非常困难。要想去她们的寝室拍摄,更是难上加难。拍的照片很不理想,没有出彩的。后来我发觉她们来自江苏,我会那里的方言,语言的交流一下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彼此的生疏少了,话题多了,把我当老乡了,这时镜头下的她们没有太多的羞涩,有了更多的配合和默契。

三、视觉趣味优先

新闻摄影的视觉趣味能使照片更多地阐释创意、表现主题,使读者在接触照片的瞬间就心领神会、记忆深刻,更具冲击力。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认为:“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该把人作为新闻的主体,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拍出第二个人再也拍不到的画面,那才是好照片。”一张神情感人的新闻照片,一张现场气氛热烈的新闻照片,一张肢体语言丰富的新闻照片,会被优选。毋需多言,新闻照片除了保证真实性原则外,首选画面美、有趣味的。我们必须下功夫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人的情趣和智慧。新闻照片应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表现、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图来营造新视觉,制造新趣味。

趣味的新闻照片在基层。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谆谆告诫我们:“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作者在基层、在现场、在群众中深入采访之后的成果。我们应该满腔热情的投入“走转改”,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从而切实了解黎民百姓衣食住行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喜他们之喜,忧他们之忧,帮他们之需,为他们鼓与呼。近几年荣获全国党刊摄影大奖的佳作,从《小剧团“复活记”》,到《古镇新韵》,从《那山,那水,那些人——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到《公推直选第一镇》,无不是记者沉在基层一线抓到的“活鱼”。

新闻照片的趣味性在于发现。新闻现场大都存在着形神兼备的亮点,而缺少的就是发现。

一是要身临现场,脚踏实地去发现。要脚勤眼勤手勤、用心用力用情、不辞辛劳地去发掘一刹那间的“新闻亮点”,做到全身心投入观察和拍摄之中,善于在细微和深沉之处出“精”、出“神”。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杂志要反映这个主题,我找到了一个三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典型。我设计了跟踪主体形象一天的拍摄,从早晨6点边吃早点边上班开始一直追拍到晚上22点回宿舍书写《民情日记》,但画面平平。第二天11点左右机会来了,村养老院有件事情需要他去解决,他三步并两步火速进了养老院,老人们看到他,像见到亲人一样,他热情和老人们打着招呼,不经意中接过老人递过来的香烟,他很自然的给老人点上了烟。这一自然的动作,细微的表情成了我抓拍的对象,我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他蹲着身子给老人点燃香烟,火苗映照着老人幸福的脸宠,一幅农村工作指导员和农民融为一体的画面定格在我的镜头里。这组照片后来达到好评,获得奖项。

二要倾心感悟,用真情去发现。要使画面动起来、充满情感,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拍摄中要全身心参与进去。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拍出来的照片才能感动读者。《党的恩情比海深——温台台风灾区重建家园掠影》专题中,我拍摄了刚刚搬进新房小女孩欣喜的表情,采用头部大特写、自然光,照片刊发后,得到同仁和读者的好评。这幅照片为何会达到这般效果:一、画面视觉冲击力强,两只噙满眼泪的大眼睛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紧闭的小嘴唇和脸颊上的泪水,让人读后产生共鸣;二、这幅照片同时具备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高浓度的情感表现。

责编:姚少宝

趣味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所谓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 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求异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创新性和迁延性,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 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 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显然,逆向性创造思维有益于启迪和挖掘学生潜在的 智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的病灶实施内外科手术,让它恢复活力,健全起来 。比如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传统的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这已成了一套定格的思维模式。它把学生的思维框定 在机械性的思维界域内,使他们的思维失去了活性。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事物、现象,他们便会束手无策,不 知其解。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因失去了人的主体意识,不仅不能启迪萌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反而还阻碍了 学生创造性思维花蕾的自由绽开。有人称这种思维为可悲思维或“僵尸思维”。为了更好地剖析历史教学的求 异思维,必须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 教学一致性原则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中小学各科教学 或多或少有求异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是不够突出,重视不力,教学方法不得体,历史教学尤其如此。当然 这并不等于说单一性的教或学有悖于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我们只是强调,只有明确地认识到处理好教 、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才有可能有的放矢。教师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主体,起主导作用 ;学生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客体,具有能动协调的特性。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制约,构成完整的回流思维体系 ,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此轻彼,顾此失彼,则相互干扰,一伤俱损。教师逆向性创造思维诸要素与学生的 逆向创造性思维因素成正比例,潜移默化,互为反馈。教师只有大胆地追求并能动地运用求异思维教学,才能 实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逆向创造思维起主导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双边逆向性 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施并发展教育教学的求异思维。值得肯定的是,历史教学有自己的特 异之处,它的内涵广博精深,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2],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求异思维的外部环境 即它的语言美感情境。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和信息反馈。 历史教学求异思维的语言应该是刺激和促使信息接受者思考的语言,应该是使信息接受者同时参与信息创造的 语言。缺乏求异思维信息反馈,任何美妙的教学方法,再新的信息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有如一首不能刺激信 息接受者思考的诗,也绝称不上出色的作品。所以说:“完全没有语言材料和完全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 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3]。有关历史教学语言美的论述,笔者在《中学历史教学语言美初探》[4]一文中 把它的特点归纳为“四美”,即具象美、弹性美、密度美和观察美。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不仅需要有生动、形 象、丰富的感性材料,尤其需要学生自我逆向性创造思维的密切协同配合。通过求异思维教学,便能发现这种 思维具有凝聚、交融、互补和反馈等多种功能。

