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论文范文

2023-03-02

机械制图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通过详细分析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方法,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出发,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特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员研究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质量提升和学员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工程图学;教学目标;布鲁姆分类法;创新能力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院校一门必修的机械基础课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员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如何科学地分解教学目标,使学员在掌握大纲要求的同时,又能学有所思,从而启发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点。本文以布鲁姆分类法为依据,详细分析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

一、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方法简介

1956年,布鲁姆发表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1]。他的思维过程的分层是根据从最简单的知识回忆,到最复杂的判断某个思想观点的价值观和价值组织起来的。1999年布鲁姆的学生安德森博士将布鲁姆分类法作了修订[2],区分了学习的两个维度,即“知道什么”(知识维度)和“知道怎么做”(认知过程维度)。知识这个维度就是“知道是什么”,它包含四个层面: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事实性知识包括独立的信息,如名词定义、细节知识等;概念性知识则由信息的系统构成,如分级和分类的信息等;过程性知识包括运算法则、动手探究或操作技术等;元认知知识是指拥有关于思维过程的知识,如何有效地操作过程性知识等。认知过程维度则包含六个层面: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是指记忆存储的相关信息;理解是指从教育材料,如阅读或教师的解释中获得自己的理解能力,这一过程的技能包括说明、举例、分类、总结、推导、比较、解释等;应用是指在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情境中使用已经习得的知识;分析是指把知识分解,思考各部分与整体结构的联系过程,比如学生通过区分、组织和归类等方式来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含检验和批评两种技能;创造则是将各种事物综合在一起进行再创造的技能。

二、工程制图教学目标设置探索

(一)我院近机械类本科生现行教学大纲的目标设置

我院近机械类本科生现行的教学大纲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工程制图》课程学习,使学员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能够识读简单军事装备的工程图样。

2.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的有关规定,掌握投影原理和机件表达的方法,具有阅读较简单机械图样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標,是指通过案例引入、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学员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学员的工程兴趣,提升学员的空间想象能力。

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来看,此目标兼顾了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针对具体内容细节,目标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结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完善工程制图教学目标设置

受篇幅限制,本文仅以“机件常用表达方法”一章为切入点,结合布鲁姆教学目标的分类方法,详细分析工程制图教学目标的设置。“机件常用表达方法”一章主要是学习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常用表达方式的规定画法。

从“知识维度”来看,事实性知识包括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各种视图、剖视图等画法的具体要求及应用场合介绍;过程性知识包括绘制各种不同图形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元认知知识是指学员对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等。

从“认知过程维度”分析:记忆是记住教员介绍的各种绘图方法的表达形式;理解是指根据教员的讲解,能够区分不同表达方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对应的应用场合;应用是指将给定的机件,按题目要求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分析是指根据机件特点,综合所学知识,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评价是指能对机件表达方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优化;创造则是在对机件常见结构充分熟悉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创新设计。

从上述分析可见,依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细化,再结合课前调研,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或不同学员的学习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要求,从而指导并规范教员的教学实施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连祺,林淑萍.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之探讨[J].教育研究,2003(1):97-106.

[2]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5-47.

机械制图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很多技校机械制图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改革,开始尝试着采用新型的教学法,而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而且分析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策略,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项目驱动;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图样的绘制方法,另一方面是构成基本原理。当前,在教学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背景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实际教学发展需求,所以出现项目驱动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主要是实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加强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目前的技校机械制图教学中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

一、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项目设计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了解的机械制图基础知识,针对学生的学习合理设计与制定有关项目。项目设计是以项目驱动法为依托做好机械制图教学基础工作,而且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其项目设计不具备合理性,不仅无法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反之,如果其项目设计合理,在获得显著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一,在项目设计中需要充分体现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重点,让学生可以结合该项目来了解机械制图知识,熟练掌握所学的主要技能以及知识点。其二,有关的重点知识与主要内容。需要全范围覆盖学生所学的很多机械制图内容,这样让学生在应用于学习有关内容中更好地巩固与复习已经学习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根据有关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关于机械制图的知识[1]。其三,项目设计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此项目当作目标来学习的过程可以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关知识,提升教学水平。根据每个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若可以对项目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在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必定可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因此,技校机械制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需要严格把控项目涉及,针对学生科学设计项目,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将项目目标作为方向,进而更加充分地掌握有关知识。

