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事迹材料范文

2023-06-07

读书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首先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少年儿童来讲看书可能没有玩具那么好玩,然而我们最重要的做法就是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们加强了家庭阅读的硬件创设,不断丰富家庭藏书,还在家里设置了多个书柜,书柜装满了我们各自喜欢看的书,方便了我们家庭成员的阅读。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一家人一起上书店,带孩子去买书,借书和阅读。经常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活动,比如,我们每天吃饭时,就是孩子最好展现自己的时候,把她在书本上看到的知识告诉我们,与我们一起分享,我们也乐意做孩子最好的听众,不时地与孩子一起分析,一起讨论,从而激发了孩子阅读的热情与兴趣。

其次,要有足够的书籍。 有了多种多样的书,孩子才能选择读各种各类书。几年来,我家为了让孩子读书,藏书几百册,。做好引导,寓教于乐。让孩子先玩玩具,再看相关的书,看完智力开发的书后,再去玩玩具,孩子就会自己发现,用时短,思路清晰,看书与不看书,两者的效果是不同的。让孩子从内心懂得,读书是有益的,除了长见识,同样也可以好好地玩。使孩子在情不自禁中喜欢读书,懂得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小问题。不再认为读书是一种苦恼,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事情。同时,孩子也因此有一种自豪感,引导的成功效果就会出现在学校的学习上,就不会死读书、读死书。

读书人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首先,我们加强了家庭阅读的硬件创设,不断丰富家庭藏书,还在家里设置了2个书柜,一个是我们大人的书柜,一个是孩子自己的书柜(这是孩子上小学之前,我们特地为孩子创设的),这2个书柜装满了我们各自喜欢看的书,方便了我们家庭成员的阅读。

第二,注重家庭阅读氛围的创设,从而让孩子得到良好的熏陶。孩子的父亲从小也是一个爱阅读的人,阅读书籍的范围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很多知识都喜欢去涉猎,一直保持到现在都是喜欢阅读。现在网络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孩子的父亲就喜欢查看网络书籍,这样既为我们家庭节省了经济,又节省了家庭的空间,让我们不用为买书,藏书而烦恼了,还比较环保。此外,孩子的母亲,虽然要照顾家庭,还要忙于工作,但每天还一定会抽出时间来读书,看报,为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

第三,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一家人一起上书店或者图书馆,带孩子去买书、借书和阅读。此外,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我们每一年都为孩子精选了一定数量的儿童书籍、杂志给孩子阅读,丰富了孩子的阅读量。

第四,我们经常去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比赛,讲述,讨论来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既加深了孩子对阅读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事迹材料 )比如,我们每天吃饭时,就是孩子最好展现自己的时候,因为这个时间孩子总会滔滔不绝,把她在书本上的看到的知识告诉我们,与我们一起分享,我们也乐意做孩子的最好听众,不时地与孩子一起分析,一起讨论,从而激发了孩子阅读的热情与兴趣。

家长签名:邱俊红

读书情况与读书心得

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看书,多则20分钟,少则5分钟。现在六年级了,我开始喜欢阅读世界名著,历史书籍或是古诗词。比如《基督山伯爵》《史记》《三国演义》《楚辞》,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人情世故,更加陶冶了情操。以后,我还打算阅读更多的书籍,丰富知识面,开阔视野。

家长推荐意见

江宁从小爱看书、喜阅读,见到书本就爱不释手。家里订阅的图书看完后,还常去书店、图书馆买书、看书、借书。一直以来,孩子阅读的书籍数量多、类型丰富。通过阅读,孩子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写作能力,积累了许多好词美句,并能把它们充分运用到作文中。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断增强,为她的各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对孩子的帮助真的很大。

读书人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我和妻子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学习、看书也是我俩的日常工作之一。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孩子除去在学校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外,课余时间的阅读无疑是另一个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是一个摆在我们家长面前的的课题。为了让养成了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我们试用了很多方法,最有效的有两种:首先让孩子读他喜欢的内容。比如孩子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恐龙,那么我们就买了很多有关恐龙方面的书,孩子果然读的津津有味,一发不可收拾;其次我们在家里很多地方放了很多书,沙发上、桌子上、茶几上,让孩子随手就能看到书,拿到书。后来,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来越广泛,像《秘密花园》、《吹牛大王历险记》、《铁丝网上的小花》、《中国少年百科全书》、《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昆虫记》都喜欢。这样孩子就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每天上学,儿子的书包里总是装着课外书,而且每天一换,有的时候厚厚的书把书包塞的鼓鼓的。让我们好一阵心痛。

我们两人平均每天读书都在4个小时以上,孩子平均每天读课外书也在1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我们陪孩子一块读书,孩子好问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都会不厌其烦的解答,讲解的形象生动,让孩子听的津津有味。并且指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摘抄或读后感。同样我们也做了很多关于孩子的笔记,也记录下了孩子阅读的有趣事情。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看到好的语段竟然会把我们喊过来,然后不厌其烦的读给我们听,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孩子和我们,我们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为了尽量拓展孩子的阅读外延,每到假期,我们经常带孩子去旅游,到那些书中描绘的场景中去,让他亲身体会。西子湖畔、上海科技馆、巍巍中山陵„„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看到书中的景物时,儿子往往会大喊一声“我来了!”,这也激发了孩子的读书的兴趣。回来之后,儿子总会联系他看过的知识讲给我们听,这已经成了我们家庭的享受之一。

