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论文范文

2023-03-19

化学制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前,化学学科发展迅速,对其他学科和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但却处于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境地。本文从教学、教材、考试等方面,分析了化学学科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明确提出化学教育要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化学学科;化学教育

当今化学学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实验描述到理论解释的顺利过渡。目前,除了研究传统的新反应、新方法、新物质的合成之外,化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拓展,研究内容实现了跨跃,并且各种新的仪器发展使得化学工作者的研究手段日益多样。化学学科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疾病控制、能源问题解决、环境治理,乃至孕育新生产力的发明创造和发展,加强国防、增强国内安全的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化学正在发挥着关键作用。化学对生物和新材料等学科或领域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化学与生物、环境、能源等学科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么密切过。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化学学科却面临着学科声誉不佳、吸引力不强、后继相对乏人的窘境。人们总是将化学与化学灾难、环境污染、恐怖威胁等负面因素联想在一起,这使得化学成为了新世纪的怪物,导致化学逐渐被冷落、被边缘化了。有些省份的高考也干脆撤销了化学科目的考试,在过去二年中化学科目考试也从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消了。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造成化学学科的人才队伍匮乏,学科发展难以为继。尽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化学工作者不会也不去宣传自己的学科、不重视化学教育、不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大声疾呼、不注意培养后来者也是主要的原因。由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仅对目前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化学学科的魅力在于其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以及复杂多变。化学现象的复杂多变十分贴近我们日常的生活,具有很强烈的实在感和现实感。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将微观和宏观世界之间巧妙结合,使得物质结构和化学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有严格语法规则的化学语言和具体而且富有想象力的符号来描述和组合。通过发挥科学的想象力,将已知与未知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反应的主要特点,可以或多或少地做到“尽收眼底”。如果在日常的化学教育中对具体的化学物质不进行介绍,也不进行实地观察或进行实验,化学学科就会成为一种也许只对考试有用的符号游戏,使学生失去了对化学体系的实体感,也就体会不到学习化学的兴趣。目前,许多中学和大学的化学教材中只局限于验证对某个问题所做的解释或理论,而忽视了对化学体系的全面观察和分析,给学生的印象也许是知识的堆砌过程。化学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做一般性的描述阶段,还不能认为是在学习化学(指化学学科),更不能成为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甚至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方法。这将无法启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创新欲。而后者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关键。

现行的化学教材普遍存在大量的化学计算以及各种简单元素、单质以及化合物简单性质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书中相关pH、溶度积、缓冲容量及其他一些复杂的化学平衡体系的计算,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相差悬殊,但是我们却连篇累牍在化学教材中加以介绍,并作为重点进行考试。而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化学工作者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化学合成、结构测定和光谱解析、研究新化合物的状态和性能等方面。除去做必要的量子化学计算外,利用光谱计算某些组分的含量和推导反应动力学方程,以及常规的分子量、化学式量和产率计算等才是日常做的计算工作。至于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状态,理论计算也许在书写论文时会有人加上一笔,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更相信用适当的实验方法所测得的结果,而不只是计算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物质的化学运动与物理运动的学科差别把握好,并且不能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以及不能摆脱高考为便于评分而偏爱各种各样的计算的影响,只能在教育过程中以数学计算来代替真正的科学理性,那么,化学学科的衰落以及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就可以理解了。

分子的化学结构在化学学科和化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从化学式到化学结构式的发展过程,而且正是这个过程使得化学工作者对于化学物质认识得以飞跃。对于初学者来说,化学结构使得分子由原来的“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微观粒子变得生动具体。但是,近年来的化学教材喜欢介绍以量子力学原理为基础(以一系列近似为前提)而推衍出来的一些结构理论和图形(又加上一系列近似),而这些对在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涉足化学领域的人才能准确理解的内容吓住了许多初学者,使得他们望而却步。不能否认,这些理论代表了近50年来化学结构理论成果,也是未来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对于初学者和非化学爱好者而言,却难免有“阳春白雪”之嫌。很多中学生在学习电子云的概念后,常常反映有一种如同坠入万里云雾中的感觉,只能通过强行记忆来学习这些知识。因此,如何编写教材并介绍哪些化学知识内容,成为我们化学学科是否能吸引更多学生加入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此外,目前在各类化学教材、教学和考试中,“精心设计,布满陷阱”的各种习题,可谓五花八门。我们不去讨论这些题目是否符合化学规律,其答案是否合乎实际,至少对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要求起到了分散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负面作用,使学生认为化学知识的获得更多依赖于背诵和强行记忆。应该明确,基础化学教育应强调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时可能要用到不同程度的计算和记忆,但是不可能只有通过计算和记忆来学习化学,而是由化学学科的性质和它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