(二)项目实施

确定项目任务与项目目标后,便进行项目实施。第一,将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成多个小组。各组学生都必须要结合项目总任务量来确定,教师对项目任务进行制定时需要提前考虑,通常每个小组的学生是四个人到五个人。分组应该严格遵循互补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将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成绩差、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可以扬长避短,彼此提升。各个小组都必须要从中选出组长,帮助教师做好工作。第二,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小组组长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教师所分配的项目,利用项目任务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还有其他的途径,主要包括请教教师以及查找资料等等,充分了解项目任务书。比如:与某个装配体有关的项目,需要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此装配体的零件组成有哪些,每个零件有什么作用,怎样表达此装配体,怎样按照正确的顺序来拆装装配体等等。这样各个小组成员才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要完成的具体项目。第三,项目计划的制定。掌握此项目需要做什么,然后根据项目规定的设计目标以及设计任务,由项目组成员共同探讨,将总项目精准细化成每个子项目,所有子项目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细化项目后,必须要合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计划要尽可能全面,不管是每个子项目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还是相互之间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需要协调交流,都应该作为计划的一部分。此环节直接关乎到项目是否按时完成[2]。制定项目计划后,小组成员必须要认真推敲、明确向技术是不是可行,最后交给教师进行审阅,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指导教师完全同意,不再有意见。第四,实际分工。就制定的项目计划来讲,每个学生都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正确选择其中一个子项目。一般来说,首先需要结合设计要求来手工绘制零件图,然后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必须要注意协调交流,比如:标注尺寸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要交流,进而防止由于零件尺寸不正确而导致降下来的装配环节存在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整个设计过程,尽管每个学生完成的子项目都是不同的,然而所有小組成员都必须要及时全面汇总每个构建的三维实体模型,再由自己进行装配、装配工程图投影、尺寸标注,最后将装配工程图打印出来[3]。第五,提交材料。完成项目后,所有学生都需要将个人工作日志认真填写,而且及时提交项目工作中的感受以及人工绘制的零件图等等。

(三)项目评价与效果分析

项目完成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项目评价体系是否合理与全面。现阶段,对学生项目成绩进行评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项目答辩实际情况。第二,手工绘制零件图以及提交项目设计报告书等等。第三,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这是评价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学生的所有上机操作,教师都必须要认真记录。利用该方法,让教师充分掌握各个小组和各个小组成员的实际完成情况,保证成绩是非常公平公正的。将项目总成绩列入到学生平时成绩中,在学生期末总成绩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超过50%。因为项目成绩占据很大的比例,让学生可以注重项目设计,为保证学生高效做好项目设计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学生的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学生付出更多,就会收获更多。项目的正常进行,既要有队伍之间的合作,又要有个人的不断努力[4]。将项目当做重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学习目标,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

二、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策略

(一)完善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课程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在工业生产中很多领域都普遍应用机械制图知识。目前尽管我国许多技校都开始认识到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开设机械制图接触,然而教学效果不明显。因为受到教学条件的约束,多数技校开展理论教学工作都获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学生只是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不具备较强的绘图能力以及制图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5]。然而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尽量不要用大量的教学课时用于讲解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应用练习,主要包括图样画法以及读图看图等等。此外,作为技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将一些学习难度大的知识避开,建立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改变教师角色,加强学生能力

