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体会论文范文

2024-01-04

护理体会论文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8例, 共中男性36例, 女性12例, 年龄22~83岁, 平均46岁。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35例, 咳嗽9例, 肌痛/关节痛9例, 不适12例, 寒战6例, 消瘦2例, 下肢水肿3例。4例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余44例为自身瓣膜心内膜炎。自身瓣膜心内膜炎中20例为风湿性心脏病, 16例为先天性心脏病, 8例为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

1.2 治疗与归转

早期应用, 血培养后应尽早使用杀菌性抗生素。充分用药, 大剂量、长疗程应用杀菌性抗微生物药物。一般用药4周或4周以上。静脉用药为主, 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病原微生物不明时, 急性者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亚急性者选择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所有患者均痊愈。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正确测量体温, 每4小时测量1次,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并记录, 把体温真实变化反映在体温单上。嘱患者卧床休息, 采取舒适体位, 限制活动量, 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温度和湿度, 温度20~22℃, 湿度50%~60%, 房内空气清新, 利于呼吸, 并保持安静。记录出入水量, 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 是否出现气短、夜间不能平卧或双下肢水肿。如果患者尚未发现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应积极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如鸡蛋、酸奶、肉等, 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鼓励患者多饮水;如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应限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 控制输液速度, 记录出入水量[2]。如出现新的期前收缩、心动过缓、一度或二度文氏现象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注意观察。出现频发或多源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等严重心律失常应进入监护室。患者卧床休息时, 允许进行一些自我护理, 如翻身、洗漱、进食以及一些轻微的自娱活动如看报、听广播等。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避免因便秘而加重心脏负担。

2.2 对症护理

2.2.1 发热护理

高热患者卧床休息, 每4小时监测体温1次, 准确记录体温变化, 体温过高时, 多饮水, 记录液体出入量。配合医生选择血培养采血的最好时机, 采血时间宜选在寒战或体温正在升高之时和应用抗生素之前, 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高热患者卧床休息, 注意病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出汗较多时应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和床单, 以防受凉;如体温>38.5℃时, 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做好口腔护理, 以增加食欲和预防继发感染;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治疗, 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2.2.2 栓塞预防与护理

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如果超声检查见到巨大赘生物, 应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 以防赘生物造成动脉栓塞。密切观察栓塞表现, 当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考虑为脑栓塞, 出现肢体剧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消失考虑为外周动脉栓塞, 出现腰痛、蛋白尿、血尿考虑为肾栓塞, 出现突然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咯血等表现考虑为肺栓塞[3]。一旦出现栓塞表现, 立即报告医师, 积极配合抢救治疗, 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凝等药物。

2.3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观察用药效果, 告诉患者病原体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 需坚持大剂量全疗程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 严格按照时间点用药, 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注意保护静脉, 可使用静脉留置针, 避免多次穿刺而增加患者的痛苦。注意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并及时报告医师。

2.4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 安慰患者, 稳定情绪。向患者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 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 并对其主诉采取同感性倾听, 予以心理支持。当患者卧床休息时, 允许进行一些自我护理, 如翻身、盥洗、进食及一些不费力的自娱活动如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书报等。当患者接受检查时, 护士应耐心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配合医生做好实验检查, 尤其是留取合格的血培养标本, 尽快明确病原, 及早使用抗生素, 以缓解不适症状引起的焦虑。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争取他们的配合, 共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3 讨论

患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防止呼吸道感染, 及时处理隐藏病灶;有心脏瓣膜病或心血管畸形的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 施行口腔手术、心导管检查前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胃肠、生殖系统检查时也应给予合适的抗生素。

摘要:目的 探讨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临床4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规范治疗, 精心护理, 使患者病痛减轻、次数减少;心排血量充足, 如血压正常、脉搏有力;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性降低, 发生栓塞能及时发现;减轻疼痛的技巧, 生活能自理。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谢伟, 孟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928.

[2] 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98.

