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27

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团队管理;流失率;素质能力

一、味博士餐饮团队管理现状

1管理幅度与层次

味博士餐饮下辖员工428人,其中,管理人员有78人,普通员工有350人,现有总经理1名,总监5名,部长8名,中层管理者14名,基层管理者50人。各个总监负责1-3个部门,下辖管理的部长有1-3名,各部长分别负责50/8=6.25人,各基层管理者负责350/50=7。

2团队结构与管理

随着味博士餐饮的快速发展,当下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体制已出现严重不符情形,这也成为了制约味博士餐饮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困境。目前,味博士餐饮的团队结构与管理情况主要如下:

(1)数量方面

企业员工数量的分析既能了解企业当前成本支出与规模,而且也能了解企业的团队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味博士餐饮目前的外招工占比为71%,合同工占比为29%。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分布情况,其原因在于外招工的成本支出较低,而且还有助于降低公司员工管理难度。然而不足之处在于无法为公司培养更多的忠诚和优秀人才,时常出现优秀外招工大量流失情况,进而导致公司后续发展出现人才不足问题。

(2)员工层级分布

适当的团队人员结构分析可让企业的职务结构始终处于一个合理的状态之下。味博士餐饮目前的员工多是所处二线层次,一线员工占比只有2%,这样的分布情况对于餐饮企业的发展而言极为不利。由于行政人员的过多,一线生产科研人员的过少,导致味博士餐饮当前陷入了行政办事效率低,生产研发水平不足的发展状态。

(3)团队管理人员素质情况

一个企业的团队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后续的发展。对比同类型的餐饮管理企业而言,味博士餐饮的技术人员不足一半,从事10年以上的技术人员只有同行业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5年以下的技术人员数量也少之又少。可见,在团队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味博士餐饮不仅人才数量相对较少,而且整体质量也相对较低。

三、味博士餐饮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员工流失率相对较高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了解,在企业团队管理中,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是快速发展和发展团队的基础与前提。然而,公司员工稳定性却并不理想,在薪酬待遇和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员工流失高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并且流失的员工以专业人员和中高层管理者为主,相比于基层员工而言,此类员工的流失培养和聘用难度均较高,所以对味博士餐饮团队管理带来了严重影响。实际上,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与企业管理者观念也具有一定联系,公司管理者一直将重心放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即便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却并未及时制定有效的激励方案和长效激励,并且经常进行考核或制定发展目标,这些都为企业员工带来了严重的压力,最终因员工流失率较高而影响了团队管理效果,对味博士餐饮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制约。

4.2 企业团队效率低

通过分析可知,味博士餐饮员工在执行力方面也并不理想,整体工作效率较低。随着味博士餐饮规模的不断扩大,虽然扩大了业务团队,但是味博士餐饮扩大团队的速度却无法满足团队业绩增长的要求,甚至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出现了降低团队执行力与工作效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团队的活力与朝气,很多员工都以消极的态度应对工作。

与此同时,味博士餐饮在执行规章制度、企业决策和行政命令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棚架效应,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效率。一方面,味博士餐饮分工不明确,存在拖、等、懒、散等问题,很多员工以较低的工作态度进行工作,仅有少部分员工实干、苦干。另一方面,味博士餐饮的团队员工沟通不足,主观因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最终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味博士餐饮的发展受到影响,团队管理不理想,若不及时制定相应待解决方案,甚至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4.3 团队成员素质能力不一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目前的味博士餐饮不仅面临着众多优秀外招工的流失,而且还面临着团队人员素质能力不一的困境,这导致味博士餐饮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事实上,目前的味博士餐饮虽然是由一些经验老道的老技术员工带队,但是因为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导致员工在日常的营销过程中常出现偷懒的情形,而那些刚毕业入职的新员工虽然有着过硬的理论知识,且能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缺少实际营销经验,导致所获效果甚微。正因如此,导致目前味博士餐饮呈现出低素质员工多的发展情况,而如此的情形引发了团队实际协同性较差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团队领导者的素质低,对整个团队的管理与指挥产生巨大影响,进而最终左右到整个团队的工作绩效。

四、解决味博士餐饮团队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5.1制定奖励激励方案,灵活调整薪酬待遇

