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案范文

2023-06-30

认识角教案范文第1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2、熟练应用角平分线性质

3、会进行文字命题的论证

重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文字命题的论证、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尺规做一个角平分线的方法。小明同学准备把一个角的模型纸片得到一个角的平分线,但是粗心的小明忘了带作图工具。你能不用作图工具帮他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吗?(教师示意自己的模型纸片)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AOB模型纸片,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初探新知: 活动一:

学生活动:先独立尝试,再小组合作探索

教师活动:哪位同学上讲台展示你们组探究的成果?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

教师点评归纳:对折(提示:用彩笔将折出的角平分线折痕描出来)

三、再探新知: 活动二:

你能在对折后的纸片模型上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角平分线所在射线重合。

学生活动:折直角三角形。 教师活动:(点拨)注意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斜边所在的位置。 教师活动:哪位同学上讲台展示你们组探究的成果?说说你的折法。并说明在折出的直角三角形中哪个角是直角?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演示,并说明折法和道理。(重点在直角,说明后面的折痕垂直于角的两边)

教师活动:把有得到的两条折痕用彩笔描出来。

我们把折出的图形展开,看一看你得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1)有一个角∠AOB;

(2)有一条角平分线OC;

(3)在角平分线上取一个点P,想一想,哪两条线段表示点P到角∠AOB两边的距离?(教师板示,在模型上标注字母,画出垂直符号)PD、PE。 (4)根据刚才大家的动手实践,你能得到PD与PE有什么数量关系吗?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利用折叠过的纸片模型探究。 教师活动:(点拨)可以把展开的纸片模型重新折叠起来,比较一下折痕PD、PE。

学生活动:PD=PE,因为这两条折痕互相重合。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的活动,你能得到角平分线的点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归纳有困难,可以点拨:①点P在什么位置?②PD、PE表示什么?③PD、PE有什么数量关系?)

先自己用文字语言归纳一下,再与小组的同伴交流,看看你得到的结论是否和他们一样。 学生活动:(小组点名回答)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活动3:

若P点在运动,且PD⊥OA,PE ⊥OB, 则PD与PE的数量关系会发生变化吗? 教师活动:(动画演示)通过动画说明,点P为∠AOB 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D与PE总保持相等。 由此看来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板书: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教师活动:这个结论要用于几何证明命题推理的依据,还必须加以证明他的正确性。

ADCPOEB

活动4: 教师活动:(1)在这个命题中,它的题设、结论分别是什么? (2)你能画出它的图形吗?

(3)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教师点名提问,其他图形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画图:

已知:如图∠_____=∠______点P在OC上,____⊥____,____⊥____,垂足分别为点D,E 求证:___________ A教师活动: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有关三角形全等的

D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吗?试一试。 CP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再由一学生板示证明过程。

OEB

教师活动:

归纳:一般情况下:要证明一个几何命题时会按类似的步骤进行,即:

1、明确命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和________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_________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活动:由此,我们把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结论作为定理。(补充板书):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根据如图所示的角平分线的基本图形,常用的推理形式:

∵∠AOC=∠BOC,PD⊥OA,PE ⊥OB ∴PD=PE

同学们注意观察,在推理的条件中, 共并列了几个条件?

四、学会应用:

1、如图,P为∠AOB平分线上一点,PC⊥AO于点C,PD⊥OB于点D,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在△ABC中,∠C=90°,BD为角平分线,AD=2.2cm AC=3.7cm,求点D到AB边距离.

方法小结: (1)

(2)

注意事项:

3、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40cm,BD=到AB的距离?

53CD,求点D方法小结:

五、 再进一步:

在△ABC中,AD为角平分线,且BD=C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EB=FC 教师活动:结合图形先审题,明确你的证明思路 是否能直接证出结论?

方法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点E,点F在AC上,BD=DF,求证:CF=BE

C方法引导:图形中有角平分线的基本图形吗?

AEDFB

六、 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课本P23 4题、5题、6题

课后思考:点P在∠AOB平分线上,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PA=PB,并证明。

认识角教案范文第2篇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我们自然角里的小乌龟,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二、目标预设: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结合这一目标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用语言、动作表达。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观察,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方式表达出来;难点是: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以及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自然角里的小乌龟,记住一些小乌龟的特征。

2、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张(一只乌龟躲在草丛中却露出头和尾巴)、 乌龟实物若干(分别摆放在三个不同的环境下:有在水里的、有在沙子里的、有在地上的)。

五、设计理念

以观察方法来层层加深对乌龟的了解,重在思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发展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乌龟养在我们的自然角中,可以经常去看看,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我挑选了这一节课,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活动生动、有趣味性。

科学活动一定要体现出它的探究性质来,尤其在活动中要帮助孩子从一些表面化的深入到内在的了解,从了解乌龟的外形到它的习性,本次活动可借助:观察、讨论、提问、再次观察、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觉得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观察探究乌龟上。

六、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通过寻找、观察乌龟的局部,引导幼儿猜猜是谁?