在原来的技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很多都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但是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他们除了负责设计学生的学习项目,也负责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在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后教师若一味的干预班级学生学习,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讲解机械制图知识,这样就很难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对于技校机械制图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必须要及时改变自身的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喜好兴趣,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高效完成教学引导工作。

(三)强化实习认识,培养学生专业意识

技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技术性人才,学生从学校毕业后需要进入到每个工作岗位,所以机械制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驱动教学法时,必须要强化实习认识,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6]。因此,技校应该重视学生实习安排,在进行实習前教师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以确保学生可以真正进入到现实的工作环境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可以初步掌握很多方面内容,比如:机械加工设备以及产品等等,而且比较认同自己的专业,也可以培养自己具有较强的机械绘图能力,为保证项目正常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考核,重视能力提高

项目驱动法的关键是注重学习过程,并非知识其最终的结果,所以必须要结合该特点开展,一般来说,需要积极创新其传统考核手段,由于此传统考核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有相当高的要求,在学生学习备考中存在诸多不足[7]。这样就不能将学生的操作能力充分反映出来。同时,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其考核方法有多种,不只是笔试,还有学生上机操作考核,这样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全面反映出来。

结语

总而言之,在技校机械制图教学最红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势在必行的。这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根本需求,项目驱动教学法也使传统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发生改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对促进技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秀娟,王燕.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04):125+127.

[2]王京秀,秦敬丽.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14):216-217.

[3]霍奕宇.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究[J].时代农机,2017,44 (09):249.

[4]安丽敏.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企业导报,2016(14): 71.

[5]张锋.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 (10):124-125.

[6]赵艳.探究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4(24): 88.

[7]冯冬菊,王丹虹,徐占国.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2,15(03):25-27.

作者简介

李莉,(1985.10--)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助讲,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中職教育的教学阶段,数学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还能为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提供相关的指导思想.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中职教育的教学体系逐渐完善与合理化,部分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相关编写,并注重其应用性,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缺乏相关理论协作,导致教学目标完成效果没有达到要求.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学;数学教学;专业课;方法探究

引 言

在中职教育阶段的理论教育中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教学的质量,还应注重中职教育本身的教学目标,即促使学生更好地走上就业岗位.随着中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技能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在新时代教学发展环境下,融合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加强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还能通过与专业课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中职数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逻辑指导

中职教育的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锻炼学生的数字运算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此在实际的中职教育中为部分理科性质的课程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其中,电子电工、机电、计算机、服装设计和建筑等均在数学知识的理论范畴内.例如,在学习汽修课程时,汽车发动机的机械制图需要应用到斜二测画法、三视图和三角知识等,进行专门的汽车行驶测量需要应用向量知识和相关的阻力计算方法等.从数学理论知识在汽修专业课程上的应用可以看出,其在中职专业课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中职教育的教学规划中,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机构应该重视中职数学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需要改善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注重教师的素质培训.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层次,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在偏重专业知识教育的中职教育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上将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此对学生开展高效率教学.中职教育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开展对应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侧重于数学的应用计算和空间几何运算,因为在汽修的专业领域需要对发动机排量、缸径和活塞行程进行准确运算;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应侧重于数据的计量,因为财务专业的职业方向多以数据核算为特点,加强财务专业学生的数据核算教学可有效帮助其适应实际工作.数学的应用领域较广,涉及各行各业,在中职教育的数学教学中促进与专业课的融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还能使学生发散思维,增强思维能力.

二、中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缺陷

(一)学习目标明确性差

中职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进行良好的主动学习,造成教学目标无法达成,主要原因为缺乏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积极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学习,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积极引导和耐心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学习方法针对性差

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基础上开展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该方法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如课前进行系统的教学内容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课后进行温习和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较难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等.但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差不齐,并且没有根据上述方法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活动,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有效性.

(三)自控能力差

自我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除了使学生能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外,还要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进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存在好动的性格特点,不利于养成自我学习习惯.对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控能力的教育,通过前期监督使学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待其具备一定自控能力后再进行自主学习.自控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还能帮助他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培养其自控能力,帮助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学习.

