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

2023-03-05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电网二次技术的发展和需要,电力通信专业和电网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的配合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本文从技术融合的角度上针对220kV级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内通信专业与保护专业之间的设备接口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述,以此为技术突破口,探讨了通信与保护之间数据传输接口的技术关键点,从而对保护和通信专业相互之间的技术融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通信接口 继电保护 复用通道 告警信息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调度及用户等六大环节均已离不开电力通信网络的贯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提出构建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现代化智能电网目标。为了给智能电网的安全生产和运行监视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而通信与保护之间接口的稳定性、安全性将直接给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影响,本文结合了作者在现场实际运行的设备及日常维护运行工作经验,对如何保障通信与保护之间接口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对通信和保护运维人员的技能提高和现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通信接口与保护装置的应用

通信接口在变电站传送保护信号的基本结构形式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所有的保护信息的接收与传送都是一致的,只是中间所采用的基本通信介质不同罢了,有的直接采用专用光纤接口作为传送介质,有的则是采用电接口复用通道作为传送介质。

1.1通信接口与专用光纤保护装置的应用及分析

1.1.1专用光纤保护的接口形式:

专用光纤保护通道使用专用的一对纤芯,备用两芯,这种保护接口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护设备上直接配置光纤接口,直接与线路光缆相连接,中间没有电接口转换设备;另一种是保护设备上的电接口与一台专门传送保护信息的接口设备相连接,然后保护信号通过保护接口设备与线路光缆相连接,两种保护方式的设备接口数据传输速率一般是2M或64K。

1.1.2专用光纤保护的通道需求:

目前光纤保护对通道误码的需求为:向量式光纤差动速度较慢、动作灵敏度低,对通道要求也低,约为 10-3-10-5;传输采样值的光纤差动,速度快、动作灵敏度高,对通道要求也高,约为10-7。当前的通信技术可以保证所提供的通道的误码率约为10-9-10-11,因此只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就可以为保护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道。为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必须进行光器件特性测量和通道裕度的估算,要求保证系统衰减余量不少于6db。

1.1.3保护设备光发送功率的测试:

单模光纤的实际衰耗值在0.3dB/km左右,接头衰耗为0.2-0.5dB/点,熔接衰耗为0.3dB/点。一般使用光功率计、光万用表、光误码仪、光衰耗仪等仪器仪表测量光纤通道。光发功率=测量值-接头衰耗*2,常规插件波长为1310nm的发信功率-16dbm±3dbm。

1.1.4光接收灵敏度测试:

调节光衰耗仪的衰耗值,触发保护装置告警,再调整衰耗值,保持结果中误码值稳定1小时以上,测试光接收灵敏度=发送功率—光衰耗值,一般64K通道的接收灵敏度均为-45dBm,2M通道的接收灵敏度为-35 dBm, 2M的超长距离插件接收灵敏度为-40dBm。对侧光纤发过来的收信功率裕度,应大于6dBm以上,最好在10dBm左右,即光发射功率-光接收灵度-距离(衰耗)-接头数(衰耗)-熔接头个数>6dB.

1.2通信接口与复用通道保护的应用及分析

1.2.1复用保护通道的接口形式

复用保护通道的连接方式比较复杂,种类多,但不论是那种形式的保护接口,其保护接口的传输速率都是2M或64K.一般来说,保护设备与通信设备的连接通过一个保护接口设备MUX来连接,MUX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2M速率的接口装置,另一种是64K速率的接口装置。这两种保护接口设备与通信设备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通信数字配线架的数字配线端口与光传输设备相连接,然后将保护信号通过光传输设备进行传递。另一种是通过通信音频配线架的音频配线端口与低速的PCM设备接入设备相连接,然后再通过PCM与光传输设备相连接,最后通过光传输设备再把保护信号传递到对方。

1.2.2、复用保护通道的通道需求:

