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设计论文范文

2024-03-18

技术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体系发展为基础。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要因;价值取向

1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

1.1 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譬如英国ICT课程标准中提出了ICT课程促进学生的四个方面的发展、六种关键技能的发展和五种思维技能的发展。

1.2 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首先是因信息文化的不断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文化正在推动着整个社会文化的重塑,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社会发展对其成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所谓“信息素养”的要求,而要完成这个培养任务,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对未来成员的要求规格是导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此次基础教育明确提出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三大纬度,这同样是指导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三大纬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相对来讲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信息技术课程同样必须加以重视。在“过程与方法”上,要着重体现在通过体验、感悟并掌握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且强调将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反过来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过去我们常常提及但却总是被遗忘的方面,而从个人内在素养的角度考虑信息技术课程时,信息技术的文化价值、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信息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等等内容绝对不容忽视,并且要通过恰当的学习方法将其融合在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内化。

1.3 面向学科体系的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构成的另外一个视角是学科体系。信息技术课程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不断扩展的过程。首先可以确认,信息技术教育包含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呼应。其次,是否有另外的学科方向或者学科群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如社会学、传播学、图书馆学等等,然而如何施加影响的问题正在众说纷纭之中,难以给出确切的结论。

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

2.1 发展性取向

众所周知,文化继承是教学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全部,批判创新就是其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功能。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笔者认为,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而批判创新则是发展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在承担文化继承的同时还必须承担批判创新的任务,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持续发展。信息的共享具有明显的文化继承性,但在信息的选择、运用方面我们的批判意识无时不在发挥作用。

2.2 多样化取向

首先,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这对于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中小学来说,在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以及软件配置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其次,不同地区,例如繁华都市与偏僻乡村在信息化社会环境方面也是很不相同的,信息化推进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需要一个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有时间长短之区别。再次,由于多种原因,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实际上差异甚大。最后,即便是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差异也是很大的。

2.3 全人化取向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大组成部分,同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又是历史演进的概念,表现出强烈的、鲜明的时代主题和内涵。现代的科学精神并不等同于“科学主义”或“理性主义”,更不能简单地与科学教育、科学知识划等号;同样,现代的人文精神也不等同于“西方人本主义”,更不能简单地与人文教育、人文知识划等号。郭垒指出:“科学主义是与西方人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潮,确切地说,是人本主义学者给那些极端推崇科学至上的学者冠以带有贬义味道的名称。”与此相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强调只有非理性的生命体验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是人的本质,而科学与理性只不过是人类意志的工具,并无实在的意义。他们批判科学抹煞人的情感与个性,让人服从于外部世界的逻辑,将世界变成为一个机械的、无意义的世界。因此他们把科学精神归结为功利主义,而功利主义恶性发展的后果,使得现代人丧失人生根基,道德衰退、灵魂空虚与精神沦丧,科学成为使西方陷于‘病态社会’的根源”。对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龚育之的观点是:“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效果的质的分析(下)[J].中小学电教.2004(03).

[2]郭垒.科学、人文及教育理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02).

[3]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4).

技术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有效的移动学习课程设计能够提高移动学习效率,使学习者真正受益于移动学习带来的便利性。首先介绍移动学习课程设计及典型学习模式,然后根据在职MBA研究生的特点,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探索适合的内容设计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例,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MBA;移动学习;课程设计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接受。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围墙,给了学习者更多的自由,其固有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为在职MBA研究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颖而便捷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资源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如何设计移动学习课程,并以有效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2 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

移动学习的特点在于学习者能够利用闲散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课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完整的课程设计一般包含课程内容设计、媒体呈现方式选择、典型移动学习模式选择等3个方面。

2.1 内容设计

移动学习是一种短小的、注意力集中的、随时随地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存在下面一些特点。

1)知识点短小、简洁。采取移动学习的学习者通常利用闲散零碎时间完成学习[1],因此,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必须短小,便于学习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也可以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多个微型学习单元,适合学习者学习。

2)知识点(知识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的逻辑相关性。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主题,学习者能够随进随出地学习。完成某一知识点(知识单元)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为后期知识点(知识单元)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知识结构,不因为零散知识点的学习方式而影响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3)课程内容及形式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移动学习受很多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处于一种非连续性的状态,容易分散。移动学习需要在内容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与实际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参与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2 媒体选择