护理体会论文范文第2篇

无肝素透析25例次, 其中男性5例, 女性7例, 年龄18~72岁, 平均44岁, 均为慢性肾衰患者。月经期4例, 眼底出血2例, 牙龈出血3例, 甲状旁腺手术2例, 鼻腔出血1例, 平均每例无肝素透析1~4次, 静脉置管3例, 内瘘穿刺9例。

2 方法

2.1 操作方法

先用生理盐水500mL排尽管道及透析器内气体, 然后用肝素盐水 (100mL含4mg肝素) 500mL再次冲洗, 肝素盐水剩200mL左右时, 进行闭式循环20min, 再接病人身上动脉管引血。上机前放掉管道肝素盐水, 直到静脉管近接头端呈粉色再连接上机, 设置参数。定容时将途中冲洗的生理盐水分次或一次加上去。透析液温度设置36.5~37℃, 过低易发生凝血。在流量充足且病人耐受情况下设置血流速度250~300mL/min。遵医嘱每30分钟予生理盐水冲洗, 了解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依此通知医生调整冲水的量及频次。

2.2 观察患者透析器凝血程度 (表1)

3 结果

透析器Ⅱ级凝血而静脉壶全凝1例, 为颈静脉置管引血, 流量不足, 予更换静脉管, 调整置管后透析完成。透析器Ⅰ级凝血3例次, 静脉壶部分凝块但透析器仅数条纤维凝血5例次, 其中1例见静脉壶下管壁上少许凝血, 予更换静脉管防止血栓进入体内。透后病人未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出血加重。

4 讨论

肝素为目前血透常用抗凝剂, 在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但对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禁忌, 使用无肝素透析可避免出血的危险, 但不能完全避免体外凝血, 尤其是无贫血且高凝状态的患者仍有凝血的可能, 大量纤维素附着透析膜影响溶质清除, 透析效果降低, 且使病人丢失血液, 加重贫血,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减少了血小板纤维蛋白的聚集。

5 护理体会

5.1 选择合适的透析器

尽可能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合成膜, 如聚丙烯晴膜, 聚乙烯-乙烯醇膜透析器。尽量选用一次性透析器, 以减少血小板纤维蛋白的附着。

5.2 充分预冲

安装管路时, 先将动脉动管插入生理盐水瓶内, 排除动脉管内气泡后, 再与透析器动脉端相连, 以减少进入透析器中的气泡 (尤其是湿膜式透析器) 。预冲时流量应调小, 以100~180mL/min为宜同时搓动并用手轻轻拍打透析器, 较低的流速可使生理盐水充分浸透析器的外周部分, 以排净纤维内气泡, 必要时用止血钳轻轻间断夹住静脉管路, 使透析器内压力增大[3]。但不宜夹闭过久, 防止压力过大而发生破膜, 密闭式循环时, 应将流速调大300~350mL/min, 使肝素盐水快速穿透纤维丝。

5.3 保证充足的血流量

内瘘穿刺者, 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 将血流量设为250~300m L/min静脉置管病人应在确保管路通畅后再引血上机, 透析中流量不够, 出现管路抽吸, 应及时调整置管方向, 避免反复报警停泵而增加凝血机会, 对发生失衡综合征风险大的患者, 不宜行高流量透析, 可考虑用膜面积小的透析器, 或缩短透析时间。

5.4 有效的冲洗

为防止小的血凝块堵塞中空纤维及黏附在透析膜表面, 每15~30分钟用生理盐水100~200mL冲洗。方法是在旁路状态, 夹闭动脉引血端管路, 从泵前补液管输入生理盐水, 调小流量150mL/min左右, 快速手拍搓动透析器及动脉管, 由于每例次凝血均有静脉动壶出现凝块, 当生理盐水冲至透析器下段呈粉色时, 用注射器抽取20mL生理盐水从静脉壶缓慢注入, 必要时重复, 可有效减轻静脉动壶及滤网凝血。根据冲洗观察凝血情况, 酌情增减冲水频次及量, 将冲水量准确加入定容中去, 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较多者应分次增加或先进行超滤, 减轻水负荷再透析, 防止超滤率过大使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危险。