由于复用保护通道中间环节多,时延较长,故障概率较高,因此在进行保护联调之前,最好由通信专业人员先进行通道测试,确保通道切实可用、通道误码率达到标准后再移交给保护专业人员,通信专业人员应检测两端电缆的连接点,如音频配线架端口上的卡线是否牢固,数字通信接头是否有虚焊或连接不牢固等现象,再使用误码仪测试通道,通道测试时间应保持为一小时以上,待测试线路两侧误码均满足标准后,方可通知保护专业人员接入保护装置进行联调工作。

(1)复用保护通道良好的判断:

保护装置在投运之前必须确定复用保护通道是否良好,而要判定复用保护通道良好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保护装置面板上“通道异常灯”为熄灭状态,装置没有出现“通道异常”告警信号,TDGJ(通道告警)接点不闭合。B、“保护状态”→“通道状态”中有关通道状态统计的计数应恒定不变化。

(2)误码对保护的影响:

电流差动保护信号在64K通道传输时,1点电流采样值的传输需要1.667毫秒,对侧电流采样值传送到达本端装置后,对应的电流采样值将进行差动计算,不同的差动元件需要不同的数据窗长度。RCS-900系列差动保护没有对通道误码采取纠错措施,单个误码对不同的差动元件污染不同长度的数据窗。单个通道误码差动保护最少需要退出30ms。电流差动保护信号在2M通道传输时,差动保护将会传送电流采样值和三相电流付氏值。RCS-900系列差动保护即使没有对通道误码采取纠错措施,单个误码对三相电流付氏值的影响限制在当前采样点内。单个误码,对采用三相电流付氏值进行差动计算的分相电流差动元件,只退出0.833ms。

二、保护通道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与处理:

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已普遍采用光纤通道传输,由此带来的“通道异常”告警故障也频繁发生,特别体现在使用复用通道传输时。结合日常现场工作经验和故障统计,分析保护通道告警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尾纤接头接触不良或被污浊

裸露的尾纤头很容易被空气中的灰尘附着,造型纤芯衰耗增加,此时应使用专用的光纤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在进行光纤连接时,要注意将连接头和砝琅盘上的缺口对齐后旋紧,若未完全对齐,纤芯衰耗可能会增加5-10 dB。

当光纤头不清洁或连接不可靠时,设备即使能收到对侧数据,收信裕度也可能大大降低,一旦系统扰动或通信设备有操作时,很容易导致通道中断或误码越限,产生保护装置通道告警。

2.2通信设备与保护接口设备间的连接问题

在使用64K复用通道保护时,保护接口装置与通信PCM设备之间应使用四芯带屏蔽双绞线连接,不得使用普通的音频线进行连接,四芯带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应可靠一点接地。若从保护接口装置引出的屏蔽双绞线直接接至PCM设备,应采用凤凰端子拧接,不建议使用RJ45水晶头连接(RJ45水晶头末端接触性不牢固,容易增加误码数),若需要先通过配线架转接,需要保证配线架侧卡线牢固,以防松动脱落。在使用2M复用通道保护时,应注意在2M头制作时防止焊点虚汗、漏焊等情况,以及防止芯线与屏蔽线等短路现象的发生。另外,要特别注意因为2M接头与数配接头接触不良而引起的通道故障,此类故障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

2.3保护接口装置不接地,通信电源纹波系数高

保护接口装置在安装时其接地不良好或根本没有接地,导致平时能正常工作,而一旦有故障或刀闸操作时,保护装置发通道告警。通信电源一般采用-48V电源,对纹波系数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不超出100mv,现场发现电源纹波比较大时,保护接口装置光电转换过程会出现误码。

2.4通信设备故障

保护信号传输经历的设备较多,一旦出现异常告警,中间每个环节均有出现问题的可能,在由于通信设备故障引起的通道故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PCM设备(主要是时钟设置),其次就是传输设备光板问题。一般确认为通信设备出现问题后,可以将通道自环后使用误码仪测试,检测时间应不小于24小时。

三、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全网保护通道的全光纤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日常工作中,只有了解各种通信接口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保护通道的传输模式以及通道故障定位分析和处理方法,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故障,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南瑞继保 RCS-900系列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 2010(s):7-9

