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3-03-10

管理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作为服务业的酒店,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面临智能化服务转型的必要,尤其为商务客户提供服务的商务型酒店,在提供良好的环境时,也要注重提供先进的通信条件,才能在竞争中维持酒店的发展。通过向客户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等措施提升酒店的服务信誉度。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酒店信息化管理中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互联网+酒店”模式,推动了现代酒店管理由传统的资金导向朝着丰富的智能化服务导向转变,依托互联网优势进行信息化管理,吸引四方宾客以提升酒店的入住率。同时,酒店借助信息化建设再造管理方式和服务流程,而如何借助信息化平台优化酒店管理流程,开展有特色的服务活动,是酒店行业竞争的新课题。在市场环境下,酒店不能仅依靠周到的人工服务以及温馨舒适的环境立足市场,需要开展综合信息服务、互动娱乐服务,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并逐步提升酒店的品牌宣传。

一、酒店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酒店管理中成本较高,影响酒店整体经济效益。由于酒店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对于酒店的综合考量和评价必然会以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作为判定标准,提升酒店美誉度、入住率,这些都依赖于酒店管理。而在互联网时代提升酒店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酒店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平台上旅客获知当地风土人情介绍、商务联谊等活动,不仅为入住主体扩宽了服务范围,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智能化的管理流程数据实时自动更新,无需过多的管理人员,降低了人员成本。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带给酒店的经济损失,提升管理的科学性。酒店要想在行业市场中生存需要将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有效解决,才能积极面对市场竞争而稳步发展。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升级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效率。同时,在酒店对外经营活动开展中,大多数活动开展都需要基于信息化渠道进行对接,如果酒店自身在信息化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将会对双方合作和具体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提升酒店服务的全面性和个性化水平,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酒店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不断扩大,网络信息化的日趋成熟,促使酒店必须与时俱进强化信息化建設,以改进目前酒店管理的现状。但是有些酒店并未从入住主体的现实需求和实用性考虑而是盲目建设信息化管理,附加不必要的服务,影响入住主题的体验。酒店追求个性化服务无可非议,但与其他酒店尤其是酒店集团、连锁酒店之间的联系应恪守数据清晰、操作简单原则,很多连锁酒店之间系统不兼容导致的数据繁杂无效。在信息化建设中,酒店集团与酒店个体间的统一性,以及两者之间利益没有协调好,导致酒店服务管理以集团需要为本而不是以用户需要为本。

由于软件价格高昂,需要专业人员来管理,但实际中管理人员只接受了简单的软件使用培训,软件的维护维修并未涉及,一旦在使用中出现问题酒店没有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靠外部力量进行升级维护,不仅增加成本,对信息的安全性把握也将失控,信息安全对于入住主体至关重要,而酒店作为经营主体理应有保护入住人员信息的责任,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匮乏,不仅造成入住酒店主体的个人信息资料流失,更是制约酒店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管理不善的情形下,还有可能会对酒店正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安全管理隐患。

目前,酒店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是其显著的特征。针对酒店信息发展程度来说,发达地区的酒店要比内陆城市明显高很多,高星级酒店要比低星级酒店高,这些都是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低星级酒店的盈利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信息化建设,但低星级酒店数量庞大,这部分酒店的信息化建设只限于预订系统,在无星级酒店中甚至连预订系统都没有。信息化建设初期投入较高,后期维修也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支持,这对于低星级酒店来说,建设费用、维修成本都要全面考虑,加之后期缺乏专业人才等因素,使得低星级酒店的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出现信息化发展两级化现象。

三、酒店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酒店集团要重视信息系统标准的建设,做好各酒店系统兼容,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标准信息化的建设在集团与集团之间、酒店与酒店之间都要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制订行业标准促使相互之间共同协调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软件的选择非常关键,依据酒店的经营状况全面考虑,如果是个体经营资金与人力并不充足且与其他酒店联系不密切,在选择软件时只需要预订系统即可。如果是酒店集团、连锁酒店应采用集团统一软件。像商务酒店必须尊重入住主体的实际需求,要做好会议信息设备、做好信息安全工作。酒店经营侧重于旅游业则以查询本地信息、游玩门票订购以及交通等为主。