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极大地影响了移动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2]。当前主要的移动学习内容的媒体呈现方式有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声音、视频、动画等。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媒体呈现方式。

1)文本。文本的设计一般用于基本概念类的学习内容,设计要求简洁,概括性强,内容量不宜太大。

2)图片。图片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适用于事实性学习内容的呈现。比起文字,图片更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图片的尺寸、分辨率等格式,与文本结合能够更好地呈现学习资料。

3)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拥有较大信息量,图文结合,便于学习者系统学习。

4)音频。有些内容适宜用声音形式呈现,如语言类教学。音频格式需要注意,建议设计成MP3格式。

5)视频。相对于音频设计,视频设计更加清晰、生动,适用于真实场景重现等教学内容。制作时需要注意格式,并且尽量将视频播放时间压缩,有利于视频的下载和保存。

媒体是教学手段,用于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在设计移动学习课程时,要根据移动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呈现方式。

2.3 移动学习典型学习模式

1)基于短信的学习模式。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接受短信、彩信进行学习。该模式的学习内容多以文本、图片或文本+图片的形式呈现。

2)基于WAP浏览及下载的学习模式。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下载学习资源。该学习模式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太多的要求,一般的文本、图片、PPT、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格式均可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3)基于点播的移动学习模式。点播模式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内容点播,内容呈现形式一般包含动画、视频、音频,这种学习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3 在职MBA研究生移动学习课程设计

3.1 在职MBA研究生移动学习特点分析

在职攻读MBA学员一般为全职工作者,他们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脱产学习者比较,他们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办法拿出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到指定地点进行学习。

在职攻读MBA学员通常是工商企业的中层甚至高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关键管理岗位上工作,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通常拥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着3G网络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无线上网越来越普及,他们普遍养成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交换信息的习惯。

移动学习就是学习者在移动宽带网环境下,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获取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3]。移动学习对在职攻读MBA学员具有良好的适切性,可以解决在职MBA学员学习与工作不能兼顾的矛盾。

3.2 在职MBA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是MBA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思路,了解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以及如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提高企业绩效。该课程系统地论述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技术、应用及其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它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入手,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应用,然后系統地论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维护和评价。下面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描述该课程相应教学内容对应的最佳移动学习形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第8~11章都不适合于进行移动学习,因为教师需要在演示各类信息系统的前提下进行讲解,而每个系统的演示时间很长且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而其他章节可以进行移动学习,但是由于内容所属类别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知识呈现方式,如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概念可以围绕知识点组织PPT文件和音频文件,让学习者阅读PPT并听音频讲解即可较好地掌握知识点;而第15章系统分析则需要采用教学视频,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讲解一些系统分析工具,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案例系统分析,因此只有采用视频类知识呈现方式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的。

4 结论

移动学习是利用移动设备,经由无线网络,开展以内容短小精悍为特征的非正式的学习,特别适合需要兼顾生活、工作的在职研究生。设计合理有效的移动学习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在工作、休闲、聚会、娱乐之余,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实用目的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充分感受移动学习带来的学习便利,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4]。

本文只研究了在职研究生课程设计方式及典型应用模式,对于移动学习在职研究生其他方面的应用尚欠思考。移动学习在课程设计和学习活动中的具体开展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笔者会针对以上不足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indner M, Bruck P A. Microme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2007 Conference[M].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

[2]Teemu Leinonen. Microcontent for microlearning[DB/OL].http://flosse.dicole.org/?item=microcontent-for-microlearning&catid=7&catid=7.

[3]顧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4]朱守业.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67-70.

技术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设计;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关键点,培养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