[2] 南瑞继保 FOX-40系列继电保护光纤通信接口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2010(s):5-12

[3] YD/T 1238-200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2002(s):19-23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光纤通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光纤通信由于其具有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现在通信网的支柱。伴随着现在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深刻改变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目前,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有线信道传输方式。光纤通信课程作为通信类、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综合了材料、通信、光学和半导体光电子等众多学科内容,其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基础理论深、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而在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教与学的难度比较大。加之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很多概念理解不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开设光纤通信这门课程时,需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既抓住重点,又要更新相关知识点,跟上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针对光纤通信课程目前面临教与学双向的压力,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尝试性的改革方案,希望对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一、光纤通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其内容综合了通信、光波导和半导体光电子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是:通过对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端机、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进行阐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熟悉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光纤通信网基本设计方法,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实际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经研究表明目前各专业光纤通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有一定缺陷。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数学、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对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光纤通信课程本身与物理、材料、半导体光电子、光刻等技术知识联系密切,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大量理论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没有一定的涉猎,对一些基本器件,如半导体器件、光检测器等没有一定的物理概念的理解或者接触。那学生对光纤通信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会比较困难。此外,对于通信、电子类专业,对于物理学科不重视,只学过普通物理的课程,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物理模型的分析能力相对薄弱,造成学生在听课或学习时感觉内容过于抽象,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理解很模糊,难以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陈旧。光纤通信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科。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照本宣科,按书上的内容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在不自觉中,学生就以为光纤通信就是一门理论课程和讲解器件原理的课程,而忘记了光纤通信课程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更多地认为这是一门与物理、数学相关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光纤传导模式内容,学生更多的认为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求解方程,而不是一门应用类的课程,导致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于实践指导的意义不大。同时,教材的更新无法和光纤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吻合,造成教材的内容过于老化,使得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感觉乏味、枯燥,无法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置有缺陷。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一般来讲,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关于光纤通信的内容以及光纤器件全部囊括。这就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来讲解,或完全依附于所选教材,导致教学的片面性、重点不突出。而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课程的知识点过于零散和繁琐,没有连贯性。

4.教学方法不科学。由于光纤通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主要将注意力放在课堂讲授和板书上。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普遍反应是缺乏课堂活力,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由于课堂讲授的理论性很强,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不知道这些知识用在何处、如何运用。另外,光纤通信的考试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全面涵盖课程的核心内容。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而且提出一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二、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目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光纤通信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优化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科研促进课程深化改革以及改进考核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的讨论内容如下:

1.优化课程设置。光纤通信课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光纤通信课程,但不同专业对光纤通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时各专业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差别很大。考虑到光纤通信对材料、物理、数学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光纤通信又是一门与通信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之前,应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学物理通讯基础,使得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是有一定通信背景以及数理知识。此外,由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从事通信、电子类的工作,因此也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如移动通信、现代通信网概论、光网络技术等)来强化光纤通信的运用。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光纤通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来考虑。

理论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对学生充分掌握理解系统、器件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反映比较难懂的理论,有计划地复习和补充一些前导知识进行理论铺垫。例如信息光学、高等数学、导波光学等知识都是本课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理论。同时课堂内容的讲授要特别注重思路,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先通过介绍器件的理论模型架构,再用严格的理论分析推导,说明器件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由于课时的限制,想要把所有的理论内容都讲深讲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根据专业需要在课堂讲授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主次分明,以点盖面,每次课只讲一个重点内容。不需要所有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框架清晰、重点突出,方便理解,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理笔记,思路清晰。其缺点是信息量小、形式古板,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可适时、适当、适度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加上课的趣味性,而且能加快教学速度,减少教学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例如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图片、动画、影音等多媒体文件,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形象直觀地理解专业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外,还可以增加上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教学主要从课堂实践、课后团体实践等方面进行加强。通过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强化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借助光学仿真软件,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光纤色散对光传输线路的影响,通过改变光纤长度来说明光纤色散对光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另外开设实验课,可以借助光学模拟软件以及光纤通信实验设备来进行光纤连接以及光学传输系统特性的操作实验,加深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