二、教学过程中双向性求异思维必须同步共振

这种同步共振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求异思维必须与求同思维同步共振。两种思维经过交融可以解决 教学中出现的复杂、深奥的问题,采用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的方法,逆推反正,同中求异便能找得最佳答案。 二是要求更新历史教学的观念,促使历史教学信息的思维辐射与学生接受信息的思维聚合同步共振。历史这门 人文学科的可知性、过去性强,且层次交迭,范围广,意象远,而且只有当教、学过程中思维的辐射与聚合协 同共振时才能奏出一曲和谐悦耳的新乐章。三是必须透彻全面理解同步共振的内涵。不能望文生义,将同步共 振错误地理解为“同行”、“滞前”或“超前”。其本意是指教师使用求异思维教学与学生自我求异思维的相 互感应、积极配合、相互制约、互补反馈,得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成果。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求异思维的训 练后才能准确地去把握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为什么高 考文科考生有人面对历史材料分析题、问答题总感到棘手,以至很被动?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中缺 乏大胆的创造性、求异性,总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常规性的思维框架里。值得注意是有不少教师虽然大胆地运 用求异思维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只抓住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求同思维即聚合思维的返流作用。求 异思维并不排斥聚合思维,只有当它们协同共振才能出现正常现象。所以,教师在增强自身的求异思维功能的 同时,要对学生加强求同、求异两方面思维的训练。聚合思维在于求同,发散思维在于求异;运用求同思维, 分析便能透彻全面,还便于寻找规律,运用求异思维,分析便会精辟新颖,从而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 果。所以说:“人的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不同水平或多层次综合的产物,只有发散度愈高 ,聚合性好,创造水平才会高。”[5]

三、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积极的创新性和大胆的 开拓性

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形式之一,从广义上说,因果联系仅仅“只是世 界性联系的一个极小部分”[6],而“相互作用才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7]。学生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现象、 本质和某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大胆地运用求异思维,于“异”中把握其个性特征,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特殊规 律。如讲英国工业革命,如果教师一反传统型的先因后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 字数据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新成果,让学生在惊讶中追寻其历史根源的方法教学,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才 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索求新的人。不到沸点,水怎么会沸腾?不经撞击,燧石怎么会迸发出火花?我们培 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跟 我无关为跟我有关,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统的因果联系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处于抑制的“休眠” 状态,大大妨碍了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人的脑力劳动中最深奥的是创造,而现在因 为我们不了解创造性的过程,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也许摸会了,也许摸不会。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 有朝一日我们就能懂得创造规律,能叫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那该多好呵”[8]。求异思维对问题的解答不限于 一种方法或一种结论,而是向四面八方去思考,以寻找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法,提出各方面大胆的设想,以求得 光芒四射的智慧。求异思维常常表现为打破框框的别出心裁、超乎寻常,因而易产生标新立异的成果。童年时 代的司马光砸缸救小孩,曹冲称象等就充分说明了求异思维的开拓意义。同样,大胆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学术、 教育科研也会获得可喜的成果。湖南常德师专历史系韩隆福先生敢于开创性地把求异思维运用于学术、教研, 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近几年,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80多篇论文,便均以思维新、角度新、立论新而见长。 尤其是他的得力新著《隋炀帝评传》,一反传统型的“炀帝为暴君”的学术观点,有理有据地肯定了炀帝的历 史地位和杰出贡献,公正客观地归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赢得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首肯。笔者在上历史课的时候 碰到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精神?五四运 动后中国革命既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什么又说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是正义的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有很高层次的开拓求异性,是求异思维的信息反馈。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既要给学 生以知识方面的答疑,更要给学生这一良好的求异思维苗头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教学不只是死板板地向学生 传授知识,而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后者微不足道,甚至认为只要把知识 灌入学生的大脑就行了。其弱点是片面地把知识当成目的,讲求“积累”知识,使之变成“不能活动”和“不 能进入周转”的积压物质“贮藏在学生的记忆里”。在知识急剧增长的今天,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论,强调有效 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追求思维的积极性。正如列宁所言:“我们要用基本的事实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 者的思考力”[9]。