化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评价等组成的。要解决当今化学教育面临的学科吸引力不强、学科内容陈旧、学科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我们必须在课程体系设计,特别是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下工夫。考虑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学科对自然科学中众多实验学科的支撑作用,以及国外在化学教育方面已有的成功实践,我认为对于像化学这样一门仍然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应更多地从实验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化学学科,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如果化学课程中的所有内容,至少是主要内容,都由学生亲手通过化学实验做一遍,不仅学时不允许,即使对于化学系的学生,也是不必要的。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前辈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从人类几千年文化中精心挑选、精心组织过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的教育与熏陶,从而迅速地成长。

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教材应以更加贴近生活为特征,更着重于使人们理解化学的作用。化学不仅使人们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客观世界,提高与改善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使之更为和谐,而且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一。化学基础知识及有关的科学思维与工作方法,将有利于某些创新理念的提出和实现。

[责任编辑:夏鲁惠]

化学制药论文范文第2篇

自从29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实验试题采用微型化以来,国内各类化学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以微型化学实验为背景的题目。试题中的信息在学生中快捷、广泛地传播;从以微型实验为情境的化学习题入手,另辟蹊径,可以展现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应用,表达绿色化学的设计理念。

从期刊的影响力出发,笔者从目前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比较权威的三刊(《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以及以实验仪器研究为特色的期刊《教学仪器与实验》中的微型化学实验论文中取材,从不同角度出发编拟化学习题。

1以微型反应装置创设情境

如同常规实验装置的组装目的一样,微型实验仪器同样可以完成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合成、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尾气的吸收等基本操作。以此创设化学试题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表面上看,只是提供给学生化学常规实验装置的缩微化,但仪器的微型化给解题带来了陌生感,尤其是仪器体积小带来的特殊操作细节,例如试剂的取量、反应程度的控制、尾气处理等——这些都是实验论文作者阐述的实验注意点,也恰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容易忽略的因素。

例1、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采用常规仪器进行制备和性质检验,常因气密性不佳而对环境产生污染。周老师采用六孔井穴板和注射器组装出以下微型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向各井穴加入指定的试剂与物料,然后用生料带缠绕井穴塞1-2圈后插入6 孔井穴板的井穴中并旋紧塞子,使井穴塞紧密地盖住井穴,以细乳胶管把前一单元出气管与相邻单元的进气管逐一连接起来,保证没有硫化氢泄漏。该实验无需通风橱即可进行,对反应废物摸索了实验后处理方法,体现了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2]。

(1)1号井穴里装有少量FeS固体,实验装置按图搭建完毕后,把吸有稀硫酸的注射器缓缓下推,就可以有连续平缓的气流产生。请问1号井穴孔发生反应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井穴内只放入一张湿润的白色醋酸铅试纸,且“短管进、长管出”。其作用是(填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号井穴孔盛放少量溴水,其主要作用是证明H2S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呈现出该性质的),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代替。

(4)4、5、6井穴孔分别盛放了0. 1 mol·L-1 ZnSO4、0.1 mol·L-1 CdSO4、0. 1 mol·L-1 CuSO4溶液,在实验中分别产生了白色、黄色和黑色沉淀,说明了这些金属硫化物的________(性质)。

(5)7号井穴孔盛有________(填写药品),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评点:该题主要考查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气体检验、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等。一切都基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是通过微型化学实验装置呈现情境。

答案:(1)FeS+2HCl=FeCl2+H2S↑; (2)缓冲作用(安全瓶), 检验硫化氢气体; (3)还原性, 酸性高锰酸钾; (4)难溶性; (5)NaOH溶液,吸收尾气

例2、“电凝聚气浮法”是一种工业上处理废水的常用方法,我们用塑料多用滴管作为载体,以微型实验的形式呈现了该方法的原理。先在100 mL烧杯中加约50 mL蒸馏水,再添加3滴CrCl3溶液作为无机污染物,另加少许泥沙和硫酸钠,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浑浊,得模拟废水,标记为A。用塑料多用滴管吸取废水A,从液泡两侧分别插入两根大头针(两针不相互接触), 用鳄鱼夹、 导线将两根大头针与电池(9V)相连,即可对废水进行电解[3]。