三、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兴趣的指引,学生能够自发进行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愉悦感,实现对知识的完好吸收.绝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诱因,导致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兴趣培养计划,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时,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加强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在数学教学融合于专业课的情况下,数学知识对专业课起着服务功能,积极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逻辑能力,进而促进其对专业课知识的吸纳能力.因此,教师务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采用合理方法来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唯有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其积极地学好每节课,从而把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例如,财会专业的学习是离不开数字的,而高水平的计算能力是作为一名会计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教师务必积极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因为敏感度是确保计算准确率的基础所在,同时是会计职业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二)幫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中职的数学内容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特点,并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讲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

由于课程知识的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结果着重讲解教学内容的难点部分.例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图形的绘画,由某名同学画出原点对称图形,另一名同学讲解关于原点对称图形的知识点,并且指出原点的位置,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最后的答案宣布,并点评前面两名同学的知识点阐述.此外,让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重组温习,然后以此进行对照,对疑点、难点进行深刻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回忆所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新知识的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加强逻辑思维活动,对疑点进行记录,在课堂上及时向教师请教,交流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教师通过课上提问培养学生课堂听讲、记录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特点导致教学活动难以展开.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引导,提高其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笔记能有效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所授知识点,并且记笔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帮助学生记录重点知识点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讲.

(三)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中职数学教学融合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不仅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所以,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独自进行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自我学习监督表,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简要的学习记录,帮助学生锻炼自控能力.学生通过记录学习的内容和对内容的掌握程度监督自身的学习进度.自我学习监督表可通过设置相关栏目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如作业完成度、教学内容理解程度、教学内容疑点难点、完成学习项目所消耗时间等.有效的内容设置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监督,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时间规划,保证具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进而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可使学生建立符合自身的学习时间表,通过学习时间的规划促使学生严格执行.此外,学生记录学习过程的消耗时间,能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完整的课程教学,还需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中职教育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下相对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数学教学的培养,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将其应用至专业实践中.比如,在学习概率与统计后调查某社区的人均车辆占有情况,先采取随机调查,然后根据人群和收入进行定向调查,统一调查条件,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得出拥有车辆的人群特点和其人均收入特点等.

(五)抓住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其在遇到生活问题时能够借助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数学素养的形成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将问题快速解决,而且可以帮助其提升思维活跃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抓住相关知识点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数学教材当中有许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如小组合作法、分类讨论法以及数形结合法等,教师要善加应用.例如,在“函数的表示方法”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便可结合相关内容来为学生传授数形结合法与分类讨论法的使用技巧.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到建筑与美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是其处理好设计与绘画问题的工具.美术类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法获取创作灵感,而建筑类学生可以利用分类讨论法检验其所设计的样式是否合理.

(六)渗透专业课知识,提升运用理论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专业课知识渗透于数学教学中,这样可以促进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专业内容中去,从而帮助其提升运用理论的能力.例如,在“二进制及其转换”的教学中,教师可将二进制的由来与其为什么会被应用于计算机当中讲述给学生,这有利于激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数学中的二进制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处理模式,如此一来便可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结 语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除了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外,应同时对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改革,以促进中职学生更好地发展.中职数学教育作为重要的逻辑思维培养课程应引起相关重视.在社会持续发展的今天,加强中职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方针,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机构共同协作,促进中职教育改革的同时加强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融合,并以此为案例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理念,使中职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人才,促进我国的人才教育体制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束鸣.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48.

[2]喻小文.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187-188.

[3]吴前发.浅析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融合专业课知识[J].才智,2018(19):4.

[4]程玉双.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6(05):114.

[5]薛安刚.中职数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7(10):217.