总而言之,求异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的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 教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反馈性,克 服片面性、表面性、模糊性、线粒性等弱点,努力为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使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断发展更 新,培养智能型全方位人才。 注释:

[1]详见拙作《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再探讨》,《教育教学论文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 版。 [2]参见拙作《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湖南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

[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第38~~39页。 [4]《武陵学刊》,1993年第4期。 [5]郑日昌《创造力的测验》,《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年第1期。

趣味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兴趣在课堂中蔓延,使之最终幻化成牵引英语课堂教学,催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强劲力量,其中的很多细节工作需要教师反复斟酌,在大胆实践中将兴趣激发作为一项长效的系统工作去落实。由于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学生个性迥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趣味教学并无一定章法,对此,笔者愿意根据自身教学经历,粗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 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吧,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乐融融。

三、利用归纳法进行英语单词教学

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应如何通过归纳法教学呢?首先应给学生讲一下归纳法的含义,让学生充分理解归纳法的定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之后在英语单词的学习中具体给予指导。根据课标要求将单词分为重点单词、难点单词与只需认识的单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类记忆。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相似的单词进行分类以及意思相近的单词进行归纳处理等,以及对单词的固定搭配也要进行归纳,同时注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单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学习。此外,还可结合做题让学生整理错题的形式进行归纳学习等。

四、将英语学习转换成趣味性教学

首先,将学习环境创造成轻松愉快的情境。传统的教学只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一堂课上一直主动地讲述,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所以气氛总是很无趣,学生也非常消极,在这种方法下也会培养出好学生,但是终究还是只会记忆的机器,所以教师有活跃课堂气氛的责任。教师为学生设置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以自身的满腔热情来对待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学生也能够非常感兴趣地进行英语学习。

其次,游戏教学。游戏教学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举办听写单词比赛、猜英文谜语或者唱英文歌曲等,学生在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下,逐渐驱逐厌倦和厌烦心理,将课堂气氛逐渐提升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还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这样学习成绩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教学中没有一定的方法,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掌握学习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所以,在英语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就能够改善学生掉队的情况,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得到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五、教师可以配合学校开展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时间,由于很多地方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很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进行英语口语的锻炼。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师要和学校一同开展丰富多样的课余英语活动,让学生拥有可以锻炼的机会。我们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举办不同的英语比赛,如:英语自我介绍比赛、简单的英语辩论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报名参赛,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登台表演的勇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到的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得到锻炼,学生通过参赛也能及时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学生也能够通过参加比赛增强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感。所以,教师结合学校开展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丰富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得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总之,英语趣味教学的探索无止境,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获得高效益、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玉荷.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框架形成[J].中学时代,2013.09.

[2]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出版社.2011.

[3] 王常梅.让兴趣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引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趣味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军队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学生自觉学习意识差、教学成效低等问题,结合军队院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将课堂趣味案例教学作为主体、赛课结合作为助推剂,以合理的考评机制补充教改方案,对方案的应用过程、趣味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设计;自觉意识;教学改革;趣味案例;赛课结合

1 背景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行转变,即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转变。

人们在改造世界时,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使人们从客观现实中引出概念、思想、计划等指导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预见性,并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物质力量。因此,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层次性,这是因为人的意识不同于一般动物的心理活动,它具有自觉性,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所以,也可以把意识称为自觉意识 。自觉学习意识是指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享受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乐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养使之自觉地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一直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素养和对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对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掌握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学院目前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所有专业均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初学积极性都比较高,但由于C语言具有大量的概念、术语、语法规则,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逐个知识点讲授基本语法,所选案例大多用于语法规则的验证和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吃不透、用不活所学的语言知识 ,导致教学效果越来越差,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自觉性越来越低,厌学情绪越来越重。

2 自觉意识培养思路

在军队院校“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大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一系列教学活动支撑。笔者提出将“课堂调动、课后助推、考评保障”3种手段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学生由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转变。