饭店信息化建设对酒店组织结构也有很大的影响,饭店作为酒店的一部分,也需要架构良好的内部结构,以适应当前线上线下百花齐放的酒店发展形态。信息化建设是对酒店组织功能的一次挑战,酒店开展线上活动、在线上预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酒店应重视线上部门的管理。其次,酒店信息建设是一项庞大且时刻都在更新升级的工作,要始终维持产品的升级与更换,才能保证酒店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运作,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后续的投入以及产品升级与维护。通过组织自有网络力量、吸收先进人才,保证信息化建设效果。

在酒店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中,要确保信息化技术应用真正得以落实,全面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必须要强化对各方面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养力度,通过定期培训模式,使得工作人员不仅能够掌握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本操作要求,而且能够了解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动态。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从而为酒店经营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酒店的持续不断发展,因此,无论是商务酒店还是以旅游为目的酒店,都应重视酒店信息化建设,在硬件设备的选择上应以适宜酒店发展为主。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将入住主体的需求融入到酒店的基本服务中,实现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并运用“互联网+酒店”的管理模式,有效推动酒店运营效益的不断提升。以此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酒店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且能够促进我国酒店行业整体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提升我国服务产业经营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陕西地建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医院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可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完善整体发展与规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院的良好发展与进步。因此,医院应正视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在科学处理的情况下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质量与水平,简化各项工作内容与流程,协调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医院发展;作用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应统一处理标准,促进系统设计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从系统开发角度考虑问题,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保证每项工作的实施都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建立现代化与多元化的工作机制,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

1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

1.1 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一些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效果,不能保证各方面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期间,未能统一标准与要求,经常会出现信息传递与管理问题。例如:在系统建设期间没有针对患者转诊等服务工作进行合理分析,未能实现电子信息数据的科学交换与管理,只能采取手工操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还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时候,未能明确分类标准与代码标准,无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表达与交换方式完成任务,不能保证信息处理工作效果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

1.2 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未能树立正确工作观念,没有将管理制度与工作内容充分落实在实际发展中。在信息化管理的时候,过于重视系统的设计,缺乏实践操作工作模式。且在工作中虽然可以提升系统的设计水平,但是未能将其落实在实践操作中,没有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工作体系。

1.3 信息安全性较低

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中,未能科学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信息安全性问题,不能保证系统的运行效果。一方面,医院的计算机局域网较为分散,一直处于单机的运行状态,且服务器的内存容量很小,不能科学存储数据信息,信息的共享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系统运行期间没有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共享机制,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与模式,无法更好的进行安全性管控处理。

2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对医院发展的作用分析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较为良好的作用,可提升数据信息的共享效果,促进长效规划与战略内容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整体工作流程,建立现代化的管控体系。具体作用表现为:

2.1 可促进战略规划的落实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期间,可进行总体规划处理,明确医院的长效战略内容与要求,简化工作流程,增加其中的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建信息化的运行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积极作用。且在信息化管理建设升级的过程中,还能形成理性的目标分析机制与体系,统筹开展管理工作,促进组织协调管控方式的合理使用,以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2 有利于促进工作流程的优化

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可总结丰富经验,建立信息化的医疗流程,转变传统工作方式与操作方法,丰富具体的工作内容。一方面,可实现业务流程制度化发展目的,确保数据具有可靠性与兼容性的优势,并提升数据应用灵活性与协调性,确保更好的进行数据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实施,可严格遵循当前的工作要求开展数据分析与审核工作,在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管理任务。

2.3 促进医院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实施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可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结合各方面工作内容建立多元化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积极作用,提升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且在信息化网络系统运行发展中,还能形成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针对机房设备、核心服务器等进行科学的处理,明确数据信息的管理要点与具体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与管理体系,促进各方面工作的稳定进步与发展[1]。