1、出示背景图片。

(1)师:有只小动物在草地上,要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它已经藏好了,我们去把它找出来吧!

(2)师:仔细找找,它藏在哪里?猜猜它可能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将草拿开边揭晓答案: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哇,原来是只小乌龟哎。

(二)请出乌龟,初步观察乌龟的外形特征。

1、请出乌龟们。 师:小乌龟带着它的好伙伴来啦,我们去和它们一起玩吧!注意玩的时候不要弄疼痛它们哦。

2、幼儿观察。

(三)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乌龟观察结果。

师:小乌龟们玩累了,让它们休息会吧!谁来告诉我们,你刚刚看到的乌龟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补充回答)以下顺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回答调整,幼儿讲到什么就点什么,将知识点一个个突破。

1、对乌龟的头的观察结果。

(它有一个头)什么样的呀?(很小,尖尖的)如果你摸到了它的头会怎么样?(缩进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缩头的样子。(幼儿做动作) 教师对乌龟的头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很小又尖尖的头,如果碰到了还会这样缩起来呢!

2、对乌龟的壳的观察结果。

(有一个壳)上面有些什么呀?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对乌龟的壳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壳,上面一块一块的,摸上去很硬的,可以保护我们的乌龟不受伤害。

3、对乌龟的腿的观察结果。

(还有腿)数数看有几条腿?摸上去怎么样? 教师对乌龟的腿小结:乌龟还有四条腿,腿上有像鱼鳞一样的东西,所以摸起来是毛毛的,碰到了也会缩进壳里面。

4、对乌龟的尾巴的观察结果。

(有条尾巴)长的短的?粗的细的? 教师对乌龟的尾巴小结:它还有一条又短又细的尾巴。

(四)再次观察,重点引导观察乌龟所在的三种环境。

师:你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小乌龟都待在哪里的了?(以下顺序也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抽取)

1、在水中的乌龟。

(水里)在干吗?(游泳)一起来学学乌龟在水里游泳的样子。

2、在地上的乌龟。

(地上)在干吗?(爬)一起来学学乌龟在地上爬的样子。

3、在沙子里的乌龟。

(沙子里)它在干吗?(睡觉)

4、教师小结:

我们的乌龟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而它待在沙子里是因为在冬眠。

(五)了解乌龟的饮食。

1、师:你们知道乌龟吃什么吗?

2、师小结:乌龟喜欢吃肉、小鱼、香肠和乌龟饲料。

(六)师幼一起游戏。(套用《网小鱼》歌曲)

附歌曲:河里乌龟游游游,摇摇尾巴,缩缩头,一块游,一会爬,好像快乐的小朋友。(游)——(吃)——(缩进壳中)——(游回家)

七、反思

认识角教案范文第3篇

1、幼儿按自己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

2、幼儿可以独立、合作等方式完成作品,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投放:

美工区:面泥、牙签、纸、钩线笔、蜡笔、剪刀、固体胶

建构区:各种木制积木、塑料积木、各种建构图示

语言区:各种幼儿故事书、各种字卡、排图讲述图片

益智区:各种拼图、智力卡

自然角:各种植物、已种好的种子、各种水生动物、记录本

活动流程:明确区域——自由选择——分享成果

一、明确区域

1、了解各区域的玩法和投放的材料

2、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

“想一想,你今天想去哪个区角玩呀?”

二、幼儿自主开展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

幼儿的能力有否提高,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何,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的。

2、教师指导

三、幼儿分享成果,展示作品

认识角教案范文第4篇

2.能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问题。

教学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精神,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化归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空间向量求解空间角的一般方法,并能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问题。 教学难点:线面角,面面角的化归。

一、复习引入:

1 .在三棱锥PABC中,PAAB,ABAC,ACPA,

则面ABC的法向量是什么?面PBC PAPBPC2,的法向量又怎么求?

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公式是什么?

二、新课探究: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垂直底面,AB1,AA14,E,F,G分

A1D1C1PACBZ别是CC1,AC,BB1的中点。

问题1:求异面直线B1F,D1E所成角的余弦值.