(1)电解开始,阴极释放出大量气体,请写出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极现象不明显;片刻后,溶液中生成大量绿色沉淀,随着阴极气泡大量逸出,绿色沉淀随之上浮至液面。已知大头针主要成分为铁,请推测阳极可能发生的两个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3)绿色沉淀中不仅包括由阳极产生物与溶液酸碱性变化而生成的不溶物,还包括沉淀_______(填写化学式),这就表现出对污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清除。

(4)本实验中在电解液中添加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一份相同废水,滴加3滴苯酚溶液作为有机污染物,再加3滴亚甲基蓝使其显示颜色,添加食盐至饱和,标记为B;用塑料多用滴管吸取废水B,采用如上图的装置,只不过将阳极大头针更换成全活动铅笔专用笔芯,在电解后的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说明____________。更换阳极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说明);

评点:化工生产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一直是实际教学中欠缺的,通过微型化学实验模拟实际问题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化学与技术、体会时代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该类试题适用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电解池”、《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水处理技术”、《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化学与环境保护”,以及《实验化学》模块中提出的“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答案:(1)2H++2e-→H2↑; (2)Fe-2e-→Fe2+,Fe2++2OH-→Fe(OH)2↓; (3)Cr(OH)3;(4)增强导电性; (5)苯酚在阳极释放的强氧化性气体作用下已发生了转化,避免阳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2以微型实验引导实验改进思维

在各大期刊发表的微型化学实验论文多为一线化学教师或高校实验研究者发表,如果只是简单地在学生面前重现这些素材,对他们自身的实验素养提高有限;而通过试题的巧妙设置,将学生也引入到对实验的设计思路中去,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微型化学实验的深刻认识,也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缩微或减量,而是要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探索,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目标。

例3、用一个小注射器和小塑料反应管做反应仪器,两者中各有一种化学物质,反应后将注射器针头扎入一根带火星的香烟里推动活塞,发现窜起一大串火苗[4]。请问,塑料试管中盛放药品为________,注射器中盛放____________药品。该实验可以代替常规实验中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评点:注射器是化学实验改进中常用的替代品,在微型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挖掘其功能进行设计,在命题中应用中能帮助学生体会到。图3中的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图4中的注射器起到氧气收集的作用。

答案:MnO2,双氧水,氧气的制备和氧气的助燃性质

3以微型实验题干提供探究和评价的平台

近年来科学探究实验在化学新课程考试中广被重视,这些实验题不再象以往的实验题平铺直叙——单纯的“课本知识加实验加填空”,也不象大学知识“下放”的新信息实验题,而是促使考生多想实验的整个过程:“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选取哪些因素作为实验变量”、“可能什么原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用途”等等,更加促使考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索,达到真正考查科学思维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化学实验相比,一样能提供符合教学需要的实验内容,更能提供多个相关实验的优化设计过程和满足使用者自主探究的基本条件[5]。以微型化学实验论文素材命题,为训练学生探究思维和评价能力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也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了巧妙的探究思路,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

例4、紫甘蓝,又名紫卷心菜,所含花色苷色素的颜色会随pH改变,一般遇酸变红,遇碱变绿。向点滴板上一凹槽滴加一滴紫甘蓝汁,再滴加一滴硫酸钠溶液,用连接导线的鳄鱼夹各夹住一根铅笔芯,将电极一端浸入紫甘蓝汁液面以下[7]。

(1)当导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发生现象是: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铅笔芯将两极所在位置的溶液搅拌均匀,发现整个液滴呈现紫色,(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发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大头针作为______极电极,则对以上实验现象有极大干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以各类典型的酸碱盐溶液作为辅助试剂加入紫甘蓝汁中,以铅笔芯作为电极进行电解。请预测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1:

(4)将添加NaCl溶液的甘蓝汁电解后溶液搅匀,最终竟然消褪为无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

(5)以上实验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变量开展的探究活动,如果你是实验设计者,从该实验的特点出发,你还会挑选_______作为变量。(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

(6)如果你是实验竞赛的评委,你将该实验与你们常见的电解实验对比,请提出一些评价意见(至少写出两点,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

评点:微型化学实验试题取材于实验探究论文,突出真实性;注重实验条件,突出思考性。本题不仅以紫甘蓝汁作为创新情境考查电解规律、中和反应等基本原理,还从异常现象原因探究、变量控制等角度促使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层思考,并且通过开放性的问答培养学生评价和鉴别能力。