课题内容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效果。在具体课题内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使题目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例如,要求学生组装一台完整的收音机、家居生活中能用到的声光控开关、门窗防盗报警器等。又如我们选用的《音乐彩灯控制器设计》、《多功能数字钟的电路设计》、《交通灯控制逻辑电路设计》等课题,学生做起来积极性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选择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完成一项实际课题。通过查阅资料、线路设计、选择元器件、电路安装调试,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充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电子脉搏计这一课题,要应用到传感器、放大电路、有源滤波电路、整形电路以及数字电路中的各种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及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又如数字钟电路设计这一课题,数字钟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电路系统,选此作为设计题目,可使学生将学过的比较零散的数字电路知识有机地、系统地联系起来用于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还可选用有源滤波器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领会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选用交流宽带放大器的设计,使学生对放大电路的三种不同组态的特点、应用场合以及电路的设计方法得到练习,并通过这个对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带宽度以及引入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課题内容要注重集成电路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当今时代电子技术飞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课程设计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在电路设计中,应尽量采用集成电路, 特别是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某些专用芯片(如模拟乘法器、锁相环)作为电路的重要构件,体现出现代电子电路的设计是各种集成电路构件的组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尤其是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相结合,以数字电路为主,软硬件结合,以硬件电路设计为主,符合现代电子电路结构的发展方向。例如我们原来经常选定分立元件OTL和OCL功放电路设计课题,随着目前大量的集成功放芯片的上市,我们就把这些课题内容并入《集成电路音响放大器》、《音频信号发生器》等课题中。又如在数字脉搏计课题中,介绍了锁相倍频的新概念,同时介绍了集成电路CC4046和C14526构成的锁相倍频电路。通过这些课题设计将一些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并在实践中得到练习,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选择适应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一些结合专业特点的课题。例如数字转速测试系统与频率计设计,由于转速测量在工业控制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工厂里测电机每分钟的转速,自行车里程测速计,心率计以及汽车时速的测量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又如PWM(电动机调速系统),由于该系统在工业控制的调速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同时,又由于该系统由脉宽调制器和脉冲放大器两大部分组成,而脉宽调制器又包括锯齿波发生器和电压比较器,密切地联系了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些课题对掌握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对专业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注意选择和后续专业课有关的课题为对电子技术课程的进一步提高和为后续课程打下一定基础,可考虑选择一些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综合性的课题,以使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认识,对后续专业课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调速系统的给定积分器》课题。

课程设计的组织实施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只在大思路上作一定的引导,对具体方案不做过多干预,只起组织、引导、检查、把关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改进做法是: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即使得出的结论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错的,只要学生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仍然可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如果结论是抄袭得来的,即便是正确的,设计成绩也按不及格处理。如电子脉搏计的设计课题,只给出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讲明基本原理、总体构思和适当的设计提要,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原始数据及主要技术要求,而具体的原理图及元件的参数,集成电路的选择,电路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收获更大。

虚实结合,重在“真品”(1)采用机辅分析。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对电子电路或系统进行自动分析和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它的应用使得电路功能、参数的分析和设计都可以脱离具体对象,在构筑于计算机平台上的虚拟环境中通过仿真处理而自动实现。EDA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工程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支撑技术,在电子行业,Miltisim、Protel等电子仿真软件,已成为电子工程设计的必备工具。学习和掌握应用计算机对电子电路的分析是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应用到课程设计领域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应用Miltisim设计电路仿真。在学生根据设计课题拟定初步方案后,要求他们先在电路仿真与分析软件Milltisim平台上对于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观察电路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分析主要元器件参数对电路指标的影响,初步了解电路静态和动态的工作情况,在Milltisim平台上调试电路使之达到技术指标,为电路的实调做准备。二是应用Protel For Windows设计印刷电路板。在Milltisim仿真后,给学生介绍印刷电路板的自动化设计软件Protel For Windows和设计印刷电路板的基本工程知识,要求学生应用Protel For Windows设计软件绘制本组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并设计出印刷电路板图。通过几年课程设计的实践,对有源滤波器、交流宽带放大器、数字温度计、数字钟、交通灯控制器等设计课题采用Milltisim EDA软件与虚拟样机,指导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结合传统设计。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EDA技术的教学和实践课程。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独立设计电子产品的能力和对电子产品实际安装、调试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从原理图设计开始一直做到样机调试成功,经历整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又如何能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作用?所以要将传统课程设计与EDA技术的训练相结合,比较电路实测的性能和计算机的仿真结果,以认识计算机仿真在电路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对EDA技术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软件系统的操作上,而是对该技术在电子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形成组合,团结协作在组队方面,采取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方式,2~3人为一组,要求学生不仅要共同讨论设计课题和选择设计方案,还必须落实自己具体的设计任务,如计算机辅助分析、硬件电路的制作、调试、资料的查阅、整理和总结等,有分工有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强化考核,提升品质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课程设计完成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安装工艺水平、调试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设计报告质量、答辩情况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要特别强调答辩的重要性。答辩时,每个学生都要先概述自己的设计过程,重点讲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点评、讲解,同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分析和讨论。通过答辩、讲评,学生可以体会别人的设计思路,开阔眼界,也能从别人的设计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答辩过程就成了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为学生具体接触和了解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机会,在内容上、方法上、手段上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作思路,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了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开发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梓城.电子技术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付家才.EDA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郭兵.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郭红(1972—),女,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