读书人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最美读书人事迹材料

中阳县宁兴学校:王艳莲

阅读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漫漫旅行,我一直都在路上。

——题记 我叫王艳莲,是山西省中阳县一名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中阳文学协会理事,中阳文苑编辑。1996年从师范毕业后,我便和语文结缘,与文字共舞,屈指算来,已经摸爬滚打走过了19个春秋。

这19年里,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坛新兵逐渐成长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头顶光环无数的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县、市模范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得县教师优质课竞赛、‚‘四个一’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011年被授予‚中阳县优秀人才‛称号,2013年荣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山西省骨干教师‛。与此同时2010年获得‚中阳县‘水之魂’征文一等奖‛、‚新闻宣传优秀奖‛,2011年获得‚中阳县‘安全伴我行’文学书法摄影剪纸赛文学组一等奖‛、‚中阳县纪念党90周年‘永远高扬的旗帜’主题征文二等奖‛,三十多篇作品在校报、校刊、中阳文苑、吕梁文学上公开发表。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离不开领导栽培、同事帮助,离不开我个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离不开我一直以来的爱好——读书。

受父亲影响,很小的时候我便喜欢上读书,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初识得一些文字便捧着哥哥姐姐们的课本咬文嚼字,并乐此不疲。渐渐的家里一些打卷的小人书,泛黄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都成了我爱不释手的宝贝。囫囵吞枣地涉猎一遍,然后添油加醋地讲给小我四个月的堂妹,见她听得津津有味,成日屁颠屁颠缠着我讲那些被我篡改的面目全非的故事,越发翻箱倒柜地搜罗可读的书籍。可惜,那时候村里根本没有书店,也没有闲钱买这些不当饭吃的废纸。好在父亲是个文化人,也有藏书习惯,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一些大部头著作,奉若至宝地藏在书柜里。同时,以一个小小校长的职务之便订阅《青少年日记》《优秀作文》《儿童文学》《小说选刊》类的杂志。比起同龄的孩子我已经很是幸运了,因了这些书籍的陪伴,我绚烂的童年氤氲着浓浓的书香味。别人头疼的造句写作文,于我根本不在话下。

渐渐的,家里那点书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好多书不知被我翻了多少遍,故事情节都烂熟于心了。实在无聊就把父亲读书时的语文课本拿来看,那些面孔生疏的繁体字硬是在我不厌其烦的推敲中一天天熟识起来。

四五年级的时候,终于开始啃那些被父亲奉若至宝的大部头,《封神榜》《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都是半文不白的原著,每有会意便欣喜若狂,到后来竟也能一知半解了。甚至《推背图》《命术八卦》类的东西也能让我兴味盎然。

初中时,读书已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父亲的一本摘抄本,上面分门别类地摘录着各种名言佳句、经典片段、对联诗词,生活常识……。我豁然开朗,毕竟人不能过目不忘,何不把书中那些优美的文字,有价值的小知识积累下来,免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我学会了摘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与此同时,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作文总是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读。

上师范后,面对高手云集的新集体,资质平平又不好表现的我夹在人群中显得那么无足轻重。看着‚亲师派‛‚特长族‛们占尽风头,春风得意,我默默地走进寥落的阅览室,在幽幽书香中‚闲庭信步‛‚千淘万漉‛。晚上,铺开如霞的纸页,笔尖流泻,记录下生活的每一朵浪花,捕捉心灵的每一次跃动。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三年。毕业时,密密麻麻的摘录本翻着都显沉重,凌乱的文字已经码成了厚厚的三大本,储物柜里多了几张出版社寄来的大红证书。读着留言册上夸张且颇具戏谑意味的‚作家‚文桶‛‚下笔真卿,语出陆游‛的手笔,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卷起行囊,以另一种身份回到母校,我依然选择了在文学的世界摸爬滚打。当了语文老师,和文字的缘分更近了,更是‚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初登讲坛,怀着一腔热血, 我认真备课、上课,虚心地向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学习,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正当我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时,却发现学生好像越来越难教!很多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静心思考,我觉得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书籍。正是这时候我认识了许多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让我感悟到他对教育的圣洁情感;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让我感受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李镇西的儒家情怀,魏书生的道家气度,都给予我“点石成金的要术”与无尽的灵感和创造力。这样,我就能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收放自如。学生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读书丰富了我的学识,活跃了我的课堂,提高了我的授课水平,更俘虏了学生虔诚的目光,收获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