一方面,对员工薪酬待遇进行调整。可以选择基本薪酬、绩效、奖金和工作年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适当降低基本薪酬数目,同时提高奖金尤其是员工工作年限在工资中的占比,保证员工工资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工作年限增加公司则有利于留住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所以有利于提高XX员工稳定性,为XX进行团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制定奖惩激励方案。从本质上看,合理的奖惩方案有利于将员工积极性激发出来,在进行团队管理过程中,也可以更积极主动的配合,积极主动的完成工作质量。与此同时,针对一些工作懈怠或出现问题的员工也应及时处理,但是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惩处的合理性,惩处的目的并未为味博士餐饮节约资金,而是避免员工自身和其他员工再次犯错,影响到味博士餐饮形象或利益。

5.2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首先,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集思广益,将团队成员所长发挥出来,探寻合适的工作方案来提高工作效率与团队执行力;其次,协调是团队管理中的关键,良好的执行力可以将80%的资源调动起来,所以味博士餐饮可以通过加强协调的方式将资源投入调动或战略协调方面,确保味博士餐饮自上而下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再次,味博士餐饮也应做到及时反馈,以便与结合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与内容,例如,以具体数据的方式呈现出反馈信息,也可采用曲线数据对味博士餐饮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进行分析,从而确保发展方向和管理方式的正确性;最后,强化责任意识,综合考虑能力、态度与业绩等多种指标对企业员工执行力与工作能力进行考评,针对一些考评结果不合格的员工可适当降低其奖金,反之,若考评结果优异,也应结合考评结果确定相应的奖励方案,以便于将优秀的员工留下,促使味博士餐饮拥有优秀的员工未进行团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5.3 完善企业培训体系,注重员工素质提升

第一点,加强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即在整个培训体系当中对各岗位员工的所需知识进行纳入,提升培训合格的门槛,让受训之后的员工都能够掌握相应岗位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服务岗位。

第二点,提升员工个人技能,即在员工培训体系中增设多项员工实际操作的考核内容,让员工在上岗之前就已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内容,满足相应的工作要求,以便快速的擔任岗位职责。

第三点,员工道德的教导,即在培训员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为员工灌输一些与企业协同发展,正确社会价值观、责任感,以此来实现对员工整体素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

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文章借助 CiteSpace 软件对《研究生教育研究》创刊以来35年的刊载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研究发现: 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学科建设、学位制度、培养质量等方面; 研究呈现出“国家引导,政策推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团队”“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持续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等特点; 推进研究生多元的招生模式、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推行研究生教育多元考核机制、加强关键新兴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生教育研究关注的趋势。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CiteSpace; 专业学位

一、引言

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指出要积极扩大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一大批研究生院随之建立。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务院设立学位委员会,领导全国学位授予工作。我国的学位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95年起,高校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并轨”、学生缴费上学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人才培养矛盾所作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举措。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招生,充分激发了研究生教育的活力。 进入20世纪以来,研究生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2013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2020年7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再次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生教育建设的重点,对研究生培养和高校建设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研究生规模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是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端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 文收录; 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 RCCSE-E 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 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从1986年创刊到2021年已走过35个年头,以该刊作为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文献载体,对宏观地把握我国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文献来源与数据处理

(一)文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收录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所 有文献检索和统计。检索方法是在中国知网中选取高级检索,检索条件选定 “文献来源”选取《研究生教育研究》,选择日期为1986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1日,共检索到文献3140篇。 本文选取2010年到2021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工具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 CiteSpace 软件5.8.R3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通过对研究关注点的状况、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关键词时区分布图 谱和突现词随时间变化来预测研究趋势。

(三)数据处理

为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把从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3140篇文章,以3年为一个单元,分成5组,进行数据的筛选。 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去掉“简讯”“信息窗”“学报”“培养单位”“资料”“研究生园地”中的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性文献,最后得到1149篇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将文献导出,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文献产出情况分析

1. 文献数量分析

文献数量分析刊文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研究状况及趋势的重要指标。依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9年来的刊文数量,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研究》刊文数量表现出五个阶段性的特点。如图1所示,1992—1995年,期刊发文量从85篇发展到101篇;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996-2009年,文献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89篇一直下降到56篇;2010-2015年是期刊发文量快速发展时期,在2015年发表文献数量达到最高峰,达到1209篇。2016-2021年虽呈下降趋势,刊文数量仍在90篇以上。

(二)研究关注点分析

从CiteSpace关键词的检索中得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在图谱中,关键词的字号越大,说明其出现的频率越高,研究的热度越高。从图谱可以看出,“研究生”字号最大,说明其研究热度最高。“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博士生”以及英国、美国的研究生及博士教育等都是围绕研究生教育展开的热点。

