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

2023-03-07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施工难点1:油管不居中, 贴靠套管

(11) 套铣时发生局部切削, 产生较多剩余残留物; (2) 套铣时铣铣头头沿沿着着油油管管本本体体套套铣铣, , 进进尺尺缓缓慢慢, , 长长时时间间会会加加速速铣铣头头磨磨损损, 同时在反扭矩作业下造成钨钢脱落, 导致套铣无进尺, 增加卡钻风险。

解决思路:

(1) 选用Φ115mm*97mm*11m薄壁套铣筒, 增加铣头强度; (2) 适当提高施工钻压, 降低转速, 套铣1h无进尺进行大排量反洗井后再重新套铣, 如仍无进尺, 应起钻检查。

施工难点2:磨铣后鱼头修整不平整, 不能将残片带出井筒, 损坏铣头

磨铣后鱼头不平整, 残片与油管鱼头未分离, 或鱼顶遗留残片较大, 洗井时无法将残片带出井筒, 造成套铣筒入鱼时产生较大蹩跳, 将钨钢扳掉, 损伤套铣头。

解决思路:

(1) 选用凹底高效磨鞋, 将鱼头扶正收于凹底磨铣, 防止残片外翻; (2) 调整合理钻压和转速进行磨铣, 确保磨铣产生的钻屑均匀; (3) 每磨完一根油管接箍, 坚持修整鱼头长度不少于10cm, 结束后控制钻压线为0钻压状态, 确保鱼顶平整规则。

施工难点3:残皮、脱落钨钢体返出困难

磨铣完井筒内剩余较大残皮及套铣过程中扳掉或脱落的钨钢体返出井筒困难, 处理不好导致套铣无进尺, 钻具蹩跳严重, 增大卡钻风险。

解决思路:

(1) 每趟套铣管柱下到位, 先大排量反循环洗井, 洗井过程中不断活动、旋转钻具, 并将管脚下放至鱼顶位置, 尽量将残皮碎屑冲散带出井筒; (2) 配制高粘度修井液, 粘度控制在70-80pa.s, 反循环洗井前替入井筒, 将较大的残屑洗出。

施工难点4:套铣筒铣头强度不够

(1) 前期使用自制铣头, 套铣切削效果不佳, 需要2-3根套铣筒才能套出1根油管; (2) 在套铣正常的情况下, 成品铣头也有钨钢脱落的现象, 降低铣头的切削能力。

解决思路:

(1) 改进铣头结构, 优选通化成品铣头; (2) 套铣筒接头处或筒体不能出现弯曲, 确保能够套出1根油管的长度, 且不能让鱼顶接触到接头焊接部位。

施工难点5:射孔段套铣困难, 卡钻风险系数大

对于射孔段情况不明, 套管是否存在变形、毛刺、炮眼凸出等情况, 长套铣筒进入射孔段套铣, 增大卡钻风险。

解决思路:

(1) 套铣筒进入射孔段不能盲目下套, 先循环1-2周, 待井筒稳定后方可套铣, 密切注意出口返出及循环池液面变化; (2) 套铣时盯好指重表和扭矩表, 一旦钻具扭矩增大, 发生跳钻, 应停止套铣, 将转速降到50r/min左右, 钻压降到10KN以内, 待正常平稳后方可加钻压钻进; (3) 射孔段反复划眼, 每钻进0.3-0.5m划眼1次, 若憋跳严重坚持轻钻压低转速套铣, 并增加划眼频次。

2 水泥固油管处理工艺步骤

2.1 水泥封固段以上油管采取倒扣、打捞的方法进行处理。

2.2 水泥固死的油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 磨铣:使用高效凹底磨鞋将油管接箍及加大部位磨掉。高效凹底磨鞋中颗粒堆焊钨钢, 钨钢厚度:3cm。

(2) 清扫井底:套铣管柱下到位后, 从套管替入粘度在70-80pa.s的高粘度修井液清洗磨铣后剩余的残皮碎屑, 清理井底, 保证套铣入鱼不产生较大的憋跳。

(3) 套铣:采用长套铣筒套出油管本体和下接箍环形空间水泥。套铣筒有效长度必须大于油管长50-80cm以上, 套铣头堆焊粘合剂涂层均匀, 钨钢包浆严实不外露, 堆焊长度2.5cm左右。