2.4 形成数据交流与共享机制

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拓宽相互之间的交流渠道,编制完善的工作方案,系统化的开展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共享与调整。一方面,在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能够编制完善的数据交流体系,针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共享,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水平,打破传统工作模式与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创建科学性的工作体系,以免影响各医院数据管理工作效果[2]。

3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措施

医院在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中,应创建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保证各方面工作都能符合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在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水平的情况下,优化整体工作模式。具体措施为:

3.1 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措施

在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期间,醫院应合理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编制计划方案与模式。首先,需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硬件系统,在硬件系统的支持下改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式,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其次,在信息化建设期间还需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信息化管理建设机制与模式,充分发挥当前管理工作与技术内容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建合理的管理与分析机制,增强整体工作效果。最后,在建设网络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设置医院各个科室分支,创建专业化的网络平台,在其中设置学习系统、交流系统、数据搜集系统等,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促进各个科室更好的完成自身工作任务,以免影响科室工作质量[3]。

3.2 创建HIS信息系统

医院HIS信息系统主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方式,对各个部门人员、物品与资金进行综合管理,能够在每个医疗工作中采集数据信息,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实现汇总与加工目的,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当前,一些医院在HIS系统建设工作中,虽然已经形成了先进的技术体系,但是管理工作落后,不能使用科学方式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在HIS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调控,明确工作目的统一建设流程,保证管理效果。一方面,在建设HIS系统期间,应统一工作标准,结合系统的建设要求进行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的协调,提升系统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在HIS系统建设中还需做好培训工作,使得工作人员掌握系统建设技能与知识,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工作中,以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合理实施[4]。

3.2.1 检验信息系统(LIS)的建设

对于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而言,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检验申请方面、样本采集方面与样本收核方面的功能,在建设期间应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改革完善,编制计划方案并进行科学的处理,以免影响系统的良好运行。

第一,LIS系统的应用,可供给住院医生在工作站中结合检验医嘱在系统中发送数据,自动生成检验项目,并为患者记账。在门诊科室系统中,可自动生成检验申请项目,医生可以在工作站中结合检验医嘱自动化生成检验项目,患者可以在检验部门化验,无需中间流程。而非门诊科室在记账的时候还可以通过LIS系统获取数据信息,促进检验项目相互对应,形成良好的检验管理体系。体检患者还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进行预约,有利于促进检验项目的合理控制,预防错收问题、漏收问题与多收问题[5]。

第二,应完善LIS系统的采集功能,实现样本编号的工作目的,可针对患者数据信息、检验内容、条形码等联系在一起,在各类数据信息的支持下,为临床科室检验工作的实施夯实基础[6]。

第三,应使用LIS系统进行检验结果记录处理,完善检验结果的记录功能,科学记录检验结果,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下转变手工操作方式,实现设备输入处理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检验数据的自动化接收系统[7]。

3.2.2 影像系统(PACS)

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需重视PACS系统的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处理效果,编制计划方案,系统化的开展管理工作。医院在使用PACS系统期间,应将其划分成为四个阶段。其一就是微型放射科内局部影像设备的管理阶段,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系统对接目的,在减少投资金额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效果。其二就是放射科影像数字化阶段。其三就是联网阶段,其四就是建设本地区网络阶段,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部门应创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8]。

4 结束语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需总结丰富经验,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水平,确保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吕雅丽. 信息化背景下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建設中的作用[J]. 科学与信息化, 2017(7): 191-192.

[2] 张洁, 倪鑫. 以精细化管理撬动儿童医院内涵式发展的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35): 176-180.

[3] 王琼, 周毅. 医院主数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数字医学, 2017(10): 11-13.

[4] 张玲, 崔芯蕊. 大数据时代医院科研管理创新[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7(5): 321-324, 341.