(三)研究力量分布情况

1.作者分析

发文作者的合作网络分析可以显示作者的合作强度。运用CiteSpace软件,时间选择2010-2021年,时间切片选定1年,Notetypes中选择Author,运行完程序得到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作者分布知识图谱,可以看出高产作者之间连线较多,如图3所示。其中梁传杰、侯万锋的字显示最大,说明两位学者的发文量是最多的。其他作者分布比较分散。

2.机构分析

从发文机构来看,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位居第一,发文量为14篇;其次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文数量为12篇;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是華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表文献数量都为10篇;剩余机构发表文献数量为8-10篇。通过研究发现发文量排名前五的机构,主要是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院(部),发文量比较稳定(见表1)。

四、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特点分析

(一)国家引导,政策推动

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很明显。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研究生教育得到稳步发展。1980年,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为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关键词的分析中,学位制度呈现为研究的热点,说明《条例》的发布,引导了学者对学位制度的研究。1993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发展应用型学科,提高人才素质,不同层次学校有不同的目标,要办出特色。为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研究生教育特色化研究。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推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学者对我国专业学位制度的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都是在特定时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人才所作出的重大举措。

(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团队

研究作者如;侯万锋、梁传杰、万明、王传明等发表文献数量居于前列。乔刚等学者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形成以乔刚、高耀王传毅、陈洪杰、沈文钦为主的研究团队,高产作者之间联系紧密。高产文章机构主要集中在“双一流”大学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显然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的开放程度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研究人员隶属于研究生院和教育学院。,邮编:(650000).

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党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党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部分,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教育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如何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党性教育、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在研究生的党建教育工作中,已越来越引起高校的深度思考。研究生党校建设正是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新的依托平台,因此,针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状况和特点,加强研究生党校建设研究,开拓研究生党校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就格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研究生党校建设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研究生党校教育是高校研究生党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党员是研究生同学的优秀力量,研究生党校工作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校研究生党校建设工作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1.研究生党校学员入党动机功利化,政治理想不够坚定

研究生党校的学院一般由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组成,每期研究生党校学员的主体通常情况是由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有一部分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功利性太强,只是把入党作为自己就业的一个敲门砖。部分学员对党的理论学习并不充分,政治理想信念模糊,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这样的学员一旦入党后,不但没有起到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影响并作用到其他的同学身上。研究生党校的教育的作用就会由于学员的自身功利性而大大减弱。

2.研究生党校建设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常被忽视

高校重视本科生的党员教育及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但是很少将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和党员教育纳入到高校党建的重要位置,有的高校即使开展高校党校教育,也未将研究生单独培训,和本科生党员一起集中性学习,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没有创新,效果不理想。在研究生规模较大的高校,研究生党校通常隶属于研究生院,研究生党校建设相对发展较好,但是在研究生占全校总人数比例较小的高校,研究生党校建设较滞后,甚至为零。研究生党校建设重视力度普遍不够,这与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形成强烈的反差。

3.研究生党校制度建设滞后,专业化指导教师配备薄弱

部分高校研究生党校工作只是简单仿照本科生党校的组织活动形式开展工作,没有针对研究生群体的学习工作特点形成创新性的教育工作制度,针对研究生党校教育的投入经费的缺少也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党校建设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在目前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党校工作中,没有配备专职的教师指导党校工作,指导教师流动性大,这就使得从事研究生党校工作的教师很难对工作进行系统地分析设计,更难提升自身的业务指导水平,使研究生党校建设工作停滞不前。

二、加强研究生党校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生党校做平台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使党员教育与研究生的实践需求相结合、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相结合、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但是随着研究生多年的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党员数量和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的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使研究生的入党动机功利性、从众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这都会给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研究生党校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研究生党校,不但有利于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将促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2.研究生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需要研究生党校教育的全方位渗透

研究生学生群体组成结构复杂、学科专业分散、学科之间的学习特点相去甚远,研究生往往更重视学术研究,忽视思想政治培养。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大,学习经历及学科背景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往往很难利用一种教育方式来影响学生。对于研究生的党员教育不能通过普通的大班课堂进行,研究生群体自身的特点给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多的困难,而结合研究生教育特点、注重党校教学的学术性、创新性、研讨型的学习方式的研究生党校教学,此时成为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党员的党性和觉悟的有效方式。