5.5 观察凝血征象

透析中加强巡视, 观察透析器及管路中血液颜色变化, 动静脉壶张力。若动静脉壶上出现泡沫, 变硬, 血液颜色变深, 透析器出现黑色线条, 说明有凝血可能。监测机器设置参数的变化, 若静脉压逐渐上升, 而跨膜压上升不明显, 排除静脉穿刺处异常, 则静脉壶凝血风险较大, 予生理盐水冲洗静脉壶检查, 若跨膜压升高较明显, 应冲洗检查透析器, 若两者逐渐增高, 应考虑透析器及管路凝血风险, 应及时冲洗, 透析中应及时处理机器报警, 防止过多停泵加重凝血, 若需停泵较长时间处理应急状况时 (如渗血、脱针、病人入厕等) , 应将管路迅速连接进行体外循环, 若发现管路或动静脉壶附着血凝块, 不可强力冲洗或敲打, 防止血栓进入体内, 必要时换管路、透析器或缩短透析时间, 避免血液丢失。

5.6

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 不应输入血液或脂肪乳剂、白蛋白, 以免加重凝血的危险。

5.7 密切观察病情

每小时测量血压、脉博、呼吸等情况。因无肝素透析时流量较大, 且加上途中生理盐水冲洗, 超滤率增高, 患者心输出量增加, 注意有无心律失常, 低血压发生, 尤其年老、体弱、即往有心脏疾患者更应注意, 透析中、透析后还要认真听取病人主诉, 谨防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肢体麻木、疼痛、活动障碍、失语等,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观察原有出血情况有无好转, 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 小结

无肝素透析中, 通过认真操作及严密观察, 患者均能顺利进行透析治疗, 未发生Ⅱ级以上凝血或出血情况。所以, 无肝素透析对合并活动性出血的透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冶疗方法, 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无肝素透析水平的保障。

摘要:肝素作为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常用的抗凝剂, 主要是与血浆中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结合, 形成肝素AT-Ⅲ复合物, 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干扰凝血酶的作用, 达到抗凝。在体内和体内均有抗凝作用, 是一种强抗凝剂[1]。这在合并活动性出血病人身上无疑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 对合并出血病人的透析临床采用无肝素透析, 并进行细致的护理, 效果良好。

关键词:无肝素透析,凝血,护理

参考文献

[1] 朱大年.生理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6:37~38.

[2] 何长民, 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主文献出版社, 1999:50.

护理体会论文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患者, 其中男2例, 女3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75岁。本组5例均继发于药物过敏, 2例头孢曲松钠、1例卡马西平、1例头孢唑林和1例头孢西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面部、躯干、4肢皮肤呈弥漫性潮红、水肿, 水泡并脱落, 腋下、肘部、咽部、指缝及关节活动部位糜烂渗液、结痂明显、口唇、眼睑缘糜烂水肿、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充血、消化道出血、并发感染、高热及少尿、白细胞计数升高, 蛋白质代谢紊乱等。结果:1例放弃治疗 (75岁患者) , 4例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消除过敏源

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及过敏史, 避免使用任何可疑或致敏性高的药物。同时注意邻床患者的用药, 如果有可疑或致敏性高的药物应该将其调离。

2.2 心理护理

由于剥脱性皮炎病人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患者对本病了解甚少, 患病后面部及全身红肿、溃烂且常并发发热等症状, 患者特别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该病治疗进程缓慢, 患者不能立即看到症状好转, 病程中患者大多情绪低落, 对治疗没有信心。针对这些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初期与患者多沟通, 解释并疏导安慰患者, 配合医生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讲明治疗、护理、饮食等安排, 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并对医护人员产生良好的信任感, 能积极配合今后的治疗与护理。在治疗过程中, 我们需时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要不断鼓励病人, 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要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 让亲人的关怀消除患者因皮肤大片脱落、变色影响美观而产生的自卑感, 并细心照顾好患者生活, 使患者的心态保持平静, 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3 专人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剥脱性皮炎病属重症急症, 患者病情会随时发生变化。因此需设立专人护理及建立重症特殊护理记录, 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记24h出入量, 并定时观察并记录全身皮肤粘膜损害的情况。随时注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出现。高热时给予冰块冷敷等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体温低于正常时则应采取保暖措施。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排出时, 可用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 除密切观察病情外, 每周测体重2次, 经常测血糖, 观察病人精神状态, 有无兴奋或异常改变, 预防意外发生;并注意患者有无上腹部不适或消化道出血情况发生, 预防消化道溃疡及病理性骨折发生。

