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4-01-07

文言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一、情景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已经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研究课题。导入时可“扣人心弦”、可“和风细雨”、可“激情高昂”、也可“令人深思”, 让学生去邀游、去畅想、去感悟、去思考、去开拓、去创造。

1、引用经典名句故事导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和故事等都是文言文课堂导入的可取材料。

比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课文时,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都是家喻户晓的, 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 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 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的思想情绪。一旦学生出现这样的情绪表现, “良好的开端预示成功了一半”。又如在《醉翁亭记》和《曹刿论战》等古文中, 有许多经典词句,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一鼓作气”等, 可以以课前询问的方式引入, 激起学生探究深层次寓意的欲望。再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世外桃源、温故知新、刮目相看、出淤泥而不染等等, 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 对相关文章自然会产生浓厚兴趣。

2、利用知识图片资料导入。

课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用风景名胜中的“四大名楼”导入《岳阳楼记》,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网上下载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课文内容, 创设情景等, 都能取到非常好的效果。

3、发挥学生主动性导入。

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 上课时让学生陈述, 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比如, 学生学习《陈涉世家》这篇古文之前, 安排学生查找大泽乡起义等历史资料, 让学生在课堂上争相回答, 从而导入新课。

二、阅读赏析, 体味文章蕴涵之美

文言文学习重在体验和感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采用阅读方式去赏析文言词句是古之良训。

1、听读, 赏意境之美。

教师范读, 或者利用教材配套磁带朗读, 让学生听读, 领会意境, 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 会取得很好效果。以《陋室铭》为例, 在幽雅的古乐曲中, 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 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默默地体会, 领会美妙的意境。

2、精读, 赏言辞之美。精读, 即“熟读精思”, 指读熟,

精思和背诵。要引导学生经常品词、品句, 体会其意境, 增强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力。经过经常的品词品句, 学生对水面语言的感知力就会敏锐起来, 同时要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有体会地读, 带着语气有感情地读, 进入角色有形象地读。只有反复吟诵, 才能体会辞赋、骈文讲究的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体会到文的气势, 诗的韵律。

3、品读, 赏结构之美。

这类结构美体现较多在古代优秀论说文中, 如孟子的文章。在孟子的文章中论说文结构非常典范, 同时大量使用排比造成文章的一种气势美。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句式对仗工整, 平仄相间, 有一种整齐和谐的美。《木兰诗》中五字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4、恒读, 赏内涵之美。

恒读, 就是持之以恒的读。通过学生恒读, 领悟名言诗句, 从而受到教育, 如荀子《劝学》中的“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 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恒读才能有成就。

三、注重落实, 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在文言教学中, 务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需要潜移默化, 需要“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在娴熟驾驭课堂的同时, 抓好教学目标的落实。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巩固工作。

1、还原法。

对照课文原文, 让学生尝试着还原成课文原句。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公与刿的三问三答一段, 学生不易记诵, 但通过翻译还原这种方式, 学生之间尝试互相问答, 很快便诵之如流水。

2、问答法。

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 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 可设置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滁人游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太守在野外以何宴请众宾?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太守醉态如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和深入理解。

3、承接法。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 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教师诵出上句, 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4、联想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 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如可出题:三分钟内默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 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 既牢固了知识, 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最后, 耐人寻味的结尾, 会给人留下广阔的畅想空间, 能给人一种“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之感。所以, 还需要设计好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 需要利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赏析体味文章蕴涵之美, 重在落实保证学习质量, 以此促使学生从历史和文学知识中, 扩大视野, 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三段式”,教法

参考文献

[1] 卢丹.文言文语文教学打开历史积淀的窗口[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6)

[2] 娄登荣.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J].语文学刊, 2006 (20)

[3] 戴华清.谈谈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湛江日报, 2011 (03)