三、研究生党校建设工作的困境突破

1.优化研究生党校设置模式

研究生学习和工作有着自己的特点,例如文科生通常没有专门的学习组,专业分散,专业的人数较少;而理工生有专门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的时间安排不尽相同,管理分散。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党校可以在每期的学习中,按照文科生和理工科生的不同特点,设立学习小组,文科生按年级设立学习组,理工科生按实验室、课题组设立学习组。针对不同的学员构成,安排具有专业特点的党员教育活动,将党性教育融入专业学习中。合理的党校设置模式有利于研究生党校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2.开创研究生党校网络教育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研究生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与获取。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党员教育空间,也许是开辟研究生党校建设工作的新阵地。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建立适合研究生党员特点的论坛,建立规范化管理的BBS、QQ群,提供时事政治的正确解读,将党的方针政策、学术交流、道德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等上传学习空间,组织党员参与网络知识学习与竞赛,鼓励优秀党员担任网络管理员,展示研究生党校学习的丰富活动,设立网络党校,将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培训、党校主题活动、党校理论学习搬到网络党校上去。建设网络党校不仅能全面便捷地掌握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动态,有效提高研究生党建成本,更能够培养出一批掌握网络党校建设的专业化研究生党校指导教师。

3.创新研究生党校课程设置

激发研究生党校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以研究性党校课程设置为基础,创新研究生党校教育的实践性。很多高校党校没有将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区分,对研究生党校未单独开设课程。党校课程以集中性培训居多,灌输式讲课为主,没有互动性及研讨性学习支撑。只有将研究生党校教育与本科生进行区分,建立研究性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增强研究生党校教育的实践教育,才能提高研究生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将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成长中遇到的危机事件纳入党校研究分析的内容中。研究生党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精心讲授党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本知识,更要积极互动探讨,帮助研究生正确对待价值观成长遇到的各种困惑。将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促进研究生党校学员知行统一。

4.建设优秀的研究生党校指导教师队伍

高校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将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扎实、有工作热情、学识渊博、思维活跃的研究生导师或研究生辅导员选聘为专业的研究生党校指导教师。研究生党校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谈心的方式,来了解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状况、研究生党校在学生群体的地位,探索研究生党校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生党校指导教师参与到研究生党校的日常管理、课程设置、监督考核,评奖评优的工作中去。对研究生党校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将研究生党课做成精品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评比,扩大研究生党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鹏.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三大现实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Z1).

[2]郭峰,李正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求实,2008(S2).

[3]王浩淼.新时期加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探索创新[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3).

[4]李立峰.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4-26.

(责任编辑:宋 佳)

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某些独立学院对大学英语中的翻译重视不够,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关注不够。本文借鉴错误分析法,通过实验对大学生汉英翻译中的错误规律进行分析,其结果对独立学院大英教学有很多启示。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非英语专业 汉英翻译错误规律 翻译教学

1.引言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多样化需求的产物,鉴于社会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认识多局限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于是大多数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仍然以应试四、六级为重要方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注重词汇积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练习,而忽视甚至放弃了占分比例较小的翻译题目。实际上翻译能力和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紧密相连,学生从中可以巩固词汇用法、词语搭配、句型构造,从而可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因此翻译教学在英语学习、教学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当今社会翻译在对外合作交流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日益明显,掌握这一能力会使独立学院学生在各行各业中更能施展才华。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英语翻译教学。

那么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翻译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该如何入手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给所执教班级布置了翻译实践作业,并参考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的错误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Corder认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对了解和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了解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和还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外语学习者是如何学习外语的,他们的学习步骤和策略是什么;错误分析对外语学习者本人也很有帮助,学习者通过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可以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根据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错误分析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收集分析材料;第二步,鉴别错误;第三步,对错误进行分类分组;第四步,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第五步,改正错误。这一过程无论是作为教学中的学习环节,还是作为教师教学研究的环节,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笔者将针对翻译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整理研究,研究范围虽然小,但一沙见世界,希望能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2.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通过错误分析,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翻译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及其原因。

(2)实验对象:非英语专业本科某班大二学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2人。该班学生男女生成绩分布落差比较大,很能够代表独立学院两类大学生英语水平。

(3)实验过程:实验以翻译作业的形式进行,材料为10句汉译英句子,包含目前的热点话题、高频词汇和大学英语第四册部分常用词的用法。句子难度中等。

3.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方便起見,在收集错误例子的过程中主要是从technical errors(包括名词单复数、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等),expression errors(包括词性应用错误,词汇惯用法错误、搭配错误、用词错误等),textual errors(包括句子结构错误、条理不清等)这三个层面。