[5] 张琛, 陈蓓, 吕婧, 等. 上海市公立三甲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现状研究[J].中国医院, 2017(9): 33-35.

[6] 张渊. 国内外移动医疗现状及前景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24): 3700-3702.

[7] 郭建. 美国退伍军人健康信息系统及其对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17(20): 194-199.

[8] 王慧英, 李伟荣. 传统病案管理模式转变的实践[J]. 中国病案, 2017(9): 8-10.

管理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结合案例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架构进行了集中分析,并讨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及标准化流程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常见的方法之一。企业建设有效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尝试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进行建构,建立完善并践行标准化运作流程,依照标准化管控机制和指标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确保信息化承载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发挥助推提升经营管理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案例分析

某市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16年参照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结构,结合自身情況建立了三层塔式企业信息化管理框架,并且策划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文件,在文件中将公司信息化建设手册作为基础,运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文件列为常规化管理文件。并且,企业结合建设工业的特征,制定了36个程序文件。1)4.0信息化管理体系,分别为文件控制程序和信息化管理记录控制程序,运行基础管理元素,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文件管理机制。2)5.0管理职责,将员工培训单元、信息化管理评审控制单元、信息化目标管理程序单元、信息化管理责任制内部沟通单元以及信息文化建设单元列为重点,主要针对的是“企业文化”展开管理职责的约束。3)6.0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库资源、代码资源、信息处理程序资源等都是资源管理结构中的必要因素,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借助沟通和交流落实资源管理流程。4)7.0信息系统,针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机制开展规范化控制,分别为信息化规划控制程序、信息化系统功能需求程序、可行性研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维护管理、保密管理、信息系统外包控制、信息系统应用设计、项目计划编制和管理等。5)8.0测量和改进系统,将信息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及信息化效益评估作为基础单元,运行数据分析程度的同时,确保纠偏改进程序有效开展。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概述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内涵。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就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运行有效且规范的信息化控制和信息化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完整且有效的诊断机制,并且利用可操作性的实现机制有效规范并指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实施成功率的统筹化升级,结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完整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常规化管理机制和信息化要求的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理念和管控要求作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素,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基础,企业要对信息化投资比重予以重视,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诉求以及发展进程,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庞杂,且实际工作难度较大,就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总体控制方面的问题。基于此,相关部门要积极践行信息化实施策略,结合企业自身的信息特征落实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对信息化建设机制和运行结构展开分析的同时,也要对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更加明确的认知,采取多样化的系统管理手段,保证实施力度以及应用程度符合实际需求。成功地落实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就能在提高信息化技术以及设备先进性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将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结合在一起,按照规范性管理要求落实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容较多,要想从根本上落实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管理,就要编制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管理需求的全面化控制,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为企业管理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特征。企业运行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具体的运作信息,不仅仅涉及组织结构、人员活动、职责制度、过程要求以及资源文件等,将不同因素结合后形成具有互动价值的管理体系,并且从整体践行指导性、规范性以及控制结构较为完整的运作程序,确保操作流程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保证工作结构以及运行效果的最优化。在运作程序建立的同时,要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作为辅助性管理机制。正是基于此,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要求十分突出,也需要受到广泛关注。

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丰富性特征,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不仅仅涵盖信息化规划体系,也包括一系列实施环节,要按照规划系统化的开展实施工作,促进持续性改进,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对于基础管理内容的要求也较多,涉及组织结构的建立过程、制度的完善过程以及考核审查过程,并且要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中对资源、信息以及程序要素等予以全面分析和核查,确保项目管理工作和软件工程学科思想的完整性,也为后续工作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保障,实现资源信息以及程序控制的统筹化进步。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种较为标准的管理模型,需要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化特征能得以落实,且体系文件和标准管理模型之间建立有效的控制结构,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践行全面化管理机制,才能促进资源管理和活动控制的协调性发展。

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过程化管理,能将资源和活动结合在一起,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PDCA的循环模式,为项目的持续改进提供便利,实现管理机制和管控效果的全面升级。