3科研促进课程的深化改革。光纤通信技术由于发展迅速快,专业知识更新快,新技术更新快,导致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材中现有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光波分复用技术、光交换技术、光孤子技术和相干光通信、光接入网等,这些技术中有的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很多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同时很多新出现的技术还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近前沿,可以尝试将将最近的科技进展融入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中,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以丰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科研的窗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相应的以科研推动光纤通信精品课程建设。

4改革考核体系。闭卷考试一直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唯一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光纤通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加以重新设置,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方面。基础知识考核可通过学生对每堂课课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光纤系统组建、光纤熔接、光纤损耗测量等实验情况的考察;创新能力考核可通过只提出对于光纤系统的总体要求(传输容量、带宽、响应度等),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软件以及试验箱进行相关的仿真实验,同时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结论

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由乏味、排斥到新颖、喜欢。同时希望能更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通信工程具有专业范围广、限制条件多等特点,为避免与土建施工发生矛盾,在土建施工前提出准确合理的工艺要求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具有普遍性的8类通信工程对土建的工艺要求,总结了一些标准规范与普遍做法,为保证通信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關键词:通信工程;土建工程;工艺要求

通信工程与土建工程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土建工程作为基础,为通信工程提供设备机房、线缆管沟等硬件设施;通信工程作为“中枢神经”,其安全畅通直接关系到土建工程的信息化水平。由于土建工程一般先于通信工程施工,在土建施工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通信工程对土建的工艺要求,一方面可以为通信工程后续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土建工程因不符合使用要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难以弥补的损失。由于通信工程涉及五大类近40个专业,本文仅以8类有代表性的通信工程对土建的工艺要求作以讨论。

1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甲类通信建筑,如国际出口局、国际海缆登陆站,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通信建筑,如长途传输干线站,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丙类通信建筑,除甲、乙类以外的通信生产用房,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2 通信建筑耐火等级要求

通信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高层通信建筑属于一类建筑,一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其他的高层通信建筑属于二类建筑,二类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建筑高度在24m以下的通信建筑及与高层主体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通信建筑地下室及油浸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3 通信建筑防火分区要求

通信建筑的防火分区应符合下表要求。

通信建筑防火分区表

建筑类型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m2)

一、二类高层通信建筑1500

单层、多层通信建筑2500

一、二类高层通信建筑地下室

多层通信建筑地下室750

4 通信建筑门窗要求

通信建筑门窗应采用高效节能材料,门窗的材料、尺寸、功能和质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并具有耐久、节能、密封、隔声、防尘、防水、防火、抗风、隔热、防结露等优良性能。

安装通信设备及通信电源设备的房间门应根据其室内最大设备的尺寸确定其门洞宽度及高度,门洞宽度不宜小于15m,门洞高度不应小于2.3m,门宜向疏散方向开启。

对常年需要空调且无人值守的通信机房不宜设外窗,必要时可设双层密闭窗、中空玻璃窗;有人值守的通信设备用房及业务管理用房应有自然采光,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5 通信建筑楼梯、走道要求

多层通信建筑楼梯净宽不应小于1.5m,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8m,楼梯平台及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楼梯间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m,门洞高度不应小于2.3m。

通信建筑内走道净宽,单面布房时不应小于1.8m,双面布房时不应小于2.1m,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3m。

6 通信建筑空调、通风要求

长途干线传输机房、程控汇接局机房、数据中心、网管机房等一类通信机房,不论气候条件,均应设置长年运转的空调装置;通信电源机房、微波通信机房、卫星机房等二类通信机房,不论气候条件,均应设置季节性运转的空调装置,其他值勤维护用房,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置季节性空调装置。

计算通信设备发热量时,一般通信机房课按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计算,电力设备按效率损失转换成热能计算。