上表只选择三个错误层面出现数目较多的错误类型,不涵盖所有错误类型;另外一处错误可归纳为两种错误类型的,不重复统计,只选择典型错误进行归类,如technical errors包括的词性错用未重复计算在expression error之中。

上表大概可以反映独立学院学生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语法层面基本的错误还是难以避免,词汇量虽然有一些,但是对词汇的用法一知半解,对句子的构造模糊不清,反映了学生英语知识的薄弱点。从错误总数量和男女生错误数目的对比中,笔者发现男生所犯错误普遍较多,女生较少,男生的错误集中在句子语法层面,女生的错误则集中在词汇表达层面。原因也和该班男女生英语基础相关:女生拥有一定词汇量,具有初步的构词知识,掌握基本语法知识,有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男生则词汇量少,语法基础薄弱,构词造句能力差。

下文中笔者将从三个层面列举相应的例子对错误类型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3.1从technical errors层面来看。

主谓不一致:这里出错的原因一般为主语结构复杂,学生表达时不能正确分辨主语结构的核心词,直接就近保持一致。

“这些实验结果并非完全可以预知的。”

误译: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s not totally predictable.

名词单复数错误:如“各领域的兴趣”被翻译成“interests in various area”,既然是各领域那么area肯定是复数形式的。

时态误用和大小写错误:时态误用多是前后时态不一致,前面用了过去时态,后面习惯又回到了现在时态,如“Max thought his cancer is due to...”。

大小写错误主要是句子开头首字母没有大写,有很多学生还习惯于到处大写定冠词“the”的首字母“t”,这明显反映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缩略语要大写,将艾滋病写成“aids”。

3.2从expression errors层面来看。

单词惯用法错误:

“大学里讲座好处很多,比如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误译:“...,such as it can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

出错原因是学生知道such as和for example都可以举例子,但是不了解such as后面一般不列举句子。

词性错用:

马克思将自己癌症的康复归因于自己坚定的信念。

误译:Marx thinks that his recovery of cancer due to his firm belief.”

不像汉语,英语中“due”是形容词,在应用时一定要加上be动词,学生出错原因应该是母语负迁移,忽略没有实义只有语法功能的be动词。

搭配错误:

“……培养他们对各领域的兴趣……”里面的“培养”被翻译为train,grow,raise,bring up等五花八门的词,但是英语熟练的人都能感到上述词在表达时浓重的中式意味。

词义重复:

“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不应该以牺牲别的物种为代价。”

误译:Th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n’t be at the expense of sacrificing other species for the cost.

学生误译中显然是照着汉语意思和语序直译,生怕漏译,殊不知at the expense of本身都已经含有“牺牲”的意思了,不需要一再重复。

这一层面的错误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者说样本中的女生犯错较多的地方,原因是基础好的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语法知识和单词数量,但是在具体应用时缺乏对单词的灵活运用,只认识单词的字典词条意思,不了解词性、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积极词汇及同义词汇缺少,用词单调,不知道对比单词的中英文差异。

3.3从textual errors层面来看。

主要是翻译句子时结构混乱,仅仅依赖中文句序,生搬硬套。

“世界现代化不断加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却越来越多地受到亚健康的威胁。”

误译:The world modernization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people’s material life level rising,but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under sub-healthy threat.

当句子结构复杂时,基础不好的学生就容易搞不清句子的主干和分支,只好从头到尾字字逐译,但是汉语和英语句子结构差异很大,这样的结构只会使句子结构混乱,错误百出。

谓语缺乏:

“现在中国家庭中,爷爷奶奶在养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误译:Now in Chinese families,grandparent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aising the children.

上句中只有“playing”,显然缺乏谓语。学生翻译中漏掉谓语实际是还是时态、词性等基础语法词汇基础薄弱造成的。

谓语重复:

“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蔓延的。”

误译:Aids is began in the 1980s.