第四,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模式,借助标准化体系的动态性发展以及改动,实现持续性管理,确保理论和实践控制的有序化发展,也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融入体系后建立健全稳定且完整的管理框架,并且为企业信息化体系和管理工作的后续完善提供保障。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基础要素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分析并且保证构成结构符合实际需求,才能促进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发展。

第一类基础性工作要素,主要是员工的认知、组织机构、管理基础、IT网络化规划、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路径、企业信息化人才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基础设施涉及数据库、内部网、安全维护等工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借助规划中的效益预测对企业资源进行信息的集成,严格按照企业信息化规章制度落实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知识,促进企业和谐化发展。

第二类企业信息化投入和产出要素,主要是资金分布、信息化投资效益以及信息化整体占比等,要涉及软件、硬件、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化服务项目等。

第三类企业全过程信息化处理机制,标准和信息编码体系、产品管理体系、数据库应用体系、产品设计信息化体系、生产过程信息化体系等,主要是一些基础类的信息系统,PDM系统、DB系统、CAD系统、CAT系统以及CAPP系统等,借助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设计系统等实现产品信息化处理和完善。

第四类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化系统,主要涉及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客户管理系统等,对电子商务平台和辅助决策系统也有所涉及,能为企业决策信息收集、决策方案制定以及决策优化提供支持,促进商业化智能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化架构

企业运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信息化管理要求,按照标准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提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标准化程度,确保研究和应用效果符合实际需求,有效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运行进程。

建立标准化、通用化管理体系,落实具体的标准内容和管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相关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也为全面践行统筹化控制机制提供保障。在标准化管理结构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建构系统化运行策略,在标准指导下按照PDCA循环机制和管理方法,积极建构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项目整合措施。只有运行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能有效地得到指导和开展,从根本上满足规范有序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要落实精细化管理标准,切实维护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的稳定性,并且要保证管理策略和管理落实程度的细节化,全面考量不同的项目因素,实现管理控制结构和运行体系的完整性,满足管理效率和管理整合效果的发展目标。在实际标准建立过程中,通用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也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以某市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例,对各个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不仅要对体系的适用范围和制定标准文件进行管理,也要着重整合具体流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运行范围,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区分和标定,确保管理效果和管理范围的契合度;标准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过程中的引用文件,要结合地方政府以及市场需求对国家制定并要求的文件进行规范化执行;术语和定义,对具体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并且按照其管理需求进行统筹管控,确保信息化应用体系和管理流程的完整性;信息化管理体系,在管控措施建立的过程中,要将总体要求和文件要求结合在一起,确保管控措施的完整性以及实效性,也能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标准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不仅要制定管理承诺,也要对员工培训过程、建设策划过程以及职权沟通过程等予以全面分析,保证管理评审项目符合实际需求;标准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软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予以全面认知,保证管理体系和管控效果之间的平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后,要对信息化规则、项目管理方法、项目计划流程、项目需求分析、测试装备以及系统转换推出流程等予以全面分析,确保系统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得以全面开展,只有从根本上维护业务流程诊断的有效性,才能为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及可持续进步提供保障;测量和改进模块,要结合监控要求和实际内容对具体工作进行约束和综合性管理,不仅能对应急工作进行反应和准备,也能对数据分析效果予以全面监督和改善。也就是说,在对信息化无形效益进行评价和量化的过程中,也能为其持续改进提供动力。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常见问题和对策

在企业运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研究会遭遇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具体问题践行系统化管理措施和控制策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权责管理不严格,存在权限不明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流程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规定和整合,并且保证信息主管以及部门权责得以全面落实,建构更加完整的内部沟通路径,促进企业标准的全面发布和管理。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才能促进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综合性进步。