技术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技术;建筑幕墙;设计

一、建筑幕墙节能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关于建筑幕墙的节能设计,首先必须在设计施工前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包括光照、温度、气候等,也包括建筑的朝向、高度、建筑的功能、每一个室内的功能等,然后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和施工技术进行设计与施工。重点关注的是各种可能会影响建筑幕墙节能环保目标实现的因素,处理好采光与遮阳、水密性和传热等的关系,通过建立多个状态指标来进行处理。总的来说,在进行建筑幕墙的节能设计时,必须对当地气候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根据幕墙功能与性能等合理选择幕墙的形式、幕墙的材料和构造等。最后要注意的是,建筑幕墙不可以脱离原来项目结构,也就是说,幕墙作为建筑项目整体的一部分,在进行幕墙的节能设计时幕墙的设计人员必须和建筑的暖通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调,解决专业之间的矛盾问题才能提高建筑幕墙节能设计的质量。

建筑幕墙节能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在建筑幕墙节能设计中必须根据建筑的实际合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合理的选型、材料选择和构造选择,既要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和性能,又要符合节能环保的目标。(2)适用性原则。因为不同地区建筑风格不同、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对于建筑幕墙的节能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对节能设计的要求,再根据建筑实际条件和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的基本功能、使用舒适度和美观性,在此基础上来达到节能的目的。(3)系统性原则。建筑幕墙节能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个建筑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幕墙的设计质量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设计,但是也要保证其他各部位的节能才能实现整体建筑的节能,达到建筑节能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眼下我国在建筑幕墙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建筑幕墙的设计理念比较落后

就算我国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对节能环保的口号进行了提出,但是因为在我国节能环保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实际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一些设计公司也不能对建筑幕墙的节能设计进行有效的理解,在大部分时候需要在工程主体实施之后,才对建筑幕墙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的建筑造成相应的影响,还会导致建筑幕墙施工的延误。一些设计单位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幕墙的设计比较迟缓,还需要在设计的图纸中对幕墙设计进行相应的设计,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幕墙施工设计单位的施工难度进行相应的提升,还对单位之间各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对节能技术在建筑幕墙中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建筑幕墙的设计和建筑项目不统一

建筑外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对外墙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脱离当前的建筑结构,要将整体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建筑幕墙设计单位并没有将建筑物的结构列入考虑的范围内,这就导致了不能专业的对幕墙进行设计,也不能有效的对幕墙的施工材料进行选择,降低了整个建筑结构的效率,不能将整个建筑结构和幕墙设计相融合,阻碍了整个建筑施工的进程。

2.3建筑幕墙设计和施工一体化的要求阻碍了幕墙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当前的市场形势也在不断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建筑市场的竞争程度,也提升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要求。建筑幕墙单位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在单位进行招标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幕墙的设计单位没有资历,也不具备相关施工的经验,为了中标就会降低费用,在中标之后,这些施工单位就会减少在施工中的成本,来提升自身的收益,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整个幕墙施工的质量还会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建筑幕墙节能设计