探究:如何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AB1EGDFBCY设l1与l2是两异面直线,a,b分别为l

1、l2的方向向量,它们所成角为, l

1、l2所成的角为,则θ与相等或

Xab互补,则coscos

ab

αab

问题2:求直线AC与平面AGF所成角的余弦值; 1

探究:如何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设l为平面的斜线,lA,a,为l的方

Ban向向量, n为平面的法向量,它们所成角为θ, l与

平面所成的角为,则sincosanan

问题3:求二面角AAG1F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探究:如何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

平面与相交于直线l,平面的法向量为n1,平面的法向量为n2,n1,n2 = ,则二面角l为或.设二面角的大小为,则coscosn1nn

21n2

φαACαn1An2φβlOB

三、巩固提高:

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1)当时SA2a时,求异面直线a的正方形,

(2)当SA2a时AB和SC所成角的余弦值;求直线BD和平面SCD所成角的余弦值;(3)

ZSSA的值为多少时,二面角BSCD的大AB小为120? 当

四、小结:

ADYBXCab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一定要注意(0,90],从而有coscos

ab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一定要注意它和a,n之间的关系,从而有ansincos

an3.求二面角时一定要注意它和m,n之间的关系,从而有

mncoscos

,同时还要观察图形确定二面角的范围。

mn

认识角教案范文第5篇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区角乐园

【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简单,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幼儿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好办法。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设置了本次区域活动,提供了具有多样性,开发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并以伙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指导。

【活动目标】

1、根据蔬菜水果的外形特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能正确对图片进行分类。

2、学习粘贴、制作技巧,发展想象力,体验成功乐趣。

3、通过玩娃娃家的游戏,学习友好交往技能,发展合作沟通能力。

4、能区分酒、香水、醋的气味的不同,发展幼儿嗅觉能力。

5、利用图书响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阅读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粘贴、制作技巧;能区分酒、香水、醋的气味的不同。

【活动难点】利用图书响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幼儿有认识水果、蔬菜的相关经验,已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

2、物质准备:区牌、区卡、音乐

分一分(益智区):各种水果蔬菜图片、挂着苹果及胡萝卜的篮子;

做一做(美工区):剪好的花瓣、绿叶、画好的花叶柄、车轮、纸盒;

玩一玩(娃娃家):娃娃、各种厨具、食物图片。

闻一闻(科学区):装有各种液体棉球的小瓶,有酒精、醋、香水;

演一演(语言区):图书、响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区角活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区角乐园,一起动手动脑,快乐游戏吧!

今天,我们的区角中新增了好多新伙伴,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二、参观学习,了解各区。

1、分一分(益智区):一起看看这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这里来了好多蔬

菜宝宝和水果宝宝,他们在一起玩的好开心,现在他们想回家,可是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最热心了,大家帮他们找到家好吗?贴着苹果的是水果宝宝的家,贴着胡萝卜的是蔬菜宝宝的家。谁愿意来试一试?请幼儿示范。

2、做一做(美工区):孩子们看,这里有许多粘贴材料,这是什么?(花瓣)这是什么?(绿叶)这是什么?(车轮)这是什么?(牙膏盒)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材料粘粘贴贴变变变。猜猜老师都能变出什么?出示做好的样品:花朵、汽车。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坐着汽车去旅游,欣赏美丽的风景好吗?

3、玩一玩:小朋友们,娃娃家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家。这里为大家准备了锅碗瓢盆等厨具和可爱的小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当爸爸妈妈,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饭前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饭,做好以后要请家人品尝。

4、闻一闻(科学区):现在我们到了一个新区,这里来了好多的瓶宝宝,仔细闻闻它是什么味道的,然后为它贴上标签好吗?

5、演一演(语言区):现在我们到了语言区,在这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小朋友们可以尽情地读,尽情地演。我为大家请来了响板,大家可以边说边打板。想不想听老师表演一下?师示范。

三、自由选区,做好入区记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对"区角乐园"中好玩的东西有了一些了解,有的小朋友已经等不及想去玩一玩了,就让我们带上自己的区卡开始行动吧!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幼儿自选区牌入区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科学区和美工区。

五、师幼互评,教师小结

分一分:重点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做一做:粘的是什么,给予适当的表扬。

闻一闻:引导幼儿回顾是怎么帮瓶妈妈找到瓶宝宝的,巩固对闻气味方法的掌握。

演一演:引导幼儿说说今天读了什么儿歌,集体表演。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玩的真好。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特别有爱心,主动帮助别人,他们就是爱心小天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伸出爱心之手,这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困难,多了许多欢乐。让我们都来做爱心天使好吗?下课到老师这里来领取徽章。

六、活动结束,收拾材料

孩子们,我们在区角乐园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让我们把作品放到站台上,把材料整理好,一起动手吧!

【活动延伸】

1、幼儿到科学区继续尝试闻味贴签。

2、到益智区继续练习区分水果蔬菜。

上一篇:讲评课教案下一篇:呼啦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