第二,企业管理和决策存在随意性,整体管理工作较为盲目,加之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知不到位,就使得整体管理工作受到限制,甚至会出现信息孤岛以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基于此,企业相关部门要参照标准化信息化实施方案,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建构系统化的管理策略和项目运行机制,制定并持续改进发展方案,建构信息化建设的总方针和目标,促进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协同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后,要采用系统化的信息规划体系对信息标准化项目予以重视,满足信息管理标准化流程的具体需求。

第三,一部分企业存在信息化管理工作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的问题,就使得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成功率偏低,最终导致半途而废。针对上述问题,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要分析并且集中量化企业信息化的绩效水平,结合显性成分以及隐性成分对其开展系统化研究,强化项目管理力度,对IT管控工作予以全方位监督,建立健全信息化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标准化进程,真正实现组织变革和发展目标。

总而言之,企业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趋势,健全运行框架的同时,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确保管理工作能按照流程有序开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神华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榆林车辆维修分公司)

管理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该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调查,探讨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所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式。“实践”是理工科教学管理的特点与重点,理工科包括理科与工科,同时在理论深化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行动力的实践型人才。而当前各高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着硬件配备老化、软件更新慢、操作管理人员素质不足、高校对数字化高效管理重视度不高等状况,尤其在注重实践教育的理工科,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管理人才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深化现代科技服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同时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及时更新管理系统,搭建一个系统而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型教学 信息化 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资源 理工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成为构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有效的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践性教学逐步增加,信息化已经逐步建成但相当多的高校忽视了理工科在实践与实验上与传统文科不同的具体要求,机构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系统的角度研究我国高校理工科实践性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职能机构的建设问题,并且针对缺陷提出建设策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主体

我们的调研主体为教学信息化管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简而言之,即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理工科领域充分运用信息化传媒理论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核心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全面考虑教育教学的主客观因素,高效运行、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研究并开发理工科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实践中进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

1.2 研究特点

理工科当代教育系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理工科教学偏向实践,有着与文科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偏重文字理论类教学服务,对理工科的实践型要求难以满足,本次调查针对高校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找出现有系统过于程式化,缺乏实践型与创新性的不足,希望引导建立一个多媒体实践信息全面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系统软件,使教育系统服务于实践教学。

1.3 研究目的

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由教学信息和管理方式两部分构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推进能够引发出对现行教学系统、教学信息表达方式、教学管理与组织方式、教育方法等的讨论与改革。

1.4 研究方式

此次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详见附件),利用网络向各高校学生发放问卷。共投放问卷1000份,回收988分,有效问卷967份,有效率达到96.7%,由此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

为保证研究的普遍性,在调查人群方面,选取了211高校学生,跨越不同的省市,将调查结果分类汇总,最终得出有效结论。

2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2.1 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大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的个个方面,每一个进程。在管理方面,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和意义认识不够完全,还处于传统的理论和方法,陈旧的教学管理观念。虽然有一些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但其功能单一,学生应用性较低,这就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

因此,拥有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就很重要。

2.2 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高校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体现在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因而没有将其设为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各高校教学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向管理信息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的相关部门在工作环境、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管理模式、观念也应该作出对应的调整与改革。[1]

但总体来看,信息化教学在效率和全面性上比传统教学更具有优势。图1为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成果对比。

2.3 信息资源规范化建设问题

(1)缺乏合理的系统规划。

(2)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不完善。

相关高校的教学信息化软件由不从事高校教育的人员开发,对高校教育教学的了解不足,所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需求。同时,一款软件往往应用在多所高校中,而软件的灵活度不高,可调试性差,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2]

图2为调查中受调查人群对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度的看法,59.7%的受调查者认为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了日常教学管理。32.4%受调查者认为现有系统不方便,仍需改进。

3 改善目前状况建议

3.1 创新教育管理观念,使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要求各高校围绕理工类学科部门建设、优秀学生培养模式设计、等重难点问题,使加快教学管理前进的脚步趋向信息化与科学化。