(4) 打捞:选用高强度母锥打捞油管, 前端加工3cm引鞋, 打捞范围Ф50-97mm。

3 水泥固油管处理技术要求

3.1磨铣、套铣过程中, 当产生跳钻憋卡时, 及时上提钻具, 转速降到20-30r/min左右, 钻压降到10KN以内, 提高排量洗井待平稳后, 方可继续加压钻进。

3.2 磨铣钻具组合的选择, 根据工艺需要可以在磨鞋上2-3cm或1根钻杆位置连接随钻打捞杯, 增加残屑携带能力, 提高磨铣效率。

3.3 每磨掉一个油管接箍, 坚持修整鱼头长度不少于10cm, 结束后控制钻压线为0钻压状态, 确保鱼顶平整规则。

3.4 套铣筒下到位后, 先反替入粘度70-80pa.s高粘度修井液, 使用双泵大排量进行反洗井1-1.5 周彻底清理鱼顶上的残留物。

3.5 套铣开泵正常后上下活动钻具2-3次, 校准悬重和记录好磨阻变化。套铣前30min, 钻压保持在5KN内, 根据套铣进尺情况, 调整钻压在5-20KN, 转速在70-80r/min内, 钻压转速不易过高, 根据不同钻压找出最佳施工参数。

3.6 磨铣、套铣时钻杆数据必须准确丈量, 确保套铣至下一个油管接箍完全露出, 误差控制在±5cm。

3.7 清扫残皮和废屑时应将套铣筒套入鱼顶, 保持排量不变, 当残体或废屑反洗至套铣头处时上提管脚至鱼顶以上, 将所有残体或废屑带出地面。

4 现场应用

米气8井是一口采气井, 挤封作业时遇地层水, 发生速凝致使挤封管柱被封固于井筒内。通过挤封水泥浆量预算井筒内油管内腔“灌香肠”约600m, 油套环空固死油管约540m。通过优化施工步骤, 改进和完善施工工艺, 上大修动力完成了水泥固油管处理施工, 使该井恢复了生产。

摘要:随着油田进入后期开发, 水泥挤封调层工艺施工越来越频繁, 由于种种原因在气井及漏失井挤封过程中会造成水泥固油管事故。结合现场施工就处理水泥固油管施工难点、解决思路、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进行总结, 为今后处理此类事故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泥固油管,套磨铣,打捞

参考文献

[1] 王应新向明光, 处理水泥固结油管井的工艺及技术.内江科技, 2012.12.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变化发展的实践出发。

(二)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正确认识即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认识,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上课、听讲座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里,我们也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说通过上课,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对事物的认识,那么亲身的体验就可以说是一种实践,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我们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是有前人在实践中得到了启示并且从实践出发进行了漫长的学术的研究才得以慢慢积累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去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这也是我们获得认识的捷径。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的这种知识是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来得到的结晶,而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在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下,我们可能就有能力自己进行后续的实践了。通过这种实践,我们可以自己去验证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否科学,并且为我们专攻的学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为,只有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认识的发展,使学科的知识继续更新和完善。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1.

如何正确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1.“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原始自然界、人化自然界、人身自然界和生态自然界;社会系统是由现实的生产组成的,即物质生产系统、人的生产系统和精神生产系统。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同样,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

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持续劳动使得人类能够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改变着我们的环境。

2.辩证关系(有机统一)

相互区别和互不可分,即:“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从历史主体与客体角度看。两者是同一个活动、同一个过程。人是历史主体,环境是历史客体。“人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人”,是人与环境、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方向相反而又内在统一的两种运动,即人向环境、历史主体向历史客体的运动,以及环境向人、历史客体向历史主体的运动。

一是环境对人的生成,即所谓客体的主体化、非对象化。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董仲舒认为人的品德“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

二是人对环境的认识和改造,即所谓主体的客体化、对象化。

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环境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客观的环境条件没有成为主观的活动对象,那么,再好的客观环境条件,也不会对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比如,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成为很有作为的人。

人和环境之间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辩证统一运动,构成了人与环境之间动态的内部运行机制。因此,人改造环境和环境改造人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分离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即阶段性)相统一的观点分析。历史上,每一代人都在前辈创造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从事活动,把前一代人活动的终点作为自己活动的起点,同时又超越前辈们创造的环境,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新创造。诚然,这些新创造受到已有的环境即

前辈们活动的结果(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他们也能动地改变这些条件,并在改变这些条件的同时改变人类自身。这样,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新贡献加入到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绵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之中,并且锻造出自己的新的品格、新的力量和新的面貌。这就是“人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人”的有机统一。