2.1基于趣味案例教学的课程奠基石

趣味案例教学关键在于“趣味”。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存在于动机之中,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它可以推动学生积极行动,对于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发动和强化学生内在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强不息地学习 。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杰出教师奖”获得者,被誉为“美国最伟大教师”的雷夫·艾斯奎斯说:“最好的班级管理就是使你的课堂教学变得非常有趣,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教学真正感兴趣的话,那些不良的表现就会消失。所谓管理,也就变得容易多了”。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趣味教学的强大力量,在案例中充分融入趣味性。

2.1.1实施要点

以趣味案例充当课堂教学的奠基石,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堂讨论。这个环节教师要设计好趣味教学案例,然后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讨论要按照每个案例中知识点阶梯式增长的方式设计,前后贯穿,既交叉起来,又各自独立,达到将难点化解的目的。设计出来的案例和知识点的比喻尽量带有趣味性。

(2)趣味案例模拟。根据前面分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自己模拟趣味案例执行程序并分析结果,根据源程序和运行结果分析其程序中包含的语法知识点及程序结构、具体实现的功能。

(3)程序扩展。教师对所给案例进行讲解,并在已给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程序扩展要求,学生通过已模拟案例的相关知识修改相应语法及结构,完成程序扩展要求。

2.1.2趣味案例分析

该题目以广东卫视的一档节目“活动大冲关”为背景。“活动大冲关”第六关是智力加法,为了公正公平,减少人为的干预,智力加法的出题由电脑随机出现两个数,再由选手做答。

活动一:模拟活动大冲关现场,学生分组并计时讨论。

活动二:教师采用启发式方法给出程序,主要讲解①变量没有定义时,把lnt x,y,sum注释掉,看看有什么错;②关于随机函数编写简单程序,让学生明白如下问题,没有randomize()会怎么样?Random(100)真的随机生成0到99的数吗?

活动三:让学生修改程序,拓展知识点为①把随机函数的值改大一点,数据类型改成浮点型;②根据随机函数的意义,改写一些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

活动四:根据上述提示,要求学生互评。

对于趣味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抽象知识点,可以采用喜闻乐见的通俗比喻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增进理解。现例举其中几个具体知识点,如表1所示。

2.2 赛课合一的课程助推剂

早在二十世纪,很多学校就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多外国学者认为,竞赛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渴望成功的强大动机,被认为足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得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1994年,教育部与信产部创办全国高校电子设计大赛,旨在选拔优秀学生,锻炼和考察其短时间内软硬件设计制作与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清华大学电子设计大赛是一项普及型赛事,每届有上百支队伍参赛,比赛类似于机器人设计大赛,难度大,观赏性强,对参赛选手的软硬件素质要求更高。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自觉学习意识。

2.2.1实施方案

实施要点:竞赛以趣味性、刺激性、竞争性为原则,重在结果;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意识为终极目标。

实施难点:竞赛内容的选择、过程监控、成果评价。

实施过程:竞赛的组织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的竞赛、学校范围的竞赛到全国范围的竞赛,一级一级逐步扩大。随着竞赛范围大小的变化,竞赛内容、难度、参加学生数量、分组情况也随之变化。

2.2.2竞赛评价方案

(1)要求与考核是指挥棒,不同类型的竞赛,制定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2)基础型竞赛在于实验验证,要求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的误差小,即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3)设计型竞赛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实现能力,根据竞赛结果达到的技术指标评定成绩。重结果,淡化过程,淡化报告。

(4)研究型竞赛提倡竞赛过程中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方案,在摸索与研究中得到启发、锻炼、提高。轻结果,重过程,不以成败论英雄。

竞赛应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要把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纳入竞赛之中,不仅“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应受到鼓励,那些有了进步的后进者也应得到表彰。教学实践证明,竞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进入活跃和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教改考评手段

考试成绩是决定学生能否真正自觉主动学习的指挥棒,所以如何设计考评成绩至关重要。传统的笔试成绩缺陷明显,笔者设计“课上表现、竞赛成绩、考试成绩”三者合一的考评模式,具体为:上课按照完成案例设计程度计分,占30%;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竞赛按照前面设计的竞赛评价标准进行计分,比例占30%;最后考试成绩占40%。在这样的考评激励下,学生每次都能看到自己阶段性的成果,学习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鼓舞。

3 结语

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笔者密切关注新教改,在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的课题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建立了一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完善了趣味案例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问题自查与改进的经验。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教改有待进一步研究:教材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修订,吸取更好的趣味案例;课堂安排很关键,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竞赛实施过程及教学评价手段还需要不断创新。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通过不懈探索、大胆尝试,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教学效果上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环保理念论文下一篇:口语交际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