3.2 加强硬件建设

各高校为了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全面、及时、有效的资源平台,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硬件的资金投入,链接校园网与互联网,优化高校的网络技术,使校园共享平台不断优化。适应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才能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益与质量,实现资金与建设成果的良性循环。

3.3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一个兼备高效性与人性化的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需要操作者,即教育管理人员的操作与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意识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与服务。因此,各高校首先应通过组织管理系统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引进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三方面优化提高系统的管理人员。

图3为2008—2013全国高校应用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比率发展趋势图,在调查中可见社会各高校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视度和应用率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度和受重视程度的提高体现了本次研究的实际性与操作改革的可行性。

3.4 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支持,为达到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评估、教务考务管理等方面工作,需要打理加强在管理软件上的技术投入,密切与开发公司之间的交流联系,在初期使学生和教师接入。在软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不断维持学生教师与技术开发公司的联络,进行实时的监控调试,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与维护,力争提高系统的实用性[3]。

理工科教学管理具有实践性特征,要求高校前期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数据资源处理,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拓展,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丰富管理功能与信息全面性。

3.5 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在各高校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理工科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媒介,为高校学生日常自主学习与实验提供硬件设施。具体分为四部分。

(1)建立教学论坛

教学论坛是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在网络上教师与学生用户均可以利用其进行信息交流。教学论坛可分为教学板块和学习板块,安排教师在各个板块协助管理员进行管理与答疑,活跃气氛,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思想交流平台。同时上传教学视频、课件、练习题等资源,学生可按个人要求进行下载,完成课下的学习,与教师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反馈,协助教师制定教学进度,教师在线答疑,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

(2)实施多媒体教学

在各个教室与阶梯讲堂安装多媒体系统,为教师授课提供硬件支持。例如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播放,实验模拟等,以直观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宏观系统理解所学内容

(3)建立开放性计算机中心

对于实践性十分强的理工科专业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维持其学习实验的连续性,实验时间与周期性影响了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的实验。为解决相关问题,应建立健全开放性的计算机中心,在时间上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使用校园卡进行学习。综合性的网络实验室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传统实验室资源,扩大了实验室的适用范围,实现了自动化与数字化的管理。

4 结语

在针对本次课题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应用了问卷调查等统计方案。制作了近六年来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占额比率,得出了除2009年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占额比率管理小幅减小,以后均成稳定上升趋势的结论。比率减小的原因可能是相关技术人员短缺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此外,我们还对比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在更高效、更丰富等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普遍高校师生认为理工科实践型信息化管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目前高校对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效果给予了普遍的认可,绝大多数师生认为它的发展将成为教学管理新的里程碑。

随着不断步入大众化教育的高等教学发展,针对理工科实践型教学而开展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研究的全方位管理,更有助于规范化管理教学工作。虽然目前局部高校仍面临技术人员短缺、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等诸多弊端,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对于改革研究教学运行及教学管理网络化具有重要的主导意义[4]。以后我们更要深入探讨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注意如何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合理配置等诸多问题。我们将树立开放性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做好以实践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部署,强调规范化管理,创立良好的运行环境,将理工科实践型教学信息化管理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5]。

参考文献

[1] 蒋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4).

[2] 高炜.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讨论[J].产业与创新科技论坛,2011(2).

[3] 戴玉蓉.适用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4] 郭巍.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

[5] 李智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

管理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首先对信息化物资管理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信息化物资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信息化物资管理的方案进行了总结,意在旨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铁路物资行业创造最大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铁路物资;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铁路,同时铁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铁路运输网不断的扩大,现代化发展进程也逐步加快,所涵盖的地区也逐渐增多,铁路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覆盖了整个铁路系统的集成以及一体化,其中也包含了物资配送、储存以及物资的生产等各个方面。信息化技术全面运用在铁路物资管理中,易于跟踪和定位,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市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物资管理意义

(一)信息化物资管阐述

企业建立物流管理系统,对所有的物资进行汇总、传递、分类以及采集等工作被称之为信息化物流管理,通过这项措施能够对一系列活动进行控制同时实现有效管理。其中物资信息的共享、交换以及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是物资管理的关键。