2.4 局部皮肤粘膜的观察及护理

入院即给剪指甲指甲不宜剪过短, 以免引起甲沟炎。剥脱性皮炎患者全身大面积皮肤受损, 暴露的创面极易出现感染, 控制、预防创面感染是患者治疗的重点, 将患者治愈我科层流病房, 安置在翻身床。对破溃的皮肤采取暴露疗法, 保持皮肤干燥, 保护皮肤糜烂面不受摩擦与污染。由于本5例病人是在夏季收治, 患者全身皮肤破溃脱落, 对空调冷气敏感, 将室温保持在27℃左右, 让患者感觉舒适且不会出汗。保持床单、被褥干燥柔软, 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随时清除脱落的痂皮以保持创面整洁。用生理盐水冲洗脓性分泌物后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和百多邦抗生素软膏交替外擦, 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并促进创面愈合。若痛痒剧烈可通过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或止痛类药物或轻轻拍打止痒, 亦可通过看书、与他人聊天或看电视来分散注意力, 夜间可给予镇静剂服用, 避免患者因瘙痒难以进睡而搔抓, 帮助患者勤翻身, 以防止褥疮的出现。口腔:进食后漱口, 可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或商品漱口水等。眼睛:眼结膜充血且分泌物多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 并用托百士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 每日3次, 睡前涂红霉素眼膏。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喷涂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1次。指导患者穿棉质柔软内衣裤, 每日更换, 清洗煮沸后在日光下曝晒。

2.5 做好消毒隔离预防继发感染

做好隔离消毒对剥脱性皮炎病人非常重要, 患者安置在单间层流病房, 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房1次, 地板用有效含氯消毒液拖2次。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注意手卫生, 避免交叉感染。

2.6 保持输液静脉通畅

静脉输液是患者用药的主要途径。由于病人都有大面积表皮破溃脱落, 静脉穿刺及固定非常困难。采用浅静脉留置针, 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头替代3M透明贴, 再用绷带作环形固定好。

2.7 病人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皮肤破溃渗液、发热, 机体分解代谢增加, 而且患者口腔黏膜破溃容易导致患者进食减少, 加上患者皮肤脱落容易造成低蛋白血症。机体受到损伤后蛋白分解和氮丢失增加, 蛋白质储备减少, 病人宜进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饮食。如鱼肉, 鸡、鸭肉, 精瘦肉, 鸡蛋, 新鲜疏菜及水果等。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 咖喱等食物。流食、半流食饮食, 并劝说患者多饮水, 以利于致敏药物毒素排出体外, 并保护肝肾。一例口腔糜烂破溃渗液多的患者, 早期予鼻饲法和静脉滴注氨基酸、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或输血浆。

2.8 出院健康指导

出院后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1个月, 按医嘱撤退激素量。1月后来门诊复查, 如有病情变化随时急诊就诊。注意休息避免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理, 宜进清淡、富含营养及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全身皮肤清洁, 避免用热水、肥皂等, 避免用力擦洗皮肤, 避免损害皮肤和黏膜。勤换内衣裤。避免再使用致敏药物。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也随之上升, 接受药物治疗的机会越来越多, 剥脱性皮炎作为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发生的几率也不断升高。剥脱性皮炎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治疗时程长,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是护理剥脱性皮炎的关键。当然, 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卫生护理也是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同时通过有效而且详尽的沟通,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对护理措施的实施起决定作用。高效温馨的护理与准确的治疗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剥脱性皮炎 (exfoliative dermatitis) , 也被称为红皮病, 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皮肤疾病[1], 其临床表现有水疱、渗液、糜烂, 病程中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脱、感染、高热, 还常见肺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2], 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关键词:剥脱性皮炎,护理措施,消毒隔离,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 Karakayli G, Beckham G, Orengo I, et al.Exfoliative dermatitis[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1999, 59 (3) :625~630.