3.1选择节能型材料

(1)节能型玻璃。幕墙节能型材料包括节能型玻璃和铝合金断热型材料两种。因为玻璃在建筑幕墙中应用比例非常大,其参与的热交换面积也较大,因此对于建筑幕墙节能设计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在选择合适的节能型玻璃时,必须根据玻璃具体的位置选择最佳的玻璃材料,比如对于朝向是南且日照时间较长的玻璃,应该能起到阻挡一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作用,从而可减小空调负荷。所以应该选择吸热型的玻璃和热反射的玻璃,或者由吸热玻璃与热反射玻璃组成的中空玻璃。对于在严寒地区和背光的玻璃,则应该选择能够控制热传导的玻璃,比如低辐射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一般而言,节能型玻璃有如下几种类型:①阳光控制镀膜玻璃。这一类玻璃指的是在普通玻璃的表面鍍上一层金属化合物膜,该化合物的膜色可以让玻璃呈现丰富多彩的色泽,除了外观更加美观,更关键的是该类玻璃能够有效控制一定波长的太阳光进入室内而影响暖通空调的负荷。此外,这类玻璃具有较好的透射率和反射率,还能很好地吸收紫外线,具有一定的透视性,在室内可看到室外的景物,透视性和自然采光良好,但在室外又无法看见室内的情况。②低辐射玻璃。该类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较高,同时还能阻挡红外线进入,发挥隔热节能和自然采光的良好作用,不仅可减少室内冬天热量的流失,而且在夏天可以阻隔室外物体受到太阳光辐射后产生二次辐射,既实现了节能的目标,又实现了经济环保的目标。③中空玻璃。该类玻璃由两片及其以上玻璃组成,用密封胶使组合玻璃间的空间和外界隔绝开来,使其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效果,而且该类玻璃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重量较轻,负载较小,几乎不会对整体建筑负荷产生太大影响。④夹层玻璃。该类玻璃至少由两片及以上玻璃构成,是一种韧性较好的复合型玻璃材料,一般分为中间层和外表层两层,其中中间层是透明性的有机材料。制作该类玻璃时对工艺要求很高,可根据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工艺技术,但必须保证该类玻璃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能力,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有一定抵挡外界撞击穿透的能力,同时还必须保证一定的可见度。⑤真空玻璃。这类节能型玻璃由支撑物将两片及以上的玻璃分开,并在周围进行密封使其内部产生真空层。也就是抽走中空玻璃中的空气,消除对流和传导传热来达到隔热的目的。这类玻璃的空腔狭窄,两层玻璃之间用均匀分布的支柱分隔开来,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隔热玻璃,真空玻璃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且因为中间存在分隔作用的支柱,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外观美观性。

(2)铝合金断热型材。该材料和普通铝型材相比,突出的优势是其节能性能较好,比如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采用了较低导热系数的尼龙进行隔断,在连续的隔热区采用隔热条使铝合金结构分为两部分,隔热条的导热系数比铝合金导热系数小,但是其力学性能却和铝合金一样,可有效避免因热胀冷缩引起的铝型材和隔热条脱落的情况,同时还能承受外界的各种压力,节能抗压的效果良好。

3.2节能技术在建筑幕墙设计中的应用

(1)光电幕墙技术。光电幕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节能幕墙,既有装饰的效果,又具有发电、隔热隔音的效果,突出了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征。其关键技术是太阳能光电池技术,在进行光电幕墙结构设计时还必须使其具有抗震、抗风、抗压等建筑安全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外观的美观、气密性、水密性、隔音保温等作用。可将幕墙骨料内的空腔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简洁的墙面、太阳能光电技术和幕墙技术的结合构筑新型的功能型幕墙。

(2)生态幕墙技术。生态幕墙是在科学技术飞快进步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幕墙设计中,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完全将人们的生活需求融合到了设计中,为人们营造一个更为舒适和安全健康的环境。通过生态技术的应用,设置生物气候缓冲层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达到了资源节约的目的。

(3)双层通风幕墙技术。双层通风幕墙由两层幕墙构成,外层是单层玻璃和非断热型材构成的幕墙,内层则是隔热或断热的明框幕墙,内外层之间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即热通道。热通道内的空气一直处在流动状态,和内层幕墙外表面进行持续的热交换。在冬天关闭通风层的进排风口,可使换气层空气在阳光照射下而不断升高温度,可提高内层玻璃的温度,降低建筑物能耗;在夏天则打开换气层风口带走通风间层内热量,从而可降低内层玻璃外表面的温度,达到降耗的作用。

(4)遮阳系统。设计合理的遮阳系统是为了能够遮挡一部分太阳光进入室内,尤其对于朝阳的房间来说,遮阳系统的设置对于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非常关键,如果太阳光直射进入室内不但会影响空调系统的负荷,增加空调能耗,而且还会影响室内的舒适度。而设置遮阳系统以后可以在保证合适的采光条件的基础上减少室内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在幕墙节能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将遮阳系统合理地融入进来,常见系统包括垂直遮阳、水平遮阳、综合遮阳以及挡板遮阳等几种形式,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的建筑工程情况以及建筑的功能、类型等,既要发挥好遮阳系统的作用,又不能影响整个建筑结构和功能。所以在实际设计时可以参考幕墙热工计算的规定计算出各参数,可为节能幕墙的遮阳系统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5)太阳光变向照明技术。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节能环保领域利用太阳能来代替其他能源,不仅可实现节约能耗的目标,而且因为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幕墙节能设计领域,利用太阳光变向照明技术,可取代传统遮阳技术里的幕墙反射作用使太阳光线反射到天花板上,再经过天花板反射传递到室内功能区,不仅可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而且因为使用了更加均匀柔和的照射方式,可避免太阳直射对人体和室内设施的影响,使室内的光线更加均匀,可分布到各个边角区域,从而可减少电能的消耗,降低电费。