答案:(1)2H2O-4e-→O2+4H+; 2H2O+2e-→ H2+2OH-; H++OH-=H2O; (2)阳极;作为阳极的金属电极比水更容易被氧化,产生有色离子如亚铁离子、铁离子对甘蓝汁颜色有干扰; (3)电极附近溶液变紫,有气泡产生;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产生;紫色;迅速冒出刺激性气味的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迅速冒出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4)电解NaCl溶液阳极产生的Cl2将电解对象漂白; (5)电极,电解质溶液;载体、电解体系等; (6)参考评价意见:评价之一:紫甘蓝汁不仅充当电解对象,还兼作实验中的酸碱指示剂,一举两得;评价之二:该微型实验只采用了一滴紫甘蓝汁液作为电解对象,降低成本,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实验时间,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探究;评价之三:紫甘蓝汁取材于纯天然,整个实验用量又是微量,所以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评价之四: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电解本质的理解。

4 反思

在科学教育中引入习题的初衷是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道习题都是从原始问题抽象而来,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把其中的一些次要细节、非本质的联系舍去,也没有将科学现象与事实作为背景,甚至完全脱离科学现象,学生思维的一部分已经被习题编制人员“越俎代疱”地完成了。同时,习题教学还存在着模式化倾向,缺乏科学思想的分析,太重视程序与计算、熟练与技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学生创造能力的匾乏是习题教学的直接后果。事实上,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是源自实验现象的,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曾提出通过引进原始问题来逐步使习题教学与原始问题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教育效能的目的。而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实验论文能表现论文作者所作出的技术性和认知性研究的原始工作,是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一种生成资源[8],也是原始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笔者近年来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尝试将所设计的原创实验素材融合入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发现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评价能力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于是进而取材命题,抛砖引玉,目的之一是及时推广课程改革中来自教学一线和高校专家的实验研究经验,从而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推动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更希望这些原汁原味的实验素材呈现出反映科学概念、规律本质的原始问题和未被加工的典型实验现象和事实,使学生大脑充分开放、思维触角充分发展,体会到与原论文作者研究过程中类似的思路和体验,甚至在条件允许前提下,用微型化学实验这种耗材少成本小的实验手段完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验证、改进和探究,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建议化学命题者可以认真研究各种期刊登载的微型化学实验专题文章,将其素材开发为创新试题:具有提问多样化、知识探究化、信息情境化以及形式开放化等多方面特点,为促进化学习题教学提供优质的题材[9],同时也促进微型化学实验能在中学得到普遍重视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凯,张丽娜,龙琪.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J].化学教学,2008,(4):10.

[2]周宁怀,屠小燕.一类气体制备与系列反应的微型装置[J].化学教学.2000(12):8~10.

[3]陈凯,刘少贤,张丽娜.电化学法处理废水的微型模拟实验[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10):39~40.

[4]陈博,陈凯,胡益民.有关烟草的化学实验集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7):46~47.

[5]宋心琦.关于发展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一点看法[J].化学教学,2008,(2):1~2.

[6]陈凯,龙琪,张丽娜.一滴紫甘蓝汁的微型电解实验[J].化学教育,2008,(8):65~67.

[7]邢红军,陈清梅.从习题到原始问题: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 [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56~60.

[8]易章和.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命题推进化学课改评价研究[J].化学教学,2005,(10):41~43.

[9]陈凯,保志明.化学习题中的数字化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55~57.

化学制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国家对高中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不断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问题,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不断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课堂氛围、教学设计、实验教学以及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希望有助于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其实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想要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除了对教学有效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外,还应当尽力探索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并且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关注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 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想要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积极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可以充分發挥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只应当突出教师的作用,也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较高,因此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而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要平等对待,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保证课堂氛围轻松和谐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持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是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应当选择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的活动方式,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到相应的化学知识。而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必须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设计课堂练习内容,这样才能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并且发现自身在化学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采取相应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进而提升自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 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内容,化学实验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师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而且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对所学化学知识有一个生动直观的理解,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想要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是化学教学中一种非常好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而想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反应速度快、反应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来进行课堂演示,而且由于课堂教学时学生的集中程度高,因此教师必须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另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操作规范,分析实验现象,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创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印象。

(二)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并且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创新意识与科学探究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氯气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对比实验,将干、湿两种红布条分别放入氯气瓶中,结果发现湿布条发生褪色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部分同学会认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使其褪色,但是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也可能是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后的盐酸使其褪色。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合适的方法进行验证,而验证之后,学生对于次氯酸的氧化作用将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适当的引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 加强课后反思

加强课后反思也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优势和缺陷,然后在日后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并且采取措施弥补化学教学方面的缺陷,从而促使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优缺点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高中化学学习当中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自己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通过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等方式来不断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教师应当注意加强自己的课后反思,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从而发现教师在教学当中以及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后,相信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秦红静.浅谈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5):13.