[2] 王晓春.一例药物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6, 12 (30) :91~92.

[3] Kannangara DW, Smith B, Cohen K.Exfoliative dermatitis during cefoxitin therapy[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82, 142 (5) :1031~1032.

护理体会论文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2年收治的60例肺脓肿患者, 其中男45例、女15例, 年龄18~70岁, 平均41岁。病程3~4个月。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6例, 支气管扩张症2例, 糖尿病8例, 龋齿2例, 肺癌2例, 肝硬化2例。肺脓肿单发42例、多发180例。

1.2 治疗与结果

对急性肺脓肿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开始静脉滴注, 待体温正常后改为肌注, 治疗应持续8~12周, 直至X线显示脓腔和炎症消失, 仅残留少量索条状阴影。解热、止咳、祛痰药;改善营养状况;脓胸病人采取引流措施等。痰液引流提高抗菌治疗效果, 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采用体位引流, 也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及进行脓液吸引经治疗痊愈44例, 好转6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肺脓肿患者咳嗽量大, 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同时注意保暖, 如有条件最好住单间。肺脓肿患者症状明显, 有咯血、高热等严重症状时, 应卧床休息。饮食宜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加强营养, 鼓励患者多饮水, 促进降温及毒素的排泄[2]。肺脓肿患者应在晨起、饭后、体位引流后及睡前协助患者漱口, 做好口腔护理。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发现痰中带血或咯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若患者咳嗽、咳大量脓痰, 伴有胸痛气急, 胸壁水肿及压痛, 胸膜摩擦音和胸腔积液, 提示可能并发胸膜炎、脓胸或脓气胸, 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2.3 咳嗽、咳痰的护理

肺脓肿患者通过咳嗽排出大量脓痰。应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经常活动和变换体位, 以利痰液排除。鼓励患者增加液体摄入量, 以促进体内的水化作用, 使脓痰稀释而易于咳出。要注意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和静置后是否分层。准确记录24h痰液排出量。当发现血痰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 若痰中血量较多, 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用品, 嘱患者头偏向一侧, 最好取患侧卧位, 注意大咯血或窒息的突然发生。当发现咯血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 若痰中血量较多, 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用品, 嘱患者头偏向一侧, 最好取患侧卧位, 注意大咯血或窒息的突然发生。

2.4 痰液引流的护理

体位引流有利于大量脓痰排出体外, 根据病变部位采用肺段、支气管引流的体位, 使支气管内痰液借重力作用, 经支气管、气管排出体外。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向患者讲解排痰的意义, 教授有效地排痰技巧及其注意事项。对脓痰甚多, 且体质虚弱的患者应作监护, 以免大量脓痰涌出但无力咳出而窒息。年老体弱或在高热、咯血期间不宜行体位引流[3]。必要时, 应用负压吸引器给予经口吸痰或支气管镜抽吸排痰。痰量不多, 中毒症状严重, 提示引流不畅, 应积极进行体位引流。发绀、呼吸困难、胸痛明显者, 应警惕脓气胸。

2.5 用药护理

反复咳嗽、咳痰时遵医嘱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止咳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以保持排痰通畅。痰量多、黏稠时, 应采取雾化吸入, 以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必要时协助医生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给药, 给药后静卧1h, 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疗效。

2.6 口腔护理

因此要在晨起、饭后、体位引流后、临睡前协助患者漱口, 做好口腔护理。

2.7 心理护理

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 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 解释各种症状和不适的原因, 说明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点, 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教育患者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 鼓励患者自强,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