机械制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就目前阶段而言,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急需改革。传统学科体系的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接触机械训练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械制图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实践,希望对于高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一、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针对性教材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较为知识化,缺乏专门的针对机械制图的教材。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大致按照特定的顺序设置,这种特定的顺序为:投影理论—三视图的形成—基本体—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和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课程结构千篇一律,一般第一章总是绪论,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概述,第一节的第一点总是概念,这种千篇一律的课程实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课本中一些空洞的话题纯属没有必要。这些问题的根源来自于机械制图缺乏专门的指导类教材,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讲解时缺乏参考,无从下手,教学方法不够高效。

2.考核制度单一

学校针对学生进行考核,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机械制图课的考核制度一般呈现为笔试,即使在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笔试测验也是最主要的形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没法真正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导致学生过于看重理论知识。我们无法否认学生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为了考试成绩,采用笔试考试的形式导致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知识实践。机械制图课程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制图,重要的是知识的实用性,而并非理论性。

二、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

1.建立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本知识在走上岗位之后很难真正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是简单的理论,缺乏实践,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而开展的,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没有起到很好的提高作用。学生所学课程均由学科专家决定,强调对于人才的培养,而企业只是享用学校培养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导致课程内容和实际岗位需求相脱节。为避免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共同培养人才,根据企业的需要开展学生的课程,让学生的课程真正和岗位需求相连接。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观察学习,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实习。

2.建立专门的项目课程教学组织

普遍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由机械制图专业的相关老师进行讲解,这些教师由于多年从事理论知识的研究,对于这些知识的实用性欠缺,并且这些教师长期不接受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所掌握的知识过于陈旧、落后,在实际工作中早已不适用。针对这个问题,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组织,让专门的擅长机械制图的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些教师可以是从聘请的企业机械制图工作者,也可以是学校的有关老师。学校可以对机械制图教师进行培训,将教师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方式和方法,再带领学生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

3.建立课程开发的研究小组

为了研发真正适合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课程研发小组,对本校学生和教师进行调研,找到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益的知识。课程研发小组专门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进行研究,对原有教材进行删减,将没有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或者是一些空洞的内容进行删减,并增添一些对于学生发展有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真正使用的知识。此外,课程研发小组还要负责对课程定期进行更新,避免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落后,让学生紧跟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步伐。

4.建立完善的机械制图教学制度

为很好地开展机械制图课程,建立完善的机械制图教学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机械制图教学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制度一般为笔试,但是机械制图课程仅有笔试是不够的。机械制图考核制度可以由笔试、制图和实用几个方面构成,制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实用性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机械制图课程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机械制图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而开展的课程,对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着很好的帮助效果,尤其是对于高职学校而言。高职学生一旦走出校门,面临的将是工作的压力和剧烈的社会竞争,学校要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改革,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宏林,浦毅.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22-25.

[2]李秀娜,梁卫军,谢景浦.高职《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科技风,2011,21:229.

机械制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对机械制图课读组合体视图的传统方法——形体分析法进行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读组合体视图的新方法——原型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组合体视图;形体分析法;原型法

机械制图课主要研究立体与平面之间相互转化的问题,讲授正投影作图、零件图及装配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能力。而在读图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投影分析,想象出空间物体的形状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正确、有效的读图方法尤为重要。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的异同

长期以来,形体分析法被认为是画组合体视图和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在机械类专业各种版本的教材中经常有这样的叙述:组合体视图和制图一样,经常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形体分析法。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在逻辑上前后矛盾读图的目的是把投影图上表现为线框和线条的二维图形还原为三维空间形体。从阅读线框、线条入手,依据基本投影特点,通过分析、思维、判断等过程,将形体还原,由此可见这些线框和线条所代表的空间形体是什么,要经过读图这一环节,弄清楚投影特性之后才能确定。所以,空间形体的确定是读图之后的结果,而不是读图前就知道的,把读图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是不妥的。