一边在新的领域里摸索学习,一边保持着用笔抒写心情,记录生活的习惯,偶尔会把自己的文字、读书心得和那群淘气包分享。心血来潮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立誓坚持练笔,一起写作文。这样的无心插柳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初尝甘果的喜悦后,我大受启发。

的确,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使我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大量的读书使我涉猎广泛,从教育理论到学科知识,从班级管理到人生感言,从人物传记到历史事件无不是我的精神食粮。书籍成为我的挚友,每每有机会外出,我总利用空闲时间到邻近的书店淘书,遇到心仪的书籍,不管多贵,总不遗余力的买来。大量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进城后,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群英荟萃的县城龙头学校,工作更忙,压力更大,忙里偷闲的我依然书香为伴,笔耕不辍。作品零星见诸县办杂志,很快被吸收为编辑,参加过一些征文都获得不错的成绩,部分作品有幸跻身市报刊杂志。与此同时,我在教学上也不断成长,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作文教学另辟蹊径,创设了‚案例先行,资源回收‛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把自己写作过程中的独特感悟、点滴灵感用心整理,发挥在课堂上,用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居然百试不爽,立竿见影。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又促进我写作技巧臻于成熟,对生活的感悟更深辟透彻,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让我倍受鼓舞,如鱼得水。多年来一直承担校、县作文教学示范课、初三毕业班优生作文讲座……

这些年,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拂去繁华背后的虚浮,拨开欲望与功利编织的重重迷雾,岁月深处,书香墨香一路伴我走来。有人说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我愿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建造一个属于自己心灵的图书馆,始终坚持“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不朽信念,在教育的漫漫征程中一路走下去…

读书人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一、 让孩子爱上阅读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一直在外地,孩子从小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早早离开父母的生活让柏叶变得独立自主,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基本上都不需要我们去操心。虽然小时候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但是我们并没有放松他的读书情况,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给他购买的书都是以童话故事书为主。尤其是在还未上小学之前,《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他就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了。可能是受我的影响,我一直比较偏好中国古代文学,所以他从小对于唐诗宋词诗经之内的就特别的感兴趣。随着年龄的长大,开始对我们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感兴趣,我们就给他买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童话书。对于这些书籍他都是百看不厌,一遍又一遍的进行重温并且十分的爱惜书本。随着知识的增多,他在书上面的喜好就更加的广泛了,部再仅仅是满足于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看《三国演义》、《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世界》等,在看完《八十天环游世界》后他还开心的立下誓言,以后要带着爸爸妈妈环游世界。虽然孩子在爷爷奶奶家并没有多少走出去的机会,但是通过阅读他的视野也比一般的小孩要开阔得多,并且对于他价值观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榜样的力量

上初中后孩子就和我们一起生活,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下班回家后每天我都会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这个“每晚半个小时阅读”一直是我们家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我们深知身教大于言传,对于孩子的教育不管是阅读还是其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各方面说的再多不如自己做出一个榜样给他看。人非生而知之,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对于知识储备都是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个人的努力情况,学得多的自然储备量就会丰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家庭的半个小时阅读时间,不仅仅只是阅读,我会自己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每天阅读的感受是什么,从中我学到了什么,我都会记录下来。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公司举办了一个读书比赛,我在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的奖品证书,我挂在了墙上,我所要的并不是要向谁去炫耀我的成绩,我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他的妈妈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读书来获得的荣誉。也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妈妈,所以他也会更加努力学习。

三、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而孩子的爸爸则是每天早上读报,其实这个习惯是受孩子的爷爷的影响。在现在这个信息发展飞速的年代能坚持看报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孩子一直以他爸爸为荣,这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孩子看到爸爸每天也都是挤出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他自觉性更加好了。上了初中的他开始接触一些小说,我并不是很反对孩子看小说,但是要看具体的时间,如果说孩子已经完成了他的作业,适当的消遣我也是支持的。《卫斯理》一直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侦探小说,找着倪匡先生的模式他也依葫芦画瓢式的写过一篇。但是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我也对他的书目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他接触的比较多的还是《名人传》、《围城》、《巴黎圣母院》、《复活》、《子夜》之内的。初中生是一个人一生中比较重要的年龄段,我也希望一些国内外名著来鼓励他努力学习,有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四、多方式多渠道参与阅读

除了日常的阅读外,我也注重孩子视野的开阔。经常性的全家散步去书店进行短暂的阅读,并说出自己阅读的科目与自己的感想。除了去书店之外,我也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读书会的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想要增加阅历开阔视野最主要的还是走出去,在进行读书会的时候,不仅仅是自己可以参与阅读,更大的收获是可以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进行阅读的,听听其他同学对于同一本书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每一个的思维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听听别人的看法,只有这样我们对于书本的领悟才能更加的透彻。除了真正参与阅读,我也要求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尽可能的多于别人进行攀谈,尤其是比自己年龄大的,他们的阅历会更加丰富,所学的东西也会更加的多,那么在攀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从未接触的知识。当然在接受知识的前提是我们要进行考证,并且加以筛选,吸取精华,弃之糟粕。

上一篇:教研员事迹材料下一篇:好村民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