通信机房的新风量以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新鲜空气不应小于30m3/(h.p)。

地下电(光)缆进线室、无外窗的通信机房、防酸式蓄电池室应采用机械通风措施,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5次/h计算。

7 通信建筑电气要求

供电:供电通信建筑应有可靠的电源保证,一般分为市电电源和保证电源,应为380V三相五线制和220V单相三线制,可根据通信设备的用电种类、用电量、脉冲电压值等因素,提出设备的具体供电需求。

照明:通信机房照明分为正常照明、保证照明和备用照明。保证照明宜不小于通信机房全部照明的50%,备用照明不宜小于机房全部照明的10%,其连续照明时间应不小于0.5h,平时可作为保证照明的一部分,正常照明与备用照明的转换时间应不大于0.5s。

8 通信机房电磁屏蔽要求

通信机房电磁屏蔽的结构形式和相关屏蔽材料应根据电磁屏蔽室的性能指标和机房面积选择确定,电磁屏蔽室与建筑(结构)墙之间宜预留维修通道或维修口,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

建筑面积小于50m2的电磁屏蔽室,其结构型式宜采用可拆卸式;建筑面积大于50m2、电场屏蔽衰减指标大于120dB的屏蔽室,其结构型式宜采用自撑式;电场屏蔽衰减指标大于60dB的屏蔽室,其结构型式宜采用直贴式,屏蔽材料可选择镀锌钢板;电场屏蔽衰减指标大于25dB的屏蔽室,其结构型式宜采用直贴式,屏蔽材料可选择金属丝网。

9 结语

通信工程涉及的项目种类多,除上述8类适用范围较广工艺要求外,例如无线通信工程的天线基础制作、集群通信工程的基站铁塔建设等项目,均需要土建的密切配合,通信工程提出的工艺要求既要符合相关标准,又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完善,才能确保后续工程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实现工程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5003-2014.

[2]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4-2010.

[3]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02-2005.

[4]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YD/T1821-2008.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全工程

一、概述

目前,隨着互联网技术、微制造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世界范围内迎来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浪潮[1],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工业复兴”,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2]。工程教育与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近年以来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但《世界竞争力年鉴》却显示我国工程师的合格程度处于世界末端[3],且现有工程人才难以满足新产业革命人才需求[4]。在工程教育上,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体系缺失以及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5]。2016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概念,2017年达成“复旦共识”,颁布《教育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制定“新工科”建设的7条行动路线——“天大行动”,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北京指南”,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这一列研讨活动的开展标志着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工程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重要课题。

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2]。我国在2006年正式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16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考虑新工科的相关要求,“立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研判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新趋势、新策略,以面向未来和领跑世界为目标追求,提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6]。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安全工程教育基本情况,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情况

安全科学是研究避免和控制人类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人为技术、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因素所带来的危险、危害、意外事故和灾害的学问,是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和基本保障条件。2007年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2008年安全工程专业被列为教育部10个认证专业范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始了首次认证工作,目前全国已有30所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了认证[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执行,使得各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完善,促进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发展,满足了安全工作的行业特征,为矿山、化工、建筑等行业培养了大量安全工程人才。

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现状及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工程教育培育模式

1. 国外工程教育培育模式:国外开展了大量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主要有[3,7]:能力导向教育模式,关注核心能力培育,在欧美等国企业界和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欧盟等采用此种模式;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倡导一体化课程计划;合作教育模式,又称“产学合作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2. 国内工程教育培育模式: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共有208所高校参与,如卓越计划班(大连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班“大工-三一卓越计划班”“大工-米其林卓越计划班”)[3]。

(二)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

1. 国外安全工程教育及课程体系特征

国外安全专业主要关注公共健康问题,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职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健康与财产损失等问题[8-9]。国外安全专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9-10]:(1)专业名称与职业健康相关,如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环境健康与安全项目,东南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专业,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的职业医疗和安全, 中央昆士兰大学的职业安全健康处,等;(2)专业与安全相关,如印地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和蒙大拿州立大学比林斯的安全科学专业,圣爱德华大学的公共安全管理,等。