不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画组合体视图是把复杂的组合体视为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将其按照基本的要求组合起来,先逐个把基本体的投影图画出来,再完成组合体的视图,这个过程是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转化的依据是投影规律和基本投影的特性。读组合体视图的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即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空间形体,这个转化过程的依据虽然也是投影规律及其基本体的投影特性,但思维方法不同,前者是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后者是由平面到空间的转化,是根据已完成的投影图,经过深入的分析以后,依据投影特性最后确定空间形体的。由此可见,画图和读图在认识上是互逆的过程,思维的方法和目的不同,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不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

符合认识客观规律的读图方法——原型法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笔者根据形象思维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原型法。

根据图学思维特点可知,形象思维是图形思维的主要形式,在图学思维过程中,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均为物体或图形的轮廓特征,而要获得完整的信息,深刻认识它们,则必须对整体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这是形象思维的典型过程,是从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虽然也有抽象思维,但思维过程中经分解、综合,创造的是形象,最后被认为的仍旧是形象。据此可知,读组合体视图时,二维图形输入人脑后,图形信息被分类并与某一原型的相应成分进行搜索匹配。当输入的图形信息不足或人脑没有完全接收输入的信息时,常常是近似匹配。再造想象是根据图形或词汇的描述,在人脑中产生新表象的过程,这种表象可以是没有直接感知的表象,根据原型匹配得到的是三维图像以及二维图像信息表达三维形体之间的关系,人脑进行再造想象形成对输入的二维信息所表达的三维物体的综合形象。得到三维形象后还需回溯到思维活动的原点,把所得的三维形象与输入的二维信息进行对照检验,以便证实思维结果的正确性,如果二者不符合还需要再重复这一过程,直到二者完全符合为止。

笔者认为,使用原型法读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看视图,分线框从二维图形看,组成线框的投影在空间总是代表着一个面,至于是平面还是曲面,从其他与其对应的投影中可以得出结论,而且从投影特性中可以分析这个面是平面立体上的表面投影还是曲面立体上的投影,即把每个线框和线条的含义区分开来。

对投影,想原型按照投影规律寻找相应线框的其他投影,根据投影分析,把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按照原型匹配的法则,想象出物体的原型。

画原型,定形体把想象出的原型,用轴测图表示出来。这时得到的原型还是原始的,要把原型与三视图进行对照检验,不断修改所得到的原型,即不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原型与三视图完全符合为止。

从认识的角度看,原型法更多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掌握和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不可能一次完成,认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人们对于事物的描述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启发而不断完善。原型法将模拟的手段引入读图的过程,这有助于解决以往读图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原型法

原型法属于记忆表象是一类客观物体的基本成分的抽象形式,原型具有直观性,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一类事物共有的、表面的一般形象特征。在制图学中原型是指点、线、面、体及其综合形式。原型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原型,才能进行有关图学的形象思维活动,即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得到新的思维结果。其过程是匹配某一原型,和利用已知原型想象出其他新物体形体,即原型再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头脑中输入大量的原型。

在学生根据二维图样建立三维形象时,为加强空间想象的形象化描述,可以利用轴测图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把读图想象过程用立体感较强的轴测图分步显示出来,既形象又具体,再检验所画轴测图与图样是否相符,并不断修改轴测图,直至完善。我们在教学中试用了这种方法,使平面图形和空间物体的对应关系紧密建立起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并应用这种读图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课程的:先讲简单的组合体,再讲点、线、面,然后再讲复杂组合体,再讲轴测投影。在讲轴测投影图时,把重点放在徒手绘图训练上,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再进行读图的训练,这样做有明显的效果。笔者认为,机械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制图和读图能力,在教材的编排上应该依次为中心以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应将画法几何的内容穿插于制图的内容之中,学以致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即先从体入手,再进入到画法几何体系,然后再过渡到机械制图的内容,这样比较理想。原型法作为读图的一种方法,符合思维的规律,在推进制图教学的科学化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过,这种读图方法还很粗浅,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上一篇:机械制造论文下一篇:机械加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