文言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等特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相应的教学指导,对症下药,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式和阅读方式,体会文言文中字词之间的韵味,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文言文学习的环境中,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丰富学生的内心认知,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整体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1.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在优秀传统文化领域,文言文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小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义务教育政策和教材下,我国接受小学阶段教育的学生可以从中发掘和传播优秀文化内容。在现存的传统文化中,文言文是其中重要分支,在语文课堂中加强文言文教学,能够让学生以古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使其在了解诸多古文化知识的同时,加深其对传统习俗、节日、礼仪等方面的理解。文言文能够以简短的语言容纳丰富的知识和道理,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魅力。教师不应忽视文言文对学生智慧启蒙、优秀文化传播的作用,需要在钻研各种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会读、读懂文章内容,使其形成审慎思维,激发其在文言文学习中的爱国情感,引导其通过文言文学习传承和传播优秀文化。

2.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

对于跨越时间、空间维度的古代汉语言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很难顺利理解,这就需要经历阅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文言文学习技巧和方法。在不同学习阶段,文言文知识的难度、内容量和教法都存在差别。在小学时期,文言文知识更强调基础性,初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均需要坚实基础的支持。若缺乏良好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升入初高中的学生将会在文言文学习上面临较大困难。在初高中阶段,需要依靠小学时期积累的基础性字、词,对更高难度的文言文语篇进行理解。同时,在教育体制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倾向于理解、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广泛地了解文言文基础,加强其使用,这就进一步突出了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1.熟练诵读文言文

与白话文不同,文言文属于古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以及音顿节奏方面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区别。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就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言文在遣词造句方面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学生们在诵读的时候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文言文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熟练诵读。这样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结构规律。首先,在小学文言文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传授学生正确的发音与停顿方法,激发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领读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方式。由于小学生对于文言文了解不是太深,教师在诵读教学的时候需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教师需要在着重强调顿挫“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样对于学生今后的释义理解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榜样”作用,让文言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让其代替老师领读教学,这样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来扮演文中的“两小儿”角色,而老师可以承担孔子的角色并负责“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以及“孔子不能决也”的旁白宣读,这种诵读方式带有了一些竞技色彩,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激发,其诵读质量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借助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和阅读的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并在讲故事的同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双管齐下,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让学生积极跟随教师进行文言文的学习,逐渐提升语文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对《书戴嵩画牛》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文言文转变成故事,在上课时可以和学生说“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接着将文言文的内容展现給学生,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想。这样可以让学生较好地融入文言文的学习中,感受文言文学习的趣味,并理解《书戴嵩画牛》中传递的思想,即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更加感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品味文言文,在细读中逐渐积累文言文知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六年的时间中逐渐积累语文知识,从拼音识字到阅读理解,再到写作训练,都在逐步加深语文学习的深度。文言文是古人语言表达的方式,学生刚接触时难免有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借助趣味教学方式进行文言文的引导学习。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展开文言文的教学,利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展开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较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文言文学习的快乐,提升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是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智慧启蒙、行为规范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发掘当前文言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在明确文言文教学实施作用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高效、和谐且有趣的课堂氛围。具体而言,通过创设个性化情境、发掘语文学科属性、组织多元诵读活动和加强教学反思等方式,精准地把握文言文教学规律,在唤醒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学习热情的同时,顺利地帮助其理解文言知识、感悟先贤哲理,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和多种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彰显文言文教学的独有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何雪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18.

[2]陈洁咪.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J].语文课内外,2020(5):294.

文言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需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以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勤读多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实现熟能生巧。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兴趣 方法 多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14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都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不仅仅是背诵课文那般简单,而是开始要涉及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释义,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对文言文中心思想、主题内容等的理解掌握,可见,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加大了。如何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克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成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着力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从培养兴趣,指导方法,督促扩大阅读量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实践操作。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需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初中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时候,因为文言文年代久远,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用到,所以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有难度,难免会不愿意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就十分重要。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典故等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有趣味性的文言文文本阅读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例如带领学生阅读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文言文小说、文言文的历史小故事、文言文的名人轶事等等,以文言文文本本身的趣味特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是初步系统地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属于逐步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肯定会存在着很多的疑惑和盲区,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就需要有一盏明灯来给他们照亮,为他们指引方向,也就是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学习的方面给予其科学的指导。具体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可以包括文言文基础字词的释义、文言文句段篇章的翻译练习来提高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巩固;学会对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的归纳总结,例如之的用法、乎的用法、者的用法等的总结归纳等,对句式类型的归纳总结,例如什么是判断句,判断句有哪些特点,什么是被动句,什么是倒装句等等,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了解掌握等。