很多学生最初接触英语be动词是通过一些句型,如I am...He is...This is...,对照汉语,很多学生习惯上将is单纯地理解为“是”,尽管后来了解了is的功能,但是由于应用不熟练,仍然见到“是”即翻译为is。

句子层面的错误反映了学生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句型结构的差异,对英语句型结构认识不足,翻译时仅仅依赖汉语思维。

4.实验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启示

4.1对学生基础语法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翻译作业中很多错误都与语法基础薄弱相关,如technical errors,structural errors。教师在翻译实践中可适当设置错误误区,让学生通过自我批改或者相互批改的方式,自我认识语法知识中的薄弱点,改正错误并最终达到防范错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采取集中批注,在课堂上集中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归因,并针对错误类型,联系相关语法知识点,统一讲解,并布置作业强化训练,通过巩固基础来减少错误。

4.2培养学生词汇学习技巧,帮助他们树立语境意识。

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浩如烟海,一词多义现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讲授单词时,不能只停留在单词字面意思上,要教会学生在翻译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的语境义,了解词的搭配、感情色彩、适用场合,这样才能在应用中避免只求英汉字典意思对应,随便从同义词中抓一个就用。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提升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善于利用字典、参考书和网络资源把握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培养对英语的语言直觉感。

4.3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

英语和汉语归属不同语系,英语是印欧语系,汉语则是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音、形及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性。英语重形合,汉语句式则重意合,英语在组织信息方面表现为先陈述主要的、重要的信息,即句子结构以主谓结构为主,然后层层分支,句子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连接词使用较多,从而在形合上呈层次性和有序性;汉语则与之相反,各部分关系松散,不拘泥于连接词,靠意义维系。学生在翻译中如果不能了解这种情况,就常常会按照汉语结构逐步翻译。教师可在精读课文讲解时,有意识地进行语言分析,从句子各个成分翻译入手,引入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分析,强化学生句子结构差异的认识,日积月累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可得到改善。

4.4适当传授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

目前外研社《新编大学英语》课本已经将翻译作为每单元的学习环节,其中有简单翻译技巧的讲授和练习,但是由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四、六级考试翻译所占比例较小等原因,这部分很少受到重视。其实,有意识地讲解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比如直译、意译、增词法、减字法、转换、正反表达法、切分法等,结合每单元的精读课文中的实例,不仅有助于课文理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促进作用。在实例分析讲解后,教师可通过从课外阅读材料中,网络上寻找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巩固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表达、校核三个步骤学习英汉语特征,了解自己现有知识的薄弱环节,达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翻译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虽然在各种考试中比例不大,但是其社会需求性很高,同时翻译能力提高对阅读写作能力也是相互促進的。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部分要求不高,重视不够。本文实验启示大学教师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穿插翻译板块教学,可通过错误分析法有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制订合理教学计划,既补充巩固学生的基本语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型结构方面的差异对比,又适当传授翻译理论,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使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能力达到的社会需求水平。

参考文献: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Constanza,G.Teaching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solutions[J].Translation Journal,2000,Vol.4.

[3]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5]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6]陶洪.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汉英翻译错误规律与教学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2,(2).

[7]唐晓.错误分析法在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8,(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分析国内国际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介绍发达国家国际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努力拓宽招生宣传渠道、建立严格的招生录取机制、优化国际化教学环境、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等招生对策。

关键词: 国际研究生   招生工作   对策研究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已将招收国际学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之一。2008年5月26日,日本政府提交了《今后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改革报告》,明确了将“接收30万国际学生计划”正式定义为国家战略[1](57-59)。英国政府非常注重国际教育的发展,在《战略》中,英国政府提出,“要建立一个面向所有海外学生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体系”[2](86-93)。教育部制订的《留学中国计划》,2020年留学生规模达到50万,截至2018年,来华留学生总计49.22万人,已实现既定目标。国内外国际学生规模迅速增长,具有一定的国家战略意义,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国内来华留学研究生招收管理出现的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国际学生招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国际研究生招生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国际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家对外贸易发展。

2018年,全国人大一致通过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宪法修正案。加强国际教育,招收国际学生,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国家伟大战略的有效举措之一,可以促进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推动国际经济、科研、文化交流与合作。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方式分为四类: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其中,境外消费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形式[3](5-11)。2015年一年间,澳大利亚就招收了49.82万名国际学生,创造了逾190亿澳元的出口额和13万个就业岗位[2](86-93)。留学生教育便成为教务服务国际贸易的新兴产业。显而易见,大量来华留学生不仅能增加直接的教育服务收益,还能拉动相关餐饮、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产业[4](19-30)。