总之,人与环境总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创造的。“人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人”,这是人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两种方向相反而又内在统一的活动。人的活动受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环境又不是游离于人的活动之外孤立存在、精致不变的。

三、意义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污染能够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环境致病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各种细菌、病菌);物理因素(噪声、震动、辐射);化学因素(有毒气体、农药、重金属)。下面从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上三个方面来谈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体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1997年6月北京某写字楼暴发军团病,一时间内大楼内有108位人员患病,患病率34.62%,患者出现浑身疼痛,部分人扁桃体发炎、腹泻、高烧。军团病是嗜肺军团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主要来自土壤和污水,由空气传播,自呼吸道侵入。是一种典型大气的生物污染。研究表明,军团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约1年,在河水中存活约3个月。军团病的潜伏期2~20天不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伴有寒颤、肌疼、头疼、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病死率高达15%~20%,与一般肺炎不易鉴别。对人体健康威胁极大。

生物污染种类繁多大体可分大气的生物污染、水体生物污染、土壤生物污染、食品生物污染、室内生物污染。它们时刻危害着人体健康。 巴西杀人蜂:据统计因巴西杀人蜂害死亡的人数已达200多人. 艾滋病: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 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 霍乱: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外来船只将受污染的压舱水排放到秘鲁海港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造成了1万人死亡。截至2011年1月7日,海地因霍乱死亡3759人。海地全国已有18.1万人感染过霍乱病毒,其中10.1万人在医院接受过治疗。

而今流感、肝炎、霍乱和英国的疯牛病等依然在许多地方扩散和流行。 这一组组数字,这一件件案例无不表明,生物污染极大的威胁人体健康, 物理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物理污染包括光线、噪音、电磁波、核辐射等等方面。可分为视觉污染、听觉污染、触觉污染等。物理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视觉污染,环境颜色太多,太杂乱、太艳、太眩可能造成视觉污染,造成视觉疲劳等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听觉污染也称噪音污染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触觉污染,触觉污染带来的可能会是直接的人身伤害,能太翘、太锋利,择线条过于硬朗的家具,墙面太粗糙,都会使人接触时感到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人体的一些伤害。

还有近期全球关注核污染问题。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核污染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等放射性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及人体体表产生危害;另一种是随风向扩散产生的污染。

一次次和事故告诉我们核辐射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1986年4月26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当场造成31人死亡,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俄罗斯大约4300个城镇和村庄坐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遭受放射污染的区域。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一次核电站事故。截止2006年,还有 超过150万俄罗斯人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联合国卫生机构评论说,大约9300人可能死于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癌症。

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化学物质(化学品)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因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也有二次污染物。在现今的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无一不被化学物所包围: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吃着合法或不合法色素染过的食品;有些动物性食品中可能含有药物和农药,还可能食入有害动、植物毒素等;走在街上,不可避免地吸入由于天然气燃烧或从家具、装修材料中溢出的化学物;吸烟过程可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吸入多达几百种化学物混合的烟雾,其中包括致癌物;化妆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这里以甲醛和重金属为例说明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刺激作用。甲醛对人体的眼睛、嗅觉、呼吸道的刺激影响较为严重,吸收过量甲醛容易造成嗅功能减退、嗅敏感降低。

2、毒性作用。长期慢性吸入甲醛浓度0.45 mg/m³,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增加。中毒症状包括头疼、衰弱、焦虑、眩晕,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吸入高浓度(>60~120 mg/m³)甲醛可导致肺炎,喉和肺水肿,支气管痉挛,喘息,泡沫痰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3、致癌作用。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甲醛的癌症发病率(97.13/10万)显著高于没有接触甲醛的癌症发病率(33.46/10万),P<0.01,相对危险度为2.90。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日本的水俣病,铅污染、镉污染、汞污染、砷污染、铬污染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推动社会进步,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今天,身体健康被所有的人提上了关注的日程,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体,都非常爱护自己的身体。 这二十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们的体魄却越来越虚弱,时刻受到卫生环境的威胁,动不动就是癌症、SARS、禽流感,搞得心神不定,时刻防备危险物质、关注饮食的安全性。

生活在城市,每天都要与这么多的有毒物质亲密接触,被污染在所难免,致癌的几率可想而知。人,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要想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卫生环境,因此人体健康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得不到保障,人的健康也无从谈起。