在课程体系上,均大量设置通用安全科学课程, 以便解决各个行业中具有共性的安全健康问题, 设置少量行业背景课及行业安全课程, 辅之以一定比例的医学、心理学类课程, 使学生重点掌握通用安全科学技术方法知识, 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各个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

2. 国内安全工程教育及课程体系特征

至2016年为止,我国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达到167所[11]。由于各高校依托行业背景以及制定的专业方向不同,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开设核安全、建筑安全和化工安全3个方向[12],湖南工学院开设工业安全和建筑安全2个方向[13]。

国内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用化程度不高,需要各高校根据各自行业背景以及办学特色,确定人才培養体系。

(三)安全工程专业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现状

分别以“专业认证+安全工程”以及“新工科+安全工程”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较多围绕专业认证标准[14]、人才培养体系[15]、实践教学体系[16]等角度开展,景国勋等[17]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问题,易灿南等[2]研究了新工科、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问题。

综上:1. 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定位的差异导致了人才培育体系上的差异,国内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定位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显著差异,因此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应该根据专业定位、企业要求制定相关方案;2. 较少文献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新工科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促进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问题成为首要问题。

四、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专业属性特征、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与毕业要求

工程认证对接华盛顿协议,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原则,人才培养着眼于专业人才的“毕业要求”达成,侧重于扎实专业技术技能与综合工程素养培养;而工科背景下,新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新经济和新起点等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对专业知识要求外,还要求在全球视野、工程伦理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宽广更高要求[7]。因此,需基于新工业革命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界定新工科背景对专业人才能力要求,深入比较分析新工科与工程认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以阐述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认证专业属性与特征并界定新工科与工程认证两者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与毕业要求。

(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优化

基于所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结合我国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与注册安全评价师等工程能力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优化:

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优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充分吸收卓越计划等工程教育模式优点,对我国当前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融合、重构与优化。其次,对现行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方案进行补充与优化,建立起面向双背景的开放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优化: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将若干门课程组成一个模块,再由若干模块组合成课程体系,最后基于课程模块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各课程模块的资源整合优化,加强工程训练。此外,在课程体系中,以素质选修的形式,开始全球视野文化课程,以及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系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3. 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改革:采用注重实践的“工程范式”:以“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和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营造虚拟工程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授课过程中组织“研究性”学习,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教学或者讨论式教学,全面改善教学效果。在考核模式上,增加工程能力培养环节如课程小论文、工程分析汇报、实操、设计方案等方面考核内容。

4. 师资培养与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基于课程模块设置情况,组织开展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工程培训和教育,通过合理设计工程培训和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以全面提升其工程能力。同时,基于工程要求,调整课堂考核指标体系,加重“工程范式”教学方式占分比重。

5. 工程实践与产教融合模式改革:首先对传统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通过调整实验内容、选取更具工程性质的课程设计题目、组织开展以具体实践任务为目标的实训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其次,以课程模块为基础,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再次,借鉴德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工程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卓越计划教学方式,开启校企联合教学方式。

五、结束语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国际化的一个途径,而新工业革命给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在充分理解两者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重构或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2. 国内外工程教育模式、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征表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但是又要充分认识到在人才定位以及专业定位上的差异,思考本校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建设问题。

3.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教育认证应立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南,充分结合新工科对安全工程人才的要求,融合两者之要求,明确专业属性特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并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以一,李晔,陈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5.

[2]易灿南,胡鸿,刘美英,等.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工业通风》为例[J].安全,2019,40(2):43-46.

[3]崔庆玲,刘善球.中国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8(4):32-45.

[4]光明网.“新工科”新在哪儿[EB/OL].http://edu.cnr.cn/list/2017040

3/t20170403_523690794.shtml,2017-04-03.

[5]吳旭东,朱泓,孟凡芹,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21-25.