2.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内涵式发展。

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显著的标志体现在以吸引海外留学生为主的教育输出水平上,包括国际学生输入的规模、质量及影响力等方面[5](88-92)。发达国家正是在国际学生的发展规模基础上,注重生源质量的把控,提高高校国际化水平。招收国际研究生,是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促进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增强高校师生跨文化意识,加强跨学科的课程建设,而且促进高校整体各部门、各领域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有效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我国高校国际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来华国际学生规模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国内高校国际研究生数量参差不齐。多数高校招生宣传主要采取线上方式,宣传渠道较为单一,依托本校招生宣传中英文网站、“留学中国”网等信息平台开展国际学生的招生宣传。通过对部分高校招生网站调研发现,一方面,高校招生宣传网站不够丰富。国际研究生来华学习,需要了解高校的硬件,也需要软件实施,比如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招生信息更新较慢,有些高校仍是前几年的招生简章,国际研究生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招生信息。此外,还未充分利用线下宣传方式及毕业生宣传。留学基金委和各省教育厅组织一些教育展,积极鼓励高校走出国门,去生源目标国进行招生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但考虑成本,有些高校未能走出国门招生。同时未重视挖掘优秀毕业生资源,校友宣传的积极效应未体现。

2.招生入学门槛不够高。

一方面,国际研究生留学申请材料不丰富。申请我国政府奖学金的材料一般包括学习申请表、签证表、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及成绩单、来华研究计划、推荐信、导师接受意向书、有效护照等。对于一些学科背景要求高的专业,对申请人的材料未明确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工作经历、科研能力,如小论文等,招生老师不能准确了解该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招生录取程序不够严谨。高校缺乏国际学生统一入学标准和规范的招生程序。

3.缺乏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师资。

国际研究生留学因素之一是丰富的英文课程。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官方语言是英语,汉语水平低,目前一些高校英文课程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优秀的国际学生的合理需求。此外,学科领域缺乏国际化师资。由于学校投入不足,国际化师资队伍不够壮大。多数教师因语言沟通能力受限,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一般,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研究生来华留学的动机。

4.留学生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来华留学的国际研究生主要来自亚非国家,经济欠发达,奖学金是他们主要的考虑因素。国内獎学金与发达国家相比,种类少,奖学金生名额少,经费渠道相对狭窄且资助力度不够大,某种程度上影响招生的吸引力。此外,国内缺少专门负责国际学生咨询的社会机构或部门,无法提供留学生关于签证、奖学金、勤工助学、就业指导等各类咨询服务,不能充分满足国际研究生的合理需求。

三、发达国家国际研究生招生工作经验

1.招生宣传力度加大。

为了招收海外留学生,英国高校成立了留学事务办公室,负责留学生的海外宣传招生、举办各类教育展、汇编多种语言的宣传材料。教育咨询服务中心是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一个重要机构,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的海外市场开发,为大学和学院提供广泛服务[6](5-34)。日本政府通过加大宣传日本文化和海外教育,吸引更多留日学生。除了积极举办留学展外,日本外务省建立运营了有关日本留学的官方宣传网,Study In Japan(http:www.studyjapan.go.jp)[7]。德国为了招收国际学生,专门成立DAAD机构,提出丰富且有号召力的宣传口号,编制多语言的宣传手册,同时加大海外宣传力度,扩大海外影响力。

2.招生录取门槛高。

京都大学招收国际研究生,不仅注重对申请者的身份、留学材料的审核,而且加强对申请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考核。哈佛大学非常规范申请者的入学标准。不但考查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加强对个人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语言水平的考查。同时,哈佛大学严格招生录取程序,层层筛选,择优录取。通过设立各学院国际学生招生办公室,将招生职能下放到学院,学院聘用专家组审核材料,决定拟录取名单,然后汇总到学校招生董事会,投票决定录取名单。

3.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

为了吸引国际学生,英国高校非常注重国际化课程的研发,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国际学生相关课程。德国DAAD每年投入近500万欧元用于扶持德国高校的暑期学校项目,提高德国高校在海外的知名度。据统计,目前德国已开设了350个暑期课程,这些课程基本采用英语授课,学分亦被认可[8](42-50)。澳大利亚为了培养全球精英人才,将跨文化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同时,通过增加国际化内容、开发联合办学课程和引进多语言学习等方式,加强课程国际化建设,提高英文授课率。

4.优化服务保障政策。

发达国家吸引全球国际学生,重要的政策是形式多样的奖学金。如德国,为优化留学环境,设立有专业精细化的提供外国留学生服务的社会机构,为外国留学生享有与本国学生同等权利提供必要的服务,采取“咨询”“生活辅导”“收费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住宿、社交、文化、语言学习、课程辅导等全方位、精细化的支持服务[8](42-50)。