[2]李连友.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3):39-40.

作者简介:

李耀龙,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第七中学;

高琦,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般阳中学。

化学制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式和理念也层出不穷,并逐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了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进行高考所必修的课程,需要加强教师的重视,积极进行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针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现状;策略

在高中化学中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积极进行对化学课堂的策略改革,积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認识能力,创新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理念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尤其是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过有些教师就没有跟随社会发展进行自身的提高,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在教学中不重视对课堂的教学改革,受传统教学影响,习惯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灌输,认为化学课程就是要教导学生各种实验,而不愿意进行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没有针对化学课程进行深入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教学效率也受到影响,教学目标自然无法达成。

(二)在化学教学中各种实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存在各种实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多地区的学校中化学实验设施很落后,教师只能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讲述和介绍进行学习,还有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化学实验课程,没有对各种仪器和药品进行积极采购,使得化学教学出现困难,学生不能进行实验研究,影响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各种实验设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对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对化学课程的分析研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化学课堂改革,结合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活动,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各种教学设备,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对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改革,可以结合各种多媒体技术设备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如今的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设备已经逐渐普及,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在学校教学中,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各种化学知识转变成视频或图片,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对各种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一年级中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的纪录片进行播放,如居里夫人发现镭、锗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将各种元素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介绍和展示,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对各种元素的学习,深入理解各种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三)组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将各种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三年级《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对学生的组织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对海带的实验,准备好海带、蒸发皿、烧杯等化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明确分工,相互交流互动,提高教学的质量。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结合教学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进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李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文存阅刊,2018.

[3]汪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

编辑 高 琼

化学制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引起国家级相关剖门的重视,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所用的材料在使用完以后会产生一定污染物,很可能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强化广大教学人士的环保意识,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观念。本文主要对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指的是在开展化学实验和研究的过程中,遵循不会对人身、环境造成危害的理念,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尽量选取一些无危害的实验材料,坚持“绿色化学”理念处理实验废料。教师在帶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形成爱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观念,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实施意义

首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现阶段,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和资源愈发紧缺,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并践行于实际生活中。其次,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化学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环境和谐观念,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二、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1.深入贯彻绿色化学思想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和人类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务必要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加强化学科目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现阶段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引发学生的警戒意识,进而产生危机感。例如,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臭气层空洞的形成和危害,以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全球变暖等。通过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身生活环境,培养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强化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质作用。

2.使用无污染的化学实验试剂

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化学实验试剂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如果使用以后不能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就会污染到生活环境。而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缺少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这些污染物,因此,建议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积极使用替代品,并慎重处理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的实验废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尽可能使用无污染试剂,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也要保证取得良好实验效果。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实施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是降低或消除环境污染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用一己之力给学生构建生态课堂,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制取氧气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通过对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进行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而在国外的教材内,制取氧气时会通过使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过氧化氢分解后产生的是O2和H2O,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方法更加环保,这种方式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倡导。

3.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

针对那些具有较高危险性、污染度强的化学实验来说,并不建议让学生进行亲自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作为先进的现代信息教育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那些污染度强、危险系数高的化学实验视频,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知识点,还可以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有关“硫磺与锌粉”这一知识点的实验操作时,由于硫磺与锌粉的燃点较低,遭受轻微摩擦或碰撞都会使其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以至于加大了实验的不稳定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就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有关实验视频,一样可以起到直观演示的作用,大屏幕的播放让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晰、明确地观察到完整的化学实验过程并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感官效果,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完全符合绿色化学教育要求。需要引起教师注意的是,不能过于频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防产生依赖性,也不能因为方便就大范围使用多媒体实验,对于能够进行实践操作的实验内容,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其深刻感悟实验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教育还是一个新兴的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是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的重要实践。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中化学教师要全面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对实验流程进行全新设计,选择合理的实验材料,以确保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连莉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4.

[2]杨晓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02+104.

[3]宁佳.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23.

[4]梁跃庭.解析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33-34.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甘肃 天水 741003)

上一篇:生物入侵论文下一篇:生物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