四、总结建筑幕墙节能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形势的不断改变,建筑幕墙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减少,“节能环保”理念逐渐的发展起来,建筑行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在建筑幕墙中应用节能技术已是必然。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非常快速,基本上承担了我国70%的节能环保任务,由此可见节能技术在建筑幕墙的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可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此方面的发展,我国非常的重视。随着我国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建筑幕墙发展的格外重视,高层建筑的很多技术难题被解决,玻璃幕墙的巨大发展潜力逐渐的凸显,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加普遍。现阶段,我国在建筑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很多节能的金属材料被研究,出现在市场中,如特种钢材、铝合金材料以及幕墙接驳件等,为建筑幕墙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此外,玻璃幕墙的样式也越发的多样,先后出现了镀膜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等形式。与此同时,我国幕墙的安装技术也越发的成熟,突破了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阻碍,应用越加的广泛。

以目前我国建筑幕墙的设计发展形势来看,可总结几点建筑幕墙未来的设计思想。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大多将幕墙的设计重点放在了外观、性能、成本价格等方面,而对于幕墙设计的生活性考虑较少,在建筑幕墙时,主要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考虑较少,这样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综合的对建筑工程的生态环境,对气候、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对幕墙进行科学的设计,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其次,我们要综合的了解建筑物的功能,将建筑主体结构与幕墙设计进行合理结合,让两者在设计上达到统一。最后,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节能环保的理念,切勿将节能材料的选择简单的看作为企业节约成本,其根本的目的是达到节约自然资源的目的,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在考虑幕墙位置以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也需对空间的舒适度、采光、防尘、抗噪音等生态因素进行考虑,多应用现今的技术以及新型的節能材料,从可持续的视角看待节能问题。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正在突飞猛进,更多的优秀建筑形式开始出现在了当前的社会建筑中。建筑幕墙作为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对建筑结构起到正向的支撑作用,还增加了建筑外观的美观性,提升了建筑的视觉感受。因此,应该将节能技术更好的应用与建筑幕墙设计中,通过对建筑幕墙材料的选择与节能技术的应用,让建筑幕墙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实现绿色环保功能。

参考文献:

[1]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技术[J].朱颖锋.建材与装饰.2018(26)

[2]绿色节能技术在老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李映殊.建筑节能(中英文).2021(01)

[3]绿色节能技术在公共建筑幕墙设计中的应用[J].赵牧冉.住宅与房地产.2016(30)

[4]绿色节能理念下的施工技术分析[J].程宝平.砖瓦.2020(04)

[5]浅析建筑施工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J].海军辉.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2)

[6]基于绿色节能理念下的建筑工程改造研究[J].秦娜.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1)

[7]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吴一鸣.江西建材.2017(20)

[8]浅谈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曹登科.建材与装饰.2020(14)

[9]绿色节能理念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J].韩承志.城市建筑.2020(20)

[10]暖通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实践探究[J].陈振湘.中国设备工程.2021(14)

技术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作为信息技术在远程教学领域的应用典范,国家敞开大学云教室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的高度融合的产物。同时探究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云教室教学应用方式已成为云教室建设的一项要点任务。本文主要对云教室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设计与实践进行剖析讨论。

关键词:云教室;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设计;实践

一、云教室建设含义

国家敞开大学云教室的建设旨在深入研讨、探究和实践领先信息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播送电视大学传统教学方式。在已开端完成教学管理进程现代化的根底上,进一步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完成学、测、考、监一体化,推进教学变革,改进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功率。其建设进程必定是一个探究完成现代科技与教学的深度交融的进程。

云教室的建设可有用处理远程教学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师资力气不均衡、教学实时性、互动性不高级问题,有利于推进教学资本同享、构建跨地域学习小组、安排丰厚多样的远程教学教学活动等教学教学方式变革,为学习者供给更为优异的教学环境,为推进现代远程教学的发展供给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云教室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设计与实践考虑