四、我国高校国际研究生招生对策研究

1.努力拓宽招生宣传渠道。

招生高校需进一步利用线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布局好本校国际学生招生的中英文网站。丰富网站内容并及时更新,以便国际研究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类奖学金申请的动态信息。加强国际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等文体活动参与的宣传报道,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国际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拓宽国际视野,拥有世界格局。积极主动参与教育部和各省组织的海外招生教育展,加强学校的海外宣传。对有意向的国外高中和大学,可以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主动招收优质生源。高校教师海外出访学习,可以携带国际学生招生宣传手册,加强国际学生对学校的了解认识。努力构建校友联络机制,加强校友宣传辐射效应。高校应在网站上建立国际学生校友电子通讯录,开发国际校友资源,并与校友保持联系,让校友参与到宣传母校招生工作中,扩大母校影响力。学校结合招生实际情况,可颁发校友荣誉证书。

2.建立严格的招生录取机制。

各高校应在国家公布的来华留学生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优势学科的特点、特色和人才需要,制定留学生招生标准和入学条件,并严格按照该标准招生[10](48-52)。语言水平只是入学标准之一,除专门的语言测试如TOEFL(美国)、IELTS(英国)、JLPT(日本)、Test Da F(德国)等以外,国外值得借鉴的面向外国留学生专业学习的入学考试主要有三种考核方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考试模式,主要是SAT考试;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即Test AS考试;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模式,即“日本留学考试”[11](53-56)。为了更好地将奖学金分配给真正优秀的学子,保证奖学金的使用价值,可以培养杰出的爱华友华学生,各高校应借鉴发达国家国际学生招生录取经验,学院招生工作人员初审申请者材料,研究生导师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综合测试,并通过院级招生工作专家组,发挥各学科专家的作用,进一步审核学生材料,再汇总到校级招生工作委员会,层层筛选、选拔优秀来华学生。

3.优化国际化教学环境。

国际高等教育的衡量指标之一是具备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师资国际化不仅包括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校教师、专职及兼职外籍教师,而且包含赴海外进修和访学的高校公派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了提高国际化水平,世界名校以各种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优质师资。瑞士联邦工科大学的外籍教师高达50%,剑桥、牛津、哈佛、耶鲁大学的外籍教师的比例均高于四分之一。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提出到2020年外籍教师的比例达到11.7%的目标,其余大学也提出了7%—10%的目标[12](35-39)。除更好地吸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外,我国高校还应努力引进优秀外籍老师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加强师资国际化建设。同时,高校应派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进修和访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方法,提高英语水平,积累国际教育经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适时优化培养方案,着力开发英文课程,提高英文课程质量。

4.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对于一些有意向来我国留学,但客观原因不允许的国际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奖学金等其他奖学金支持、帮助和鼓励他们来华学习,提高技能。河海大学设有中港集团奖学金、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院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持续招收、挖掘更多国际优秀学生,培养和打造国际高端人才,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奖助金机制,通过“助教金”和“助研金”减免学费和生活费等方式,吸引国际研究生,并促进其认真学习汉语及专业课程,增强知华友华爱华意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了更好地稳固现有国际生源,吸引更多优秀学生,高校应提供更优质的管理咨询、后勤保障等服务,如提供留学生招生、学术发展、签证、就业创业等咨询后勤保障服务。澳大利亚移民局为了吸引留学生,简化签证手续,降低考察标准,并在10个工作日完成个人签证手续。我国应增加政府机关和公安部门联合举办的优秀国际学生在华就业、创业讲座,提供更多灵活的签证制度和就业创业保障政策,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高立平.策略与启示:对国外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考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2]刘强,荆晓丽.部分发达国家视域下的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10).

[3]吴敬.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背景下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3).

[4]方寶,武毅英.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2).

[5]王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8).

[6]易红郡.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留学生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

[7]潘嘉屹.日本接收留学生政策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8]张伟.德国招收外国留学生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

[9]黄容霞,叶青.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6(5).

[10]朱志龙.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0(2).

[11]夏青.来华留学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1(02).

[12]陈曦.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以“留学生30万人计划”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

基金项目: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课题“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编号:yjsjg1917)。

上一篇:检验专业论文下一篇:硕士毕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