3 讨论

重视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的治疗, 以杜绝污染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诱发感染的机会。大量抗生素的应用, 易诱发真菌感染及维生素的缺乏, 必须经常检查患者有无真菌性口腔炎, 并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补充维生素B2与维生素K, 鼓励患者由口进食, 多饮水, 以清洁口腔, 抑制真菌生长。彻底治疗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病灶如龋齿、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牙周溢脓等, 以防止病灶分泌物吸入肺内, 诱发感染。重视口腔清洁, 经常漱口, 多饮水, 预防口腔炎的发生, 不酗酒。加强对昏迷患者和全麻患者的护理, 预防肺部感染, 疑有异物吸入时要及时清除。防止复发, 抗菌治疗时间需8~12周, 必须向患者解释, 使之遵从治疗计划。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过劳、不吸烟、不酗酒, 积极锻炼身体, 提高抗病能力。肺脓肿患者的抗生素治疗需时较长, 才能治愈, 防止病情反复。

摘要:目的 探讨肺脓肿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临床60例肺脓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论 通过精神护理, 体温恢复正常, 使痰液有效排出, 呼吸道通畅, 患者情绪稳定, 改善发热、胸痛症状, 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肺脓肿,护理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863.

[2] 李晓玲, 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5) :389.

护理体会论文范文第5篇

无手术时, 注意准备相关物品, 我将许多破旧的手术衣和手术单折成各种规格形状的体位垫, 用于固定体位时使用, 体位垫能使肢体处于功能位, 尽可能使患者保持舒适, 以减轻其痛苦。作为巡回护士, 固定体位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与舒适。还要掌握术中变换体位的配合, 熟练掌握摇床的使用方法。可在无手术时操作演练直至熟练掌握时为止。体位垫外面套上一次性输液器的袋子, 便于清洗消毒或更换。巡回空闲时, 密切注意手术进程, 熟悉手术步骤, 及早知道下一步需要什么, 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做洗手护士最怕器械物品和术前不符合, 所以术中要严格管理好小的物件如缝针纱布纱球等。术中添加的及时记录, 以防遗忘。

平时注意学习江苏省一级医院手术室管理工作制度, 参照标准制订适合我院的工作制度和标准, 每一次在上级单位培训后, 回来后及时落实。

每天的清洁卫生工作, 我觉得平视范围以下的经常看得见的地方基本都能打扫得较好, 而须抬头才能看见的地方容易忽略, 像无影灯的顶部, 如不打扫, 在调灯光转动无影灯时极易将灰尘掉入切口内, 造成污染。还有紫外线灯管的清洁, 也易忽略, 所以我将这些易忽略的事制定在每天工作的第一二条。还有夜间手术最担心的是停电, 所以我正常备2个手提式应急照明灯, 一个放手术间内用, 一个给巡回出去联系情况时用。每天上班后必须检查:灯泡坏不坏, 电足不足等。我把它定在第3条。根据每周1次的大扫除制度还制定了同步查包制度, 查有无过期包和近效期包, 做好统筹安排。

手术室护士作为手术医生的配合者, 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工作严谨, 思想灵活等素质。作为器械护士, 要根据手术步骤及使用先后, 将各种物品分类顺序放置, 尤其注意针不离持针器, 严防掉针现象发生。严格清点核对用物, 尤其是纱布纱垫缝针等的数目, 术中加针一般加一小组 (4个1组:大圆针1中圆针2小圆针1, 这些是最常用而又易损的针) , 以防手术时间长时一根针一根针的加而把数字记错。传递器械要主动迅速, 准确无误。器械用毕后及时取回擦净, 做到快递快收。缝线用无菌巾包好, 严防混乱。

总结:没有原则不认真的人是不能干手术室工作的, 在我管手术室的这八九年, 切口感染率远远低于7%, 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 我所处的基层医院已改制9年, 由原来的国有改为私有, 对医院的基本建设国家不再投入。身处基层医院, 设备少, 人员少, 护理工作面广量大, 一人身兼几职是正常事, 像我一个人, 要负责手术室和供应室的一切, 既是手术室管理者, 又是巡回护士, 经常又上台做洗手护士, 手术结束又是工勤人员, 平时虽无固定夜班, 但是是24h备班, 电话或手机随时保持畅通, 不管何时何地, 要随叫随到。病房忙时还要去帮忙, 如何巧安排, 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现将手术室的管理心得和大家分享。

上一篇:康复教育论文下一篇:早期护理干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