认识与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1 设计概况

1.1 井身结构设计

井身结构设计是一口井钻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A平2井这样的探井水平井来说, 由于对地层压力及岩性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只能根据地震反演资料和少数邻井资料对井身结构进行设计, 拟采用三层套管的井身结构模式, 一开采用尺寸为Ф444.5mm钻头钻进到井深200.00m, 下入Ф339.7mm套管, 采用插入式固井方式进行封固到地面, 表井口安装井控装置, 为二开施工提供安全保障。二开采用尺寸为Ф311.2mm钻头钻井到井深1400.00m, 下入Ф244.5mm套管封固青二三段以上地层, 封掉上部黑帝庙浅气层、注水开发层及不稳定层段, 保证三开安全施工。三开采用Ф215.9mm钻头进行施工, 直至完钻井深3272.00m, 应用Ф139.7mm套管进行固井, 为后期压裂投产提供保证。井身结构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1.2 井眼轨迹设计

井眼轨迹设计主要是考虑利于现场施工和可操作性, 采用“直-增-稳-增-水平”的井眼轨迹设计模式, 造斜点位置是1579.51m, 第一段造斜率为6.0°/30m, 第二段造斜率为6.5°/30m, 在两个造斜段中间设计一段20.0m的稳斜井段, 主要是了弥补第一个造斜段由于工具误差而造成的井斜不够, 或者是方位偏差, 更有利于现场施工的操作。

2 钻井施工技术

2.1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2.1.1 直井段轨迹控制

直井段是一口水平井施工的基础井段, 轨迹控制的要点就是“防斜打直”, 为造斜井段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采用的钻具组合为塔式钻具组合:

Φ311.2mm BIT+Φ228.60mm DC+Φ203.00mm D+Φ178.00mm D+Φ159.00mm DC+Φ127.00mm HWDP+Φ127.00mm DP, 钻压2-3t, 转速120rpm, 排量55l/s。施工中严格按照钻井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定点测斜, 如果有发现井斜增大的趋势, 采用加密测斜的方式, 或者采取轻压吊打, 保证井斜角不超设计范围。

2.1.2 着陆段轨迹控制

着陆段轨迹控制是井眼轨迹控制的关键井段, 着陆段井眼轨迹控制成功了, 那么水平井轨迹控制也就成功了一半。着陆段按照“率高勿低、先高后低、寸高必争、早扭方位、稳斜探顶、矢量入靶”的轨迹控制原则进行施工, 保证水平井准确着陆。钻具组合为:Φ215.9mm BIT+Φ172.00mm LZ+Φ172.00mm+Φ172.00mm MWD/LWD+Φ165.00mm无磁DC+Φ159.00mm DC+Φ127.00mm HWDP+Φ127.00mm DP+Φ127.00mm HWDP+Φ127.00mm DP。

2.1.3 水平段轨迹控制

水平段轨迹控制主要是按照地质导向的要求, 使井眼轨迹沿着目的层砂岩钻进, 保证砂岩钻遇率。水平段采用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钻具组合为:

Φ215.90mm BIT+Φ171.45mm旋转地质导向工具+Φ172.00mm止回阀+Φ127.00mm无磁HWDP+Φ127.00mm HWDP+Φ127.00mm DP

2.2 安全钻井技术

2.2.1 井眼清洁技术:

在大斜度井段和水平井段施工中, 为了保证井眼清洁, 主要采用大排量高性能钻井液携带岩屑, 四级固控设备清除岩屑, 定期短起下钻破坏岩屑床等技术措施, 使岩屑及时返出, 避免了岩屑床的形成, 保证了井下安全。

2.2.2 井壁稳定技术:

除了保证优良的钻井液性能外, 还要控制短起下钻速度, 避免产生压力激动和抽吸, 使井壁稳定。

3 结语

3.1三层套管井身结构设计和“直-增-稳-增-水平”的井眼轨迹设计模式是保证A平2井成功实施的基础。

3.2在着陆段按照“率高勿低、先高后低、寸高必争、早扭方位、稳斜探顶、矢量入靶”的轨迹控制原则, 保证了准确入靶, 水平段应用旋转地质导向使水平段最大化延伸。

摘要:A平2井是部署在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敖南鼻状构造上的一口水平探井, 文章对该井的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对施工中对直井段、着陆段、水平段的井眼轨迹控制进行了详细描述, 配以安全钻井技术措施, 保证了该井施工的成功。

关键词:设计概况,轨迹控制,安全钻井,A平2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育类论文教育下一篇:怎么写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