三、指导学生勤读多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实现熟能生巧

学生之所以觉得学习文言文难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以前接触文言文太少了,就像当初他们刚接触英语时一样,对非常陌生的东西当然会觉得有些难,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生化陌生为熟悉,通过熟读文言文篇章来加强对文言文的熟悉掌握,养成多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初中阶段,适合学生读的可以从较浅易的古典小说开始,例如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论语》《詩经》《史记》《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

总之,通过培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搭建起学习文言文的桥梁,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经过长期坚持,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园园《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2] 杨和斌《用心与文言文对话——浅谈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语文天地》2014年第5期。

文言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

大部分初中生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对加深文意理解、培养语感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读法有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法,在教学中试读、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老师作为重点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柳宗元《捕蛇者说》的“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一句中,“腊”不读“là”而应读“xī”。另外,教师范读的必要性还体现在文言文音节的掌握、句读的停顿。只有让学生弄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意思,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读多了,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要教会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因此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篇课文后都有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等,这就必须整理,并不断地记忆背诵。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总之,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文言文知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切合实际,教会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这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教师可先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再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疏通课文。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总之,在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质疑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因而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不应妄加否定,而是要予以肯定。如笔者在教《愚公移山》时,有些学生对愚公的做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愚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愚公确实是“愚”。对于学生的见解,我先是给予鼓励和肯定,然后从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来谈,即这篇文章主要是要求我们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字词的理解上同样也需要质疑,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一旦被肯定,便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十六中学)

文言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桃花源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仅仅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应注重对学生古代汉语知识积累的引导,使其能够深刻地感受和体验文言文中蕴藏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并能够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生活中的交流活动中。为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教育形势和其提出的高效教学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桃花源记》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言文自身因素

文言文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而且随着朝代的更迭发生了变化。文言文本身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先秦时期的语言,随着年代间隔的长远,有一些字词很难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古代,文言文通常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所呈现出来,用于一些阶层的服务中,与人民的生活存在一些距离,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后,文言文逐渐退出了人们的使用范围,白话文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由于远离人们的生活,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加深了教学的难度。

(二)学生因素

由于文言文很多字词与现代白话文有一定的区别,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很多学生就会因此而对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只是在教师的要求和考试的基础上进行被动的学习,没有深入地去理解和感受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在学习中也做不到主动地进行思考,这就导致了初中學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没有养成查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甚至连基本的背诵也很难完成。有一些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对现实用途不是很大,加上时间久远,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也存在一定不恰当的应用,这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大多数也都是按照语文教师的要求,熟读课文,对于重点的课文或者是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背诵,还有翻译,对重点的内容和字词等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几乎没有学生会对文言文中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更没有学生会主动地对文言文中一些通用的字词的含义还有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被动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导致考试中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丢分现象严重,学生基本没有自我学习和理解的能力。

(三)教师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观念也比较陈旧,而且有一些老师对文言文教学并不重视,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内容方面,形式比较单调、枯燥,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什么,学什么,还缺乏课外资料的引入。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一)把握文言文的价值点,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文言文作为语文体裁中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财富,肩负着进行经典文化传承的责任,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入剖析文言文的价值点,挖掘文言文中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为基础进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以及自由平等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篇文言文采用了写实手法,以虚景写实的手法给人一种确有其人、其事的景象,以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得以生动展现。通过《桃花源记》的教学,以价值点的挖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价值点一,在教学《桃花源记》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文体进行了解,对文本的写作手法进行总结,作者写桃花源并非是开门见山,而是写渔夫沿溪划船,偶遇桃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进入山口,数十步后进入到另一世外桃源之中。而在进入桃源之后,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样极富有层次感,先写风景,再写桃花源中人们的服饰、劳作等,由远及近,以田园风光的描写来引出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层层递进,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深刻、感性的体验。