(二)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供给侧结构,通过这种改革能够提升优质的供给,不断加强社會的整体生产力,降低无效的供给,提升有效的供给。针对于正朝着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运输行业而言,铁路物资信息化物流管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在于收货发货、采购、仓储、收料以及对废旧物资的处理等方面,同时实现数据的共享以及追踪,从而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服务质量,确保运输的可靠性,使得物流网的功能不断完善,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以及运输成本。

二、现阶段铁路物资信息化物流管理情况

(一)铁路物资信息化物流管理融合度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铁路物资和供应商分布范围较大,并且产品类别复杂多样,因此铁路物资的管理由多个部门分工合作,并且开发了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导致了物资从生产到交验目的地过程、铁路物资运输管理部门与外部供应商之间以及铁路物资运输管理部门之间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物流信息共享,并且物资运输过程当中,客户办理手续需要游走于多个部门,流程与流程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互动。

(二)信息数据缺乏准确度,工作效率低

铁路物资物流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主要注重了投入硬件基础,而软件投入则相对较少,并且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水平还处在较低的位置,技术方法都不够成熟,因而使得相关的信息数据没有合格的准确度。并且,不同站段的信息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站段即便是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也没有形成相关的网络体系,无法做到与外部市场及时沟通和共享信息。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之下,技术结构无法支撑铁路物资物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信息管理类的工作任务却逐渐增多,工作难度也逐渐增大,最后的结果就是工作效率低迷。

(三)缺乏铁路物资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

铁路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技术需要专业人才才能够有效发挥其优势作用,但是就现阶段的情况来说,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又十分的缺乏专业的人才。只有将铁路物资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让相关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合理应用,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保障工作的准确性。

总体来说,这些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我国铁路物资的信息化物流管理,只有加强分析和研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免衍生出更大更严重的问题,才能够规范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推进我国铁路物资信息化的管理发展。

三、提升铁路信息化物流管理的措施

物流技术的创新使得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其实践水平也变得逐渐先进起来,为了能够提升铁路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铁路物资的管理建设,同时为了能够提升铁路物资的管理水平,必须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技术。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

现代铁路物资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铁路物资的信息化物流管理,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加强铁路事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对相关人员的观念进行改变,身为管理人员需要带头进行实践,提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规划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管理成本

由于铁路物资的种类很多,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必须要做好规划,这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点内容,即便是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物流手段,这一重点也需要做好。各个铁路物资管理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物资分类并做好记录,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资源配置工作,优先配置物资需求重点地区,并且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物流技术对于资源进行就近调配。对于物资配送要结合客户的要求来展开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方案,不同的物资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总之要优化资源配置,才能节约管理成本并且提升工作效率。

(三)构建信息化平台

为了保证信息化手段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长期发展应用,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制定相应的技术应用政策,并且基于原有管理系统构建新的信息化平台,让信息数据能够在个系统中共享运用,并且可以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来保障信息数据的适用性和系统性,从而提升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提高铁路物资管理的效率。

(四)做好分类工作,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库有着十分庞大的信息量,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依据参与者的权限级别等共享相应级别的信息,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保护参与者的利益。

(五)加大人才培养,提升信息化物资管理的水平

培养专业的铁路信息化物资管理人才,可以更进一步的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的理念学习和技术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各位单位物资管理部门之间也可以多多沟通,在交流之中互相学习,使管理和信息化之间有效互动,促进信息化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

四、结束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铁路物资管理,让相应的管理手段发生了部分变化,优化了铁路物资管理结构,有效的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节约管理成本,使铁路物资行业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信息化物资管理的管理理念不只是让管理水平有所提升,更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郜阳.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物资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6,(2):29-31.

[2]刘卫赟.信息技术在铁路建设项目物资管理中的作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3):44-45.

上一篇:项目管理师论文下一篇:管理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