1、通过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进一步完善云教室教学环境

关于远程敞开教学理工科的老师来说,一般在课堂教学时仅仅是选用在演示文档中加入静态、动态图画、视频等教学资本的方法,协助学习者了解理工科中笼统的概念,但一些课程因受教学资本质量与局限性等问题的影响,很难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计算机类的专业软件课程(图画设计软件、软件开发软件等)、物理专业中的模仿电路、化学专业中有关的试验类课程。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各国的技术研讨人员对于不一样学科研发出众多的可视化仿真软件(如: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等),它们的呈现有用地处理了理工科专业演示试验教学方法的需求。老师应用可视化仿真软件进行教学,能够有用地提高课程的全体教学效果。但是,不一样的应用软件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以及体系有着较高的要求,这给云教室的管理作业带来了很多不方便,一起也给云教室硬件设备的功用带来严重的检测。

现在,很多高校开端测验选用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构建本校的虚拟试验室,新疆电大自2011年起发展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研讨作业,并搭建了根据CitrixXenapp(思杰公司虚拟应用交给管理软件)的虚拟试验室,通过虚拟试验室满意学习者对理工科类教学试验的学习需求。云教室建设项目发展往后,咱们凭借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将教学应用程序(如可视化仿真软件;计算机类学科软件课程)统一会集安装在专用的服务器上,不一样区域的、不一样专业的老师只需运转安装在本地客户端的插件便可拜访远程服务器上分配的应用程序。因为应用程序是在服务器上运转,客户端仅仅是远程调用,所以对客户端硬件需求也不是很高。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完成了云教室体系间优异教学应用程序的同享,降低了基层云教室中应用软件的资金投入本钱,一起也大大减少了云教室管理人员的保护作业。现在,有些虚拟化厂商已推出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客户端,老师通过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应用移动终端即可调用所需的应用程序来完成授课。

2、云教室与虚拟演播室相结合完成高质量的访谈式教学

随着现代远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在现代远程教学中(如:访谈式教学、演说式教学等)。拿访谈式教学来说,一般是老师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教学难点和要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现场老师与专家或具有丰厚经历的作业者通过访谈方式共同完成的授课方法。这种授课方法通过调集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增强学习者学习的自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与参加意识,使学习者自动参加到教学互动中,从而更有力地推进和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把握。

以往远程教学中的访谈式教学更多的是选用在虚拟演播室录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者一般只能通过观看视频的方法学习,很难与场内访谈两边进行交流,教学互动环节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国家敞开大学云教室具有领先的多点音视频信号实时传输功用,为完成访谈式教学的远程互动供给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当时云教室的现场环境为传统教室安置方法,无法满意访谈式的教学方法所需的环境安置以及多机位切换需求。而将虚拟演播室与云教室进行交融即满意了访谈式教学场景安置、视角切换、背景设定的需求,一起也完成了异地学习者与现场老师或访谈目标进行问题咨询、论题讨论等教学互动方法。

3、通过新式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现场实践式教学

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彻底满意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怎么将理论常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者学习爱好,现场实践教学无疑成了现代远程教学探究的要点之一。现场实践教学即在自然的环境中及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安排方式。现场实践教学为学习者供给丰厚的直接经历,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和把握理论性的常识。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佐方式。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疾速发展,4G已跨入全部建设期间,这为实践教学现场高清信号的无线传送奠定了根底,学习者能够方便地通过云教室与现场教学的老师、实践导师参加互动。一起,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也让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凸显出来,随之衍生出的现代信息技术商品也越来越多,它们在医疗、教学等职业渐渐地发挥了突出的辅佐效果。如:google公司推出的智能眼镜,凭借智能眼镜,老师能够实时将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画面传送至云教室中,一起也能够通过云教室中学习者反应的信息,对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答或再次进行实践操作。

三、结语

云教室是国开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优质实践平台,为探索多终端融合教学环境的建設提供示范性參考,是国开远程教育服务云的重要基础。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已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信息技术融合体的云教室也将会在今后的远程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云教室还属于起步阶段,如何进行云教室授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为云教室开辟更多的应用模式将是未来国家开放大学整个系统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1]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王伟伟.从家庭信息终端的研发设计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和协同创新的必要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3.

[4]李天文.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段元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

[6]蔡家定.循证学习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1.

上一篇:提问技巧论文下一篇:预科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