价值点二,《桃花源记》中有着极为秀丽的语句和精彩的描写手法和技巧,其不仅兼具游记和散文的特点,还凸显着强大的文学魅力。为使学生能够掌握《桃花源记》中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诵读等阅读的多种表现形式来进行文本的理解,在有较为深入的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和魅力,从而使得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阅读中,感受和体验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技巧,进而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价值点三,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初中语文教师需从《桃花源记》中挖掘富含哲学思想的内容,可以通过对《道德经》的联想,来将桃花源中的世界与老子心中的理想世界进行对比,将其中蕴含的人人平等的哲学思想进行渗透,以促使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古今字词对比,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通过古今字词对比,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思考,改变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进行关于这篇文言文的视频教学和音频资料的观看,体验其中字词的表达和所蕴含的魅力,对于文言文中较为优美的字词,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酒食等字词进行识读,并进行文言文的熟读,以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得以培养,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由于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或一些隐藏着特殊用法的字词,与现今的字词有着较大的用法、词义上的区别,易加大学生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基于此,教师应紧抓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通过古今词义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桃花源记》中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中的开朗一词,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开阔,而今义指的是性格乐观的意思;再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的鲜美多指鲜嫩美丽的植物,今义指滋味好;还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的交通一词是交错相通的意思,今义是指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特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指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可见,虽然字词形式一样,但其古今所表达的含义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古今含义不同的字词进行文言文的高效教学,以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魅力,进而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掌握朗读节奏,深入文言文的世界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来进行深入的教学,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十分有效。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所以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精读,掌握朗读的节奏,深度地了解文中的内涵与思想。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典作品,是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朗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把握整体布局的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体现朗读的有效价值,并在朗读中深入了解文言文中所描绘的世界和情感。

教师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字音的标准发音进行严格的要求,还应注重朗读的节奏,受地域及朝代更替的影响,读音会有很大的古今差异,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来进行理解。学生在朗读《桃花源记》时,应注重停顿,读出节奏感。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再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学生通过朗读节奏的把握不仅能够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言文朗读能力的提高。

(四)引发学生质疑,促进学生思维高度的提升

文言文大多孕育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体现着作者对人生的、对现实社会的感悟和认知,这对于学生思维高度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在《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挖掘文言文中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质疑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拓散和发展。

《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写作于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度腐败,人民受剥削严重,陶渊明的人生抱负在这种动乱岁月中无法实现。《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是一种人生常态,面对挫折,陶渊明既希望在任职期间实现抱负,又渴望归隐田园,教师应以作者的选择和情感变化为基础,来引导学生质疑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实现思维高度的提升和发展。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爱上文言文,才会投入到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兴趣是探索知识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关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首先要明确目的,克服畏難情绪,有一些学生并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学习文言文不只是教学要求和提高考试成绩,也是为了打开古文化的大门,探索古代文化的智慧与魅力,了解和传承古文化,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在《桃花源记》这类游记类的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懂得克服困难,不应被学习难度所困扰。在学习中要读透文章,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其次是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巧设计的导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

(六)教授学生科学先进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语文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应该传授给学生科学先进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大大地提高。在进行文言文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熟读《桃花源记》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结合文中的注释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在翻译中遇到难点,可以标注出来,通过查阅古汉语词典进行理解,查阅不到的可以等到课上的时候提问,听教师的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难点字词或者语句的理解。其次,学会理解和感悟文言文的内涵,感受陶渊明当时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并积极思考对于我们后人具有哪些启发。当学生深刻理解文言文以后,再进行背诵就显得非常的容易了,翻译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死记硬背。最后,学生可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中一些重点字词的使用方法,尤其是通假字和虚词的使用,在这以后的文言文中可能还会遇到,及时地总结对于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七)角色体验,在角色中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角色体验是教师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之一,在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到很多文言文中的知识和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具体句子的应用情景,对于文言文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角色体验还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具有想象力,思维更加发散,对于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来讲,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加快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进程。

综上所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具体的以《桃花源记》为例来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策略的探讨,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及方法,从而促进其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钟.浅析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

[2]连晓冉.“文”“言”合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之突破[J]. 语文学刊,2018(5).

[3]朱兴杰.打造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 语文建设,2017(3).

作者简介:马文学,1981年生,甘肃灵台人,大学,中学一级教师,致力于农村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方法的研究。

上一篇:生态园林设计论文下一篇:散文教学论文