[6]http://www.moe.edu.cn/s78/A08/moe_745/201704/t20170412_302427.html

[7]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

[8]傅贵,余妍妍.安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方案的中西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39-41.

[9]吴超.中美高校安全类学科专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10]赵丽丽,李振明,郭磊.中澳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J].安全,2008,29(7):62-65.

[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9aa510102wg37.html

[12]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13]易灿南,胡鸿,刘爱群,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以湖南工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113-114.

[14]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中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标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23.

[15]朱方,吕保和,刘宏.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安全,2015,36(1):60-62.

[16]任玉辉,王文才.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88-89.

[17]景国勋,程磊,袁东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2):102-107.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程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实训基地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Zheng Limin

(Henan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Henan 450012, China)

Key words:curriculum system;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base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毕业生的能力和企业的要求脱节。从而导致,一方面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不对口,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企业许多实际工作岗位又因难以招到合适的人而虚位以待。解决这种结构性稀缺和过剩之间矛盾的途径需要大胆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将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有机结合,达到育有效人才的目的。

现阶段,通信行业蓬勃发展,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提速,3G网络全面铺开,可以预计通信产业将在未来十年内有更迅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为建设成与通信行业发展一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需进行如下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限制性强、灵活性与选择性不足。不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地选择学习课程,不利于订单式合作培养。另外,课程体系专业性过强、职业相关性不足,不是真正地按照职业岗位(群)工作的内容与要求来设置课程,职业相关性不突出。课程体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强化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根据通信行业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从职业分析入手,建立通信技术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打开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沟通渠道。以通信行业产业链的数据网络、程控交换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网络岗位群为核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课证相互融通”的通信技术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实践割裂。课程的设置缺乏有机的整合,课程的安排顺序依然是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理论知识,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倡导学生将脑、心、手相互结合共同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学生行为能力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六步法”,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学生分组进行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主角”,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对所学内容能有深刻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下辛苦的是教师,课上流汗的是学生。

“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实训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在通信行业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办好通信技术专业,保障学生就业并被用人单位认可,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实验实训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基础、全面和扎实的职业技能教育。目前,各企事业单位(电信局、移动通信局、通信设备制造、手机制造企业、现代电子电器企业等)需要对通信产品和设备进行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因此,通信工程施工、设计的一线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在移动终端制造、销售和维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建设维护、光纤通信设施维护、3G应用等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通信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包括通信技术实验室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基地建设三部分。应加大实验室建设,增加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移动网和数据通信网络等基础实验平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进行交换助理工程师、通信工程CAD设计、网络工程师、无线电调试工等技能培训,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组织更多毕业生到企业参加见习,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于通信系统价格昂贵,学生只有在校外生产实习期间才能接触到完整的实际通信系统。因此实习必须有针对性。学校应针对实习单位具体情况,与学校实训设备相结合,取长补短,加强实习指导。实习前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课题,并制定针对性强的实习计划。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校内学不到的知识和解决校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完成实习报告。同时邀请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等。

四、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学要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通过从企业引进、在职进修提高、参加岗位实践等手段,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结构合理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课程,而且还要有动手能力,具备工程师的资质。为了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抓教师素质的同步提高;在抓教师敬业精神的同时,抓专业技能的同步提高。学校应以优厚的条件,聘请品牌企业具有5年以上通信技术行业背景和大型综合项目经历的生产经理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研讨会,对专业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结合院系计划选派优秀的专任教师参加项目制专业进修和工程教育教学论、方法论培训,到合作企业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使他们成为通信终端检测与维修、通信网基础、电子信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骨干。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升学历、参与企业实践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增强教师理论和技能素养,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各种职业资格(如通信终端维修员、网络工程师、ARM工程师等)培训与考核,使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拓展。■

参 考 文 献

[1]傅勤,彭旭祯,过梦旦.基于南洋理工学院经验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李茂富,王志明.无线通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G].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万少云.浅谈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06(8).

作者简介:郑丽敏(1983-),女,河南郑州,主要研究方向是通信工程。

上一篇:计算机英语的论文下一篇:英语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